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认识的孔子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诸子百家.孔子》后,各个小组写的“我心目中的孔子”:
第一组:孔子是个有远大志向的苦孩子。
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到19岁,母亲也过世了,这样的出生,这样的家庭,这样的遭遇,并不影响他树立远大的理想。孔子十五岁‚志于学‛,而且学无常师,好学不厌,哪里有名师他就想方设法前往拜师学习。孔子因为研究‚周礼‛很透彻,致使他二十多岁就很出名,他的孩子孔鲤鱼满月时,连国君都亲自送鲤鱼。鲁国国君的看重打通了孔子的仕途之路,可他的志向远大,不只是为了混一官半职,而是为了天下苍生立身立命。
第二组:勇于担当的孔子。
孔子的人生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使它向着有道的境界前进。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国不再尊重周王朝,各诸侯国大欺小,战争不断,诸侯国国内大夫争权,内乱不停,君不君,臣不臣,秩序一片混乱。孔子希望恢复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到普通百姓,层次分明,秩序井然。人们的言行举止都符合他所主张的政教伦理观念,社会一派祥和安宁。选定这一目标之后,即使很多人讽刺他,挖苦他,甚至阻挠他,他也从不动摇过,他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总之,这种异常可贵的勇于担当的精神,‚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社会责任感是他一生永远的追求。
第三组:追求平等民主的孔子。
孔子‚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作为老师,孔子和弟子的关系非常融洽,他与弟子平等相处。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他年轻很多,但他从来不阻止弟子们表达自己的愿望。总是鼓励弟子们畅所欲言,在《子路曾析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鼓励弟子们各言其志。开始弟子们不敢说,他以一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来打开弟子们的话匣子。他说:‚当仁不让于师‛,就是说,只要合乎‚仁‛这一原则,就是对老师也不要谦让。这是师生间的平等。他的弟子三千,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国家,只有少部分来自社会上层,大多数来自平寒之家,他从不偏爱谁。他的表率作用,就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关系,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轻松和谐的气氛。
第四组:对学生充满关爱的孔子。
孔子教育学生,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还关心弟子们的身心健康。冉耕德行很好,却身患恶疾。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口伸手去握住冉耕的手,说:‚亡之,命矣乎!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哀叹不已。颜回操行卓越,可生活艰难,饮食不周,居住环境差,三四十岁头发全白而死。孔子反复叨念:‚咦!天丧予!天丧予!‛哭得很伤心。身边的人说‚您哀伤过度了!他却反复问: ‚有恸乎!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我不为这样的人哀痛,还为谁哀痛了?在卫国统治集团内讧中,率真忠厚的子路被剁成肉酱,孔子哀伤的程度可想而知。
第五组:好学的孔子。
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也就是说,在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会有像孔丘这样忠厚诚实的人,为什么没有像孔丘这样博学多才的人呢?因为这些人没有像孔丘一样‚学而不厌‛ 的精神。当然,孔子的学,不只是学知识,而主要在人格修养,价值判断,思维能力等方面加强。孔子认为,如果仅有丰富的知识技能,却没有良好的品格修养,就会做事没准则,狂妄,急切,容易闯祸,最终害人害己,孔子的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也是很有借鉴作用的。
第二篇:认识孔子
小班语言活动:认识孔子
(红辣椒 小一班)
设计意图: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古圣先哲更是数不胜举,而孔子作为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更是影响甚远,现在存在的孔府、孔庙、孔林以及孔子学院对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习主席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也再次说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特色个性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自然应该从孩子抓起,在9月28日,孔子诞辰2568年之际,我根据我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认识孔子》。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孔子,知道孔子是一位离世的但是人人崇拜的人物;
2、学习孔子的诗歌《三字经》第一段。
二、活动准备
1、孔子多媒体课件
2、诗歌《三字经》
三、活动重难点
幼儿对人人崇拜的理解以及熟记《三字经》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出示孔子的画像,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幼儿自己讲一讲)
(二)活动过程
1、教师向幼儿介绍孔子,讲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学习了很多本领,是一位很厉害的人物哦,人们很崇拜他,所以还为他修建了孔林、孔府、孔庙还有现在的孔子学院,你看,好多学校还有他的雕像呢。(图片展示)
孔子爷爷非常的爱学习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他还写了很多诗歌,很多老师在学习,小朋友也在学习呢。
2、教师念读诗歌《三字经》
师:这首诗歌小朋友听过吗?谁教的?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3、教师再次念读《三字经》,并讲解意思
4、教师和幼儿一起学习《三字经》
(三)诗歌表演
1、孔子爷爷的《三字经》,会背的请表演
2、你会背孔子其它的诗歌吗
(四)课外拓展
1、请爸爸妈妈讲一讲孔子的故事
2、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孔子的其它诗歌
附《三字经》第一小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第三篇:我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
我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
孔子是我国最早、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作为中国私学教育的第一人,孔子的一生除了参与政治之外,其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教育活动。孔子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有精辟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孔子所积累的丰富的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至今还闪耀着睿智的光辉。
一、有教无类的教学主张
在教育思想中,孔子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应该扩大受教育的对象,只要诚心求教,不分贵贱贫富,都应热心教诲。孔子扩大教育对象,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由“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四夷”,使一部分平民有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摆脱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加速文化下移的进程,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使文化在贫民中传播,为新兴的地主阶级培养了一批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人才,有助于华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战国百家争鸣的基础,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有积极意义。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的是,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不是等同于孔子主张教育平等,更不是主张教育普及,孔子虽然提出“有教无类”,但至少女性是排除在外的,他认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论语?阳货》),所以,女性必然是被孔子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的,而他“来者不拒”之后的“去者不止”的作法也是其未主张教育普及的表现。
但无论如何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实践,使文化在中国的土地上,在民间的百姓中广泛的传播,为我国教育的普及和蓬勃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同时,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时代,孔子秉持“有教无类”的教学主张,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皆将其作为教育对象,这也充分显示了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的极大的革命勇气和魄力。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虽然孔子并未概括出“因材施教”四字,这是由二程和朱熹从孔子的实践活动中概括出来的,曰“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但是从孔子一生的教育实践看,他确实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完整、最深入地把因材施教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
读《论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孔子在当学生向他问“仁”、问“政”、问“知”时往往会根据学生性格、个性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回答。总之,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作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又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综观孔子的诸位弟子之所以各有所长,有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方面的成绩,正是孔子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专长,因材施教的结果。
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之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挥,就是通过启发式教育来体现的。正是在这样的教育方法之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欲罢不能,乐学好学的境界。也正是因为这样,孔子才能培养出一大批有独立见解、博学多闻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上,孔子提倡师生之间的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求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平等交流,形成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整个教学过程即是教师教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两者辩证互动,就教师而言,教即是学,教与学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就学生而言,从教师处学得知识的同时仍需自己努力,方能有所提高。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日进。从而也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实现了共同进步。
四、互爱平等的师生关系
孔子的“师道尊严”是建立在与学生平等互爱的基础之上的。孔子作为一位圣人、圣师,但他却并没有“至圣先师”的架子,他并没有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他对学生谦和友爱,他对学生的教育总是展开在与学生的结伴郊游中,展开在与学生席地而坐的交谈中,这是一种充分的平等和民主。孔子的学生对孔子敬而不畏,崇而不惧,他们对孔子畅所欲言,有疑必问。
孔子穷数十年的教育经验,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具有深远意义和深刻启发性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文化资源。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时时感受到中国的教育乃至世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依旧受到孔子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孔子确实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开创型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历史的洗礼之后的今天更显得睿智而可贵。
第四篇:孔子引领我成长
孔子引领我成长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总是充满着许许多多令我气愤的事,可是每一次都是他教会了我宽容,他就是诸葛亮。
“三„„国„„”我续续断断地读着刚从爸爸房间里翻出来的一本大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知识丰富,而让我喜欢他的正真的原因,并不是这些而是因为诸葛亮的宽容。在这些故事里最能体现诸葛亮宽容的,就是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孟获是敌军中的一员大将,他武艺高强,勇而有谋是刘备的一大劲敌。孟获被诸葛亮抓住后,诸葛亮手下的一些谋士让诸葛亮处死孟获,出于爱才的诸葛亮冒着军法处置的危险放了孟获。孟获并未感激他。后来诸葛亮有设计抓住了孟获可是又放了他。这样反复好几次,孟获都没投降。诸葛亮很是宽容又放了他,直至第七次终于感动了孟获。他便死心塌地地跟着诸葛亮,为刘备的兴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的脾气很是不好,被别人轻轻一点就着了。因为这样我没有一个好朋友,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学习诸葛亮的宽容。
有一次,我正在和小伙伴玩耍。突然我被一个同龄大的伙伴撞了一下。我火了,卷起袖子一把抓住他的领子,正准备出手的我被一个声音叫住了。我寻音望去,一位身穿白色道袍的中年男子。乌黑的整齐的头发,双眼炯炯有神,胡须浓密,手中拿了一把洁白的鹅毛羽扇。我突然想起书中描写诸葛亮外貌的语段:身穿白色道袍,手拿鹅毛羽扇。“啊!你是诸„„葛„„亮„„”他点了点头。那一时,时间好像暂停了。他跟我讲了许许多多的话,如何学会宽容„„一切都好像梦一般,但又好象是真的。我睁开眼,想起了刚刚诸葛亮对我说的话。我松开了手,那小伙伴似乎很吃惊。双眼一直紧盯着我,脸上一脸疑惑。我酝酿了一会说了声:“对不起。”
现在我已经是一位中学生了,我已经学会了宽容。是诸葛亮教会了我宽容,教会了我如何宽容他人。也使我交到了许多朋友,他是我成长路上的指路名灯。他引领我健康的成长。
无锡惠山区藕塘中学初二:***
第五篇:我眼中的孔子(范文模版)
我眼中的孔子
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河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他积极入世、至情至性、在黑暗的世界里坚持为理想而奋。我眼中的孔子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孔子一生,办成了三件大事:教书育人、传播学说、修撰典籍。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不分等级、贫富贵贱、善恶、智愚,应一视同仁,均应给予教育,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孔子这一教育理念极为先进,深深影响了后世。并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正体现了一位教师高尚的品格,在教育思想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学习榜样。
其次,孔子是一位治国方面的理想主义者。在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社会里,孔子四处游学,向人们宣扬“仁义”、“以德治国”,他明知不可行,却拚却一生的心血,飞蛾扑火,直落得贫老落魄,仍痴心不改。
但孔子也有不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首先,孔子觉得农业是下贱的工作,鄙视农民,认为务农者皆是不思进取的顽愚之辈,主张人民都走上官仕之途,辅助君王。其次,孔子看不起女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而且孔子深受封建礼教束缚,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