《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5篇

时间:2019-05-13 10:4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篇:《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 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 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 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 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P6 2.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 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P2

3、游戏说 “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 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 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 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4.摹仿说 “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 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 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 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5.自然美 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 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 条件。

6.社会美 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 美是美的各种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形态之一。社会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 各种活动中的感性显现。他是人的本质力量最直接的体现,是美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社会美源于社 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大方面。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P52 7.艺术美 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应,是艺术家在对象 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同于客观现实,是艺 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8.造型艺术 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艺术等。

9.实用艺术 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10.园林艺术 是指人类根据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所创造的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可工人休闲或 观赏的自然景观,它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凭借山水、花草、林木、建筑等组合而成。园林在广义 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11.绘画 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 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12.表情艺术 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 术的总称,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表情性是表情艺术最显著的特征。所有的艺术都

表现感情,而表情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它能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最充分地倾泄内心情感,其表现 手段与所要表现的情感是合一的,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表演性是表情艺术的另一个显著的特征,表情艺 术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表演,才能将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鉴赏者的听觉或视觉,使听众或观众了 解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感。没有表演,也就不成其为表情艺术。

13.综合艺术 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它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 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将时间艺术 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汇到一起,具有 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4.优美 优美是一种美的类型,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市美主体与审美客休之间的和谐统一。优 美的核心是和谐。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从市美属性上看,优 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P127 15.崇高

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16.直觉说 “直觉说”也称“表现说”,审美心理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20世纪初成 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派,这种表现主义美学为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核心观点是:美就是直 觉、就是形式,就是直觉的表现。在美感中,没有任何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美的全部意义就是对事物形 式的形象直觉。这一学说的基础是唯心主义哲学,但他强调形象思维在审美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合理性。17.格式塔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型”,是在人的知觉中呈现出来式样,具有整体 性和独立性。

18.大众文化 作为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在工业社会中以文化工业的方式出现、并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的、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一种文化。

19.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化形 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第二大类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演出业、娱乐业、游戏业、策划业、经纪业等等;第三大类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广告设计、形象设计、景观设计等等。广义的文化产业还包括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等。

20.生活艺术化 “生活艺术化”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梭罗倡导的一种审美文化观点。梭罗认为,单纯的知识算不上智慧,知识与美结合才能形成智慧。美好的生活不是通过积累知识和占有财产而达到的,只有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美的敏锐感受才能达到。他提倡审美与生活的融合、艺术与生活的融合。21.美育 美育是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和趣味教育,致力于完善人的 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8世纪中叶,德国的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2.一百多年来,人类学、考古学、美学、艺术学的研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人类史前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图 景,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原始歌舞、原始神话等几大类型。17 3.艺术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72 4.从表现内容上分类.喜剧可分为否定型喜剧、肯定型喜剧、含泪型喜剧三种。140 5.音乐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包括丰富的情感性、意义的象征性、形象的模糊性。6.鲍姆嘉通于1735年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美学”这一概念。7.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等。8.现代西方早期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有移情说、内模仿说、距离说、直觉说。

4.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形象的间接性、题材与内容的广阔性、审美情感的共鸣性。5.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76 6.自然美的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未经人类改造的的自然事物,另一类是已经人类改造的的自然事物。

7.从世界范围看,园林艺术主要有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三种类型。92 8.人类早期的舞蹈往往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107 9.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诗学》主要是探讨悲剧的。他认为悲剧所引起的怜悯与恐惧之 情,能起“陶冶”作用。136 10.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173 11.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231

12.1750年鲍姆嘉通出版了他的《美学》第一卷,这一年被称为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纪元。3 13.人的内在美主要包括精神美和性格美。56

14.社区环境美的主要内涵包括清洁卫生、服务设施齐备、美观且有地方特色 62 15.从体裁区分,雕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陈列性雕塑等四大类。81 16.审美心理结构中,主要包含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147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1.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答:不对。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类型除了原始歌舞、原始神话之外,还有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 始造型艺术等类型。

2.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答:对。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1750年出版了《美学》第一卷,阐述了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年,在他任教的大学开设了美学课程,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3.“巫术说”是一种科学的审美发生学说。

答:不对。巫术说认为,神话、歌舞等在内的原始人类文化现象都是巫术仪式或巫术习俗的组成部分,因 而原始艺术最早是作为一种巫术手段,为保证原始人狩猎成功而举行的巫术仪式。我们认为,审美与艺术 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不十分正确,因为原始艺术虽然具有很强的巫术动机或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 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早期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们无 法把握自身,更无法支配自然界,于是原始人便寄托于巫术,使得巫术与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 都有了密切的联系。4.自然美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美

答:不对。自然美虽然侧重于形式美,自然事物的外在形式特征是构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但是,自然美 的根源在于人的社会实践,在于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联系。5.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答:不对。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自然美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 类产生以期自然的物质属性虽然存在,但自然是自在之物,不能自觉为美。只有在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改 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改造了人类自己时,自然美才产生了。6.“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对。这句话就是强调客观现实是艺术创造的基础,自然美丰富生动,是艺术家创造的源泉;强调在艺 术创造中,要以大自然为师,勤于观察客观对象。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艺术要靠艺术家用“心”去创造,而 不是摹写自然,基本正确地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7.《清明上河图》是以宋代都城汴梁市民生活为主题的长卷绘画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 及汴河两岸繁华的景象和自然风光,是历代风俗画创作的典范。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唐太宗 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也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虽 然这两件作品所表现的对象大为不同,但是因为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使作品的艺术美超越了现实美,因而 都是艺术珍品。

答:对。现实美是艺术美产生的基础,但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产生艺术美的关键。这两幅画都因为凝结

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是艺术家对现实美的集中提炼、加工,从而创造了高于现实美的艺术美。8.“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答:对。这两句话是鲁迅先生讲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揭示了悲剧的本质特征是 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

“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 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揭示了喜剧的本质特征是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 漂亮外衣,用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 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

9.喜剧艺术的本质特点在于“逗乐”,越是丑的东西越有审美价值。

答:不对。这种说法忽略了喜剧艺术揭示生活本质的要素。喜剧的本质特征是“寓庄于谐”。“逗乐”而 不能揭示生活本质,不能称为喜剧,喜剧必须在诙谐形式中表现生活本质真实。10.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移情说”审美心理学说的代表人物。

答:不对。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物,“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 普斯。

11.摄影艺术应如实再现被摄对象,而不应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答:不对。摄影艺术在反映现实的同时,也要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感。任何艺术品之所以产生美感,都是 因为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12。建筑艺术主要以空间组合、形体、节奏、色彩、装饰等为艺术语言。

答:对。空间组合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形体是建筑物的总体轮廓,节奏是指建筑物的墙、柱、门、窗 等有规律的排列和变化,色彩和装饰是突出建筑物艺术形象特性的辅助手段。13.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形象的间接性。

答:对。因为语言艺术是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的,而语言具有抽象性,欣赏者必须在 理解语义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才能形成艺术形象。14.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答:对。因为优美的核心是和谐,体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和谐。在对优美的事物审 美的过程中,只有从生理的快感到精神上的愉悦。15.感知是审美心理的基础。

答:对。因为审美过程中,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形式特征首先作用于人的感官,才会引起心理上的 快感。

16.“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视知觉的“完型”遵循“简化”和“张力”两大原则。

答:对。格式塔审美心理学派认为:那些最能够给人愉快的感觉的完型,是那些采取了最大限度简化形式 的完型。造型艺术的关键在于它包含着张力。17.形象性是美育的首要特点。

答:对。美育从欣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艺术美,它们 的首要特征都是形象性,人人都要通过欣赏美的形象来接受美育。18.后现代文化的两大特征是“消解”和“复制”。

答:对。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具有与过去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文化特 征,其中最重要的应当是“消解”和“复制”这两大特征。19.衍生文化产品是审美文化现象之一种。

答:对。审美生产是审美文化的一种,审美文化产品当中包括衍生文化产品。2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答:对。孔子提倡诗教和乐教,他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思想,认为“诗”能够使 人受到感动,引发伦理情感;“礼”能够使这种伦理情感转化为行为准则,树立人的思想道德准则;“乐”

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成为一个不仅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而且真正懂得生活意义的、优秀的人人。这一观点充分强调了培养有教养的人,离不开美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学习美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2)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3)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4)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2.探讨审美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考古学方法。即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艺术遗迹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被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最重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

(2)对现代残存的原始部落考察法。即对现在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

(3)对儿童艺术心理学的探究。即通过对儿童艺术心理的研究,推测人类审美发生和艺术的起源。3.简述社会美的主要类型

概括起来讲,社会美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

(1)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要包 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生活环境的美。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美。物质环境包括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和 居室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是指社会风尚。4.简述自然美产生的根源

(1)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

(2)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

(3)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扩大。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 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 也在不断扩展。

5.简要说明物质环境美的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进,社会美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美能够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人的尊严意识和高尚情操。第二,社会美能够赋予人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

第三,对社会美的欣赏使人更加热爱生活。社会美能够激励人去积极地追求、创造美的生活,树立乐观的 生活态度。

6.欣赏自然美对美育有什么作用?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二,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三,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第四,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7.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形象性是艺术 美的基本特征。

(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主观因素“物化” 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

(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 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8.简述书法艺术的种类

书法艺术主要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5种。

(1)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又叫“秦篆”,小篆字形整齐,转角 处多呈弧形。

(2)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隶书横笔首尾方中带圆,转角处多呈方折。

(3)楷书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平直,风格古雅,整齐端庄。(4)行书,在魏晋时期得以完善,其特点是字形流畅飞动,刚柔相济,富有很强的表现力。(5)草书始于汉代,最早由隶书演变而成的“章草”,后来发展为“今草”,唐代出现“狂草。” 9.简述喜剧性的基本美学特征

(1)喜剧性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 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 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第二,以 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10.简述喜剧艺术的审美作用

(1)喜剧艺术使人们在笑声中满足了审美需求,激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笑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喜剧引发的笑声,能够成分展现人们的优越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喜剧中的讽刺作为一种战斗武器,能够揭露敌人的反动、腐朽、伪善,揭露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习惯势力及社会生活中的严重缺点和错误,起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增强人们与丑恶现象和错误现 象做斗争的力量和志气。11.如何在喜剧中“寓庄于谐”?

答案要点:(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 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2)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 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3)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 途径之二是“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每个 要点5分)

12.简述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1)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 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再现出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创 造性想象是在经验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

(2)在审美活动中,生活经验越丰富、越具有想象力,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越强烈;没有想象,人就不能形成审美理想,不能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更美的现实美和艺术美。

(3)审美想象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情感是想象的动力和中介,审美对象往往在想象中被涂上一定的情 感色彩,同时,主观情感也在想象中得到自由抒发。13.审美心理结构中有哪些主要心理因素?

审美心理结构中包含着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

(1)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所谓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 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所谓知觉,则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等基本特征,它是 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感觉和知觉和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2)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 造性想象两大类。所谓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现出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所谓创造 性想象,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在审美心理中,既有再造性想象,也 有创造性想象。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总是把从感觉、知觉所得到的关于对象的完整表象,根据自己的生活 经验,通过想象的活动再造出来,或创造出新的形象。身后经验越丰富、学识教养越多,想象的翅膀也就 越丰满,所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就越强烈。

(3)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情感在审美心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审美心理是 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那么,这些心理因素是如何在审美心理中统一起来的 呢?它们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以情感作为中介所形成的有机统一。

(4)理解是审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美的事物不仅具有感性的形式和生动形象,而且还 有内在的本质和深刻的意蕴。审美心理的理解因素主要包括:首先,对于审美对象的认识内容,不能脱离 理解因素;其次,对于审美对象形式的认识,也不能脱离理解因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审美 对象内在意蕴和意味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性因素。14..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美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把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提高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 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审美鉴赏力。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 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

第三,培养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能力,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人类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样,人们感受美和鉴赏美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美和创造美。第四,塑造完美人格。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应当说是美育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任务。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们之所以特别重视美育,其主要原因就是美育在塑造完美人格上具有其他教 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15.美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与此同时,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并发挥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家庭美育。家庭教育是美育的起点。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一个人最早接受美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作为美的摇篮,甚至当一个胎儿 在母腹之中尚未出生时,就已经可以开始进行美育了。

第二,学校美育。学校美育是美育的重点。学校是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环节,它对学生施行有计划、有组 织的系统教育,因此,比起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来,学校美育的时间更有保证、条件更加优越、美育更加 系统、效果更加明显。

第三,社会美育。社会美育是美育的大课堂。社会美育是指借助于社会上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环境所施 行的美育。比起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来,社会美育具有更加广阔的范围和鲜明的特点。

第四,自然美育。自然美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美。自然美 对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验人生、激发情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作用。

第五,艺术美育。艺术美育是美育的核心与主要手段。艺术美育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 用。艺术美育是美育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艺术美育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由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五、论述题(共30分)

1.试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

答:1.审美发生其实也标志着审美主客体关系的确立。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之 间的关系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使得人和自然界区 分开来,从而有了主体和客体之分。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历史进程,主体(社会的人)和客体(自 然界)之间,才逐渐形成了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等等在内的各种现实关系,审美关系也是 主客体价值关系中的一种。2.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审美意识;作 为审美客体的审美对象,也不是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而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与人为敌或 与人无关的自然转变成的“人化的自然”。所谓“人的对象化”,则是指人在生产劳动实践中,通过自由 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使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体现出来。因此说,审美客体既有 自然性,又有社会性。

3.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它们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实践 创造了人的对象世界,外部自然界被“人化”而成为审美客体;另一方面,实践又创造了对象的主体,主 体的五官感觉也相应地被“人化”而产生审美感受。与此同时,也是实践使得主客体之间发生了关系,并 进而形成了审美关系。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积淀在审美关系中,体现在客体便是审美价值的产生,体现在 主体便是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感受的形成。

4.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又不仅是客体的自然属性;审美价值不是主观的产物,但它又并不是与 主体无关。审美价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的统一。因此,我们说,主体的审美 感受和客观世界的美,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2.试论审美发生的多元决定论

答:(1)审美发生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来进行探索。简单的线性思维方 式无法揭示它的真正奥秘,必须采用辩证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研究途径。

(2)人类的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 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动机、生物的本能、游戏的需要。

(3)在原始社会中,原始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巫术)、原始艺术(图腾歌舞、原始岩画)等等,几乎 很难区分开来,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且共同组成了原始文化。人类审美发生的根 源最终归结为人类漫长的社会实践活动。

(4)所以说,人类审美活动的起源虽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是,审美发生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类的社 会实践活动。

3.结合实例论述什么是人的美,人的美有什么特点

答: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 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一)人的外在美。外在美是通过直观的外在形象体现的,能够给人直观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1.形貌美形貌美是指人的身材相貌的美,属于静态美。形貌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它是自然 界长期进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意识和观念不断发展的结果。大体上讲,人体的形貌是否美,可以 从面貌、肌肤、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与配合、内在活力四个方面来衡量和判断。2.服饰美服饰美是指人通 过着装、发式、面部化妆修饰等产生的美感效果。形貌是人的自然资质,服饰则是人的文化生成。服饰美 主要体现为服饰造型与人的形体及性格的和谐统一,服饰造型与所处的环境的和谐统一、服饰本身的色彩 谐调、服饰配色与环境色调谐调四个方面。3.风度美风度美是指人的风采和气度的美,主要通过人的言 谈、举止来体现。风度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文化修养、性格气质的外在反映。言谈举止作为人的精神的 表现,是体现人物美的重要方面。

(二)人的内在美。人的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的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人的精神 美和性格美:1.精神美精神美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人的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 操、丰富的美好情感和智慧、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修养等。2.性格美性格美主要是指人的性格特征的美

。性格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性格使人的精神具备了个性的感性特征。性格 美的表现是热情、开朗、活泼、诚恳、果断、稳重、刚强、机智、幽默等,与此相对的不良性格特征是为 人冷漠、暴躁、怯懦、虚伪、软弱等。

(三)人物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或者说,人的美侧重于美的内容。内 在美是人物美的核心。4.试论优美与崇高的联系与区别

答:(1)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 一。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崇高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 对立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 感。

(3)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第一、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第二,时间上的慢与疾。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

第三,形式上的柔与刚。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式美法则,多 曲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精美。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 协调,显得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首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才 提升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第四,力量上的弱与强。优美的事物不呈现主体和客体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主客体双方的平衡、统一、和谐、安宁,强调力量的平衡和稳定,追求一种阴柔之美。崇高的事物则体现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尖 锐对立和严重冲突,充满了动荡与斗争,强调力量巨大与气势磅礴,追求一种阳刚之美。5.试述“审美距离说”审美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原籍瑞士、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布洛(1880-1934)在《作为一种艺术要素和美学原理的“ 心理距离”》(1912)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审美“心理距离说”,在各国美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2)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主客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必须抛开实用目的与 功利需要,把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由实用的变为欣赏的,由功利的变为审美的,才能够真正 获得审美感受。

(3)布洛的“距离说”是从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关系与黑格尔关于审美要保持自由欣赏态度发展而来,其 核心是强调了审美活动必须摒弃实用功利目的,用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来讲,就是“虚静”。布洛进一步指 出,在审美活动中,这种“心理距离”必须适中,距离过远或距离过近,都不能产生真正的美感。所谓距 离太远,是指一种实用功利的态度或科学认知的态度,根本就没有进入审美的心境,没有建立审美的态度。所谓“距离太近”,是指审美活动与艺术欣赏固然需要共鸣和移情,但是,心理距离也不能太近甚至于 消失,如果完全把剧中的故事当作生活的真实,甚至把剧中的人物当作生活中的自我,那也同样不可能得到美感。

(4)布洛的“距离说”指出了审美心理的一些重要规律,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而且至 今仍有较大影响。但是,布洛的“距离说”完全否定审美主客体是在人类漫长实践活动中才最终形成的这 一历史进程,过分夸大了心理距离在美感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未免以偏概全,把复杂的问题过分简单化 了。尤其是布洛将美与美感混淆起来,把美单纯归结为主观心理的产物,使他最终落入主观唯心主义的泥 潭之中。

6.试述“移情说”审美理论基本内容

答:(1)自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近百年时间里,“移情说”美学在西方许多国家具有很大影 响力。移情说的先驱是德国美学家费希尔(1807-1887)和他的儿子,他们有关审美中移情作用的论述,为后来的“移情说”开了先河。一般认为,移情说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1851-1914),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有《空间美学和几何学?视觉的错觉》、《论移情作用》、《再论移 情作用》等。立普斯的移情说成为早期西方审美心理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2)移情说的功绩在于对审美活动中的移情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什么是移情作用呢?就是指人 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往往不自觉地将无生命、无情感的事物当作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与此同时,人自身

又受到这种错觉的影响,进而和事物发生共鸣。

(3)立普斯是从心理学出发研究美学的,他重点研究了审美欣赏心理,他认为审美欣赏实际上就是一个 移情过程。立普斯认为,审美感受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客观事物,而是来自审美主体的内在情感,也就是一 种令人愉悦的“同情感”。只有这时,审美客体才在审美主体心目中成为审美对象。由物我分离、物我对 立的状况升华为物我同

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审美的境界。

(4)移情说对于移情作用做了细致研究,特别是立普斯从心理学出发,研究了人在观赏几何形体时产生 的心理错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这是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移情说又是一种唯心主义美学 理论,它把这种美感中的移情现象从认识论范围扩大到本体论范围,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无所谓美丑,一切 都只是人的主观移情的结果,他们看不到人类实践活动是移情作用的基础,反而认为客观世界万事万物都 不过是“我”的移情的结果,这就成为地地道道的主观唯心主义了。7.举例说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审美理论学说

答:(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马斯洛先后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潜能和价值论”、“自我实 现论”、“高峰体验论”等重要理论,奠定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 之父”。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关于人的七种基本需要由低到高、由下而上依次是:第一层,“生理需要”,即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或生理需要,这是最基本的需要;第二层,“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避免危 险等,引申涵义还包括社会安定、生活保障等;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指人渴望在家庭、亲戚、朋友、单位、社会中找到归属感,在给予他人爱和接受他人的爱中享受温暖; 第四层,“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为他人所尊敬,胜任工作、事业有成,从而得到肯定的评价和赞扬等等;第五层,“ 认知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求知、探索、认识和理解等,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和内在动机,认 知和好奇心分不开,人的认知天性推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第六层,“审美需要”,包括对 于对称、均衡、秩序、完美等形式美的追求等。马斯洛是第一位把审美需要当作人的基本需要的心理学家;第七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指个人特有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它是金字 塔的顶尖,是人的所有基本需求中最高的目标,也是完满人性的体现。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面 各种需要的满足。马斯洛认为,各种基本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人,将会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创造力。(3)人的潜能和价值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从生物进化论和比较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马斯洛认为,人的潜能就是人的内在价值。潜能得到发挥,也就是价值得到实现。

(4)“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追求目标,它强调完满的人性,强调以生物学 为依据的人的本性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完满的人性”主要指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特性 或潜能,这些潜能的充分发挥就被称为“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能够做到“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中 的一批杰出人物,他们有着坚强的信念和决心,都有着积极的创造性,对很多领域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很 少失望、焦虑、恐惧、悲观的情绪,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并获得创造的乐趣,同时在创造性工作中全面 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更全面地享受生活,自然地发挥着全部生理、心理功能,他们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发 展潜力与实现潜能的需要。

(5)“高峰体验”:马斯洛进一步指出,“自我实现”的重要特征便是“高峰体验”。峰体验的最大特征,就是人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时的一种体验,人在这种体验中会感到欣喜若狂、销魂落魄、如醉如痴,它是人的存在最完美、最和谐、最幸福的一种境界。高峰体验的时刻,人有一种反归自然或与自然合一的极度欢

乐,人的心胸仿佛豁然开朗,体味到宇宙、人生的无穷奥妙,仿佛进入了天堂,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达到了一种尽善尽美的人生境界。“高峰体验”来自于创造的冲动和创造的激情,来自于科学发现和伟大的灵感,来自于爱情与异性的结合,来自于人与大自然的交融,更来自艺术创作活动与审美欣赏活动。8.举例说明美育的特点

答:美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形象性。形象性是美育的显著特点。美育是从观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让受 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蕴。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它们首要的特征就是形象性。第二,娱乐性。娱乐性是美育的鲜明特点。早在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强调 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 教育和启迪。

第三,自由性。自由性是美育的重要特点。一般来讲,智育、德育等教育方式,都或多或少要采用灌输的 方式来进行。智育、德育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大多采用老师讲授和学生听讲的形式。而美育的特点,恰恰是采取自觉自愿的自由方式进行。

第四,普遍性。美的普遍性,决定了美育的普遍性。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就无时不可进行,无处不可进行。尤其是现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美和美育在人类生活 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只是在学校的课堂或校园中进行,而是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完全 可以说,美育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美容美发、形象设计、服饰打扮、家居装饰等等,都离不开审美和美育。审美教育在现当代社会的生活化趋势,使得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随时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美育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教育或人生教育。

第二篇: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推荐)

第一部分

考试基本规定

1、考试形式:半开卷,标准卷(不分主、客观卷)

2、考试时间:90分钟

3、考试内容:教材第一章——第九章

4、考试题型及分数比例:

 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连线题(每项目3分,共15分) 填表题(每项目3分,共15分) 辨析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阅读分析题(20分,1题)

 案例分析题(10分,1题)

5、依据教材:《政治学原理》,沈文莉、方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第二部分

考试复习范围

一、辨析题

1、“国家”概念与中国古代的“国家”概念在含义上基本一致。

判断

错误

理由

中国古代的“国家”是指中央政权下的诸侯及贵族领地。

2、“事鬼”这一祖先崇拜传统所遗留的宗教神权政治观,和“尚文”而形成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制度化是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政治成就。判断

错误

理由

“事鬼”是殷人政治观。

3、西方政治研究的最早内容是权力研究。判断

错误

理由

西方最早研究的是城邦正义等价值性问题。直到15世纪才有权力性研究。

4、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提供重要的新内容。判断

正确

理由

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它与历史上其他政治学体系都构成了重要区别。判断

正确

理由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上,与其他政治学体系有本质不同。

6、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离不开权力这一政治的核心问题。判断

正确

理由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必然要围绕国家政权来展开。

7、国家不能相对独立于社会和阶级之外。判断

错误

理由

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即在形式上脱离阶级冲突而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的属性。

8、从长远看,现代国家自主性的发展为国家的最终消亡创造了条件。判断

正确

理由

现代国家自主性的发展能够促进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回归社会。

9、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形态与社会演进图式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判断

错误

理由

马克思并没有把任何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都归入到这个演进图式中去,对“亚细亚生产 1 方式”的关注就说明了这一点

10、国家职能中,社会管理职能对于政治统治职能具有优先性。判断

错误

理由

政治统治职能对于社会管理职能具有优先性。

11、国体决定着政体,因此,一国是什么国体就有与之对应的政体。

判断

错误

理由

一国的政体除了取决于其国体之外,还要受到其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影响,并非一一对应关系。

12、最早研究政体问题的是亚里士多德。判断

错误

理由

最早研究政体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13、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均为民主共和制,全部采用新型的议会共和制。判断

错误

理由

巴黎公社没有采用新型的议会共和制。

14、不管是单一制还是联邦制,在文化方面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对于维持一个国家的内部稳定和良好运转有着重要的正面作用。

判断

正确

理由

如果联邦的成员单位在文化、经济、语言或历史上存在太大的差异,那么联邦制就将存在很强的分裂隐患。

15、责任政府原则是指现代政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都必须向国家元首负责。判断

错误

理由

政府必须向人民负责。16、2006年的美国政府就是指布什政府。判断

错误

理由

美国政府是广义的政府,布什政府指行政机构。

17、不论是虚位元首还是实权元首,都属于个人元首制。判断

正确

理由

一般只在个人元首制中,区分出虚位元首与实权元首。

18、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议会的职能仅限于代表全体人民“立法”。判断

错误

理由

议会还有监督权和制约权。

19、国民党是我国第一个近代政党。

判断

错误

理由

我国第一个近代政党是孙中山建立的兴中会。

20、两党制就是指一个国家只有两个政党,并由他们轮流执政的制度。判断

错误

理由

两党制的国家实际上是多党竞争的体制。

21、现在很多国家不同政党竞选纲领出现了政治主张趋同的现象。判断

正确

理由

这是为了获得更多选民的认同和投票支持。

22、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直接得益于西方国家代议制、普选制等基本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

判断

正确

理由

当代议制、普选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时,迫使政党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并建立选举机 2 器,成了现代大众性政党。

23、一般将国家对政党的有关法律规定即视作是政党制度本身。判断

错误

理由

政党制度也包括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政党关系模式。

二、阅读分析题

1、在13世纪时,英国的议会还只是帮助国王征集税收的组织,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成员为贵族、教士、各郡的骑士,下议院为乡镇居民的代表。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1742年,议会通过对沃尔波首相的不信任案,迫使后者辞职,开创了内阁向议会负责的规则。19世纪几次选举改革扩大了下议院的权力,时至今日,内阁只由下院产生并只对下院负责。下院设650个席位,由选举产生议员,获得下院过半数席位的政党就成为执政党,该党领袖即为首相,首相负责组阁。上院(贵族院)没有席位限制,凡是贵族就是上院的当然成员。上院拥有对下院通过的法案进行审议和修正的权利,并有一定的否决权。上院组成司法终审机构,议长同时担任首席大法官,审理终审案件。

(1)根据上文,从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来看,英国是什么政体?这种政体有何特点?

英国是议会内阁制。(2分)

主要特点:

第一,国家元首为虚位元首。(2分)第二,内阁与议会相结合。(2分)第三,内阁与议会存在制衡关系。(2分)第四,内阁集体对议会负政治责任。(2分)

(2)根据上文,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英国是什么政体?这种政体有何特点? 英国是是民主政体。(2分)主要特点:

第一,竞争性的选举制度。(2分)

第二,立法、行政和司法各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2分)第三,公民社会的独立性。(2分)

第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倡导多元价值并存。(2分)(此题所有特点要展开说明,否则每要点只计1分。)

2、被统治阶级参加统治阶级的对外战争,这种情形在历史上也得到了无数正反事实的证实。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统治者在共同体面临被外敌毁灭的危险时刻,往往释放关押在牢狱中的罪犯充军,击退来犯之敌。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暂时放弃彼此的异见,停止国内战争,联合起来团结国内一切爱国力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产阶级就曾利用“民族”观念和“保卫祖国”的口号,来调动和组织社会各阶级,包括与之对立的无产阶级,支持维 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正义”战争。此时,国家完全成了全社会的象征,成了全社会各阶级都应极力维护的象征。一战的爆发,使得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分别参加了本国军队的对外战争,这直接导致了第二国际的破产。

(1)这个例子说明了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5分)(2)阐述原理:

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即国家在形式上脱离阶级冲突而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的属性。(5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分析了产生国家相对自主性的两种情况(共5分,未展开只给3分):

1.国家处于某种危机状态时会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

2.国内各阶级的斗争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时,国家也会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 国家相对自主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共5分,未展开只给3分):

国家是代表整个统治阶级来实行阶级统治的。

在形式上,国家是以第三种力量的面目出现来实施阶级统治的。

国家利益不仅在形式上,而且一定程度上在实质上也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性质。(回答其他政治学原理的给5分)

3、二战之后,韩国在形式上建立起来了一个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但直到1993年完成民主化转型之前,实行的都是军人政治的高度集中的体制,限制民众参与政治,限制政治自由的权力。但是,韩国政府极力推动经济发展,与台湾、新加坡、香港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是二战以后仅有的几个通过经济发展,迅速从较为落后的状态达到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除了香港外,亚洲四小龙的其它三个成员在政治上都采取了程度不同但相似的压制政策,但它们都注重经济发展并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是威权政体。(5分)主要特点:(5分)

威权政体的关键特征在于它否定民众对统治者的有效控制,统治者要求的是政治上的消极与服从,而非热情参与和动员。各种政体既非民主又非极权,是中间形式。

(3)分类:一般可进一步划分为五种亚类型:君主统治型。个人统治型。支配政党型。宗教控制型。军人政权型。(5分)

(4)评价:按照民主政治的标准,威权政体显然是一种糟糕的政治形式,但是八十年代以来,为了应对现代化的巨大压力而又同时维持社会秩序,亚非拉国家多数都选择了威权政体,这一选择看来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在众多采取了威权政体的发展中国家中,成功的实现追赶式的经济发展的只有东亚地区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和地区。(5分)

4、当代世界各国都面临改革问题,20世纪是政治风云激荡突变的时代,资本主义发生 4 病变,出现了殖民主义扩张和法西斯主义,殖民主义瓦解出现了许多发展模式,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重组也产生了不同的改革模式。不过,在这些模式中只有三种具有典型意义。第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化”改革模式,一切改革都通过立法进行;第二种是前苏联的“休克式”改革模式;第三种是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模式。总的来说,西方的改革具有在体制内、通过法律进行、不波及社会的特点,不存在社会承受力问题,这种模式的前提就是基本制度已经成熟,民众的政治文化是理性的。俄罗斯的改革总体上是失败的,没有离开其传统路径,没有创新,要全面复兴尚待时日。中国改革的模式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所谓“模式”的提出就意味着已经走上正轨了。

(1)该资料说明了政治发展的什么特性?(4分)政治发展的特殊性。

(2)全面阐述该项政治学原理(不少于250字,16分)第一,政治发展模式的特殊性(4分)第二,政治发展过程的特殊性(4分)第三,影响政治发展因素的特殊性(4分)第四,政治发展程度的特殊性(4分)(只答要点不展开阐述的,每要点记1分)

5、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的《权利法案》规定,议会议员可实行“自由选举”,但根据1711年通过的法律,下议院议员的选举须具有非常高的财产资格,郡议员必须是每年土地收入在600镑以上,市镇议员必须是每年不动产收入在300镑以上。这项法律实际上只确认和保障了地主、资产阶级贵族在下议院的优势。1830~1832年,英国人民为增加选民数而组织了起来,工人阶级也与中产阶级结成联盟并暂时放弃普选权的要求。迫于社会压力,议会当局不得不于1832年进行了选举改革,制定了第一个《选举改革法》,使中产阶级的大部分获得了选举权,但是广大无产阶级和妇女仍无选举权。

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提出了《人民宪章》这一争取普选权的纲领性文件,经历了长达13年的“宪章运动”之后,英国人民争取普选权的斗争终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法律上规定了成年男子的普遍选举权。到1969年,英国实现了真正的普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选制。

(1)该资料印证了政治参与哪一类功能?(4分)政治参与的宏观功能。

(2)详细阐述政治参与的这类功能。(不少于250字,16分)第一,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第二,有助于促使政治稳定 第三,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第四,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5(以上每个要点需展开阐述,否则每项只记1分)

三、案例分析题

1、从孙志刚案看政治参与的功能

27岁大学生毕业生孙志刚,2003年受聘到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工作。3月18日,孙因未带身份证外出,被广州警方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其后在站内遭毒打致死。4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件。次日,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此文,并开始追踪报道,网络上更是掀起一股追究案件根源的热潮,在网民的强烈议论和关注下,此案引起全国民众的极大关切,并得到了中央和相关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案件得以迅速侦破,相关罪责人员都受到相应惩处。不仅如此,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又顺应民意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并颁布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待城市外来人员的不公正政策。

请运用政治参与功能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不少于300字。共10分)

2、从“华南虎照片”案看政治参与的途径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陕西发现华南虎,并公布据称为陕西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采村村民周正龙2007年10月3日拍摄到的华南虎照片。但这一轰动性的消息随即引来广大网友质疑,指可能是纸老虎造假。11月16日,一网友称“华老虎”的原型实为自家墙上年画。同时,义乌年画厂证实确曾生产过老虎年画。11月26日,网易公布周正龙拍摄的全套40张原始“野生华南虎”数码照片。12月3日,来自六个方面的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汇总认为虎照为假。2008年2月4日,陕西省林业厅就“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发出《向社会公众的致歉信》。6月29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省政府办公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的负责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处理情况,正式承认照片系伪造,“照片事件”涉及的13名相关人员受到处理。2008年9月27日陕西省旬阳县人民法院对华南虎照周正龙确定犯诈骗罪和非法持有弹药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

请运用政治参与途径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不少于300字。共10分)

3、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

2002年11月,一位自称“我为伊狂”的网民,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表了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该文章引起强烈反响,2003年7月,温家宝就任国务院总理后首次来到深圳视察,便注意到了由网文引发的深圳人对于未来发展前景的忧虑情绪,他派出了国务院调研组到深圳调研,该网文作者呙中校以民间代表的身份应邀参加了座谈;之后,网文《深圳,谁抛弃了你》重新整理正式出版,部分内容被写成内参送交北京高层。此后,总理一再强调,中央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请运用政治参与的途径与功能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不少于300字。共10分)

4、从“倒扁”运动看台湾的政治文化类型及特点

2006年8月12日,台湾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因不满陈水扁领导的台政坛诸多贪腐弊案,在台湾“二•二八”和平纪念碑前发起“百万人民倒扁运动”,并制定了《百万人民倒扁运动行动纲领》,同时,向台北市政府提出府前静坐活动和大规模游行的申请。从8月12日开始,到10月10日发起“天下围攻”,倒扁运动的声浪此起彼伏。此次倒扁运动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少有的,不仅重挫了陈水扁的锐气,一定程度地重新找回了台湾的核心价值,而且对任何一个贪腐的政府都是有警示作用。

请结合此事件并运用政治学相关原理分析台湾地区的政治文化类型及特点。(不少于300字。共10分)

5、从2008年美国大选看美国的政治文化

2008年11月4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在总统选举中获得了至少364张选举人票,远远超过当选总统需要的270张选举人票而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与美国历届总统大选相比,这次大选的特点非常鲜明。一是候选人“非常人”:除奥巴马当选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外,大选过程还先后出现了两位女性:民主党准候选人希拉里和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佩林,说明这次大选极大地打破了种族、性别的界限。二是选民热情高涨:2008年美国大选投票人数达到1.35亿,选民投票率接近65%,从而达到196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尤其是18-28岁的年青选民比重大大超过往届。三是竞选手段新颖:这一次各主要竞选参与方都大量运用网络媒体来进行形象宣传、资金募集,网络媒体在竞选中发挥了空前重要的作用。

请运用政治文化相关原理对2008年美国大选发表评论。(不少于300字。共10分)

6、从2005年德国大选看德国的政治制度

2005年9月,德国总理格哈特•施罗德针对联邦议院(下议院)对其提出的“不信任案”而请求总统克勒解散议会、提前一年举行联邦议院大选。大选结果,获得议院席位最多的基民盟(35%)与社民党(34%)达成协议组成大联合政府,由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尔出任政府总理,两大党在政府中各占8个部长席位。11月22日,联邦议院议长拉默特宣布,在议院的不记名投票表决中,在总共611张有效选票中,默克尔获得了397张赞成票,超过了需要的法定多数票,从而当选为新一届政府总理。默克尔随后将前往柏林夏洛滕堡宫,接受总统克勒颁发的委任书,然后在联邦议院宣誓就职,并组建新的内阁。

请根据此例分析德国的政治制度。

⑴德国属于哪种政体?

⑵德国是什么类型政党制度? ⑶德国议会是几院制?

⑷德国行政首脑是什么职位?如何产生? ⑸德国国家元首是什么职位?什么性质?

7、从泰国骚乱看政治参与的功能

2006年以来,泰国前总理他信实行的经济改革政策惠及基层的草根农民但是损及了中上层的利益,所以导致中上层联合起来反对他信。2006年他信政府被反对派“民盟”(黄衫军)的示威游行及军事政变推翻。2007年底泰国大选,亲他信的势力再次上台执政,“民盟”(黄衫军)组织在2008年5月再次掀起了新的反政府行动,示威者占领了国家电视台和财政部,包围了总理府等政府机关,并阻断了通向首都曼谷的主要道路,极大影响了泰国的旅游经济。通过3个多月的示威抗议,最终把反对派阿披实政府推上台。但是,2009年4月,亲他信的政治势力组织“红衫军”进行大规模的街头行动以抗议阿披实政府行动,强行冲入东盟系列峰会新闻中心,并与军警发生冲突,形成骚乱,导致东盟与对话国系列峰会被迫取消。

请运用政治参与功能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不少于300字。共10分)

8、从美国攻打伊拉克看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消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推进伊拉克乃至中东地区的民主为名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以暴力推翻了萨达姆•侯赛因领导的复兴党政权,打碎了伊拉克旧的国家机器,独裁者萨达姆也被新的伊拉克政府处以死刑。

美国占领伊拉克之后,帮助伊拉克建立了所谓的民主选举,形成了什叶派、库尔德人、逊尼派“三分天下”的格局,形成了一种“教派分权”与“种族分权”重合的“多重分权”政治模式,严重削弱了原本就不牢固的伊拉克民族国家认同。美国占领伊拉克七年之后的今天,伊拉克国内局势仍然动荡不堪,陷入经济贫困、治安混乱、暴力冲突不断的困境。而美军也陷入驻守伊拉克的泥潭而不能自拔。2010年8月31日,美国宣布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结束了这场战争。

美国“解放”伊拉克人民,并将西方的民主制度移植给了伊拉克,这种“帮助”发展中国家政治进步的做法是否合理?请运用政治发展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不少于300字,共10分)

9、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看国家职能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地震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巨大的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立刻组织全国军民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民生命。在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继续争分夺秒地搜救被困群众。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国务院总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同志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应尽的责任。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中国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奥运火炬中国境内传递活动暂停三天。这种维护人民的生命及尊严的表现,正是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家职能的体现。

请运用国家职能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不少于300字,10分)

10、从布什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议案的通过看国家机构的关系

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为防止金融市场崩溃以及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重现,美国政府必须及时采取行动,大规模的财政救市方案势在必行。9月29日,美国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却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的投票中以228票反对、205票赞成被否决,使得这宗自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政府干预行动受挫。事实上,由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已经几经修改,并原则上获得两党国会领导人的同意。但是,还是有很多国会议员对救市方案的效果及其长远影响心存疑虑,既担心金融机构部分或完全国有化,扩大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也对于救市方案的道德风险问题不能释怀——该方案涉及用纳税人的钱为私人金融机构的富豪们买单的问题,也涉及加重财政负担的问题。

此后,经过政府与国会的多次磋商,10月2日,重新修改的方案于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再度提出讨论,参议院提出新的修定方案,最终以74票支持、25票反对的大比数通过。10月3日,救市方案终于在美国众议院以263票支持171票反对获得通过,随后由布什总统签署生效。

由此可见,美国总统、行政部门与参议院、众议院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的。那么,他们相互之间的分权与制衡关系是否真的有必要?

请运用国家机构的相关理论对此事件发表评论。(不少于300字。共10分)

第三篇:《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1.政治的定义(理解)——第一章第一节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学的学习意义(理解)——第一章第二节

1.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政治和制度环境。2.政治学提供了行政管理的政治哲学基础。3.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发生和发展的根源。4.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及其发展规律。

3.利益的含义(理解)——第二章第一节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理解)——第二章第一节

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因为这一基本矛盾决定和影响着利益内含的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人们在利益关系中形成的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则是人类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此外,它还铸造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基本特性,所以,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是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

5.利益的内在矛盾(理解)——第二章第一节

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矛盾。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的矛盾。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的矛盾。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的矛盾。

6.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第二章第三节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3.利益关系规定了社会政治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职能。4.利益是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5.利益是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源泉。6.利益矛盾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7.政治权力的含义、本质及特性(理解)——第三章第一节

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利。

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利益。2.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利益关系。3.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是在力量对比关系中产生了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

特性:

1、制约性;

2、能动性;

3、动态拓展性;

4、垄断性。

8.政治权力的作用(理解)——第三章第三节

1、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的作用:(1)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借。(2)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2、政治权力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而展开的;(2)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3)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4)社会政治权力的发展是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3、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分配共同利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3)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4)政治权力还能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等社会生活其他方面。

政治权力的本质是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其形式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

9.政治权利的定义(理解)——第四章第一节

政治权利,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10.政治权利的特性(理解)——第四章第一节

1.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具有规范性。2.政治权利意味着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3.政治权利是不断发展的。4.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实现政治利益的手段。

11.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运用)——第四章第二节

1.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政治权利是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它体现着这种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对于政治权力主体的每个成员来说,政治权利又是他们作为个体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资格。2.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政治权利具有规范性的特征,它以法定的形式规定着社会政治成员政治活动准则,因而有利于保障政治生活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愿有序地进行。在社会主义社会,它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按照人民的利益要求而正常进行。3.有利于发挥政治权力主体成员的政治积极性。政治权利是其享有者的法定政治自由,为谋取自己的利益,政治权利的享有者必然要在权利的法定范围之内进行积极的政治活动,因此,政治权利的确定,会为政治权力主体成员进行政治活动提供有效的空间和积极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利是人民发挥政治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的必要前提。4.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政治权利的明确规定和有效实现,意味着社会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明确规定和有效实现,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政治向着规范化、法制化、责任化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政治权利则使得广大人民有可能通过政治生活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12.政党的作用(理解)——第六章第一节

1.凝聚和集中阶级的利益和意志。2.动员和发展政治力量。3.领导和影响社会政治生活。

13.政治统治的特征(理解)——第八章第一节 1.阶级性。2.强制性。3.秩序性。4.最高性。

14.政治参与的含义、特征及作用(运用)——第十章第一节、第四节 政治参与,指一个社会中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且影响政治体系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是社会政治生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基本方式。

特征: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必须是公民,而不可能是臣民。政治参与的主体必须是普通的公民。2.政治参与本质上是公民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不仅有服从的义务也有参与的权利,政治参与实际上是公民行使以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由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政治参与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过程。3.政治参与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政治参与的目的,是普通公民为了明确表达自己对于公共事务的看法和意见,表达自己对于政府和公共权力的要求,实现自己或者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以影响政府和政治过程,并不破坏和摧毁现有政治制度,推翻和颠覆现有政权为目标,因此政治参与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进行。4.政治参与的范围包括一切公共政治生活。政治参与其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包含多种层次、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的参与活动,包含围绕着各种公共事务活动展开的参与活动,尽管如此,政府重要公职人员的产生、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却是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作用:1.政治参与的政治作用。(1)政治参与促进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民主化的标志是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平等、真实和广泛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市政府管理行为按照广大社会成员的意志和要求进行。只有充分的政治参与,才能明确表明公共利益的内容和公民的利益所在,才能使得政府管理和决策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进行,才能实现其科学化的目标。(2)政治参与有利于强化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公民的制度化的、普遍的政治参与,是政权稳定的重要标志和对政权合法性的实际肯定。(3)政治参与有助于推进民主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进程。公民只有在政治参与的实际活动中,才能逐步提高政治责任感,强化权利义务意识,形成明确的民主观念,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感受政治价值,进一步激发和加强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意识,而这种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恰恰是政治参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政治参与的社会作用。(1)政治参与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参与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盲目的和超发展阶段的政治参与,可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2)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的发展。

15.政治文化的含义、特点及作用(运用)——第十一章第一节、第三节

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治体系中的社会政治成员或政治群体,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作用下,通过对政治生活实践经验和感受的概括、总结和综合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稳定性、普遍性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模式的总和。

特点:1.政治文化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与鲜明的民族性。建立在客观政治实践活动基础上的政治文化,是对客观政治关系所构成的现实政治制度的反映,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带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2.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传统的政治文化以及现实的特定政治环境的双重作用下,经过长期的心理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和思维定势,具有某种惯性而不会轻易改变,但是社会的生产方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社会的政治关系也会或迟或早地发生改变,因此政治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3.政治文化具有内部结构性。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内部通常存在着:主导型政治文化;次主导型政治文化;反主导型政治文化。这三种亚文化的存在,构成了政治文化的内部结构性。

作用:1.政治文化规定着政治生活的方向。一定的政治文化既反映了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他们对政治关系的本质和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且政治文化支配者政治行为主体的活动方向,进而规定着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2.政治文化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直接影响着他们行为的性质、类型和目标,同时,政治文化形成的政治原则、规则、制度规范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活动模式。3.政治文化影响着社会政治的变革。政治文化中包含着对现实政治制度的性质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对于旧有制度和运行机制有正确的认知,并形成改革的政治动机与价值取向,这时,政治文化就成为促进政治生活变革的力量,反之,政治文化就会阻碍变革。

16.政治民主的特征(理解)——第十二章第一节

1.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特征。2.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3.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4.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5.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现方式。6.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1、政治管理(第九章第一节)按照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在政治活动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统治,需要履行特定的社会

职能,需要把社会中的阶级冲突和其他利益冲突控制在秩序允许的范围之内,这种出于政治统治要求而承担社会职能,对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就是政治管理。

2、政治团体(第七章第一节)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按照特定利益结合在一起,通过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的政策

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以实现自己利益目标和要求的团体。

3、国家机构(第五章第四节)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利的职能,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国家机关的总和,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政治权利组织实体的体现。

4、政治统治(第八章第一节)政治统治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抗和斗争的结果;是在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取得统治地位和政治权力的阶级,对敌对阶级和社会政治秩序破坏者的强制和压迫行为;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和政治生活进行支配和控制,使之处于秩序范围之内的行为。政治统治本质上是阶级统治。

5、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请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简述现阶段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第十二章第四节)

现阶段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1.加强政治民主的基础建设;在经济方面,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在社会方面,要努力消除各种社会矛盾,提高公民对社会共同体的认同感。在文化方面,要努力培养和提倡参与型的政治文化,为政治民主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2.加强政治民主的制度建设。3.加强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

第四篇:保险学原理 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选

1、对于损失程度低、损失概率低的风险应该采用()的风险管理办法 2,股市的波动属于()

B投机风险

B自留风险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共同承担同一保险贵任,同一保险利益,间一保险事故的保险为 C共同保险

4、保险利益从本质上说是某种()A经济利益

5、人均保费数量是()

A保险密度

6,保险利益为确定的经济利益。即指()C.现有利益和期待利益

7,保险人在行使代位求偿权时,如果依代位求偿权取得向有贵任的第三方追偿欲超过保险人的赔偿金额,则其超过部分应该归()所有 B保险人

8、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C只能是具有生命的自然人 9.在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中,一般()为要约人。C投保人 10.保险合同终止最普遍的原因是()12,现代保险起源于()

A保险合同届满终止

C.责任风险 11,对第三者的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贵任的风险是()

A海上保险

A最大诚信原则 I3,保险合同特有的原则是()14,保险市场的卖方是()D保险人

15、人身保险属于()D定额保险.16、权利人因义务人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是()D.信用风险-

17、劳合社的创始人是()

D爱得华劳埃得 B人身保险

C超额投保 18.受益人一般出现在()中

19,保险关系的客体是()A保险利益 20、当保额大于可保财产价值时称为()在信用保证保险中,保险人充当了()角色。.C保证人 人身保险中,某些人从事危险较大的职业,笋愿意投死亡保险,这种现象可称为 B逆选择 23,()是保险合同终止的基本的普遍的原因.,A自然制止 保险经纪人为被保险人服务,一般付其佣金的是()。D保险公司

25.()是被保险人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某些事项作为或不作为的担保.D保证 26,保险人必然要给付保险金的险种是()A定期死亡保险

27,对发生频率低但发生后带来巨大损失的风险,我们应采用()D.保险 我国《保险法》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书面同惫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间无效。B被保险人

29.投保人因过失未展行如实告知义务,未告知的事实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严重影响的,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A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可退还保险费 30.某律师担心由于其工作或过失给第三者造成摄失依法应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他可 以投保(),B职业贵任保险

31、一批仓储货物在投保时按市场价值确定保险金额5万元,发生保险事故时市价跌至4 万元,保险人最多赔()B.4万元

32.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时,如果按代位求偿权取得第三者的赔偿金额超过他对被保险人 的赔偿金额,其超过部分应归()所有.。A.保险人

33、某人向甲、乙、丙三家保险公司重复投保,保险金额分别为 10 万元、8 万元和 7 万元。如果保险标的发生事故损失 9 万元,由于保险合同约定采用保额比例责任制分摊,所以甲、乙、丙三家保险公司应分别赔付()B.3.6 万、2.88 万、2.52 万

34保险人以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风险分别向两个或两个以上保险人乙凡己时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顿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称为()。C重复保险 35保险人在支付5000元的保险贴献后向有资任的第三方追偿,追偿软为6000元,则()C.600D元全归保险人

36、下列保险中属子商业保险的是()B储蓄性保险

37、社会保险以()为缴费原则。,A均一保费制

38.我国《保险法》将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分为().D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

39、下列属于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是()、C投保人

40.()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并不必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D射幸性.二、多选5个

1、取得投保人资格必须典备的要件有()A必须具有权利能力 B必须具备有行为能力 C 必须具有可保利益 D必须承担缴纳保费的义务

2.保险合同中一般被列为除外责任的有A战争B核辐射 C保险标的的正常损耗 D间接损耗 E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国家颁布禁令所造成的损失

3、保险经营的特点有A经营资产的负债性 B 保险基金的返还型 C 保险业务的分散性 D保险经营的技术性 E利润核算的特殊性

4、计算保险费时应考虑的几个主耍因素是指()A保险费任B保险期限c保险费率

5、可用来进行保险投资的资金主耍有()A资本金B资任准备金C总准备金D储金E其他资金

6、不同的国家对保险费率的监管分为()等模式A国家直接监管型 C费率组织间接协调型D自主确定费率型

7、有形财产保险以对有形财产的物权关系为可保利益,具体包括下述利益()A所有利益B使用利益c收益利益D抵押利益E其他物权利益.8、家庭财产保险中对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不负责任()C 虫蛀D 变质E 家禽走失

9、按照保险期限可以将海上保险分为()A 定期保险B 航程保险C 混合保险D 定值保险

10、建立再保险关系的方式有()A 临时再保险C 合同再保险D预约再保险 11.桥粱因设计失误导致倒塌的风险属于()B 责任风险D纯粹风险

12.损失补偿的限制条件一般有()A以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为限B_以被保险人的保险金额为限D.以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为限.13.保险合同为()A.射幸合同B.双务合同C.要式合同E.最大诚信合同.14.下列哪些保险合同在保险责任开始后投保人不得解除A.货物运输保险合同D.运输工具航程保险合同.15.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费率厘订主要依据().C职业D 工种

16.下列不属于人寿保险合同特点的是(),A是补偿性合同D.是短期性合同

17.健康保险的特征一般有().A.保险期限以短期为主C承保条件严格,有半年观察期的规定D.保单是否续保由保险人决定

18.根据风脸产生的环境,可分为()C静态风险 E动态风险

19、保险的派生职能是()C资金运用 D社会保障E防灾防损 20、定值保险合同适用于()保险标的C某些珍贵财产E远详船舶

21.保险合同的主体是保险合同的参加者,包括()A法人B自然人C当事人D关系人E值权人 22,保险费的多少与()成正比例关系。A保脸价值B保险全额C保险费率D保险期限 23,诚信原则适用于(),A保险方B被保险方C各类保险 D第三者E保证

24、重复保险在赔偿时通常采取各家保险公司分摊损失的办法,其分摊方式有 A比例费任C限额责任D顺序责任

25、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是().A保障水平不同B实旅方式不同C经营目的和性质不同D建立保险关系的依据禾同E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不同

26、制定保险费率的原则是()-A公平合理B实事求是C收支相等D相对稳定E适时调节,27、未决赔款准各金的估算方法有()、B赔付率法C逐案估算法E年平均估算法

28、风险管理的其体措旅包括A遥免风险B自担风险c转移风险D损失管理 E保险.29、保段合同的基本凭证包括()A投保单B保险单C誓保单D保险凭证E批单

30、团体保险的优点在 A保险费率优待B保险业务成本高 D节约宣传费E简化实务道序.所谓保险供求的结构平衡是指保险供给的结构与保险需求的结构相匹配 包括保险供给的险种与消费者需求险种的适应性 费率与消费者缴费能力的适应性以及保险产业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等 六案例

2、..曾某填写了终身寿险投保单,并支付了首期保费保险公司的理由是,曾某还没有进行体检,保险单亦尚未签发,双方之间不存在权利与义务关系。分析:

1、保险关系的有效建立以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合同及交纳保费为前提。在投保程序上应该是要约——承诺——核保——缴费——出具保单。保险合同的生效是指保险合同对当事人双方发生约束力,通常是在合同成立以后,投保人缴纳保费立即生效,当然也可以由双方约定合同一经成立即告生效。

2、《保险法》第57条规定:“合同规定分期支付保险费的,投保人应当于合同成立时支付首期保险费,并应当按期支付其余各期的保险费”。《保险法》第14条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约定交付保险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承担保险责任。”在本案例中,保险公司已向曾某收取保费,视为已表示同意承保,即承诺成立。同时因为首期保费已缴,保险合同生效,即保险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成立。保险公司应该履行赔付责任。

3、保险公司有违规操作的行为。本案例中保险公司采取先收保费,再核保,然后签发保单的方式开展保险业务,不符合正常的承保手续这种不规范的展业方式,其后果理应由保险公司自行承担。

4、此案中,被保险人曾某是因意外伤害事故造成死亡,体检与否及身体状况如何对保险事故的发生不产生严重影响。综上所述,保险公司应按约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3、问:李某和张某谁能到给付的保险金?为什么? 答:此案涉及受益人的变更问题.被保险人对受益人的变更不需要征得保险人的同意,但是必须及时向保险人作出通知.《保险法》第63条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保险单上批注。”此案中,王某派初指定的受益人为李某,虽然在与李某离婚并又与张某结婚后,办理了一份变更受益人的公证书,但是并未将变更受益人一事通知保险公司,因此在这个保险合同中受益人没有发生改变,依然为先前指定的辛某.因此保险公司可以付给李某保险金。

4、家庭财产保险:(1)如果财产损失10万,则赔偿10万。分析:家庭财产保险实行第一损失赔偿方式,保险金额以内的损失全额赔付,此案中损失10万,但保额为40万,故赔偿10万元。

C2)如果投失45万,则赔偿40万,分析:因为家庭财产保险实行第一损失赔偿方式,超过保险金额的以保额为限.虽然财产价值50万,但只赔偿40万元

5、问题:(1)你同意哪种意见?为什么?(2)保险金与红利分给谁?.《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被保险人或看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保险单上批注。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须经彼保险人同意。” 在本案中,被保险人宣布变更受益人但是没有通知保险公司,变更无效.保险公司只能宜接付软给教授之子.教授之子无权领取红利。红利由教授的指定继承人教授女儿领取一

6、问:(I)保险公司是否有权要求航空公司赔偿?(2)依据是什么?,(I)保险公司有权要求航空公司赔偿

(2)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五条之规定“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前款规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已经从第三者取得损害赔偿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从第三者己取得的赔偿金额。

保险人依照第一款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不影响被保险人枕未取得赔偿的部分向第三者 请求赔偿的权利.”

第五篇:美学复习资料

提出”美是生活”的美学家是(D.车尔尼雪夫斯基)。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途径(B.从政治领域探索美的本质

中国提出“里仁为美”的观念是(B.孔子)提出来的。

中国美学界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C.李泽厚

下列选项不是美的特征的一项是A.美的主观情感性

被称为近代美学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带头人是B.康德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是(C.优美

中国美学界持“美在心物之间”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D.朱光潜

艺术的(A.自由性)使其表现出突出的独创性、超越性。

人类最早的美学思想产生于(B.文明社会之初)时代

把山水作为绘画、文学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A.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

不属于美的形态但属于审美范畴的是(D.丑

中国当代美学界被称为“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是(C.李泽厚

艺术是(C.现实美)和理想美的审美统一

《阿Q正传》是(B.悲剧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一说是(D.黑格尔)提出来的。

美学诞生之后,沿着(C.哲学美学)的道路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有康德、谢林、席勒、黑格尔、叔本华、克罗齐、杜威……

第一篇专门讨论美的本质的文章是(B.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

“春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是D.壮美

漫画《武大郎开店》是(C.喜剧

标志着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鲍姆嘉通的《美学》一书出版于(C.1750年)。

美的最高形态是(D.艺术美

中国古代说“天地有大美”的人是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在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之间,就构成了悲剧性的冲突。”是(C.恩格斯)说的。

B.建筑艺术)是一种三度空间艺术、静态表现艺术,具有内部和外部空间性

“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C.艺术的功能)。西方美学史上唯心主义美感论的代表人是(B.柏拉图D.夏夫滋博里)。

西方美学史上从精神意识上界定美的本质的美学家是(B.柏拉图D.康德)。

中国当代最有代表性的美论是A.主观论B.客观论D.主客观统一论E.客观性社会性统一论)。

西方哲学美学的重要代表有(C.弗罗伊德D.黑格尔E.荣格)。

下面属于悲剧美的有()。A.《欧米哀尔》》C.《拉奥孔》D.《祝福》

审美理想具有(B.形象性C.鼓舞性D.远景性

审美教育的特点主要是(A.形象性B.体验性C.社会性D.潜移默化。

主张美在于“自然无为”的人是(B.老子D.庄子)。

属于唯心论美感论的是(A.迷狂说B.移情说C.第六感官说)。

西方心理学美学的重要代表有()。

西方哲学美学的重要代表有(A.康德B.谢林D.黑格尔

属于唯心论美感论的是(A.迷狂说B.移情说)。C.第六感官说

西方美学史上属于唯心主义美论阵线的美学家是(B.柏拉图D.康德)

B.华山之美C.《自由神引导人民前进》E.命运交响曲)的美是崇高美

下面属于喜剧美的有(B.《武大郎开店C.《钦差大臣》)。

审美意识的培养包括(A.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B.确立正确的审美观C.具有一定的审美文化修养)。主张美在于“自然无为”的人是(B.老子D.庄子)

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敦出版了《美学》一书,这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2、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的定义是: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3、“里仁为美”是提出的美的观念;“充实之谓美”是

4、中国当代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主要有四派观点,分别是 主观论、客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客观论社会论统一论。

5、一般说,审美心理的构成元素主要是 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解释

美学:指专门研究客观存在的美和人对客观美的反映和创造的学科。它以审美关系为研究中心,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崇高:是一种与优美相对立的、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美。其感性特征是大、粗、刚、直、涩、动,其美感特征是:审美心态是动荡不安,心境复杂,情感波澜大起大落;想象和理解活动活跃;心理过程由推拒到吸引,从痛苦到愉快。

喜剧:是一种以丑为嘲弄、鞭挞、清算对象,以可笑性为基本特征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撕破丑的假面具的审美形式。

美感:是一种对美的审美活动过程及由此引起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它根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移情说:是一种解释美感本质的理论。代表人物是立普斯。它的主要内容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我的情感移注到非自我的对象中去,使对象具有人的情感,成为自我的象征,自我在欣赏对象过程中获得无限自由,从而产生愉快。这种理论,它把美感的根源归结为人的心理调节的作用,抹杀了美感的客观基础,因而是唯心主义的。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指审美活动中一个美的事物引起某一种感官的反应的同时也引起另外感官的反应的心理现象,也叫感觉的挪移。其心理机制是联想。

三、判断:

生活中的悲剧不能直接作为审美对象。

答:正确。因为生活中的悲剧跟人建立的关系是伦理关系,不是审美关系,所以它不能作为审美对象。美感与理智不能共存。答:错误。美感过程虽然以情感活动为主,但理解如盐之于水,悄悄起作用,理解越深,美感越强烈,大量审美事实足以证明。

审美活动中,换一种情感便换一种意象。因此,美是飘拂不定的,随人心变化而变化的。

答:错误。因为美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审美活动中意象可以随着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但是意象不是客观的美的对象。

四、简答题

简述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

提示:答案请看讲稿。

比较雕塑与绘画的不同审美特征。

提示:答案请看讲稿。

五、论述与分析

举例论述悲剧的实质和审美意义。

提示:悲剧的实质主要讲清什么是悲剧,审美意义主要讲悲剧对人的教育意义和美感意义,具体请看讲稿。

2、一名美国军官在观看《奥赛罗》的演出中,当剧中人牙古(挑拨离间者)出场时,他开枪打死了牙古;接着又开枪自杀。人们为死者写了两块碑文,对扮演牙古的演员写的碑文是:“最优秀的演员”。对该军官

写的碑文是:“最优秀的观众”。

请运用学过的美学知识和理论谈谈你对后一快碑文的看法。

提示:我们不赞成后一块碑文的观点。解释这个问题必须从两个角度去展开:

一、审美距离说;

二、审美中情和理的关系。这位军官没有跟现实功利保持审美距离;没有以理节情。分析时要把上面两个理论的具体内容阐述清楚

3、阅读朱淑真词《生查子》并回答问题: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请回答:(1)审美联想有几种类型?如何理解其内涵?(2)这首词中运用了什么联想?为什么?

提示:关于第一题,请看讲稿。第二题提示:该词中至少有两种联想:

一、时空接近联想;

二、对比联想。今年元夜时和去年元夜时是时间接近,花市是空间接近,两者合起来就是时空接近引起的联想。今年元夜时与去年元夜时的情景完全相反,去年是人约黄昏后,今年是不见去年人,惟有泪湿春衫袖,这种由相反情景引起的联想,就是对比联想。

【判断题

自然美引起的崇高感不包含道德感答:正确。自然美引起的崇高感有没道德感,因为自然美本身不包含道德内容。

美感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体验,因而美感是拒绝理性介入的答案:答:错误。审美活动中有理性活动,即理解,但美感中的理解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理解作为美感心理结构元素之一,但它以积淀的形式隐藏于审美心理结构之中暗中起作用。

美不是形式,但美表现为形式。答:正确。美是有内容的,就是体现着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内容,但其内容必须通过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被感受到,所以美表现为形式。如人的高尚道德必然通过言谈举止的形式表现出来。

凡是真的就是美的答:错误。真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真本无所谓美与丑,但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美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所体现的对实践的肯定,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但真不一定美,美不是真本身,真必须具有肯定性或积极性的生活内容才可能成为美的因素

自然美是人的意识加工的结果错误。自然美与人有关,但不是人主观意识加工的结果,而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果,即自然通过人类的实践,成为人化自然,成为对人的实践的肯定形式,具有社会内容之后才成为美。所以,美存在于人化自然之中。

现实美是最高形态的美。:答:错误。现实美是一个最广阔、最丰富的美的领域,但是,现实美有其局限性,比较分散,不够集中,不够完善和理想;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自然美的内容朦胧,不能直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和思想感情。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特殊的美,才是美的最高形态。

没有移情就没有美感。答:错误。美感的产生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上的,审美主体受到审美对象的美的刺激而产生美感,不一定主体移情才产生美感,移情仅是美感产生的一种方式,不能用局部现象概括全部。所以没有移情就没有美感的说法是错误的。

五星红旗的美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美。错误。五星红旗的美表现为一种形式美,但它的形式美已被赋予一定的社会内容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所以不是纯粹的形式美。

真的不就是美的,但真是美的基础。答:正确。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但真不等于美。美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所体现的对实践的肯定,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真必须具有肯定性或积极性的生活内容才可能成为美的因素

自然美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答:错误。自然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但自然美是在人类出现之后与人类发生了关系,经过人类长期社会实践而成为人化自然,成为对人的实践的肯定形式,具有社会内容之后才成为美

凡是崇高的都是令人恐惧的。答:错误。崇高的自然会令人恐惧,但崇高的人不会令人恐惧。

审美活动中如果产生联想就是心思旁迁从而必定破坏美感答:错误。这种观点都是片面的、绝对化的。审美活动并非一定要联想,但积极的联想有助于打开广阔的审美视界。虽然有的联想如涉及功利内容则会破坏审美的心态,但并非一切联想都如此。

不同的人心中产生的月亮意象是不同的,这说明,月亮的美是因人而异的答:错误。美具有客观性,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主体的主观作用,审美对象会在不同的审美主体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的审美意象,但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具有客观性,不以审美主体的主观作用而改变,即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不同的人感受到的月亮的美不同,是月亮意象不同,但是月亮本身的美没变化,即不因人而异。

人类劳动都是美的。答:错误。人类劳动必须是自由自觉的,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才是美的劳动,异化劳动就不美,因为它既不合规律,也不合目的,人在异化劳动中不感到愉快,而是感到痛苦。美感是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答:正确。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对象采取一种凝神静观的态度,即无实际功利追求、无欲望、无所为的态度。这就是美感的非功利性特征。但是,这种非功利是个人心理状况,其背后隐藏着社会功利内容,没有一定的社会功利内容为基础的事物是不会引起美感的。这就是美感的二重性。

美是生活答案:是一种对美的本质的看法,代表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他针对唯心主义的美论,提出了“必须从社会生活出发去研究美”的原则,即“美是生活”的著名定义。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从人类客观社会生活出发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观念从天国拉回人间,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但他的美学思想是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他对什么才是“美的生活”的理解也是模糊的;定义本身就过于宽泛和不确定。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美学答案:是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美、审美和艺术三部分,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优美是狭义的美,优美是以秀巧和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美的形象,其感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小、柔、曲、细、静、圆、滑,通常给人秀丽、幽雅、清新、柔和、轻盈、明媚的感受,如“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中国古代所谓“冲淡”、“秀巧”、“秀婉”就是指优美,也就是“阴柔之美”。

异化劳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不同于人对现实的实践关系,也不同于人对现实的认识关系,审美关系是人以直觉形式和情感体验为特征而与外部世界发生的关系。情感是人审美地把握外部世界的中介,求美是审美主体的最终目的。

审美移情说认为美感是由于审美主体把自己的生命、感情移入到知觉对象中去而发生的。代表人物是立普斯。他认为,移情中审美主体使无生命、无感情的事物有了人的生命、感情,而有限的“自我”进入无限的“非自我”,自我自由伸张,物我同一,从而感到愉快

审美距离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提出来的。他认为美感是由于主体与对象在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产生的,即主体与现实功利目的保持距离,客体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完全割断,是美感发生的根源。这个观点,就叫做“距离说”。距离说是从心理上解释美感产生的原因,即主体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美感才能发生。

净化说西方美学理论之一。净化意为熏陶、宣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悲悯和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获得无害的快感,从而达到某种道德教育的目的喜剧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不仅包括了喜剧艺术,同时还包括了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性现象。在人的情感上,喜剧以“笑”为载体,还包括滑稽、讽刺、幽默等次等形态,它常常用于评价某一重大的社会历史现象,黑格尔认为,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因此表现了理性内容的虚无。喜剧感的笑由于包含着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内容和犀利的讽刺,因此是一种严肃的笑,所以高尚的喜剧往往是接近悲剧的。

丑丑首先是一个人类学范畴,其次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再次才是美学范畴、审美形态。丑首先源于人们对丑的感受的形成,也就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了对丑的认知,丑的事物也就成为人们审视的对象,丑感也就形成了,经过逻辑总结成为丑的审美形态。丑的产生与人们对自然、社会的极度恐惧感相关。凶残的自然和作为对立力量的社会在早期人类的意识中,都是不和谐的、陌生的、给人以恶性的刺激。在原始巫术和神话世界中,这些异己的力量被描述成十分反常的形象,从而形成了人们恐惧的审美意象形态。这些意象形态进入到人们的潜意识中,成为人们的深层欲望,在审美活动中,则表现为对丑的事物的不和谐的意义。作为审美形态,丑揭示的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了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美感答案:所谓美感,就是由美的事物所激起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表现为情感的激动和愉悦。也叫美感经验、审美经验或审美心理。美感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其突出特征是情感性、直觉性、愉悦性和非功利性。

通感通感就是在对一事物的感觉中,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的现象。

审美对象指一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事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使用的术语,即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由于人的实践活动使原生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的自然生态系统。“人化自然”是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是打下了人类实践活动印记的自然,也叫做人的自然。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是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界,人类创造的自然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本质力量越来越表现了自然界的对象化,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自然。

美是关系从事物的关系中寻找美,结论是“美在关系”,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罗。他的“关系”有一种是与人无关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物的关系,另一种是被察知的物的关系。由此他提出有两种美:“实在美”和“相对美”。这种观点显然也有片面性和机械性。

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即理想美的观念,是人们认为现实生活和审美对象应当如何的观念,即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从心理活动的实质说,美的理想是一种指向未来、指向人的生活远景的创造性想象。审美理想是在对现实中众多美的事物的集中、提炼的基础上形成的。美的理想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是审美意识的灵魂,也是美的创造活动的灵魂。

艺术美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特殊的美,是美的最高形态。艺术美就是艺术家在一定的美的理想和追求驱使下对现实的能动的审美创造,是对现实的理想化、典型化、审美化的活动产物。艺术美高于现实美。

悲剧悲剧是在人生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它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悲悯、悲哀,而是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引起激荡和振奋。

社会崇高:即社会事物的崇高。凡是体现着真与善高度统一的内容的,对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社会历史发生了巨大影响和作用,强烈震撼人们心灵的社会事物,就是社会崇高。社会崇高偏于内容,偏于善,善在斗争中掌握了真而达到真美善的统一,才能构成社会崇高。社会崇高主要指人及其社会实践。

如何理解美感的特征答:(1)愉悦性。愉悦性是美感最基本的特征。不能引起人们的愉快感受(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的就不能称之为美,而美必然引起人的愉快感受。(2)非功利性。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对象采取一种凝神静观的态度,即无实际功利追求、无欲望、无所为的态度。这就是美感的非功利性特征。(3)直觉性。即不用通过概念、逻辑推理、理智思考就能从对象获得美感。这种现象叫做直觉性。唯物主义者认为它是一种有经验准备的、没有意识到的知识。(4)情感性。美直接向人们提供形象,而美的形象具有娱乐的感染性,能打动人的感情,所以,一方面,美引起的美感反应主要是情感被打动,表现为动情心态;一方面,对美的把握主要通过情感去体验和品味,表现为以情揽物的心理活动形式。所

以,美感的愉悦性主要是情感的愉悦,比较优美的自然与崇高的自然的不同特征。答:优美的自然是以秀巧和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美的形象,其感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小、柔、曲、细、静、圆、滑,通常给人秀丽、幽雅、清新、柔和、轻盈、明媚的感受,给人一种和谐感。崇高的自然其感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巨大、刚硬、粗野、动荡不安,给人一种压抑感、恐怖感和心灵的震撼,是一种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美。简述并评价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答: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描写“与我们相似的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因为“相似”,所以令人“恐怖”;因为“厄运”,所以令人“怜悯”。其悲剧观的核心是“好人受难”。他认为是个人的失误造成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中主人公的“悲剧”都是个人失误、犯错造成的。简述康德的崇高论答:康德认为崇高的本质特征是绝对大、无形式,粗野的自然就是崇高。有两种崇高形态:一是数量的崇高,一是力量的崇高。他认为崇高不在物本身,而在人自身的精神之中,是人的心理能力对对象的战胜,是理想恐怖感的克服,而理性是天赋的,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简述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答:愉悦性是美感最基本的特征。不能引起人们的愉快感受(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的就不能称之为美,而美必然引起人的愉快感受。但美感的愉悦性不同于快感,快感是由实用功利目的的满足所引起的生理性愉快,美感是由精神希求的满足所引起的心灵性愉快;前者是低级的愉快,后者是高级的愉快。生理快感的过程是先愉快后判断,美感是先判断后愉快;生理快感是在对象被消耗的过程中获得的,美感过程对象没有被消耗;生理快感是短暂的,美感是长久的。审美的愉快与生理的愉快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主要是:美感以生理快感为基础;生理快感可以强化美感。简述审美想象的类型和特点。答:审美想象的类型(1)再造性审美想象:主要是对对象的知觉想象,不脱离知觉对象。(2)创造性审美想象:由某一事物的触发引起对记忆中的各种表象的新的组合。为什么说优美是一种和谐美?答:优美是以秀巧和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美的形象,其感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小、柔、曲、细、静、圆、滑,通常给人秀丽、幽雅、清新、柔和、轻盈、明媚的感受。从实质上看,优美是一种真与善、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美,因此,优美就是一种和谐美,它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也是和谐的,适情顺性的,直接轻松愉快的,并且具有持久性,令人回味。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能动反映,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特殊的美,是美的最高形态。艺术美就是艺术家在一定的美的理想和追求驱使下对现实的能动的审美创造,是对现实的理想化、典型化、审美化的活动产物。艺术既然是审美意识的集中和升华,是现实美和理想美的审美统一,艺术就是美的结晶,必须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美感特征。美感特征是艺术的基本特征。现实事物不美并不丧失其本质,艺术不美就不成其为艺术。简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答:黑格尔发展了悲剧理论,认为悲剧的产生是由不同的精神力量、伦理力量的矛盾冲突引起的,“在悲剧里,个人通过自己的真诚愿望和性格的片面性毁灭自己,或者,他被迫低头来接受他所反对的实体性的东西。”黑格尔在分析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安提戈涅》之后得出结论,悲剧是善与善的冲突,冲突双方由于各自的片面性引起冲突和毁灭,这就是悲剧;既然如此,必须和解。简述优美的感性特征和美感特征。答:优美是以秀巧和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美的形象,其感性特征可以概括为:小、柔、曲、细、静、圆、滑,通常给人秀丽、幽雅、清新、柔和、轻盈、明媚的感受。从实质上看,优美是一种真与善、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美。因此,优美就是一种和谐美,它所引起的美感的也是和谐的,是适情顺性的,直接轻松愉快的,并且具有持久性,令人回味。简述美与真、善的关系答:真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真本无所谓美与丑,但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美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所体现的对实践的肯定,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性。但真不一定美,美不是真本身,真必须具有肯定性或积极性的生活内容才可能成为美的因素。其次,真本身是科学认识的对象,主要满足人的理性需要,而美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主要满足人的精神享受和情感需要。

下载《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学原理》(叶朗)期末复习资料整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超星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2016超星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表现崇高的大风格的作品是。     A、拉斐尔的绘画 B、歌德的《浮士德》 C、普希金的诗歌 D、莫扎特的......

    美学原理习题(合集)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3.00分) A.感性冲动的对象是最广义的生活。 B.游戏冲动的对象是活的对象。 C.只有游戏冲动才能实现人格的完美,使人成为自由的人。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

    美学原理总结

    一、美学学科的建立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1.审美意识的形成 (1)审美意识是一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 (2)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

    《美学原理》笔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学原理》2012版主要参考书: 《现代传播美学》 曾耀农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6月第一版《新编美学教程》 王一川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

    《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美学原理课教学大纲 中文系 第一章:美学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节 美学课简介 一、课程定位: “美学原理”课是汉语言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必修课),是文艺理论课程群......

    美学复习资料(合集5篇)

    在巫术活动中,凡进入到人的活动范围的东西,都被呈现为生命活力的特征,就是世界的象征化。 巫术直观:原始人类通过生命活力的普遍可沟通性而与周围世界直接的前理性的交流方式。......

    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悲剧: 广义悲指作为审美范畴;狭义的悲是指戏剧体裁,在西方美学史上是以艺术中的悲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广义的悲以狭义的悲为研究对象。戏剧: 是通过展示被否定对象的不合理性,......

    2014年6月化学反应原理期末 复习资料

    2010-2011学年期末考试模拟题一选择题1.化学反应中反应热的大小与下列选项无关的是A.反应物的多少B.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D.反应物的性质2.下列过程中的△H8则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