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人类或社会各方面讨论理想
从人类或社会各方面讨论理想
2017.11.16一稿 2018.1.6一改
前言
众所周知,理想是人类自发的对今后生活的能动设想,通俗地讲,就是人们的对今后生活的想象。正因为如此,理想才在人们对其付出的实践中产生了社会属性:它不仅对人们自身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同时它还可以间接的推动(或阻碍)社会发展。所以,理想在多个人文社会学科中占有一定比重,且对人理想或信念的研究也在发展。
根据生活现实,我们可以得出理想有以下四个性质,其中几项或许之前的著作或论断中已有涉及,所言仅表个人观点。
一.阶级性
理想既是社会学科所涉及的一部分,又是人脑的能动想象,甚至在“理想”这个词出现起,它就带着一些意识形态的色彩。
理想因其能启发人们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从而能带动整个社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被历史上各个阶级从人类自身固有的能动设想,硬生的扭转为维持自己地位和意识形态的强制性共同设想,说句不中听的话,它已经或多或少的变为某一个阶级的思想工具。
渺小的是个人,宏大的是国家。
每个人都有理想,但它正如上面所说,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可嬗变性的意识形态的附属物,是随着现实制度和持有它的人的生活水平变化而变化的。阶级强加的理想和自身内心的理想是两码事,但它们总有相结合的时候,而那就是用强制方式了。从通常来看,人们在接触某个阶级前(前提是此人心智、脑力正常。另“接触某个阶级”包括接触属于这个阶级的人,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与水兵朱赫来的接触;亦或是接触这个阶级的思想),是有自己的生活主张、见解,当然,还有自身的理想,但自从接触这个阶级的人或是思想之后,自己的个人理想就或自愿,或被迫(尽管在历史上的极权社会中,后者的情况很普遍)地让位于阶级强加的理想。从此以后,这个人就会为这个阶级的理想而“奋斗终身”,而将自己原先的个人理想忘得一干二净。
历史上典型的阶级领导层矛盾有:奴隶主和封建主、封建主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大资本家,工厂主)和工人阶级、地主(中小资产阶级,农场主)和农民阶级、小手工业者等。这些阶级中,属于它们的个人都存有本阶级的理想,但在阶级社会中,这些理想是水火不相容的,都于另外阶级的利益有损。因此,某一个阶级的人会常常采用“糖衣炮弹”的形式策反或威胁、恫吓的方式,让另一个阶级的人接受他们的思想,让这些人树立起为他们“奋斗终身”的理想。
总之,阶级社会中,个人主义者似乎没有什么市场,理想成为了阶级斗争的牺牲品。如果不是因为文革,遇罗克可能因为他的“出身论”而在社会科学中占一席之地也未可知。
此为理想的第一方面性质。
二.时代适应性 这种性质与前面所述的阶级性质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只是描述一个时间段内的变化,又与阶级性相区分。
从远古原始社会到现今的信息化社会,每一个社会形态下生活的人都有与这个社会形态相关联的理想。在这几个社会形态中,人们正在逐渐进化,从刀耕火种到信息化生产,人们的观念一步步转化,人们所抱有的理想也就随着它而变化。
有些时候,人们理想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接触了书本上的思想,即间接经验,而且因为他们接触了新的机器、新的工作方式、新的产品„„等等,即直接经验。显然,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提法。生产、生活方式是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相应变化的,而原先的理想,即前一个社会阶段的理想,会因前后两个社会阶段过渡时期的思想和实践变化。例如,国共十年内战期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一直都是资产阶级大工厂生产方式和农村自然经济并存的时期,而这些都是封建时代的烙印。中国共产党本着让人们“摆脱封建枷锁的束缚”的无产阶级的本能愿望,在一九四九年中期于解放区内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的土地改革。根据史书提法,这种做法让人们“得到了梦寐已久的土地”,而且是“在不受地主和资本家奴役的情况下获得的土地”。因此,原先在地主家干长工、短工的农民或工人,都抱着在资本家遍地的时代“混口饭吃”的想法,自从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后来的公私合营以后,工农群众们就“跟党走”了,投入到了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了。
这就是社会生产力变革引起的时代变迁下的理想的变化。
所以说,在阶级性和时代适应性中,理想是具有可嬗变性的,石器时代有石器时代的理想,奴隶主社会有奴隶主社会的理想„„等等。这些社会形态中的人们所抱持的理想,大多数时候都是不能互相代入的,如大工业时代的人的理想甚至被还停留在农耕时代的人嘲笑或误解,这种现象在今天的中国农村和世界各个不发达国家比比皆是。
由此看出,一个社会形态临近结束的时候,随之而来的社会形态下的意识形态还有基于此的理想,被处在时代过渡期的人们接受,尚需时日。
此为理想的第二方面性质。
三.地域状况相接性
现今社会,当大工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有些国家和地区还留存着史前社会或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比如东亚地区的中国、朝鲜等,中国现今的城市规划中还有“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都将农业文明与工业、信息文明人为的糅合在一起。但农业文明下诞生的人和工业或资本文明下生活的个体之间,理想是天差地别的,这也是农村和城市人们思想冲突的根因。
以张艺谋在陕北取景时的回忆为例:他在经过一个黄土夯成的窑洞时,看到一个牧童在放牛,张于是走过去问他:“你在干什么?”牧童答:“放牛。”张又问:“放牛为了什么?”牧童答:“娶媳妇生娃。”张问:“生娃为了什么?”牧童不假思索答:“放牛。”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时候,却有一些地方渐渐地被“遗忘”,而这些被“遗忘”的地方也渐渐与发展中的地区,甚至发达地区在各个方面拉开差距,包括理想。
相比之下,城市人的理想应该“高深”得多。诸如:要上好大学、要挣大钱、要买豪车、住别墅„„等等。先不说这些理想有无奢靡腐化之嫌,单将这些和贫瘠单薄的农村相比,就足以证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农村人的理想大都建立在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生活的基础上,而在城市,甚至更发达的城市的人们的理想是以物质富足、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基础的。
在现今中国,这种差别可以与下列地区相对应:抱有“老婆孩子热炕头”想法的农村地区,比如陕北、晋西北、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的农村(除已普及义务教育的外)等等;抱有“把企业(不仅是企业,还可以指其他方面)做强做大”等一类想法的除了北京内陆区以外,还有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这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地域分割造成的。两千多年前中国汉族的祖先创造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八百多年前经由蒙古人发展的草原文明,都因为地处内陆而逐渐走向衰落,而欧洲人创造的海洋文明却方兴未艾,这不能不让人深思:人们的理想能迁就地域状况的差异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要想让人们有自己的,非强加的理想,在教育上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
此为理想的第三方面性质。
四.性格相接性
理想的最终一方面性质,即性格相接,与个人(仍如上述,此人作为一个个体独立且心智、脑力正常的)密切相关,也是其唯一不具组织后天约束的表现性质。
性格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人们有时候根据这个自身具有的性质去办一件合乎自身利益的事情,或者试图修改自己的性格,以求与其他人的事项同步以及弥补另一方因为性格不同而造成的隔阂。
如上所述,人们的性格各有不同,有开朗的,也有内向的;有锋芒毕露的,也有含蓄内敛的;有生性暴戾的,也有个性温和的,等等。这些人因为自身性格,影响对自身道路的选择,最终树立起来的特有想法,亦即理想,各不相同。
由人的性格而引申出来的理想,说到底也是各不相同的。有时个性内敛,温和,沉默寡言的人,他的理想就比较隐蔽,比如管好自己个人的事,或者管好自己所处那片区域的事,而对于再大的地盘,他没有管理的欲望,所以这些人是无欲无求型的,且主张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因此理想也就不怎么高远;而暴躁、戾气较重,且喜好显露锋芒的人,往往野心较重,比较向往一个大的目标;这些人是好战型的,不满足于现状,总认为自己的力量越大越好,且喜好用武力解决问题,因此树立的理想也就比前一种要远,要大。
如此,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的理想也必须和社会的某一种方面相对应,但人们的性格不尽相同,从人本身固有性格中引申出来的理想也就不尽相同。在现代社会里,有些人的理想甚至与当前社会格格不入,比如心智失常的自闭症患者,他们就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想象未来是什么样子。他们做诗人或者作家也许挺适合,但要是用来提升社会发展程度,就要好好商榷了。
前面说过,任何一个独立的,心智正常的人的理想都具有性格相接性。由于历次政治运动中各个阶段,各个级别领导阶层的行为对人的独立性和心智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特别是文革中提出的“政治挂帅”的口号,使党性逐渐替代了人性,且由于党性的制约,人们将自己的独立性逐渐的丢掉了,到人们逐渐找回个性,摆脱党性的束缚,还要几十年的时间。也就是政治运动给人们脆弱的心灵以沉重打击,使得整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期这一段时间,人们的内心都是空虚的,青年们只能在烟、酒和可卡因中去找回失去的“理想”。
至此,话题又回到了理想的阶级性中。阶级社会将理想的本来不收任何组织约束的与人性攸关的这一性质极度扭曲。党性与个人主义的斗争至今仍在继续。
结语
理想的四个性质,即阶级性、时代适应性、地域状况相接性和性格相接性,前三个是关于社会的,后一个是关于人的。这四种性质中,每一个都与前一个或后一个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其中存在两个大方面,一是阶级,二是人性。
社会是由人创造的,而阶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关于理想(或臆想、幻想、空想等反映人的目的的心或脑的想象)的讨论,均需围绕这两大方面。
总结一点:理想是由人能动的创造出来的,并用它来服务社会,但社会阶级的存在有时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理想。
17.11.16
第二篇: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一经提出,即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它不仅成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同时也成为目前学术热点中的热点。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古今对比,分析了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本质,针对当今时代和谐问题的凸显现象,提出要重读古代先哲们的和谐社会思想,并全面地阐述了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儒、道、墨家学派的和谐思想内涵和追寻的和谐社会理想,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内容和传统和谐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得出了古代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启示。本文研究目的就是想尝试在前人分析研究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和谐思想和社会实践,以便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为我们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或启示,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有益的内容。全文共分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和资料来源、研究意义和课题学术史研究情况。正文部分分为四章: 首先,分析了中国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渊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和”的观念无所不在。被运用到人际关系、家庭伦理、国家治理和认识自然等广泛领域。“和谐”是一种组织精良、内外协调、左右逢源,上下有序的状态。中国和谐思想起源很早,周太史伯的“和同”论;晏子的“和与同”区别的论述,说明“和”是万物昌盛、繁衍不已的根据。在先秦儒、道、墨等学说思想中都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如孔子“和而不同”和中庸观;道家的“天人合一”;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等等。古代先哲们为了追求一种平等、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还设计过许多“和谐”社会方案,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西汉时期《礼记·礼运》所描绘的两种社会生活状态,即: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这种大同社会构想在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次,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理论内容。“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括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亦即:心和、人和、天和三部分。心和指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人和包括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天和指人与自然界及其他生物之间的和谐。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由心和推及人和、天和,这三和总称为太和。这“三和”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和谐相处,将是我们追求的极致目标。第三,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实践及经验教训。中国古代不仅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而且历代封建盛世的统治者们也都在追求和实践着“和谐社会”。我国历史上若干强盛王朝出现了史称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雍乾盛世”的和谐社会现象,其主要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民丰物阜、吏治清明、安定统一、社会和谐。其形成的原因、经验和教训,能够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迪。第四,分析了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启示。建设和谐社会应当“以史为鉴”,从古代传统和谐思想和治乱兴衰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教训,无疑对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重视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深入发展民主法治,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继承和弘扬和谐文化,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必须尚贤使能,广纳良才。只有充分吸收借鉴先人们有益的和谐思想和实践经验,才能使我们当今的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少走弯路,早日实现中国人民美好的理想社会。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解决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其中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改造和创新,必将为全世界的文明、和谐与进步作出令人瞩目的伟大贡献。
第三篇:如果人类没有了理想
如果人类没有了理想,世界又会怎样?
理想是登山运动员心中的高峰,长年保持着不变的磁力;理想是淘金者梦中的宝藏,永远闪烁着不朽的光芒;理想是幼鹰眼中的天空,始终涌动着湛蓝色的生命力。理想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把柔弱变成刚强,把丑陋变成漂亮,把寒冷变成温暖,把无知变成睿智,把渺小变成伟大。如果没有了理想,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理想的背面便是现实。
现实是登山运动员眼前的大山,高不可攀;现实是淘金者脚下的道路,危机四伏;现实是幼鹰身旁的深渊,有去无回。现实似乎也有一种神秘的力量,阻挡一切前进的脚步,摧毁一切不坚定的意志。现实不是理想。
美好的理想,残酷的现实。
美好的理想总是使人向往,总是有些人喜欢幻想,沉醉于理想。理想确实可以让绝望者重新找到希望,但同时也可以让充满希望的人感到绝望。理想只是对未来的向往,而未来决不是现实,如果只是向往,理想只会出现在梦里,而永不能成为历史。正如登山运动员不经过艰苦训练便不能到达顶峰,淘金者不面对危险便不能找到金矿,幼鹰不战胜深渊便不能拥抱蓝天。
理想与现实、快乐与痛苦、简单与困难、强悍与弱小、真诚与虚假、拥有与失去、繁荣与衰败,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个最真实的现实世界中存在、交织、聚拢、散开、消亡。有的人为了追求美好的理想而不断努力,也有的人为了改变残酷的现实而艰苦奋斗。他们是把握现实的人。
有人说理想是大海中航行的灯塔;也有人说理想是蜜蜂日夜寻找的花蜜;还有人说理想好似一串珍珠,一颗连着一颗,串连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我觉得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追求。
有位诗人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青少年失去了理想,生活就失去了光彩。生命就会枯萎。有了理想生活就充满了希望,生命就会闪光。山溪的理想是大海;山泉的理想是池塘;幼苗的理是栋梁。物尚有理想,作为万物灵长的人;作为跨世纪的少年;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应该
有远大的理想!
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我们的今天,是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换来的;我们的明天,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成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使枯枝长出新叶,沙漠变成绿洲。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努力,青春的本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阳光,合起来便是一轮太阳,就是一个春天。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纤维,织起来便是一叶巨大的风帆,就可以推动祖国航船的前进。
我们是龙的传人,是华夏子孙,我们应该用青春拥抱未来,前方是新世纪的曙光,是我们的用武之地,我们正当青春少年,应该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之等闲”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灿烂的理想之花。用拼搏的双手去开拓祖国美好的未来。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祖国的兴衰取决于我们这一代的努力。只有我们这代人努力奋斗,进一步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的民族才能强盛,我们国家才能屹立于世民族之林的前列。
我们,是追求理想的体现者;
我们,无愧同学们,为了祖国的昌盛,民族的振兴。
奋斗吧!未来属于我们
让我们继承父辈们的精神,扬起理想的风帆,直奔成功的彼岸。争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只争朝气的学习精神,以实现远大理想而拼搏吧!的确,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用努力和奋斗凝成的桥,这座桥将引领着人类走向光明。纵观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从古到今为了理想不间断的奋斗史。因为理想,所以奋斗。远古的想象在如今的世界里已成现实。理想在奋斗中一个个地被实现了。
如果人类不能把握现实,世界又会怎样?
第四篇: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
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13、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B
3、A
4、A
5、B
6、D
7、C
8、C
9、D
10、D
11、D
12、A
13、D
14、A
15、D
三、辨析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做出的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严重缺陷:第一,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发现资本主义的规律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本质,他们是从道德情感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不承认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力量,宣扬天才论和唯心史观;第三,空想社会主义不懂得阶级斗争的意义,否认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因而无法找到变革社会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无产阶级尚未觉悟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解放人们的思想、启发人们的觉悟的积极作用。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激化,无产阶级革命已经付诸实践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和缺陷就日益暴露出来。
2、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在认识上,必然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还没有真正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自由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依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在社会历史中,必然王国指人受盲目必然性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摆脱了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社会状态。人类真正进入自由王国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人类的认识史和社会史,都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一方面,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另一方面,进入自由王国所需的条件是在必然王国中积累起来的,表现为在必然王国中劳动时间不断缩减,自由时间不断增加。自由时间不断增加且得到合理的享用,人们在日益增加的自由时间中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社会的发展。【答案要点】
此观点不全面。社会发展主要指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成果表现为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发展是人类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关系不断进化的过程。促进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但却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要实现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1】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页)【材料2】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材料3】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 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3页)【材料4】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198页)【材料5】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在预测未来社会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怎样的?(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的?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反对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从主观愿望出发,详而又详地预测未来社会,他们只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社会的特点。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现在的美好愿望和具体计划都不能对未来社会有任何作用,我们现在的实践活动是通向未来世界的,但进入理想社会需要我们长期的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条件。
2、【材料1】法国前总理若斯潘认为,既然狂风暴雨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也就不再可能否认无控制的资本主义可能带来的危害了,即使是那些最能吹捧经济自由主义、不受边界限制的全球化以及市场法则的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
【材料2】由于资本主义使人类屈从于经济,它腐蚀了人类关系,破坏了社会基础,产生了道德真空,在那里,除了个人的欲望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价值。人类不适应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求没完没了地提高生产率,机器和产品可以变得越来越便宜,但人类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效率的提高导致失业时,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绝望起来,他们只能靠福利和犯罪生存。社会主义者就是要提醒世界,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人而不是生产。不能为了经济目的而牺牲任何人。这种对普通人的关注正是社会主义所主张和关心的。(【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2期)【材料3】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比过去更好的社会,而是像社会主义者一贯坚持的那样,需要的是一个与现状不同的社会,这一社会不仅能使人性从不受控制的生产中制度中得到拯救,还能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有价值,不仅舒适,还有尊严。(【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2期)请回答
(1)上述外国学者主要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什么弊病?(2)社会主义如何应对21世纪的世界性挑战? 【答案要点】
(1)上述外国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过分注重物质生产和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普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弊病。
(2)2l世纪,人类面临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悬殊、普通人的权利等方面问题的挑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展开了竞争。为了迎接挑战,大多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应对21世纪世界性挑战的具体道路。
第五篇: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代替那存在的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4.“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
9.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2.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13.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4.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种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B 3.A 4.A 5.B 6.D 7.C 8.C 9.D 10.D 11.D 12.A 13.D 14.A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前者侧重于一般规律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3.下列现象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5.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6.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7.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B.获得绝对自由
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8.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9.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D.有其历史局限性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 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 2.ABC 3.ACD 4.BCD 5.ABCD 6.BCD 7.CD 8.ABC 9.BCD 10.ABCD
三、辨析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作出的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空想社会主义存在着严重缺陷:第一,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发现资本主义的规律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本质,他们是从道德情感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不承认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力量,宣扬天才论和唯心史观;第三,空想社会主义不懂得阶级斗争的意义,否认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因而无法找到变革社会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激化,无产阶级尚未觉悟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解放人们的思想、启发人们的觉悟的积极作用。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激化,无产阶级革命已经付诸实践时,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和缺陷就日益暴露出来。
2.自由王国是在必然王国中自由时间积累的结果。【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在认识上,必然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还没有真正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自由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依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在社会历史中,必然王国指人受盲目必然性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摆脱了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社会状态。人类真正进入自由王国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人类的认识史和社会史,都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一方面,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另一方面,进入自由王国所需的条件是在必然王国中积累起来的,表现为在必然王国中劳动时间不断缩减,自由时间不断增加。自由时间不断增加且得到合理的享用,人们在日益增加的自由时间中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1】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页)
【材料2】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材料3】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3页)
【材料4】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198页)
【材料5】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在预测未来社会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怎样的?(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的?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反对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从主观愿望出发,详而又详地预测未来社会,他们只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社会的特点。(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现在的美好愿望和具体计划都不能对未来社会有任何作用,我们现在的实践活动是通向未来世界的,但进入理想社会需要我们长期地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条件。
2.【材料1】法国前总理若斯潘认为,既然狂风暴雨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也就不再可能否认无控制的资本主义可能带来的危害了,即使是那些最能吹捧经济自由主义、不受边界限制的全球化以及市场法则的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
【材料2】由于资本主义使人类屈从于经济,它腐蚀了人类关系,破坏了社会基础,产生了道德真空,在那里,除了个人的欲望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价值。人类不适应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求没完没了地提高生产率,机器和产品可以变得越来越便宜,但人类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效率的提高导致失业时,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绝望起来,他们只能依靠福利和犯罪生存。社会主义者就是要提醒世界,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人而不是生产。不能为了经济目的而牺牲任何人。这种对普通人的关注正是社会主义所主张和关心的。([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2期)请回答:
【材料3】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比过去更好的社会,而是像社会主义者一贯坚持的那样,需要的是一个与现状不同的社会,这一社会不仅能使人性从不受控制的生产制度中得到拯救,还能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有价值,不仅舒适,还有尊严。([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2期)(1)上述外国学者主要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什么弊病?(2)社会主义如何应对21世纪的世界性挑战? 【答案要点】
(1)上述外国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过分注重物质生产和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普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弊病。
(2)21世纪,人类面临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悬殊,普通人的权利等方面问题的挑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展开了竞争。为了迎接挑战,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应对21世纪世界性挑战的具体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