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著名形象论英雄人物特点

时间:2019-05-13 12:5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著名形象论英雄人物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著名形象论英雄人物特点》。

第一篇: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著名形象论英雄人物特点

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著名形象论英雄人物特点

摘 要:从古至今,古希腊神话故事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给予读者无限深刻的影响,让人们敬佩与赞扬。细读这些著名的英雄形象,其特点也自然跃然纸上,本文以五位最出名的古希腊神话英雄故事的简介和评价来透析古希腊英雄的一些共有特点。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英雄;特点

中图分类号:B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183-02

古希腊神话故事起源于大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其内容是以民间传说与口头传唱的一切关于古希腊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古希腊神话故事以其出色的人物形象塑造,脍炙人口又趣味十足的传说故事而传播至今,闻名世界。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与自然环境的恶劣,人类便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由此,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明显反映出古代人类把大自然形象化的丰富想象力,体现了人类抗争自然的顽强精神。所以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可能主要是对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这类神话英雄人物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大多都拥有过人的体力,英勇非凡的豪迈气概,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定意志,故而成为古希腊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不朽化身。下文将以五位最出名的古希腊神话英雄故事的简介和评价来透析古希腊英雄的一些共有特点。

一、古希腊神话著名英雄简介与评价

(一)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的博爱与牺牲精神

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经典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违抗了宙斯的命令,把火种带到了人间造福了人类,因而遭到了大发雷霆、怒不可遏的宙斯的残酷惩罚。凶残的恶鹰每日都叼食着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每天都忍受着撕心裂肺的痛苦。但是,普罗米修斯并没有因此而屈服于宙斯,坚决地拒绝把火种换给他,毅然决然地支持人类,造福人类。

普罗米修斯的英雄事迹被千古传颂。因为他的行为体现出了不畏强权的博爱与牺牲的优秀品格与精神。人类社会有了“火”这个重要的资源从而得以舒适的生存,文明得以进步与发展。比起心胸狭隘吝啬的宙斯,普罗米修斯展现了他的博爱。同时,为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在宙斯要求普罗米修斯还回火种时,普罗米修斯却宁可牺牲自己的自由与利益,为了人类的幸福,任由自己被束缚于高加索山脉接受着惨绝人寰的惩罚与鞭挞。这种自我牺牲成就大家的精神让读者肃然起敬。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与精神被传唱至今,意义深远。乃至他的故事经常被后人引用与改编,这些都体现出普罗米修斯的伟大。他的博爱与牺牲精神也是古希腊人们对英雄人物的美好塑造,表达了他们对崇高精神的无比赞美。

(二)赫拉克勒斯――力量、勇气与正义的化身

可以说,在古希腊神话的英雄人物中赫拉克勒斯的知名度当属最高,现在人们尊敬地称呼他为大力神可见他的英雄事迹流芳至今依旧那么星光璀璨。

赫拉克勒斯一生的形象完全可以用高、大、上来概括。在婴儿时期,他吮吸了赫拉的乳汁,因此便从一个凡胎摇身一变,拥有了不死之身,并且力大无比。长大后,半人马喀戎授予了赫拉克勒斯武功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他打死了蒂利诺斯――阿波罗的儿子,一个暴躁毫无耐心的老师。不过,由于是老师无端责打赫拉克勒斯在先,因此赫拉克勒斯被无罪释放。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在塑造赫拉克勒斯英雄形象时强化了他的正义性。

然而,赫拉克勒斯的结局却略显悲惨,遭到小人卑鄙加害。在穿上沾有毒液的衬衣后,赫拉克勒斯痛苦难忍,最终只能投火自尽。在我们为赫拉克勒斯为之惋惜时,也更加憎恨与厌恶投毒者的卑劣行为,让我们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赫拉克勒斯力量、勇气与正义这优秀品质的可敬与崇高。

(三)俄狄浦斯――英雄人物的宿命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神话悲剧人物的典型代表,其破解斯芬克斯谜语以及弑父娶母的故事家喻户晓,口口相传。在俄狄浦斯出生之际,这个孩子将来弑父娶母的命运已被深深烙下。他的父亲即国王为了防止这个悲剧的发生将这个刚出生的孩子遗弃,希望这样能破解诅咒。但是这个孩子并没有死而是被一位牧羊人救下,取名俄狄浦斯。当俄狄浦斯知道将来会弑父娶母时他便主动离开牧羊人的家,但他并不知道他们并非亲生父母。在去往忒拜城的路上遇见了国王,由于被粗暴的要求让路,俄狄浦斯在怒气的怂恿下最终杀死了国王完成了弑父之人。接下来由于他破解了斯芬克斯谜语,使得女妖羞愧自杀,被选为国王并娶了前国王妻子也就是俄狄浦斯的亲生母亲,至此预言全部兑现。当知道真相后,俄狄浦斯悲愤羞愧无比,刺瞎了自己的双眼,以此来求得救赎。

俄狄浦斯的悲剧体现了一种不可能被外力更改的宿命论。俄狄浦斯与他的父母都已经知道了将来会发生弑父娶母,然而他们对命运的抗争却是无力的,徒劳的。纵使对命运的千般反抗与决不妥协,但是古希腊神话中命运仍具有不可抗力,就像再轻的羽毛终究会因为地球的重力掉落在地面一样。

(四)阿喀琉斯――尊严与荣耀的代表

《荷马史诗》里两篇长篇史诗之一《伊利亚特》中的主人公阿喀琉斯也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著名伟大形象。提到阿喀琉斯,最为著名的是阿喀琉斯之踵以及他在战争中捍卫尊严与荣耀的崇高形象。

阿喀琉斯出生后,她的母亲忒提丝为了让儿子刀枪不入,因而捏着他的脚踝把他的身体浸入冥河中。阿喀琉斯从而获得了刀枪不入的身体,然而由于脚踝部分被捏着成了他唯一的弱点,后来也因为这个唯一的弱点被箭射中而死,这就是阿喀琉斯之踵的由来。

阿喀琉斯在战争中体现出捍卫尊严与荣耀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在许多战争中,阿喀琉斯的勇猛与无畏力量的源泉便源于于战争中的荣耀。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代表着希腊军的荣耀而战斗着,同时他对于战争中的尊严也十分看重。阿伽门农抢夺了阿喀琉斯帐下的女奴这件事激怒了他,他完全不顾战争的得失,任凭希腊联军被特洛伊人杀害与蹂躏,丝毫不出手相助。这个事件体现了阿喀琉斯已把利益分配问题上升到了个人尊严的高度。他坚决的态度表达了个人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

阿喀琉斯这个伟大的古希腊神话形象深刻地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尊严与荣耀的重视,认为两者是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

(五)奥德修斯――智慧与毅力的成功之路

《荷马史诗》里两篇长篇史诗的另一篇是《奥德赛》。主人公奥德修斯的形象和阿喀琉斯可以说是有比较大的不同。给笔者的感觉是阿喀琉斯代表着武,而奥德修斯代表着文。

奥德修斯并不是那种力大无比神力无穷的大力士型英雄,相反他更多是运用智慧的头脑来让自己“青史留名”。如著名的木马计就是奥德修斯的计策,而其结果是让久攻不下的城池一夜之间被攻破。

毅力也是奥德修斯的一件法宝,也是让人钦佩的一种品德。特洛伊战争之后,由于奥德修斯不顾海神波塞冬的诅咒起航回家,于是在途中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与危险。也许一般人早就屈服于波塞冬的诅咒,放弃抵抗,但是奥德修斯依靠着自己的毅力挺过了长达10年之久的海上漂泊回到了家中。同时又依靠自己的智慧,装作乞丐混入王宫,和自己的儿子联手杀掉了蛮横占据王宫大吃大喝并向他妻子求婚的贵族,最终和妻子团聚,过上了幸福生活。

由奥德修斯的故事不难看出,在古希腊并不是只有强壮的大力士人物才能被称为英雄,以智慧见长的奥德修斯便是最佳例证,这体现了古希腊英雄优点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二、古希腊英雄特点

(一)人神同形同性

古希腊神话英雄人物各有特色,但是归根结底,所有神话的英雄人物,无论是神抑或是半人半神式的人物全都具有高度人格化的人神同形同性的特点。

古希腊神话人物与人在形体上的一致可谓是显而易见。比如普罗米修斯就有和人体一样的器官结构,英雄人物乃至所有的神都是人的外表。对像阿喀琉斯或赫拉克勒斯这样的大力士人物威猛与雄壮。这些无不体现着古希腊人对神的审美观念。

古希腊的神不仅在形体上同人一致,而且在思想感情活动之中同样如出一辙。如普罗米修斯作为神也能感受到人能感受到的身体上的疼痛;阿喀琉斯在尊严受到挑战时表现出的极度愤怒等都与我们中国人眼中至高无上、神明无边的神相差甚远。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或半神无不拥有喜怒哀乐与七情六欲之类的人的性情。

(二)英雄人物各有所长

从本文第一部分的叙述可以得出古希腊人笔下的英雄必然各有所长,有着超群的特点或特长,抑或是在其他抽象的某些方面,如精神、意志等存在鲜明的旗帜性和代表性。普罗米修斯的博爱与牺牲、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的力量与勇气还有服务人民的宗旨、俄狄浦斯命中注定的悲剧、阿喀琉斯对尊严与荣耀的执着与任性以及奥德修斯的智慧过人和不屈毅力,每一个在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能以他们各自的特点为人所传唱,被人们或讴歌,或赞扬,或怜悯,或同情,或羡慕,古希腊神话英雄的特长也是那些英雄被传颂至今的重要因素。他们每个优点都十分具有代表性,甚至在今日亦是我们值得效仿或学习的楷模与榜样。

(三)英雄人物完美有瑕

在这些经典的古希腊神话中,不难发现人无完人的特点。几乎所有的英雄人物都会或多或少有缺点,从未出现一位能用完美形容的人物。在普罗米修斯中,他的思想行为固然是高尚的,但是他的结局却并不是完美的,在被赫拉克勒斯拯救后,手上的铁环依然在,宙斯并没有同意他卸下铁环,以此满足了权利至高无上的优越感。因此,从这点上,普罗米修斯可谓是悲剧的。赫拉克勒斯的死亡也属于一生中的一个瑕疵,他死的并不是安逸安详的而是在痛苦中自杀的。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诅咒体现的就是个悲剧人物。《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固然被人称赞,但他体现出的残忍和无情以及阿喀琉斯之踵的弱点也是完美有瑕的体现。奥德修斯同样也被人所诟病,也许这是他聪明至极所导致的物极必反,有时他的计策也被认为是狡诈阴险和小人的象征。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古希腊神话英雄完美有瑕的特点。不是在人格性格上存在缺点,就是在命运与结局上让人心寒。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郑克鲁.外国文学作品选: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唐红梅,谭芳.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M].北京:崇文书局,2010.[5]熊启煦.从古希腊神话解析西方英雄符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第二篇:古希腊神话故事的特点

古希腊神话故事的特点

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晓的。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话故事,并且力匿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公元前三世纪之后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学者们在对古典作品的收集和注疏中,对古希腊神话的收集和保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诗人则在学识性原则的指导下,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神话典故。? 古罗马神话受物物有灵论的影响,对神灵缺少形象性思维,神话故事贫乏。英雄传说也主要表现为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具有的更多的是现实性而非超人性。古罗马人在接触了古希腊神话后,很快被娓娓动人的希腊神话所吸引,从而广泛吸收了古希腊神的形象和故事,出现了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特有的融合。? 古希腊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曾几经变迁.他们的神话观念也在这种变迁中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特点是由自然崇拜转向人性崇拜。人们所熟悉的这一时期的希腊神话的基本特点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神,赋予神以人形、人性.甚至人的社会关系。神和人的基本区别在于神强大,常生不死,生活闲逸快乐;人类弱小,会死,生存艰辛,不得不经常求助于神明,但也常常诅咒神明作恶。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同时赞美人,赞美_\的勇敢和进取精神。古希腊人批评骄傲、残忍、虚荣、贪婪、暴戾、固执等人的生格弱点,并且认为往往正是这些性格弱点造成人生悲剧。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并不赋予神明过分的崇高性,也不把神明作为道德衡量的标准,而是把他们作为人生的折射。古希腊神话正是以这种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函,历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蛙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后代文学艺术创作丰富的材料源泉。? 古希腊人崇拜众多神祗。每个城邦都有各自的神祗,并建立庙宇来崇拜他们的偶像。有关众神的故事往往各有各的说法。同一位神,在一个城邦或地区具有一组特征,但在别处可能具有全然不同的特征。所以一个神话会有几个不同的说法。? 希腊诸神可分为几类。最早的一类是提坦巨人,以克洛诺斯为首。最强大的一群是奥林匹斯诸神。希腊的诸神与凡人同形,但被高度理想化了,体态高贵而健美。在情感上,他们也与人类无异,同样有妒忌、爱情和悲伤,同样喜欢维护自己的权威,处罚那些胆敢犯上作乱的人。他们的社会和人类的社会一样,其成员也有上下尊卑之别。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也与凡人相似。宙斯和赫拉是夫妻,阿波罗与阿尔忒弥斯是兄妹,整个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就像一个吵吵闹闹的大家庭,由宙斯做家长,调解纠纷。诸神也可以暂时介入凡人世界。他们可能爱上凡人,如阿佛洛迪忒爱上阿多尼斯,宙斯爱上阿尔克墨涅和达那厄。他们也可能杀死激怒他们的凡人。诸神与凡人的差异主要在于诸神长生不老、本领超凡、可以变化,他们的喜怒哀乐远比人类强烈。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史诗时代还是人类的童年期,但是这《荷马史诗》却达到了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惊人的水平。① 结构的巧妙和完整。《伊利亚特》一开头就交代说:“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全篇围绕着他的发怒和息怒这一情节线索来组织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选取精彩的战争部分来描写,有利于突出史诗所要歌颂的英雄主义思想,也有利于塑造英雄人物。主要情节好比是史诗的主干,在这个大的支架当中,史诗还包含有很多插曲。约占全诗的2/3,主干与插曲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整个诗篇像一棵大树,主干分明、枝叶繁茂,更显得宏伟丰满。②史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地描绘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他的性格。

史诗的诗句优美动听,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不用尾韵,节奏感强,与史诗所要表现的内容是很协调的。有些手法与朗诵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典范。③史诗有丰富瑰丽的想象和出色的比喻。因此全诗极富生活气息,而且五光十色,绚丽多采 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特点

(1)内容上,大多取材于神话,往往描写崇高、悲壮、宏伟的内容并带有命运观念,但反映的却是当代的社会生活和斗争;悲剧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形象高大雄伟,气势壮烈磅礴,一般没有悲观色彩。

???(2)风格上,庄严,有阳刚之美。

???(3)在艺术形式上,由戏剧成分和抒情成分组成即演员与合唱队,演员朗诵对白,合唱队唱抒情诗。希腊悲剧有固定的程式,一般分为开场、进场、三至五个戏剧场面、退场四个部分。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标志着雅典奴隶主民主形成、繁荣和衰落三个历史阶段,分别反映了这三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美狄亚》。

但丁中的新旧思想的矛盾

但丁是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基督教的神学观念,中世纪的思想偏见,在他的世界观中仍占相当比重,这就决定了《神曲》的思想内容是极其复杂和矛盾的。

(1)但丁对宗教和教会以及教职人员的双重态度。他虽然揭露贪婪腐败的教皇和僧侣,但并不反对宗教本身,对神学也是看重的。攸里西斯被当作使用阴谋诡计者,弗兰采斯卡和保罗因淫行全被放进地狱中受苦,与此同时,却把一些“虔诚的”教士、苦行者、殉教者和为基督教信仰而牺牲的十字军战士放在天堂。

(2)但丁对世俗生活的双重态度。他虽然歌颂现世生活,但又把它看作是来世生活的准备。(3)但丁对封建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矛盾态度。他真诚渴望祖国统一,但又天真地把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身上,为此他在《神曲》中不惜对他加以美化,在天堂给他安排了位置。

(4)但丁对人类文化的双重态度。他推崇古典文化,但又把古典文化的伟大代表们作为异教徒放在第一圈的候判所里。

这些都表现了但丁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具有的神学世界观和作为新时代的第一个诗人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的矛盾。

《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形象及反应的现实意义

1、《堂吉诃德》的意义。

首先,塞万提斯在小说的序言和结尾都一再声明,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世人厌恶虚妄荒诞的骑士小说”,以便将其“扫除干净”。作者模仿骑士小说的写法,写主人公堂吉诃德因痴迷骑士小说而癫狂,使读者在笑声中理会到作者的意图,果然,塞万提斯达到了目的:那些美化、颂扬骑士精神并在思想上与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相抗衡的骑士小说很快就失去了它的读者市场。

其次,小说更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对西班牙现实的反映。小说以堂吉诃德的三次出游为线索,在看似荒唐的故事中,真实地反映了西班牙的现实。小说中,沿着主人公的行走路线,作者描写了上自宫廷城堡下至农舍客店的极其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各个阶层的700多个人物,极其广泛地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的政治、经济、宗教、道德、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写出了封建政权、天主教会的黑暗腐败和广大人民群众备受压迫的实情,揭露了西班牙王国表面强大而实际已趋衰落的本质。

2、分析堂吉诃德的形象。

首先,他耽于幻想,脱离实际,想在幻觉中建立伟大的骑士功业,所以在生活中常常闹出一

些笑话。他带着幻想中的骑士狂热,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穷客店看成豪华的城堡,把羊群当作军队,把苦役犯当作受害骑士。他冲杀过去,善良的动机往往适得其反。他一路行侠,闯了许多祸,闹出许多笑话。堂吉诃德要恢复过时的骑士精神,因而成了一个夸张的、滑稽的喜剧性角色。

其次,在堂吉诃德身上还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许多美好的品质,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他的行侠宗旨不是封建骑士忠君、护教,而是要匡正时弊,改革社会。在他身上还具有人类一些美好的品质。他不怕人们议论、讥笑和咒骂,不怕打击,不怕困难,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还体现人类的勇敢、善良、正直的品格及对爱情忠贞等美好品格。他常常做出一些常人所不敢做的勇敢行为,为了追求自己的正义理想而置自身危险于不顾,愿为社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一个带有悲剧性因素,有着崇高境界的“疯子”。

第三,他还是一个具有渊博学识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人文主义者。只要不谈骑士道,他就见解高明,知识渊博。他懂得好几种语言,熟悉古希腊罗马文化,说话时引经据典,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都具有人文主义的思想观点。他认为人是否高尚,不在门第,而在美德。他还主张做文官的应该廉洁公正,做武官的应该具有坚定勇敢的品德 《哈默雷特》的思想与艺术 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1)遵守古典主义“三一律”,情节围绕揭露答尔丢夫的伪善而展开,地点集中在奥尔恭家里,时间没有超过24小时。

(2)人物性格类型化、单一化。如答尔丢夫是单一的伪善,奥尔恭是单一的盲从。(3)剧本结尾生硬,歌颂了明察秋毫的国王。以上三点主要体现了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此外,《伪君子》还具有独特的喜剧风格。兼有民间闹剧、传奇剧、悲剧和风俗喜剧因素。突破古典主义法则,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伪君子》取材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因素和社会批判精神。

《浮士德》的形象与思想意义

首先,浮士德是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他是一个理想的探求者,一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道路。这个过程实际包括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到19世纪初期300年间欧洲和德国进步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道路。浮士德从中世纪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了低级的官能享乐和迷离的情欲,否定了为封建王朝服务的妥协道路,也否定了向古代艺术美去寻求出路的幻想,然后追求更高的理想——以自由劳动开拓人人幸福的乐园。浮士德的形象成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艺术概括,特别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艺术概括。其次,在浮士德探求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断追求、勇于实践、自强不息的精神。从他在书斋中领悟到“泰初有为”,到他终生探索的最后结论“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天上序幕》中,天帝曾指出,“一个善人只要他努力向上就不会迷失正途“,到全诗的结尾部分,一位天使把他接上天堂是又说,”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来我辈均能救“,前后呼应,有意突出浮士德积极行动的精神。

第三,浮士德的性格充满矛盾,他的前进道路上贯穿着辨证的精神。浮士德曾 歌德认为浮士德自身与客观现实产生矛盾,精神上也具有两重性。他不断克服掉自身的弱点,不断探索。而在他克服自身弱点,不断探索的时候,魔鬼靡非斯特正好起了推动作用。这一点,歌德在《天上序幕》中早有交代。天帝一方面对人的努力抱有坚定的信念,认为“一个善人在他摸索之中不会迷失正途”,最后总会成功。另一方面,天帝又认为人们的精神总易松弛,贪爱绝对的安静,所以他才造出恶魔,“以激发人们努力为能”。在浮士德探索的道路上,魔鬼靡非斯特总是企图把他引向堕落,但靡非斯特恰好帮助他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地前进。

?浮士德的一生就贯穿着他与靡非斯特之间的矛盾。他内心的两重性决定了他既容易接受魔鬼 的引诱,又能不断战胜恶魔的诱惑,在歧途和错误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达到至善。整个诗篇贯穿着这种辨证的乐观的精神,鼓励人们在与反动、落后势力的斗争中,在与自己的错误的斗争中,不断去追求理想,实现理想。这是《浮士德》中难能可贵的思想精华。

第四,浮士德一生的探索以找到理想为终结,然而这个理想实质上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在他建造的海边乐园里,他已经变成了土地占有者,他和靡非斯特在建造乐园过程中的行为,清楚地表现出其事业的资产阶级掠夺性。他的“智慧的最后的定案”是他在成了盲人之后说出的,说明浮士德是回避了自己实践中的丑恶而幻想一个普遍幸福的乐园。浮士德没有真正实现他的理想,他的一生仍然是一个理想探索者的悲剧。《浮士德》是德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走进《浮士德》这一宏大的艺术画卷中,除了给我们以令人陶醉的艺术享受外,更重要的是以它所蕴藏的深邃的思想内涵启迪着全人类,启迪着我们每一个人。这部作品以老博士浮士德和魔鬼梅非斯特的一场打赌为主线展开,梅非斯特做浮士德的奴仆,极力使他感到满足,而浮士德必须永不满足,不断进取,否则,他将死去,灵魂被魔鬼支配。梅非斯特设计了学者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改造大自然这五种生活来极力诱惑浮士德,浮士德于五种生活中跨越时空界限,在历史和现实之间飞扬。每一种生活都不同程度地引诱着他;他曾多少次堕落,多少次快要感到满足,然而又总是坚定信念,战胜自我。到最后,他双目失明,带领百姓在海边建立理想家园。他对自己从事的改造大自然的伟大事业,由衷地发出赞叹:“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按照契约,他倒地死去。但魔鬼最终未能俘虏他的灵魂,他的灵魂被天使带上了天堂,见到圣女和圣母,她们象征着人类的光明前景。文化巨人歌德在这部巨著中倾注他的心血、智慧、理想,全力塑造了主人公浮士德这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为了探索人生真理,追求美好理想不断地求索、进取、奋斗。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风格 于连的形象

一、于连的命运是其性格的悲剧 在小说《红与黑》第四节“父与子”中有一段对于连的肖像描写: 他的两腮红红的,两目低垂着。他是一个8岁到9岁间的少年,表面看来,文弱、清秀,面貌不同寻常。他的鼻子好像鹰嘴,两眼又大又黑。在宁静的时候,会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好像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是在一转瞬间,他的眼睛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的表情。这段描写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暗示了于连性格的悲剧,首先,这个年轻人长得十分清秀,这对他以后的命运有很大的影响。于连相貌清秀,身体瘦弱,但出生在木匠家庭,他身体不够强壮不能出色的干活,所以得不到父亲的喜爱反而得到的是父亲粗暴的拳脚;他拥有美貌,这成为跻身贵族及上流社会并于两位贵族女性发生恋情的资本,但同时也是铸就他命运悲剧的一个潜在因素。另外,他喜欢深思,探寻问题。他最爱读的书有两本:卢梭的《忏悔录》,从这本书里他领悟到人应该是有尊严的,但出生的低微又使他往往得不到尊严,他因之而痛苦着。另一本是拿破仑的《圣埃伦岛回忆录》,这本书是于连狂热崇拜拿破仑,觉得拿破仑给自己开辟了一条路,:出生低微的年轻人也可以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打拼出一番事业。可惜于连出生时,拿破仑的时代已经过去,于连不得不放弃穿上拿破仑军队红军装的理想,而改穿上教士的黑道袍,“红”与“黑”象征着当时年轻人的两条路。这段描写还写他在一转瞬间目光里常常显出一种仇恨的表情。于连是生不逢时的,内心有着仇恨,但在波旁王朝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中他必须掩盖住自己的仇恨,在表面上表现出很虔诚的笃信基督的样子,把他的聪明才智用于背诵拉丁文的《圣经》。这也是小说名字的另一种解释,“红”是于连性格中善良真诚的一面,“黑”是于连性格中伪善愤恨的那一部分,“红”与“黑”的交战,住在他的思想与行动,“红”与“黑”的抗争,注定了他悲剧性的命运。

二、于连的性格及是柔弱的又是残暴的 小说中索黑尔父子相互敌视的紧张关系令人莫名其妙,比如书中开始便写到老索黑尔和于连的冲突,由于老索黑尔叫了于连两三声没有得到回答,他就扑上去给了于连一拳一

巴掌,直打得于连晕头转向、鲜血直流。即使到后来于连被判死刑关在监狱里,老索黑尔不但不悲伤,而且还要向于连收取“预付给他的膳食费和教育费”。从这些可以看出,索黑尔父子之间的人伦之情已丧失殆尽。按照荣格的“阿尼玛”理论,人类的心灵是双重的,不过一行的心理特征通常在人们身上不易被察觉到,它处在潜意识状态,只表露在梦中或投射到周围的某个人身上,(通常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投射到女性身上,女性身上的男性心理特征投射到男人身上)但是从小就生长在只有男人的粗暴而没有女人的温柔的环境里的于连,他身上羞怯、腼腆、柔弱等特点,并随着条件的变化和环境的改变,一旦遇到合适的理想中的女性,就会把内心中的女心里形象投射出来,从而在他身上的男性心里会迅速升居主要地位,因而那种勇敢、冷酷、残暴等充满征服欲和占有欲的男性心理特征就会突现出来。因此,极端的温柔和极端的残酷的两极性格,就会统一在于连一人身上。其实,荣格的这一观点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分析,就是我们熟知的“俄狄浦斯情结”。于连对德·瑞那夫人的投射是以其母亲的形象为原型的。而德·瑞那夫人也始终在感觉上把于连当成她的孩子。尽管二者在事实上并非有血缘关系,但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存在着“俄狄浦斯情结”,从而导致“乱伦”的恐惧。尤其是当德·瑞那夫人的孩子突然病倒时,两人顿感乱伦必遭惩罚的恐惧。为了避免导致“娶母”的结局,于连只得处处逃避,向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王一样,为了逃避神示的应验而逃亡异乡。正当于连和玛蒂尔德的恋情将要达到“高潮”时,德·瑞那夫人便出面干预了。虽然她对于连母子式的恋情难以实现,但嫉妒之心决不允许她把于连推到别的女人的怀抱里,于是她便采取了最为卑鄙的手段,写信告发了于连,失于连功败垂成。于连感到异常恼怒,表面上看是德·瑞那夫人的出现破坏了他即将到手的锦秀前程,实际上于连前程的断送意味着他将重新回到德·瑞那夫人身边。当于连认识到“娶母”的结局将无可挽回时,他只得采取枪杀德·瑞那夫人的办法。对德·瑞那夫人刺杀的不成功宣告了于连逃避的失败,也宣告了他对玛蒂尔德小姐的最终抛弃。但于连实际上又怕德·瑞那夫人真的死掉。他处在既爱又怕的矛盾交织中。当他得知德·瑞那夫人没有死时,他先是惊喜与他所爱的人并没有死,随之担心的娶母结局将最终难免,于是,于连考虑到既然不能把德·瑞那夫人杀死,那就只好把自己杀死。所以当法庭判他死刑时,他拒绝任何可能生存的要求,甚至承认法庭的判决是“公正的”: 我不抱有任何幻想,死亡在等待着我,它是公正的。我竟然企图杀害最值得我尊敬和钦佩的女人。德·瑞那夫人曾经像慈母一样对待我。我的罪行是残酷的,而且是有预谋的。„„在结束以前,于连又回过头来谈预谋,谈他的悔恨,谈他在那些比较幸福的日子里对德·瑞那夫人怀有的尊敬和儿子般的无限热爱„„ 这是于连对德·瑞那夫人恋情的真正告白。于连所认为的判决的公正性,已不再是法律的,而是道德的。并且于连只能选择死,这是他对乱伦的最后逃避。

三、于连既是作者本人又是他的理想 仔细比较司汤达的生平与于连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司汤达不幸的童年、军旅生涯、政治生活,都和于连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说,《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实际上就是司汤达本人,通过于连这一形象,不但表达了作者童年被压抑的欲望,而且还体现了他一生屡受政治挫折的坎坷经历;通过于连和德·瑞那夫人的优美爱情抒发了他的恋母情结;通过于连壮烈的死,完成了他对死亡的好奇和体验。至于于连最后在法庭上精彩的演讲,则更是作者一生中遭受政治迫害的直接表现,于连的全部人生阅历不过是读了卢梭和拿破仑的两本书而已,于连对社会的认识是幼稚和肤浅的(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是肤浅的),这样富有政治见解的精彩讲演与其说演讲者是于连,不如说是司汤达本人。可以说,整部作品就是作者全部内心世界升华的结果。

四、于连性格中的来复线 小说中,德·瑞那市长要聘请于连去他家里做家庭教师,于连的父亲老索黑尔在薪水、吃、穿、住等一系列问题上与市长讨价还价,老索黑尔关心的只有一样东西――金钱,而于连关心的是他和谁一起吃饭,是和主人还是仆人。也就是说如果和主人一起吃饭,他就可以去。他的这种自尊心背后掩盖着相当严重的自卑。由于自己出身比较低微,所以他的这种自卑表现得非常明显。我们在他生活中看到这样一个来复

线,就是瞬间的自卑马上激起自尊的反抗,这种反抗如果得到了某种胜利的满足,这个来复线周期就完毕了。但接着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感到瞬间的的自卑,他又会激起一个自尊的反抗,然后再获得一种胜利的满足:瞬间的自卑――自尊的反抗――胜利的满足――瞬间的自卑„„ 比如有一天在花园喝茶的时候,傍晚天色有点黑了,于连不小心碰了一下德·瑞那夫人的手,夫人立刻把手抽回去。对于一个贵妇人,这是修养使然。但于连马上产生一个念头:德·瑞那夫人瞧不起我,我的手一碰到她,她一下子就抽回去了。这样一种自卑的意识变成自尊的反抗,他想:“无论如何我要抓住她的手。”经过很激烈的痛苦的思想斗争,他下了很大的决心,把德·瑞那夫人的手抓住了。由此开始两人的爱情。当天晚上德·瑞那夫人非常兴奋,觉得自己的生活揭开了新的一页,甜美的爱情降临了。而于连只是感到一种胜利,感到一种胜利的满足,因为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所以那天晚上他睡得很香,和德·瑞那夫人完全不同。

五、小结 最后我们来看看于连的结局,于连死了,他也只能这样选择。他的悲剧是一场典型的性格悲剧,无论他性格中近乎于女性的柔弱、腼腆与男性的暴戾、野心之间的瞬间转化,还他前半生颠沛辛苦的追求和生命最后一刻对于死亡的平静向往,都是他性格的极端和偏执造成的必然结果。生命原本是平衡的,当生命的一种状态达到巅峰乃至于近乎崩溃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不会是平和与安宁,而是另一个极端。于连必然走向死亡,他的命运里包含着伟大的自然法则。《人间喜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成就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高瞻远瞩的历史目光,从研究客观世界的宏观出发,洞悉整个法兰西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达到一般作家所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它具体表现在:

1. 立意高:

《人间喜剧》的目的是研究整个社会,做社会这个历史家的书记,写出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这使他能站在现实主义的高度,展示历史的发展。

2.视野阔:

这是一部睥睨千古、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把1816-1848年王政复辟、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尽收笔底,无论是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还是金钱罪恶,都无所不包地囊括其中。

3.挖掘深:

巴尔扎克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深入探讨各阶级的动向,指出“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暴发户的进攻下最后被扫除”,深刻反映出时代的本质。它以经济决定一切的观点,研究金钱征服整个社会的历史进程,揭露本质,打中要害,非凡夫俗子,犬儒文丐所能比拟。

《双城记》的人道主义

双城记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复活”,写医生出狱;第二部“金钱”,写医生和女儿的生活以及侯爵作恶多端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第三部“暴风雨的痕迹”,写革命后残酷的阶级斗争,主要是人民的复仇,医生和冤狱和伐石太太的复仇欲望何以如此强烈的谜底在此揭开。三个故事环环相扣,紧密交织,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使情节显得波澜起伏,复杂精妙。作者这样设计,有利于表现马奈特医生心中的爱与恨的矛盾,体现出他恨的深沉,爱的博大;也有利于塑造路茜高大纯美的形象,衬托出伐石太太凶残狠毒的嘴脸。此外,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把爱的力量渲染的淋漓尽致,至高无上,完全表现出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多余人形象系列 “多余人”是19世纪初俄国贵族青年中的一种典型,他们性格的基本特点是:厌恶上流社会,却又无力反抗;渴望自由,却又盲目而无目标;幻想有所作为,又严重脱离人民。因此,他们成了社会上的“多余人”。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普希金在这里通

过多余人形象探讨了1825年俄国贵族知识分子革命失败的深层原因,暗含着对贵族革命的否定。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叶甫盖尼?奥涅金是彼得堡的贵族青年,他是19世纪初俄国贵族青年的一种典型。他一方面厌倦贵族社会的生活方式,感到了时代的风暴即将到来、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又因为阶级的局限而没有勇气和能力参加革命斗争,也看不到社会发展的前景,因而苦闷不安,情绪忧郁。他接受了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对现实不满,对周围的事物开始怀疑。通过读书、从事创作、和在自己的庄园里从事农事改革,他试图有所作为。这是当时进步贵族青年的表现,显然高于那些醉生梦死的花花公子。但是,奥涅金并未与上流社会彻底决裂,他心灵深处还保有贵族青年的种种习性,如毫无实际工作能力,缺乏毅力和恒心等。他厌恶辛勤的劳动,没有刻苦读书的毅力,庄园的农事改革也是半途而废。贵族阶级的传统思想和习俗仍严重地制约着他。

奥涅金的形象反映了俄国19世纪20年代一一部分贵族青年彷徨苦闷和无力从事社会斗争的矛盾性。这类青年在俄国文学中成为一种特殊的形象,即“多余人”。《死魂灵》对农奴制的揭露

《死魂灵》中的五个地主群丑图将俄国社会的黑暗腐朽暴露无遗,马尼洛夫表面温文尔雅,甜得发腻,实际上精神空虚,只讲庸俗礼数;科罗潘契加狡猾多疑、贪婪自私;罗士特莱夫是一个横行霸道的流氓无赖;梭巴凯维奇在盘剥农民方面凶残狠毒;泼留希金则是一个十足的守财奴。果戈理全面揭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没落,使小说成为埋葬农奴制的挽歌。《罪与罚》的主题与艺术成就 主题

(1)社会主题:通过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索尼娅两家的遭遇,表现俄国底层社会的苦难,说明贫穷使人犯罪。

(2)哲学主题:通过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哲学思考,探讨了以下命题: A、善与恶的辩证关系: B、庸人与超人的问题:

(3)宗教主题:陀氏有着浓厚的宗教意识,他认为宗教是一切人的最后归宿。拉斯柯尔尼科夫代表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叛逆者,索尼娅代表悲惨命运的受难者,最终均在上帝的怀抱中得到慰藉。

“罪”与“罚”的含义: “罪”指谋杀犯罪。

“罚”有二义:一指犯罪后良心折磨,是心罚,体现人内心深处永存的道德律;二指受到法律的制裁,是体罚,体现社会法则的严酷公正。《罪与罚》的艺术特色:

第一,作品充满哲理性。作家把主人公犯罪与受罚的问题提到哲学的高度加以探讨,让两种相互对立和冲突的人物思想围绕问题展开论争。

第二,善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作家始终让人物处于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了更深层次揭示人物性格,作家还用了梦魇、幻觉和变态的心里描写等手法。

第三,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气氛紧张。作品主要写了主人公的犯罪受罚和新生,结构完整严谨。主人公激烈的内心搏斗和杀人场面都显得紧张。

第四,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是几天的事,但在浓缩的时空中却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复调结构

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发现了“复调现象”,这是相对于巴赫

金称之为“单调”的样式而言的。在“单调”样式中,作家以一种很肯定的观点来演绎故事,其观念左右着作品故事的进程直到结局。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却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个人物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互不干扰的存在着,作家始终未提供给读者一种肯定的结论。巴赫金认为陀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模式——复调型的艺术思维”。? 《卡拉马佐夫兄弟》(将人的灵魂的深,显示于人的?)

老卡拉马佐夫??德米特里(卡捷琳娜??格鲁申卡)伊凡??阿辽沙??斯梅尔佳科夫

“将贯穿全书的主要问题——它使我自觉不自觉地苦恼了一辈子——是上帝的存在问题。”? 卡拉玛佐夫气质

这个词语源于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卡拉玛佐夫兄弟》。作品中刻画了一群卡拉玛佐夫家族成员们在社会大动荡大转折面前,表现出悲观失望、道德沦丧、情欲横流,反映出一部分俄国贵族阶级在农奴制分崩离析和资本主义长足发展的状况下,看不到出路,悲观厌世,无可奈何而自甘堕落,他们的性格带有极大的时代典型性,因而称之为“卡拉玛佐夫气质”。《战争与和平》的艺术特色

《战争与和平》艺术成就卓著。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有力地拓宽了长篇小说表 现生活的幅度,并在传统的史诗体小说和戏剧式小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形 态。小说场面壮阔,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宏开阔的美。同时,小 说时代感强烈,它虽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但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前途和人民作 用的问题。因此,《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复活》的艺术成就

首先,独具一格的“心灵辩证法”是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特点,也是小说在艺术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托尔斯泰以擅长人物心理描写而著称于世。他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抓住思想感情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丝一毫地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或剧烈转变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人物从一种思想感情向另一种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转化的演变过程。在进行心理描写时作家又善于同具体的社会场景和自然场景相配合。所以,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显得特别深刻、细腻和真实。其次,《复活》充分显示了托尔斯泰朴实无华的现实主义风格。它以单线条的情节线索平铺直叙描绘广阔的现实生活,直接、不加修饰地描写男女主人公遭遇的种种事件,这种朴素的叙述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非常客观地展示了一幅19世纪末俄国社会生活的典型画面。第三,作品具有巨大的讽刺力量。托尔斯泰在描写法院断案时,大量运用了尖刻的讽刺笔法。第四,广泛地描绘了社会生活画面。《复活》情节主线非常单纯,却出色完成了多方面、重大的社会批判主题。主要在于作品结构容纳了众多的艺术画面。作品先以法庭审判为焦点,在调整不同焦距摄取各种社会生活场景,从而组建起了大容量的整体结构。法庭的错判,引出了聂赫留朵夫四处奔走的情节,随着就出现了俄国社会各种领域的画面。这样,小说男女主人公关系这一极为简单的情节主线连缀起了众多人物和各种场景,构成一个庞大的有机整体,极大地扩充了小说的艺术容量。《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

肖渃霍夫《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悲剧意义 雪国的艺术特色

第一,川端继承日本古典文学重视人物心理刻画的传统,在细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在《雪国》中巧妙运用自由联想这种独特的心理描写法,把叶子的形象放到岛村的脑海里去,让岛村在逻想中强化和美化叶子的形象,从而也就细腻地反映了岛村本人 的性格和品质。

第二,在结构上借鉴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手法,突破时空的连贯性,主要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创作的需求作为线索,展开叙述。《雪国》在总体上基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在某些局部又通过岛村的自由联想展开故事和推动情节,从而适当地冲破了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容上的一定跳跃。这就使作品避免了平铺直叙、显得呆板的毛病,从而使作品波澜起伏。

第三,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新感觉派”所主张的以纯粹的个人官能感觉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觉来把握事物的特点。比如《雪国》结尾描写叶子在蚕房火灾中为救出孩子而献出生命的一段情节,依靠直觉写得既悲且美。在岛村眼里,火灾充满诗意:地上洁白的雪景,天上灿烂的银河,天地之间火花飞舞,而叶子美丽的身躯从楼上飘然落下„„在岛村心目中,也可以说是在作者心目中叶子虽死犹生,她的死不过是“内在生命的变形以及那变迁的过程”。从艺术效果来看,这种描写似乎使叶子这个非现实美的幻影在作者的直觉中得到最后完成。

第三篇:水浒传英雄人物林冲形象论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水浒传》中英雄人物林冲的形象

摘 要:林冲是《水浒传》中描写最出色的起义英雄将领。他是被逼上梁山的。开始他为了保位自已的地位和舒适的家庭生活,一再忍让,直到忍无可忍时,才义无反顾的道路。

关键词:水浒 林冲 形象

《水浒传》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中,个性鲜明者多达二三十个。而在这其中,形象最为丰满,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成熟完备的,我认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

在小说中,林冲的出场,是在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落发为僧,辗转来到东京,看守大相国寺荣园之后。此时林冲本是携娇妻张氏来相国寺还香愿,见了鲁智深使禅杖,不觉入神,因此忘情喝彩。随着这一声喝彩,一位武艺高强,侠骨柔肠的水浒英雄豹子头林冲,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一、呵护爱情,钟情娇妻

林冲的出场,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 鲁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

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不想得遇师兄。” 由此可见,林冲对于矫妻,宠爱有加,妻子逛庙,丈夫陪同,真是好一个护花使者!这一现象,在夫权高高在上的封建社会里是不多见的,如有,也多见于妻强夫弱之家,丈夫往往是被逼而往。但林冲不属此例,林冲本是英雄了得,矫妻在家也是小鸟依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叙述中看出来!

林冲正准备与鲁智深结拜、叙情、饮酒,忽得使女锦江来报:“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闻言“慌忙”别了新交兄弟鲁智深,“急忙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此处一个“慌忙”,一个“急忙”,可见林冲心情之急迫,矫妻在他心中之地位!须知在讲兄弟义气的封建社会,社会上流行的是:“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裳。”结拜兄弟在上至大丈夫,下至平民百姓的心目之中,也是重于妻子的。何况林冲又是一个以“义气”为重的好汉英雄。但林冲虽很重视兄弟情份和朋友义气,亦看重夫妻之情,矫妻在他的心中和兄弟、朋友一般重要,这在封建夫权社会里,其实是不常见的,在《水浒传》的众英雄中,如此夫妻情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深的也不多见,如宋江与阎婆惜,武大郎与潘金莲,杨雄与巧云等等,都因夫妻情疏而后反目成仇,引来杀身之祸,这其中虽有很多原因,但也有其大丈夫、男子汉的夫权观念在作怪,林冲却绝不是这样,而是处处为矫妻考虑,时时将妻放在心中。

前人评价林冲,大多落在“隐忍而行,逆来顺受”上,并进一步指出这是由于林冲阶级出身,身份经历而造成的性格特点。但我以为并不尽然。小说中虽然极力渲染了林冲的隐让,但我认为,造成这种隐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出身,地位经历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他的本心善良和对家庭,妻子的呵护之情和责任感。他在遭受高俅陷害,打击之时,不是不敢反抗,更不是无力反抗,而是为了对妻子的真爱而暂不反抗,这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才是能屈能伸的真英雄!

二、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慰,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已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已怕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始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侯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就是《水浒传》的现实言义。

三、侠肝义胆、救困助危

在“水浒”英雄,有许多是个性粗暴、动辄杀人的莽汉,即便是作者寓以深情描画塑造、深得读者喜爱者,亦大多如是,如鲁智深,如李逵,虽有仗义行侠之举,但也有一言不合,便要杀人的糊涂行径。至于设黑店,劫商贾,卖人肉包子的强人,在水浒百零八名好汉中亦不鲜闻。严格地说来,那些人虽然或是因生计所迫,或是因官府所逼,亦即是无奈之举,但终究难称好汉、英雄,也不能说是替天行道。《水浒传》编著之所以写他们,也应该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实情,在历代农民起义队伍中,鱼龙混杂的现象是时常存在的,他们中有为万民请命者,替天行道者;亦有浑水摸鱼,大逞杀欲之人。而林冲却不是这样,他绝没有逞能好杀之念,在很多时候,却是有着菩萨心肠,多次救人急难,为人解困,如在东京,任八十万禁军教头之时,替酒生李小二脱免官司,小说中是这样交代的:

“„„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免脱,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小说中的这一段交代文字,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被救助者李小二只是一名酒生,用现在的行话来说,大概是酒店茶楼的服务员,并不是小说中所标榜的武艺高强的好汉,以前与林冲的关系,也应属一般,最少算不上同乡、旧故、亲友之列。二是在李小二坏事之后,是“得林冲主张陪话”。此处的“主张”二字,应是“主张张罗”之意,也就是说,不是李小二找林冲帮忙(因为李小二知道,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李小二只是一个酒生,地位悬殊有天地之别,一者找不上,二者即便找上了也是自讨没趣)而是林冲仁心宅厚,同情弱小,主动为之出头摆平,这其中,林冲自然有这个资格和势力的,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京战卫戍司令部的官员,有他出面,李小二自己就可以免去官司之祸,这在当时,对李小二这样草民百姓来说,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善事,更何况林冲为他陪话、赔钱,为他赉发盘缠,指点生计呢?林冲之仁实在令人感动!

古语有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一般是在人命关天的时候,况且书典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所载,被助之人大多是佳人才子,或落难英雄,如鲁智深救助潘金莲,护送林冲,即属此类。而林冲此中善举,则完全是率性而为,见不得弱者受欺,对一个可以说素昧平生的贫困草民,这般相助,实不多见,同时他所采取的帮助弱者的方式,并不是当时所常用的,小说中所常见的以暴易暴手段,而是利用自己的声誉、威望和影响,来化解矛盾。这实在是称得上高明。不但在当时令人景仰,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符合“和谐社会”的理念的,因此,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林冲不只是不意气杀人,而且在被人误解、受气之时,也时时忍让,情愿负辱而行。如在柴进庄中与洪教头比武之时,面对着洪教头的无礼,他一再迟让;在沧州牢城,面对差拨的谩骂,他陪笑脸,送银子;在初上梁山时,他面着着白衣秀士王伦的百般刁难,也只是暗自叹息“命蹇时乖”。也许有人会说,林冲这样一味忍让退缩,真是软骨脓色,怎算得梁山替天得道的英雄好汉?是英雄好汉就必须敢作敢为!确实如此。而林冲这样正是敢作敢为,且敢为人先的英雄好汉!只是他的敢作敢为是当作则作,当为则为,绝不乱作胡为!这正是一个英雄好汉应有的气度。韩信能于市井受胯下之辱,方成就了开辟汉家天下的千古名将,林冲能在屑小之辈前忍隐以行,才有了梁山水浒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

是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就一定是敢作敢为,也就是刘欢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中所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就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报仇雪恨,手刃仇敌上梁山,于是也就有了在晁盖起义上梁山而王伦嫉妒贤能,拒不接纳之时,林冲拍案而起,火拼王伦,而后推晁盖为山寨之主,为梁山事业立基石为替天行道立首功!

如果说,山神庙手刃三贼的林冲,还有报私仇的因素在内,那么,在梁山寨火拼王伦的林冲,还完全是为了替天行道,容不了王伦的小鸡肚肠,于是林冲替天行道,于是火拼王伦。在此时,林冲决不能忍让,也绝不会退缩,这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林冲,小事可忍,大事敢为,绝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局,为了替天行道!这一点,从林冲火拼王伦后,力推晁盖为山寨之王,而且甘居吴用,公孙胜之后,更可以看出林冲的高风亮节。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了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杀死,而是先问罪责。

第四篇:水浒传英雄人物林冲形象论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水浒传》中心英雄人物林冲

摘 要:林冲是《水浒传》中描写最出色的起义英雄将领。他是被逼上梁山的。开始他为了保位自已的地位和舒适的家庭生活,一再忍让,直到忍无可忍时,才义无反顾的道路。

关键词:水浒 林冲 形象

《水浒传》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中,个性鲜明者多达二三十个。而在这其中,形象最为丰满,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成熟完备的,我认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

在小说中,林冲的出场,是在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落发为僧,辗转来到东京,看守大相国寺荣园之后。此时林冲本是携娇妻张氏来相国寺还香愿,见了鲁智深使禅杖,不觉入神,因此忘情喝彩。随着这一声喝彩,一位武艺高强,侠骨柔肠的水浒英雄豹子头林冲,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一、呵护爱情,钟情娇妻

林冲的出场,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 鲁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

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不想得遇师兄。”

由此可见,林冲对于矫妻,宠爱有加,妻子逛庙,丈夫陪同,真是好一个护花使者!这一现象,在夫权高高在上的封建社会里是不多见的,如有,也多见于妻强夫弱之家,丈夫往往是被逼而往。但林冲不属此例,林冲本是英雄了得,矫妻在家也是小鸟依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叙述中看出来!

林冲正准备与鲁智深结拜、叙情、饮酒,忽得使女锦江来报:“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闻言“慌忙”别了新交兄弟鲁智深,“急忙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此处一个“慌忙”,一个“急忙”,可见林冲心情之急迫,矫妻在他心中之地位!须知在讲兄弟义气的封建社会,社会上流行的是:“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裳。”结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拜兄弟在上至大丈夫,下至平民百姓的心目之中,也是重于妻子的。何况林冲又是一个以“义气”为重的好汉英雄。但林冲虽很重视兄弟情份和朋友义气,亦看重夫妻之情,矫妻在他的心中和兄弟、朋友一般重要,这在封建夫权社会里,其实是不常见的,在《水浒传》的众英雄中,如此夫妻情深的也不多见,如宋江与阎婆惜,武大郎与潘金莲,杨雄与巧云等等,都因夫妻情疏而后反目成仇,引来杀身之祸,这其中虽有很多原因,但也有其大丈夫、男子汉的夫权观念在作怪,林冲却绝不是这样,而是处处为矫妻考虑,时时将妻放在心中。

前人评价林冲,大多落在“隐忍而行,逆来顺受”上,并进一步指出这是由于林冲阶级出身,身份经历而造成的性格特点。但我以为并不尽然。小说中虽然极力渲染了林冲的隐让,但我认为,造成这种隐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出身,地位经历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他的本心善良和对家庭,妻子的呵护之情和责任感。他在遭受高俅陷害,打击之时,不是不敢反抗,更不是无力反抗,而是为了对妻子的真爱而暂不反抗,这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才是能屈能伸的真英雄!

二、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慰,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已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已怕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始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口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另外《水浒传》不只是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侯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就是《水浒传》的现实言义。

三、侠肝义胆、救困助危

在“水浒”英雄,有许多是个性粗暴、动辄杀人的莽汉,即便是作者寓以深情描画塑造、深得读者喜爱者,亦大多如是,如鲁智深,如李逵,虽有仗义行侠之举,但也有一言不合,便要杀人的糊涂行径。至于设黑店,劫商贾,卖人肉包子的强人,在水浒百零八名好汉中亦不鲜闻。严格地说来,那些人虽然或是因生计所迫,或是因官府所逼,亦即是无奈之举,但终究难称好汉、英雄,也不能说是替天行道。《水浒传》编著之所以写他们,也应该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实情,在历代农民起义队伍中,鱼龙混杂的现象是时常存在的,他们中有为万民请命者,替天行道者;亦有浑水摸鱼,大逞杀欲之人。而林冲却不是这样,他绝没有逞能好杀之念,在很多时候,却是有着菩萨心肠,多次救人急难,为人解困,如在东京,任八十万禁军教头之时,替酒生李小二脱免官司,小说中是这样交代的:

“„„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免脱,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小说中的这一段交代文字,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被救助者李小二只是一名酒生,用现在的行话来说,大概是酒店茶楼的服务员,并不是小说中所标榜的武艺高强的好汉,以前与林冲的关系,也应属一般,最少算不上同乡、旧故、亲友之列。二是在李小二坏事之后,是“得林冲主张陪话”。此处的“主张”二字,应是“主张张罗”之意,也就是说,不是李小二找林冲帮忙(因为李小二知道,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李小二只是一个酒生,地位悬殊有天地之别,一者找不上,二者即便找上了也是自讨没趣)而是林冲仁心宅厚,同情弱小,主动为之出头摆平,这其中,林冲自然有这个资格和势力的,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京战卫戍司令部的官员,有他出面,李小二自己就可以免去官司之祸,这在当时,对李小二这样草民百姓来说,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善事,更何况林冲为他陪话、赔钱,为他赉发盘缠,指点生计呢?林冲之仁实在令人感动!

古语有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一般是在人命关天的时候,况且书典所载,被助之人大多是佳人才子,或落难英雄,如鲁智深救助潘金莲,护送林冲,即属此类。而林冲此中善举,则完全是率性而为,见不得弱者受欺,对一个可以说素昧平生的贫困草民,这般相助,实不多见,同时他所采取的帮助弱者的方式,并不是当时所常用的,小说中所常见的以暴易暴手段,而是利用自己的声誉、威望和影响,来化解矛盾。这实在是称得上高明。不但在当时令人景仰,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符合“和谐社会”的理念的,因此,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林冲不只是不意气杀人,而且在被人误解、受气之时,也时时忍让,情愿负辱而行。如在柴进庄中与洪教头比武之时,面对着洪教头的无礼,他一再迟让;在沧州牢城,面对差拨的谩骂,他陪笑脸,送银子;在初上梁山时,他面着着白衣秀士王伦的百般刁难,也只是暗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自叹息“命蹇时乖”。也许有人会说,林冲这样一味忍让退缩,真是软骨脓色,怎算得梁山替天得道的英雄好汉?是英雄好汉就必须敢作敢为!确实如此。而林冲这样正是敢作敢为,且敢为人先的英雄好汉!只是他的敢作敢为是当作则作,当为则为,绝不乱作胡为!这正是一个英雄好汉应有的气度。韩信能于市井受胯下之辱,方成就了开辟汉家天下的千古名将,林冲能在屑小之辈前忍隐以行,才有了梁山水浒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

是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就一定是敢作敢为,也就是刘欢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中所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就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报仇雪恨,手刃仇敌上梁山,于是也就有了在晁盖起义上梁山而王伦嫉妒贤能,拒不接纳之时,林冲拍案而起,火拼王伦,而后推晁盖为山寨之主,为梁山事业立基石为替天行道立首功!

如果说,山神庙手刃三贼的林冲,还有报私仇的因素在内,那么,在梁山寨火拼王伦的林冲,还完全是为了替天行道,容不了王伦的小鸡肚肠,于是林冲替天行道,于是火拼王伦。在此时,林冲决不能忍让,也绝不会退缩,这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林冲,小事可忍,大事敢为,绝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局,为了替天行道!这一点,从林冲火拼王伦后,力推晁盖为山寨之王,而且甘居吴用,公孙胜之后,更可以看出林冲的高风亮节。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了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

如果单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我个人觉的林冲是《水浒传》人物当中最有艺术灵性和最出彩的一位。《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我个人最喜欢林冲。

参考文献

1、《水浒传》中洲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长春人民广播电台,《水浒传论集》,工农兵通讯增刊

3、鲁讯:《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马成生:《水浒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5、朱一玄编:《水浒传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

6、张国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中州书画社,1981版

7、宋俭等编注:《奇书四评之金圣叹评<水浒>》崇文书局2004年版

第五篇:水浒传英雄人物林冲形象论

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水浒传》中心英雄人物林冲

摘要:林冲是《水浒传》中描写最出色的起义英雄将领。他是被逼上梁山的。开始他为了保位自已的地位和舒适的家庭生活,一再忍让,直到忍无可忍时,才义无反顾的道路。

关键词:水浒林冲形象

《水浒传》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中,个性鲜明者多达二三十个。而在这其中,形象最为丰满,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成熟完备的,我认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

在小说中,林冲的出场,是在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落发为僧,辗转来到东京,看守大相国寺荣园之后。此时林冲本是携娇妻张氏来相国寺还香愿,见了鲁智深使禅杖,不觉入神,因此忘情喝彩。随着这一声喝彩,一位武艺高强,侠骨柔肠的水浒英雄豹子头林冲,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一、呵护爱情,钟情娇妻

林冲的出场,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

鲁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

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不想得遇师兄。” 由此可见,林冲对于矫妻,宠爱有加,妻子逛庙,丈夫陪同,真是好一个护花使者!这一现象,在夫权高高在上的封建社会里是不多见的,如有,也多见于妻强夫弱之家,丈夫往往是被逼而往。但林冲不属此例,林冲本是英雄了得,矫妻在家也是小鸟依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说的叙述中看出来!

林冲正准备与鲁智深结拜、叙情、饮酒,忽得使女锦江来报:“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闻言“慌忙”别了新交兄弟鲁智深,“急忙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此处一个“慌忙”,一个“急忙”,可见林冲心情之急迫,矫妻在他心中之地位!须知在讲兄弟义气的封建社会,社会上流行的是:“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裳。”结拜兄弟在上至大丈夫,下至平民百姓的心目之中,也是重于妻子的。何况林冲又是一个以“义气”为重的好汉英雄。但林冲虽很重视兄弟情份和朋友义气,亦看重夫妻之情,矫妻在他的心中和兄弟、朋友一般重要,这在封建夫权社会里,其实是不常见的,在《水浒传》的众英雄中,如此夫妻情

深的也不多见,如宋江与阎婆惜,武大郎与潘金莲,杨雄与巧云等等,都因夫妻情疏而后反目成仇,引来杀身之祸,这其中虽有很多原因,但也有其大丈夫、男子汉的夫权观念在作怪,林冲却绝不是这样,而是处处为矫妻考虑,时时将妻放在心中。

前人评价林冲,大多落在“隐忍而行,逆来顺受”上,并进一步指出这是由于林冲阶级出身,身份经历而造成的性格特点。但我以为并不尽然。小说中虽然极力渲染了林冲的隐让,但我认为,造成这种隐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出身,地位经历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他的本心善良和对家庭,妻子的呵护之情和责任感。他在遭受高俅陷害,打击之时,不是不敢反抗,更不是无力反抗,而是为了对妻子的真爱而暂不反抗,这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才是能屈能伸的真英雄!

二、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慰,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已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已怕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

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始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寺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侯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口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另外《水浒传》不只是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

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侯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就是《水浒传》的现实言义。

三、侠肝义胆、救困助危

在“水浒”英雄,有许多是个性粗暴、动辄杀人的莽汉,即便是作者寓以深情描画塑造、深得读者喜爱者,亦大多如是,如鲁智深,如李逵,虽有仗义行侠之举,但也有一言不合,便要杀人的糊涂行径。至于设黑店,劫商贾,卖人肉包子的强人,在水浒百零八名好汉中亦不鲜闻。严格地说来,那些人虽然或是因生计所迫,或是因官府所逼,亦即是无奈之举,但终究难称好汉、英雄,也不能说是替天行道。《水浒传》编著之所以写他们,也应该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实情,在历代农民起义队伍中,鱼龙混杂的现象是时常存在的,他们中有为万民请命者,替天行道者;亦有浑水摸鱼,大逞杀欲之人。而林冲却不是这样,他绝没有逞能好杀之念,在很多时候,却是有着菩萨心肠,多次救人急难,为人解困,如在东京,任八十万禁军教头之时,替酒生李小二脱免官司,小说中是这样交代的:

“„„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免脱,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小说中的这一段交代文字,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被救助者李小二只是一名酒生,用现在的行话来说,大概是酒店茶楼的服务员,并不是小说中所标榜的武艺高强的好汉,以前与林冲的关系,也应属一般,最少算不上同乡、旧故、亲友之列。二是在李小二坏事之后,是“得林冲主张陪话”。此处的“主张”二字,应是“主张张罗”之意,也就是说,不是李小二找林冲帮忙(因为李小二知道,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李小二只是一个酒生,地位悬殊有天地之别,一者找不上,二者即便找上了也是自讨没趣)而是林冲仁心宅厚,同情弱小,主动为之出头摆平,这其中,林冲自然有这个资格和势力的,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京战卫戍司令部的官员,有他出面,李小二自己就可以免去官司之祸,这在当时,对李小二这样草民百姓来说,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善事,更何况林冲为他陪话、赔钱,为他赉发盘缠,指点生计呢?林冲之仁实在令人感动!

古语有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那一般是在人命关天的时候,况且书典

所载,被助之人大多是佳人才子,或落难英雄,如鲁智深救助潘金莲,护送林冲,即属此类。而林冲此中善举,则完全是率性而为,见不得弱者受欺,对一个可以说素昧平生的贫困草民,这般相助,实不多见,同时他所采取的帮助弱者的方式,并不是当时所常用的,小说中所常见的以暴易暴手段,而是利用自己的声誉、威望和影响,来化解矛盾。这实在是称得上高明。不但在当时令人景仰,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符合“和谐社会”的理念的,因此,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林冲不只是不意气杀人,而且在被人误解、受气之时,也时时忍让,情愿负辱而行。如在柴进庄中与洪教头比武之时,面对着洪教头的无礼,他一再迟让;在沧州牢城,面对差拨的谩骂,他陪笑脸,送银子;在初上梁山时,他面着着白衣秀士王伦的百般刁难,也只是暗自叹息“命蹇时乖”。也许有人会说,林冲这样一味忍让退缩,真是软骨脓色,怎算得梁山替天得道的英雄好汉?是英雄好汉就必须敢作敢为!确实如此。而林冲这样正是敢作敢为,且敢为人先的英雄好汉!只是他的敢作敢为是当作则作,当为则为,绝不乱作胡为!这正是一个英雄好汉应有的气度。韩信能于市井受胯下之辱,方成就了开辟汉家天下的千古名将,林冲能在屑小之辈前忍隐以行,才有了梁山水浒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

是替天行道的侠义英雄,就一定是敢作敢为,也就是刘欢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中所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于是就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报仇雪恨,手刃仇敌上梁山,于是也就有了在晁盖起义上梁山而王伦嫉妒贤能,拒不接纳之时,林冲拍案而起,火拼王伦,而后推晁盖为山寨之主,为梁山事业立基石为替天行道立首功!

如果说,山神庙手刃三贼的林冲,还有报私仇的因素在内,那么,在梁山寨火拼王伦的林冲,还完全是为了替天行道,容不了王伦的小鸡肚肠,于是林冲替天行道,于是火拼王伦。在此时,林冲决不能忍让,也绝不会退缩,这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林冲,小事可忍,大事敢为,绝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局,为了替天行道!这一点,从林冲火拼王伦后,力推晁盖为山寨之王,而且甘居吴用,公孙胜之后,更可以看出林冲的高风亮节。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了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白地就把对方

杀死,而是先问罪责。第三,就是写他杀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么叫有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

如果单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我个人觉的林冲是《水浒传》人物当中最有艺术灵性和最出彩的一位。《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我个人最喜欢林冲。

参考文献

1、《水浒传》中洲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长春人民广播电台,《水浒传论集》,工农兵通讯增刊

3、鲁讯:《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马成生:《水浒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5、朱一玄编:《水浒传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

6、张国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中州书画社,1981版

7、宋俭等编注:《奇书四评之金圣叹评<水浒>》崇文书局2004年版

下载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著名形象论英雄人物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著名形象论英雄人物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情结

    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情结 中本133 13010328 党金鹰 在古希腊神话中,充满了人神之间的爱情和斗争,这些故事大多都是以各个英雄作为主人公进行描写的,如《伊利亚特》中的奥德......

    论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故事中女神形象的异同

    论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故事中女神形象的异同 摘要:希腊神话女神众多,而中国女神只占少数几个,她们各有各的特点,而且也有相似之处。中国女神和希腊女神有着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

    从《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悲剧的特点

    郑州大学文学院 高瑾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古希腊农村祭祀酒神的“山羊之歌”。公元前560年,雅典执政者庇士特拉图把这种活动由农村引入雅典,后来添加演员,丰富了内容,演化为戏剧......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 06中文 王广好 [摘要] 《三国演义》超越历史原型 ,塑造了一个智慧、忠贞、充满理想色彩的诸葛亮形象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艺术创造 。充分突......

    赢在单词:学习英语词汇必知古希腊神话故事大全(中)

    赢在单词:学习英语词汇必知古希腊神话故事大全(中) [ 中文版] 古希腊神话故事19-16 :阿耳戈英雄们带着美狄亚逃跑 施瓦布 此时,埃厄忒斯和所有的科尔喀斯人都知道了美狄亚的恋......

    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摘要】《诗经》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而其主人公的构成往往与妇女形象有关。为此,《诗经》中塑造了千姿百态又富于个性化的妇女形象。从妇女......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摘要:《西游记》可以说是我国写"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塑造较为成功的是孙悟空的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来 论述......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作 者:工作单位:石河子电大 曹永清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主要源于民间生活,是民众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