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3 12:2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莆田市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莆田市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篇:福建省莆田市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新人教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H版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2. 初步体会如何品味语言。

3. 向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学习,推及到当自己面对困难时,树立不言败、必胜的信念。

二.教材重点和难点

1. 品味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 修辞手法运用

3. 感受课文所表达的积极情感,在学生心灵深处重构感动。

三.课时安排

两教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领会单元阅读提示要领,导入新课

可能同学们已经发现高一的课本与初中的语文书不太一样:首先是课文的编排不像初中那样以文章的体裁归类,而是一种新的面孔,如我们的第一册语文书安排有三个板块——语言的品味、思路的探究、主旨的把握,而且每个单元都有每个单元的要求,它的作用一是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中心目标,二是告诉我们从哪几个角度入手去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们就从第一单元的单元阅读提示开始,开始第一篇课文的学习。

全体朗读“单元阅读提示”。读问之后回答两个问题: 1. 什么是语言的品味? 2. 如何品味语言?

教师明确:

1. 所谓品位,是指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情达意的。

2. 要理解词语含义、辨析、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所具有的表现力65。基本方法是反复朗读、比较异同、探究疑点。

在明白了第一单元需要掌握语言品位的要求后,让我们把书翻到第一课,来学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板书课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二)课文作者和背景介绍

李大钊,字守常、寿昌,原名耆年,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在大革命后期的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时值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虽然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着实丰富。

(三)默读、朗读课文,基本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1. 全体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将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圈划出来,对于理解有困难的词句,也圈划出来。

2. 分组朗读课文。首先让学生体会一下默读的效果与大声朗读的效果哪一种比较好,然后归纳各段大意。

大声朗读的效果更好,因为这篇课文给予人气势磅礴之感,从朗读中更能体会到其坚定、勇往直前的信念。段意:

⑴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⑵民族进程如同长江大河奔流的过程。(板书分析)⑶人生之路如同旅行的过程。(板书分析)⑷中华民族的史路。(板书分析)

⑸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号召民众以雄健精神、用顽强斗争创造未来。

(四)就课题进行提问思考,讨论发言。

提问一:课文题目为“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那何为“艰难的国运”?请大家在原文中找出答案。(相互讨论后发言)

教师明确:第四节中“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第五节中“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所以可以看到“艰难的国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艰难国运的时代性——“现在”——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军阀混战,列强入侵,社会动荡,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崎岖,本义是“高低不平貌”,这里借用了它的引申义“坎坷险恶”。境界,本是指事物达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这里指国运艰难程度。(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提问二:那“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又到底是什么呢?同样请大家在原文中找出答案。教师明确:第五节中显示,“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崎岖险阻的道路„„”,这是一种无畏的精神,而“高唱”着,“悲壮”着,并且是“走过”,这三个词都有着具体含义: 高唱——主动(非被动)、积极(非无奈),雄健的国民是以一个奋进者的姿态出现在崎岖道路上的。

悲壮——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会有流血,会有牺牲。奋进本身就是壮烈的。

走过——不用“要走”、“将走”,也不是“走着”,“走过”体现的是必胜的信念,一定要走过这一段困苦的路,到达胜利的彼岸。

以上是第三句中显示出的一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第四句中显示出的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请问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雄健的国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参考答案:“趣味”,有情趣,有意味,有意义。既然是环境艰难险恶困苦,为什么还会觉得“有趣味”?而且是“最”有趣味?这当然是乐观主义精神的最好写照。

(五)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个别朗读或齐读。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和联系”第一、二大题。

(七)板书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总:1.总领全文,摆示主旨

分:2.长江大河:时而宽阔 ——民族进程 时而逼狭

3.旅行:坦荡平原 ——人生之路 崎岖险路

4.民族史路——壮美趣味——雄健精神 总:5.扬子江、黄河——民族精神

艰难的国运:时代性——现在

艰难性——艰难险阻

雄健的国民:无畏——高唱、悲壮、走过 乐观——最有趣味

第二教时

(一)在已经了解课文大致主要思想内容的情况下,集体先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其中的磅礴气势。

(二)提问思考

提问一:在理解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之后,再深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点名这两者的具体含义,而要先从长江大河、旅途上的征人写起,直到课文最后两节才加以说明?

教师明确:长江大河,有时流到„„,有时流到„„(前后两者有相似之处)

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旅途上的征人,有时是„„,有时是„„(前后两者有相似处)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上述接连类比比喻之后,为下文进入题旨作了有力铺陈。而层层推进的比喻推理则显得形象具体也更有气势。

提问二: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换一下,你认为可以吗?

教师明确:不可以。前者与后者是因果关系,因为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精神;也正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所以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提问三:经过以上的讨论,大家应该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深透多了。但从语言品味角度入手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体会作者的情感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课后练习二:“艰难”与“雄健”的意思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举例说说它们的丰富内涵在各段中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的。

教师明确:(1)国运的艰难程度究竟如何?

第一段“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不全是”是客观判断,侧重在“不坦平”)

第二段“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逼狭”很特殊,“逼”有四个义项①逼迫②强索③迫近④狭窄、局促。结合课文具体语境,应取④,在这里有到了十分险峻的地步,几乎无路可走了)

第二段、“回环曲折”“、“极其险峻”、第三段“崎岖险路”、“崎岖的境界”、第四段“崎岖险阻”、第五段“艰难境界”、“崎岖险阻的道路”、“艰难的国运”等等都是表现了国运艰难程度的。(2)“雄健”精神是由以下一些词语来表现的——

第一段“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此处“全”与上一句不一样,它强调的是无一例外,含有“必须依靠”的意思。“冲”是雄健精神的一种标志,面对艰难,面对险峻,面对崎岖,没有“冲动”——这种雄健的精神,是过不了关的。)

第二段“浩浩荡荡”“宽阔”“一泻千里”

第三段“坦荡平原”“老于旅途的人„„”(“老”字义项有17中之多,此取“经常”、“往往”讲。这样就突出了不安于现状,甘为国家民族奋斗的精神)“愈„„愈”(层进关系,点出了征人即老于旅途的人的人生境界)“美趣”“奇趣”(充分显示了先驱者非同寻常的审美观念)

第四段“奇绝壮绝”、“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千里”、“高唱”、“最有趣味” 归纳:从全文看,上述这些词语的运用对于表现作者激励人民奋发加上金和拼搏斗争的思想感情是起了十分关键作用的。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五

附参考资料:

1.1923年2月7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

1923年2月7日,在中国工运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但在开会前夕,直系军阀吴佩孚竟下令禁止开会,工人们对军阀的无理行动,表示极大的愤慨,决定照常召开成立大会。2月1日吴佩孚派军警包围会场,到达郑州的大会代表冲破了军警的阻拦,进入会场,宣布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正式成立。开会不到15分钟,即与军警发生冲突。会后,反动军警又包围了代表的住处,监视代表行动,占领、封闭、捣毁总工会和郑州分会的会址,代表们被强迫出境。当晚,总工会决定于2月4日京汉铁路全体总罢工,提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为了便于指挥这次罢工斗争,总工会移至汉口江岸办公。从2月4日上午九时起,仅用3个小时就实现了全路数万名工人全部罢工,所有客车、货车、军车一律停驶,京汉铁路立即瘫痪。2月7日,军阀吴佩孚终于下了毒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被捕后,反动军警把他绑在电线杆上,用刀逼迫他下令复工。林祥谦高呼:“上工要总工会下命令,我的头可断,工是不能上的!”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也惨遭杀害。惨案发生后,尽管反动 4

军阀到处捆绑工人,用恐怖手段强迫工人复工。但工人们坚持斗争,在没有得到总工会复工命令以前坚决不复工,各地工会也都拒绝单独谈判。罢工斗争坚持到2月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武汉工团联合会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保存力量,准备将来进行更大的斗争,于是忍痛下令复工,大罢工宣告结束。在这场斗争中,京汉路各地工人死50余人,伤数百人,被捕和被迫流亡的有1000多人。接着,各地军阀也都对工人运动采取了高压政策,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被迫暂时转入低潮。

2.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19年参加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汉、京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次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不久,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0月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五大”。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准备召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新人教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3.激励学生用雄健的精神克服困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教学重点:

1.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李大钊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的比喻,体会从中表现出的作者的情怀。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 二课时。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些诗句中,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心怀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语言诠释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这其中就有李大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篇美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二、检查预习:

(一)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仲介绍李大钊的视频数据。李大钊,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坚强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党成立以后,长期领导党在北方的各地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一九二二年七月在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历尽磨难,顽强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坚贞的崇高质量。

(二)背景介绍(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五四运动之后,曾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敢问路在何方?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他对畏难者、怯懦者、歧路徘徊者进行警戒和鞭策,对奋勇前进的革命者给予深情的颂赞和鼓励。

三、朗读感知: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课文范读(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注意:

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课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

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了解写作背景――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多样朗读,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1.请学生朗读(每段一位学生)2.每小组读一段 3.全班齐读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做及时的评价)

四.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的。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五.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推荐给大家。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对文章语言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生1:这篇文章语言很美,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生2:本文语言美,美在比喻的运用,形象生动,说理透彻 生3:本文意境美,表现在长江大河的流状,与《黄河颂》中“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很相似 六.作业布置

1.课外收集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名篇佳句 2.找出文章的比喻句,说说有什么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体味作者的豪情壮志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及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继续上课堂的内容 1.学生齐读,注意情感的把握

2.联系上堂课遗留的问题:从文中找出所有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主张(联系课后练习二)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并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一系列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主张: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牺牲。二.深入探究

1.“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2.“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你同意吗?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3.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明确 :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名族精神。奋斗中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三.探讨李大钊

1.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着、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2.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3.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四、感悟联想:

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的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六.作业布置

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板书设计 :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着、爱国……

第三篇: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设计:王旭花

审核:陈振华

教师寄语: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学习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关于作者: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时年仅三十八岁。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

2.读准下列字音:

逼狭 崎岖 雄健 浩荡 3.积累词语:

逼狭: 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2、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三、合作释疑

3、文章二、三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二段与第三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4、如何理解作者在第三段中所说的“美趣”?

5、请从文中找出一些比喻句,并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主张。

四、拓展延伸

6.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哪些与之描写的境界相同的什么诗句呢?

五、课堂小结

作者以 长江大河 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 崎岖险路 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有着坚强的民族自信心,表现出作者李大钊高尚的情怀和伟大的爱国精神。

六、达标测试

7.给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崎岖()()一泻千里()阻抑()逼xiá()chóng()山jùn()岭 zhuó流()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8.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逼狭____ 崎岖____

9.“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内容?

10.第一段中的两个“全”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11.你认为扬子江和黄河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一种什么精神?

12.“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有什么意味?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从“自主探究”开始)

1、本文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指的是民族精神,联系文中“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的往前流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3.作者在文章第二段中说明了民族生命的进程有两种境界--宽阔和逼狭,重点说的是逼狭险峻的境界。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明了人类历史生活的两种境界--坦荡和崎岖,重点说的是崎岖险路的境界。第三段与第二段相比,语义上更进一步。第三段还说明了两种境界有两种乐趣,走到崎岖的境界,置身奇绝壮绝的境界,有冒险的奇趣美趣。

4.作者所说的“趣味”正是承接上文所说的人类历史生活中所遇到的崎岖险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这种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以体会到的。文章中多次出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难险阻后才感悟到的趣味,它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

5.明确: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浪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一系列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主张: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牺牲。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7.qí qū xiè yì 狭 崇 峻 浊 8.宽敞平坦

9.有时流到„„极其险峻。或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有过平坦也有过艰难曲折。10.第一个“全”是“全部”“整个”的意思。“不全”是平坦的,说明有的是平坦的,有的是不平坦的。第二个“全”是“完全”的意思。“全靠”强调雄健精神的重要,没有它就不能冲过去。

11.勇往直前的精神。

12.流露了一种不怕艰难困苦,为民族振兴而勇敢战斗的牺牲精神。

第四篇: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学科:七年语文 李金义

一、预习导学:

熟读课文并注意下列字音

逼狭(xiá)崎岖(qíqū)阻抑(yì)

二、合作探究:

1.题目与内容:结合课文内容解读“艰难”“雄健”,说说两个词分别蕴涵哪两层含义。2.语言与写法 3.整体与局部

(1)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2)什么是雄健的精神?

(3)怎样理解课文“奇趣横生”、“冒险的美趣”、“一种壮美的趣味”、“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4)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三、训练巩固: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健的国民”吗?

四、拓展延伸:

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五、反思感悟:

第五篇: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设计:王立民

导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感悟和理解文中所表达的雄健精神 2.树立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2.初步掌握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综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通过读写结合的学法升华思想水平导学思路

本文语言雄健激越,风格豪迈刚毅,含意深沉高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很适合朗诵,因此应从朗诵中充分感悟作者的精神实质,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将课文的基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这样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在“五四”之后,当中华民族面临崎岖险阻的严峻时刻写下的,全文运用了大量形象贴切的比喻,说明了在艰难的国运下,必须有雄健的精神,才能胜利前进的道理,今天读了,联系我们的思想实际,仍能给我们很大的感染与启迪。

二、整体感悟

1.以课文第1、2段为例,引导学生试读和体会,标出节奏和重音,把握好语气,先由教师范读,再让学生练读。

2.按上述方法,请学生标出课文第3、4、5段的节奏和重音,并练读1遍。

3.在小组内试读,并互相点评指正。4.全班齐读全文,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三、自主学习

独立阅读、分析、评点,整体感悟课文,理清各部分的含义,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由师生共同讨论。明确:

第1段:论述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困境。

第2段:以长江黄河为喻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第3段:以旅途征人的冒险为喻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第4段:写作者以雄健的精神来感觉崎岖险阻的壮美趣味。第5段:以长江黄河为喻比喻民族精神的伟大坚强。

全文用江河奔流为喻,突出表现了雄健的民族精神所蕴含的壮美趣味,表现了革命先驱豪迈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合作探究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些比喻,其含义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后,全班交流并明确:

1、作者用长江黄河的奔腾向前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2、用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3、用“平原无际、一泻千里”的景象比喻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4、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5、用长江黄河穿越沙漠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在艰难斗争中前进等等。导学检测

【积累·感知】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逼狭__

险峻__

崎岖_

阻抑一___千里(xiè)___山叠岭(cóng)绝壁断___(yá)

___流滚滚(zhuó)二.形似字注音组词

狭()__浊()__境()__峻()__侠()__蚀()__竟()__竣()__竞()__俊()__

三.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整个词语

①浩浩荡荡:

②一泻千里:

③亦复如是:

④奇趣横生: 四.根据课文把下列对象的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①民族生命的进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类历史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___________________ ④艰难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①“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②文中“雄健的精神”指什么精神,现在还需要这样精神吗?

③文章二、三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二段与第三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④作者为什么要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联系起来?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横断,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过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

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逼狭____

崎岖____

2.“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内容?

3.第一段中的两个“全”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4.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一些与之描写的境界相同的什么诗句呢?

5.第二段中的两个“其”字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6.第三段写到“走到崎岖的境界”后,为什么连用两个“愈”和两个“趣”?

7.仿写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福建省莆田市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莆田市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 ① 自然:逼狭,崎岖,险阻。 ② 国运:处境艰难。 雄健: ① 自然: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② 国民:一往无前,......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大丰中学鞠红建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 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教学目标: ①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积累文学常识 ②了解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其作用 ③感悟文中的雄健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七年级必修)

    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学了《黄河颂》,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励我们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用自己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________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________......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日照经济开发区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第一课时 执笔:马骁帅审核:程静静 学案编号: 授课人:授课时间: 使用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1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主备人:张港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3、修辞手法的运用 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