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一文课文11-15
11、我多想去看看
主备人:涂佃艳 使用人:张金艳 设计时间:2010-11-15
授课时间:2010-11-2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会写“广、升、足、走”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教学重点:
学会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教学仪器与多媒体:
天安门广场挂图、升旗仪式图片。教学思路:
在读中逐步认识生字,初步体会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过程: 1导入学习。
【大家从电视里见过北京吗?那里有天安门广场、长城、还有„„你想不想去北京看看?有位小朋友和咱们大家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去看看„„】
2、初读儿歌。
【提出问题:诗歌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会说什么呢?】
3、识字,认读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诗歌中的好词语练习朗读。
4、教师出示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宝盖头下一个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猜。
5、写字练习
广
升
【“广”字的横不要写的太长,第二笔书撇要与平撇相区别。“升”第一笔要写的短且稍平。】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北京的思想感情。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仪器与多媒体:天安门广场挂图、升旗仪式图片。教学思路 :熟读诗歌,体会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介绍北京天安门的样子,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说话训练。
【老师以填空的形式训练。】
3、读词语。
【老师出示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然后集体读。】
4、拼音生字找朋友练习。
【学生先自己练习,指名回答,教师与学生集体订正。】
5、朗读背诵课文。
【指名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最后自由背诵。】
6、扩展练习我多想——
【学生分组讨论后举手回答,教师与学生集体评价。】
7、写字训练 “足、走”。
【“走”先写“土”,再写下面的部分,注意第二笔与第四笔的竖不连写。】
老师指导学生自己练习。教后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孩子当作朋友,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去北京的话,你会到哪些地方去看一看?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和朗读训练,整堂课学生都是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这一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从一开始的自由读——重点句子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评选“朗读能手”,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足之处:
1、在做识字游戏时,当学生猜对了卡片后面的字,应让猜对的同学领读卡片上的生字,这样学生对生字识记的会更好。
2、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今后应加强读的训练。
3、在学课文时,“多想”没有解法,在讲时如果让学生用换词的方式理解就更好了。
12、雨点儿
主备人:涂佃艳 使用人:张金艳
设计时间:2010-11-17
授课时间:2010-11-2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1个。
2、会写“方 半 问 秋 点 清”6个字。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11个会写“方 半 问 秋 点 清”6个字。教学仪器与多媒体: 雨点挂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导入。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导入“雨”。】 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进行说话练习。】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用喜欢的符号,把本课的生字画下来。
2、识字,认字。半、问、清、万、空、方 数、彩(区分平、翘舌音)
3、朗读课文。
【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生自由表达,从而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
4、写字指导
【观察“方”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区别“方”和“了”的弯钩,方的顺口溜:起笔平,弯度大,向左斜,中线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雨水的重要作用。教学仪器与多媒体: 雨点儿挂图投影仪 教学思路 :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
【读课文,你从对话中,懂得了什么?】
2、检查识字情况
半、空、问、回、答、地、方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导读句。
读小雨点的问话,你明白了什么?
【借助书中插图,体会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心情,齐读2、3、4自然段,体会大雨点和小雨点的感情。】
4、指课文图2。
【让学生看图感受雨后田野的美景,体会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5、扩展练习:
“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模仿句子说说雨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从————— 小花从————————。
【让生自由说句子,只要能讲通即可。】
6、写字“半、巴”。
【“半”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巴”注意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的太短。】
教后反思: 满意之处:1.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观察拼音发现特殊音节识记,让学生自主运用多种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等)识记生字,并穿插小游戏,激发兴趣,培养自学能力。2.注重了词句的训练。如指导读问句“你要到哪里去?”等。3.注重朗读训练。给予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师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想象读(部分学生看图,部分想象)等多种形式,达到对语言的感知。4.深掘教材,为学生创设思维环境。如“你喜欢雨点儿吗?为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予以点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情感教育。5.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你真棒!真聪明!等),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不满意: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课堂纪律较乱,以后要在组织教学工作中多努力。
13、平平搭积木
主备人:涂佃艳 使用人:张金艳 设计时间:2010-11-18
授课时间:2010-11-2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生字。
2、认识新偏旁:双人旁。教学重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仪器与多媒体 积木,生字卡 教学思路:
利用个性化教学,在读中探究、学习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 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平平搭了几间房子?都给谁住?】(1)读准字音。
(2)精读句段,指导看图,回答问题。(3)在读时体会奶奶的表情,动作。【读课文时要注意奶奶的语言亲切,和蔼。】
2、认字。
【想想还有哪个字不太熟悉,自己想办法记住。】
3、写字“业、平”。
【“业”要注意笔顺是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要提示两竖左低右高,中间的间隔要适当。】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师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好。(2)、男、女生比赛。(3)、小组之间比赛读。
4、作业。
回家后把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3、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教学仪器与多媒体:积木、生字卡 教学思路:
在学的过程中,体会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复习生字词,用所用仪器搭成形态各异的建筑物。】
2、看画面。
练习用“啊、呢”说话,如:啊!这房子真美呀!工人叔叔真能干啊!这房子给谁住?
2、分角色朗读。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启发回忆平时在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奶奶又是怎么回答的?】
3、谈话:
(1)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房子吗?(2)你喜欢平平吗?为什么? 【生自由说,只要能体会出平平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心即可。】
4、说话练习,扩展延伸。(1)朗读:很多很多的房子
很高很高的山
很清很清的河水 很绿很绿的树
(2)很红很红的()
很大很大的()很()很()的马路 很()很()的()
【让生自由说,不要限制学生的发言,合理即可。】 5、说话练习。
【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进行说话比赛。】 6、写字指导。
平、书2个字,注意字音。
【“书”字的第二笔“横折钩”要写的宽一些,别漏写最后一点。】 教后反思:
在教学《平平搭积木》这一课时,齐读课题后问:“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些学生手,:“平平用积木搭什么?”“平平为什么要搭积木?”“平平搭得怎么样?”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让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反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词句不懂。再次,通过范读,分角色读,小组竞赛读来感悟平平好吗?为什么?你想对平平说什么?
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运用了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手段,朗读是理解、积累、发展语言、激发情感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通过实践,我体会到了朗读在学习语文中的作用。
14、自己去吧
主备人:涂佃艳 使用人:张金艳
设计时间:2010-11-19
授课时间:2010-11-23
预设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头饰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学习中领悟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难点: 懂得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鸭、小鹰自己学习本领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已经长大了,一定能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谁来说说你们最近学会做哪些事情了?你是怎么学会的?在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引导学生说话要完整、有条理。】
二、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位朋友,他们也想学本领。想不想知道他们想学什么本领?
三、自学这两句话。
1、自由朗读。
【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和小伙伴交流。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随机指导生字:正音、记形】 适时评议,指导朗读。
2、书写生字。
【让生自己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
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这两句话。(任选一项)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2、找学习小伙伴合作朗读。
3、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4、…………
六、汇报朗读、表演。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朋友,他们要学本领,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小鹰和小鸭的图片。】
二、出示课文中的前两句话。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新课
1、提问。(那么小鸭、小鹰有没有学会呢?)
2、出示课文句子,读一读。
3、提问:1)妈妈为什么要他们自己去?
2)你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学?会遇到什么困难? 交流。
【让生合理的想象,师要恰当的引导。不管生说什么,都要尽量完整和有条理。】
4、指导朗读。【高兴的读读这句话。】
5、你们为什么读得那么高兴?
6、他们学会了本领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它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妈妈又会怎么说呢? 【此处是学生体会妈妈良苦用心的关键环节,可以让生自由发表见解,说出自己的想法,尽量有条理和完整。】
7、小鸭、小鹰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四、拓展(准备头饰)
1、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背诵。
【学生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加以背诵。】
2、选择一段课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一讲。
【小伙伴合作,把故事演一演。】
五、交流,评议。
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主备人:涂佃艳 使用人:张金艳 设计时间:2010-11-19
授课时间:2010-11-24 学习目标:
1、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的生字卡片,蔬菜实物,动物头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交了几位动物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 【生自由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借此复习上一节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师:昨天,我结交了小鸭子和他的妈妈,小鹰和他的妈妈,和他们成了朋友。
师: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的本领,从小就树立他们自主的意识,总是让他“自己去吧”!这些位妈妈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师:今天老师又认识了一位好妈妈,你们想认识一下他吗?想知道这位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吗?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进步》到这篇课文中去认识这位好妈妈,去看看他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出问题很关键。板书:一次比一次进步,学生齐读课题。】
(二)观看图画,认识人物,了解课文内容。
1、你们想知道这位好妈妈是谁吗?
【出示课件,“在屋檐下,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图片。】
2、认识人物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屋檐下”的意思。
3、师: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4、师:老师告诉你们他们在说关于两种蔬菜的事情?
【出示多媒体课件:冬瓜和茄子让学生初步通过看图片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
5、师: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再次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读课文,并标好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读课文,识字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播放课件,其中生字为另一种颜色,加强指认生字的练习。】
(2)齐读生字。
2、出现全部生字(带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读。(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组长分配好读书任务,一人一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4、识记生字,再次出现全部生字(无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他? 【生记生字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旁边有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的图片。】
(2)讨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写了“菜园里的冬瓜和茄子”这与课文有什么联系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先自由读,了解这一段都写了什么?
(2)师范读,听老师读。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都是谁说的啊?分别说了些什么?】
(3)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通过此句话解释“什么”。
【意思是冬瓜和茄子有那些地方不同。】
(4)学生理解后,启发用“什么”造句?
(5)小燕子去了,他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吗?
【出示课件,课件要突出“冬瓜”和“茄子”的这点不同。】
(6)师:小燕子发现的这点不同你发现了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还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们还想发现他们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再让小燕子带我们去看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小燕子带着我们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黄瓜”,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不同,这节课,小燕子还想带我们接着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同学们必须把它身边的生字朋友都认全,这样他才能带着我们去看呢?你们能做到吗?【激趣,播放课件】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发现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来的时候,妈妈夸奖了他。
【妈妈说什么了?】
(2)指名读妈妈所说的话,要读出“说的对”中所表达的感情(夸奖)读出“再去一次,还有什么不一样?”中的激励。
【让生自己琢磨,在一遍遍的读中感悟出妈妈的鼓励和夸奖。】
(3)小燕子又一次去了,这次回来他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这次发现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样?他回来是怎么和妈妈说的?
(4)学生自由读。【比比谁学小燕子学的最像。】
(5)同桌之间互换角色,分角色读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之间的对话。
(6)把2、3自然段结合起来读。
【让学生读出这两次去看发现的不同。初步体会燕子的进步。】
2、学习第4自然段
师:当燕子妈妈听到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奖小燕子的?
【再次体会妈妈的鼓励。】
师:可是燕子妈妈觉得的小燕子观察的还是不够,于是让他“仔细”的观察。这次小燕子又能发现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件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这一次小燕子又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妈妈的夸奖和以前的还一样吗?
师:小燕子为什么能发现冬瓜和茄子这么大的不同呢?
师:由于小燕子的“仔细”观察使他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通过此句话,让学生理解“仔细”的意思。
【指导学生用“仔细”造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扩展表演
1、同桌之间互读。
2、组内读。
3、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读的好。
【同学们带上小燕子的头饰和燕子妈妈的头饰,到讲台前给同学们表演一下。】
四、指导写字
1、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感受一次比一次进步
【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1)“回”要先写里面的小口,后关门。(2)“片”的竖撇要由重到轻,末端轻快撇出。(3)横钩是新学的笔画,书写时左低右高,钩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扩展活动
1、完成课后“说说,读读”
2、拿出实物:两种蔬菜或水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找出不足。
板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说得好
小燕子
第二次 绿
紫
很 好
第三次 皮有细毛 柄有小刺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语文园地五
主备人:涂佃艳 使用人:张金艳 设计时间:2010-11-19
授课时间:2010-11-25 设计理念:
这个语文园地有五项练习,分别是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进字,读句说句和读儿歌。分成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一课时,内容是前三项练习。
这堂课以游览“语文园地”为主情境,把复习同偏旁的字,比较形近字,读词语分设在“观光旅游车”、“双人转盘”、“走迷宫”三个板块中,以读字到读词,读字到写字贯穿整堂课,同时让字词的复习与趣味结伴,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预设目标:
1、运用偏旁规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字,并正确书写。
3、通过多种形式复习已学过的字、词。
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开火车,复习单元学过的字词。
【形式要多样,如给小组发星星,评选最佳表现小组。】
2、出示课题(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二、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观光旅游车。
【激发情趣。可以让同排的学生上同一辆观光旅游车,让生多多的读,更有学习的热情。】
a、指名读,边读边找朋友。(第一节车厢)
b、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字也是“言”字旁的?
c、同桌互读、第二节车厢里的字,再把他们分一分,并说说理由。
D、学生交流。
E、打开书本(117页),齐读第一题。
2、双人转盘。
a、自由读,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b、这么相似的字,你是怎么区分的?
【让生生说明白,如按着这样的形式写:第一个字是“马”,第二个字是“鸟”,“马”比“鸟”少什么,“鸟”比“马”多什么。】
c、书写马、鸟(展示,点评)。
3、走迷宫。
a、课间操。
b、学生分组自由地读课文第二题。
c、小组竞赛走迷宫,夺红旗。
4、送礼物。
a、汉字博士送信,学生收信。
b、小组交流。
5、课堂小结。
口语交际·该怎么办 主备人:涂佃艳 使用人:张金艳
设计时间:2010-11-19
授课时间:2010-11-26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画了解图意,说出图画的内容。2、帮小明想个办法,并说清楚。
重点 根据故事的内容,交流帮小明想出的办法。教学仪器与多媒体 课本插图。
教学思路 老师引导看图,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教学过程: 1、设疑导入。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2、看图了解图意。
学生看图弄清图意,再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事情说清楚,表达尽量有条理,完整。】
3、想办法出妙计。
【桌讨论:你是小明该怎么办?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交流。
【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办法尽情的说。】 4、评议。
【生共同评出说的最清楚的。】 5、学编故事。评出“故事大王”。
6、把自己编的故事演一演。(1)(2)分组表演。
把编得好的、演得好的选出来,表演给同学看。
第二篇:《马说》课文讲义
《马说》课文讲义
一、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世有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2然后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3祗辱..有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4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喂牲口用的食器)5不以.千里称.也(凭,凭借)(著称)6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吃完)7 食.马者(通“饲”,喂)8 才.美不外见.(才能,美好的素质)(表现在外面,“见”通“现”)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等同,一样)10或.尽粟一石(有时)1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方法,正确的方法。)12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通“才”,才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鸣叫)(通晓)14执策..而临.之(拿着马鞭子)(面对)15其真不知.马也(识别,了解)
三、从文中找出三个通假子并释义。
1食马者(“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 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四、按要求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
15、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16、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7、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咏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8、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五、课文思考
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人)。
2、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4、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5、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6、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7、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8、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六、拓展延伸
1、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2、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3、分别概括123的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4、“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5、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6、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19、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第三篇:《马》课文教学设计
《马》课文教学设计
1、整体感知、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马的特性以及马与其他一些动物不同的共性。
2、学习对比手法。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3。
1、自找并结合课后生字词,、词典并结合课文具体语境理解。
2、文中写经过人工驯化的马与天然野马,从品格、形貌、表现及马与其他动物不同有哪些?结合具体关键词句概括?
3、文中写天然野马特性时用了哪些词语,从哪些方面写?
4、文中描写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另外七种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你更喜欢哪种马?为什么?
6、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深刻含义。
一、导入
1、作者介绍:自小热爱自然,以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用40年时间写成科学巨箸《自然史》一书,该书是一部博物志。
2、导语: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我国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马的描写、赞美的篇章、名句当你看到影视上的战马或拉车的马时,你想到那些天然的野马吗?下面让我们共同品读布封的《马》吧。
二、品读课文,师生共同研讨预设问题
1、自我查找并结合课文注释、具体语境理解课后生字词。
2、师生共同研讨问题2、3,归纳文章层次层大意。
板书:
人工驯良的马 天然的野马
品 勇敢,驯良而克制 豪迈、狂野、和平
格 迎合别人的心意
外 带有奴性的的标志、劳 强壮、轻捷、遒劲
形 动和痛苦所给予的残酷 身材高大而各部分配
的痕迹 合得最匀称、最优美
表现 技巧性、妍媚 精力充沛、精神高贵
层次概括:
第一部分:描写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描写天然野生的马。
结合重点词句品读:
驯良的马:
⑴ 无畏的精神:勇毅、慷慨以赴、兴奋鼓舞、精神抖
擞、耀武扬威
⑵ 驯良的性格:克制、服从、舍己从人、迎合、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舍弃生命
天然的野马:
⑴ 美质:动作的自由、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到自豪;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强壮、轻捷和遒劲;有着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⑵ 美德:绝不凶猛,豪迈而狂野,互相眷恋,依依不舍,和平生活,欲望平凡而又简单,不互相妒忌。
⑶ 美貌: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头:整齐;神情;轻捷;眼:闪闪有光、坦率;耳朵:不大不小,鬣毛:装饰颈;尾巴:美观。
3、师生研讨问题4:
归纳要点:通过比较,突出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其高贵的姿态。
4、师生研讨问题5:
据课文描述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5、师生研讨问题6:
如句①课文说: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但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为什么?
归纳:人对马是养育、训练、驱使、奴役驯养,马成了人的奴隶。不仅如此,人还用鞍辔、羁绊约束它,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使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更悲惨的是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摆阔绰、壮观瞻给马戴上黄金条、把马的项鬣编成细辫、浑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侮辱马性,马成了人的玩物。
句②课文中说: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归纳:①教育是拟人说法,指马接受人的驯养。②以丧失自由开始,指马终生接受人的照料、喂养,而不能自由地去觅食。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指a、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b、马以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了马的性格。这句话概括了人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驯良马的深刻同情。
6、课文小结讨论: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驯良的马和天然野马各什么思想感情?
归纳:对驯养的马的深切同情,对天然野生的由衷赞美。
三、课后作业
1、笔答课后习题一、二。
2、抄写并理解课后生字词〈读一读,写一写〉
【教学后记】
该课教学计设置有梯度的可行性问题,以激发学习阅读兴趣为契机,以实现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教师预设问题,体现了教师的主
导作用,师生研读归纳,又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教学过程中忽略必要的文体知识的点化。拟为对课标淡化知识的误解。
第四篇:小学课文:徐悲鸿画马
徐(xú)悲(bēi)鸿(hóng)画马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shàn)长画马。当年,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zǐ)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tài)和肌(jī)肉变化。有一次,他因为两眼只顾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wā),结果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就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在他睡觉的小屋里,贴满了骏(jùn)马图,图上的马姿(zī)态各异(yì),他就像生活在马的世界里,随(suí)时观察揣(chuǎi)摩马的各种形态,然后反反复复地练习画马。
功到自然成。经过多年不懈(xiè)的努(nǔ)力,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他画的马,无论(lùn)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无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马的各种神态。他画的《奔马图》,骏马气势雄(xióng)壮、四蹄(tí)生风,奔腾(téng)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gǔ)巨大的力量,看画的人仿(fǎng)佛(fú)可以听到“嗒嗒”的蹄声。
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世界公认的艺(yì)术珍品(pǐn)。
第五篇:一课一文
一课一文之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重点及难点分析(200)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重点部分,我认为word excel ppt这三个部分都是很重要的部分都是很重要的部分,这三个部分的学习也都有各自的难点所在,比如word中的脚码和页码,excel中关于函数的部分。而关于难点的部分,我认为三者之中最难得就是excel部分,涉及函数的表格题,虽然确实看了很多遍视频,但仍然会有或多或少的被遗忘的部分。
课程内容的小结和认识(300)
计算机应用基础涉及word的输入与编辑、文档格式设置、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图文混排以及应用表格等;excel涉及的方面有:基本操作与数据输出、工作表和单元格的编辑、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工作表中数据的管理、以及其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而在PowerPoint部分涉利用其制作演示文稿的内容。通过对以上这些内容的自主学习,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在面对测试下的自主学习热情,从另一方面来说,也锻炼以及提高了我们对office基础的应用能力。与其他的课程相比,这门课程除了帮助我们顺利毕业意外,也许还能在以后的的工作或者学习中产生很大的作用,从侧面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基本技能,对工作的完成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课程内容的增加、删、改的建议(100)
对于课程内容的增、删、改建议的方面,个人认为可以适当减少excel中某些函数的教学,原因是这样的:首先,那一部分较为复杂的函数占用了过多的学习时间,但同时成效却未提高,其次,那些函数大部分为不常用的函数,与其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其上面,不如将时间更多的用在常用的函数的应用以及练习上面。
对任课教师教学方法意见和建议(100)
计算机基础应用这节课应该是把翻转课堂贯彻的最彻底的一门课程,虽然这门课程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大家尽力的学习,但我们任然希望可以部分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也就是老师可以上课先讲解一部分,这样大家对知识的记忆可能会更深刻一些。
对评分体系的意见和建议(100)
对于评分体系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方面,希望可以适当放松对作业的分数要求,或者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不同的加减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