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8 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4节)范文
【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8 新闻、访谈、报告、科普文章阅读(第4节)
[A组 对应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别跑了,跑也逃不出科技的掌心 李春霞
气喘吁吁的逃亡者以为已经逃过了追踪,殊不知他留下了更多的线索,因为没有比身体更会背叛我们的了。热血动物的痕迹!
在这座城市,一个叫Roger的在逃男人,所有的警察都在追捕他。是否他犯了重大命案,就像加利格兰特在《西北偏北》里那样,还是他掌握了国家机密,像威尔史密斯在《全民公敌》里的角色,还是像《第九区》里的沙尔多科普雷演的高危病患?这些都无所谓。我们只知道,借助夜色的掩护,逃犯在遍布大城市的监视摄像头下消失了。他已经成功脱逃了吗?当然没有!因为人们的身体总是会出卖他的主人。首先是体温,它在红外线下是最容易被察觉的。人类与所有的热血动物一样,永远靠燃烧能量来维持身体活动,持续散发出相当于100瓦灯泡那样的辐射。再没有比使用特殊的望远镜或摄像头识别一个清晰浮现在稍冷背景前的热血两足动物更容易的事了。这种侦测手段甚至在几十公里外都是有效的。不呼吸?不可能!
我们的身体也会经常留下一些气味。为了帮助维持身体的热量平衡,我们有300万到400万汗腺。汗液由水和盐组成,还有尿素和氨水,本身没有什么气味,但会由于寄生在皮肤上的细菌的繁殖转化成令人作呕的酸味。
再加入成百上千个从腋下和腹股沟的特殊腺体集中散发出来的,号称信息素的气味分子,所有这些就可以组成每个人特殊的气味线索。它可以影响到身边数米范围内的环境,并持续几个小时之久,足以让警犬大显身手。
当然,Roger可以穿上石棉防护服来隐藏体温,喷洒廉价古龙水来掩盖自己的气味。但是不呼吸对他而言实在太困难了。尽管呼吸的声音就连本人也很难觉察,但还是可以被几十米外的监听装置捕捉到。另外,Roger一张嘴就会在空气里呼出不同气体的混合物。其中自然包括从肺中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来自胃的丙醇和数种碳氢化合物(己烷、甲基戊烷、异戊二烯等)。在封闭空间中,这一混合气体能明白无误地指示有人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使气味还不足以出卖Roger,他的心脏也会改变这一切。首先,人类心脏以每分钟约70次的频率搏动,这一人类特有的节奏引发一种典型的振动,能够被一些仿地震仪原理制造的仪器在几米内探测到。
另外,心脏细胞和所有的肌肉细胞一样,也有肌电活动。在医院中,医生往病人皮肤上粘贴电极测量这一活动。而更尖端的仪器现在已能对微弱的心肌电活动实施远程探测。背叛我们的神经元!
最后,可能背叛我们的还有大脑。它由60亿至100亿个神经元组成,它们通过神经电信号进行交流,因此也难以遁形,用于探测心电活动的仪器同样也能对此进行远程探测。但鉴于神经电信号比较弱,有效探测范围目前还不超过几厘米。或许几年后这个距离能大大增加。总之,即使在密闭的掩体内,Roger也不太可能逃脱追踪。当然,这些探测器不仅可以用来制服暴徒,还能成为制造大团圆结局的神奇工具。想象一下其他的Roger:这一个或许是青少年帆船爱好者,不巧被巨浪卷走,那一个或许在滑雪时被雪崩掩埋……体温或者心跳都可能让他
引人入胜。如文章多处使用了诸如“他已经成功脱逃了吗?当然没有!”之类的设问修辞,可以激发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B组 真题检测]
二、(2013·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苍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号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飞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他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好繁殖,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的蜉蝣们再次落回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000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3倍的升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料”,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只小小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000公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取材于王冬《御风飞行》)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支持“昆虫的翅膀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 B.不需要骨骼肌肉的支撑
C.柔韧性可比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原文:“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A),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B)。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C)。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D)。”C与原文表述不一致。【答案】 C
如果你像千千万万的人那样得知这类可怕的消息,你很可能会选择做进一步检查,甚至采取一些实际上对身体危害更大的治疗,比如进行乳房切除、前列腺手术,或者接受放射治疗。这类治疗可能会让病人小便失禁,或者失去某些功能,其他极端治疗带来的危害也是数不胜数。
这类现象在医学界很普遍,被称为过度诊断、过度治疗,世界上已有针对此类现象的量化研究。在《癌症的过度诊断》一文中,来自达特茅斯的医生们认定,25%的由乳房摄影术测出的乳腺癌、50%的由胸部X射线或由痰标本检测出的肺癌,以及60%的通过前列腺抗原检测出的前列腺癌,都属于过度诊断,他们将此类疾病定义为——“不会恶化(甚至可能自愈)的癌症”或“恶化速度较慢的癌症”——患者在其自然生命完结之前不会产生相关的严重症状。
医生们在文中提到:“无谓的治疗对这类病人没有好处,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除却过度治疗带来的直接伤害,癌症确诊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一种健康隐患。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增加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免疫力,甚至会让他们容易患上传染病,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得抑郁症的风险。
此外,癌症带来的金钱上的花费也是不容小觑的。整个医疗系统不仅因为对癌症的过度治疗而消耗了几十亿美元,而且美国在癌症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也是对心脏病研究投入的3倍。1971年颁布的《美国家庭法案》最早提出“向癌症宣战”,当年的法案宣称,“癌症是当今美国人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而如今40多年过去了,这个说法并没有改变。
2011年的一次“哈里斯民意调查”发现,癌症是美国人最畏惧的疾病,对其担心的人占了41%,而担心患老年痴呆症的人占31%,仅有8%的美国人最担心得心脏病,而实际上心脏病是美国人的首要死因。为何人们没有提出“向心脏病宣战”呢?
“癌症”是一个有冲击力的、让人胆战的名词,很多癌症确实很可怕,仅仅“癌症”这个词本身就会对人造成损害。
医学界正在重新认识这个问题。在《对癌症的盲目恐惧之辩》一文中,小乔治·奎尔医生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癌症恐惧症”。奎尔写道:“如今,由于罹患癌症的人数众多,恐惧造成的危害远远超出了癌症本身。这种恐惧使得很多医生和病人采取了不理智甚至危险的做法。”奎尔的这篇文章早在1955年就发表于《生活》杂志。
直至最近,一个由顶级科学家组成的小组才对整个医学界提出倡议,停止对某些病症使用“癌症”一词,并提议称之为IDLE,意为“上皮增生性病变”。这项提议的详细内容刚刚被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
实际上,这并不是首次提出这样的倡议。2011年,在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份报告中,前列腺癌专家们建议:“由于低风险前列腺癌有着乐观的预后,建议不再对此类病况使用‘癌症’这个令人焦虑的词。”
医学界终于对社会科学中关于风险认知提出的观点有所认识,那就是:我们往往更多地依靠本能而非理智来评估风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甚至不是事实,而是对事实的感受。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时常过度担心某些事情,而顾不上考虑这种担忧的依据。
是时候认真对待人们对疾病感知的方式了,它所造成的后果是真实并严重的。如果医务工作者真心认为他们应该尽量做到“不伤害”,他们就要意识到“癌症”这个词的危险,并且像对待身体的其他危害一样,来对待癌症带给人们的恐惧。(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检测(新课标):报告和科普文章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大自然在反抗(美)雷切尔·卡逊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有人提及。
生物学家波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上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活动的影响过于
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的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昆虫学家罗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托马斯·赫胥黎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
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们的汁液去喂养幼蚁。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将昆虫充积于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
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
昆虫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我们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一个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大,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
但你会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其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
加拿大昆虫学家尤里特十年前曾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
(选自《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有删改)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两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体现:①昆虫通过遗传选择,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②曾被化学药物控制的昆虫,不但又回过头来折磨人类,而且还会以更为严重的程度爆发性繁殖。
(2)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学药物(或人类忽视了自然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削弱了环境本身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2.文中写黄蚂蚁、黄蜂、瓢虫等昆虫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列举黄蚂蚁捕食蚜虫、黄蜂消灭吸血蝇、瓢虫消灭蚜虫等具体事例,证明“大自然有天然保护作用,无须靠人为的干涉”这一观点。(2)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3.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文章既有文学的生动与形象,又有科学的严谨与扎实,趣味性与科学性兼备。结合文本分析。
(2)引用和举例等多种方法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结合文本分析。
4.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出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控制虫害的做法破坏了大自然平衡,导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2)表明反对人类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虫害这一做法的态度。(3)表达对人类至今仍未意识到过多干预大自然最终会导致更大灾难的忧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北京时间28日12时许,“蛟龙号”完成5000米级海试后,第三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为518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纪录。本次下潜中进行了坐底、海底照相、摄像和声学地形地貌测量及取样等试验。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2002年6月正式启动,2010年即实现下潜3759米的中国纪录,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四国之后,第五个拥有3500米
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按计划将于2012年挑战7000米的世界深度,突破深潜7000米级后,“蛟龙号”将圆满完成设计目标,顺利进入以科考应用为主的阶段,有望于2012年赴南海第一次正式执行勘探考察任务。
相比去年的3000米级海试,今年5000米级海试任务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试验海区在距离中国大陆约1万公里的太平洋东北海盆(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共有7.5万平方公里,我国拥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其标深5681米处于夏威夷以北2000公里,旧金山以西3000公里,船舶单程航行时间将达到半个月;其次,海区试验环境复杂多变,净海措施难以实施;再次,5000米的下潜目标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
“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共分为四次深潜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三次试验:7月21日,“蛟龙号”成功完成第一次下潜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4027米;7月26日“蛟龙号”第二次深潜试验突破5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57米。
据了解,继第三次下潜海试顺利完成后,海试现场指挥部将会根据海况条件继续择机安排下潜作业试验,试验任务是进一步检验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
“稳定的贴近海底自动巡航能力、精确的悬停定位能力,这两个条件使蛟龙号能够在地形复杂的海底搜索目标。”“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表示,“蛟龙号”有几项国际领先的技术,这是其一。“传
感器要精确,运动控制方法要好,执行机构要灵敏。‘蛟龙号’布有7个推力器,原地就能转圈。”
高速数字化水声通信,可向母船传输文字、语音、图像,是蛟龙号的另一先进技术。即使水声通信出现故障,还有一套水声电话备用。
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充油银锌蓄电池是第三大亮点,具有重量轻、析气量少的特点,超过110千瓦时的容量更是当下国际潜水器上最大的电池,这意味着更长的水下工作时间和更多的测量仪器。目前日本的潜水器蓄电池为86千瓦时,美国、法国为40~50千瓦时。
深潜器目前最大的考验还是来自水压。徐芑南打了个比方:7000米处水压的能量,相当于将700公斤重量压在一个小拇指甲盖上。
海底有大量资源有待开发,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震等学科的进一步开展,需要这样的有力工具。5000米的深度背后,将是75%全球海洋洋底的畅行无阻。7000米后,这个数字则是99.98%。
(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测器。
B.“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完成了坐底、海底照相、摄像和声学地形地貌测量及取样等试验任务。
C.“蛟龙号”5000米级海试共分为四次深潜试验,最后一次试验任务是进一步检验潜水器在大深度条件下的作业性能及稳定性。
D.已经完成的三次下潜试验,验证了潜水器在大深度环境下的技术功能和性能指标,预示着“蛟龙号”已经顺利进入以科考应用为主的阶段。
E.“蛟龙号”的每一次下潜,面临的最大困难与挑战,还是水压问题。巨大的水压不仅考验着潜水器的耐压能力,也考验着它的密封性能。
【答案】CE 【解析】A.“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测器”于文无据;B.这是第三次下潜试验中完成的任务;D.“预示着‘蛟龙号’已经顺利进入以科考应用为主的阶段”错,这是下潜突破7000米级后的意义。
6.“这些都将是对我国深海载人海试队伍的新考验”一句中的“这些”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试验海区远,②试验环境复杂,③下潜深,难度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找到本题的答题区间,即文中第三段,信息主要有三点:距离远,环境复杂,难度大。然后对其加以整合即可。
7.“蛟龙号”拥有哪些领先技术?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蚊龙号”具有先进的贴近海底自动航行功能和悬停定位功能,②它具有高速数字化水声通信功能,③“蛟龙号”上的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一些提示性话语,如“‘蛟龙号’有几项国际领先的技术,这是其一”、“是‘蛟龙号’的另一先进技术”、“是第三大亮点”。然后分别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即可。
8.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分析我国“蛟龙号”深潜试验的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跻身于少数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行列,②能够提高我国对海洋勘探考察能力,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大显身手,③使我国对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的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商业开采权得到保障,④意味着我国在世界大部分大洋中可以畅行无阻,⑤冲击深海的技术也可以用于军事,发挥我国核潜艇在守护海疆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紧扣文本,把文章涉及的信息充分利用起来,还可以联系南海现状来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为什么水果性“寒”?
方舟子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许多水果都被归为寒凉食物,很多人也认为水果很冷,因为他们吃了水果后会拉肚子。
那么是什么物质使得有些人一吃水果就腹泻呢?所有的水果都含有丰富的果糖,会不会是这个特别的成分引起的呢?说来难以置信,这一点直到1978年才由瑞典医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
我们曾在中学生物课上学到,果糖是一种单糖,食物中的单糖不用经过消化,就能被小肠直接吸收到血液中。但实际的情形没有那么简单。抵达小肠的果糖并不会像水那样自己跑进血液中,而是需要一个运输工具——载体——将它运进去。专门用来运载果糖的载体是小肠上皮细胞上的一种被称为GLU5的蛋白质。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吃下的果糖太多,GLU5忙不过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没被吸收的果糖留在肠道内,使得肠液的渗透压要比血浆的高,血浆里的水分就流失到肠道里了,肠道里的水分就比平时多。果糖到了结肠,变成了生活在那里的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刺激肠道蠕动,肠道里本来就多的水分更不能被充分吸收,人体就会出现腹泻。
果糖被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中有氢气,氢气被血液吸收,循环到肺部,释放出来。所以,如果我们能从呼吸中检测到氢气,就表明有果糖没有被小肠吸收。那么,让实验对象喝不同量的果糖,然后检测
他们的呼吸中是否有氢气,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一次最多能够吸收多少果糖。实验的结果是,正常人一次能够吸收25~50克果糖。这个量其实不少,要摄入25克果糖需要吃下大约430克苹果。
但是有很多人体内缺乏果糖载体,或果糖载体运输果糖的效率比较差,他们一次能够吸收的果糖少于25克,吃水果就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这种情形叫果糖吸收不良,又叫膳食果糖不耐。大约一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膳食果糖不耐症。另外还有一种遗传性果糖不耐症,非常少见,是由于肝脏内缺乏分解果糖的酶,吸收进体内的果糖无法被分解,会导致低血糖、肝病,是另一种疾病。
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并不是什么水果都不能吃,有的水果吃了会拉肚子,有的不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小肠中还有一种载体叫GLU2,它既能运输葡萄糖也能运输果糖。它运输果糖的效率本来很低,但是葡萄糖能够大大地提高它的运输效率。所以葡萄糖能够帮助果糖吸收。一种水果能否导致果糖不耐,不仅与果糖的含量有关,还与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有关。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例如香蕉、橘子、柚子、菠萝、猕猴桃、草莓等,不容易导致果糖不耐;而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例如苹果、梨、西瓜、哈密瓜、枣、杨桃、芒果、樱桃、荔枝、木瓜、葡萄等,就容易导致果糖不耐。
与葡萄糖相反,糖醇能够降低果糖载体的活性,不利于果糖的吸收。所以那些含有糖醇的水果,例如桃、李、杏,虽然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也还有可能引起果糖不耐。
果糖不耐症无药可医,防止果糖不耐的最好办法是避免果糖含量
高和含糖醇的食品。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时同时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有时能防止果糖不耐,但不是对每个人都管用。
(选自2011年07月27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9.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专门用来运载果糖的载体是小肠上皮细胞上的一种被称为GLU2的蛋白质,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B.正常人一次能够吸收25~50克果糖,要摄入25克果糖需要吃下大约430克苹果。
C.一种水果能否导致果糖不耐,主要跟果糖和葡萄糖的比例有关。
D.水果被认为“寒凉”会导致拉肚子的原因应该是果糖不耐。E.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时只要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也就能防止果糖不耐。
【答案】BD 【解析】A.应该是“CLU5”;C.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还“与果糖的含量有关”;E.把或然说成必然了,文章最后一段说“有时能防止果糖不耐”。
10.根据文本内容,概括果糖导致“腹泻”的过程。不超过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留在肠道内的果糖使得肠道里的水分比平时多。到了结肠的果糖变成了细菌的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刺激肠道蠕动,进而出现腹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在文章第三段,果糖导致腹泻有两个过程,即在肠道内有较多水分,在结肠内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大量的气体。
11.喝不同量的果糖,就可以知道一个人一次最多能够吸收多少果糖。这一实验的依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果糖被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中有氢气,氢气被血液吸收,循环到肺部,释放出来,所以,如果我们能从呼吸中检测到氢气,就表明有果糖没有被小肠吸收。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找准答题区间,即文章第四段。从中找出相关信息点,加以提炼即可。
12.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对果糖不耐患者有哪些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要查明原因,看自己属于哪一种,是膳食果糖不耐,还是遗传性果糖不耐;其次,防止果糖不耐的最好办法是避免食用果糖含量高和含糖醇的食品,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可以吃些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的水果,少吃果糖含量高于葡萄糖的水果;再次,尝试在吃果糖含量高的食品的同时吃葡萄糖含量高的食品。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作答时可以结合文章最后三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倒数第三段介绍了果糖不耐的两种情况,最后两段介绍了膳食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在吃水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议即可。
第三篇:【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5 链接资料
【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5 链
接资料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能蛊惑人心。与“人多力量大”“团结力量大”不同。别无长物:除此以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俭朴或贫困,不是说“别无长处”。
不刊之论:刊,订正;修改。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不可用作“不值一钱”。
犯而不校:校,计较。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不要把“犯而不校”理解为“犯了错误也不改”。不足为训:训,法则。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不要把“训”误解为“教训”。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不要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绝无仅有:形容极其少有。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
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遇,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不用于“一般人在小路上相逢”。
求全责备:责,要求。备,完备。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不要把“责备”误解为“批评指责”。屡试不爽:多次验证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解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水落石出:事情的真相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不能理解为被批驳得“体无完肤”。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对人教导殷切(多用于长辈对晚辈)。常误用为贬义词。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曼”不作“慢”,不是“缓慢”的意思。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火中取栗:比喻被人利用,替人冒险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现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望洋兴叹: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同情。形容极度悲伤。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有些时候也可以用于形容某种技艺即将失传。
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椿萱并茂:椿,长寿的大椿,象征父亲。萱,古人认为可以使人忘忧的一种草,象征母亲。大椿和萱草都很茂盛。比喻父母都很健康。不能用来形容树木繁茂。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高妙胜过天然,多形容高超过人的技艺。本身就是天然的东西不在适用之列。
绘声绘色:指讲述、描摹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不用于演戏。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众多、宏伟壮丽。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错误地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起死回生: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能形容一般人多。更不能形容商品。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三令五申: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二)特殊类成语 1.家庭类成语
白头偕老:夫妻和睦生活一直到老(偕:共同)。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跟眉毛一般齐,后泛用以形容夫妻相敬相爱。
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朝夕相伴的亲密关系。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在孩童时代玩耍游戏,天真无邪的情状。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也说竹马之交。
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
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两小无猜:形容小孩纯真的感情。
别鹤离鸾:别,离别。失偶的鹤,孤单的鸾。比喻离散的夫妻。恩断义绝:恩爱、情义断绝。多指夫妻间感情破裂而致离异。
覆水难收:倒在地上的水难收回来。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多用于夫妻离异。
牛衣对泣:牛衣,牛被,给牛御寒、遮雨的东西,用草或麻编成。睡在牛衣中,相对哭泣。形容贫贱夫妻同过艰苦生活。
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将要灭亡时,驸马徐德言将铜镜破开两半,跟妻子乐昌公主各藏一半,作为信物。后来果然由这个线索而得以夫妻团聚。现用“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异的夫妻重又团圆。
天伦之乐:天伦,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挈妇将雏:挈、将,带领;雏,幼小的鸟,喻指儿女。带着妻子,领着儿女。让枣推梨:指兄弟友爱,不用于其他关系。2.女性类成语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人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插上簪子,表示成年。
待字闺中:指尚未出嫁的少女留在闺房之中。凡未出嫁的女子都可用此语,但已订婚的则不行。
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形容山势绵延起伏或书法笔势舒展活泼。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奔放,劲健生动。4.多用于否定句成语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同日而语: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等闲视之:等闲,寻常,一般。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青红皂白:皂,黑色。青、红、黑、白四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来龙去脉、是非曲直。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一概而论:概,就是称量粮食、刮平斗斛的工具。一概,一个标准。不加区别地用一个标准来看待。后世常用此比喻对问题不做具体分析,笼统地看成一个样子。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善罢甘休:善,好好地。甘,情愿,乐意。罢、休,停止,了结。心甘情愿地罢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万应灵丹:应,适应。灵丹,灵验的药。比喻一种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办法。
四、易谦敬失当的成语(一)谦辞类成语
蓬荜增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借指穷苦人家。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笨鸟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绠短汲深: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难以胜任。
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二)敬辞类成语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客套话,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请托或表示感谢时用)。
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作榜样。
感激涕零:涕,泪;零,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感激涕零得流下了眼泪”。
历历在目: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里。比喻感念深刻,永难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
破天荒:比喻从未有过的事情第一次出现。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
六、易形近致误的成语
不堪卒读/不忍卒读
纷纷扬扬/沸沸扬扬 独行其道/独行其是
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见危授命/见危受命 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不可理喻/不可思议 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谈笑风生/谈笑自若 望文生义/顾名思义
一文不名/一文不值 高山流水/行云流水
不绝如缕/络绎不绝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 不闻不问/充耳不闻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七、有多重含义的成语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想入非非: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也形容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但也可指景物非常优美。
粉墨登场:指化装上台演出;也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此义项用得较多)。
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众事情。按图索骥: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暗送秋波:原指暗中眉目传情。后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可圈可点:原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现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独善其身:原指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修养。现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另起炉灶:既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鸾漂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离散或漂泊不定。难分难解:既指双方相持不下(多指竞争或争吵、打斗),难以分出胜负;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以分离。
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指丑态毕露。
如虎添翼:既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形容凶恶的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沙里淘金:既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应接不暇:暇,空闲;不暇,没有空闲,来不及。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第四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2 古代诗歌鉴赏(第1节) 链接资料专题
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
1.冰雪
古人往往以冰雪的晶莹洁白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即高洁的心性。古人常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有“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句子。2.月亮
望月易引发思亲思乡思国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的《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望月思故国,写出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3.折柳
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隋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再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5.芳草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以无处不生、远接荒城、绵绵不尽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6.芭蕉
芭蕉常有孤独忧愁之意。李清照词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的句子,词人把芭蕉作为怨悱的对象,倾吐了内心的伤感、愁闷。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7.梧桐
梧桐在古典诗歌中大多表达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番愁苦的滋味在心头。8.梅花
早期的咏梅诗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唐诗中有“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的句子。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中梅花都显示一种高洁的品格。9.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10.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从而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
鸦。” 20.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1.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2.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诗·小雅·鸿雁》。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23.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24.长亭
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庚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说明当时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25.关山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关山指关塞山河。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诗句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26.羌笛
羌笛是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27.琴瑟
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琴瑟又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28.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后来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29.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30.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31.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
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妙。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第五篇:(新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阶段性训练12
阶段性训练十二(写作训练)专题19 1.(2015·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领会其寓意,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很多年前,一个人打了一口井,从深深的井底掘出黏土为自己塑像,塑像完成的那天,他不禁赞叹自己:啊,我真的太伟大了!
多年以后,一群饥渴的行人坐在井边,喝着清凉的井水,赞叹道:挖这口井的人真是太伟大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立意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每个人都想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都想成就一个伟大、不朽的自己,从而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伟大不是来自自我标榜,自我吹捧。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是他在多大程度上被别人所需要。
2.(2015·江淮十校十一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1999年,马云带领17位年轻人在杭州创立了阿里巴巴集团。2014年9月19日晚,该集团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当晚的庆功宴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不要小看那些今天看来依旧很小的企业和人,因为,小,其实意味着力量,也意味着美好的未来。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立意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立意角度:任何事物都是从小逐渐壮大起来的。任何成功,都离不开不断地一点一点小的积累。不要忽视小事物。
3.(2015·正定中学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群大学生向教授抱怨生活的压力和功课的负荷。教授取出了许多个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杯子,让他们自己倒水喝。精美的杯子被取一空。这时,教授说:“你们选杯子的目的是喝水,为什么还要刻意选精美的?你们喝的是水,却执意要选美的杯子,甚至在选不上好的杯子时,心生怨意。”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从老师说的话的意思或学生的行为的本质引发思考,便可确定观点。立意角度:要分清主次,本末不能倒置;内容重于形式;不要被生活“绑架”;坚守本心,不为物质所累;让生活还原本质;摒弃外物,固守本真;固守精神家园。
4.(2015·湖南省衡阳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60分)“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的话,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下面;如果一直向下看的话,那么就会觉得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在后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在前面,那么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因为目光而存在;关键是,即使我们处于一个确定的位置上,目光却仍然可以投往任何一个方向。立意角度:向上
看,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发展;向下看,知道自己在茫茫人海中不是最差的,找到自信,合理定位不至于自怨自艾。
5.(2015·湖北部分重点起点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儿子请乡下来的父亲陪自己一起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席间一对生意伙伴相谈甚欢。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吃的。”儿子不以为然:“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父亲说:“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有大的利益诱惑,他会怎样?”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材料的核心事件是一次宴请中,父亲认定儿子的朋友是一个极为自利的人,并告诫儿子不能与之深交。其推理的逻辑是:小细节见其自利本性,其在大的利益诱惑中,必然私利至上。而儿子有自己的看法。
【审题立意】(1)核心事件揭示的是“识人”之智,并揭示了如何“识人”之法。立论:要有识人之智;从小细节中见真人品。(2)“朋友”品性之劣,从小细节中显露无遗,遇到大利,更会不堪。立论:小处修身,以成大德;治病救人,应防微杜渐;祛除大病,也要从小处入手。(3)从儿子的角度,小细节(生活习惯)未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立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人从大处,用人用专长。不因细节而否定全人。
6.(2015·哈尔滨三中第二次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60分)在2014年2月8日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现场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失误:五朵雪绒花绽放构建的奥运五环标志因为其中一朵没有盛开而缺了一环。原本是一台好戏,无奈被一次失误破坏了,“五环变四环”的小失误,酿成最大的瑕疵。在2月24日索契冬奥会闭幕式上,俄罗斯人对开幕式的瑕疵进行了自嘲式的呼应一幕:现场的舞者在“构造”五环的时候,故意先将右上方的一环演变成了没有绽放的雪绒花,在现场观众瞩目中,这朵“雪绒花”终于尽情的绽放了,它和其他四环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构成了代表奥林匹克的五环标志。此刻全场观众都发出了会意的笑声,开幕式上遗憾,因为勇敢而巧妙的“自嘲”,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弥补。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或套作。
【立意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人为追求完美而陷入痛苦的包围之中。其实,美是相对于丑而言的,完美在现实生活当中是不存在的。追求完美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完美是水中月,镜中花„„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绝不能求全责备,追求完美。获得世界选美冠军的小姐,也同样存在 “美中不足”。其不足,只不过是被炫目的闪光灯遮住了,你未能发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面对缺憾和不足,加以不足和改正,避免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参考立意:世上无完美;面对不完美的人生,应有健康的心态;面对瑕疵和失误,掩盖是不行的,解决的最好办法是积极面对。
7.(2015·河南省名校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鹞子抓住了栖息在大树上的一只夜莺,正要吃掉它。夜莺请求说:“我这么小,填不饱你的肚子,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鹞子回答说:“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夜莺临死前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参考立意:①立足当下,抓住现实,现实才具有更大的价值。②要目光远大,突破自我。③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大志。
8.(2015·华中师大附中期中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作家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放到牛棚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
就问道:“大伯,你为什么不把草料直接放在地上,这样牛吃起岂不方便?”老农说:“放在地上,全堆在它面前,食物得之太容易了,它不晓得珍惜,糟践厉害;我现在放到让它勉强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作家听后,连连感叹:“哦,哦,真是喂牛有道,我明白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这是一则比喻性材料,可从作家“喂牛之道”的角度发掘材料寓意。亦可从材料中牛糟践得之容易的饲料而不浪费靠自己费力得的饲料这一角度提炼观点。作家所说“喂牛之道”即生活之道,育人之道,治学之道。能从材料中的喂牛之道展开谈生活之道、育人之道和治学求学之道即算切合题意。
9.(2015·保定市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楚国有位钓鱼的高手叫詹何,他凭着一套简单的钓具,用小米作饵,短短时间就能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能装满一辆大车的鱼!楚王询问其垂钓的诀窍。詹何答道:“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或泡沫,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吞下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参考立意:(1)专注才能成功(成功的诀窍在于专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2)做事要排除干扰(做事要一丝不苟;排除外扰,得以成功)。
10.(2015·信阳高三第六次大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4年3月19日第五届中国电影最差影片奖——“金扫帚奖”揭晓,但获奖者都没有出席颁奖典礼。演员景甜一听到“金扫帚”三个字就立即挂断了电话;杜海涛因录制节目不能出席,但给主办方发来了获奖感言。影片《快乐到家》的导演傅华阳也特意发来一段获奖感言:“获得金扫帚奖确实振聋发聩,我开始发现我十年来失去初心,为名为利身不由己,这正好给了一个反思检讨的机会。”工作人员还透露,由于获奖演员的不支持,此项评选活动明年将无法办下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立意参考:(1)勇于接受批评;(2)善于反思(反省);(3)不仅要评优,还要评差。
11.(2015·河北省名校高三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位商人声称,自己设计了一座精妙绝伦的迷宫,凡闯过迷宫的人,就可以获得万元奖金。于是闯迷宫的人蜂拥而至,但无一例外地被困其中,最后只好无奈地放弃,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运气不济的抱怨和沮丧。一天,来了一位工程师,他不是为了奖金而来,只是为了揭开迷宫的秘密。他经过反复观察和测量,绘制出一份地图,最后宣布了一个惊人的结果,这座迷宫的入口其实就是它的出口。面对那些自以为被欺骗而愤怒的人,商人说:“其实,你们应该考虑,是什么把你们困在了迷宫中。这座迷宫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你内心的目标、方向和欲望。其实,你们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走出心灵的迷宫。”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材料中构成对比的双方分别是闯迷宫的人和工程师,闯迷宫的人最终被困在其中,无奈放弃;而工程师最终揭开了迷宫的秘密,他们的差异在哪儿?很显然,前者
是为获得万元奖金而来,而工程师却不是为了奖金而来,只是为了揭开迷宫的秘密。也就是说二者的目的不同,这是他们最大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差异的呢?原因是前者被利益和欲望所驱使或诱惑,从而失去了正确的方向,而被困其中;而工程师不是为了奖金而来,只是为了揭开迷宫的秘密,亦即没有被利益和欲望所驱使或诱惑,从而有了正确的方向,再加上他的“反复观察和测量,绘制出一份地图”等,终使其能揭开迷宫。参考立意:(1)拒绝诱惑;(2)有正确目的,才能成功;(3)欲望使人迷失正确方向;(4)没有正确方向就没有成功等。
12.(2015·三门峡信阳阶段联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一头野牛,力大无穷,但只怕听到牛虻的叫声。它每次听到牛虻飞来,就忍不住腿脚颤抖。浑身的毛都会惊悚得竖立起来。一天,它将自己心中的恐惧说给大象听。谁知大象听了哈哈大笑。“牛虻有什么好害怕的?”大象说,“好好想一想吧,难道牛虻就能伤害到你吗?”就在这时,一只蚊子飞了过来,在大象的头顶飞旋,大象吓得又躲又闪。“如果蚊子钻进我的耳朵里,我就死定了!”大象一边惊叫,一边甩动鼻子驱赶蚊子。狮子也哈哈大笑起来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导航】 立意角度:同情心,换位思考,尊重与和谐,善于倾听、理解他人与善待他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