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最美的老师
重庆最美的老师
重庆,一个容纳我故乡的城市;重庆,一个传递爱心的摇篮。
顾名思义“山城”最美的就是山,但山城的山并不是“泰山、华山、峨眉山”之类的名山大川,而多是不知名的山峦、丘陵。别看它没有姓名,要说美却丝毫不比那些名山大川差。站在山城的任一个地方,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山,都是碧绿的山,数也数不清看也看不完,而且,每座山都有每座山的风景,千姿百态,连绵不断。家乡的父老乡亲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山里,就是这些大山孕育了乡亲们艰苦朴素的品格,诞生了像我们课文上学的“挑山工”那样的千千万万的“棒棒军”,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山城风景。
山城的美,除了山还有河。最着名的就是长江和嘉陵江,两条大江交汇于此,站在山上望去,整个山城被两条江二分为四,长江大桥和嘉陵江大桥横跨两江,将东西南北连成一体,江上游轮穿梭往来,岸上高楼林立,十分繁华。家乡的河和不知名的山一样,更多的是不知名的小河,我回到家乡几乎见到村村有山,村村有河。别提有多美!
山城更美的是夜景。夜幕降临后,站在山城最高的鹅岭公园向下看去,只见灯火通明,形成一片灯的海洋,尤其是灯光映照在长江和嘉陵江里,犹如宫殿一般华丽辉煌,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如果是站在江边望去却又别有一番风景,山上的灯就在头顶,和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让你分辨不出哪是灯,哪是星星。这就是我美丽的重庆!重庆不但山水美,而且人的心灵更美,所以感人的事时常发生。感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事物。感动可以是瀚海中微渺的小鱼;感动可以是空中一线绚烂的烟花;感动可以是清晨草尖上的露珠;感动可以是西天若血的残阳;感动可以是广阔大漠中的一株绿草;感动可以是幽暗深谷中的一丝光线。
感动亦是心与心之间的问候。在平淡的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不平凡的感人事迹。平凡的沙子中蕴含着宝贵的黄金;平凡的泥土里培养出鲜活的生命;平凡的事业后矗立着壮丽的人生。重庆,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孕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提到重庆人,耿直,豪爽,开朗,善良,淳朴。
在1991年的时候,41岁的童木兰从新疆调到巴南区看守所做管教干部。刚开始,对那些任性爱惹事的失足少年,童木兰又恨又气。工作时间长了,她发现,这些青少年在本质上并不坏,他们中有的人是被人利诱、有的人是一时冲动而犯下错误。从此,童木兰决定要将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带给他们。每到过节,童木兰总会从家里拿出自制的香肠、腊肉给在押人员改善伙食;在押人员心情烦躁、情绪不稳时,童木兰总会耐心地开导、教育。到后来,在押人员只要心中有了烦恼,都会主动找童木兰倾诉。14年来,100多名失足的青年在童妈妈的帮助下走上正轨,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妈妈”。“只要社会和家庭给予足够的关爱,多给失足的孩子们一些生存的余地,我相信他们会变好。”这是童木兰一直坚信的。杨玲是童木兰花精力和时间最多去管教的一个,杨玲因贩毒吸毒被第二次送进看守所,当时情绪低落,几度自杀,童木兰便对其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生病了帮她买药,最终令其敞开心扉。后来杨玲在永川监狱服刑的4年,童木兰不间断给她写信、寄钱。提前释放出狱的杨玲无家可归,只得带着女儿来投奔童木兰,后来正式成为了他们家的一员。
有心人评价说:女民警女囚犯十年相知,恶之花泪水中涅磐;红与黑几度碰撞交融,成就多少母女情缘。那一声声含泪的呼唤,超越了血缘,升华了女警的侠骨柔肠—大爱无言!爱,在付出中变得恒久。我对这位女警充满了敬意和感动,因为从她身上,我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光芒和无私的大爱。
黄静,33岁,中共党员,重庆南岸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美术教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已有10多年教龄。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女教师一样,她的一个肩膀担着父母、丈夫、孩子,另一个肩膀担着学生,哪头都不能松劲儿。虽然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但工作之余能和家人一同吃饭、看电视、说话聊天。但这一切却,发生了变化。她报名支教了。
她生活在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屋里,没有空调,没有冷气,有的只是一台小小的风扇,虽然尽职地发挥着本能,却也无法驱散夏日的炎热。
黄静曾经说:“有时候晚上挺害怕的。”“白天还好,晚上老师们都走了,这一楼就只剩我一人了。不过,只要心态好,久了也就习惯了。”她是个很乐观的人。
那个时候,初来乍到的黄静被安排上一年级六个班和六年级一个班的美术课。白天,繁忙的教学工作冲淡了对家人的思念;夜晚,四周万籁俱寂,黄静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儿子天真可爱的笑脸。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美术有兴趣。“老师不能只是默默付出,要让孩子们明白你的劳动。看到他们不认真,我就会告诉他们,为了这一节课,我做了多少课前准备,费了多少心血。他们一下子就认真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黄静想了许多方法。她总是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动手画、动手做。没有教具,自己掏钱买材料做;没有课件,晚上借用办公室的电脑加班制作;布置的作业一定全批全改;经常举行班级画展等等。她还将自己探索积累的“挤奶油”绘画技法教给学生和其他美术教师,使学生整体绘画创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城一校的每个班级人数基本都是70左右,这让黄静很不习惯。而一年级的孩子又总是最活泼的一群,一天的课下来,黄静的嗓子便嘶哑了。她制作了许多可爱的桃心、五角星,用于教学奖励。只要孩子们答对一个问题或者画好一张画,她便在他们的额头上贴一颗,一节课下来,额上贴星的孩子兴高采烈。她总是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动手画、动手做。没有教具,自己掏钱买材料做;没有课件,晚上借用办公室的电脑加班制作;布置的作业一定全批全改;经常举行班级画展等等。
很多人都有一个梦想,做大事业,有大出息,出大成就。黄静却总是说,我只是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事,没想到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她只是千千万万支教队伍当中的一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但她的敬职敬业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感动重庆,那是中华美德的淋漓表现。但不是只有大人物才能让世人记住,那些做了感人肺腑的事的小人物更让人牢牢地记在心里。感动你我感动重庆,这世界有爱才永恒„„我知道,这个世界拥有善心的人很多,而经常有善行的人却不是很多,为善一时容易,为善一世却很不容易。心与行的距离在此表现得很清楚。
贫穷并不可怕,就怕在贫穷面前丧失斗志;贫穷并不可怕,就怕在贫穷面前熟视无睹。我深深地感到,爱需要奉献,爱更需要我们拿出具体的行动。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善心,但善心与善行之间好像还有一条小巷要走,我真心的希望这条小巷短些、再短些,也真心地希望这条小巷亮些、再亮些。这样,阳光就会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第二篇:最美老师
我心目中的最好老师
我心中最美老师——邱国威老师。虽然他给人感觉好像不那么和蔼,但看人不能看表面,要看内在。
我是这样总结我的老师的: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下面就具体来说说吧!
有爱心:记得上学期踢足球的时候,老师射门时,踢了个高球,守门员为了拦住足球,手里一不小心扎进去了一小块铁块,流了很多血,老师二话不说,立即扶她去诊所,把那一小块铁取了出来包扎好后,老师才长舒了一口气。
就在今天,郭鑫在操场上吐了,老师把她扶进教室后,立即跑去办公室烧热水,不一会儿,老师拿着一杯热水跑了回来,让郭鑫趁热喝。看她不见好转,老师给郭鑫的爸爸打电话,让他领郭鑫上医院检查一下。下午,郭鑫回来了,老师上前亲切的问她好些没有。虽然这两件事没发生在我的身上,但让我感触很深。
有耐心:班主任老师对待工作历来是一丝不苟。就在前几天,老师布置了很多任务,我们写的很晚,可老师为了批改作业比我们睡得要晚得多。我们遇到难题,他在黑板上反复的讲,直到我们点头为止,尽管讲了很多遍,老师仍能不厌其烦的讲解分析。
有恒心:记得邱老师刚做我们班主任时,班级同学都不会写作文,准确的说我们已经习惯了抄作文选,我们以为这样既省时间又省力气,高效的很。可老师却坚决不答应,要求作文一定要原创才能合格。可想而知,从没有原创的我们,交给老师的原创作文会是多么糟糕啊!可老师并不抱怨,每一篇作文都面批面改。在我们的草稿纸上有时红色的批改痕迹密密麻麻,几乎占据了纸张的全部“江山”。有的学生开玩笑说:“老师,要不你直接给我打个草稿得了,省得你费神费力。”哈哈,就是这样老师为了我们摒弃抄袭的坏习惯,下了好多功夫。
老师还要求我们每周写两篇日记。最为关键的是,每周的日记老师都会认真批改,讲评。还时不时的搞一个“优秀文章展评”和“真情日记评选”。现在都期末了,可老师仍在百忙之中讲评我们的日记。正是老师的坚持,所有的同学——记住是所有的同学,都会写“真话作文”了。而且有同学的作文还在市里的征文中获了奖。这样的成绩更加重了老师的信心,现在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仍在乐此不疲的工作着。
用教导有方这个词来形容邱老师,一点也不过分,班里学习差的,他总能找到根源,让他们去学会、学好,并常常鼓励他们要在困难面前说:“我能行!”
我觉得我特别幸运,因为我能有这样一位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又教导有方的启蒙老师。我心中最美的老师——邱老师,谢谢您!
作者姓名:郑智雯
班级:六年一班
学校:双塔镇土城小学
第三篇:最美老师
最美老师
张丽莉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今年5月8日在交通事故发生的危急时刻为抢救学生被轧断双腿,她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牵挂她的病情并为她的精神所深深感动,经过多方共同努
力,目前张丽莉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身体正在逐渐恢复。
李长春在讲话中说,张丽莉老师胸怀高远、追求进步,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今年“七一”在病房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夙愿。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危险留给自己,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赞歌。她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爱心照亮了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她潜心钻研、积极进取,以“要做就做到最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三尺讲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民教师。她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把助人为乐作为自己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是用实际行动关心帮助身边人,在传递人间真情中收获幸福和快乐。
李长春指出,张丽莉老师在危急时刻的突出表现,是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关爱他人、勇于担当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代表着当代社会的道德高度,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师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和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她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真正的英雄,是我们身边最美的教师,不愧为教育战线的杰出代表,不愧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第四篇:最美老师
观看《最美教师》有感 月10 日发生在衢州的“老师救人”事迹,在这个深秋温暖了浙西大地。因救出煤气中毒母子三人而被誉为“最美教师”的衢州市衢江区第四小学教师陈霞、姜文和江忠红正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听到这条新闻后,我不禁自问,如果是我,我会怎样?
班里也经常出现学生无辜旷课,幸运的是我每次都能打通学生家长的电话,找出学校旷课原因,但如果真的出现电话停机、或无法接通,我可能会暂停,等会再打,万一出现类似的情况,我的愚蠢的暂停就会让几个可爱的人失去生命。同样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坐接送车或放学走回家,由于贪玩或其它原因没有按时到家,当家长打电话给我时我一般会跟家长说现在已经放学,再分析学生可能没有按时到家的原因,再请家长沿途去寻找,找到后电话我,基本上不会亲自去寻找。看过《最美教师》的先进事迹后我真心地佩服这三位老师,他们的高尚品质真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这次报道让我重新去审视和理解教师这个职业,怎么样才算个好老师?“最美教师”的事迹告诉我,除了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学生成绩这些显性的指标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爱心和责任心都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点点滴滴,虽不容易量化和评估,但这却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和发扬的,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一定非得追求成为一位“名师”,但应该力求成为一名“最好的教师”: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些平凡细节的背后,需要一颗持之以恒的爱心。
郑 小 燕
2011年11月23日
第五篇:最美老师个人简介
平顶山市最美教师和最美教师
提名奖获得者事迹简介
谷国营,男,现年40岁,小学高级教师,舞钢市铁山乡中曹小学教师。2002年起他每月拿出200元设立“弱势群体救助基金”,共向社会累计投入爱心基金4万余元,爱心遍及十多个省市。2010年筹资5000余元,建成“爱心流动书屋”,图书漂流到十多所农村小学,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使该市1000多名师生受益。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募捐图书、敬老助残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贫困学生和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累计捐衣600多件,捐款2000余元及图书价值约2000元。荣获“平顶山市优质课一等奖”,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身边的榜样’”、“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平顶山市最美乡村教师”和“平顶山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芮天和,男,现年45岁,宝丰县肖旗初级中学教师。为保护学生,芮天和赤手空拳同手持利刃的歹徒英勇搏斗,身受重伤。几十年来,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白天忙政教,晚上忙寝管,无怨无悔地将青春、汗水、热血洒在校园这片热土上,献给了他深爱的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的老师,同事心目中可信可学的楷模。生活中,他是一个至孝至慈的人,其母今年已有93岁高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他利用工作之余,为母亲洗头、洗衣服及床上用品,并坚持每天给母亲洗脚,成为当地孝亲敬老的楷模。李巧玲,女,现年35岁,郏县王集乡雨霖头学校教师。工作中她默默耕耘,积极投身课堂改革,被推选为课改带头人。生活中她乐观坚强。2008年她儿子患骨病,在医生建议放弃的情况下她毅然坚持直到儿子痊愈。2010年,丈夫遭遇车祸进行手术,她悉心照顾,鼓励丈夫度过了人生难关。她把乐观善良也传递给了周围的人:2009年把教育机构发给她的扶困金偷偷地塞给学生龚香倩;多次帮助家境同样贫困的学生时家宁;2011年12月组织同事往云南贫困山区捐献衣物。面对各种媒体和周围人的赞扬时,她总是说:“其实我没做什么,只是在尽我本分罢了”。由于事迹突出她被评为“平顶山市最美乡村教师”、“感动王集乡八大人物之一”以及“县优质课教师”。
张卿珍,女,现年50岁,鲁山县尧山第五小学校长。32年来,她扎根山村教育,勤苦建校,爱护学生,关心留守儿童,在她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建校劳动,拔草刨地,节约开支,经过一年多的奋斗,建校工程竣工。一栋双层34间教学楼和10间平房拔地而起。她还专门开设“留守儿童亲情家园”,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学校、老师、同学的关爱。在她的带领下尧山第五小学两次被评为市级文明学校,她本人也被评为“河南省希望工程优秀教师”、“市督导评估优秀教师”、“市级电教优质课教师”以及“市法制教育先进工作者”。
李艳霞,女,现年38岁,叶县辛店镇杨茂吴小学教师。从教20多年来,李艳霞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兼任两班主科。她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在管理中创新,在和谐中育人,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诚心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工作中,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及家人,丈夫膝盖骨折动手术、儿子胳膊骨折她都未能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就连自己生病也毅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2002年秋,她把家搬到了学校,利用吃住在校的便利,用爱心解决了学生的午餐难题。这是一位把学校看得比家庭还珍贵的老师。多年来,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居全县前茅,6次荣获叶县优秀教师。
王继民,男,现年41岁,新华区龙门口小学校长。王校长痴心农村教育,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提出了“一改、二创、三提高”的工作思路,开展以体育和书法励志教育为主的特色教育。他亲自编写了校歌、校颂,设立励志贺信、鼓乐操、登山夺旗等特色教育项目,建立和完善学校的特色教育体系。近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远程教育示范性学校、区级教育质量优胜单位、区级督导评估先进单位。2012年10月成为河南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他个人被评为市小学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最美乡村教师、市依法治校先进个人、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
张万春,男,现年53岁,新城区井营小学校长。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张万春一直扎根农村,为了给学生接电灯,他摔断3根肋骨;为了平整操场,他右眼差点失明;把自己全部的理想、热情和汗水奉献给一个个农村孩子。在他的带领下,井营小学先后荣获省远程教育应用示范校、市德育教育先进单位、市德育先进集体、市示范性学校、市文明学校、市绿色学校、市电教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他本人被评为市教师教育先进个人,新华区优秀教师、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
石秀香,女,现年48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常年担任宏志班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0多年来,石秀香兢兢业业,以校为家,以班为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在她班上,无论尖子生,还是中等生、学差生,学习成绩都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她经常帮带年轻老师,在全校新老教师“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中,常常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多年来,石秀香老师为教育事业的倾心付出,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她本人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平顶山市第二届名师,平顶山市第二届教育科研特约研究员,平顶山市首批学科教育专家,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市一高兴校模范,市一高连续两届首席教师。
颜 明,男,现年51岁,平顶山市第八中学高级教师,教学部主任。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30年如一日,在身患严重心脏病的情况下,毅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曾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同时教4个班的数学课;在任公寓办主任6年期间,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同事送他“拼命三郎”绰号。从2011年开始,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开办周末义务辅导班,自发为社区内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习辅导、亲情陪伴等服务。2012年,颜明荣获学校首届十佳教师之首。其先进事迹被《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教育电视台、平顶山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先后被授予“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市师德先进个人”、“平安校园建设先进个人”等,曾四次被市教育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胜利,男,现年45岁,中共党员,平顶山市第四十三中学高级教师,田径高级教练。他22年如一日利用业余时间培养田径运动员,寒暑假从未休息。1996年学生秦熙参加全国传统项目学校运动会获得100米第二名,1997年又以10秒7的成绩获河南省100米第一名,1998年被录取为北京大学学生。1998年残疾人学生郭东方代表中国在西班牙世界残疾人运动会上获100米、200米世界冠军,1999年郭东方在英国举行的残疾人世界锦标赛上获得100米、200米世界冠军,2000年郭东方在悉尼残疾人奥运动上获得100米第四名,同年受到国家残联主席邓朴方接见。2002年学校田径代表队代表河南省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传统项目学校夏令营获三等奖,所在学校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学校”,2004年所在学校获得国家联合表彰,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他参加教育部首届国培计划,其研究成果《“捆绑式”在中长跑教学中的运用》作为优选成果得到推广。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平煤集团十佳教师、张伟式职工、河南省优质课教师、河南省优秀教练、河南省“联通杯”田径冠军赛优秀教练员等。
刘长水,男,57岁,郏县茨芭镇空山洞小学校长。1974年,18岁的高中毕业生刘长水放弃入伍的机会,毅然走进村小学当起了教师。师资不足,他一个人带了一至三年级的课程。他34年如一日,在一所山村小学默默耕耘,教书育人,爱学校、爱工作、爱学生。34个年轮,碾碎了刘长水的青春,也给他带来了荣誉:2005年9月,刘长水被评为郏县“优秀教师”; 2008年被评为“感动郏县十大人物”;2009年被评为市师德师风标兵; 2009年被授予省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省市电视台进行系列报道,河南日报、平顶山日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进行刊登;2011年被评为郏县“三平”精神的代表;2012年被选为县政协九届委员。
闫 申,男,58岁,鲁山县团城第三小学教师。从教36年来,他一直教语文。从小学到初中,他教语文很讲究方法,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幽默风趣。同学们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闫老师不但课教的好,而且对学生十分关心,李向阳的裤子开口了,闫老师就给他缝一缝;范廷阳的衣服烂了,闫老师就给他补一补。朱金安同学寒冷的冬天只穿了一条单裤子,他就从家里给学生拿去了绒裤、袜子。工作之外,步行十几里家访是常有的事,用自己的钱给学生买药更是不计其数,寒来暑往,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把学校当家庭,视学生为儿女。他总是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无论出现多大变故,都能坚守工作岗位。2012年他被车撞伤,住了四天医院,就带着伤回到了讲台;虽然疾病缠身,可他边吃药、边上课,从没有耽误过学生的课程。
井峰,男,57岁,叶县常村镇柴巴教学点负责人。柴巴教学点堪称叶县的“小西藏”,自然条件和办公条件极差。山路险峻,他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午饭自己煮且负责照顾离家远的学生吃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使冰雪封山、天寒地冻,从不间断;办公条件虽差,但他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数学课、思想品德课、音乐课,甚至还有舞蹈课,教育教学管理规范。2012年4月被常村镇中心校授予“2011十大师德标兵”;2012年6月,被推选为“2012感动中原教育人物候选人”;2012年9月4日,他的事迹在河南卫视新闻联播——“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栏目播出。
安耀伟,男,39岁,新华区实验小学副校长。他治学严谨、锐意创新,摸索出“五步自学法”,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推出教案改革为老师减负、分级阅读为孩子增趣,并作为优秀教学成果在全区推广。他勤于钻研、善于总结,撰写各级论文28篇,主持各级教育科研课题11项,尽展学者型教师的风采;主持编写《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和《中华传统节日集锦》两本校本教材,用传统民族文化滋养孩子心灵。他躬耕教坛、硕果满枝,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实验教师,省优质课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市优秀教师、市教育专家、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区级各项荣誉26项。
张瑜,女,28岁,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卫东区竹园小学教师。竹园小学是卫东区最偏远闭塞,交通不便的山区小学。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张瑜,毅然选择了教师职业,选择了竹园小学。作为教研组长,她发挥特长,带领老师们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做新时期科研型教师。努力用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去改变乡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别,让山区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她积极与家长交流,开通飞信服务,每天把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一一汇报给每个家长;山区学生大多中午无法回家,她总是经常自己从家带食品送给孩子们吃。因为责任,毅然放弃回市区学校的机会;她以实际行动阐释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内涵和风采。
唐喜梅,女,37岁,湛河区沁园小学高级教师。用爱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她做班主任的座右铭。18年的班主任工作,她倾注了满腔热血。面对负气离家出走的女学生,她深夜和家长一起到网吧寻找;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她总是格外关注,把学生领到家中一住就是好几天,带她上下学,给她做饭,补课,倾听她心里的委屈,用大爱融化孩子内心的坚冰。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她对新课改教学模式有了独特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坚持每周一节课改公开课,供全校乃至全区老师观摩、学习、交流,成为新课改的排头兵。她曾获得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市级课改先进个人、市级骨干教师、湛河区名师、区德育先进个人、区级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师等。
韩晓琳,女,41岁,石龙区山高学校教师。她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工作之余常去家访,晚上回来整理家访记录,她常常自己花钱给学生买学习和生活用品,为贫困生购买衣物。她给学生做这些的时候,女儿却周周寄宿在某中学里,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她每周只能回家一次。她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备课,做好课前预设,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她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学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她如同一片绿叶,滋养着学生,大地轮回的季节里,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默默无闻地培育祖国的花朵。所教班级成绩突出,被评为区优秀教师和市优秀班主任。
周堂霞,女,46岁,平顶山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参加工作26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她视如亲生,学生李某某家庭困难,周老师经常贴补给他生活费。学生王某腿部患了铁骨瘤,需采用中药治疗,周老师主动承担起熬药的事,一天三次按时按点熬好等学生去家中喝,直到痊愈。她还善于架起各任课教师和班级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使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班风正、学风浓。在历次考试中,所教学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的先进事迹,多次在《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上报道。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班主任、省骨干教师,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市“三八”育人先进个人。
潘 颖,女,45岁,平顶山市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她本着“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一生”的想法,打开心胸,放下功利,利用一切能和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走进他们的心里,帮助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生活。她所教班级学风浓,班风正,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文明班级”称号。她被评为河南省第二届最具智慧力班主任、平顶山市优秀班主任、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专家、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市骨干教师,她在省市举行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在《班主任之友》,《河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还受邀到河北、山东等地做多场专题交流。
张 馨,女,现年37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18年来,她用朴实的行动谱写着特殊教育的真谛。她爱岗敬业,为了能让聋哑孩子开口说话,会发音,她总是让学生的小手放在自己的鼻旁、喉部、腹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振动,她甚至让学生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她爱生如子,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这群残疾学生。她情系学生,把“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经过她的不懈努力,所带的历届高中毕业生全部考入了大学。她用她的心去教诲学生,她用她的情去培育学生,她无愧于心,更无悔于特教事业。曾荣获省、市级特殊教育优质课一等奖,市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