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

时间:2019-05-13 12:3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

第一篇: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 七年级----九年级教学计划

本文《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分为六个版块: 一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二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三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四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五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六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学情分析

1.1、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届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

1.2、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1.3、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教学计划

2、指导思想

2.1、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七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

2.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2.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作图能力和技巧。

3.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3.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4、教材分析

4.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

教学计划

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4.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4.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4、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5、教学措施

5.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5.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5.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教学计划

6、课时安排

6.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七年级上册(共四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1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 ⑴第1章有理数

(19课时); ⑵第2章整式的加减

(8课时); ⑶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18课时); ⑷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

(16课时)。

6.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安排计划。

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学情分析

1.1、经过七年级上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男生情况稍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1.2、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2、指导思想

2.1、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

教学计划

革观。

2.2、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

2.3、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3、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3.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图形发现它们的广阔的应用.初步体验并学会全理地进行推断和预测.3.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3.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4、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3.5、树立学生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3.6、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态

教学计划

度.4、教材特点

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和体验各种学科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这点出发,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有如下特点: 4.1、承上启下,立足发展.本书力求成为一面“镜子”,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不仅引导学生现在的学习,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所启示,既有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背景的历史资料,又有揭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联系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作铺垫.4.2、体现过程,反映规律.学习数学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粗略,定性和直观的认识往往是创新的火种,本书力求在重视知识结论的同时,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从能启发学生的粗略,定性,直观认识的问题说起,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4.3、注重基础,突出重点.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基本数学素养,七年级数学课程应更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本书就是力求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强调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以及消元,配方,降次等基本方法;用框图方式分析问题,体现程序化,机械化,算法化的思维方式;习题设计“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不同层次.46

教学计划

5、教材分析

5.1、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⑴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⑵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⑶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5.2、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⑴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

⑵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⑶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5.3、第7章三角形.⑴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⑵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⑶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5.4、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⑴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教学计划

⑵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⑶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5.5、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⑴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⑵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⑶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6、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⑴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⑵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⑶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6、教学措施

6.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6.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教学计划

6.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6.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7、课时进度

7.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七年级下册(共六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2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 ⑴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4课时); ⑵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课时); ⑶第7章三角形

(8课时); ⑷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2课时); ⑸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2课时); ⑹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课时)。

7.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进度计划。

三、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学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如果学生在八年级学习抓得比较紧,到九年级时相对就会变得轻松,反之,到了九

教学计划

年级后就会完全放弃,数学尤其如此。事实上在七年级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厚,也会很努力,但如果效果不是很好时,相当部分学生就会放弃。因此在制定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1、学情分析

1.1、通过七年级数学教学发现,本班学生兴趣保持的还是比较好,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反复练习。

1.2、上学期,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圆满完成了我期初制定的教学任务。

2、指导思想

2.1、坚持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2.3、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3.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实数,掌握实数有关的运算方法;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

教学计划

3.2、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内在特点,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关系。

3.3、态度情感目标:从生活入手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

4、教材分析

4.1、第11章全等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是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4.2、第12章轴对称: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本章重点内容是轴对称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是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第13章实数: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和实数。本章重点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是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

4.4、第14章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一次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重点内容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4.5、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本章重点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是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教学计划

5、方法措施

5.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生活入手,总结数学规律,立足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5.2、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发展优等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巩固中等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成绩,促进后进生的进步。

5.3、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6、课时安排.6.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八年级上册(共五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2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 ⑴第11章全等三角形

(11课时); ⑵第12章轴对称

(13课时)⑶第13章实数

(8课时)⑷第14章一次函数

(17课时); ⑸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3课时)。

6.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安排计划。

四、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1、学情分析

1.1、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学习基础,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1.2、八年级当中有一批基础过硬、学习扎实的同学,有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起到学习的带头作用;但整体基础差,部分同学根本没有学习本册内容能力;从目前的情况,许多同学数学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学习兴趣不高,问题比较多。1.3、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2、指导思想

2.1、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

教学计划

性的过程。

3、教学目标

3.1、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2、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3.3、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4、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3.5、数据的分析一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用样本分析总体的方法。

4、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4.1、第16章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4.2、第17章反比例函数。

教学计划

⑴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

⑵学生在本章中:①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②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③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④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⑤经历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⑶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4.3、第18章勾股定理。

⑴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⑵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4.4、第19章四边形。

⑴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⑵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

教学计划

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4.5、第20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5、教学措施

5.1、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5.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计划

5.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5.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希望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希望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6、教学建议

6.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6.2、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6.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6.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6.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6.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57

教学计划

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6.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6.8、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7、课时进度

7.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八年级下册(共五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1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 ⑴第16章分式

(14课时); ⑵第17章反比例函数

(8课时); ⑶第18章勾股定理

(8课时); ⑷第19章四边形

(16课时); ⑸第20章数据的分析

(15课时)。

7.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进度计划。

教学计划

五、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1、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二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指导思想

2.1、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2.2、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2.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3、教学目标

3.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3.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

教学计划

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3.3、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4、教材分析

4.1、第21章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4.2、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4.3、第23章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4.4、第24章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本章内容知识点多,而且都比较复杂,是整个初中几何中最难的一个教学内容。

第25章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5、教学措施

教学计划

5.1、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5.2、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5.3、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对于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辅导,突破难点。

5.4、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6、课时安排

6.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九年级上册全书共需62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

⑴第21章二次根式

(9课时); ⑵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13课时); ⑶第23章旋转

(8课时); ⑷第24章圆

(17课时); ⑸第25章概率初步

(15课时)。

6.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安排计划。

六、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既要完成九年级下册的新授内容,又要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因此在本学期开校之初要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教学任务的时间,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新授教学和复习教学的效果。下面推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1、学情分析

1.1、经过前面五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本届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态度已经明晰可见。1.2、通过上个学期多次摸底测试及期末检测发现,本届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

⑴虽然涌现了一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但后进学生因数学成绩十分低下,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基本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了。

⑵部分中等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

2、指导思想

2.1、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2.2、立足中考,把握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命题方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提高学生做题解题的能力,和解答的准确性,以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2.3、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及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教学。

教学计划

3、教学目标

3.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3.2、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理解投影与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有关的计算方法。

3.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4、教材分析

4.1、第26章二次函数。本章主要是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探究二次函数性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议程的关系,最终实现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本章教学重点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及二者的实际应用。本章教学难点是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2、第27章相似。本章主要是通过探究相似图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相似多这形的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4.3、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对应的表达式,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的

教学计划

概念。

4.4、第29章投影与视图。本章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探索投影与视图两个概念,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本章的重点理解立体图形各种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本章教学难点是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5、教学方法措施

5.1、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做到层次分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数学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5.2、搞好单元测试工作,做好阅卷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加大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力度。

5.3、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针对近年中考命题趋势,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复习计划,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力求全面而又突出重点。

5.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解题作答习惯,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作答技巧和适应中考的能力。

6、教学措施

6.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6.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教学计划

6.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6.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6.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6.7、分层辅导,因材施教.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对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6.8、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6.9、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教学计划

7、课时进度

7.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九年级下册(共四章)的教学时间共需48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 ⑴第26章二次函数

(12课时)⑵第27章相似

(13课时); ⑶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12课时); ⑷第29章投影与视图

(11课时)。

7.2、剩余时间用于中考复习,若上学期讲授了九年级下册的部分章节则中考复习时间长些。7.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进度计划。

8、中考复习建议

分三个阶段复习: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第二阶段综合练习,第三阶段模考训练。

8.1、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⑴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教学计划

⑵ 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①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 三角形;第九讲 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第十一讲圆.②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⑶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①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②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⑷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8.2、第二阶段综合练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教学计划

⑴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⑵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

⑶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

⑷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 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8.3、第三阶段模考训练。本阶段为模考训练及考试方法与心理培训。

⑴模考训练。根据中考要求对学生就初中数学主要内容进行模考训练,促学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⑵考试方法与心理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中考,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68

教学计划

取得最好成绩。

第二篇: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

4.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4.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4.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4、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通过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3.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图形发现它们的广阔的应用.初步体验并学会全理地进行推断和预测.3.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3.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4、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注重基础,突出重点.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基本数学素养,七年级数学课程应更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本书就是力求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强调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以及消元,配方,降次等基本方法;用框图方式分析问题,体现程序化,机械化,算法化的思维方式;习题设计“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不同层次.5.1、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⑴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

⑵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⑶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5.2、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⑴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⑵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

⑶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5.3、第7章三角形.⑴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⑵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⑶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5.4、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⑴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⑵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⑶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5.5、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⑴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⑵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⑶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6、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⑴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⑵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

⑶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如果学生在八年级学习抓得比较紧,到九年级时相对就会变得轻松,反之,到了九年级后就会完全放弃,数学尤其如此。事实上在七年级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厚,也会很努力,但如果效果不是很好时,相当部分学生就会放弃。因此在制定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如果学生在八年级学习抓得比较紧,到九年级时相对就会变得轻松,反之,到了九年级后就会完全放弃,数学尤其如此。事实上在七年级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厚,也会很努力,但如果效果不是很好时,相当部分学生就会放弃。因此在制定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教材分析

4.1、第11章全等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是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4.2、第12章轴对称: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本章重点内容是轴对称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是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第13章实数: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和实数。本章重点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是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

4.4、第14章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一次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重点内容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4.5、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本章重点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是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1、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2、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3.3、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4、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3.5、数据的分析一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用样本分析总体的方法。

1、第16章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4.2、第17章反比例函数。

⑴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⑵学生在本章中:①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②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③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④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⑤经历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⑶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4.3、第18章勾股定理。

⑴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⑵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4.4、第19章四边形。

⑴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⑵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4.5、第20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1、第21章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4.2、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4.3、第23章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4.4、第24章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本章内容知识点多,而且都比较复杂,是整个初中几何中最难的一个教学内容。第25章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既要完成九年级下册的新授内容,又要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因此在本学期开校之初要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教学任务的时、第29章投影与视图。本章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探索投影与视图两个概念,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本章的重点理解立体图形各种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本章教学难点是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5、教学方法措施第26章二次函数。本章主要是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探究二次函数性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议程的关系,最终实现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本章教学重点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及二者的实际应用。本章教学难点是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2、第27章相似。本章主要是通过探究相似图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相似多这形的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4.3、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对应的表达式,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的概间,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益

8、中考复习建议分三个阶段复习: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第二阶段综合练习,第三阶段模考训练。

8.1、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⑴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⑵ 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①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 三角形;第九讲 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第十一讲圆.②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⑶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①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②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⑷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8.2、第二阶段综合练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⑴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⑵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

⑶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

⑷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 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8.3、第三阶段模考训练。本阶段为模考训练及考试方法与心理培训。

⑵考试方法与心理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中考,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⑴模考训练。根据中考要求对学生就初中数学主要内容进行模考训练,促学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⑵考试方法与心理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中考,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第三篇: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基教课改讲座七之2)

编者按:本人对“基教课改讲座”分为若干个系列,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本文《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基教课改讲座系列七[初中数学新课程]之专题2)》,分为六个版块:一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三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四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五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六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一、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09年下学期荣县初一数学教研会发言材料 作者:荣县教研室 钟炜 写稿日期:2009年9月2日

1、学情分析

1.1、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届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

1.2、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

1.3、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2、指导思想

2.1、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七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

2.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2.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作图能力和技巧。

3.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3.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4、教材分析

4.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4.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4.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4、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5、教学措施

5.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5.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5.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课时安排

6.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七年级上册(共四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1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⑴第1章有理数(19课时);⑵第2章整式的加减(8课时);⑶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8课时);⑷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16课时)。

6.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安排计划。

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0年上学期荣县初一数学教研会发言材料 作者:荣县教研室 钟炜 写稿日期:2010年3月9日

1、学情分析

1.1、经过七年级上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男生情况稍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1.2、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2、指导思想

2.1、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2.2、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2.3、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3、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3.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图形发现它们的广阔的应用.初步体验并学会全理地进行推断和预测.3.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3.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4、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3.5、树立学生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3.6、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态度.4、教材特点

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和体验各种学科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这点出发,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有如下特点: 4.1、承上启下,立足发展.本书力求成为一面“镜子”,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不仅引导学生现在的学习,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所启示,既有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背景的历史资料,又有揭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联系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作铺垫.4.2、体现过程,反映规律.学习数学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粗略,定性和直观的认识往往是创新的火种,本书力求在重视知识结论的同时,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从能启发学生的粗略,定性,直观认识的问题说起,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4.3、注重基础,突出重点.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基本数学素养,七年级数学课程应更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本书就是力求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强调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以及消元,配方,降次等基本方法;用框图方式分析问题,体现程序化,机械化,算法化的思维方式;习题设计“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不同层次.5、教材分析

5.1、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⑴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

⑵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⑶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5.2、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⑴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⑵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

⑶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5.3、第7章三角形.⑴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⑵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⑶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5.4、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⑴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⑵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⑶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5.5、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⑴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⑵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⑶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6、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⑴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⑵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

⑶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6、教学措施

6.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6.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6.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6.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7、课时进度

7.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七年级下册(共六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2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⑴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课时);⑵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⑶第7章三角形(8课时);⑷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课时);⑸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课时);⑹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课时)。

7.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进度计划。

三、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学册教学计划 ——2009年下学期荣县初二数学教研会发言材料 作者:荣县教研室 钟炜 写稿日期:2009年9月3日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如果学生在八年级学习抓得比较紧,到九年级时相对就会变得轻松,反之,到了九年级后就会完全放弃,数学尤其如此。事实上在七年级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厚,也会很努力,但如果效果不是很好时,相当部分学生就会放弃。因此在制定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1、学情分析

1.1、通过七年级数学教学发现,本班学生兴趣保持的还是比较好,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反复练习。1.2、上学期,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圆满完成了我期初制定的教学任务。

2、指导思想

2.1、坚持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2.3、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3.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实数,掌握实数有关的运算方法;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

3.2、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内在特点,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关系。

3.3、态度情感目标:从生活入手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

4、教材分析

4.1、第11章全等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是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4.2、第12章轴对称: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本章重点内容是轴对称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是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第13章实数: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和实数。本章重点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是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

4.4、第14章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一次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重点内容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4.5、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本章重点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是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5、方法措施

5.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生活入手,总结数学规律,立足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5.2、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发展优等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巩固中等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成绩,促进后进生的进步。5.3、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6、课时安排.6.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八年级上册(共五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2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⑴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课时);⑵第12章轴对称(13课时)⑶第13章实数(8课时)⑷第14章一次函数(17课时);⑸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课时)。

6.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安排计划。

四、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0年上学期荣县初二数学教研会发言材料 作者:荣县教研室 钟炜 写稿日期:2010年3月9日

1、学情分析

1.1、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学习基础,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1.2、八年级当中有一批基础过硬、学习扎实的同学,有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起到学习的带头作用;但整体基础差,部分同学根本没有学习本册内容能力;从目前的情况,许多同学数学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学习兴趣不高,问题比较多。

1.3、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2、指导思想

2.1、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教学目标

3.1、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2、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3.3、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4、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3.5、数据的分析一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用样本分析总体的方法。

4、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4.1、第16章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4.2、第17章反比例函数。⑴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

⑵学生在本章中:①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②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③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④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⑤经历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⑶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4.3、第18章勾股定理。

⑴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⑵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4.4、第19章四边形。

⑴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⑵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4.5、第20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5、教学措施

5.1、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5.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5.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5.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希望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希望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6、教学建议

6.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6.2、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6.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6.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6.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6.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6.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6.8、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7、课时进度

7.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八年级下册(共五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1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⑴第16章分式(14课时);⑵第17章反比例函数(8课时);⑶第18章勾股定理(8课时);⑷第19章四边形(16课时);⑸第20章数据的分析(15课时)。

7.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进度计划。

五、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09年下学期荣县初三数学教研会发言材料 作者:荣县教研室 钟炜 写稿日期:2009年9月4日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1、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二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指导思想

2.1、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2.2、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2.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3、教学目标

3.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3.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3.3、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4、教材分析

4.1、第21章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4.2、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4.3、第23章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4.4、第24章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本章内容知识点多,而且都比较复杂,是整个初中几何中最难的一个教学内容。第25章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5、教学措施

5.1、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5.2、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

5.3、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对于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辅导,突破难点。5.4、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6、课时安排

6.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九年级上册全书共需62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⑴第21章二次根式(9课时);⑵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13课时);⑶第23章旋转(约8课时);⑷第24章圆(17课时);⑸第25章概率初步(15课时)。

6.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安排计划。

六、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0年上学期荣县初三数学教研会发言材料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既要完成九年级下册的新授内容,又要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因此在本学期开校之初要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教学任务的时间,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新授教学和复习教学的效果。下面推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1、学情分析

1.1、经过前面五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本届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态度已经明晰可见。

1.2、通过上个学期多次摸底测试及期末检测发现,本届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

⑴虽然涌现了一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但后进学生因数学成绩十分低下,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基本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了。

⑵部分中等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

2、指导思想

2.1、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2.2、立足中考,把握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命题方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提高学生做题解题的能力,和解答的准确性,以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2.3、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及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教学。

3、教学目标

3.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3.2、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理解投影与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有关的计算方法。

3.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4、教材分析 4.1、第26章二次函数。本章主要是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探究二次函数性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议程的关系,最终实现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本章教学重点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及二者的实际应用。本章教学难点是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2、第27章相似。本章主要是通过探究相似图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相似多这形的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4.3、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对应的表达式,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4.4、第29章投影与视图。本章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探索投影与视图两个概念,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本章的重点理解立体图形各种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本章教学难点是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5、教学方法措施

5.1、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做到层次分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数学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5.2、搞好单元测试工作,做好阅卷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加大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力度。

5.3、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针对近年中考命题趋势,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复习计划,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力求全面而又突出重点。

5.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解题作答习惯,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作答技巧和适应中考的能力。

6、教学措施

6.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6.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6.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6.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6.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6.7、分层辅导,因材施教.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对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6.8、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6.9、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7、课时进度

7.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九年级下册(共四章)的教学时间共需48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⑴第26章二次函数(12课时);⑵第27章相似(13课时);⑶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课时);⑷第29章投影与视图(11课时)。7.

2、剩余时间用于中考复习,若上学期讲授了九年级下册的部分章节则中考复习时间长些。

7.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进度计划。

8、中考复习建议

分三个阶段复习: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第二阶段综合练习,第三阶段模考训练。

8.1、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⑴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⑵ 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①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 三角形;第九讲 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第十一讲圆.②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⑶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①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②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⑷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8.2、第二阶段综合练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⑴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⑵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

⑶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

⑷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 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8.3、第三阶段模考训练。本阶段为模考训练及考试方法与心理培训。

⑴模考训练。根据中考要求对学生就初中数学主要内容进行模考训练,促学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⑵考试方法与心理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中考,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第四篇: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 七年级----九年级教学计划

本文《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分为六个版块: 一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二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三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四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五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六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1、学情分析

1.1、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七年级。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届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1.2、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1.3、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2、指导思想

2.1、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七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

2.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2.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3.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作图能力和技巧。

3.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3.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4、教材分析

4.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4.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

教学计划

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4.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4、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5、教学措施

5.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5.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5.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课时安排

6.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七年级上册(共四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1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 ⑴第1章有理数

(19课时); ⑵第2章整式的加减

(8课时); ⑶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18课时); ⑷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

(16课时)。

6.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安排计划。

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学情分析

1.1、经过七年级上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男生情况稍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1.2、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2、指导思想

2.1、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

2.2、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

2.3、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3、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七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42

教学计划

3.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图形发现它们的广阔的应用.初步体验并学会全理地进行推断和预测.3.2、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的习惯.3.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4、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3.5、树立学生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让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天堂”.3.6、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等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态度.4、教材特点

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和体验各种学科探究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因此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是这次教材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这点出发,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有如下特点: 4.1、承上启下,立足发展.本书力求成为一面“镜子”,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不仅引导学生现在的学习,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所启示,既有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背景的历史资料,又有揭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联系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作铺垫.4.2、体现过程,反映规律.学习数学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粗略,定性和直观的认识往往是创新的火种,本书力求在重视知识结论的同时,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从能启发学生的粗略,定性,直观认识的问题说起,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4.3、注重基础,突出重点.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基本数学素养,七年级数学课程应更着重于基础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内容,本书就是力求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强调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以及消元,配方,降次等基本方法;用框图方式分析问题,体现程序化,机械化,算法化的思维方式;习题设计“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等不同层次.5、教材分析

5.1、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⑴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⑵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⑶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5.2、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⑴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

⑵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⑶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5.3、第7章三角形.⑴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⑵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计划

⑶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5.4、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⑴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⑵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⑶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5.5、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⑴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⑵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⑶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6、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⑴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⑵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⑶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6、教学措施

6.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6.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6.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6.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6.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7、课时进度

7.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七年级下册(共六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2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 ⑴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4课时); ⑵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课时); ⑶第7章三角形

(8课时); ⑷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2课时); ⑸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2课时); ⑹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课时)。

7.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进度计划。

教学计划

三、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学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如果学生在八年级学习抓得比较紧,到九年级时相对就会变得轻松,反之,到了九年级后就会完全放弃,数学尤其如此。事实上在七年级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厚,也会很努力,但如果效果不是很好时,相当部分学生就会放弃。因此在制定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1、学情分析

1.1、通过七年级数学教学发现,本班学生兴趣保持的还是比较好,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反复练习。

1.2、上学期,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成绩有较大的进步,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圆满完成了我期初制定的教学任务。

2、指导思想

2.1、坚持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进一步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更深层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2.3、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3.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实数,掌握实数有关的运算方法;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

3.2、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内在特点,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关系。3.3、态度情感目标:从生活入手认识数学,探索数学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之中。

4、教材分析 4.1、第11章全等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是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4.2、第12章轴对称: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本章重点内容是轴对称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是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3、第13章实数: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和实数。本章重点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是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

4.4、第14章一次函数:本章主要学习一次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重点内容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4.5、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本章重点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与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是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5、方法措施

教学计划

5.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生活入手,总结数学规律,立足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5.2、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发展优等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巩固中等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成绩,促进后进生的进步。5.3、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6、课时安排.6.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八年级上册(共五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2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 ⑴第11章全等三角形

(11课时); ⑵第12章轴对称

(13课时)⑶第13章实数

(8课时)⑷第14章一次函数

(17课时); ⑸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3课时)。

6.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安排计划。

四、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1、学情分析

1.1、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学习基础,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1.2、八年级当中有一批基础过硬、学习扎实的同学,有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起到学习的带头作用;但整体基础差,部分同学根本没有学习本册内容能力;从目前的情况,许多同学数学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学习兴趣不高,问题比较多。

1.3、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2、指导思想

2.1、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教学目标

3.1、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3.2、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3.3、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计划

3.4、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3.5、数据的分析一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用样本分析总体的方法。

4、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4.1、第16章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4.2、第17章反比例函数。

⑴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

⑵学生在本章中:①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②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③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④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⑤经历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⑶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4.3、第18章勾股定理。

⑴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⑵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4.4、第19章四边形。

⑴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⑵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4.5、第20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5、教学措施

5.1、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教学计划

5.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5.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5.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希望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希望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6、教学建议

6.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6.2、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6.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6.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6.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6.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6.8、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7、课时进度

7.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八年级下册(共五章)的教学时间共需61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 ⑴第16章分式

(14课时); ⑵第17章反比例函数

(8课时); ⑶第18章勾股定理

(8课时); ⑷第19章四边形

(16课时); ⑸第20章数据的分析

(15课时)。

7.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进度计划。

教学计划

五、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1、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二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指导思想

2.1、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

2.2、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2.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3、教学目标

3.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3.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3.3、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4、教材分析

4.1、第21章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4.2、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4.3、第23章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4.4、第24章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本章内容知识点多,而且都比较复杂,是整个初中几何中最难的一个教学内容。第25章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5、教学措施

5.1、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教学计划

5.2、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

5.3、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对于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辅导,突破难点。

5.4、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6、课时安排

6.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九年级上册全书共需62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

⑴第21章二次根式

(9课时); ⑵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13课时); ⑶第23章旋转

(8课时); ⑷第24章圆

(17课时); ⑸第25章概率初步

(15课时)。

6.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安排计划。

六、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既要完成九年级下册的新授内容,又要完成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因此在本学期开校之初要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教学任务的时间,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新授教学和复习教学的效果。下面推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1、学情分析

1.1、经过前面五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本届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态度已经明晰可见。

1.2、通过上个学期多次摸底测试及期末检测发现,本届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

⑴虽然涌现了一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但后进学生因数学成绩十分低下,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基本放弃对数学的学习了。⑵部分中等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记忆不清,掌握不牢。

2、指导思想

2.1、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2.2、立足中考,把握新课程改革下的中考命题方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提高学生做题解题的能力,和解答的准确性,以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2.3、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及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教学。

3、教学目标

3.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3.2、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应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理解投影与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有关的计算方法。

教学计划

3.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4、教材分析

4.1、第26章二次函数。本章主要是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探究二次函数性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议程的关系,最终实现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本章教学重点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及二者的实际应用。本章教学难点是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2、第27章相似。本章主要是通过探究相似图形尤其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相似多这形的性质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理解。

4.3、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本章主要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函数的概念及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各种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对应的表达式,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本章的教学难点是三角函数的概念。

4.4、第29章投影与视图。本章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探索投影与视图两个概念,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本章的重点理解立体图形各种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本章教学难点是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5、教学方法措施

5.1、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做到层次分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数学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5.2、搞好单元测试工作,做好阅卷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加大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力度。

5.3、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针对近年中考命题趋势,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复习计划,备好每一节复习课,力求全面而又突出重点。5.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解题作答习惯,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作答技巧和适应中考的能力。

6、教学措施

6.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6.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6.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6.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6.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6.7、分层辅导,因材施教.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对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

6.8、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6.9、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教学计划

7、课时进度

7.1、根据《教师用书》的安排,九年级下册(共四章)的教学时间共需48课时,各章教学时间具体分配如下: ⑴第26章二次函数

(12课时)⑵第27章相似

(13课时); ⑶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12课时); ⑷第29章投影与视图

(11课时)。

7.2、剩余时间用于中考复习,若上学期讲授了九年级下册的部分章节则中考复习时间长些。7.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时进度计划。

8、中考复习建议

分三个阶段复习: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第二阶段综合练习,第三阶段模考训练。

8.1、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⑴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⑵ 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①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 三角形;第九讲 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第十一讲圆.②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⑶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①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②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⑷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8.2、第二阶段综合练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⑴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⑵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

教学计划

⑶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⑷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 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8.3、第三阶段模考训练。本阶段为模考训练及考试方法与心理培训。

⑴模考训练。根据中考要求对学生就初中数学主要内容进行模考训练,促学生潜能开发,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结构得以纵深发展。

⑵考试方法与心理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参加中考,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取得最好成绩。

第五篇:北师大版七年级至九年级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

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

北师大版七年级至九年级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是我国最先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材,在全国范围内试用,现将其教材内容的特点作一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供继续使用该教材的同志们参考。、教材的主要特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如下特点:(1)注重创设情境;(2)注重形数结合(灵魂);(3)注重探究发现;(4)注重联系实际应用;(5)注重创新发现;(6)注重学生兴趣;(7)注重实际操作;(8)注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并通过“读一读”“试一试”“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方法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认识数学的价值,达成数学学习的目标,培养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下就教材的内涵作一剖析。

1.1 注重创设情境

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的开头都是以问题情境把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其特点是:一个问题、一个故事、一个神话、一个图形、一幅图画。通过上述平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索、探索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从而认识数学、学习数学。

1.2 注重形数结合

“形数结合”和“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式之一,教材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其中包括转化思想、统计思想、模型思想,整体思想,函数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最高层次的数学。学生掌握数学 [ 思想方法不仅对学习数学本身有好处,而且对于认识其它自然科学,提高和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是有益的。如八年级(上)第一章探索勾股定理,通过观察几何图形探索单位正方形的个数,计算面积,发现和证明勾股定理。又如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数怎么不够用了”。通过单位正方形探索对角线的长度是什么数的概念。突出了“问题情境”和“形数结合思想”。

1.3 探索发现 新教材根据新的课标理念设计数学内容,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囊发现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数学方法。教材提供的知识平台,是一个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证明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好教材。

1.4 重联系实际应用

教材在函数、方程、不等式、统计、几何图形等教学内容中的各章节都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工、农业生产、科技等各方面的应用问题,并且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首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先建立方程,然后再探求解方程的方法,这样把学习解方程和方程的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起到了相得益彰的结果。

1.5 重创新发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学生的终身发现是新教材的贯彻的基本理念。教材通过“课题学习”、“议一议”,来实现此目标,除此以外教材在配备习题方面不完全按照例题提供的模式配题,许多教师不习惯,实质上这有打破“定势思维”,固定模式培养学生操练能力的不好习惯,有利于学生思维、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提供不同层次的习题,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供了发现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1.6 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教材所提供的背景材料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年龄特点,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学生爱学,如“七巧板”、“青蛙”、“蟋蟀”、“卡通”等学生喜欢的内容作为知识的平台,另外通过“玩”、“做”、“折”等数学活动学习数学,使枯燥单一的数学,有趣,而丰富多彩。

1.7 重实际操作

数学实验,通过动手、动脑、感知体验数学知识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如立体几何中的“切”、“截”等活动认识切面,截面的几何形状。把空间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先“想”后“做”,然后达到知行统一。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1.8 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贯彻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和要求,迫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单纯的从听讲授知识到通过探究“想”、“议”、“想”、“探”等活动中获取知识。从观察、实验、归纳、猜测、验证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从以上的解析中我们可知北师大版数学教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理论指导下的好教材,是改革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当然教材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应另当别论。任何事物者一分为二的。绝对的十全十美不符辩证法。、教育价值

以下对教材中“读一读”、“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中的教学内容作一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同志们参考。[ 以下以八年级(上)教材的内容为例,其它类失推荐 ] 2.1 读一读

教材所选取的读一读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经典;(2)趣味性;(3)科学性;(4)智能性;(5)应用性

如①无理数的发现;②π的计算小史;③在计算机上进行平移、旋转、轴对称;④侦察兵密码通讯游戏;⑤漂亮的密铺图案;⑥船只定位;⑦柳卡问题;⑧你知道计算机是如何解方程的吗;⑨利用计算机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意见:①学生先课外阅读,再组织讨论;②专题讲座由教师主持,也可让学生交流;③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培养兴趣,拓展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上述任务,各尽所能,各有所获,量力而行。

2.2 做一做

教材中做一做有如下具有如下功能:

(1)通过做巩固知识,培养运算能力;(2)通过做学会数学方法;(3)通过计算器做培养估算能力;(4)通过思维能力得到培养;(5)通过做进行美学人文思想教育;(6)通过做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7)通过做发展学生的智力;(8)通过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意见:①课堂上做,交流总结;②课外做(提前做),课堂上服务教学;③课外兴趣小组中做,课堂上交流。

2.3 试一试

教材中“试一试”有如下功能:

(1)通过计算解决数学问题,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通过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4)试一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意见:试一试有的内容可前一节课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上课时为教学内容服务,有的在课内完成,视具体情况而定。

2.4 想一想

教材中“想一想”具有如下功能:

(1)通过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通过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数学知识的能力;(3)通过想让学生验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通过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5 议一议

(1)通过议获取数学结论;(2)通过议发现数学规律;(3)通过议探求数学知识;(4)通过议发展学生的思维;(5)通过议寻求解题方法;(6)通过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7)通过议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以上所列举的教材读一读,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的各项数学教育功能,所列举的实例都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主要是便于读者对照学习研究。其它各年级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均具有此类功能。当然对于教材中每个栏目列举的数学教育功能不一定致臻完善,主要是抛砖引玉引起教育者对教学功能的认识,从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的教育价值,充分体现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下载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至九年级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上学......

    2011至2012学年度上期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11至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年我担任九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大纲,......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材目录(最新)七年级上 第一章 有理数 第二章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 几何图行初步认识七年级下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背诵默写

    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背诵默写 次北固山下王湾 (七上)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 【描绘潮涨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理想》教案(精选五篇)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理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羚羊木雕》教案 教材分析: 一直以来,众多人都局限于将本文定位为一篇反映亲情、友情的文章。旨在揭示子女与父母发生了冲突时,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正......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

    鄂教版语文七至九年级古诗词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 ===================第一单元===================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