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习俗 作文

时间:2019-05-13 11:2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苗族的习俗 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苗族的习俗 作文》。

第一篇:苗族的习俗 作文

苗族的习俗

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有特色的风土民情的地方。这里有壮、汉、苗、彝、仡佬五个民族。

今天,我就说一说苗族吧!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每当有客人来到家里时,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待客人。苗族招待客人可有意思了,他们分为两次进行:首先,把一些弄得不是很干净的食物,拿给客人吃,如果你能把食物吃几口,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嫌弃他们;接着,他们就会把家里最好吃的,舍不得吃的东西都拿来弄得干干净净地煮给你吃个饱。要是你第一次一口也不吃,那你就只有饿着肚子,他们就再也不理会你了。首饰是苗族妇女喜爱之物,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有 金饰、银饰、恫饰、玉饰之分,以银饰最为普遍。银饰有 银帽、银盆、凤冠、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鉴、扣绊、银花、银牌、披肩之别,以耳环、项圈、手镯、戒指为常戴之物。各种银饰又有不同造型,项圈就有轮圈、扁圈、盘图等。耳环有瓜子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圆圈耳环、龙头耳环、粑粑耳环等。苗族妇女每当出嫁、串亲、做客、赶集、节日赴会等均佩戴银饰

苗族有一个自己的民族节日,叫做“跳坡节”。跳坡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到了农历正月初九那一天,苗族同胞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女孩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男孩子梳理得整整齐齐,一大早便赶往跳坡地点——跳坡场。来到坡场上,人

山人海,人们来来往往,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坡场上最热闹的要数对山歌了。轻年男女们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出自己的爱意,他们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之后,就会互相赠送礼物,男孩送给女孩一面小镜子,女孩送给男孩一把手电筒,相互赠送完东西,就是他们的定情物了。送完东西之后,他们就会手牵着手,到别的地方去了„„经过几个月或一年的交往,他们就会结婚生子,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怎么样?朋友,你觉得有意思吗?我们这还有许多有趣的民族风情,有机会你也来隆林看一看,我再给你一一介绍

第二篇:苗族婚姻习俗(本站推荐)

苗族婚姻习俗

白苗的自由婚俗一直延续了几千年。苗族青年男女的相互认识,一般是通过走亲串戚、喜庆节日聚会来实现。比如:正月初一到十五,苗家在屋外或山上搭棚,然后焼上柴火寨里姑娘们围火儿坐,每人手里都有活干,有的刺绣,有的蜡染,有的等着自己心爱的人到来,小伙子们则成群结队在棚外吹芦笙、吹口琴、唱情歌,想方设法把自己心爱的姑娘引出来,然后相互倾吐爱慕之情。苗族把正月这项活动称为“串年”。秋收过后,秋高气爽,苗族小伙子们走在月光下吹奏芦笙、口琴到苗寨路头,姑娘们就会闻声而来,朦胧的月色下就是他(她)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苗族把正月这项活动称为“串月亮”。很多青年男女就在“串年”和“串月亮”中自由恋爱了。

相知相爱的男女青年二人大多数就会私下定了终身,男方就会把女方悄悄带回家,这就叫“走月亮路”。有的也按照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行事的,比如男方父母居心要娶某姓的女儿和自己的儿子缘配,事先商议订下来,便请来两位媒人,准备一点酒水,杀一对鸡(公母各一只),饭肉弄好后,就摆上桌子。边喝酒边看鸡头鸡卦。鸡头由二位媒人各吃一个,公鸡的两支卦(股骨)由二位媒人各吃一支。母鸡的两支卦(股骨)由同桌老人和主人吃,吃鸡头鸡卦的人要特别注意的是吃肉保骨,吃完以后,就将鸡头骨和卦露出来判断这门婚姻的吉凶祸福。鸡头着重看五个方面:

1.鸡舌骨筋的三个叉,向内弯曲者谓之百事享通,万事大吉,向

外弯曲谓之不吉利,有口角或者多有话讲。

2.眼腔骨里的一对鸳鸯,用一碗清水来漂浮鸳鸯,用筷子搅清水几转,水转停后,看一对鸳鸯停下来是否头对头,头对头的叫鸳鸯相合,即夫妻相配,白头到老,恩爱千秋。如有一支调头或调尾者,就意味着这一对人情不投意不合或半途相分相离。雌的代表女性,雄的代表男性。可以判断是男变心或女变心,是否亏男还是亏女之兆。

3.看鼻中格的镜子是否破损是否光亮,不穿眼洞,光亮干净者为佳。意味着这一对夫妻前途光明远大,一世安然无恙,子孙发达,富贵荣华。如果镜子穿眼或有红黑污点,谓之有疾患或有伤残之灾。

4.看头顶骨,头顶骨干净洁白者大利,否则亦有忧患之灾。5.看上咀壳,闭缝者为佳,张开者有口舌纠纷。

看鸡卦,着重是看骨头的眼点,成双成对,颜色鲜黑为好卦,意味着婚事享通,永远吉祥,鹈鹅百福,如有骨眼系单数,顺筋生或猪蹄叉,意味着这桩婚事周折,或口角纠纷,或半途丧偶之凶兆。

当然,有的人家不信这个邪,还是去联了这门婚姻,可是有的人家只看鸡头鸡卦不祥,这桩婚事就此罢论。不再提,以后另娶别家之女为媳。

鸡头鸡卦看完后,如果是一付好卦,二位媒人便包着鸡卦,小心放在身上,披着主人准备好的羊毛毯一 床,拿小点锄一把,跨尖刀子一把(刀子标志着宝剑),押刀钱若干,一壶酒揹帯着,从男方家中起程去女方家说媒。媒人走出门外后就调头面向主人家中堂,恭手向男方父母作揖道谢三声:“道谢了主人家,道谢了主人家,道谢了

二位主人家”,然后转身向女方家前行。

二位媒人走到女方家,缓缓走进堂屋,向女方家的火灶正时针转三转,把羊毛毯挂在女方家中堂屋壁头上,其挂法是:要媒说长女,就挂在大中柱上;要媒说次女,就挂在二柱上;要媒说三女,就挂在小中柱上。挂好后,媒人倒双杯酒给女方父母,并开口唱讨婚歌,其词如下:

开天睦婆开在前,造地睦优造在先。睦婆有儿没有媳,睦婆瞌睡眠不着。睦优有女没有婿,睦优有觉睡不香。睦婆要请我媒人,来到睦婆房中堂。睦婆捉来鸡一对,睦优摆好酒和肉。给我媒人吃了后,睦婆睦优来商议。请我媒人把路走,要给睦婆理婚姻。媒人来到半路上,抬头看在路前面。一样什么也不见,只见半路有棵藤。分作三丫往三方,一丫牵上去云南,一丫分下去四川。二位媒人弯着腰,觅着中间那一丫。走到主家房门前,媒人抬头来观看。只见主家堂屋中。载着一棵好鲜花。媒人开口要移去,栽在我主房中央。来年开花有好模,对岁结果成好样。啊!主人家。

交女歌

交女歌是白苗族结婚时的一个主要环节,各种礼仪结束后,男女双方证人在婚礼桌的两边就坐,双方二位执事老人坐上桌,把男方父母请在后侧站好。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对新铁铧放在桌上,这对铧口就是结婚夫妇的一个见证物,想毕“铁证如山”的这句古语就是这样诞生的吧!铧口上面倒上一碗酒。媒人就唱起名为“头尾角”的婚歌。其词如下:

从前天着在前时,睦僰睦优理婚根,睦僰要睦优牲牛;以前地着在前时,睦僰睦优理婚事,睦僰要睦优牲畜。

今天天着到此时,睦僰睦优理婚根。媒人拿起铁铧口,倒上一杯苦辣酒,有话媒人就来理,理起主家牲畜魂。从前天着在前时,睦优睦僰不理婚,睦优不断牲畜魂。今天天着到这时,睦优睦僰理德婚,睦优要判牲畜魂。

今天睦优婚期到,媒人接起铁铧口,倒上一杯苦辣酒,放在这个铁铧尾,铁铧尾阿铁铧尾,铁铧尾上尾必扭。

我拿铁铧没搁处,要将铁铧给寨主,主家二位寨老人!

今天睦僰婚事落,媒人接起黑铁铧,倒上一碗上酸酒,放在这个铁铧头,铁铧头阿铁铧头,铁铧头上头必绕。我拿铁铧没处搁,要将铁铧给寨头,主家二位执事人!

时倒一天向今天,媒人拿起铁铧尾,铁铧尾阿铁铧尾,媒人拿来没放处,要将铁铧放平地,树起寨老栓牲柱。

今天主家婚期落,媒人接起铁铧头,铁铧头阿铁铧头,媒人拿起没处搁,要将铁铧放坝中,树起寨头寄牲柱。

今天拿起铁铧尾,媒人想来没放处,媒人要将铁铧尾,交与寨老的手头,寨老拿去放墙壁。媒人拿起铁铧头,拿起铧头没处挨,把它放挨执老怀,执老拿去放壁坎。铁铧尾与铁铧头,抱手眠来抱脚睡;铁铧头与铁铧尾,抱脚睡来抱手眠。眠得一觉醒起来,到了兔龙新春天,那阳雀和布谷鸟,叫着站在山顶上,二位父母主人家,您对新儿新媳说:这是理料活路时!新郎要把铁铧头,套在那张梨头上; 新媳要把锄头扛,要赶黄牛下田坝,要牵水牛下水田。种出庄稼金黄黄,供养一家老小人;孝敬老母白头发,孝敬老父来白鬓。今天我二位媒人,左手端着个银碗,倒上一碗苦辣酒,端在手中要来封,封存主家牲畜魂。今天我二位媒人,右手端起个金碗,倒得一碗苦酸酒,端在手中要来理。理存主家量米斗。恭贺二位主人家!今天媒人这碗酒,端给主家二老人,您将喝在您的嘴,您将吞入您的肚,对年到了那周年,对岁到了那周岁,主家二老抬头看,二老主人转脸瞧,您的牲畜一群群,奔腾像那田米雀; 您的粮食堆满仓,二位媒人心也甘。

今天媒人这样道,二位男女主人家,主家婚姻已理成,媒人接上铁铧头,媒人端上铁铧尾,倒上一碗苦辣酒,倒在碗里拿来封,封起主家牲畜魂,理成主家钱米魂,亲手交给主人家,你拿吃下你的心,你将喝入你的肚,对年到了那周岁,二位老人抬头看,牲畜发达财兴旺,对岁到了那周年,二位主人侧脸观,五谷丰登粮仓满,儿女兴旺全家欢,你抬头看上对坡,你的猪羊一帮帮,你侧脸看那山脚,你的牛马一群群,喂得牯牛三抱颈。去娶得你儿媳妇,养起牛羊肥又状; 来娶起你小儿妻,你记得我媒人时,带信在那遥远路。媒人走到之时候,执老的肉拈三片,寨头的酒喝三杯。你记不得就罢了,二位男女主人家!

从前天着在前时,睦僰睦优来理婚,不提起那牯黄牛。天着到了之时后,睦僰睦优理婚事,媒人拿起黑铁口,端在手里要来封,封存主家牲畜魂。

今天婚姻已理成,今日婚事来理顺,媒人拿起铁铧头,媒人端来铁铧尾,铁铧头啊铁铧尾,铧头铧尾并一起,我将铁铧没放处,将在铁铧放房角。

今天媒人这样说,二位男女主人家!主家侧耳来静听,你家不起房之前,你说你要起房子;你家不去理婚事,你的儿子没有妻。不起房不见好树,起了房屋见好树;儿不成婚不见美,成了婚才见好女;你不盖房子之前,不见到那好草山,盖起了你的房子,才见到那好草山;无媳不见巧姑娘,有媳又出巧姑娘。年过到了兔龙月,过年到了阳春天。街老又来想周全,街老踩花在花场,寨老又来想得周,寨老踩场在花坡。你儿如要去花场,他又遇见好姑娘;你儿去到花街中,又来寻见好知心。太阳偏西对坡上,儿提芦笙来走路;月亮伸头东角湾,儿换新装去翻山;你儿不成你不讲,你儿不乖你不教。牲畜跑脱于圈底,钱粮消失去粮仓。怪不得我媒人嘛!

二位男女主人家!

你儿不成你来说,你儿不乖你来教。太阳偏西对坡上,某家姑娘卷衣裙,躲着太阳去走路。月亮伸头东角湾,你的儿媳卷衣裙,追赶月亮去翻山。你带信给我媒人,媳娘姑舅全到齐,媒人执事走来到,媳娘姑舅走来落。我们将这铁铧头,塞进儿媳的嘴里,要她吐出后脑头,若她吃不进嘴里,又吐不出后脑头,我媒人不叫她游。她还不敢去游嘛!今天媒人这样讲,太阳偏西对坡上,你的儿媳卷衣裙。躲着太阳去赶路,月亮伸头东角湾,你的儿媳卷衣裙,要与月亮去翻山,你捎信给我媒人。媳娘姑舅一伙们。寨头寨老走来到,媳娘姑舅走来落。我媒人将这铁铧,塞进儿她的嘴里,她若吃不进嘴里,吐出去那后颈根。

她说她一定要反,我媒人让她去反。

我媒人将这铁铧,塞进她的嘴里去。若她吃不进嘴里,吐出去那后颈根,她说她一定要反,媒人不叫她去反。她还不敢去反嘛,寨头寨老执事们!

可我媒人这样讲,男主人是香柱楼。你说得你新儿媳,你要放心儿长长,女主人是房头桩。你娶得新的媳妇,你要树立好性心;你种庄稼在田头,带起儿媳小姑娘,你要有个好心肠; 你种活儿在路边,带起姑娘小媳妇,你要有个好心肝;可是我再说一曲,你可要听实牢记,你的牲畜移一步,要叫你儿移一步,你的牲畜移一脚,要叫你儿移一脚,你的牲畜移一步,不叫你儿移一步,你的牲畜移一脚,不叫你儿移一脚。若你的那牲畜魂,跑脱去你那圈底;要是你那量米斗,消失去你的粮仓,有理不得怪媒人!有冤不能怪寨老!你听好呀主人家!

今天媒人唱一段,你买坛来自编箩,你买猪儿自起圈,婚礼桌上的酒肉,媒人执老有名吃;今天媒人这样唱,你买得田自修沟,你买了地自开路; 婚礼桌上的酒肉,执事媒人有份喝。二位男女主人家!若你买坛不编箩,买得猪来不起圈,要是买田不修沟,买了地来不备路,婚礼桌上的酒肉,执事媒人不能喝,酒肉摆上婚礼桌,媒人执老不敢吃,二位男女主人家!今天媒人这样说,你买得田修了沟,你买了地备了路,买了猪儿起了圈,买了坛子编了箩,买了田地修了沟,酒来媒人有名喝,肉来媒人有份吃。

今天媒人这样讲,媒人倒下一碗酒,端起来就要拿封,封存主家牲畜魂。今天媒人这样说,媒人倒上一碗酒,端起来我就拿理,理存主家粮米魂,二位主人你听好:你将吃入你的心,你拿喝到你的肚,对年到了那周岁,抬头看在儿媳床,你的孙儿床上笑,活像一只小凤凰;对岁到了那周年,抬头看在儿床上,你的孙儿床上欢,喜如一只小金鸡;你抬看在坡对面,牲畜多像田谷鸟;你侧脸看这坡脚,牛羊多如田米雀。你记得我媒人时,捎信在那遥远路,我媒人走来之时,主家的肉拈三片,主家的酒喝三杯。

你记得就算了嘛!

注:(睦僰睦优)属苗语音译,意思:男方、女方父母

第三篇:贵州苗族春节习俗

贵州苗族春节习俗

苗族在我国分布地区很广,他们的年节,称“冷酿廖”。没有统一的日期,一般在秋叫后。按当地的传统习俗,选择在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份。

贵州省的苗族,在节日期间有舞狮子的活动。在锣鼓声中,一个手拿绣球的武士引出了一头纹彩斑斓的“雄狮”,后过跟着一个笑咪咪的“大头佛”。“大头佛”一步一摇,滑稽可笑。苗族舞狮子最精彩的又要数爬桌子表演:声地中央直叠起十二张高饭桌,总高度在十米以上。狮子在武士的逗引下,从下面的一张桌子钻过去,再翻上一张张桌子......一直爬到最高点,武士一个斤头翻落到地,狮子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踩着翻黑心放在最上面那张桌子的四条脚,表演转身,绕圈、前伸、后顾、站立、朝拜等动作,最后还要从最高处轻盈地跳下来。

第四篇:浅谈苗族丧葬习俗

苗族丧葬文化,爱与团结的碰撞

—以贵州松桃地区为例

姓名:吴小丽 学号:2012011211 班级:12级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贵州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苗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其中贵州最多,遍布全省的各州县市。占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松桃苗族自治县就占很大的比例,也最集中,并且松桃又是以苗族为主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7%,其余分布在毕节、铜

六、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

苗族有苗族自己的文化特征,贵州苗族集中了全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如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松桃苗族的风俗习惯具有本民族的特色,特别是丧葬文化,整个丧葬过程十分复杂,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丧葬习俗发展的过程中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松桃苗族丧葬习俗入手,对丧葬的过程、发展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做简要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贵州苗族丧葬习俗

一. 苗族的丧葬过程 1.临终尽孝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以苗族为主的农村地区。大多是以氏族为单位的聚居。在贵州松桃也是如此,长期发展下来,家族就变得越来越大,成员也就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血缘关系也就越来越淡。尽管如此,但在家族里面依然存在着因“爱”而“团结”的形态。农村地区的人民大多朴实善良、爱好和谐、团结友爱、尊重生命,对祖先、长辈总是很尊敬,尤为重视“孝”,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这一优良品德在丧葬文化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青壮年都选择去外地打工,因此也就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子女都很少能陪伴在身边。但是,不管子女多忙,不管子女身在何方。在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作为子女的都要赶回来尽孝,女儿在这时候就要为老人准备好寿衣、寿鞋、寿帽(都是苗族特有的刺绣服饰),儿子则要请村上的中年人帮忙把早已经准备好的棺材从房梁上放下来,用黑漆把棺材刷好。并且都要在老人的病床前陪伴老人,照料老人的日常起居,不管多脏,子女都不能有一句怨言。同村的人们也会主动陪着主人家守候老人,以防老人突然去世却没有人知道。在老人临终之时,思想是一片混乱的,行为可能就如三岁小孩并且异常啰嗦,子女这时候就要十分耐心的陪着老人,仔细聆听老人的临终遗言,为老人尽最后的一份孝心。

2.临终停尸

在松桃苗族地区,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就要把老人从床上移到偏房,并在偏房的地上铺一个地铺,让老人睡在地铺上,寓意是在老人最后的时候,接一下地气,与地神打个招呼,以便入土的时候能得到地神的庇护。而且在老人临终的时候,如果子女还没有回来,家里的其他人就会一直提醒老人,让他清醒,一定要等子女回来。子女若是在老人断气的时候还没有回到老人身边,即使老人已经咽气,但是他的眼睛还是睁开的。直到子女回来用手让他闭眼。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在老人咽气的时候,子女们就会放声大哭,但是眼泪绝对不能滴在逝者的身上,意思是不能让逝者带着尘世的痛苦离开。一致于他的灵魂不愿离开,始终在家里徘徊,不能轮回。并且要马上在逝者的脚边烧纸钱,意思是送他上路。在老人辞世的第一时间,主人家就要跑到屋外放一串鞭炮,村里人听到鞭炮声和哭声就知道有人去世了,就会自发的来到主人家帮忙,而且是有丧事的主人家是不能进家门请人帮忙的。

2洗身穿衣入殓

在哭了一阵之后,子女就要马上为老人进行简单的梳洗,用从水井里面取回来的干净水为老人擦洗身子,还要检查老人有没有下身是否有屎排出,如果有家里人就会十分高兴,意思是老人为后代留下了金银珠宝。擦洗完了之后就要为逝者穿上衣服,并且是里三层外三层。一切都弄好了之后就把逝者搬进棺材里面(棺材都要放在堂屋,用两根长凳架在下面,头朝里脚朝外),并且要在他的嘴里放一个银饰或者朱砂,以防他到阴曹地府后告状,弄得人间不得安宁。之后还要把他的左手手心朝上,并且在手心里放一沓冥纸,意思是给他一个碗。右手手背朝上,手里放两根香,意为拿筷子。最后盖棺,盖好棺材后要在棺材下面放一个煤油灯,名为长明灯,要有专人看护,不能让灯熄灭,意为为逝者照亮轮回的路。

3报丧

在入殓好之后,主人家就会叫人帮忙去报丧,报丧又分亲疏关系,一般是逝者的兄弟姐妹要第一个通知,其次才是关系稍微有点远的。告诉他们哪天来吊丧。另外主人家还会安排另一个人去请道士和先生,先生就负责算时间,看哪天适合下葬,尸体要停放几天才能出殡。并且还要为逝者找好墓穴,让主人家提前去墓地挖一个浅坑。道士来了之后就会在棺材的两边放两条长凳,棺材的前面放一张高脚桌,在高脚桌和棺材之间放一块长木板,在木板上挂观音像和挽联。在屋子外面搭一个大棚,用三张凳子摆成三角形的样子(两张在下面,另外一张放在那两张凳子上),一共摆六、七个,并且在三张凳子上都要放一碗米,两根燃着的香和一个纸做的牌位。意思是请天上的神吃饭。在棺材的两侧也要摆上许多碗,在碗里放上米,把燃着的香插在碗里。而且要安排村里辈分比较老的老人随时加香和烧纸钱。如果尸体在家里停放一段时间,村里的人都会自发的和主人家一起守丧,白天晚上都有人守。

4吊丧

在上山下葬的前一天,主人家的亲戚全部都会来吊丧。辈分比逝者小的且相对较亲的,就会从大门口一直哭到棺材前,在棺材的两侧继续哭(千万不能在摆放逝者头部的地方哭,苗族是很忌讳的),诉说着对逝者的思念和不舍。这时候逝者的女儿就会出来陪着一起哭,哭了一会后,老人的儿媳和村里的相亲们就会来劝。到了晚上,道士就会为逝者念经,做法事,敲锣打鼓,一个主法师和一个副法师就对着棺材念经,孝子孝孙就拿这一根香站在堂屋外面,跟着法师对逝者进行跪拜。道士一念就要念一个通宵,逝者的子女、女婿都要陪伴道士到通宵。逝者的儿子拿着牌位,女婿拿着招魂幡,其他人拿着香,跟在道士后面围着棺材转(苗语叫做“打绕棺”),其中道士还会围着棺材表演(苗族叫“串绕花”),随后会有两个道士在棺材前面表演摔跤(苗语叫“甩抱腰”),接着会有一个道士拿一个两头都是火的竹竿进行表演。最后是逝者的女婿跪在棺材前面的桌子前,头低到地上,道士念着逝者的名字,拿着一个之人,从他背上过,俗称带逝者过奈何桥。敲锣打鼓要一直进行到凌晨。

5出殡

吊丧的第二天早上,要赶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就把棺材移出堂屋放在大棚里面,等着村里的青壮年来帮忙抬棺材。大概六七点钟的时候,大家都来齐了,就用几根棕绳把大杠和棺材固定好,在棺材两头捆绑两根子杠。等着法师发丧。这时候孝女孝孙就要戴着长帕跪在事先准备好的草垛上,法师发丧了之后,专门负责放鞭炮的人就开始放鞭炮,孝女孝孙则要先几步走在队伍的前面,走一段距离就要背对着队伍的方向跪下,意为等待老人,这也是对长辈尊重的一种体现。

到了墓地后,法师开始念经,子女就跪在前面背对着棺材(逝者的脚部位置)哭,法师念完经后就开始撒“富贵米”,孝女孝孙就用衣服接住,然后就回家,并且不能回头,在回家的途中可以捡一些柴,意为“捡财”,回到家的外面有一盆用水和桃树枝泡着的米,所以送逝者上山的人都要拿一点米,吹到地上。才能进屋,进屋后把米倒进祖先的神龛里,把柴放在用来烧火的土坑里。法师和其他人安置好棺材后会对棺材进行简单的掩埋,吃过早饭后,村里的人就会和主人家一起去把坟垒好。这场丧事就告一段落了。

三、苗族为何如此重视丧葬习俗

人有生就会有死,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死亡,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把它看作悲惨可怕的事情。但是在苗族人的世界里,死亡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并不可怕,因为他们认为生死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这个开始里,他们可以重新开始,可以有新的生活。他们还认为每个人都有灵魂,而且灵魂是永恒存在的。“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是他们根深蒂固的心理观念。他们认为死亡是另一种生命存在方式的转换,对于寿终正寝的老人,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喜事,一方面是让老人摆脱了尘世的苦难,另一方面是老人的逝世符合生殖繁衍的规律,减去了负担。正是对生死的独特认识,促使苗族十分重视丧葬习俗。

四、苗族丧葬习俗的意义

(一)积极的方面

1、丧葬活动为人们学习和交流苗族民间传统文化提供了机会。从丧葬习俗中,人们可以看到苗族人们对生死的认识和理解,丧葬活动中的敲锣打鼓、做法事、念经文等等,向人们展示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并使其得到传播和发展。促进了苗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于后代继承苗族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丧葬活动是教育后代,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家族内聚力的重要机会。苗族通过丧葬的仪式,教育后代要尊老爱幼,多做善事,孝敬老人。这对不懂得孝敬父母的子女起到一个教育的作用。在丧葬活动过程中,即使是与逝者有过过节,甚至是深仇大恨的人,都会放下仇恨,不计前嫌的来帮忙张罗丧事,在这一过程中,心结也就自然解开了,邻里关系也就会更和谐,人们也就会更团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消极的方面

1.丧葬仪式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整个丧葬仪式都是对灵魂和鬼神的宣扬,认为鬼神能给我们带来福祉,也能带来灾难。具有典型的天人崇拜和自然崇拜,这与我们现代社会要求的科学发展是相悖的,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不利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2.丧葬活动花销大,会造成家庭沉重负担。丧葬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不管是请法师,还是日常开销和请酒,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家庭富裕的来说,压力不是很大,但是对于相对比较贫穷的家庭来说,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办丧葬,就会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3.丧葬活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劳动。在丧葬期间,村里的人都要来帮忙,就不能干农活,如果是在农忙时期,就会影响人们正常的播种、收割劳动,使农民的收入受到影响。而有丧事的人家,根本就不能进行劳作。要一直忙到丧葬活动结束之后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劳作。

第五篇:苗族丧葬习俗中的宗教信仰探析

苗族丧葬习俗中的宗教信仰探析

——以“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河乡”为例

【摘要】宗教信仰古以有之,如今信仰问题更是人们热衷于探讨和研究的话题之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它早已融入在很多民族的风俗习惯之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关联。本篇论文通过苗族的葬礼习俗来探析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在感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让人们明白宗教信仰的意义。【关键词】苗族

丧葬

宗教信仰

民俗文化

宗教信仰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原始人类因无法对自然现象作出科学、合理地解释,于是赋予自然一种超然的力量,将自然万物神化,最初的自然崇拜便产生了。如今,宗教信仰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式也随之变化。它早已和我国的很多风俗文化融为一体,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

一、金平县苗族概况分析

金平县位于红河州南部,民族以少数民族为主,如:瑶族、苗族、哈尼族等。金水河乡位于金平县南部,苗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苗族自称‘蒙’,居于金平县的苗族可分为三类:黑苗、白苗和花苗。黑苗自称‘蒙博’,是指穿黑裙子的苗族。白苗自称‘蒙格勒’,是身穿白裙子的苗族。而花苗自称为‘蒙周’,指穿花裙子的苗族。”金平苗族不仅在服饰上富有特色,在语言上也别有趣味。他们称自己的儿子为“咪多”,称女儿为“咪彩”,却很少直呼汉名。

(一)苗族的迁徙来源

史学家们普遍认为,秦汉的时候,苗族便已经生活在洞庭湖和沅江地区。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掠夺和欺压而使苗族先民向西南地区迁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分布局面。红河州地区苗族的迁入时间很难详考,金平地区的部分苗族反映他们的祖先是因为得知云南土地肥沃而从贵州等地迁来的,现已居住在此地两百多年,也有少数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四川南部进入红河一带的。

(二)人口及生活现状

①苗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之一,金平地区的苗族占全县人口的25.5﹪。金平县金水河乡因为地处山区,耕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5.4﹪,再加上山地的地形复杂,难以开垦,荒坡和荒地占了大部分。因此,可以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非常少,产量低下。地形的限制、交通的不便、民众素质的偏低等原因导致金水河乡的经济无法得以快速发展,金水河乡的人们无论是在居住环境,还是生活条件方面都令人堪忧。众所周知,金平县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近几年,政府根据当地的地形,鼓励人们种植适合山地耕种的草果、香蕉等传统产业,但经济仍未得到显著的提高。拮据的生活迫使人们放弃耕作,选择出外打工,留守在当地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经济如此窘迫,有时连人们的基本生活都成问题,更别说教育资金的投入了。

(三)文化程度

金平苗族的孩子自小与父母用苗语进行交流,有些甚至到了入学的年龄仍无法掌握汉语。在调查期间所遇的苗族儿童基本听不懂汉语,这无疑给金平县的教育发展增添了障碍。当然,教育的落后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着脱不了的干系。

金水河乡经济的落后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的缺乏,所以,当地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都相对薄弱。虽说义务教育已在当地普及,但学生仍需一些生活费和学习的费用,对于仅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家庭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者人们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许多孩子小学毕业后便在家耕地或出外打工,有些甚至未成年就已经结婚,辍学和早婚的现象较普遍。另一方面当地的人们仍有重男轻女的意识,贫困的家庭只有男孩子有持续念书的权利,他们认为女孩子只要能识字即可。乡民们对上学也缺乏兴趣,他们认为花钱和花精力念书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所学的知识根本不能用于生产和改善家中的经济。这些原因造成了金水河乡教育的实施得不到良好的进行,所以当地的人们文化程度偏低,素质偏下。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交通的不便一方面使金水河乡的人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保留了善良、淳朴的民风。另一方面也使独特的民俗文化得到了保留。苗族人民待人热情、喜好交友又擅长歌舞,凡举办婚宴或者丧席时都必吹芦笙,必跳芦笙舞,击鼓也是他们宴席中特有的表演。因此,金水河乡苗族人 2 民的丧葬习俗很特别。

二、金平县金水河乡苗族的丧葬习俗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人生便是尝尽百味之后,最终归于尘土的过程。然而,说起死亡,许多人都不免害怕。有人甚至避讳提这两个字,而苗族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生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以另一种方式生存。肉体虽死,灵魂犹在,人在离世以后又获得了新生。对终年受病痛煎熬的人们来讲,死亡更是一种解脱。苗族对生死的这种独特理解使他们对葬礼十分重视。

葬礼过程: 1.鸣枪

金平县金水河乡的苗族一旦有人离世,其家属都要用火药枪朝空中鸣枪三声。有书籍记载道“鸣三响火药枪意为一声告知天地,二声报告祖先,三声通知村寨里的人。”金平苗族鸣枪还有一意便是以枪声判断亲人是否真的离世,如果亲人只是昏迷,声响必能将其震醒。相反,亲人若已离世,再响亮的枪声也无济于事。

鸣枪是苗族特有的报丧方式,村子里的人们听到枪声以后,便知有人去世。当天夜晚,人们共同约着前往死者家中,慰问死者家属并商议丧事,管事人也是在当晚推选而出。丧葬管事人负责处理丧事中的大小事宜,是当事人家的得力助手。

至于远方的亲属和故交,以前是由丧家安排人去报丧,如今大都以电话告知,让他们能够及时吊唁死者。

2.净身

为死者净身是葬礼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苗族人死后,孝子要打来三盆温水为死者擦洗身体。死者为男性时,由儿子为死者净身,死者为女性时则由女儿为其净身,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尊重。

净身的目的一为帮死者洗去生前的污秽;二为让死者以清洁之躯离世;三为使死者以洁净之身体面对列代祖先。

3.穿戴 ②苗族死者的寿衣并不是像汉族一样去寿衣店采办。女性死者是由子女亲自为其缝制寿衣,若死者为男性便去寿衣店购买。死者不论男女皆穿本民族服饰。除此之外,男性死者需剃光头发,戴上苗族帽子,小腿上面裹上白布,脚穿特制草鞋。

当地苗族死后没有任何的陪葬品,亲属不穿孝服,不戴孝布。丧家不贴任何丧事门对,只将黄色草纸贴于大门上,作为家中有人离世的标志。

4.入棺

苗族家中有人病重之时,就要提前去订做棺木。为死者净身穿戴以后便举行入棺仪式。

首先按离世者年龄的多少将草钱放于棺底,然后将死者放于棺木中并盖上阴被,合上棺盖。最后将灵柩横放于堂屋中心,点上香烛,便于亲朋好友拜祭。

装棺完毕之后,要请来苗族巫师敲打棺木,边打边唱,其内容多为歌颂死者生前的功德,抒生者对死者的不舍之情。

5.指路

苗族离世以后,要请指路人为其指路。指路抱着公鸡在棺木旁进行,目的是为死者指明去路。指路人要告知死者灵魂从家出去要经过哪条路,经过哪个地方,一直指路到坟前。也有一种说法是苗族为死者指路,是要让其死后能够顺利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6.芦笙与大鼓

在苗族葬礼中丧家都要请来两位芦笙手和一位鼓手,以吹芦笙、击鼓这样的方式来送别死者,安慰亲属。大鼓一般悬挂于堂屋横梁之上,芦笙师傅绕着棺木边吹边跳,曲调哀伤悲凉。击鼓要按照节拍进行,以和芦笙,如果胡乱击鼓,就是对死者的不敬。

苗族从家中有人过世那一夜起就要每晚吹芦笙,击大鼓悼念亡魂,不得间断,直至下葬,方可停止。

7.出殡

苗族与汉族不同,出殡日无需请风水先生看过,而是由亲属来定。但出殡当日的属相必须与家人的生年属相相合,否则就会“冲犯”家人而招来灾祸。“黑苗一般选择清晨出殡,花苗和白苗一般是在午后或黄昏时分出殡。”

③出丧时先由村中男子将棺木抬到门外,有年长者爬于棺木之上,口中念着咒语,到了门外便用苗语大喊一声“去啦”,年长者起身跳下棺木,此时孝子从村民手中接过棺木,正式出殡。有些汉族的丧葬中不允许孝子抬棺木,通常由外人代抬,但苗族认为不抬亲人棺木为不孝,不配为人子。

苗族出殡时只要是家族中人或邻居好友都可送丧,送丧途中要撒纸钱为死者买路。女性送丧者送到半路“搭桥”(人从棺木下方钻出来)后,要立刻返回家中。

8.下葬

苗族有专用的家族墓地,“死好”者均可葬入家族墓地中,“死好”即指正常死亡,“凶死”者(未成年而死、死时见血、死者为孕妇、婴儿等)找一地埋葬即可,省却一切丧葬仪式。安葬结束的那天晚上,家属要将死者生前所用之物尽数烧给死者,使其死后有可用之物。

“金水河乡苗族行土葬,动手挖墓穴之时,要点香拜土地公。下葬后,不用立墓碑,但要将坟头垒出。”下葬三日内亲人要为死者送火,送饭,早晨送饭,晚上送火。第一日送火距家较近,第二日送到家与坟地的中途,第三日送至墓前。

9.酒席

苗族丧席分为两次。第一次于死者离世三日内举办,主要是招待奔丧者。在死者入土后的第35天举办第二次酒席,因为每七天算一个“七”,到第五个七天便是“五七”,所以当地人称第二次丧席为“做五七”。之所以“做五七”是由于苗族认为死者此时才知道自己已离世,灵魂眷恋家人和子女而不愿离去,要过了“五七”这一天才会回到阴间。因此,在这一天苗族首先要喊家族中人来赴宴,然后准备好香、酒水、糕点等祭品,再派年长者到坟前请来死者灵魂回家中与亲人聚餐,最后吃一次“离别饭”。在酒席结束之后,家中年长者又将死者灵魂送回墓地,并且要给死者烧纸钱。苗族觉得只有这样,死者才能安心离去,在阴间才有钱用。烧完纸钱,放完鞭炮之后,送魂者从墓地返回家中。至此,葬礼全部结束。

三、丧葬习俗中反映出的宗教信仰

④ 涂尔干曾说“即使是最原始,最奇特的宗教,都是基于人类的某种需要,或反映不论是社会或者个人的或生活的某个方面”。宗教来源于生活,恰是因为社会群体的需要才使其诞生。而宗教信仰是宗教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体现。

(一)宗教信仰及其意义 1.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的区别:

宗教信仰不等同于封建迷信,二者存在本质区别。

第一,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有大量虔诚的信徒,神圣而庄严的教条,绝不容他人侵犯。它是一种自由而理性的信仰,传递给他人的是正能量。而封建迷信,是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是利用人们的愚昧无知而骗取钱财的可耻行为。封建迷信没有专门的组织,没有可让人真诚信奉的教条,充满着随意性和荒谬性,是人们迷信鬼神的体现。

第二,任何一种正规宗教都有自己的经典著作,如基督教的《圣经》,佛教的《大藏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因此,可以把宗教信仰看做一种文化。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宗教进行文化上的交流,使世界文化更加多元化。封建迷信无任何经典著作,所谓的经书不过是在胡扯。其目的不是宣扬文化,教化人心,而是为了自身利益而麻痹人心。

第三,正确的宗教信仰对人们的行为思想起着良好的引导作用,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都说无信仰的民族是最可怕的,因为无信仰便无所畏惧,无所畏惧便无所不为。所以,宗教信仰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乃至对世界都起着巨大约束作用。

封建迷信装神弄鬼,它只是迷信职业者用于谋生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江湖骗术。轻则骗人钱财,重则蛊惑人心,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上述种种说明二者不能等同。2.宗教信仰的意义

(1)宗教信仰可以满足人类自身的精神需要

在我看来,宗教信仰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原始人类因恐惧风雨雷电,日夜更替而崇拜自然,以此来减轻内心的惶恐,以求心安。现代人因虔诚礼佛而行善事,积功德。这些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但心中若无

⑤信仰,心灵必然空虚。因此,宗教信仰对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心理需要具有一定意义。

(2)宗教信仰可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谐

宗教信仰具有神圣性,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最重要的是能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社会这一大环境充满复杂性,美丑共存。该如何淡化“丑”使之走向美,信仰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例如,佛教从来都是倡导人们要一心从善,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之形成高尚的品格。基督教认为人们的内心应充满爱,此种爱不只是关乎自身的小爱,更是关乎他人、社会、国家的无私大爱。它要求人们要用爱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要对生命充满希望,如此,光明必将照亮黑暗。

宗教信仰的此种作用,是任何教育,任何法律都无法做到的。(3)宗教信仰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利工具

我国是一个民族非常多的国家,但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也会存在差异。所以,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必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从许多民族的风俗习惯,忌讳与崇拜物等方面便可看出此民族的宗教信仰。而不同的宗教信仰又使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所以,宗教信仰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力工具。

(二)从丧葬习俗看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

苗族十分重视丧葬礼仪,丧葬过程复杂而独特,透过苗族的葬礼可以看出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

1.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包括很多方面,如:山崇拜、动物崇拜、土地崇拜等等。此处主要分析苗族的土地崇拜。

金水河乡的苗族在挖墓穴之前,要烧香拜祭土地公。他们认为,土地是万物之源,世间万物均靠其滋养。衣服的制作原料,粮食的栽种,水资源的获取,以及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所都离不开土地,甚至人去世以后也需要与土地融为一体。所以,苗族的人们崇拜土地,下葬和平日上坟时都会拜祭土地,这无疑是自然崇拜的一种体现。

2.鬼神崇拜

苗族相信人离世以后,其灵魂将会脱离肉体而存在,回到先人的居住地。其实,相信人有灵魂,就是鬼神崇拜。

苗族死者的棺木横放于堂屋中间,这与其他民族的习俗有所不同。当地人对其有一种解释,说死者棺木横放后他的魂魄就不会归来,如果像其他民族那样竖着放,人死后其魂魄将会返回家中看望亲人。还有,苗族在下葬后,要将死者生前衣物烧给他,这样死者在阴间才有衣物可穿,若不烧,死者将会托梦于亲人讨取衣物,苗族人民因害怕离世者魂魄归来而不敢有任何的怠慢。除这些以外,苗族葬礼最独特之处便是为死者指路。苗族说只有为死者指清楚去路,他才能顺利到达自己的安息之处。不然死者将会迷路,不知去向而导致魂魄不安。

上述行为,都反映出了苗族的鬼神崇拜观念。3.祖先崇拜

苗族认为人离世以后,肉体虽死而魂灵犹在,深信“灵魂不灭”之说。在他们看来,死者的灵魂一直与家人同在,并且保护着家族中人。因此,不论是对葬礼的重视,还是节日对祖先的拜祭,都是出于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可以说苗族人民的祖先崇拜是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

苗族丧葬中的祖先崇拜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以洁净之身归于尘土

人离世以后,要为其净身,这是许多民族的葬礼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苗族也如此,但同中有异,更显孝顺。

苗族是由孝子亲自为死者擦洗身体,目的在于洗去死者身上的污秽,让其以洁净之身入葬,而其他民族是请来专业人士为死者净身。相比之下,苗族对先祖更为尊敬与崇拜,是一个重孝的民族。

(2)以音乐安魂

芦笙与鼓是苗族丧葬中的专用乐器,苗族用音乐来悲悼过世亲人。芦笙是苗族的传统乐器,苗族认为吹芦笙和击鼓能够减少死者的痛苦,同时也能让丧礼热闹一些从而减轻丧家的紧张与哀伤,但最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向死者传达家人的不舍与哀思。

汉族请法师为亡灵超度,有些彝族以“花灯和花鼓”这样的舞蹈形式来安 8 死者亡魂,而苗族以音乐安魂,这些都表达出了他们对祖先的虔诚崇拜。

(3)以土葬护遗体

当地苗族选择土葬形式来安置亲人,表现出他们传统的“入土为安”思想。苗族认为,人离世以后,其遗体必须有依托之处。所以一定要施行土葬,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死者遗体,让他死后有所归宿。

其次,苗族有自己的家族墓地,亲属离世以后一般厚葬于家族墓地之中,而不是随意选择墓地便下葬,这些都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祖先崇拜心理。

(4)以“离别饭”安魂

苗族在“做五七”这一天要请年长者将死者灵魂请回家中,与亲人最后吃一次“离别饭”。然后又将死者灵魂送回墓地,还要烧纸钱给死者,让其在阴间有钱可用。这些无非显示出了苗族对祖先的敬重,望其灵魂得以安宁。

宗教信仰观念贯穿于整个苗族的葬礼之中,已故者安息,生者才能心安。

(三)宗教信仰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

苗族丧葬是反映苗族宗教信仰的最佳场所,宗教信仰是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各民族的世界无论在哪里都是从宗教开始的。”所以,宗教信仰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相互关联的。

苗族以吹芦笙,击大鼓这样的音乐形式来安祖先之魂,在反映祖先崇拜的同时,也是通过本民族的传统乐器来丰富和传扬民族文化。在祖先崇拜中体现出的孝道也值得人们去推崇。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向来就十分重孝,苗族对先祖的敬重无一不是重孝的表现。因此,苗族宗教信仰发扬了少数民族的孝文化,并将其世代传承,这对提醒如今的人们重视和发扬孝道具有突出意义。

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它其中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是其他文化不能替代的。纵然少数民族文化也有糟粕部分,但只要取其精华而用之,那对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都会起到促进作用。文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我们当仁不让。

结语

民族不同,丧葬习俗必然存在着差异,从不同的丧葬习俗中反映出了不同 的宗教信仰。恰当的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精神需要,更是民族得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本文从苗族丧葬习俗分析苗族的宗教信仰,意在呼吁人们重视信仰,传扬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注释:

①《云南苗族瑶族社会历史调查》 [J].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6.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本)修订编辑委员会编.第17页。

②《逝者的庆典—云南民族丧葬》 [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8.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第25页。

③《逝者的庆典—云南民族丧葬》 [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8.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第31页。

④高发元.《云南民族村寨调查—金平苗族》 [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8.第119页。

⑤杨知勇.《西南民族生死观》 [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2.10.第192页。杨知勇.《西南民族生死观》 [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2.10.第2页。⑥

参考文献:

[1] 刘稚,秦榕著.《宗教与民俗》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12.[2] 仇学琴,蒋文中著.《云南民族文化探源》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 龙江莉著.《云南苗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提要》 [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4] 《云南苗族瑶族社会历史调查》 [J].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本)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6.[5] 《红河州志第一卷》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编纂委员会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4.

下载苗族的习俗 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苗族的习俗 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重庆市彭水县苗族生活习俗田野调查报告

    关于重庆市彭水县苗族生活习俗田野调查报告 ——以彭水县鞍子乡苗族生活习俗为例 摘要: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常常在特定的文化仪式和符号中进行。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民族融合的趋......

    浅谈苗族地区作文教学

    浅谈苗族地区作文教学 在农村小学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更是如履薄冰——艰难,自不必言。当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苗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苗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苗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 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

    苗族风俗作文400字

    不知道大家对苗族了解多少,我对少数民族了解也不是很多,但是最近在书上了解了苗族的风俗,其中我觉得苗族的花山节很有趣。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

    关于湘西苗族的作文

    湘西苗族 人们常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一谈到湘西苗族,相信大家会想到很多与众不同的节日、风俗,现在,就让我来讲讲关于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吧。苗族是一个热......

    苗族酒文化

    摘要:如今,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酉。从家中的每口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 型的民族节口l动,喝酒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随着酒在苗族人民生l中扮演的角......

    苗族传统节日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

    苗族介绍

    我是张老师,我是苗族人,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民族。苗族真可谓是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苗族的族源十分古老,其根源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皇帝战蚩尤的时代。几千年来,苗族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