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明节拜山有感
清明节拜山有感
自从2014年通过我姐夫本地人的一些关系,在广东惠州汤泉地段给张家祖先做了一个坟地。因为爷爷奶奶已经过逝多年,入土为安,老家还有叔叔一支,也不宜迁坟;为了不影响祖人风水,我们回湖南在爷爷奶奶坟上取了一些坟头土带来惠州,做了一个衣冠冢。一是为了有个悼念先人的地方,二是今后父母百年之后安排一个魂归之处;以示张公百忍清和堂一脉在惠州这带落叶生根,开枝散叶。也许很多人认为这些东西离自己还很远,我认为30而立之年,是要考虑人生“生老病死”的问题,如果能够很平常心去面对这些东西,这也证明你已经成熟了。
这次拜山在我强烈要求下,今年一家6口全部都参加了。原来老婆带儿子一般都没有让他们上去,是因为孩子在3岁之前,天眼尚未关闭,灵气很强,很容易见到不该见到的东西而受到惊吓。《易经》写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今年儿子已经3岁了,新的认知新的开始,可以参加祭拜祖先的活动了。今后每年我都会要求全家都来拜山,我认为拜山的真实意义就是在教育下一代;告诉他们今后自己百年之后,你们也要清明或重阳来祭拜我们,不要忘记先人的养育之恩,传承之恩。这是一种言传身教的示范教育,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承;一代传一代,中华文明5000年以来从来都未曾中断过。
在中国社会实际案例证实中,拥有孝道文化、感恩文化的家族,才能更加容易兴旺发达,才能更加源远流长。
我家上面有四朵金花,家中三姑六婆多,自然平时讨论的话题就多一些。每年拜山讨论得最多,也是最关注的话题就是怎么拜的问题。老姐们嫁到惠州自然都是按照客家人的风俗来祭拜,父母湖南人还是喜欢用老家的乡俗来祭拜;每一年都是围绕着多少供品,怎么供,先怎样后怎样而有一场大的争论。对待于这件事,我一直都有自己的个人见解,我认为清明节主要是走心的一个活动;无论你怎么拜主要在乎于你心诚不诚,《礼记》有云:“心善则美,心真则诚,心慈则柔,心净则明,心诚则灵”万法归宗,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最终回归到修心的话题上面。大家可以想想:我们给祖先祭拜、送金送银送好吃的,难道他们会责怪我们送的金银美食是单数还是双数,鸡鱼肉到底供的是鲤鱼还是尤鱼,供的是走地鸡还是饲养鸡吗?
同时去寺院烧香也有很多人说,这样不如法,那样也不如法 ;同时我们又要想想:你一心贡奉神佛,难道他们就会因为你到底迈了左脚还是右脚而责怪你?他们会因为你插了这几根香而不加持你?不会的,因为得道者有救世慈悲心怀,心容天下;正如弥勒佛的门楣所写的谒子一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岂会因为你这凡夫俗子一个无意之行而来责罚于你呢?因此只要你做到心发于诚,就能够动感天地自然也能求得神庇佑。
在这次清明祭祖的时候,我在微信群里看到了一些视频;竟然有些地方在祖先的坟前请一些穿着暴露的年轻女性跳艳舞,来供祖先欣赏表演,表达自己的孝敬,同时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财富。其实他们错了,他们活反了,这样不仅不是孝敬怀念祖先,而是在羞辱自己的祖先。在变相的嘲讽自己的祖先没有传承自己良好的家风,导致后世子孙不懂勤俭持家、低调做人。这样的做法,很快就会把先人积下的福德耗费一空。因此我们在清明节,真不需要铺张浪费,适可即止;与其在长辈身后,浪费大量财物去彰显自己的孝,那就不如在生前对长辈尽心尽力,不要做生前不孝死后孝,不为自己留下遗憾。
清明节,一个哀伤的节日,一个思念的节日、一个传承的节日;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一代代的延续,它不需要华丽文采的记录与歌颂,它就在我们生活中延绵不绝的传递。
第二篇:清明节看山
清明节看山
(一)今天是清明节,一大早,太10阳在灰色的云间露出了20羞嗒嗒的脸。我跟着爸爸30准备去扫墓。我的家现在40是个群山环绕的美丽的50地方。以前和家乡只是远60远地看,从来没有爬上去70过,今天终于有机会上去80看看了。我们坐车来到山90脚下,我抬头往上一看,只100见弯弯曲曲的小路直到110山顶,小路两旁郁郁葱葱120的树木被风吹得沙沙响130,地上,星星点点的野花漫山140遍野的开放着
(二)今天是清150明节,每当看到街上悬挂的护林防火,人人有责、保170护森林,保护地球的标语180或宣传栏橱窗里贴的一190幅幅因为人为破坏森林200而导致土地变成荒凉的210沙漠,青山变成光秃秃的220石头山等相片时,我眼前230就浮现出一张古铜色的脸上布满松树皮似的皱250纹,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260神的老人。
(三)今天是清明节270,我吃完饭,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弟弟还有290姐姐一起到山上去扫墓300。我们来到山上,看见很多310人,到处是野草野花318。
实验小学一年级:林欢
第三篇:清明拜山的基本程序
清明拜山的通常程序如何 祭拜的程序是怎样的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
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
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此后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别…
清明拜山的具体时间
不是,需要根据自己情况,最好是在5-7点,即寅时。古代历法中,为一。当然,现在通常不会那么早,但是,郑博士提醒朋友们,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第四篇:中 秋 拜 碣 中 山 陵
中 秋 拜 碣 中 山 陵
李 跃
说来也有些不信,身在上海,居然连南京都没有去过,这次中秋才有幸与爱人一起去了南京。我们是住在维景国际大酒店,离中山陵不远。一大早,问清了去的路,穿过酒店的马路,乘9路公交车直接就去了中山陵。
中山陵是免费参观的。上去的时候,我们是徒步走上去的,花了近20分钟的时间。要快一点、轻松一点,也可以坐游览车上去,10元钱,不便宜。我们去的比较早,这时候还不太热。到达陵园时候,只有8点过一点,还不能进陵园。可是已经有上千的人在等着开园了。可见中国人是多么的景仰孙中山先生这位伟人。
在山脚下仰望着“天下为公”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心中产生了无限的感慨。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民生、民族、民权,曾经是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也因为他的无私胸怀,伟大的人格魅力,使得国共两党的人都景仰他。他仙逝后,国民党为他在钟山建造了这样一座永垂千古的陵园。让世世代代的人民记住这位民族的伟人。
中山陵是雄伟的,从远处看去,它的建筑很有特色。一般的陵园不是白墙,黑瓦,就是白瓦,红墙,唯有中山陵是蓝瓦,白墙。在阳光下,蓝瓦更是显得耀眼夺目。
陵园是建在虎踞龙盘的山腰上,拾阶而上,一共有392级台阶。陵园的外墙上沿,“民生”、“民族”、“民权”几个篆体字十分的显眼。陵墓是巨大的、高敞的。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雕像坐立在中央,仿佛透过屋脊看着山外的世界,他的心中依然在绸缪着实现“三民主义”的理想。陵墓的顶上是一面巨大的“青天白日旗”。陵墓的两面里墙上是国民党的建党章程,详释了“三民主义”的真实含义。
进陵墓时,我们带着崇敬和景仰的心情,献上了一束洁白的菊花。有些遗憾,可能是怕受潮,影响遗体的存放。这一天陵墓的内室门始终没有打开,没能见到安放孙中山先生的紫铜棺。
一个“天下为公”的伟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参观完中山陵,就去了音乐台。音乐台是民国时的建筑,巨大的舞台,高11.3米,宽16.7米,舞台前是弯月型的莲花池,喷泉随着音乐喷洒出美丽的图案。观众席为坡状扇形大草坪,绿草如茵, 可容纳3000名观众。草坪上满是雪白的和平鸽,儿童在父母的带领下,与鸽子嬉戏。周围环以宽6米,长150米的回廊,紫藤缠绕覆盖其上,四周绿树掩映,花香怡人。白色或是灰色的和平鸽在空中、在音乐台上飞翔、嬉戏,笑声在绿草坪上时时爆发出来。处处充满着欢乐、祥和。在中秋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在音乐台欣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容,心中真是溢满了幸福。
明代建筑的无梁殿,很有特色,高敞的建筑,看不见一根梁。现在里面是辛亥革命的蜡像馆,成了纪录历史和人们瞻仰历史的地方。
走出无梁殿,就到了灵谷塔。塔有九层之高,爱人有些害怕,不想登顶,在我的再三劝说下,咬牙坚持登了顶。一身的汗,走到塔廊,在风中远望,真正是爽朗、高畅。风景不错,应了无限风光在险峰。也真正的体现了登高望远,景色尽收眼底。
半山腰上有一株树,突兀着,十分的抢眼。就仿佛是巨人,在芸芸众生中显得与众不同。灵谷寺是明朝的建筑,号称“天下第一禅林”。寺内松树环抱,秋风萧飒时,真正是遍地松涛。这一天,香客不少,焚香朝拜的人川流不息。善男信女还真是虔诚。
下了钟山又回到了市区。去了南京博物馆,还值得一看。博物馆门前的一条路,梧桐树种得真好。南京街上的梧桐树绝不亚于上海衡山路上的梧桐树,我很喜欢它们。从这些梧桐树,就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历史。
我喜爱南京这座城市,有历史的城市,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第五篇:清明节有感
清明节有感
七年制2011级六班丁坤
你还依然记得那首诗吗?《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同学们,下周星期二就是清明节了,你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清明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说到“清明”,大家都会想起唐朝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据历史记载,我们从2500年前的周朝就开始过清明节了。
自古以来,清明节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同学们最清楚的应该数“祭祖扫墓”了,历朝历代,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到先人的墓前,祭扫凭吊,即使许多长年在外工作的人,也在这一天赶回老家,到先人的墓前去表达一份哀思和追念之情。清明的扫墓,把人们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清明的踏青,使人们强化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把人们与中华民族古老的重视和谐、天人合一的理念直接联系起来。
清明节就是在人们缅怀先贤的过程中学习“感恩”,又是在人们踏青出游中感念新春的气象、感念新的生命。清明祭扫要有一个肃穆庄严的仪式,这种仪式不一定要搞得那么复杂,要表现出一种对祖先,对故人的一种慎终追远,一种缅怀。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用文明的行为扮靓文明的城市,用文明素质推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祀”活动,能够让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提高科学文明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引导人们知恩感恩,追思感怀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薪火相传而奋斗创造的历代先人;追思感怀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们的幸福安康而奋勇现身的革命先烈;追思感怀为我们家庭的幸福美满、个人的成长进步而无私奉献的养育父母,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关爱社会、向上有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应当利用革命公墓、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社区、庭院等地点,采取祭扫公墓、敬献鲜花、集体公祭、社区祭悼、签名祭悼、家庭追思、鲜花换烧纸、植树寄哀思、等文明的缅怀方式,组织人们通过举办文明祭祀进社区、和社会公祭、文明缅怀活动,引导人们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用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之情,营造全社会崇尚文明的氛围。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除了“扫墓”这一项活动外,还有其他的内容,如:踏青春游、放风筝、吃青团、荡秋千、踢球、插柳、拔河等。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知道这些活动,并积极提倡去开展这些活动?因为这其中传承着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就系在这些民族的传统活动之中。2005年,当韩国人以“江陵端午节”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我们全中国人都震惊了,为什么我们过了2000多年的节日居然一夜之间被他们捷足先登,成为他们的文化遗产?震惊之余,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意识正在淡漠丢失,在我们越来越国际化、现代化的今天,我们非常关心我们要向哪里去,但我们却忘记了,我们是从哪里来。所以从今年开始,国家把清明节正式确定为法定假日,这其中就体现了国家对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视,对传统道德和民族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扬。天气到了清明就明显转暖了,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大江南北已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了。在这个时节,农民开始翻地育种,点瓜种豆,准备一年的农活,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错过了这个宝贵的时节,那就会错过一年的收成,一年的希望。所以我也想借这个特殊的时节提醒我们同学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只有在春天播种,才有希望在秋天收获。弘扬人文关怀、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以尊老敬老、厚养薄葬、人文关
怀、临终关怀、等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的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现代文明的养葬观念,坚决抵制薄养厚葬不良歪风。开展“尊重父母、老有所养”活动,积极推行空葬、水葬、树葬、草坪葬、鲜花葬和无骨灰处理等环保、简约型丧葬方式。文明祭扫是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实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和谐统一。通过这些活动,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内容融入到现代文明的形式之中,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追思载体,减轻公墓集中祭扫的压力。新的祭扫形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环境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创造未来,创造美好的生活。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坚强与勇敢,和平环境同样会把我们培养成材,我们要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遗志,为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共创祖国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