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2.揣摩本文浩荡雄奇之语言及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本文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义勇军进行曲》中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正如歌词所言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20世纪20年代,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李大钊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他对畏难者、怯懦者、歧路徘徊者进行了警戒和鞭策,对奋勇前进的革命者则进行了深情地颂赞和鼓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李大钊先生所提倡的雄健精神。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n)崎岖(qí qū)逼狭(xiá)险峻(jù阻抑(yì)平坦(tǎn)愈能(yù)2.解释下面词语。
(1)逼狭: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2)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3)阻抑:阻止,抑制。(4)雄健:强健有力。
(5)险峻:(山势)高而险,或(形势)危险严峻。(6)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7)亦复如是:也像是这样。如:像。是:这样。3.作者链接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五四运动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4.背景链接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大多数正直的有爱国心的人们,在黑暗中徘徊,苦于找不到光明,精神疲惫。针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雄健的民族精神,在当时,给人们以极大的鼓舞。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整体感知
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请联系文中的具体语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说“艰难的国运”是怎样的一种命运。【交流点拨】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2.“雄健的精神”是指怎样一种精神?
【交流点拨】“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3.抓住关键词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交流点拨】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
4.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交流点拨】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作者的乐观主义革命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深层探究
再次默读课文,探究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二者可以互换位置吗?
【交流点拨】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改变艰难的国运,要以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是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如果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交流点拨】“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这种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以体会到的。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交流点拨】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三)语言品析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气势磅礴,铿铿有力。
2.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技巧?请举例说明它的作用?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说理。
示例:①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
②用旅行来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③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的精神。
④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⑤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⑥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⑦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⑧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体验反思
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
【交流点拨】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课堂小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课后习题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但国际形势依然不太平,日本对钓鱼岛虎视眈眈,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怎么做,才算得上“雄健的国民”。
板书
第二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 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以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
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3、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4、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5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6、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
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2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家作: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第三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二、了解作者
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
(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
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 史吗?----------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把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讨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 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的情感。
五、感悟联想
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七、习作
任选一题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第四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大丰中学
鞠红建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文章。然而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且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较为特殊。初一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限制,不太容易深透理解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豪情壮志。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引导学生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体味作者的深意。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验。
2、讨论法、问答法、尝试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 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艰困难,执着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
二、自读课文后,分组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说什么?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后,分组讨论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说什么?讨论完毕后每组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提示:紧紧围绕题目,要在讨论中明确艰难与雄健的内涵。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2.民族生命的进程,3.人类生活就像旅行一样,4.中华民族现在的进程 5.我们民族就像扬子江、黄河
小组发言后,两个同学总结各组同学发言,得出文章主题。
三、在中国近百年苦难史中,能找到像李大钊这样具有雄健精神的人吗?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两个人物,看看“雄健的精神”在他们两人身上具体体现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四、杨靖宇身上“雄健”体现艰苦奋斗的精神,舍身献身的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入侵的不屈不饶的精神。钱学森作为中国科学界的领袖,他的“雄健”表现为当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不计较自己的名利得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祖国的怀抱,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勇士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杀敌是雄健的国民。科学家默默无闻地在实验室潜心研究,用科研来报效祖国也是雄健的国民。雄健的精神是有时代性的,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战争年代是保卫祖国,和平年代是建设祖国。所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这种雄健的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在国富民强、国运昌盛的今天,我们怎么做,才算得上“雄健的国民”?
教师小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
五、小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生命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献身祖国、民族的事业视为人生至上的幸福。这些以李大钊先生为代表的为理想而奋斗 仁人志士用生命铸成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他们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后人传承的火把,我们应该在火红的光焰中大声对自己说:让祖国的明天应为我们而更美好!
第五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
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的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心怀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众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他们用语言诠释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这其中就有李大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希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三、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积累生字生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逼狭 崎岖 阻抑 险峻 一泻万里 奇趣横生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2.明确:用慷慨激昂的语气来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朗读课文。
3、抓住割断的关键词来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精神
4、说说本文的各段段意:
第一段内容: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第二段内容: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内容: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内容: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内容:用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需要我们发扬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5、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在文章中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要拥有豪壮雄健的气魄。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再读课文,解题探究:
1、怎样理解 “艰难的国运”?“雄健的精神”?
明确:艰难的国运,指当时中华民族所逢的一段崎岖不平的险路,是极端黑暗的社会现实;雄健的精神,指民族的精神,也就是那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明确:“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 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高尔基在《海燕》中叫做“战斗的欢乐”,毛泽东则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这“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这种快乐和幸福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可以体会到的。
五、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2、语言运用的技巧:运用比喻说理。
3、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明确: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之迅猛; 用“回环曲折”“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千里”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一系列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主张: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牺牲。
4、作者的情怀: 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和强烈爱国主义的情感。
六、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间,学生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3、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明确: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4、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