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词复习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 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二 根据要求填空。(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8分)形貌昳丽: 暮寝而思之: ...王之蔽甚矣: 时时而间进: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期年之后: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根据要求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传说为春秋时期 所作,是一部 名著和 名著。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这部书是西汉时经 整理编写的。我们在九年上册还学过《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 体的历史著作。《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 》,汉朝时又一篇《 》也是选自其中。
(2)齐威王除蔽下了 道命令,带来不同的变化,分别是:“ ”、“ ”、“ ”。名《春秋左氏》《左氏》。
(3)本文用“ ”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2)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4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的进言有相似之处是
,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
(3)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 了 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 的方式。(3分)
5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4)文中有利于反击时机的句子“ ”文中有利于追击时机的句子“ ”。
理由。(3分)
5、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5、邹忌是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这样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3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4分)
6、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是()A、本在冀州之南
B、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告之于帝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
②方七百里()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④何苦而不平()三翻译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四 愚公形象:
愚公精神内涵:
五 结尾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 A.困于心 苛政猛于虎也 B.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 何陋之有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还过岳殿东 D.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4.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5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皆以美于徐公 C.行道之人弗受
是以谓之“文”也 D.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2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鱼'喻“生”,用“熊掌”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提出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3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合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诱惑和考验,我们既需要珍爱生命,同时应该用智慧去维护“道义”。如①鲁迅先生,用100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正义和真理。②湖北青年周冲,为了营救被卡悬空的女童,急中生智,巧妙借助防护栏,冒着生命危险,用顽强的毅力托举女童,展示了平民英雄的义举。4翻译
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⑶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⑷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⑸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6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诗词曲三首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B.“山岛竦峙”一句中“竦”与“耸”同义,为“高”的意思 C.本诗结尾两句,与正文的内容有直接关系,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D.建安文学时的“三曹”包括本诗作者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亡。赏析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山河表里潼关路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苏轼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西北望,。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
委婉含蓄饮酒(其五)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行路难①
金樽清酒斗十千。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将登太行雪 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13.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2分)
第二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嗟乎!。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3.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天子之怒。例句:扶苏以数谏故。4)布衣之怒。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5),奉命于危难之间。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
7)塞下秋来风景异。8)人不寐。9)为报倾城随太守。10),弓如霹雳弦惊。11)莫道不消魂。12),村南村北响缲车。13)池上碧苔三四点。14),一任群芳妒 15)吏禄三百担。
二、文学常识。1)《史记》的作者,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 篇。鲁迅称之为“ ”。2)《战过策》是(作者)根据战国时期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它是 体史书。3)《三国志》的作者是,该书记载了,三国的历史。4)《出师表》的作者是,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一种的文体。5)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和。
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和。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 C.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 国恒亡. 2.解释加点词语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为天下唱 唱: 今或闻无罪 或: 会天大雨 会: 3.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A.“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 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二)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若士必怒.()长跪而谢.之曰()2.翻译下列句子。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从“秦王怫然怒”到“长跪而谢之”可以看出,秦王以“ ”相恐吓,唐雎以“ ”相回应。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是,唐雎的回应,表现了唐雎的精神。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朝统一是必然的,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么怎样正确
2、翻译下列句子。看待“唐雎不辱使命”呢?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三)隆中对(节选)
亮答约:“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
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就国内的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哪条是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最主要的?为什么? 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 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弱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自董卓已.来()(2)名微而众寡.
()(3)挟天子以.令诸侯()(4)利.
尽南海()
2、解释下面文言语句。
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
3、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应采取那些策略?
(1)
(2)
(3)
4、简答: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选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盖追.先帝之殊遇()(4)引喻失义.()(2)恢弘..志士之气()(5)悉.以咨之()(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性行淑均.
()
《 出师表》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
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
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等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
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
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解词: 崩殂 今 诚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以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 臧否 是以 写出古人对诸葛亮评价的诗句 简拔 裨补 布衣 躬 卑鄙 写出你对诸葛亮的评价 猥 由是 许 驱驰 值 倾覆
《陈涉世家》司马迁 尔来 驽钝 攘除 咨诹 雅言 临 不知所云 2.划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译句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⑦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出自本文的成语 5.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那三条建议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6.第一二段中,诸葛亮对后主提出了那些隐隐的告诫。7.第五段中诸葛亮提出要“亲贤臣”,试从第三四段中找出为什么要“亲贤臣”的句子 8.默写:赏罚要坚持统一标准的句子 9.默写:两汉兴衰的经验教训的句子 10.默写:诸葛亮淡泊的志向 11.默写:成语“三顾茅庐”的出处 12.默写:临危受命的句子 13.“盖追先帝之殊遇”对诸葛亮而言,先帝的“殊遇”主要指两件大事,分别是: 14.出师条件成熟的句子 出师的目标是 15.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四个 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四个 写出诸葛亮指挥的战役四个
1.解词 辍 等 死国 或
怜 丹书 置 往往 素 忿恚 笞 社稷 2.划节奏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处)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处)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处)3.译句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⑥为坛而盟,祭以尉首。4.问题①默写陈胜年轻时的远大抱负 ②起义的直接原因“ ”起义的根本原因“ ” 起义的口号“ ” ③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有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B.天下苦秦久矣。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4.选择正确的译文。(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
B.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相同
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6.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7.填空。(10分)(1)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2)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4)苏轼评价 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写出该作者体现这一风格的诗句吗?(至少两句)(5)陈涉太息日:“!”(6),燕然未勒归无计。
二、理解运用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会天大雨 会:适逢 B.上使外将兵 将:带领 C.为天下唱 唱:倡导 D.宜多应者 应:回答
2.“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把 B.因为 C.认为 D.凭借
3.文中画线语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正确的一项译文是(A.现在要灭亡了,是死,举行大计也是死,等于都是死。B.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大事也是死,大家都等着死。C.现在逃跑也要死,发动大计
一、知识积累(2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怫.然()休鋟.()猖蹶..()()舴艋..()()社稷..()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等.死,死国可乎()(2)复立楚国之社稷..()(3)休鋟..
降于天()(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5)盖追先帝之殊遇..()(6)斜晖脉脉..
水悠悠()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4分)(1)抑.亦人谋也 古义: 今义:(2)遂用猖蹶.. 古义: 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2分)
(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2)效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5.选择词义茬前后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抱恨.
终天 B.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后值倾.覆 樯倾.楫摧 D.不宜妄自菲薄. 薄.
暮冥冥 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填空。(8分)(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4)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 ; 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5),弓如霹雳弦惊。(6)过尽千帆皆不是。
(一)(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罾zēnɡ 忿恚fènhuì 裨补bì 脉脉màimài B、怫然fú 徒跣xiǎn 休祲jìn 咨诹zōu C、诣yì 汉沔miǎn 信大义xìn 臧否pǐ
D、崩殂cú 麾下huī 引擎jínɡ 斟酌zhēnzhuó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 D、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D、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6、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垢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7、8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边营。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惊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4分)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D、沙场秋点兵。
8、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就算是不杀死我们,可是守边而死的人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与你的安陵作交易,希望安陵君您答应我的要求。C、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诚信如果能得到施行,那么称霸的大业就能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D、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深深地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谢不尽了。
10、根据提示,按要求默写古诗文。(6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意思一致。(2)《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本词的主旨句是。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4)《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5)请你再写出一处古诗词中描写“愁”的诗句。
(6)《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5分)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 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3)恢弘志士之气. ______________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_________(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4分)用线条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战国策》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陈寿 晋 《三国志》 范仲淹 西汉 《渔家傲·秋思》 刘向 北宋
4、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6分)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作者自己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写出你学过或自己积累的古人有关离愁别恨的一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_(2)否,非.若.是也 ______________(3)天下缟素.. _____________(4)徒.
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
9、下面各句中“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C、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0、翻译下面句子(3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2分)
12、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的性格特点。(2分)
13、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答案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略
二、文学常识。
1)司马迁 纪传体 13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搔 2)刘向 国别体 3)陈寿 魏 蜀 吴
4)诸葛亮 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情的一种文体 5)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柳永
三、文言文阅读。
(一)l、D
2、编次。同“倡”,倡导。有人。适逢。
3、D
4、C
5、略
6、A
(二)1.○1触(碰,撞)
○2如果
○3道歉
2.略
3.天子之怒
布衣之怒
前倨后恭
不畏强暴
4.言之成理即可
(三)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4)物资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4、1)①曹操的“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的“贤能为之用 ”③刘备的“总揽英雄”(选其中一例回答)
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四)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壬剪所戮者也。项氏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 奇,以„„为奇
3、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楚汉相争
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1)扶持、厚遇。(2)、发扬扩大(3)、选拔(4)、适宜、恰当(5)、询问(6)、善良平正 略
(1)广开言路(2)严明惩罚(3)亲贤远佞
第三条.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第三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一、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悠然见南山”:“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采菊、日夕”来看,此诗是写在秋天的晚上。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全篇的总结。“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其中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
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
宁静、祥和,不为世俗利欲沾染的平和心境。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用得极妙,表现出诗人看到山是无意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
二、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的表现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2、请用诗中语句具体解说作者“行路”之“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上,忽复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姜尚和伊尹。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也让作者在茫然四顾中看到一点希望,增加一点信心。
4、李白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总能让人感到一种积极的追求和乐观的自信。这一点,你能从诗中感觉到吗?
能。从最后两句。这两句暗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示: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作者坚信自己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充满了浪漫、乐观和自信之情。
5、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及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6、诗一起首欲扬先抑,极言宴席的华美。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7、接着两句写行路难,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有豪放的气势。“闲来„„梦日边”两个典故运用十分灵活,表达了自己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君的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三、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的诗眼是游,全诗按 时间 顺序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 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的情感。
3、这首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写景的名句,描写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5、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6、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四、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 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 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 :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 “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 “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
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银河。这四句互文见义,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义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2、“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3、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4、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一个朝代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故云“兴,百姓苦”。(意近即可)
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总结。由写景而怀古,由怀古而议论抒慨,借古伤时,历史上的王朝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逃不过这其间的灾殃和苦难: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挽弓劲射的英雄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7、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 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 “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8、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10、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知州所作的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的形象。
11、上片出猎。为何以“老夫”自称?因为作者心怀壮志但在仕途上却屡遭坎坷,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卷”写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用典:诗人以孙权自喻,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
12、下片言志,表达诗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何日”写出诗人急切盼望的心情。
典故①: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有冯唐为之请命,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典故②: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即西夏。用高度艺术化的手法,表现作者希望挽弓杀敌的豪放的气概。
1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表现出作者壮志豪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暗含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忧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写个人在身处逆境之时,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出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4、如何理解“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这句诗。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5、诗人通过草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了诗人不顾个人安危,相到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6、本诗作者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和美好的理想。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必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
从军行
杨炯 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
李白 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唐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
杜甫 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唐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黄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
白居易 唐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
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 夏完淳 明末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题
1,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的句子是------------------------,------------------。
2,寡助之至,---------------------,-----------------------,天下顺之。
3,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
30,《孟子二章》中讲述无内忧外患国就会灭亡的名句是----,---------------,国恒亡。31,自然中的太阳,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一种不同的感受,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的“---------------------------,”的阳光带给人们大兵压境的窒息;马致远的“----------------------------,”的阳勾起多少漂泊游子不尽的思乡之情。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4,故日:“---------------------------,------,-----”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6,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患,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中心论点:--------------------------,--。7,---,---,国恒亡。
8,鱼,--------------------------;熊掌,亦我所欲也,-------------------------,----------------------------。9,生,----------------------,义。二者不可得兼,-----。10,呼而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12,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或是-----------------------,)13,曹刿请见的理由是:---------------------------,----。14,“取信于民”与《曹刿论战》中的“-------------------------,--------------------,-----------------------”
是一致的。1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16,《曹刿论战》中对勇气精当评点的语句是-------------------------,------------------,---------------------。17,曹刿请求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1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子对他美的评价是------------------------------,--。19,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时的情景的语句是-----------------------------,-----------------------。20,写奖赏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是------------------------,------------------------------。21,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反义词是---------------------。2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3,---------,万钟于我何加焉? 24,《孟子二章》中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生”和“义”的选择时,正确的做法是
“---,----------” 25,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顺应历史潮流,揭竿而起,势如破竹,大大地撼动了秦朝的统治,这正如孟子所说的“---------------------------,------------------------” 26,关关--------------,-------------------;----------------淑女,----------------------------。27,兼葭苍苍,------------------------,所谓伊人,----。28,-------------------,----------------------------,-------------------,彼竭我盈,故克之。29,通过内修政治达到使本国强盛,从而战胜别国的做法,用《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话说
就是------------------------。
32,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篇的四句诗是---------------------,--------------------------,------------------------,-----------------------------。
33,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李白在《雁门太守行》中以“-,----”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辛弃疾《破阵子》中以“------------------------------,------------------------------”表达了收复河山的理想;而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以“-----,------------------”展现了以身殉国痴心不改的情怀。3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35,不论哪个国家,不论什么时候,发展与和平是至关重要的话题,正如孟子所提出的“------------------------------,”
36,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因此,作为一个好男儿应该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正如李贺所说的“-----,---”一样。37,黑云---,甲光---。
38,范仲淹在《渔家傲。愁思》中借酒表达功业未建的思乡愁绪,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酒抒发不服老的豪情的句子是“---------------------------。-----------------------,----------------?” 39,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的颁奖词中的一句,化用了孟子的“-------------------------,---------------------------”和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的句子。
40,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近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