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交友看重诚实,不应划朋友圈
孩子交友看重“诚实” 家长不应帮划“朋友圈”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伴,他们觉得孤独吗?他们的朋友多不多?他们以什么样的标准交朋友?上周末,记者在杭州永天实验小学五、六年级的两个班做了一个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现象。
有的孩子有上百个朋友
在“你一共有多少个好朋友?”一题中,孩子们的回答差别很大,最少的答案是7个,最多的接近100个,而且交朋友的途径也非常广:“我在学校合唱团有好几个朋友”、“我有很多个朋友是在兴趣班认识的”、“他是我朋友的朋友,后来也成了我的朋友。”
为了搞清楚他们心目中“好朋友”的概念,记者又追加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怎么样才算得上是好朋友?”六(2)班的施乐天说自己有N个朋友,而且关系都很密切:“我的好朋友都很诚实,都跟我有差不多的爱好,我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施乐天说。
但有些孩子的交友标准却有些“无厘头”,在“你交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一题中,“看得顺眼就行”、“跟我差不多高”、“眉清目秀”之类的答案比比皆是,而这也是不少家长担心的。
大多孩子交友看重“诚实”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虽然72.6%的父母表示“希望孩子和他喜欢的人交朋友”,但事实上,大多数父母却对孩子选择朋友有着严格的要求,81.6%的父母要求孩子选择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45.3%的父母会“为了学习,要求孩子减少与朋友的交往”。这一结果,在本次早报教育周刊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
在“爸爸妈妈有没有告诉你,应该和哪些同学交朋友?”一题中,除了个别孩子表示“爸爸妈妈相信自己的选择”外,其他孩子都回答,爸爸妈妈要求自己跟那些学习成绩好、行为习惯好的同学交朋友。跟家长们的标准不同,在“你觉得你的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一题中,大多数孩子并没有提到学习,他们认为“诚实”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家长对孩子的朋友有诸多要求,但孩子们却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很大的自主性,在“如果爸爸妈妈不喜欢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办?”一题中,90%以上的孩子表示“会和好朋友继续交往”,而“尽量说服爸爸妈妈”、“向爸爸妈妈介绍好朋友的优点”、“帮好朋友改掉坏毛病”等,都是他们为了好朋友继续交往而想出来的办法。
要多鼓励孩子去交朋友
采访中,很多孩子都表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带那些成绩不好、太好动的朋友到家里玩,但家长们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受同伴影响,如果交上了不好的朋友,麻烦可就大了。”
“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对孩子的朋友圈有太多限制,客观上反而会使孩子交不到朋友。”浙江省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棣云认为,家长眼中的好坏标准各不相同,而孩子的成长又正处于一个变化期,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很有可能是“帮倒忙”。
“孩子必须先学会交往,在交往中学习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才可能形成正确的交友观,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是很重要的一课,所以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去交朋友,而不是以自己的好恶来帮他们划定朋友圈。”朱棣云认为,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其他孩子身上的优点,尽可能地让孩子与个性不同的朋友交往,并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当然,家长的引导也很重要,这样,孩子才会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这对他们来说将是一生的帮助。”
第二篇: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学会感恩
——培养好孩子的优秀品质
围绕“诚信”的主题,家长和老师一起探究孩子说谎、作弊等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不诚实的问题。
在找到孩子不诚信的原因之后,如何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这是家长和老师需要探讨的重点。
“养不教父之过”,家庭作为孩子最重要的生命载体我觉得家庭教育一定要从小做起。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家长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即自己有没有使孩子做出不诚信的行为。古人有曾子杀猪的故事,所以家长首先是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家长要尽量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例如,教育孩子买东西时,别人多找钱主动还给卖主,不贪小便宜,捡到东西主动交公,考试不好时,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家长,自己向别人求教知识时,要虚心,答应别人事要办到,看完书以后要归还原处等要求。不要眼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耐心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家长可以用故事引导孩子学习诚信,让孩子时刻牢记“诚实守信”。我们班的同学就有见到一毛钱、五毛钱及时交给老师的事例如:拾金不昧的同学:
当然也有不诚实守信的事例。
家长要多讲讲现实中有关诚信的案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信息量的增加,孩子需要了解诚信的作用在哪里,跟自己的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因此家长老师老多为学生列举身边或者熟知的成功
人士靠诚信获取成功的经历,让孩子明白自己诚信最终是利大于弊,不诚实失信的结果会毁掉自己的一生,这样他们会更愿意去讲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只要家长坚持不懈,良好的教育就会犹如春风化雨,温暖着孩子的心扉。以诚为本,以信为根,坚持时时处处注重自己的言行,培养孩子对任何事情认真,踏实、对任何人以诚相待,那么,孩子们会载着诚信之舟驶向前程似锦的明天。让我们用心灵呼唤诚信,拥抱诚信,为生命涂上一层亮色,用心灵呼唤诚信,拥抱诚信,让世界因诚信而生机盎然,五彩缤纷。
第三篇:《诚实的孩子》后感
诚实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珍贵
诚实的孩子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童年在阿姨家打破了一个花瓶,第一次??没有承认,他回国后很开心。在我母亲的帮助下,列宁终于承认了错误,并被阿姨的赞美。
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这座城市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珍贵。与列宁相比,我太遥远了!想想这个过去在我心里滚动。
这是两个月前。那天我妹妹和妹妹呆在家里没什么,我打开一瓶冰箱看啊,一瓶苏打水。我遇到很开心,匆忙把这瓶软饮料和妹妹一半。饮用后,我安装了一些水。我母亲回来打开苏打喝了一口,那是错的,有气味的气味啊?愤怒地扔了一个瓶子,直接卖出卖苏打水的商店。后来,我们没有说真话的真相。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城市比别的什么是珍贵的,如果不是真实告诉我的母亲我的心会很长时间不能冷静。所以我决定告诉真相的真相。
从现在开始,我想成为一个城市孩子。不要再说谎 我相信我会说的。
第四篇:诚实的孩子教案
《诚实的孩子》教案
活动目标:1.懂得做事要诚实,不能撒谎和做假。
2.知道做错事应该勇敢承认并改正,能初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人。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种花,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2.回忆故事的情节,教师进行启发提问: a.谁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b.国王看到手捧空花盆的宋金后,是怎样做的?
c.国王为什么选宋金当国王?
教师小结:宋金是个诚实的孩子,所以国王最后挑选了他,来做未来的国王,我们要向宋金学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交流讨论
1.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做错事是如何改正的。a.你喜欢做诚实的孩子吗?
b.当你做错事别人给你指出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c.当你做错事爸爸妈妈批评你时,你是怎样做的?
教师小结:当你做错事别人指出来的时候,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1.导入:小朋友们种过花吗?今天,有一个小朋友也要 理解别人是为你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并改正,做个诚实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大家都会喜欢你。
三:扩展延伸
1.煮过的种子不能种出美丽的花朵,什么样的种子能种出花朵?
2.种子的生长需要那些条件?
教师小结:种子的生长需要阳光、肥沃的土壤、水、空气、养料等。
活动总结: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认并改
正。
第五篇:父母应不应该帮孩子做决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父母应不应该替孩子做决定
在这场《好孩子是不是虎妈模式培养出来的吗?》的辩论中,“父母应不应该替孩子做主?”这个争论点引起了我的思考!反思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作为一个在开明家庭长大的孩子,我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成长过程中对我的独立、自主、自立能力的培养和鼓励,这无疑对我的独立的性格的形成有很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父母在我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给予我的积极的建议,指引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航向行进,更是我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我认为父母给孩子做决定也要掌握好“时间”和“火候”。
首先,父母什么时候应该替孩子做决定?我认为,父母在孩子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刻的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重要的建议;甚至在孩子还小、不具备基本的生活常识与判断能力的时候,父母应该“替”孩子做决定。而不是事无巨细,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充当孩子的发言人和经纪人,全面剥夺孩子对自己的决定权。
旧时的父母有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这话话粗理不粗,父母在这世界上毕竟比孩子阅历广、经验多,在人生的重要抉择时刻,例如接受教育、选择伴侣、选择工作等,都比孩子们见得多、听得多,自然也有看得更远的见解。毕竟,人生转折时刻的一个不明智决定会耽误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从为孩子的未来负责的角度出发,父母应该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替”孩子做决定。
其次,就是“火候”问题,父母应该怎样替孩子做决定。我认为父母替孩子“做决定”,但不能专断。每一次做决定的过程,都是孩子的一次重要成长经历,是对孩子判断能力的一次重要培养,也会给孩子以后独自做出判断提供参考。因此,父母应该在在尊重的基础上,和孩子有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给孩子关于所要做决定的问题的利弊分析之后,让孩子自己判断好与坏,再做出神圣的决定。孩子终有一天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要独立在这世界上,会遇到千千万万的自己父母不曾教授过的问题或转折;同时人类生生不息,教育代代相传,有一天他们也要为人父母,也要成为另一个孩子人生的导航者。这时,他们必须能够面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利弊判断,从而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因而授“子”以鱼不如授“子”以渔,因此父母替孩子做决定,要避免“专断”。
孩子不是父母人生的复制,也不是其他“好孩子”、“成功人生”的克隆,每个人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社会赋予他们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利。因此父母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本着为孩子未来负责的原则,在人生的关键抉择时刻给孩子建议帮助孩子做出一个“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