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食与美文
我睡前有看会儿书催眠的习惯。睡前挑的书需有技巧,如果不幸选中科幻小说推理小说,就会兴奋到两三点睡不着。又如前两天读了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半夜十二点躺在床上犯馋瘾,恰如书里所说,“人之犯馋,实在饱暖之余,眼看着、回想起或是谈论到某一美味,喉头像是有馋虫搔抓作痒,只好干咽吐沫”,可惜未能“得遂所愿,恣情享受,浑身通泰”。
尽管深夜谈吃很不厚道,但我还是喜欢读美食文章。写美食文章的人各有各的特点。比如汪曾祺写吃,一半篇幅都是自己的下厨经验,是真会过日子的人;比如陆文夫写吃,苏州的种种风物渗透其中,让人对苏州天堂浮想联翩;比如梁实秋写吃,博古通今且风趣幽默。
梁实秋提到杀黄鳝之残忍,讲了个《颜氏家训•归心》里的故事:“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子,头是鳝,以下方为人耳。”还补充了一篇莲池大师放生文,顿时吓得我不敢动筷子了!结果先生下半截淡定地表示:“信有因果之说,遂作放生之论。但是美味所在,放者自放,吃者自吃。”好一句吃者自吃。《雅舍谈吃》里还提到徐志摩每值秋后必去杭州西湖烟霞岭下翁家山访桂,吃一碗煮栗子,认为是一大享受。有一年他去了,桂花被雨摧残净尽,他感而写了一首诗《这年头活着不易》。(吃货哭了)总之,写美食文章的人都是爱生活的人不会错。
有人说吃永远没法写好,因为百读不如一吃,我看倒未必。夏日卧于竹席上看别人漫谈美食是自有一份轻松惬意,被勾起馋虫后的口舌生津也是一种乐趣,想象下没吃过的(所谓脑洞)、回忆起吃过的,顿感人生丰盛,放下书本后的觅食则是满足自我与打破想象的拉锯。对此,梁实秋在书里记下了一个作为吃货的深刻体验:“我曾痴想北平羊头肉的风味,想了七八年;胜利还乡之后,一个冬夜,听得深巷卖羊头肉小贩的吆喝声,立即从被窝里爬出来,把小贩唤进门洞,我坐在懒椅上看着他于暗淡的油灯照明之下,抽出一把雪亮的薄刀,横着刀刃片羊脸
肉,重复钻进被窝,在枕上一片一片的羊头肉放进嘴里,不知不觉的进入了睡乡,十分满足的解了馋瘾。”这段读得我禁不住想象大冬天缩在被子里还忍不住不停伸手拿枕边羊肉的画面,能够嚼着肉睡过去真是人生幸福。不过,梁先生在此后也说了句深刻的大实话:“老实讲,滋味虽好,总不及在痴想时所想的香。”
人生有一张嘴,舌上五味蕾,真是天生容易犯馋瘾。不过究竟什么是馋,怎么看这个馋,我十分同意梁老先生的看法:罗马暴君尼禄,在大宴群臣的时候经常撕下一根根又粗又壮的鸡腿,举起来大嚼,那不是馋。埃及废王法鲁克,据说每天早餐一口气吃二十个荷包蛋,也不是馋。对某一种食物有所偏好,大量的吃,这是贪得无厌。馋,则着重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
说到底啥是品位其实我也不懂,忽然想起一个曾经挺流行的说法,就是“小资”。八十年代苏州陆文夫写过一个著名的中篇《美食家》,主角朱自治在“我”高小庭的眼里倒真的是个标准的资本家,而且是个好吃成精的美食家——早晨要起个大早去朱鸿兴吃头汤面,接下来到阊门石路去蹲茶楼,在茶楼里要讨论中饭去新聚丰、义昌福,还是松鹤楼。如果这些地方都吃腻了,就与同伴雇上黄包车或者马车,到木渎的石家饭店去吃鲃肺汤,枫桥镇上吃大面,或者是到常熟去吃叫花子鸡……啊,这种腐朽糜烂的资本家生活请务必带上我!
过不起小资生活,寻常人的四季美食咱还是能吃得上的。最后我一定要引用下《雅舍谈吃》里的这段,与各位爱生活爱美食之人共勉——
“开春吃春饼,随后黄花鱼上市,紧接着大头鱼也来了。恰巧这时候后院花椒树发芽,正好掐下来烹鱼。鱼季过后,青蛤当令。紫藤花开,吃藤萝饼,玫瑰花开,吃玫瑰饼;还有枣泥大花糕。到了夏季,„老鸡头才上河哟‟,紧接着是菱角、莲蓬、藕、豌豆糕、驴打滚、艾窝窝,一起出现。席上常见水晶肘,坊间唱卖烧羊肉,这时候嫩黄瓜,新蒜头应时而至。秋风一起,先闻到糖炒栗子的气味,然后就是炮烧涮羊肉,还有七团八尖的大螃蟹。„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过年前后,食物的丰盛就更不必细说了。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
祝你有个好胃口,每天都是好日子。
第二篇:美食美文
1.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2.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3.吃是最好的安慰
4.家庭料理的不刻意
5.孤独的人都要吃饱饭(光棍节)
6.没人生来就是好厨师
7.我坚信食物的力量
8.每时每刻,都有一道唤醒回忆的菜 9.把美食与爱装进口袋(手机版)
10.亲爱的,听我聊聊厨房与爱
11.说说你记忆中的年夜饭(春节)
12.对美食与爱的一再坚持(手机版)13.新年老味道(春节)
14.饥饿是最好的厨师
15.治愈心灵的私房红烧肉
16.味道因回忆更美丽
17.我们对食物能表达的最高敬意
18.好好吃饭用心生活,比什么都幸福
19.做饭是件快乐的事
20.食材有性格,食物总动员
21.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22.美味调剂生活
23.你的吃相是最美的模样
24.厨房是幸福的最后堡垒
25.那些寂寞又快活的厨子
26.爱的火把在厨房点燃
27.Jamie的英国菜:好的食物包含着温情与良心
28.厨房遇见苏格拉底
29.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
30.笔耕不辍,厨房不冷
31.先知后行,饮食尤甚
32.So Much Spring
33.下厨房的366天(生日快乐,一岁了)
34.况是清明好天气 35.味至浓时是故乡 36.厨房里的生活家
37.行动是唯一能提高你厨艺的方式(via 晚来)
38.南来或北往,愿为一人下厨房(via 小小H)
39.美食,是可以吃下去的幸福记忆(via 红豆馅儿桃馒头)
40.在厨房里找到难得的安稳(via 李妙生)
41.厨房有女初长成(via Laurinda媛)
42.料理是一场原地的旅行 43.带着烤箱践行梦想
44.妈妈的味道,天涯海角一生相随 45.心中有爱,饭菜好吃 46.谁不眷恋一茶一饭的光辉 47.人生自是有情吃
48.味道可以延续,记忆就会一直都在49.那些无需付出的岁月 并不是真正的生活
50.爱自己,从一个人下厨房开始 51.美食是媒介,爱情是开往春暖花开的地铁
52.那件幸福的小事叫早餐
53.带着美食和宠物给我们的正能量出发
54.你们去征服世界,我只想征服一个人的胃和心
55.美食带来的快乐,有很香很香的味道
56.谁的心底都有一碗面,让你暗自揣
摸它的滋味
57.让胃感到充实,心也觉得满满的 58.下厨是开心快乐的事,天赋不重要 59.美食从来不说谎 60.月饼模里的乡愁 61.桂花飘香板栗黄
62.既然生活,就要有滋有味 63.假如我有一间咖啡馆 64.恋上厨房恋上家 65.在最美的时光用力爱一场 66.冬日围炉话火锅———————————————周刊标题———————————————餐桌上没有芦笋就不是五月【试验版】 菠萝殿下六一轰趴邀你参加【001】 爱无永恒,藕有例外【002】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003】
果子市、板栗香,秋风打城墙【017】
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004】
典纱笼,买榴莲,榴莲红,衣箱空【005】
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梅子黄时雨【006】
家家瓜架傍篱搭,满架黄花满架瓜【007】
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水中莲子,已怀芳心【008】 大暑三伏天【009】
难得布衣豪门聚,只缘千娇百媚生【010】
我只有这点本事,“豆”你开心【011】 茄子宴,立秋正当时【012】
热火煮,荸荠熟【023】
秋入小城凉入骨,无人不道柿子熟【024】 【021】
古柏高枝银杏实,几千年物到而今【022】 【019】
秋风思归食茭白【020】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珍珠圆【018】
处暑品冬瓜,消暑也美容【013】 神仙之食——山药抗秋燥【014】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015】 西风响,蟹脚痒【016】 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025】 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026】 休言人去万事了,脐橙犹有杜诗香【027】
野水茨菰花,西湾春复老【028】
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029】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030】
As American as apple pie【031】
再见2011【032】(年终特别版)
小寒大寒糯米饭,年头年尾暖粒粒【033】
过小年吃年糕,年年风流年年高【034】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鱼”【035】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036】
春葱翦、红蜜炬【037】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038】
绣合新添一线长,金针斗巧制鸳鸯【039】
煮豆作乳脂为酥【040】
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041】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042】 风淡荡,鳜鱼吹起桃花浪【043】 三月三,荠菜赛牡丹【044】 人间四月天,细雨点洒樱花前【045】
江南水暖花时正,四月山园绽凤梨
【046】
莫道莺花抛白发,且将蚕豆伴青梅【047】
舞腰浮动绿云浓,樱桃半点红【048】
蕹菜抽青玉,葱根结水晶【049】
煮豆持作羹【050】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051】 生来笼统君休笑,腹内能容数百人【052】
白粉墙头红杏花,竹枪篱下种丝瓜【053】
亦蔬亦果西番柿【054】
葡萄美酒夜光杯【055】
暑气未消秋来到,立秋贴秋膘【056】 却拥木绵吟丽句,便攀龙眼醉香醪【057】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059】 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060】 粳稻远弥秀,栗芋秋新熟【061】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062】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063】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064】
花生土内长,秧苗节上生【065】
桂花香来菊花黄,共醉重阳节【066】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067】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068】
山家蒸栗暖,野饭谢麋新【069】
咖喱之味,冬日里的香料共和国【070】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071】
第三篇:美食与文化
流行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有感
121180127
徐青
我自认为是一俗人,对各种文学作品没有怎么认真品读,更谈不上研究。选流行文化与中国当代小说是为了给自己无聊的理工科学习增添一份文学气息,让自己的身上多些文化青年的气息。
到如今,我万分庆幸自己当初选了这门课,真心感觉自己学到了些许,至少感受颇深。从第一节课的游侠文化与武侠小说,到后来的美食与文化,都令我深感震撼。犹记得老师课上提到的《幽梦影》中的句子“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友人,因山水想得意诗文”。还记得那是自己的震撼,一节课都在品味这句话,感人啊!它让我瞬间脑海中多出许多画面。我仿佛看见张潮在月下独自饮酒,脑海中翩翩起舞,想起远方的友人;他或许又面朝大海,想着自己先前创作的得以诗篇,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阻挡不了诗人的寂寥。我能从诗中读出诗人满怀的寂寞抑郁难以排遣,他才会借助雪、花、酒、月、山水这些静物。同时,我也想到了自己,有多少次看着眼前同学谈天说地,我感觉到的是自己心中无尽的失落与伤感,我怀念着自己高中、初中乃至小学的情景,幻想着自己过去的时空;已记不清多少个远离家的日子,深夜里对着月,思念着父母,回忆自己在他们身边无心无肺的大笑,有时甚至会留下几行泪„„诗人的寂寞感同身受,能勾起灵魂深处的弦丝,引领我们在他的那片领域中徜徉。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多愁善感之人,在伙伴的眼里,我善良真诚乐观向上,却唯独少了那份静美吧。可在文学的世界里,我有。我可以从诗中挖掘出内心深处的真善美,陶冶文学领域的情操。因为诗,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现在,我也会因为一句“生如夏花之灿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而发自内心的感叹,但也深知要到达那种境界是多么的难!
听了课上好多的诗词,我似乎也渐渐迷上了诗词文化,正在从头开始,想看看《陌上花开》系列浅易的诗词见解,想读读余秋雨的《借我一生》的深刻„„
似乎武侠永远与我无缘,从小喜欢看古装片,但对于武侠小说却怎么也入不了心,对金庸、古龙、梁羽飞提不起兴趣,抓不住武侠小说的主旨,又或许它们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主旨吧。刀光剑影、风花雪月、武林朝堂这些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意象,我或许会去会感叹翻拍的电视里某某很高端大气,某某很漂亮、某某很帅气,但却没有更多的感触。更多的就是为了那些侠客美女的感情感到一些遗憾罢了„„
除去武侠小说这部分,我更深有感触的便是美食与乡愁了。古今中外,可以说,只要有文化有书籍的地方就少不了美食,很早便有黄有发著有的《舌尖上的故乡》,如今更是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同时各类文学作品中涌现出各种菜系。据科学说法,中国大约有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每种菜系各有千秋。鲁菜清香、鲜嫩、味纯,有著名的“九转大肠”;川菜大多数人是很熟悉的,酸甜麻辣香,尤其以三椒闻名,其菜有我们熟知的“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同时重庆火锅也尤为出彩„„各种菜系很多,也就不一一叙述了,但作为一个江苏人,还是要提一提苏菜的,苏菜以清淡出彩,浓中带淡、鲜香酥烂、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有我最爱的“清炖狮子头”。唉,其实这些菜也只是老师要讲的铺垫,真正让人深思的是张翰的“莼鲈之思”。据《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来被传为佳话,“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可是,在我而言,与其说是思乡的代名词,不如说是张翰心中有一份执着的信念。在那样一个以身份才识说话的年份,他能放弃大好前程,甘于回乡,品鲈鱼,吃莼菜,过着平淡的生活。试想,有多少人能做到他那般!我从未考虑过,若那天我遇到这般难题,我有能否如此执着和淡定,任心中所想,自由而快乐的生活呢。其实不然吧,这世上已经有太多的事是不能尽如人意的,我们或多或少为外物所累,仅仅是程度的问题罢了。也正因如此,才能更加突出“莼鲈之思”的美好吧。古往今来,多少学者赞叹“莼鲈之思”,说到底,倒不真正是思乡弃官,而是羡慕张翰敢于由着自己的性子,不愿意为了名利束缚自己的旷达与洒脱吧,这才是“莼鲈之思”背后最令人感动的。
记得那时政府因为张翰是私自离开职位就开除了他的公职,张翰却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愿意为了名利去束缚自己,有人问他说,“您可以一时生活很快乐,难道你没想过百年之后的名声怎样吗?”张翰回答说:“给我百年之后的名声还不如现在给我一杯酒。”这得有多大的底气、信念与豪气才能做到。
除此之外,老师更是介绍了许多文学作品中的美食,《红楼》中的饮食、鲁迅小说中的饮食场景、陆文夫的《美食家》;更有饮食与生活方式,代表作品有莫言的《吃相凶恶》、张爱华的《火上的锅》、三毛的《中国饭店》。但我似乎对这些作品没啥感觉。犹记得老师课上读这些类似散文作品时我的昏昏欲睡。唉,从以前就看不了这些特别过度文艺的作品,其实我总想着把自己变成一个高雅的人来着。
体验过张翰的洒脱与旷达,怀着羡慕与感动,随着老师的步伐,再次踏入作品的殿堂。基于同样是文学作品,张爱玲的却多了许多深沉,充满着悲观与势力,同样地也给我留下了最大的冲击。在她的笔下,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同时,就是这些符合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的文字中苍凉的味道,反复提醒人们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人间。其实,从她的文字中亦能看懂她的人,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认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然而,一个人的文字之所以会如此犀利,尤其还是一位女作家。这与张爱玲一生的经历是脱不开的。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在她很小便到欧洲游历,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母的监管中成长。从小她便没有收到父亲与母亲的关爱,却受到后母不断的虐待,可以说她的心境从小就受到了打击,炎凉而刻薄。后来张爱玲离开了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却只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然而,母亲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而母女间的矛盾也在一天天地、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在慢慢地激化。张爱玲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从此,便更没有人能走进她的内心。其实,与胡兰成的爱情相比,这些似乎只是她作品反映出的一角方隅。继《第一香炉》、《第二香炉》、《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但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她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期间,她创作了一生中的辉煌《倾城之恋》。与胡兰成分手,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
就纵观张爱玲,可以真切地看出,每个凄美的作品背后肯定有着凄美的爱情故事,文字的犀利与否更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我曾经为她与胡兰成的爱情遭遇哭过,但当长大了了解了些,也就觉得似乎就是那么回事。以前,我从来读不懂张爱玲、鲁迅、林语堂的作品,到如今,我能明白,要读懂一个人的作品,首先要先读懂一个人,以她的眼光和心性去尝试着解读作品,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除去张爱玲,鲁迅、王安忆、林语堂„„从他们的小说中都能读出许许多多人情世故,反映时代背景。这些小说,带领我走进寻根文学。其实,要真正说清这些文学很难,要真正划分好界限更难。总之,于我,就是想听听老师的讲解,多读几篇好的真正算得上的文学作品罢了。
告别了这些深沉与陈旧,我也感受到了文学作品里的轻松。回顾了网络流行文化与网络类型文学、草根文化与网络草根文化,从这些题材中,看到了人们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但同时,又为网上那些恶俗的文化担忧着,愤怒着。从内心深处希望网络文化能够越来越成功,走在时代前沿。我个人一直比较喜欢在网上搜索新颖文化内容。
老师后来还带领我们欣赏了好些影片,但大都是知青主题的吧。很多还是让人为之感动的,让我有狠狠地看看这些电影的冲动。
不知不觉课程已经接近尾声,而我的感想也终于接近尾声了。我自己没有深邃的思想,只能在老师的讲解下,或多或少添上些自己的感悟写着我上课的感想。但我深刻的明白:张翰的洒脱与旷达一定是我毕生的追求,那种不为外物所累的信念,仅仅是这会想着,就会令人激动万分。
第四篇:诗词与美食
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
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
“家家户户剥春笋”
“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
其它人也有许多,如:
张志和的《渔歌子》中不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
宋代诗人秦少游的“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
唐宋诗人杜牧曾著有“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
第五篇:《美食与健康》有感
真没后悔选这门课,我学到了受益一生的知识,或者应该说随着养生逐渐被现代人重视,已经是常识了。既然老师讨厌那些网上复制粘贴来的灌水的文章,那今天我就酝酿一下文艺情调来浅谈一下我对这门课的感悟、收获。
老师你知道吗?我每节课都去,从来没有缺过你的课,因为它有限而珍贵,失之不得。而不仅仅是大部分人认为的好过关。开始了解养生知识是在高三,因为当时用手机订阅了《河南手机报》、《**生活》(这个名字突然想不起来了),每天早晚两期,既有新闻时事,又有生活妙招,其中不乏养生知识,所以,随着一年的积累,我学到了满脑子的养生常识,它们都贯穿在我的生活、学习中,因为它已经融入我的生活,而这也是我为什么听到老师将健康、讲养生而心有感触的原因。
首先,我还是想谈一下美食。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有悠久的饮食文化,而这些文化里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中医。据我了解,河南的好多著名老豫菜,现在已经失传了,就是好多人都做不出来了,因为原先的豫菜里面大部分是用中药材做原料、辅料的,随着快餐文化的发展,市民饮食爱好的转变,加之制作工艺复杂,所以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直到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又重新打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中国饮食里面包含的是中国的文化,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菜,是人做的,而人是追求和谐完美的,故菜就成了人们表达完美意愿、诠释和谐真谛的载体。通过各种菜品,你可以看出中国不同地域的饮食风格、饮食文化:北方喜辣,用大碗大勺,南方喜甜,用小锅小勺,而这又体现出南北方人民不同的性格特点。其实说饮食、说南北方、说差距,那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话题,在这里我暂且就谈这些吧。
另外,我觉得人们有必要多吃粗粮,因为它更能帮助养胃健体,想想以前的人,粗茶淡饭,身强体壮,几乎从不得病,不挑不剔,故而营养全面,反观现在的人,细粮面包,奶油蛋糕,各种肥胖,生病发烧,营养不良。我真的想对那些挑食厌食的人,那些身体素质不太好的人说:多吃粗粮,有益健康。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我们可以在餐厅买到蒸好的红薯,买到绿豆汤,虽然里面勾了太多的淀粉,可以买到豆芽青菜、豆腐冬瓜……这些最普通的蔬菜就是我们身体营养最重要的来源。如果我们每天主要吃些面包啊、喝饮料啊,那就不行了,一是花钱多,二是对健康不益,细粮到胃里很容易消化,而这反而减轻了胃的负担,它们不努力消化难以消化的东西,日子久了这些功能就减退了,身体素质也就下降了,自然而言疾病缠身。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真实的教训。
其次,我想谈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生。
现在依然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师讲的那个妙法:如果感觉肚子胀,就顺时针揉肚子,顺时针的原因是因为那是顺着肠道的蠕动方向按摩的,这样更能通气助消化,另外晚上如果睡眠不好,就可以揉揉一个穴位,它在肚脐的上方四寸的地方,这样消化更好,也会睡眠更好。
高三时期我就接触了大量的养生知识,一时甚至成了我们班的养生大师,没到有机会就站到讲台上大讲养生法则,现在我依然保留着那些好习惯:早上喝水,排便,晚上洗脸洗脚。这是因为早上喝水是为了清理肠道,促进蠕动,为早餐做准备,排便是根据生物钟、生理作息,这样有利于排毒。晚上洗脸是因为脸上的化妆品(女生)要洗干净,否则过夜很容易长粉刺,温水洗脸,夜间也有利于毛孔呼吸,保持通畅。洗脚的时候按摩脚底,水要漫过脚踝,最起码20分钟,有利睡眠。早上起来的时候,不能猛然坐起,这样会导致大脑突然供血不足,头晕
脑胀,最正确的方法便是先在床上伸展伸展,做做动作,活动活动静止了一夜的筋骨,然后再起来,起来之后要站到阳台上,深呼吸,呼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气体,清肺畅气。这些习惯我依然保持着,并将用一生的时间保持下去,因为它是中国养生的精髓所在,里面渗透的是对规律的尊重,对生命的关心。
最难忘的知识我觉得就是最实用的,而老师教给我们的正是这些知识,其实,老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对生命新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