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活泼、辽阔的网络诗歌
自然、活泼、辽阔的网络诗歌
☆众说纷纭诗歌的感情与个性近两年,我写了十来篇文章说诗,还有几篇在计划中,诗歌却更加让我迷惑,前些日子特意设过个辩论帖《诗歌的感情与个性》:“一般认为,T.S.艾略特是20世纪成就最大的诗人,他下面这几话让我多年不解:‘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希望大家从自己的写作感受选择自己的立场说说。”
蓝水圆心认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正是一种大智的境界,相比之下,很多诗中强烈的呼喊并不理智。”
草草说“脱离感情和个性,诗歌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更声*远巷:“我个人认为既是切中感情,又需要逃离感情,既要表现出个性,又需要避开个性。先让自己置身进去,进去后但一定要出得来,只有出来了才能更冷静一些处理文字。”
周严礼:“我确得诗再怎样超越感情与个性.但还是以感情和个性为基础的.但假如诗不适当超越个性与感情就难以理智的艺术处理,实际上是两者相互渗透。”
诗雪:“我的体会是,诗歌如果能作为一种小我困惑的突围就能提升自身的境界。”
蓝天坚持认为:“无论如何,诗是每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方式之一。” 小小李喝酒归来后,情愿做个凡人,“诗歌是什么?在逃避和面对之中迂回,来来去去.也是由情而始,到情而终.但我的观点是:诗歌就是表达感情与个性的语言艺术。它集语言之精华,思想之灵粹于一体,赋予诗者一种生活之外的精神环境,可歌可泣可乐可悲.之于古时,诗歌万般导向也不外乎一种诗者直面人心的倾诉和思考./让诗歌贴近生活,才能予生活于快乐和自由.超越的诗歌属于庄生之类的人物,而今你我他辈,皆是凡人!”
纳蓝冠云则对诗的感情与个性进行重新排列:“诗在道德理性的控制下,是不会一任感情泛滥成灾的。诗所要逃避的感情,只能是动辄泛滥成灾,真将伪化为假、善将伪化为恶、美将伪化为丑的感情。此外的感情,作为光明的感情,诗是一定不能逃避的。/诗在文明修葺共性上的功能,如老子“措锐解纷”,“和光同尘”所云,是崇尚通过磨合,使得个性与共性达及和谐相容的。诗所要逃避的个性,只能是极端自我、极端阴郁、惟我霸道、损人不利己、道德扭曲、心地幽暗,屡教不改、不可信任、不可深交云云的个性。此外的个性,作为光荣的个性,诗是一定不可逃避的。”
可见,对于诗,我们所感悟到的不仅存在角度不同,而且也存在概念上的不同理解。名家的理解也许自有其深刻之处。但古人今人,我们都是平等的,诗歌没有权威,不会因为你在现实中当了局长、书记、什么总,或者在论坛上当个站长或版主而拥有任何权威,腆着肚皮做作起来。
尊重诗歌,不偏离体裁,我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问题是,什么样的诗歌路子宽敞?能充分发挥母语的潜力?更能提升自己感染别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传承意义和创新力?经过多方对撞,我们暂时有了一个日渐清晰的方向:自然、活泼、辽阔!
☆自然 诗中自然,不是数码技术,而是一种手工与脑力的艺术。纳蓝冠云在《情觞》中《问蝶》:“在太平洋许多小小的孤岛上/能发现蝴蝶的翅膀已然退化”,其自然现象个中原委令人惋惜,其实,这是我们难以绕开的现实。
快雪时晴在《公子扶苏》里,展示着轮回的命运:“我大秦的先人/石缝里柔弱的杂草它静静的爬满座座荒坟/至春天繁华一瞬/至冬天凋零四野”,万物如此,何况皇子抑或布衣?!
蓝岛冰城从1998年到2000年在一些诗歌网站上发表过作品。2000年四月之后写的一直到今年9月26日才首发在“网络诗歌”上,清新俊逸,展现了一个海外游子对于母语的眷恋和固执的东方自然情愫。在《茶的时间》里“有一天天空明朗又澄净/有一天白鹿跑出了山林”(200410)像我们的民歌一样优美。
阿俊在《从今天起,做我幸福的女人》“我们的家园/一张温馨的床或躺椅/沙滩。海浪。礁石。树木/鱼鲜和果实楚楚动人”。让人羡慕其中的自然状态。
周严礼《如此想念》很痴,我喜欢看其中“你来的时候/我呆脑笨脚的迎接/用傻态去想念”。
读雪蛟Z《内心的慢》,我不能不停下来端详:“一只蜻蜓的滑翔/暗示着幸福的速度”。今年中秋时,我在《月影传说》里曾记下邻近的“蜻蜓”:“我喜爱它的双翅平展/无依无靠,停在空中”。
南杨玲子《与一朵花对视》:“你抽出身体里最纯洁的一部分/轻轻舒展,完美的曲线”常常司空惯见的鲜花,在这里有了更深情的演绎。在《秋漾》里,远远发现“林中的果子/一半是青一半是黄。”虽说直观描述,却有意外其中。《与秋书》,像一笺枫叶信让人不能释手,“说起你,我总是喜欢低下头/和一朵菊花对视,并且小声讨论/明天的天气。”情态若近,却只是秋书一抹,娓娓说事。
当南杨玲子说《我是你肩膀上的一片雪花》时,似乎“不去留意,你脚下,守口如瓶/的红泥,悄然封住春天的翼”,已然那么清晰的物象,却在笔下随意和轻松。她也将《时间之伤》记成《装在瓶子里的香》“那个喜欢穿着白衣服的姑娘/我叫她“阿梨”,每一次,她只微笑/不回答。并且,静静的看着我/直到日落西山。”这种描述和转场的客观性,以“蒙太奇”的方式呈现意义。
冀星霖《住在人间》的《隔墙阿丽》也和太阳有关,告诉了一种疗法:“中午去白沙滩晒晒太阳就不咳了。”
遐儿近来的诗也有了许多绽放,《荼蘼辞》中,我百思不解:“谁的执着化为来年的清荷?/出水之后以为叶,出水之前以为花”。不可言,意在其中。
更声*远巷早期的诗歌很美,在网上,我偶然碰到过11年前青春之中写的《露水里的新娘》“我真正爱过的人还在草尖的露水中/翕张着嘴唇吹着一朵云彩”,可见其美仑美奂!今天,青春依然在诗歌里逡巡,辽阔、厚重,更有许多丰韵。《对雪的絮语II》则换了一个角度,将真实的另一面说了出来,让人惊诧:“一枝红梅等待你累极一时/托起你在逆光中。”
庄之谐在《桃叶渡》中,“漂浮水面的桃叶/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有一种人生的模拟,其中许多感怀。
看潇潇《秋叶》,安丽的婉约形象而充满动感:“风来时以离弦的速度助跑/赶在秋来之前/化着泥拥在你的脚踝”。对于叶子,我却有些低迷,在《倾斜的秋天》回望:“像她一样草木萧瑟的春天,/地上有更多的落叶等风吹走”。
姜了的诗中,有一群《动物们》惟妙惟肖,《鹅脖子》“抓住鹅脖子/拎着走/鹅挣扎/惨叫/说不出话”,完全写实,却有隐约的感悟其中。冰雪融咚状物拟意极为自然,《叶之情》展开一种急促,不愿久久羁旅在空洞的空中,“扑向大地”“为故乡抹上秋的颜色”。
欧开平在组诗《秋天的阳光》之《田野上空》的景致,真实而充满田园气味:“我过去与放牧的农夫的旱烟接过火/我们在谈论中惬意的吐出一个个烟圈”。欧开平写《苦瓜》:“这苦味一身的瓜/这胆汁一样的绿/只需一层薄土/藤蔓,牵着夏天的衣角”惟妙惟肖!写形象,不刻意表达意义,却有许多体味在我们的阅读之中。
☆活泼
诗歌的活泼之象,虽说在语言上呈现出来,却来源于内心永远保持着的惊诧!诗雪冷静地描写《秋日野草》时,仍然可见其以往语言的活泼之势:“在月光之中,以晨露为食/无需时尚的护理/经霜的叶廓保持着最初的形状”。
秋叶路对于自然有着惊人的洞察,在《梨开二度》中,“蝉声沿着山村小路/反复演习潮汐/柳桥边的那朵夹竹桃/忍不住幸福/红得要破了”,这种种迹象,是只有诗歌才能完成的惊人发现!语言三三两两,却鲜活如洗。
纳蓝冠云忠情于新诗的格律化,带着更沉重的语言镣铐“跳舞”,《忍得住与忍不住》“入情”这样:“忍得住孤独,忍得住寂寞/忍不住怀想,忍不住寻觅”。在《爱情月夜心声》里,桂树被质问:“月中的桂树,/月下的桂树/谁是谁的月影?”这不是庄生梦蝶,却有另一番恍惚。
天山孤杨的《雪莲》保持了极好的语义糅合“当一支鹰笛取走了你一生的妩媚/命运是多么辽阔”。
快雪时晴写《失孤》的儿童:“妈妈你还记得院子里的小白花/等它们攒够了一张车票/我就要南下/拉住了你的手/妈妈/你就要跟我回家”挚情所现,让人潸然泪下。
蓝岛冰城把《永远的爱情》安家在“一个小小的海岛上/有美丽的花朵和鸟儿歌唱/每个海水退潮后的傍晚/四行脚印在沙滩上”(2000.10.20)阿俊的《花开时节》开篇就很鲜活“昨日整个下午,我们都在聆听/风吹树叶哗哗而歌”。平常,我们更习惯只听一时,听一个下午,就如同坐在海边听潮了,“哗哗而歌”。
周严礼有二十年左右的诗歌历程,见证了当代诗歌的震颤,睿智地将诗歌理念定位于诗歌的大众化。《雪中情景》:“而那只小鸟/……/已幻化为村姑,与茶叶相依为命/可披着毛皮赏景的你啊/还在说:‘雪花太美丽了’”。在基层生存的苦难中,保持着对于“美丽”的倾慕,我们,没有权力放弃生命之美!
周严礼的《心灯》中,“这些小小的灯笼/没有太阳亮没有月亮美”平实中见出真性,最后一段:“一个留给我自己/其余的送给了孩子和醉鬼”,则语言活泼自然,达到了很好的诗歌状态。
雪蛟Z诗意凝重、用词干净利落,《名词之后》他喜欢动词“轻重,沉浮,急缓,去留”,以诗说词,将语言供奉在我们的景观之中。
南杨玲子在《夜.千寻》里,她进入有生命的文字空间:“我在文字里/与一场爱情遭遇/假装失意/将你的名字扔进了风里”。让人如何拾掇?!南杨玲子的《云过。千重月》里有个题记,其韵味让我迷乱,想不起来又舍不去“不是你的云/不爱我的月”。在之后的一天早上,我干脆坐在露水不愿消散的稻草上“放纵他的脚,越过我的山。”(冀星霖《秋天的阳光》)。
更声*远巷在《经解》中保持迷惑:“用足够的时间却不能足够判明/善真究竟出于一本法典还是/向着太阳迁移在神明的窗台前/操纵复杂的算式。”反自然现象一直是诗歌的伎俩,更声*远巷《毁灭的过程》用得很轻松:“我的夜晚多少次梦见雪地中花在开”。以梦为托,不再让人感觉勉强。
庄之谐对于诗歌意境的营造另辟蹊径。《一碗传承》里“苦涩的海水从破碗里漏掉/一声不响地进入脚下的土地/所有的祖先在地下张开嘴/品尝着阳光晒过的味道”。《奔跑的面包》则是这样跑起来的:“面包在你的体内/与你一同奔跑”,“面包”借助人体,而不是惯常的借物抒情言志,这一挪移,像溶洞深处的一线光,用“生机”一词不能道尽。
燕刘声称《先生不要伤心》是“给自己的安眠曲”,“在妈妈腿上休息,/虽然并不柔软。”其客观自然的笔触让人感怀至深。
安丽一诗一画,诗风文静,有宋词意韵,却逸出了其中的哀婉。《离根最近的那片叶》:“能不能,用我们下次相逢做交换/换你一个冬的温暖”对于温情的渴望是一种美,凌驾于四季轮回之上。
姜了在《节气:霜降》中,以语言取得了更佳的视角,向人们展现出自然现象中的一个慢镜头:“风有意在每个房间多停留一会儿/某处故意蹭蹭。”
东北浩《拂去锈迹的思索》中的《瓷》,“光彩的胴体上,没有一丝指痕”,所有名利纷争消遁,人们所继承的,只是这无名的“光彩”。
杨钟雄诗思缜密,不愿让诗歌的长堤生出缝隙,《树枝上会长出耳朵》语言很节约,却不僵硬:“谁何曾安排过一个像样的春天”,“它们朝着光芒的方向/努力倾听”。这些句子让我们窥见了看不见的活力暗涌。
我特别喜欢冰雪融咚《我该怎样想念你》中的摇滚意味,虽然语言看上去有些松散,却正好需要这种状态。“你站了起来/我继续趴行//你笑着说/我趴行的姿式很难看”其中超越友情和爱情的人性状态让人迷恋和怅惘。
欧开平《风跑过来》则动静相宜,“打开窗/面对一树静止的雪花/猜想风跑过来/你把盘发松开,抓住了风”人与万物的交流具有了灵性。我在《江水从城中心流过》时,也试图贴近万物:“把风筝线放长,与枝相触,/手心会有一阵温热,舌根泛甜。”
野桥的语言举重若轻,却不失合理性,在《远——答轻若芷水》中,“我又是谁的一片海水/在她的怀里,放任自流”;“我以为/我已经为她/摁住了一只蛐蛐”,这个细微,却很用力。
轮回的马的《黑豹》中,鲜活的语言构成让形象的取舍不再拘泥于其固定的意义,而且语感与节律很好,这是一种被激活的创作状态:“我噙住雨水,把闪电弃之悬崖”。
疏影淡然想在网络诗歌里金盆洗手,退回尘世,但从旧时同学群的房价股市惆怅中归来,她的回马枪依旧晃眼《念奴娇.单挑冀星霖》结尾处:“小窗破了,栏杆碎了/风,把烛泪不经意间吹散。”我想回首这倾斜的江湖:“晓风卷帘,烛泪尽管散去。她梦里,月光明亮。”(冀星霖《念奴娇.与扬州小鱼解图过招》)。
小小李快长到一米六了,仍然对着《勤劳的妈妈》嚷嚷:“妈妈我衣服坏了/妈妈我头发乱了/妈妈我肚子饿了”,这才是真正的母女,长不大才好,就在诗中永远快乐着!
☆辽阔
辽阔,却是一种境界,是凌驾于技艺之上的精神状态。纳蓝冠云的《秋蓝》“歌老落风,花逝化琴溪。”则让人感怀其中的壮阔。天山孤杨生活在繁华的上海,一直远眺着天山大漠,他写《罗布泊》“我清楚的看到/那株半枯的红柳叶片上/站着很久很久以前的笑声/大漠的胸口落满了月光/那惨白让大地心慌”。
快雪时晴的诗有驰骋之象、语速急促若瀑,在《广陵散》中,让语言纵情流淌,对世界不放弃喜悦之情“那时,我们都不曾满怀心事,/不曾想起竹林外还有喧闹的集市/彷佛竹林里有采不尽的果子”
“秋天”的名字就是诗,接近《白雪》时,我们发现“秋天的夜/凋零在漫天白雪裏面”,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我们无以抗拒的空旷和自然。
阿俊看到的《天空》有了意识,“当天空又纷纷而起那种/白色的寂寞”。这种现象,我们见过许多次,却没有将它说出来。
在周严礼的《心房》里,洞见了“众生在人流的长河中,只算活三天/沿途上,花朵是多么的芬芳”这种人生的倏忽感往往被我们的生存计划所淹没,想一想:再过一年,基金大盘有望回复5000以上,又会觉得人生漫长。
雪蛟Z在《完美》中感怀“一杯茶/将生活放慢”节制而意韵宽阔,让我们不得不放下一些琐事。
南杨玲子对语言有一种迷信,相信语言能再现内心的灿烂。她去过诗歌的源头,在语言的曼妙之中飞舞。她的《梦在江南以南》这样酷爱诗歌:“拨动秒针/搬动石头/在空白的纸上/探寻树木匮乏的秘密/探寻江南日渐消瘦的原因。”冷静旁观,这些动作和心态非常狂热。
南杨玲子“以花的语言”(《挥别秋天的三种方式》)“挥别秋天”时,“拿起一段朽木,任凭泪水冲走最后一把雕花的梳。”在“朽木”与“雕花的梳”之间,选择与放弃让人颇费思量。南杨玲子也将《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写成“花残”:“远处的鸟吹着响亮的口哨/我伸手拉下帽子的一角/假装失眠”飞翔与小病,构成对峙的两极。
至《海岸线》,遐儿的诗壮阔许多,“用红霞调和白漆,涂在书房的木板墙上/正好掩盖一场辛酸,——做表面幸福的女人”,在海岸线上的故事有了许多凄婉。
更声*远巷近来完成了两个《灰烬之初》续篇。语言日趋平稳,很恰当地展示着生命轮回中的宏阔。其中对于生存及其环境、对历史与来生的审视,成了诗歌成熟的一种转向。“谁又在另一个境地死守着空城/摆放一席盛宴坚持奉献一池清莲”其中的辽阔让人难返。如果分成组诗来构造,从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不同角度、不同范围,绕开长诗的语言关联引起的累赘,会更极限地扩张语言空间,构筑更壮丽的诗歌之城。
庄之谐在《一袋子秋风》里发现“一辈子呼吸/哪一口轻松”,况不知其中有多少份量!
燕刘更注重语言与生存的契合,我们看《人民北路》:“我知道这面是北,/北的土地干涸阴冷。/茂密的树林在路南,我和路人一样前赴后继地涌入茂密的树冠下,/我知道这边是南,南的太阳最浓烈。让我的目光也浓烈。”以人文性的叙述,在对比中渗透着个性与社会性之间的角逐。
安丽《灯下花有泪》是在一个青灯之夜,“你的影/瘦成纸,贴在一面墙”,“花泪湿卷/正映出你千年前,放生一尾鱼的模样”诗中往事隔世而被提起。安丽这样《圆缘》:“每天等待,一个顾不得赏花/低头寻找的身影”,这是一种美好的揭露:人生其实是刻意的!
飞翔出现在偶然中,非常忠爱脚下的泥土,在《泥土》一诗中,我们看到他“攥一把中华的泥土,/细汗从掌心里冒出。”像贴近了永远的家园。东北浩“自然、乐观、不拘形式,崇尚写实,倡导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反对语言垃圾和个人情绪化。”(引自东北浩诗观),面对《黄昏》,诗人看到“太阳的一半还红红火火/另一半,却在黑暗中堕落”,写实而像寓言一样带人一同感受其中的苍茫的历史意味。
杨钟雄描写《嫁》,“心事早已微不足道/典当不来任何嫁妆”,给我的感觉是空间很大,新嫁娘无法失去记忆,又望了一眼“嫁妆”。
欧开平在自然的描摹中,不再停留于简明的象征与哲理,而是将一种古典的回归赋予了今天的活泼。他写《溪水》“那些浅水里半醒的石头/每一个内心颤动翅膀”其中有了生命的迹象。
浒西驹的写实有一种对于“异化”的诠释,《一群男人》“统统败给了/外地口音/在水泥砌成的地狱/接受洗礼”,这是个让人哑然的黑色幽默。
轮回的马擅长象征,他的诗中有固定的铁和铜、剑与豹子,在《一个下午》,“我把我的身子骨/洗了一遍,也把花骨朵洗了一遍/就看见那只黑豹,绕开了一只/持兵器的手”这种纯净,也是生存的机巧。
小小李像一个走远的故事,去年我生病的时候,她那里开始下雪,现在手心里还握着雪,早早赶来过年,却不再只沉缅于内心,诗思壮阔许多。她早早《扣问钟声》:“庆龄码头上豪华的游船/驶不入远方涛天的长江”,写实的手法将空间和内心同样扩张。庆龄码头年年“府河赏月迎中秋,游船放灯庆团圆”实际上可通岷江,一度被认为是长江的正源,只是岷江水流湍急,“游艇”难以驶入“远方涛天的长江”,但放弃游艇,应当有路突破“蜀道之难”。
☆暂停
我们看到,这些诗友的诗中,自然、活泼与辽阔常常有很多交融,这正是我们渴望的多元的诗歌气象。诗歌终究是诗歌,探索是必须的,守拙才是创新的前提。
断断续续有一周的时间我都在翻看这些近作,结构上各有千秋,也构造出另一番整体的璀璨,无法在很短的篇幅里与大家共享。这里断章取义,管中窥豹,我个人受益极大。谢谢各位赐稿的诗友!有言不及意之处尽管坦然指出。也希望对诗友们有所触动,当然,诗无达诂,坚持一方自有其崎岖险峻。非常欢迎就诗论诗的对撞!
冀星霖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二篇:自然教育诗歌
当《爱弥儿》在巴黎烧毁之后
你逃离到国外
用日内瓦湖的湖水洗涤心灵的血迹
在莱茵河的涛声里踟躇迷离
卢梭
当《爱弥儿》在巴黎烧毁之后
你逃离到国外
用日内瓦湖的湖水洗涤心灵的血迹
在莱茵河的涛声里踟躇迷离
渴望“重归自然”
进入“理性王国”中去
你闪烁着启蒙思想的利剑
给封建的王冠掷去沉重的一击
一部《忏悔录》
是你用灵魂写成的绝句
渴望“重归自然”
进入“理性王国”中去
你闪烁着启蒙思想的利剑
给封建的王冠掷去沉重的一击
一部《忏悔录》
是你用灵魂写成的绝句
第三篇:自然之然诗歌(模版)
与十一月的某一天有关
风
水面之上的翅膀花尖之上的露珠
大地没有声音……
一万匹马突然狂奔动荡了
一群羊在草原上远远的像大地女儿
在青草中一朵一朵的在森林在远山河流和麦田
聚集了越来越多蝴蝶和蜻蜓
凌空不动声色的泛灵神灵走动在发髻之上
民乐和舞蹈不可一世的诞生了风在做梦
一个远跋的人也会有这样的气息
通过异乡的河流山川
要历经沉静之后的淡漠和贪婪
当我不能用故乡来形象一个思念的时候
我依然爱着
就像风在奔跑时的踒痛和委屈
是风所有隐秘从隐秘之处而来
我和你一样的流浪却又慌不择路
在黄昏和黎明被灯塔发现
被草艾和垂柳指引的无家可归
她在眺望躲藏至今为你保留着你的一席歇地
你的命途没有停滞有死亡
雨
此刻的小雨与一个寒冬和铺天盖地的雪花
擦肩而过注定是你的孤独
兰花一样的手捧着莲花一样的灯
晶莹这样的落地结冰冰心的女子
一街又行云一样的飘过小巷
给最为隐蔽的犄角草尖瓦楞之中的幽灵
捧腮吻额
室内的书桌仅剩诗章冥想
你在窗纸之上倾听
在灯光之上化蝶
小雨从山城到渡口从皖北再到苏南
再到你说过的柔情似水痛
和不期之期不约之约的生
你的孤独会被另一种孤独风干
一万里梨花飘落是形容你极致的凄美
和一个女子微凉的肌肤
黑夜可以更黑一点
娇喘清馨大地之上所有的分量
和坚硬之物一泻千里的溃化
雾
天和地以我行程的风声划出一条界线
又瞬间复合盲奔就像
我没有为一首诗歌写出结尾
没有为爱用一个日期作为久远的尺度
世界宁静溶化洇瘫成雾和幻晕
爱如此的罕见和陌生
遍地的花红红枫残壁上的蒿草
掩护着一对百灵低飞这一切
在这一天是多么的多余却难以磨灭
这样微弱和忧伤的爱
大雾迷障一些旷远比在一个朗日更为旷远
多少年前我写下
“目标在前大雾中的行走让我失去疲惫
未知的距离要比知道的更易于奔走”
我歆羡他们的一见钟情
这一天我写下“爱情的偶然
是近乎天意的直抵”
霜
四十不惑一个男人就是一个上帝
持度如霜抑制了丛生和狂躁
大地还如当年繁衍花果落叶斑斓
而深夜中的情人
在沉稳和敬重的体温里有了自己爱情的红
微微的一层白是拥有之后的印痕
娇妖的玲
在玲珑的夜晚是如此的薄弱
叹息茫然像风中的一盏火苗
立春立夏不惑
之惑是在阳光照耀之后
细碎的生命原野和一个女人脸上发光的泪珠
那些尘世万物之恩渗入生命
又淡出生命的惶恐和平静
第四篇:自然的味道诗歌
有人说,
太阳的味道是暖暖的。
我却说,太阳的味道是火辣的。
在夏天的太阳底下,你细细地品尝一下,准让你从头辣到脚。
有人说,白云的味道是淡淡的。
可我说,白云的味道是软绵绵的。
摘一朵白云,放在嘴里尝一口,那味道就像棉花糖一样软。
有人说,春雨的味道是甜甜的。
我要说,春雨的味道是清新的。
捧起几滴春雨,用心品味一下,那清新爽口的感觉,不正告诉你春的到来吗?
啊!大自然的味道,是如此美味,如此奇妙。
我喜欢大自然,更喜欢你的味道。
第五篇:诗歌,自然情感的归宿
--读余光中《等你,在雨中》有感文/千堇年每一首诗歌都是诗人情感元素的组合,借助于文字,以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无论以何种的目的写诗,情感的寄托始终是诗歌本身的归宿。而一首好的诗歌,必是自我或是大众情感的华曲。郭沫若谈到诗歌的创作时曾提到:“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澄清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面明镜,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宏雄的诗,便成为屈原的《离骚》,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的绝诗„„脱离了情感,诗歌也便就失去了诗歌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充其量只是文字的堆砌,枯燥无味,没有了诗歌本身所应具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前不久读到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歌《等你,在雨中》,受益良多,字里行间所散发出来的情感力量,让人动容。全诗如下: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的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整首诗通过一幅幅如梦似幻的场景描写,渲染出了渗透着淡淡伤感的唯美意境,清晰的情感倾诉通过这些铅字浮出心间,呈现在读者面前。读来让人动容动情,难以忘怀。诗歌的题眼是“等你”,全诗的重点却避开了俗套的写法,并没有一味的去写“等你”的心情,作者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触勾画出了一幅幅在“等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幻觉和美感。黄昏初起,细雨蒙蒙的故地,彩虹映托下的莲花如火般鲜艳,“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切都如诗如画般美丽与真切,未言情真情却已浓。作者把整个诗歌的背景放在蒙蒙细雨的黄昏里,渲染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唯美的情境,然后任凭感觉的触角去感受“等你”的过程。“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象你”一句深深地表现出作者的情谊之深:其实在作者余光中心中,你来与不来,都已不再重要,因为“你”已深深地根植于作者的内心,以致在他眼里,眼前的每一朵莲花都是你,而此刻“你”就在我的身旁。莲的美丽与圣洁,其实就是“你”在诗人心中的影像。细雨蒙蒙之中,诗人等待中的美人迈着细碎的步子仿佛从红莲中缓缓地走了出来,妩媚动人,艳若天仙。诗人忽然此时突发奇想,写到: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诗人似乎触到了情人的手,身体里散发出的熟悉的香的气息扑鼻而来,此时诗人觉得像这样的手应该就是月宫里采莲的那双手,像这样的手,应该是在仲夏小湖的木兰周里划动桂桨的那双手。意境唯美,真挚情感跃然纸上。“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莲花与情人的清芬之气,让诗人似痴似醉,忘记了时间。诗人接下来设置的也别出新意,让瑞士表将自己的想象折转到了另一个角度。七点的时钟敲响,美人翩翩而来,从雨后的红莲中走来。诗人又用深情而有韵,如一首小令,如姜白石的词一般美„„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余光中的诗歌表现出来的博杂的兼容性和古典的韵律美将情感表达到一种极致。《等你,在雨中》整首诗语言清丽,声韵柔婉,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凸显了诗人对诗歌的建筑之美的追求。诗歌的独白和通感表现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炉,使得诗歌达到了一种清纯精致的境界,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恰到好处,堪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