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出精彩的心理活动》教学实录 屈太侠
玩得开心
写得轻松
——《写出精彩的心理活动》教学实录与赛课感言
执教: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屈太侠
屈太侠
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广州市小语会理事,广州市特约教研员。《小学教学》《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等教学杂志封面人物。曾获 “广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工作多年来,逐步形成了“清新简约、扎实灵动”的教学风格。2010年获得“新作文”全国作文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2012年获广东省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特等奖;热衷于教育教学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师》等省级以上教育教学刊物发表文章近200篇,总计近40万字,参与编写教辅用书多套。
喜欢的教育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崇拜的教育家:魏书生。
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平凡的世界》。
课前谈话
师:我们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一个意思,往往有很多种表达。比如说,一个人说话漫无边际,严重脱离实际。我们用一个词尔来形容,可以是什么?
生:胡说八道。
师: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陈词乱语。
师:陈词乱语,这是你发明的吧?(生笑)还有吗? 生:满嘴胡言。
师:可以。再想一想。生:胡言乱语。
师:老师送你们一些词语。
投影出示:吹牛
摆谱
说大话
夸海口 师:谁来读一下?
生 :吹牛
摆谱
说大话
夸海口
师:读得很响亮。我们也可以用上一些有趣的句子。男生一起读—— 投影出示:
(1)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3)吹牛皮不打稿,说大话不上税。
师:当然,我们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原本以为人家吹牛皮,说大话,结果发现,人家果然很厉害。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下面的句子了。女生一起读——
投影出示:
(1)真有两把刷子。
(2)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师:这些语言,都是咱们老百姓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还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样的语言,我们叫它们“俗语”。如果你在说话、写文章时能加入一些俗语,你的文章一定会很有意思。我给你们一点时间,看谁背得多,记得准。(生朗读、背诵)
一、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我们先来认识两个人。(出示刘谦的照片)认识他吗? 生:刘谦。
师:他是干什么的吗? 生:他是变魔术的!师:非常正确。
师:(出示老师自己的照片)再看这一位,是谁? 生:(生大笑)是你。师: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生:您是一位教师。
师:把眼睛睁大点,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再说一说:这俩人,有什么共同点?比如说,我们的体型、我们的动作、我们的衣着、我们的脸型、我们的神态„„
生:你们都很帅!
师:(生笑)你真有眼光!别人说我优点的时候,我一般都说:“你真有眼光”。生:你们都是男的。
师:(生笑)一个“简单而伟大”的发现!(生大笑)不过,我认为这是你对我的最高表扬。我喜欢别人说,你是个男人;我最不喜欢别人说,你不是个男人。(生笑)
生:你们都是中国人。
师:是的,你也一样。你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生笑)。生:你们的外套,差不多。
师:都是黑色的西装。但是,刘谦穿的是名牌,我穿的是地摊货。(生笑)生:你们的脸型一样,下巴都是尖的。
师:确实有一点尖。但是,没有范冰冰的脸尖。(生笑)生:图片上,你们都只有一只手,还有一只手看不见。
师:你的意思,我们都是残疾?(生大笑)其实,还有一点,你们可能想不到,我也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生:不信。
师:那好,今天老师就给你们露一手。
二、引出主题
师:我这这里有一副普通的扑克(拿出一幅扑克牌,在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观察)。它没有任何规律,杂乱无章,乱七八糟。接着,我将他们随便分成两把(实际上,教师早已做了手脚,顺势将扑克分成“质数”与“合数”两大类),交给两个同学保管。
师:怎么玩呢?请看投影,谁来读一读具体的玩法? 投影出示:
你们从左边的扑克里,随便抽出几张,插入右边的扑克里,不管怎么洗牌,我都能快就能找出来。
师:规则明白了么? 生:明白了。师:你相信么?
生:(陆续地)不信。相信。
师:有同学选择相信,有同学选择不信。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都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把这些真实的想法写下来,写到文章里,就叫——
生:“心理活动”。师:伸出手来,我们一起来写。(板书:心理活动)
三、技巧训练
师:许多同学描写心理活动的时候,都会犯难。“心理活动”看不见,也摸不着,该怎么写呀?真有些“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有的同学,只会简单地写一两句话;有的同学,干脆一句也不写。比如拿刚才这事来说,有个同学表示怀疑。他在习作当中,只写了一句话:
投影出示:
我听了,觉得根本不可能。
师:点评一下,这个心理活动描写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没有吧自己的想法具体地写出来。
师:是的,不够具体。这位同学说了,我也想写好啊!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我们来看看,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怎么描写心理活动的。他写了一篇文章——《穷人》,其中有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写得很成功。出示这个片段前,我先讲讲故事的大意:女主人“桑娜”,是个家庭主妇。他们家有五个孩子,一家人全靠丈夫打鱼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一天,她发现,寡妇西蒙死了,身边还睡着两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如果,没人照顾这两个孩子——
生:孩子肯定会死的。
师:所以,桑娜当时想都没想,就把孩子抱回了家。回家后,她才发现,事情没有她想象的那么——
生:简单。
师:于是,她想到了很多—— 投影出示: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选自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
师:我们一点一点地看。看看当时的情况下,桑娜分别想到了谁?
(教师带着学生逐一分析,的出下列结论:第一句,她想到了自己;第二句,她想到了丈夫;
三、四句,她想到了结果;接下来,产生了幻觉;最后,又想到了自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角度:自己、他人、结果、幻觉„„)
师:描写心理活动的时候,我们不妨多换几个角度去想:想想自己、想想别人,想想事情的结果,甚至捕捉紧张害怕产生的幻觉。这样,就可以把心理活动写——
生:具体了。
师:还是刚才那句话,老师进行了老师把它进行了改写。我把自己当成学生,先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改写。第一组读——
投影出示:“抽出几张牌,再洗一洗,还能找出来”,我以为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可是,大屏幕上,明明白白写着呀。一定不会听错的!
师:接着,我从“对方”的角度,进行了改写。第二组读—— 投影出示: 老师,你以为你是孙悟空在世?你以为你长着火眼金睛?没有。你戴了透视眼镜?也没有。真有这样的本事,你早去当魔术师了,还当什么小学老师?我劝你还是早早收手吧?以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师:然后,我从事情的“结果”进行考虑。第三组读—— 投影出示: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你这牛也吹得太大了吧?要是你找不出来,大庭广众之下,看你怎么收场?
师:最后,看我怎么写幻觉的。第四组读——
投影出示:想到这里,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他站在讲台上,一脸沮丧,不知所措„„
师:我把四段话组合在一起,你们快速地读一遍。(生自由读)
师:老师写的心理活动,除了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之外,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很具体,用了许多俗语。
生:风趣、幽默,让人读了还想读。
师:(板书:幽默)为什么会让你感到幽默。是因为我的语言,有一点—— 生:俏皮。
师:还有一点—— 生:夸张。
师:(板书:夸张)因为语言夸张,所以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四、小试牛刀
师:现在,该我们来玩魔术了。还记得怎么玩吗? 生:记得。师:(拿起左边的扑克)我找三名同学,每人抽一张扑克,展示给同学和听课的老师看,但是不要让我看到。待会,我面向听课的老师,你们吧手中的扑克,在投影上展示后,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拿着牌,让三名学生各抽取一张牌,在投影展示后回到座位)师:现在,我拿来另一把扑克,请你们把刚刚才的扑克插进来。(学生分插入扑克后,洗牌,交到老师手里)
师: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出来。如果我找到了,你们就用左手使劲拍右手;如果我找不到,你们就用右手使劲拍左手。(生笑)
(老师打开扑克,迅速翻找,逐一找出三张扑克,掌声一片)
师:当老师很快把这几张扑克找出来,你在想什么呢?把你心里的想法写下来。投影出示:
屈老师拿起右边的扑克牌,仔细地寻找起来。很快,他不费吹灰之力,抽出了刚才的三张扑克。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师:谁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屈老师拿起右边的扑克牌,仔细地寻找起来。很快,他不费吹灰之力,抽出了刚才的三张扑克。怎么可能?你真的是孙悟空转世吗?你难道真的有一双火眼金睛吗?老师,你一定作弊了。不然,怎么可能这么神奇呀?可是,我刚才都明明看到了呀!难道,我眼睛有问题?
师:好,孙悟空转世诗歌俗语,非常棒。但是,这段话里有个更“棒”的地方,她把作弊的“弊”,写成了枪毙的“毙”!(生笑)记得改过来。接着读——
生:屈老师很厉害!虽然没有刘谦帅,但是跟他一样厉害。老师,我开始崇拜你了。师:我要申明一点,男人的长相,跟他的成就,成反比。(生笑)生:我觉得这堂课很有意思,老师很风趣,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师:这是从这堂课的结果上来写的。继续—— 生:屈老师要么是孙悟空转世,要么是外星人,不然他不会有这样的能力的。我觉得,后来老师换了另一幅扑克,加进去什么牌,他都知道。不然,怎么会这样?
师: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大家把掌声送给她。我很想让别的同学也来展示一下,可是没有时间了。(指板书)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描写——
生:心理活动。
师:我们明白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教学来描写。这些角度有—— 生:自己、他人、后果、幻觉。师:还要做到语言—— 生:幽默、夸张。
师:心理活动,可以开头写,中间可以写,结尾还可以写,这样,能让我们的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让别人越读越爱读。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心理活动 自己
别人
幽默
结果
夸张 幻觉
赛课感言
破译心理活动的“密码”
作文,其实是可以教的。我说的“可以教”,主要是写作方法和技巧。
读过管建刚老师的《让“哑巴”开口说话》后,我就在琢磨,描写语言有诀窍,那么描写动作、神态,甚至是心理活动呢?尝试着将“动作”“神态”进行拆分、定格、放大,结果发现,学生确实有收获。
到后来,只剩下心理活动了。心理活动描写,有点麻烦。它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有时候,我们新潮澎湃,思绪万千,拿起笔来,却不知从何说起。怎么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成了横在我眼前的一道坎。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吃饭的时候思考,睡觉的时候琢磨,却一直没有想出个眉目来。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苦苦寻觅的过程,其实是最珍贵,也是最美妙的。
有些事情,当我们自己做不好的手,不妨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我想,我得去研究别人的作品,看看作家是怎么写心理活动的。为此,读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曹文轩先生的美文系列,我几乎通读了一遍。这些作品中,心理活动写得很精彩,但是并没有发现其中的秘密。我又回到小学语文教材中寻找。找着找着,《穷人》的片段,就这样走进了我的实现。列夫·托尔斯泰从“自己、他人、后果、幻觉”等不同角度,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写活了。这个经典的片段,语言很简洁,层次很清晰,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知道了怎么写,还远远不够。写作技巧,只是一个枯燥的概念。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能将写作方法,硬生生地塞给学生,得让学生对“它”有感觉。技巧领悟和学生学习之间,还需要一个恰当的媒介。思虑良久,我选择了魔术。原因有二:第一、魔术本身就具有无穷的魅力,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第二、在观赏魔术表演的过程张,本身就伴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变化。
最终,我开发了这样一节很有趣的写作课例:选择以魔术表演为媒,以经典片段为范本,以教师下水文为参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扎扎实实地习得心理描写的技巧。这样,既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又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二者水乳交融。课堂上,我从寻找“刘谦和老师”的共同点开始,营造了宽松和谐地教学氛围,让学生彻底放下心里包袱,自由自在地思考,无拘无束地表达。接着,引入魔术表演,激活学生的心理活动体验。用《穷人》的片段,引导学生,寻找心理活动描写的切入点;用教师的下水文作为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幽默夸张与生动鲜活。最后,在学生情感体验达到制高点,不吐不快之时,进行片短描写。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从我执教的情况,学生非常喜欢轻松的课堂,喜欢独特的教学方式;其次,他们的确懂得了从不同的切入点,来描写心理活动,使之饱满、丰富、生动、鲜活。记得试讲后,有位学生跑过来,向我要一张扑克牌。她说:“老师,我呀把这张扑克牌作为纪念,每当我看到它,就会想起这节课,就会想起怎么描写心理活动”。我听了,很欣慰。一堂有价值的课,一定会走到学生的心里去。我想,这堂课的价值,不止于此,它教给学生的,其实是一种发散思维的方式——遇到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想,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阅读题目——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点什么?他们也可以迁移运用这样的方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另外,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在第一次设计的时候,把扑克分成了“单数”和“双数”两大类。后来,觉得过于简单,容易被学生识破。于是,又将魔术进行了“升级”,将扑克分成了“质数”与“合数”两大类。反复操作了许多遍,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我想,一节成熟的公开课,一定是执教者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结果。
回归到比赛当中,也有缺憾。教师的引导,过于繁琐,花费的时间太多;后面,展示和修改学生作品的时间太少。一堂好课,说到底,应该是学生的精彩。如何淡化自己,凸显学生的主题地位,是我应该深思的问题。
第二篇:《少年王冕》精彩教学实录
《少年王冕》教学实录
师: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老师写课题 — — 《少年王冕》,“冕” 的上半部分是 “冒” 字头,“ㄇ”,最初是表示扎在头上的头巾,里面的第一横是表示发髻,第二横表示发髻下面的眉毛,发髻和眉毛是不能和头巾连在一起的,所以这两横既不能靠左也不能靠右。请大家齐声读课题。(生读)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这些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师: 这儿,有两个字要提醒大家注意。(映示幻灯)“载”是一个多音字,你能根据它的不同意思,为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吗?出示: 载zǎi ①年; ②把事情记录下来。载zài ①用运输工具装; ②充满(道路); ③表示两个动作交替或同时进行,相当于 “一边„„一边„„” 载笑载言 载入史册 千载难逢 载歌载舞 怨声载道 三年五载
师: 那么,文中的 “载着” 的 “载” 读什么音?(生齐答zài)汉语中,一字多音是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有时,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辨别读音,明白了吗? “隔壁” 的 “隔” 的右半部读lì,表示古代的一种炊具,相当于瓦罐。瓦罐值钱吗? 生: 不值钱。
师: 当年的瓦罐如果放在今天,就非常值钱了,那可是文物啊!(板书: ¥)这个符号认识吗?
生: 人民币的符号。
师: 是的,“鬲” 在当时是不值钱,所以看清楚了,这里面只有一横,不能写成人民币的符号。下面请大家在书后第3题旁边的空白处,临写一个 “隔” 字。师: 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来读书,谁想读?(生试读)
师: 读书就该这样,要老老实实地把课文读通读顺。像这位同学,还能读出一些感情来,就更好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比较长,而且要求背诵,谁愿意读?(生读的过程中,把 “闷mēn热” 读成了 “闷mèn热”)
师: 你读得也很好,只可惜把一个多音字的音给读错了。其他的同学听出来了吗? 生: 他把 “闷mēn热” 读成了 “闷mèn热”。师: 嗯,听得很仔细。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 “闷mèn得慌”,这儿有 “闷 mēn 热”,能告诉我们怎么区别这两个字音?
生: 我觉得吧,天气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的时候念“mēn”,而心里觉得烦躁,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念 “mèn”。
师: 很好,这就是根据字的意思来区分它的读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生读)
师: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批注,相信大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请大家选择一处自己认为最得意的批注谈一谈,它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甚至是一个标点,当然也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生: 我觉得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比如 “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还有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 师: 你关注的是王冕的为人,说得有理有据。(板书:孝顺)
生: 我想补充,王冕还很勤奋刻苦,他舍不得花秦家给的点心钱,积攒下来到书贩子那儿买书看; 放牛的时候,还坐在柳树阴下看书呢!师: 确实,王冕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板书: 勤奋)
生: 我觉得王冕还非常懂事。课文第2自然段中写母亲让他放弃学业,给人家放牛,他却说: “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他这是为了安慰母亲,好让母亲放心。
生: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第一件写王冕放牛,第二件写王冕学画。师: 你关注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你的概括能力很强。那么,课文的哪些段落分别记叙了两件事情?
生: 课文的第2~4自然段主要写了王冕放牛,第5~6自然段写王冕学画。
师: 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而然就分为了四段,请拿出笔,用双竖线做上标记。生: 我发现这篇文章是按照王冕的年龄顺序写的。
师: 很好,你关注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 文章从王冕七岁开始写起,然后写到十岁,再写到“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也就是十三四岁,最后写到十七八岁。
师: 你有一双 “火眼金睛”。这条年龄线索隐藏在文中,留心了才能捕捉到。其余的同学发现了吗?请你们拿出笔,圈画出这些表明年龄的语句。
师: 同学们,课题是 “少年王冕”,于是作者写了王冕七岁一直到十七八岁,这12年间的生活经历。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看看作者详写了王冕几岁的事情,略写了几岁的事情,哪几岁没有写? 生: 作者详写了王冕十岁时放牛以及十三四岁时学画的事情,略写了七岁丧父和十七八岁成才的事情,而八九岁、十五六岁没有写。
师: 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样安排写作顺序和详略,有哪些好处呢?
生: 按照年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楚,而且与 “少年王冕” 这个题目相吻合。更重要的是,如果每个年龄段都去写的话,会给人留下 “记流水账” 的感觉,分不清重点了。
生: 我想补充的是,这样写能够突出重点,更能让我们看出王冕是一个懂事孝顺,勤奋好学的人。
师: 是啊,用典型的 “放牛” “学画” 这样的事例来表现人,塑造人,能使人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生: 这样写有详有略,使得重点突出了。师: 体会得真不错,不但有详有略,更重要的还有舍弃,这样就使得事例集中而突出,能够更好地为塑造人物而服务。同学们不用老师教,就已经读懂了许多,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呢?请提出来。生: 我不知道 “黄梅时节” 是什么意思?
师: “黄梅时节” 指的是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的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的梅雨季节。在这段时间里,正是梅子发黄成熟的时候,所以称之为 “黄梅时节”,又称为“黄梅天”。生: 我想问的是,王冕学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为什么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 是啊,王冕是自学成才,没有名师指点,他的进步为什么这么快呢?文章没有明写,谁来猜猜看。
生: 我来猜。王冕读书勤奋刻苦,学画也一定如此,所以在这三个月中,他花了很多的心思,才有这么大的进步,把荷花画得栩栩如生。生: 我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 ” 这说明王冕已经立下了雄心壮志,俗话说 “有志者事竟成”,是志向使他有了无穷的动力,所以,他才能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取得如此进步。
师: 言之有理。我还有个疑问,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王冕说的这句话。“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课后习题 4 围绕这一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 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去给人家放牛,王冕这样说,是不是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 我的看法是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师: 究竟是想,还是不想,这就是我的疑问。(板书: 想?不想?)不管你持何种见解,都得以理服人。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文中找寻依据,把你的发现及时圈画下来,在空白处进行批注,准备交流。
生: 我觉得王冕想在学堂里读书,我从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看出来。如果不想读书了,又何必在放牛的时候带着书去读呢?
师: 是啊,想着在放牛的时候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足以看出王冕是个好学的孩子; 这么好学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想在学堂里读书呢?同学们发现没有,文中也有不少细节是反映王冕的勤奋好学的,找找看„„这样一个抓住任何机会,一有空闲就读书的好孩子,怎么不想在学堂里读书呢?
生: 我来补充。母亲怕耽误王冕,但家庭贫困,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跟王冕提出放牛的想法。王冕说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这是为了安慰母亲,并不是他真正的本意。师: 理由充分。这是一句善意的谎言,故意说自己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是要让母亲放心。这是一个多么懂事、孝敬母亲的孩子啊。(指向板书)现在这 “想” 的后面的问号,能擦掉换成感叹号吗?(能)如果你是王冕,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段话呢?(生读)
师: 下面,请持 “不想” 意见的同学发言。其余的同学如果觉得这两种理解都可以的话,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 我觉得王冕这么懂事、孝顺,他看到自己的母亲这么辛苦,想减轻母亲的负担,所以,有可能真的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生: 我想补充,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是因为他可以在放牛的时候读书,这样就能一举两得,既减轻了母亲的负担,又读了书。
师: 综合两位同学的意见,可不可以这样说 — —王冕想读书,但由于家境原因,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而是想在放牛的时候读书。(生点头)
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意见吗?(同意)同学们,课文第2自然段开头有这样的语句,“眼看三个年头过去”,我想问,这是怎样的三个年头? 生: 是年成不好的三个年头。生: 是父亲去世的三个年头。
生: 是母亲做针线活供王冕读书的三个年头。
师: 这是父亲去世、母亲做针线活、年成不好的三个年头,王冕生活的那个时代是 “男耕女织” 的农业社会(板书: 男耕女织)。缺少 “男耕”,仅凭 “女织” 做些针线活来赚钱维持生活,还要供王冕读书,家庭的贫寒、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也难怪母亲会这样说 — — “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师: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番话时的心情了吗?(生读)
师: 这是一位无奈、难受、愧疚的母亲。文章还有一处描写母亲的细节,请大家找出来。(幻灯映示)自己读一读,然后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 这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我从 “理理衣服” “含着眼泪” 体会到的。我们平时遇到什么事要出门的时候,妈妈总会亲切地帮我们 “理理衣服” ; “含着眼泪” 说明母亲心疼王冕,毕竟他才十岁啊!
师: 你关注到了两个细节,并且能结合课文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这种阅读的办法真好。老师想问
大家,为什么母亲 “含” 着眼泪,而不是 “流” 着眼泪呢?
生: 我认为母亲不想让王冕看见自己流泪,怕王冕伤心难过,所以强忍着不使眼泪流出来。
师: 一字之差是小,但情意差别就大了。用 “含” 更能体现出慈母的情怀。阅读的时候,我们只有细细揣摩,才能咀嚼出词语的滋味来。就在母亲说的这句话里,有一个词语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仔细看,用心想,看看是哪一个?
生: 我觉得是 “小心”。母亲担心儿子做事不认真,会受到秦家人的责罚。
生: 我觉得是 “早出晚归”,因为秦家人对王冕很好,但提了一个要求,“做事要勤快些”。所以母亲要王冕 “早出晚归”,尽心尽力地做事。这样,秦家人不但不会责罚他,而且会加倍地对王冕好。
师: 是啊,“晚归” 比 “早归” 更加能够体现出母亲的慈爱,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就在于此。如果不去留意,不去揣摩,我们还能品出这般滋味吗?
师: 一个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这三个细节的描写中(点击 “理理衣服” “含” “晚归”),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子女无比疼爱的慈母形象。要不是家庭实在困难,母亲是绝对不会让年仅十岁的小王冕辍学放牛的。同学们,在这三年中,如果你是王冕,你可能会看到、听到些什么?
生: 我可能会看见,母亲的白发越来越多了,皱纹越来越深了。
生: 我可能会看见,母亲在油灯下熬夜做针线活的身影,不时还捶着自己的腰。
师: 如果你是王冕,目睹此情此景,听到母亲此时要你放牛的要求,你能理解母亲的苦衷吗?你能一心只读书吗?你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上课吗?你会怎样想?
生: 我会想,母亲的担子太重了,我这么大了,该为家里出点力了,放牛的时候也可以读书嘛。生: 我会想,我不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读书了,我要去放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好让母亲减轻些压力。
师: 是啊,现在也只有放牛才能减轻家庭的负担,才能为母亲分忧,所以你毫不犹豫、故作轻松地说 — — “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 现在这 “不想” 后面的问号能擦掉换成感叹号吗?(能)如果说王冕想在学堂里读书,那么善意的谎言折射出王冕的好学与体贴; 如果说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那么焦灼的心情包蕴着王冕的懂事与孝顺。想也好,不想也罢,这都是王冕孝心的真实写照!师: 王冕不仅是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位画家。他之所以产生学画的念头,得益于一次雨后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练读,争取读出感情来。(生读指名读)师: 老师还想请一位同学朗读,争取通过朗读把这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谁愿意?其余的同学闭上眼睛注意听,一边听一边展开想象。(生读)
师: 读得真好!老师想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这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生: 作者在写这段话的时候,用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比如 “黑” “白” “通红” “绿” 等。
师: 这样一来,画面上的色彩就丰富艳丽了。
生: 我发现作者是按照 “空中 — —山上 — —山下” 这样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师: 是啊,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画面上的景物就有了层次,错落有致。生: 我还发现作者用了 “镶” “透” “照” 这些动词,写出了动感。
师: 动静结合,画面就生动了。同学们,这么美的风景,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再试着背一背。(生读背)
师: 同学们,学到这,我又有一个疑问了。文题是 “少年王冕”,在这儿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来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呢?请你小声地再去读一读这段文字,结合王冕的生 活经历,及王冕这个人想一想,这样的描写还有别的作用吗? 生:(冷场)
师: 上学期我们学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这篇文章,那散发香气,能够拒虫的樟树,象征着一身正气宋庆龄。那么,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段话,“阴云” “ 大雨” 象征着什么?
生: 象征着王冕以前那段艰苦的生活。
师: 那么,雨后那美丽的景色又预示着什么呢?
生: 我想,可能是预示着王冕那段苦难的生活要过去了,从下文也可见他的生活出现了变化。
师: 那么,荷花又喻指谁呢?
生: 我想指的是王冕。荷花散发清香,就像王冕那纯洁的品质。
师: 答得不错。荷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我们一起来看这么一段话,相信你的理解会更深刻。(幻灯映示 《爱莲说》 节选)
生: 我知道了,莲花是花中的君子,王冕就是人中的君子了。
师: 同学们,借景写人,即景抒情,这就是吴敬梓这位大家的匠心所在。今后我们在阅读写人、记事这一类文章的时候,对于写景的段落也得好好体会和玩味,这样才能读出 别人读不出的内容。
师: 同学们,《少年王冕》 选自 《儒林外史》,这部书写了近200个人物,却只有一个人是吴敬梓心目中真正的君子,他就是王冕。王冕是真君子,不仅因为他孝顺、勤奋,他还被人们誉为 “儒林楷模,学者榜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 《儒林外史》 的第一回,从中一定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原因。
第三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一﹑寓言导入: 师:都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优秀,你们不但爱思考问题,还敢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这是两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带着这两种好的学习品质,让我们开开心心地度过这45分钟,好不好? 生:好
师:有一则寓言故事,讲一个年轻人在人生的长河中,到了一个渡口,他已经拥有了“金钱”“”美貌“”才学“荣誉”“诚信”等七个背囊,小船一路驶来,风平浪静,可到了河中央,忽然风起浪涌,险象迭生。善良的船夫建议年轻人丢掉其中一个背囊,以求平安渡河,年轻人犹豫了一会儿,把诚信扔下了河。把诚信扔下河的年轻人能平安渡过人生之河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茫然)
师:让我们一起到今天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感知: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想要读懂故事,首先得读顺课文。女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意,读出停顿。男生认真听,做好点评准备。女生:(齐读课文。声音整齐,但读到个别字时声音较小)
师:我们班的女生很默契,男生来评一评女生读得怎么样?有没有没有读准的字?
生:(齐声说):没有,“不”字读fǒu。因为它是个通假字,通“否”。(老师板书)
师:同学们在初一刚学文言文就知道了通假字,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很了不起!字音没有困难的了。我觉得,节奏方面要注意。你们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难处理?
生:“陈太丘与友期行”。
生:我认为“陈太丘与友”一拍,“期行”一拍。
师:很好。
生:“待君久不至”。
师:谁来读读。(一生读)
师:噢,他是在“待君”后面停顿,同学们说对不对?
生齐声答:对。
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两句难读的读一读。(学生齐读)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再读课文,一定读的更好了。谁来试试?(一生读。)
师:这位同学有点紧张,有两处读得颠三倒四。但语气语调节奏读得很准。师:大家齐读,好不好?
生齐读全文。
三、疏通文意:
师:接下去请大家利用注解或工具书,口译全文,疏通文意,若有不懂的,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不了的,提到班级里集体讨论。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语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在旁边打个问号。师:好,就按照我举的这种方法,请你们开始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气氛活跃。三四分中后)
师:好,请把你们遇到的疑难的字词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生:“非人哉,与人期,相委而去。”
生:不是人啊,与人约好一起走的,却不再等待就走了。师: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地方难翻译? 生:本来是“相委而去”,因为注解中有了,所以是“非人哉”。师:(笑道)注解中有的,不一定就不难了。“委”是什么意思?“去”又是什么意思?
生:“委”是丢下的意思,“去”是走了的意思。生:“去”是离开的意思。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生: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师:我认为你翻译时,还没有把省略的补充上去。你认为什么地方有省略吗? 生点点头。
师:请你再翻译一遍。
生:你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你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师:很好。谁还有问题? 生:“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我父亲等你,等了很久,你还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师:这位同学现学现用,把省略的都补充完整了。太了不起了!(老师竖起大拇指)
师:好象同学们没有疑难的了,起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时候,有同学在争论“下车引之”的“引”字。根据注解是什么意思? 生齐声答:拉
师:有同学说,拉什么啊?是拉车吗? 生:拉元方。
师:这个“拉”字,说明客人怎样的心理? 生:有惭愧之心,道歉之意。
师:所以翻译这个句子,最好把这个意思补充上去,说起来,容易让人理解。哪位同学试一试?
生: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想表示歉意。
师:非常好。文言句意我们都懂了,同学们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屏幕,左边红色的字体是刚学过的文言词,根据这个意思,我们来猜测右边成语的意思。生:不期而遇是没有约定就相遇了。生:引吭高歌意思是拉着嗓子高声唱歌。
生:拉着嗓子高声歌唱。瞻前顾后是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
师:对,指处理事情犹豫不决。同学们真棒,带着我们的收获,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生:(听得很仔细。)
四﹑探究人物,表达看法:
师:我读得好吗?好的话掌声鼓励一下。(掌声起)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生:读出了感情。生:读出了“怒”。师:“怒”,谁怒了,为什么发怒? 生:友人怒了,因为太丘不等自己就先走。师:试试读出友人的怒来。(生读“友人便怒”句)生:元方怒了,因为友人当着他的面骂自己的父亲。师:试试读出他的生气来。(生读“元方曰”句)生:还有太丘也生气了,如“太丘舍去”(重读“舍”字)师:同学们认为谁的发怒更合乎情理?
生:元方,因为他是为了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而生气。生:我认为太丘的怒也合乎情理,友人失约啊!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元方,为了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而生气。你认为他“入门不顾”做得妥当吗?
生:妥当,这样可以让友人明白自己的过错。
生:我认为不妥当,友人毕竟是客人,如果把客人丢在门外,元方作为主人岂不是也显得不知礼。
师:是的。好,我们从中看出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元方,一个坚守原则的太丘以及一个粗鲁不守信不知礼的友人。总之,三人都生气了,都留下了遗憾。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能使大家不留下了遗憾,假如你是陈太丘或友人或元方,你会怎么做? 生:假如我是元方,我会告诉友人这样做不对。
生:假如我是太丘,我会多等一会儿友人,等一会儿如还不来就跑到他家里去看看是不是有事,需不需要帮忙。
生:假如我是友人,我会让自己冷静下来,自己去赶上朋友,并向他道歉。生:假如我是太丘,我会留一张字条叫元方交给友人。
师:是啊,同学们真聪明,与其激化矛盾不如让元方成为传递友谊的信使,这样多好呀!一篇小小的故事竟能涵盖如此丰富的内容,真是值得我们再读一读。来,齐读一遍课文。
五、创新表演:
师:大家都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想象和创造。表演这个小故事。演员人数自定,不准带书,可用现代语言,也可用文言。给你们五分钟准备。
(学生各自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五分钟后,请一组学生登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师:请同学们点评。
生:表演得很逼真,人物的语言栩栩如生。
生:客人表演得很生动,粗野无理的时候和惭愧歉意的时候各不相同,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生:他们的表演很有创造性,有些地方省略的都表现出来了;有些是他们自己的创造的 师:的确,表演很出色,这几位演员都有表演的天赋。但,有一处,我觉得不妥,师: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小小的有关诚信的故事,没想到经过同学们的讨论阅读,在读出了诚信的同时,还读出了宽容沟通勇气等新的理解,让老师出获得了一个全新的阅读体验。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记住做一个守信知礼﹑有勇气懂得宽容的人。下课。六﹑教学反思
我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活动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活动有五个环节:①寓言激趣,以年轻人丢弃诚信的寓言故事引入。②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出句读,读出节奏,读出意思。③以演促教,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由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学生编写课本剧.课堂上展示才艺。④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
本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有:一是学生表达观点后,教师的夸赞有点突兀的感觉;二是学生精彩的表演后,教师评价不到位;三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然是个迷。
胡菲雯
第四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梳理出话题的方式,领悟本课围绕爱这一主题。从文中父母对孩子的不同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从而明白自己父母的爱心,明白生活中要正确面对来自不同人的不同的态度。
2.通过对文章主旨的讨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关注相关的细节描写,引发思考和阅读兴趣。
3.在读文过程中,通过批注、关注细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感受和思考逐渐深入、丰富、深刻。丰富哲理性散文阅读的经验。理解并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重点】
在读文过程中,通过批注、关注细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感受和思考逐渐深入、丰富、深刻。理解并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梳理出话题的方式,领悟本课围绕爱这一主题。从文中父母对孩子的不同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从而明白自己父母的爱心,明白生活中要正确面对来自不同人的不同的态度。【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每位学生准备红色和蓝色的笔各一支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篇课文的题目,大家仔细看看,有没有哪一篇课文的题目比较与众不同?
生:我发现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个题目比较与众不同,它有双引号。师:孩子,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关注这个题目中的标点符号,了不起!还有谁认为19课的题目与众不同? 生:都举手。
师:还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我发现“精彩”和“糟糕”是一组反义词。
师:这个男孩不仅关注了文字,还发现了反义词,真细心!生:我还发现了一组近义词,“极了”和“透了”。
生:我发现这两个评价都很极端。我想知道是什么事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评价。
师:同学们不仅有自己的发现,更从发现中产生了疑问,很善于思考啊,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读这篇与众不同的文章,好吗? 生:好!师:上课。生:老师好!
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篇文章。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平时我们在家是怎么读书的?出声吗?
生:不出声。
师:是呀,默读更有助于思考,那么这堂课我们就来静静地读书。而且李老师想告诉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笔圈画让你最有感触的句子,并把感受写在一旁也是一种读书特别好的方法,大想试试吗?
生:想!
师:那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拿起手中的笔,边读边批注上自己的感受,一会儿咱们来聊聊读书的感受。
生:开始默读、批注。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不时地还拿笔写一写,读书很细致,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作者的母亲是十分爱作者的。师:板书“母亲、爱”。
生:我觉得母亲十分慈祥,她总是想鼓励巴迪。师:板书“鼓励、慈祥”。
生:我觉得巴迪的父亲很严厉,不像母亲那样一直在鼓励巴迪。师:板书“父亲、严厉”。
生:我也觉得父亲太严厉了,巴迪那么小写的诗,他却说“糟糕透了”。师:还有吗?
生:我觉得父亲父亲严厉也是为了巴迪好,也是在关心巴迪。师:板书“关心”。
师:同学们,你们不仅对人物进行了评价,还加入了自己的感受,真是善于表达的孩子。现在看看黑板上我们第一次读文后交流的这些感受,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关于母亲和父亲的。
师:既然大家都对父母的表现很感兴趣,那么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父亲和这位母亲。你们想先来聊谁呢?
生:有的是父亲有的是母亲,母亲的人多。师:那咱们就来先聊聊这位母亲。
生:我觉得母亲在读小巴迪的诗的时候既惊讶又兴奋!师:说说你是从哪读出来的?
生:我从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这一部感受到母亲很惊讶,她没想到刚刚七八岁的巴迪就能写诗,所以非常惊讶,她也为孩子这么小就能写诗而感到骄傲,所以很兴奋。
师:他在读书的时候,仿佛回到了那天晚上,听到了妈妈表扬的声音,你听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声音,你能让我们也听听妈妈表扬的话吗? 生:兴奋地读,师:你们听到妈妈这样的表扬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妈妈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想要鼓励巴迪以后写更多的诗。师:还有谁在读这一段时心中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从“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感受到了妈妈的表扬像雨点一样多。生:我想补充一下,像雨点一样,大家都知道雨点是十分密集的,这些表扬的声音像雨点一样落在小巴迪的身上,可以看出妈妈的赞扬很多,给了小巴迪很大的鼓励。生:我还从“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感受到妈妈对于小巴迪的爱,她为小巴迪写诗感到自豪。
师: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母亲的样子,听见了母亲的声音,还被母亲拥抱了,看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位慈爱的、鼓励孩子的母亲,是吗? 生:是的。
师:那么我们再来聊一聊这位父亲。
生:我觉得这位父亲太严厉了,我从“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感受到,父亲对于小巴迪这么小写的诗不仅没有表扬,还说糟糕透了,实在是太严厉了。
生:我觉得严厉也是一种爱,我从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
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一部分看出来了,父亲也是想让巴迪进步的。
师:孩子们,说着说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觉得父亲严厉,有的觉得父亲也是爱孩子。
师:看来,对于父亲的做法,大家产生了不同的感受,那你们到底认不认可父亲的做法呢? 生:有的认可,有的不认可。师:好,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不认可父亲的做法,父亲的做法太伤巴迪的心了。我从“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这段文字感受到因为父亲的批评,巴迪已经伤碎了心,父亲太严厉了。
师:他联系了小巴迪的心情感受到了父亲的那份严厉,还有谁有相同的感受? 生:我也不认可父亲的做法。“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感受到了,巴迪都快哭出来了,父亲居然说这首诗糟糕透了,还把诗扔到了一边,太伤孩子的心了。
师:同学们不仅联系了巴迪的心情,还听到了父亲的声音,看到了父亲的行为,真的很会读书,如果你们能联系着前面父亲回来前小巴迪的表现,也许你会有更多的感受。再读读书,还有什么地方被我们忽略了?
生:我从“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感受到了小巴迪对父亲的那份期待,而父亲却那么对待小巴迪,所以我不认可父亲的做法。
生:我也是从这部分感受到小巴迪是很自信的,他“满怀信心”地把诗放在餐桌上,却没想到被父亲浇了一盆冷水,所以我觉得父亲太过分了。
生:我是从“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感受到巴迪特别渴望父亲的表扬,父亲是影片公司的老板,得到他的表扬小巴迪会更加自信,可是父亲却没有表扬他,反而让小巴迪那么失望。
师:孩子们,你们能联系着前文读出了小巴迪的心情和父亲的严厉,真的让人感同身受,不过,有一段文字,谁也没有提到,难道这段文字就不能让我们感受小巴迪的心情吗?出示“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生:我感受到了小巴迪等待父亲时的那份紧张。生:我感受到了小巴迪对父亲的期待。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巴迪一直在看表,想父亲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呢? 师:其实就是半个小时的时间,再读读,你还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时间过的特别漫长。
师:看呀,从时间的描写我们居然读出了心情,多有趣呀!刚刚谁关注了这段文字? 生:几乎没有。
师:快拿出红色的笔,把这个新发现画下来,记录下我们新的感受。
师:谈了这么多对父亲的不认可,那认可父亲的同学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好吗?
生:我觉得父亲这么做是对的,我从“几年以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那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这一句我感受到,父亲只是实事求是,如果他也和母亲一样说那首诗很精彩的话,作者就不会进步了。
生:我也很认可父亲的做法,我从“当我鼓起勇气,再一次把诗拿给父亲看时,他虽然说还是很糟糕,但不是毫无希望。”看出了父亲不是一味的在批评巴迪,也有表扬的时候。
生:我也认可父亲的做法,我从父母的对话中感受到,如果父亲也和母亲一样表扬巴迪,巴
迪就不会觉得那是一首糟糕的诗了,他就不会有进步了。
师:同学们反复提到了当天父母对小巴迪的不同的评价,那就让我们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听一听充斥在小巴迪耳中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声音。谁愿意和老师合作来读一读。生读母亲,师读父亲。
师:孩子们,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有什么感受? 生:父亲太严厉了。
生:母亲和父亲的表现截然相反,她一直在鼓励孩子。
生:我觉得父亲很实事求是,诗就是写的不好,而母亲的表扬有点夸大了。师:孩子们,你们刚刚不是一直很赞赏母亲的做法吗?怎么现在产生变化了?
生:我觉得母亲的表扬不符合实际,七八岁的孩子写的诗不可能精彩极了,母亲的做法有点过分了。
师:其余的同学呢,也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也觉得母亲的做法有些过分了,有点溺爱了,我从第一段“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感受到,母亲的表扬太多了,这么多的表扬会让小巴迪骄傲的。
师:谁和她有相同的感受?刚刚我们读这段文字时只感受到了母亲的鼓励,可现在有读出了母亲的溺爱,同一段文字有不同的感受,快拿出红笔,记录下这个新的发现。还有吗? 生:我从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和“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这两段文字看出了母亲过分的夸奖已经是我有些得意洋洋了。
师:这也是我们刚刚遗留的地方,快用红笔画下来。仔细读读书,还有哪些文字让你有的相同的感受?
生:我从“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看出来,小巴迪已经非常骄傲了,他认为父亲一定会像母亲一样表扬他,如果父亲也表扬他,他一定就会更加骄傲了,以后也不会有进步了。师:同样的文字细细地读又有了新的感受,快记录下来。
生:我觉得母亲的表扬也很重要,如果没有表扬只是一味的批评也不行,我从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段文字读出了,只有表扬就会让作者骄傲,以后不能进步,但只有批评就会让作者失去信心,以后都不写作了。只有融合了两种评价,作者才能进步。
生:我也从这段文字感受到了,母亲是作者的动力,让作者有信心继续写作,而父亲却能警告作者,让他不断有进步。
师:其实同学们说的正是文中的一段话,谁发现了?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找到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我感觉作者一直在平衡父母的两种评价,不让自己被哪一种评价刮倒。师:他读懂了“两股风”就是两种不同的评价,不同的态度。生:我还感受到了如果被哪一股风刮倒了就会骄傲或者是放弃。师:是呀,这正是被刮倒的结果呀!
生:我还知道了作者一直在谨慎地把握这两种评价,让自己生活的小船平稳的行驶。
师:相信此时这已经不仅仅是巴迪的收获了,更是大家此时的收获,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把他记在心里。生:齐读。
师:孩子们,文章读到这,你们都收获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对待别人不同的评价我们应该正确的把握。生:我明白了表扬不一定就是好的,批评也不一定就是坏的。生:我还知道了,其实表扬和批评都是源自父母的爱。师:在读书方面,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我知道了可以联系着前文来体会。
生:我知道了一段文字只要细细地去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生:我知道了从时间描写中也能读出心情。
师:孩子们,看看你的书,蓝色的部分是同学们自己读出的感受,红色的部分是大家交流时新读出的感受,这种用不同颜色笔进行批注的方法也很值得大家今后继续沿用。
师:其实这篇文章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紧紧围绕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矛盾的线索展开,情节曲折,引人思考。描写上多采用人物的外在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和性格,另外文中还有很多关于人物心情的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这些我们就留到下节课来深入的学习。下课。
第五篇:大自然的文字精彩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文字精彩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一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大自然的文字》,谁还记得课文写了什么吗?
生:大自然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如看星星能辨别方向。一块小小的石头就可以看出现在的这座城市以前居然是一片汪洋大海。小小的云彩也能告诉人们隐藏着可怕的危险 二:抓住重点
潜心会义
师:哦,大自然可真神奇!快去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告诉我们什么?
生:我们认识字,可以读很多的书,可是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只要用心观察,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师: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师:{示句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每当夜幕降临时,繁星闪烁,这眨眼的星星似乎也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拿起书,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看星座可以辨别方向。师:你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
生: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师{示句子}谁再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师:你从这个句子又读出了什么
生:即使没有任何工具,在有北极星的地方就不会迷失方向。
师:看来星星还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回家的路,功劳可真不小。睢!为了赞美它。老师还为它写了一着诗呢 {示诗}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
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师:自己先读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可是天空这本书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在夏季,有时会出现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这座云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钻。每当这时,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否则会毁掉飞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
师:那你来给大家读读。[生读]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的左右伸出两人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师{课件示砧状云} 睢,这就是可怕的砧状云 师:为什么飞机在里面飞行会被毁掉? 生:里面隐藏着可怕的雷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予以补充] 师:赶快读读砧状云在告诉我们的这些知识。
[示诗]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
雷雨就要来到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学到这,你想对神奇的天书说什么吗?
生:大自然可真神奇!小小的一颗星,一片云,居然也能告诉我们这么多知识。师:你能把大自然的神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我们脚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示加“也”的句子]
师:这回有什么不同?自己读读看。[生读] 师:这是什么句子? 生:过渡句
师:看来我们不仅可以从天书中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在地书中也一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发现。那让我们赶快默 读这本地书,看看你从中有什么收获。一会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 来跟大家交流。师:我们可以交流了吗?谁来说说你感兴趣的内容 生:我感兴趣的内容是第五自然段[生读五自然段] 师: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我从灰色的石头可以知道这不是普通的石头,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从这可以看出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个地方曾经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师:[示句子: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我们一起读读 师:知道为什么吗?也可以结合你查找的资料给在家介绍 生:[一名同学说,其他人给他补充。如说不清楚,老师可以随机补充]
师: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小小的一块石头竟也隐藏着这么多故事。来,让我们把的故事写进去。[示诗] 你看[
]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
]
有它的地方曾是一片汪洋 师:指名读
师:我们继续交流你在地书中感兴趣的内容 生:我最感兴趣的是第六自然段,[生读六自然段] 师:你从中又收获了什么呢?
生:在森林里行走时,碰到很大的花岗石,我知道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是冰从寒冷的北方一路上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来的。
师:你的收获还真不小。谁来给大家读读这个句子。[示句子:认识大自然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石块带着一起走。] 生:[读]
师:读完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冰又是怎样把花岗石搬来的?
师:这同样也是作者疑惑的地方。你找到了吗?谁把作者的好奇给读出来。生:[生读三个问句]
师:是呀!巨大的花岗石又是怎样被 搬到这的呢?我还得请教我们班的科学小顾问。哪位小顾问能解开这个谜团?
生:积雪演化成自行运动的巨大冰体,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把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别处[其他同学与教师随机补充]
师:你真不愧是小小科学家,知道的真多!师:花岗石是一下子就被 搬过来了吗?
生:不是,而是被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来时沿路带来的。那这个“爬”为什么加引号呢
生:因为用拟人的手法,也说明了冰川流动的速度非常慢
师“在文中像这样的动词还有很多,找一找,再用心读读,看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通过在使用这些动词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合文章更生动了,更有趣了。师:真不错!那你就把这段有趣的文字再读读,也来感叹一下大自然的神奇。[生读]
师:这次你们打算怎样写花岗石的故事呢?
[示诗]
你看那[
]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 [
]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师:[指名读]
师: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只有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才会读懂它,那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自己读读第七自然段。到那里找找答案
生:多接解大自然,注意观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问为什么,或到书中找答案。师:这也就是说 [示最后一句: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只有走进大自然,聆听它的声音,解读它的奥秘。它才会为你开启一扇门。让你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师:看来你是一个善于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人,那你知道大自然有有哪些文字呢? 生:[畅所欲言]蚂蚁搬家,在告诉我们大雨要来到 [示诗]
你看[
]
这是大自然的文字
[
]
[
] 师:那我们也把它们的故事仿照诗的形式也来写写 师[指名读]
师:你们呀,不但是小小科学家,还是个小作家。
师: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愿我的同学们都做一个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请教别人的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大自然,去用心领略大自然。
教学设计二
一、导入揭题 师:【出示小诗《秋》】黑板上呢,这首诗大家学过没多长时间,应该都熟悉。谁能来给我们读一读?你来。生1:《秋》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沙白
师:你读得真的很美啊。有没有同学再来读一读呢?来,你来。哎等一等,他读的时候我们一起来认真的听一听,感受感受,想想看你感受到了什么?开始。生2:《秋》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沙白.师: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说说看。你来。生3:他读出了秋天的美丽。
师:读出了秋天的美丽。从哪里?
生3:特别是那一句“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他读得非常好,这一句也写得非常好,如神来之笔。
师:哦,神来之笔。你解读得非常好,那你怎么看出秋天的美丽的呢?这首诗当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什么呢? 生3:秋天的落叶。
师:落叶。这红叶一片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作者在上面找到了、发现了——(生齐答:秋天)【出示:红叶一片/是大自然的文字/上面写着秋天】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叶一片”预备——齐。生齐读:红叶一片/是大自然的文字/上面写着秋天。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大自然的文字(生齐答)【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师:的确,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作者,除了落叶,他还写了好多好多的文字,这些文字都向我们传达着各种各样的知识。那么课文中到底具体写到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文。【生打开课本】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迅速地标小节号,读好生字词,另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什么啊?寻找——大自然的文字(生齐说)【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师巡视指导。】
师:注意,我们作标记的时候呢,一般不大段大段地勾,因为太多了。我们只勾关键的词和句,全勾下来待会就不好找了。【生继续默读课文】
师:好,课文应该都读完了。那么谁来跟我们说说通过这篇课文,你认识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这位女生。生4:砧状云是„„雷雨的预tiào。(其余生小声说:zhào)是雷雨的预兆。(师:这个字是生字,你再来一遍,预——)预兆zhào。每一颗星也是一个字,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师:哦,星星是一个字,小石子也是字,是吧?还有什么大自然的文字? 生4:北极星„„有北极星的地方告诉我们那边就是北方。(师:呃,对!北极星也是字。)星星也是字。师:星星也是字,还有吗?请坐!说得非常好,你来说.。
生5:森林中有一块花岗石„„(师:什么是字?)花岗石是字。师:对,请坐。花岗石也是字。是大自然的——(生齐说:文字)
生6:石灰石也是字,它可以告诉我们,在哪里发现石灰石,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师:星星是字,花岗石是字,石灰石是字„„来!生7:还有云也是字。
师:哦,云也是字。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文字。
三、讲读课文
师:通过刚才简单地读一读课文,我们就找出了课文中这么多大自然的文字。那么你能具体地跟我们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文字吗?把你读懂了的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生8:我读懂了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不然飞机在里面飞行的话,就会把飞机毁掉。师:你能读读相关的小节吗?【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生8: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师:等一等,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够准确,砧(zhēn)状云。(生8重复)是铁砧(zhēn)。别急着坐下,你还得向我们介绍介绍呢。
生8:在夏季的时候,如果„„如果云山从两头伸出两个尖头,飞行员就知道不能从里面飞行了。(师:因为——)因为它会把飞机毁掉。这是雷雨的预兆。师:对,非常好!预兆,预兆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9:马上就要发生的事情。
师:马上就快要发生的事叫预兆,是吗?好像不够准确。生10:将要发生的事情之前出现的一些景象。生11:一些前兆。
师:一些前兆。你用的是近义词是吧?找了个近义词来解释,很好。我也查了字典,预兆是什么呢?【出示解释】预兆是事情发生前所显示出来的迹象。那么刚才同学们也说到了,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生齐答)那你还知道什么是什么的预兆?
生12:老鼠搬家是地震的预兆。
师:老鼠搬家有可能发生地震是吧?肯定吗?(生12:不肯定)不肯定,那你得把话再说一遍。生12:如果老鼠搬家的话,就可能是地震的预兆。
生13:如果蚂蚁搬家的话,有可能马上就要下雨了。是下雨的预兆。
【出示填空:大自然是一本书,砧状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大自然是一本书,砧状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天上(生齐答),告诉我们——马上就要下雷雨了。(生齐答)
师:好,你读懂了云,还有同学说说看你知道的云的预兆吗?天上除了砧状云,还有太多太多的云啊。
生1:在地震前夕,天空中会出现一种像飞机云一样的云,但是这种云不会像飞机云一样消失那么快,会存在很长时间。这就是地震的预兆。
师:对,非常好。我们这个云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呢,好像就叫地震云。还有吗? 生14:云飘得高高的,是晴天的预兆。师:【出示有关云的谚语】你们看我也找到了这些云的预兆,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下面有几句在民间流传的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读一读。生15:“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
“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
“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么多的云都是——大自然的文字。(生齐答)除了云之外,你还读懂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吗?
生16:在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它也是大自然的文字。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在有些人看来不过是普通的石头,但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知道它是石灰石。石灰石是由碎贝克造成的,我们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师:【出示石灰石图片和填空】这就是石灰石,刚才你读懂了石灰石,那么我也有一个填空请同学来填一填。生5:大自然是一本书,石灰石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师:石灰石也是大自然的文字。还读懂了什么?
生8:我还读懂了花岗石„„如果森林里有花岗石,说明这森林以前根本不存在,而是后来才出现的。师:我来提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花岗石都不能出现在森林里„„难道所有的森林都是在花岗石之后长出来的吗?(生8:不一定。)怎么不一定法?谁来帮帮我们?
生17:有青苔的花岗石,很难有人有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而是通过冰和河流慢慢地爬过来的。
师:花岗石上不能有青苔吗?难道有青苔就一定要爬过来?你的理由不能说服我。自觉坐下来啦?不愿跟我讨 论?请别的同学说说看。
生1:那个花岗石是很大很大的,一般的很少有人有力气能够把它搬到那里。而且那个花岗石是立在森林里的,不是人有意摆在那里的。
师:哦,是森林当中立的一块是吧?边上有其他花岗石吗?(生摇头)没有是不是说明花岗石原来不应该在这儿的啊?(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原来这花岗石一直都在这的吗?(生:不一定)旁边什么花岗石都没有是吧?(生点头)它没有同伴。森林里突然出现一块花岗石很奇特,(问生1)所以你觉得—— 生1:所以我觉得那块花岗石很有可能是冰把它搬来的,森林是后来才长出来的。
师:听了你的回答,你认为有可能是冰搬来的,那也就是说还有其他可能性,你认为是人搬的? 生1:我认为90%是冰搬来的。
师:你认为90%是冰搬来的,那还有10%是人搬来的,谁会做这样的事呢?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哪。这个花岗石跟一般的花岗石、跟我们看到的花岗石不一样。它是在哪儿的呀?(生齐答:森林中)旁边没有其他的花岗石吧?这样的花岗石它实际上也代表着一种文字。这个花岗石它是怎么到这来的呢?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树林的呢?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能立刻回答,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而且是怎么搬来的呢?(生齐答: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出示漂砾图片】
师:那么像这样的花岗石实际上还有很多这样的类似的石头,科学家给了它一个特定的名字。这个名字呢叫做——漂砾。(生好奇:嗯?)砾是石块的意思,漂砾是漂着的石块。想知道漂砾的意思吗?(生:想)想知道就要自己去查呀,可是你们知道上哪去查吗?(生:字典)告诉大家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出示漂砾的解释】(生:百度!)百度百科,很容易就搜到了。
师:漂砾——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冰碛石块,统称漂砾。漂砾的大小极其悬殊,有的只有拳头那么大,有的则有房子那么大。它可随冰川被搬到很远的地方,如斯堪的纳维亚的漂砾被搬到一千多公里以外的英国东部、波兰和俄罗斯平原。山岳冰川的搬运力也不小,喜马拉雅山有的漂砾直径达28米,重量可达万吨以上。冰川漂砾常常用做识别冰川活动的标志。(生发出哇哇的惊叹声)
师:看到了这块冰川漂砾,你能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吗? 生18:告诉我们这儿没森林,是后来长出来的。师:对,你说得对。可是我觉得你读懂了一半。(生18:还有别的可能性)呵呵,别的可能性我告诉你,那真是太小太小了,我实在不相信有人会去搬。生1:是冰川的活动线路。(师:冰川活动的线路。线路是一条线。)是与冰川有关的。(师:我想认识你,叫什么名字?)XXX 师:这名字太美了。XXX同学讲到了是冰川,我来简化一下。这儿曾经有过冰川——(生:迹象)不要迹象,迹象已经过去了。它告诉我们这儿曾经有冰川在这里活动,周围的森林也是——(生齐答)后来才出现的。刚刚认识了花岗石所代表的文字,还有同学找到了吗? 生19:“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人们在迷失方向的时候就可以看星星,找到小熊星座,然后再找到像勺子一样的北极星,小熊星座的底部就是北极星,就能找到北方,那样就能找到正确的道路了。
师:你的知识很渊博,你甚至都知道小熊星座的样子像勺子。不过北极星到底在勺子的什么位置?科学课上学过吗?(生:没有)
生20:在小熊星座的尾巴上。
【出示小熊星座图片,指出北极星位置】
师:你们来看,这就是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的尾巴尖儿上,这就是——(生齐答)北极星。对,其实呢小熊座不是一个明亮的星座,但是由于其具有北极星而非常闻名。北极星是这个星座主要的星,是“小熊”的尾巴尖。以后就记住了,我们也可以去找一找小熊星座中的北极星。
师:这个图上呢还有另外一个星座——(生齐答)大熊星座。小熊座的妈妈大熊座,我为什么说妈妈,你们下课以后可以去自己查一查。大熊星座呢,你看它的形状也是像勺子似的。其实大熊星座也非常著名,它是——(生齐答)北斗七星。
师:通过这些星星,尤其是课文中说到的北极星。【出示填空】
生21:大自然是一本书,北极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写在天空,告诉我们哪边是北方。
师:北极星几乎正指向地球的北方。好了,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大自然的文字,其实啊,大自然的文字远远不止我们课文中讲到的这些。我想考一考大家,不知道大家认不认识。【出示填空:1.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2.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3.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这就是年轮。年轮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4.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5.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断出()。】
师:你认识哪种文字,来给我们读一读,把空填一填。
生13: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马上要下雨了。(师:请坐,非常好!)
生22: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这是地震的预兆。(师:我说了,最好啊加上一个词,就更准确更科学一些了。你再说一遍。)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这可能是地震的预兆。
生23: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这就是年轮。年轮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这棵树有多少岁。(师:有多少岁?你可以反问我嘛,有多少圈儿啊?有多少圈儿就有多少岁。)生11: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里曾经是河流。(其余生:汪洋!)(师:河流?汪洋?这里曾经是河川。)
生24: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断出这里以前是一片汪洋。
师:六(1)班同学真是很善于发现大自然文字的人啊!没有一个难倒大家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想请问大家,你们怎么会这么聪明的?你们是怎么知道、怎么发现、怎么了解这些大自然的文字的? 生18:查资料、看书得来的。
师:查资料、看书,好办法!你叫什么名字?你回答了这么多,不知道你的名字,有点亏啊。(生18:XX)这个名字叫得太好了,难怪这么聪明呢!生7: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别人。(师:要请教别人,这是我们在开学就讲过的,要请教别人。)生17:在自己不懂的时候可以到外面亲自观察,亲自实践。(师:一定要不懂的时候再去啊?)学到了再去。师:学到了再去?学会了再去?其实什么时候都可以去,随时要去。没人说了?来!生18:我觉得还可以用一句诗来表示,“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师:你真是太聪明了!)
【出示课文第七小节: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小就应当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再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有没有解释。你还应该去请教有学问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师:其实啊课文中告诉我们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主要有这样三种方法,哪三种呢? 生齐答:注意观察,再到书里去寻找,请教有学问的人。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七节的内容,一起来学着去发现大自然的文字,去了解大自然的文字。生齐读课文第七小节。
师:是啊,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也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那么,假如你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人,你会怎么劝说他呢?你能用诗歌、格言、警句、名言来好好地劝劝这样一位“总是坐在家里的人”吗?考虑考虑。生15: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师:劝完整,好好劝劝)你不应该老坐在家里,你应该去亲自实践,像陆游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师:太好了,我接受你的劝告,马上出门了。)
生8:我会这样劝他:如果一直待在家里读书的话,虽然你学富五车,但是你还是不会真正地了解,也不会记得很牢固;如果你想要记得牢固,就必须得亲自去实践。师:我还没有听到我一开始提的那个要求里面的东西。说服力还不够,这个说服是说服了,但我总觉得没有诗句、名言警句,总觉得理不直气不壮,说服力不够。
生25:你不能总是坐在家里,应该去外面看看,有些知识是家里面学不到的。正所谓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生笑)
师:一脸的汗。我记得作者当时好像不是怎么用的啊,怎么说的? 生齐:好(hǎo)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师:hǎo读书啊?)好(hào)读书。生3:让我们出去去观察大自然的文字吧,“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是要他干什么?)去请教有学问的人。
生26:如果你想要有学问的话,就必须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生笑)师:既要像杜甫说的那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要像陆游说的那样——(生齐答)“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四、作业布置
师:我相信,大家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肯定了解了很多大自然的文字,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同时也要去了解文字,去认识文字。最后,给大家留了两项作业: 1.了解有关天气的俗语、谚语。
2.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非常生动,找一找,读一读。然后参考课文的写法,写一段你了解的大自然的文字,看谁写得最生动。
我相信你们的老师也会督促你们完成这项作业。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教学设计三 一 导课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孩子们自由谈论 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到了很多。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满了智慧,你们看(出示多媒体)这不是大自然的智慧吗?
多媒体1:
阳光照射下的火红的枫树林图。
师动情说:当很多树叶变黄的时候,枫树却独树一帜,格外地鲜艳,多美哪!(提问:枫叶为什么变红?花青素显现出来了)望着这枫树林,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生大声背了起来)“停车坐爱枫晚林,霜叶红于二月花。”
多媒体2:
雾凇图
师:吉林雾凇,琼枝玉叶,这真是大自然的奇迹啊!看着它,我又想起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生齐说),千树万树梨花开。”
其实,大自然不仅给了我们美好的一面,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
多媒体3: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断流前的图片)
师述:巴西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一泻千里,看上去山清水秀,而如今却是“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巴西总统亲自为它举行葬礼。大自然用这种方式理智而智慧地提醒人们(多媒体出示)齐说:“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多媒体4:
太湖综合治理后的图片
师:环境变美了,太湖水逐渐清澈,大自然再次智慧地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或人人有责------”
师:这是老师为大自然这本书续写的几页文字。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么呢?(神奇、力量、一本天书、观察家的眼睛、实践家的腿等)结合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请你找找生活中的事例,再给大自然这本书添上几页精彩的文字。
4、先用笔在作业本上写写,然后小组交流,如果你写的和别人一样,这说明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人有我无或人无我有,那就要相互分享。
(1)学生写。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
(1、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马上要下雨了。)
(2、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可能有一场地震来临。)
(3、锯开大树,你就能发现树的断面部分有一圈圈的纹路,这就是年轮。有多少年轮,树就有多少树龄。)
(4、根据河北太行山山崖间有螺,蚌壳和卵形砾石的带状分布,推断出这一带是远古时代的海滨。)
(5、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推断出在远古的时代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海洋。)
(6、看见正在枯竭的大瀑布,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知道大自然在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
(7、------)
5、再回到课文
师: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能从大自然中学到很多知识,真不容易,其实,我们每天从书本上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从大自然中学习知识,课文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到大自然更多的知识呢?(1)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2)指名读最后一小节。相机板书:观察、寻找、请教、认识、学会
6、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请教,走进大自然,不仅仅领略其美妙的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多研究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玄妙,从而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为我们作出了榜样,鲁班发明锯子。
生:薄壳建筑、流线机轮船、跃野赛车、雷达------
师:所以,我们可以为大自然这本书再添上精彩的一部分就是:造福人类(板书)
7、总结:今天,我们从大自然这本书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我们又共同为大自然这本书写了几页精彩的文字。大自然蕴含无限的知识、学问和奥秘,等我们去观察、了解和探索。让我们继续为大自然这本书书写更多的文字。
板书:
星 辨别方向
大自然的文字 云 预兆气象 造福人类
(观察 寻找 请教)石 了解历史沧桑
教学设计四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课题、读题: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教师筛选重点问题并出示:
(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2)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3)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发现有些词很难读,我们一起来读好它们。
出示:耸立 铁砧
预兆 小熊星座
3、三座大山,你能搬掉几座?告诉大家,你知道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解决问题一:
a出示、指导读: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b评:大自然的文字有两种,有像星星一样在天上的文字,也有像小石子一样在脚下的文字。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出了观点。
解决问题二:
生:文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文字有:星、云、石。
师:(板书“星”、“云”、“ 石”)作者举了这么多例子来说明大自然的文字呢!
4、聚焦重点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搬掉这第三座大山——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
三、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2—6自然段,想一想: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水手、飞行员等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它们的?划划相关句子,写写体会。(出示要求)
2、交流。
(1)认识“天上的文字”——星星
Ⅰ谈意义:
生:认识天上的星星,可以辨别方向。(学生自由交流)
师相机出示:“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评:罗盘是古代人们辨别方向的器物,有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即使没有罗盘,也不会迷失方向呢!用上这个关联词,让我们明白了星星的意义。(相机板书:辨别方向)[ 指导朗读。
谁也想用“即使„„也„„”说一句话?
Ⅱ师:课文告诉我们,水手是怎样认识星星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谈体会)(出示)
师:多么聪明的水手呀,我们一起读出他们的智慧!
Ⅲ师:水手们朝天望望,就可以辨别方向了,他们生来具有如此能耐吗?
生交流。
师:他们游历了五湖四海,观察了无数星相,才总结出了经验!如果我们像水手一样多走一走、看一看的话,也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板书:走一走、看一看)
(2)认识“天上的文字”——云
Ⅰ
生: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认识它可以避免把飞机毁掉。(板书:观察气象)
课文怎么形容“砧状云”的?
师:云山似铁砧,多么形象!想亲眼瞧瞧吗?(出示“砧状云”图片。)
出示: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来表现。
引读:聪明的飞行员知道——
出示、齐读: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师:天上砧状云,地下雨淋淋。智慧的飞行员们也是通过自己的观察、积累,才懂得这个道理。
Ⅱ勤劳的农民在耕作中积累着智慧,“看云识天气”早已是他们的习惯。送几条谚语给大家,仔细读读,品味一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出示、自读、说说理解、齐读: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Ⅲ大自然留在天上的文字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天空的使者——鸟,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大雁南飞,告诉我们“春天再见”;燕子低飞,雨滴就要来临了。
(3)认识“地上的文字”——石头
Ⅰ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呢!我们继续交流:我们脚下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么认识它们?
和同桌说说。
Ⅱ意义之一:知道石灰石的形成。(板书:石灰石的形成)
出示:石灰石图片。
自定义动画:普通人认为。
(学生交流)懂大自然的文字的人知道。(教师强调“由贝壳造成”)
评:现在的建筑工地(画面出示),竟是曾经的汪洋(出示画面),真是沧海桑田!(齐读)
Ⅲ第六自然段告诉我们,脚下的文字还有什么意义?
意义之二:明白花岗石的到来。(板书:花岗石的到来)
出示:花岗石图片。自定义动画:普通人的疑问是: ?
出示、指导朗读: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
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小精灵儿童网站] 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
引读: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
出示: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你是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材料:冰川是由积雪演化成的、能自行运动的巨大冰体。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把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他处。冰川搬运的物质称为冰运物。冰川搬运能力很大,可将粒径10~20米以上的巨大岩块搬走。
出示图片:这就是流动的冰川。
师:它一下子就把花岗岩搬来了?我帮同学们提问了。
生交流。
师:怪不得,作者用了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花岗岩“爬”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森林呢!
指导朗读。
Ⅳ大家俨然都是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了,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呀?
师:看来,认真的学一学、问一问也是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板书:学一学 问一问)
3、总结:不知不觉,这第三座大山已被我们移掉了!通过读作者举的这些例子,我们明白了大自然文字的意义、掌握了认识它们的方法。就像作者所说,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出示、齐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小就应当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再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有没有解释。你还应该去请教有学问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四、布置作业
1、(1)(相机处理)大自然还有很多文字、很多无声的语言,听一听下面的现代诗句,或许你会有启迪:(出示、音乐)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2)听了朱老师的读,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课后,请大家思考: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是怎么懂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