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诵读经典共浴书香1
诵读经典 共浴书香
陵县实验小学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我校开展了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为主题的师生大阅读活动。并且历久弥新,现已形成我校的特色校本课程。下面对经典诵读这一校本课程的实施总结如下:
我校在组织管理上,本着“精心推荐、鼓励引导、过程规划、尊重师生喜恶”的原则,保护着师生的诵读热情,让我校经典诵读课程始终健康良性发展。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为开发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精神理念)
自2010年起,我校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即实现“还儿童以快乐的童年”推动学校“和谐”促进孩子“和善”。倡导师生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建设,引领师生同诵经典、共浴书香。经典诵读活动在体现我校“三声交融”——朗朗的书声、优美的歌声、欢快的笑声的办学特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为基础,以诵读经典为着力点,让阅读经典伴随师生成长,为师生的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
二、草树知春不思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主要做法)
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我们不断创新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师生成长,以书激趣,以书培智,以书养性,以书育人。
很多中国经典诗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和情趣。是艺术精品,民族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我们应当继承“国学”中的人文精神与生存智慧,那么小学生正是学习古诗文的最佳时期。我校把经典诵读引进校园,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着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我们的校园,逐渐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具体做法是:
(一)“爱之欲其生,好之欲其荣”——老师精选内容,学校印发校本教材。
学期伊始,领导、老师群策群力,借助网上资源及外地资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编制了各年级校本教材,免费印发给学生。内容包括古诗词、现代诗、毛泽东诗词、古文、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千字文、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谚语、成语、小常识、经典影视及名画欣赏。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的原则:
1、循序性原则。由易到难,从少到多,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2、自主性原则。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查工具书的习惯。
3、激励性原则。只要诵读就好,提倡背,不苛求。注重培养兴趣,不可形成逆反的心理。
4、榜样性原则。抓诵读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大力宣扬,激发学生诵读热情。为了把经典诵读落到实处,各年级每周印发周目标,化整为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诵读。
(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足诵读的时间空间
我校为保证学生诵读时间,遵循“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方式,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学校采取挤时间的方式,保证学生一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学校提倡“进校即是读书时”,学生每天早上一进教室,就自觉地开始进行阅读。
每天晨会(7:40——7:55)是我们雷打不动的“经典诵读一刻钟”时间,全校师生共同诵读“精彩片断、好词佳句、经典诗文”,朗朗的书声让校园早晨呈现最亮丽的风景。
课前吟诵:充分利用每节课课前5分钟时间,开展“课前吟诵”活动,要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具体吟诵的内容可以是老师提前布置好的,也可以按照各个班级诵读计划来实施,同学们齐诵,达到互相学习,共同交流的目的。
课后诵读:课间,放学后学生在游戏时进行巩固诵读,跳着皮筋,合着节奏,背诵《三字经》;拍着手背诵《弟子规》《千字文》„„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随学生的兴趣自由发挥,在游戏中让孩子体验国学,体验诗韵,体现人文素养。
充分利用课间操学生交错解散时间的机会和放学列队行进间,强化背诵一些有节奏、朗朗上口的像名言警句、古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并选拔学生代表领背。每当放学时,我校学生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背着整齐的经典诗文,那场景成为我校一道独特而又迷人的风景,这些做法得到了来我校检查工作的有关领导的认可。学校还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一节是语文教师每周为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向学生进行经典书目推荐,阅读方法的指导,像卡片读书法、摘抄读书法、批注读书法、背诵读书法等,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手抄报等,引导学生与智者进行精神的交流与对话,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加有益的人生启示。另一节是专门到阅览室进行海量阅读,不要求做笔记。
为保证阅读时间,星期
六、星期日要求学生必须保证每天一小时的自主阅读,由家长监督、签字。
诵读指导课:每月各班都要有两节诵读指导课,教师或带领学生进行诗文欣赏,或讲诗文故事,或品析经典或举行赛诗会等,形式不一。用教师丰富的诗文知识与多彩的课堂,培养学生对经典的学习和探索意识,激发兴趣。
(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营造淡雅浓香的诵读环境。
1、与环境结合。
我校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由墨香、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熏陶:楼内走廊、操场墙壁、班级墙壁上的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等作品,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每天早上15分钟的诵读,陶冶着学生的性情,诗意盎然的班级,丰盈着学生的生命。
2、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
我校课外兴趣小组中的舞蹈组、书法组,也积极响应经典诵读活动,编跳古诗舞蹈,书写经典佳话,让我校的经典诵读课程羽翼更丰。
3、与比赛活动结合。
学校将经典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在去年的诵读比赛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经典诵读”有关的活动。通过集体背诵、个人背诵、古诗词接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四)“喜看稻菽千重,倾听幼竹拔节声”——经典诵读成果展示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在期末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活动,每一次的成果展示,都是全校老师学生一起参观。其中,展示的学生,群情激昂,意得志满,有时齐背,朗朗声响彻整个校园;有时分组对句,优雅书生气十足。学生背诵经典,讲经典故事,畅谈背诵心得,展经典作品,手擎传统文化瑰宝,沐浴在千年灿烂文化的雨露中,怡养身心,丰富内涵,增添儒雅气质。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孩子的进步使得他们的家长对我校的诵读活动越来越支持。同时,在学校组织的展示活动结束后,及时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班级或学生个人,颁发证书和奖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师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热情。
同学们天天读,日日诵,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已经不满足于经典诵读里的内容,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读书面。从开始找相关的古诗文书籍,到其他各种文学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断提高,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的主要成就)
现在我校的低段学生能背诵许多古诗,对《弟子规》、《三字经》也能熟练的背诵;中段学生能背诵一百五六十首古诗,《弟子规》的背诵能做到通顺流利、抑扬顿挫;高段学生积累的古诗量已达到了几百首,宋词的积累也达到了十几首,对于《论语》中所讲的人生哲理已有所领悟,并能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在县“诵经典,爱中华”活动中荣获特等奖:编排的古诗文节目在市电视台播放。所有取得的这些成绩,得益于朗诵所带来的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一)、朗诵促进了学生的表达及沟通技巧。
朗诵的重要性,在于它使声音与视觉同步,这对沟通与清晰表达的发展是很重要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诵读训练,我校的学生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而且声音富于韵律,我们发现朗诵对学习语言是很有帮助的。
(二)、朗诵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通过朗诵,我校的学生不论对复杂的课文,或不相关的学科,记忆力都明显增强,经过朗诵训练后,不仅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其它学科成绩也都有所提升。
(三)、朗诵增进了学生的专注及平静。
(1)、大声朗诵促进记忆力的集中,使小学生对从事任何活动都能专心,慎选的教材都富于韵律,也增强了宁静安详的效果。
(2)、由于学生变得安详、专注且耐久,因此言行也跟着好转。有了道德与人格的基本熏陶,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学生的行为有了很明显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4、启发学生创造力,适时表达所学的辞句。许多老师都发现,经不间断的朗诵训练,在写作上有很大进步。不管是写作或口语的表达上,学生往往能贴切的引经据典。这种能力,显示出学生对经典的涵义有相当的体会。
四、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几年来,我校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师生精神成长,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建设,使之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校园经典诵读的氛围越来越浓,整个校园沉浸在浓郁的书香世界里,沉浸在五彩的情思里,沉浸在芬芳的诗香里。经典诵读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开创了五彩的诵读天地,积极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品味。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肯定,融人文教育于经典诵读中的理念水到渠成地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挖掘经典中的“育人”内涵,通过多种途径,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长期熏陶,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使学校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让经典诵读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第二篇:牵起孩子们的手 让心灵共浴书香
牵起孩子们的手 让心灵共浴书香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监督、评价、总结。力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是那样的举步维艰,有的班级开始轰轰轰烈烈,结束草草了结。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老师指导方法的欠缺。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使学生能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这里,我就本学年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做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激发兴趣 使学生乐读
1、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息息相关。为了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我在开学初就注重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黑板报上那催人上进的新学期寄语。教室两侧那醒目的励志名言,以及平时对学生的鼓励,无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接着就是组建班级图书角, 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 让全体学生都来阅读,形成一种“群体阅读”的风气。首先我在班内做好了动员, 其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取得家长的支持,同学们兴趣盎然, 纷纷把自己的各种图书都“贡献”了出来。学生迫不及待地借阅,阅读课上纷纷沉浸在自己阅读的王国,自习课上做完作业情不自禁地拿起了书,课间喧哗吵闹的声音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默默的翻书声,频频的交流声,这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老师, 我也和同学们一起借书、看书, 利用工作之余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看书的心得,同时也引导同学理解作者的本意,班内形成了浓厚的“群体阅读”的风气。在这种风气的感染下, 学生逐渐喜欢上了阅读。
2、借助教材,激发阅读兴趣。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名家名著的节选,有的虽说不是大家手笔,但是所带给我们的却和名著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在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我没有像之前那样给学生留抄写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布臵学生课后扩展阅读,让同学们读与教材文章类似的或者相关的作品。这种方法成效显著,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把这种方法用在《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时的情景。课堂上,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开始积极引导他们:同学们,安静是个盲姑娘,但是她却那样热爱春天,热爱生活。你们想了解另一位盲姑娘吗?她就是海轮〃凯勒。你们想知道海轮〃凯勒学习说话时到底遇到了一些怎样的困难吗?你们想知道她是怎样克服的吗?请你看一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中你会找到你想知道的一切,听完之后,同学们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再加上有些之前看过的同学的简单讲述,大家更是迫不及待…看到同
学们反响激烈,我就更频繁的用这样的办法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学习课文《卡罗纳》后,我引导学生,卡罗纳的母亲去世后,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他,那么你还想了解一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读《爱的教育》吧。学习《蟋蟀的住宅》引导学生读《昆虫记》……这样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课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阅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这是对语文课的有效补充,让学生由此感受名著的魅力。
教学中我还利用语文课的专题教学进行课外阅读,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专题是走进童话,学完本单元的内容后,在阅读了一定童话作品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们编童话故事。引导他们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故事情节。我这样启发孩子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只要愿意动笔去写,一定可以成为一群小小的童话家。”孩子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产生了写作的渴望。在指导孩子们如何写生动具体的同时,再引导孩子们再去读童话故事。读写结合促成阅读基础。激发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3、巧用故事,诱发阅读情感。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我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有个男孩,从小就梦想着外出探险。在他18岁后的某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朋友父亲的船。第一次出海,他就遇上了大风浪,感到“难过得要命,心里又怕得要死。”这时,父母的忠告,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乞求“一起涌上心头……
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我嘎然收声,告诉学生, 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 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鲁滨逊漂流记》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有很精彩的情节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做好推介 使学生爱读
学生读书热情高涨,我开始留心他们读写什么书,我发现有的学生读<<阿衰>>、《阿呆》等这些内容,我想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还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
1、选择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书的籍要。
引导学生阅读《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今天我是升旗手》、《我要做个好孩子》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学生
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高尔基的《童年》、曹文轩的《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萧红的《呼兰河传》等这些动人篇章,学生读起来乐此不疲。我想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选择与孩子心灵世界息息相通的书籍。
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因此我就指导学生阅读以下书籍,诸如《乖乖兔》、《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逊漂流记》、《隐身人》、《时间机器》、《数学与头脑相遇的地方》、《小王子》、《希腊神话》、《王子与贫儿》、《苦儿流浪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等
三、教给方法 使学生会读
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书,读有所获,对于每周的三节阅读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一节为阅读交流课,另两节为自主阅读课。在阅读交流课上,我着重围绕必读书目的内容进行指导、交流,确
保学生读完之后有所收效。在此过程中,我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品读交流收获,一起争执见解的分歧,一起写下自己的收获,从而分享阅读,品尝快乐。自主阅读课上充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开始阅读的时候就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尤其强调读书的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②划一划,想一想。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③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阅读笔记,摘抄好词好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
四、恰当评价 使学生久读
学生读书了, 读得质量如何?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示学生的阅读效果。
1、激情演讲
利用课间操以后上课以前这段时间我组织“三分钟演讲”, 按学号每天一名学生登台“演讲”自己的读书所得。为了使学生畅所欲言, 我提议, 围绕你看的书, 说什么都可以。可以说你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可以说书中有趣的一个情节,可以将看的内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就此展开争论。为了不致登台时无话可说而
“尴尬”, 同学们看书时, 比以前认真多了, 都或多或少的有了收获。
2、多层评价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我从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课外阅读反馈卡”,对所读书目、作者、每天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作出评价。另外不定期地进行读书笔记检测等,给予学生全面的激励性评价。
3、开展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是收效甚微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也时常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读书随笔等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在让学生感觉到师生平等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模仿作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了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五、实践反思
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与学生同读一本书,与学生一起遨游书海,感觉是那么奇妙。师生同读一本书,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师生拥有更多更广的共同语言;师生同读一本书,和学生一同成长,让师生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师生同读一本书,让老师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仅仅只是对它的初体验,也让我发现了不少问题和困惑。比如:对自己并不熟悉的读物,该如何与学生交流并进行指导?遇到一些没有确定唯一的思想观的书,我要如何不带个人感情地帮助学生理解?
思考无止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探索也无止境。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深地祈望能看到,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捧起一本经典,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个个“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我愿牵起孩子们的手,让心灵共浴书香!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与朋友们一起共勉,书籍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书籍是火,点燃熄灭的灯;书籍是灯,照亮夜行的路;书籍是路,引大家走到黎明。
第三篇:牵起孩子们的手让心灵共浴书香
牵起孩子们的手让心灵共浴书香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监督、评价、总结。力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是那样的举步维艰,有的班级开始轰轰轰烈烈,结束草草了结。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老师指导方法的欠缺。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使学生能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们都有诸多感慨。这里,我就本学年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做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1、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息息相关。为了创造和谐的阅读环境,我在开学初就注重精心设计每个空间,使整个教室既有优美的环境,又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氛。黑板报上那催人上进的新学期寄语。教室两侧那醒目的励志名言,以及平时对学生的鼓励,无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接着就是组建班级图书角, 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 让全体学生都来阅读,形成一种“群体阅读”的风气。首先我在班内做好了动员, 其次发放“致家长的
第四篇:品味书香,诵读经典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
今天读了姜戎的<狼图腾>,与其说读,不如说补.因为几个月前就在家乐福的书架前读过一半.从翻开第一页起就被这本书给深深的吸引了,那些文字把我带进了广袤额仑草原.让我和那里的人,那里的狼,那里的一切亲密接触.于是平生第一次为了一本书而足足站了半天,不觉得累,也不觉得饥渴,全神贯注,象是着了魔.最终还是一个电话把我从书里拉了回来.今天补读这本书,却是越读越不忍心看下去.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因为狼的命运.起初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凶猛不及狮虎,速度不及猎豹.同为食肉类哺乳类动物,它也只能去欺负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就象一部电影,它永远只能做配角.然而,读<狼图腾>,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越来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甚至有点愚昧.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
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从狼那里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于是有了成吉思汗.于是有了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朝鲜战争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告戒美国军人永远不要做两件事,一是永远不要进攻莫斯科,二是永远不要和中国军队在陆地作战.然而,他可能忘记了这组矛盾其实在一千年前就有了答案.当年火烧莫斯科的正是这帮狼图腾的血性中国人.说起草原,大家脑海里的第一幕可能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湛蓝的天空下可以豪情万丈的踪马驰骋,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无忌惮的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但又有几人知道,狼为这幅美景所立下的功劳.因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黄羊的数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护了草原.因为草原鼠和黄羊数量过多会破坏草原,进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着旱獭的数量,旱獭厚厚的皮毛是蚊虫寄生过冬的场所.所以狼也间接的控制着蚊虫的数量.可见.狼是处在草原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狼,草原也就不复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恨狼,同时也爱狼,杀狼同时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生活了数千年.狼也成为了那里文明的起点,那里人们的歌声,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无不和狼有着密切的关系.毫无夸张的说,那里的生机勃勃,那里悠久的历史都是拜狼所赐!
然而,这一切被一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坏了.他们开着大马力的吉普车,抗着射程极远的步枪肆意捕杀那里的草原狼,并乐此不疲.当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辆吉普车狂追了20公里,费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带着不屈的眼神轰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读不下去了.这时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动物.罢了,罢了,不读也罢,就让草原的腾格里来惩罚那些在草原展开屠杀的人好了,就让黄沙掩盖那些所谓的文明好了.种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人类......哎~~~~~ 在长期的自然界的生存斗争中,人和狼都积累了自己的生存手段,暂不讨论其中狼的睿智、勇敢,单是蒙古草原人畏狼、敬狼,将狼视为草原的生命图腾而言,我们便对狼之精神可见一斑。而最伟大精深的是最后作者纵观了中国的发展史,探讨了各个朝代、民族存在和民族性格,讨论了农耕、游牧、狩猎等不同时期的民族性格,是民族性格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并且作者旁征博引,纵古观今,还将世界发展与我们联系起来,最后使我们看到社会发展的源泉、中
国发展的源泉乃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们之精神。我们呼唤狼的精神,唾弃羊之懦弱、摒弃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之糟粕,中国才会真正的站立起来!
从这么多的故事,也使我这个从小认为大灰狼的故事中走了出来,给狼一个公平和平等的机会,接受人的评判。如今狼已成为一种精神,从小故事中总结而来狼的处世哲学,以便自己能够牢记。
然而狼并不是与中国传统的真善美能够联系在一起,并且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相悖,也许在农耕条件下发展的华夏文明,华夏子女永远不可能将狼作为自己的信仰,唯有龙图腾才是中国炎黄子孙的代表。狼的贪婪、凶狠、狡猾,无疑我们永远不能接受。然而我们从作者的痕迹中看到了中华龙与狼的相似之处,而唯我们的欠缺,部分狼精神的欠缺,使我们的社会发展有了局限,我们需要的是一只现代狼。我们与西方的国家的差距、与日本的差距,无法例举了。然而我们同样的渴望大唐盛世、贞观之治,同样渴望只时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一统江河,同样渴望清朝的康乾盛世,希望国家强盛屹立在世界之列,为了这一梦想,我想我们不该拒绝,不能拒绝狼之精神,树立自己内心真正之图腾。
第五篇:品味书香 诵读经典
品味书香 诵读经典
书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引领我通往神秘的知识殿堂;如一杯清香四溢的绿茶,泌人心脾,给我带来种种美妙的享受和无穷的回味;又似一对美丽神奇的翅膀,让我在湛蓝的知识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领略文字的魅力„„对于书,我有着莫名的情愫。记得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起,便和书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小时候,总爱看一些幼稚的童话,缠着妈妈给我讲那些自以为很神秘的故事。然后饶有趣味地沉浸于童话中:愚蠢的国王、善良可爱的美人鱼公主、命运悲惨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做一个温馨、淡淡的梦。在童话国度里,点亮只属于我的烟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我开始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着。它可以透过故事情节,展现给世人思想的精魂。《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化险为夷,最终取得胜利令人欢呼雀跃;《爱的教育》中那纯真的同学之爱,温馨的亲子之爱,浓浓的师生之情,对祖国诚挚的爱,令人感动不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会我生命在于努力,在于奋斗,厄运能使一个软弱的人变得更加坚强!《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了解到中国历史的坎坷命运,不禁惋惜长叹。
书籍给了我们人生的自信和启迪,给了我们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给我们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给我们注入无限金色的希望。畅游书海,其乐无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开启知识的大门,愉快地步入知识的殿堂;让我们与书为侣,以书为伴,以书为鉴;让那淡淡的书香伴你我同行,陪伴我们茁壮成长!
四年级:钟吴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