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的统一——赏析《端午的鸭蛋》.docx

时间:2019-05-13 12:0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的统一——赏析《端午的鸭蛋》.docx》,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的统一——赏析《端午的鸭蛋》.docx》。

第一篇: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的统一——赏析《端午的鸭蛋》.docx

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的统一——赏析《端午的鸭蛋》

耿建红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首记游诗中这样评价汪曾棋:“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曾棋就是一只文狐,所以才能写出风俗关语言关人情关统一的《端午的鸭蛋》。他用了一千六百多宇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描写了家乡鸭蛋的名声和特色,让读者通过小小的鸭蛋就能感受到它背后的浓郁风俗和文化意味。反复朗读此文,只觉得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浑然一体,让人叹为观止。

一、风俗美

风俗美,美在家乡风俗的独特。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的端午风俗差不多。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是吃粽子、赛龙舟,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有何独特吗?当然有!作者先介绍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这是全国各地差不多都有的风俗,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却是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

越是有特色的风俗,就越能体现一个地方。“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觅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口,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觅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为什么要吃“十二红”呢?吃十二红代表着老百姓祈求吉祥平安的心愿。因为红是红火的意思,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咸鸭蛋越红,就越能成为十二红。这样十二红就把咸鸭蛋与高邮紧紧的连在一起。

风俗美,美在风俗所引发的自豪感、思乡情。

课题是《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会由端午想到鸭蛋呢?因为鸭蛋的确是作者的故乡一一江苏高邮最具特色的事物了。挂鸭蛋络子是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高邮的鸭蛋”到底有哪些奇异之处,让作者一直引为自豪和怀念呢?作者先是介绍高邮的双黄鸭蛋,接下来又介绍高邮的腌蛋天下独绝,不仅引用清代诗人袁枚对高邮鸭蛋的描述,而且还拿高邮咸蛋同别处的咸蛋做对比,口的是为了突出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句中的“特别”和“肃然起敬”,突出了高邮咸蛋在外乡人心中的地位。“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实在”就强调突出作者对身为高邮人的自豪。鸭蛋是高邮的特产,也是高邮的招牌,更是高邮的文化,小小的鸭蛋寄寓着高邮如许的内涵和品质。原来一个小小的鸭蛋居然包含着这么浓郁的风情,读完全文,我们读到的不仅是家乡风俗的美,还从平淡语言中读到了一腔自豪情和一颗思乡心。

二、人情美

人情是指人际交往中所流露出的友爱和感情。文中写人的句子不多,但文中却洋溢着浓浓的人情美。

人情美,美在人情世故的简单温暖。

“端午节,我们那里盛行孩子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从这我们读到了姑姑、侄子、姐姐对弟弟的疼爱。“城隙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虽是寄名的干爹,他对我的关爱很深厚,每年都坚持不懈的在端午节前派小道士送符来,确实很难能可贵。作为道士,他当然也会给其他孩子送去,送符的口的只有一个:去五毒和祈求吉祥平安。“觅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穷人家害怕过节,怕准备不了过节的东西,“但觅菜、虾、鸭蛋,“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这样没有贫富差别,人人都能过节,都能去五毒和祈求吉祥平安。人情就是这么简单却很温暖。

人情美,美在孩子的天真快乐。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丝线是掉色的”,“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丝线价廉物次,但孩子们照样系,照样玩。“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宇。写黄烟虎宇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从这我们仿佛看见了一群孩子在互相比赛、互相炫耀的画面。

孩子们在端午的鸭蛋上也得到了许多快乐。“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王安忆语)。“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而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原来鸭蛋壳还有如此妙用,这也是只有孩子才能获得的“物外之趣”。

三、语言美 我们已经习惯尊称汪曾棋为语言艺术大师,因为他的文字永远是那样的质朴平淡,不事雕琢,如同和读者话家常一样。在这平淡的语言中,又带有自己的一些鲜明特色。

语言美,美在关键字眼的“提韵”。

汪曾棋在《胡同文化》里有这么一段话:“北京人易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熬白菜。嘿!”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宇,就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绘的淋漓尽致。文中与“嘿”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挖”和“吱”宇,“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一红油就冒出来了”。“挖”和“吱”宇写出了吃高邮咸鸭蛋的动感、快感和满足感。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一一”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一一”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这种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的一个字眼,就能表现出吃高邮咸鸭蛋的神韵。

语言美,美在古汉语古诗句的恰当点缀。

文中的古汉语和古诗句用的并不多,但它们点缀的很恰当,平添了文章的几分韵味。引用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的古汉语是最多的一处,此处介绍腌蛋为的是突出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读着这些句子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和自豪感。引用古诗词的就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下句是“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现在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而,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吃惯了质细而油多并且为之自豪的高邮咸鸭蛋,别的还能看上眼吗?正是有了古汉语古诗句的点缀,才使文章语言生动流畅,颇有韵味。

汪老在散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里写思师沈从文:“他讲的很诚恳,甚至很天真。但是你要是真正听‘懂’了他的话一一听“懂’了他的话里并未发挥罄尽的余音,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汪曾棋听懂了恩师的话,所以他把情感融化在平淡的语言中,写得自然而和谐。把书本轻轻的合上,《端午的鸭蛋》中那独特的风俗美、那浓浓的人情美、那淡淡的语言美一定让你难以忘却。

第二篇:《荷塘月色》画面美、语言美赏析教案

《荷塘月色》画面美、语言美赏析教案

学习目标:

1、赏析《荷塘月色》的画面美、语言美

2、体味《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味比喻、拟人和通感等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通感手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指导

多媒体

微课程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朱自清《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散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鉴赏的佳作。上一节课我们对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文章结构做了一个简单介绍和梳理,这节课我们主要来鉴赏一下作者笔下的美景——荷塘月色。整体感知:

配乐动画朗诵,初步感知、欣赏美景、体味感情。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

1、优美的诵读和美丽的画面已经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我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美,那么本文真正描写“荷塘月色”美景的是哪几段文字?

明确:4、5、6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三自然段一遍,并思考:这三段分别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分别由哪些景物来构成的?

明确:月色下的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荷塘上的月色:抓住月光、雾、云和影 ;

荷塘四周景物:树、远山、灯光、蝉声和蛙声。

合作探究:

自主品读,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荷塘月色的?这些手法的运用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①“比喻”、“拟人”手法及作用。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 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②《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运用。(叠字叠词、传神的动词等)

例:“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作者写月色时用了泻、浮、洗等动词。在这里作者用了静态动写的描写,把画面写活了。“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下来,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而青雾则是薄薄地浮起在荷塘里,朦朦胧胧地四处泛散开来,呈现迷茫空朦的景象,一上一下交结在一起,便是成了牛乳和轻纱。大家想象一下,牛乳和轻纱,自上而下的月光,自下

而上的轻纱,是不是很美又很形象? 如流水一般流动。

③“通感”手法及作用。

“通感”手法学生比较陌生,引导如下:

出示问题:

(1)如果将荷香在一幅图画中画出来,你会怎么画呢? 那“蝉声”和“蛙声”呢?(顿1至2分钟引发学生思考)我们看作者是怎么用文字“画”出荷香的呢?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教师明确此句“通感”手法的运用并引入微视频讲解通感手法及作用(2)“学以致用”,那么通过对通感含义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学习,你可以试着说出几个运用通感的句子吗?

生:坐着小皮艇在激流里漂流,仿佛在激越的爵士乐中飞翔。生: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忽闪忽闪的,特别热闹 生:她咯咯笑起来,笑声很甜。

课堂小结:第4、5、6自然段之所以写得十分美妙动人,是与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通感等艺术手法密切相关的。在这些艺术手法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比喻和拟人。陌生一些的是“通感”手法,关于通感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大家可以登录我们的语文微课堂点击《<荷塘月色>通感例说》进行复习与巩固

第三篇:端午的鸭蛋--赏析

《端午的鸭蛋》赏析

《端午的鸭蛋》既能感受到江苏农村端午节的风土人情,也能体验到汪曾祺语言的显著特色。

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大师笔下的江苏农村的节日风情。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而作者却由端午想到鸭蛋,因为这是作者的故乡——江苏高邮最具特色的事物了。但是作者并未开篇就写鸭蛋,而是先介绍家乡过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习惯,诸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等等,这里既有和其他地方相同的风俗,也有自己家乡所独有的做法。描写这些无疑是为了引出“端午的鸭蛋”,但我们又不能把这些描写仅仅理解成这个作用,因为写到“端午”,作者的情绪便被调动起来,于是自然会想到儿时故乡的种种做法。而这些影象,已经深深的留在作者的头脑深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描写理解为作者对儿时怀念的一种体现。

在作者叙述了端午节的种种情形之外,很自然的引出自己家乡的另一个特色,也是全文的正题——端午的鸭蛋。这种手法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让读者对“鸭蛋”已经有了足够的兴趣,实在想了解一下,这“高邮的鸭蛋”到底有哪些奇异之处?作者先是介绍高邮的双黄鸭蛋,让人惊奇不已。接下来又介绍天下腌蛋以高邮为最。这里,作者对家乡的自豪感透过文字已经表露无疑。但到此为止,鸭蛋的特点虽已写出,但似乎和端午二字联系不多,于是作者的思路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之中,选取了一件颇具当地特色的风俗——挂鸭蛋络子,进行叙写,这段描述透露出的则全是儿时的快乐。读《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就如同品一杯淡淡的清茶,入口时可能非常的朴素平实,可是回味起来就会发现,它是那样的香甜可口,沁人心脾。

第四篇:论杜甫诗歌的人情美

论杜甫诗歌的人情美

摘要: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小到个人琐事,生活情趣;大到天下苍生,无不渗透着至真至纯的人情之美,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更是贯穿他坎坷的一生及创作。杜甫受得是儒家正统教育,杜诗很多都是这种思想生动形象的反映。关键词:诗人

杜甫 忧国忧民人情美 沉郁顿挫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年少时漫游吴越等地,结识大诗人李白,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厚友谊。但参加进士考试落第,投赠干 亦毫无结果。一生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安史之乱”后,诗人过着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对严武多有依附,晚年更苦,终五十九岁。

杜甫为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于其诗中总见忧国忧民的情怀,始终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诗人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但生活并不富足,亦亲历了战乱之苦,接近了广大劳苦群众。文天祥在《集杜诗 自序》中说:“子美非能自为诗,诗句自是人情性中语,烦子美道耳。子美于吾隔数百年,而其言语为我用,非情性同哉!”由此可知,杜诗影响深远,富含“人情”。诗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免不了人情世故;杜诗写实,写人情之美。

杜甫青年漫游,登泰山,面对泰山巍峨的雄姿和壮阔的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其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虽是个人情怀,却不显小家之气。在此时期,杜甫对好友李白多有赠作,既有了“李白一斗诗百篇”的赞美之辞,亦有“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深切怀念,体现对真挚友情的爱惜之情。青年杜甫虽壮志凌云,但总欲投无门,在《乐游园歌》一诗中亦有“圣朝亦知贱士丑”的激愤之语,毕竟怀才不遇。诗人此时也写了不少边塞诗,但不是为了表达自己豪气万丈的个人情怀。往往是揭露唐皇朝穷兵黩武政策给人民和战士带来的深重苦难。如《兵车行》就是控诉杨国忠强行征兵的强暴行径,使人产生“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无奈;在《前出塞九首》中深刻反映了战士被征从军的艰苦,所谓“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战争的目的是制止侵略,而不在肆意杀戮。相比于”安史之乱”后的诗作,或者此时还没有写得那么深刻,但诗中所表现的忧国忧民情怀已可见一斑。

“安史之乱”中,诗人生活颠沛流离。但“国家不幸诗家幸,词到沧桑句便工”,诗人的作品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得到了充分而深刻的体现。在《后出塞五首》中,以士兵自述的形式,揭露了安禄山反唐的真相,体现了对国家的关怀。然而最能出动诗人心弦的是贫苦群众的苦难,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一千古名篇中,既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自述,也有从”朱门酒肉臭”想到“路有冻死骨”,作者自己亦“幼子饿已卒”,诗人以沉郁顿挫的风格将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的一览无余。当然,诗人亦有对亲人的怀念,如《月夜》,作者既有“遥怜小儿女”,更有对“闺中只独看”的妻子的深情苦忆;在《月夜忆舍弟》中,诗人写出了对离散亲人的思念和担忧,发出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杜甫身陷长安之时,伤春感时而作《春望》,全诗字字血泪,忧乱思家,直抒国破家亡之痛,此时诗人的生命已是紧紧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诗人生活贫困,但对穷人仍然热情相助,在《又呈吴郎》一诗中,诗人劝告亲戚,战乱之时,穷苦人家应当互相关照,多些宽容,篇末“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表明百姓已不堪重负了,诗人也为战乱中受苦受难的天下苍生唏嘘不已。

“安史之乱”后,战乱尚存,晚年的杜甫依然生活飘摇,居无定所。诗人又为李白作《梦李白二首》,既表达了对李白命运的深切关怀,也表现了彼此间生死不渝的兄弟般情谊,“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恐怕就是李杜二人的写照吧!杜甫居成都时,多有詠诸葛亮之作,如《蜀相》,诗人深寄缅怀之思,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而对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蜀相,诗人怎能不含凄恻之感?晚年的杜甫亦多登临之作,如《登楼》,《登岳阳楼》,《登高》等,诗人在“万方多难”之际登高抒怀,抚今追昔,情感悲郁苍凉,诗风抑沉郁顿挫,老而弥坚。作者取景壮阔,面对“北极朝廷终不改”,“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已非当年《望岳》之情,诗人饱经沧桑,身历万难,情感已相当复杂,感慨万端,既有忧国忧民之情,又有对自己坎坷一生的回顾。“英雄到老皆归佛”,诗人在《江南逢李龟年》中云:“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欲说还休,诗人饱含的深情不再喷薄而出,而是含蓄道来,让读者思考。

杜甫被后人誉为”诗圣”,亦有人称其为“情圣”,因为他所表现的情感确乎处处体现了人情之美,亲情,友情,乃至忧国忧民的家国之情,始终萦绕诗人坎坷的一生。杜甫是“儒者之典范”,其诗则是儒家思想的深刻反映,所以他关怀人生,以天下为己任,有一颗仁慈的心,一副博大的胸襟。诗乃人性情之语,杜诗饱含深情,展现人情之美。参考文献:《杜甫诗选》 张忠纲@选注 《唐诗宋词名篇精选精讲》 李敬一主编 《唐诗宋词元曲》 蘅塘退士 著

第五篇:赏析《背影》之美

赏析《背影》之美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纪实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极为有名的文章,全文1500余字,描写细致,引人深思。这篇散文之所以百读不厌,在于艺术上的造诣。

《背影》写于1925年。是追忆八年前的事,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为了谋生,又匆匆前往南京谋职,作者回北京大学读书,父子在浦

口车站分别。

《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美在何处?有以下几点:

一、距离产生美,美在情真,情深

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这篇散文倾吐的感情,才能领略作者心中的底蕴,才会有美的感受。这篇文章,作者从家庭灾祸写起,铺设好父亲送子的背景,父子间这种真挚的感情,作者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特别细致地刻画了父亲买橘子的行动,迭现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泪。这时的“我”,虽然为父亲的一举一动所感动,然而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和父亲保持的“距离”太近,是很难理解父亲的一举一动是父亲在家境惨淡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儿子,并且把希望付之于行动的深厚感情的。所以父亲与脚夫讲价钱,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作者重复两次写“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充分说明“我”当时未能理解父亲的心意。即便父亲艰难地为我买来橘子,“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禁不住流下眼泪”,父亲的真情仍然未被“我”领会,“我”多少只是有点感激,有点离别的悲伤之情。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你不珍惜;而一旦失去它,才觉得可贵。俗话有:“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是美好的。”这实际上是距离效应。《背影》里的“我”之所以至此还没有理解至诚至深的父爱,是因为在“我”看来父亲对“我”照顾是父亲的责任,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从审美心理看,在“我”和父亲之间,丧失了原来应当保持的某种适度的“距离”。作者对父爱真正理解,是“最近两年的不见”;是父亲“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

着我的儿子”;是“我”北来后收到了父亲悲观的信,“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时候。父亲的“惦记”,父亲的“悲观”,调整了“我”与父亲的距离。这时候,也只有在这时候,作者对父亲的热爱才得以像火山一样喷发,但千言万语只凝成一句话:“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此时无声胜有声”,透过这背影,仿佛又见父亲正在与脚夫讨价还价,又在千叮咛万嘱咐,又蹒跚而去,攀缘而上买橘子回来。这背影是一个充满一腔爱意的慈父形象的缩影;这背影是浸透“我”理解了父亲的举动,表达“我”尊敬、感激、思念的一尊雕像的影子,这背影,是催人垂泪的身影。

作者通过质朴的叙事来抒情,这与他的深刻感受是密不可分的,正是作者有如此的生活,才有这种感受,他才能写出这种文章。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多方面的,而且大都在日常细微的事情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来。《背影》通过几句简短的叮嘱之语,送儿子上车、拣座位、嘱托茶房照应等几个动作,尤其是手脚并用、努力攀登、不辞辛劳地为儿子的背影刻画,把父亲对儿子的体贴、牵肠挂肚、依依不舍的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小事写出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那种父亲对儿子的春雨般的感受,更具有普遍意义,很能调动读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自己的父母平日对你的爱,有的事情甚至当时不在意,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令你动心,乃至流泪,甚至惭愧。

二、表现角度新颖独特

一般写人物,较多地从正面着笔,或写面部肖像,或写姿态、服饰。正面写当然有其好处,然而只从一个角度写多了,也会让人感到呆板乏味。契诃夫给青年作者的信中告诫说:“你忙着描写人物的脸„„这又是老一套,这样的描写是可以省掉的。五张描写得很详细的脸,会使读者的注意力疲劳。”《背影》则另辟蹊径,作者选择背影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抒写父亲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绝。除了文章开头的点题外,全文共写了三次背影。第一次,作为父亲,在儿子的心目中是多么的熟悉,他的音容笑貌,无不了如指掌。然而当父亲临别送行时,为儿子买橘子而艰难地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却深深地打动了儿子的心,顿时使“我”获得了特殊的感受,掉下了激动的眼泪。第二次是父亲离去时。这一背景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找不到了。犹如电影画面那样慢慢淡出,影愈淡而愈浓,人愈远而心愈近。第三次,从信中得知父亲困顿的际遇和颓唐的心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浮现出那“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它将成为“我”终生难忘的一个定格画面。朱自清先生知难而上,选择背影这个新颖独特的角度,这是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独特发现,也是表现事物的一种艺术创造,显露了作者不随人后、敢于创新的艺术才华。

三、语言淳朴、简练

从艺术角度来看,这篇散文朴素无华,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这是朱自清先生一贯的文风,实际上用不着多费笔墨,众多的评论家,在这一点上,意见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全篇一千五百字,叙述得清楚明白,真情实感自然地被流露出来,朱自清用了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我们读了《背影》,明显地感到语言与《荷塘月色》、《匆匆》等篇的不同,它显示了作者散文的另一

种风格。

文章没有多余的话,写得精粹。比如,全文有四处记载父亲的话,即:“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并不是那天父亲只讲了这么四句,而是这四句典型地代表了父亲当时的心情。作者用简单的几句话,就反映了父亲的体贴、爱怜、依依不舍之情。仅此一例,也能说明作者语言的简练,文章中的描写、抒

情,语言都非常简洁。

正因为《背影》饱含着美味真情,所以长期受到人民的喜爱。

圣洁的背影 作者:浪一

四年前,我是一个专门替父亲开夜车的“的哥”。他开白天,我开夜晚。曾经我是多么知足而惬意地逡巡在这都市的夜里呵。没上大学,没有工作,没有女朋友,没有母亲那生活中曾有的唯一约束。

我的醉鬼父亲身上,小丘般凸起的肌肉如今也松弛了。我不会弹钢琴,不会说英语,更不会什么电脑。可这一切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会开车!悲伤的时候,我把车开出城外,在狂飙的速度中,打开音乐尽情地吼叫发泄;欢喜的时候,专门找漂亮女孩搭车,操着蹩脚的普通话与她们聊天,到了——替她们打开车门,还分文不收„„

日子就这样在车轮卷起的尘烟中一天天流走。可有很多怅然若失的时候,我莫名地想到“妈妈”。有个妈妈该多好啊。可我从记事起,我的醉鬼父亲便不止一次地告诉我:我妈死了。

一个夏天,天气非常热,许多人直到傍晚才肯出门,所以开夜车的生意特别好。开了半夜的车,决定在这个连路灯也没有的僻静小巷,抽支烟歇一会儿。我闭了大灯,打开收音机开始吞云吐雾,突然我发现有一对母女,搀扶着经过我的车向前走去。那女孩口里不时柔柔地安慰着呻吟的母亲。女孩着一袭素花裙子,如天使般消失在黑暗里的时候,我那干涸粗糙了近22年的心突然地浸润了。

已经是深夜11点多钟了,我迅速打开大灯,为她们照亮前程。就在她们快走出巷口的时候,我一踩油门追上她们。我拉开车门,对那女孩说:“去医院吗?我送你们,不要钱。”那女孩望着赤着上身的我满脸惊异,我忙套上背心,结结巴巴地说:“相信我,我没有妈妈。”

我一直陪着她们,直到凌晨3点钟,我才把她们送回那条小巷深处的家。

那个叫小蓉的女孩下车时,一定要付给我钱。我几乎是求着对她说:“小姐,你让我尝一回给妈当儿子的滋味好不好?”透过灯光,小蓉的脸美丽而苍白。我把烟盒一把扯开,写上我的呼机号,对她说:“你妈有事,随时呼我。”

大约一个月后的一天,小蓉终于呼响了我的呼机。我救火般飞车赶到,小蓉的妈妈已经昏迷在床。我和小蓉把她抬上车,赶往附近的陆军医院急救。6个小时漫长的等待中,小蓉哭了又哭。我从她的哭述中,才知道这个女人,原来并不是她的亲生母亲。

这个离过婚的不幸女人,其实只是她的初中语文老师,因为小蓉没有母亲,她便一直像母亲一样关怀着她。小蓉的父亲几年前去世后,便干脆认了这位郑老师做母亲,两人相依为命一起生活到现在。郑老师因为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和心脏病提前退休,而小蓉这时正在大学念2年级。

小蓉如惊蛰的小鸟,倚在我的肩头在医院的长椅上睡了,而我的心却悲伤而黯淡。如果小蓉不是这般如诗如画的女大学生,我一定会发疯似地追她,用我一身的气力和热血呵护她,然后与她一

起侍奉这个病弱而善良的妈妈。可我只是一个鄙俗的“的哥”,在这两个善美的女人面前,我只配打开那扇朝北的车窗,遥看天上那母亲般圣洁的月亮,数那美丽爱情星斗。

一个月后,我开车帮小蓉把郑老师从医院接回到她家时,我执意把她一直从车上背到床上。我突然被她桌上用相框嵌住的一张小孩照片惊呆了——天啊!这张照片竟和我周岁时照片一模一样。在这张放大的照片的右上角,还有一张郑老师抱着这个小孩的小合影。我的头一下子大了起来:莫非?莫非?„„我一把将小蓉拉至屋外的车上,我问她:“小蓉 麻烦你告诉我,郑老师以前有一个儿子吗?”小蓉说:“有的,还跟你同姓哩。她以前的丈夫是一个长途汽车司机,后来被单位开除了,两人离婚后,那男的从不让她见儿子,他搬家后就在也见不到儿子。她每年到了儿子生日那天,总是要大哭一场。”

我发疯似的把车开到家,像一头粗暴的小牛一样,把在家中酣睡的父亲唤醒。

我狂怒地向他吼到:“你告诉我,告诉我!我妈是不是还活着?是不是?你好很心呀!你让我做了20多年没妈的孩子,让我和你一样活得粗俗、没用,我恨你呀!”

那几天,我像疯了一样,一个客人也不拉。到了后半夜,便把车悄悄开到小蓉的屋前,一边放音乐一边哭。我是多么想推开这道门去认我的亲妈呀。可是小蓉的话像刀子一样逼退着我,让我无法积聚勇气。

妈妈常对小蓉说起我,说我说不准会像她一样能写一手好文章,说朱自清为他的爸爸写了一篇《背影》,三毛为她的妈妈写了一篇《背影》,我的儿子如果跟着我长大,也一定会为我写一篇《背影》的。

妈妈呀!您的儿子不仅不会写文章,甚至连高中也没有读完。如今只是一个因为打架,身上留下有累累伤痕的“的哥”。一个如此不肖的儿子突然失而复得,这会是您苦难的生命中最悲哀的一页么?

整整半个月我没去那条小巷。小蓉呼了我,见面时,她对我的消瘦和远离一样的惊诧。我说:“小蓉,我决定去北京。”小蓉急切地问我是不是又跟人打架了,或者做了什么别的蠢事。我说不,说只是去读书,为了写一篇叫《背影》的文章给妈妈,以儿

子的名义。小蓉在知道全部真相后,哭了。“等你写出你的《背影》时,我嫁给你。”

此后的3年,我在北京的鲁迅文学院做了一名旁听生,我发疯似的地读啊写啊。这里的每个人,几乎都被我朝圣般虔诚地请教过。妈妈的《背影》始终像圣母的召唤,导引着我卑微的心灵。在我26岁生日的那天晚上,我遥想千里之外的母亲,又在捧着儿子的相片哭泣。那一刻,我的文思如千年的古泉,终于冲透岩层喷薄而出,我终于颤栗着,一字一泪地写出了我的《背影》。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妈妈呀,虚掷的青春悔过,才惊觉26年来缺失了对您背影的顾盼啊!

就在北京一家电台决定播出我的《背影》的前一天,我打长途电话告诉了已经参加工作的小蓉,并让她告诉妈妈这个喜讯,小蓉在电话里高兴得哽咽了。

我盼归的心像海帆一样,被风灌得饱满而深情。我终于可以无愧地跪在我的母亲面前喊妈妈了。我要让她听我深情的《背影》,让她在我和小蓉琴瑟合鸣的音乐中,听我们一起唤她“妈妈”,我要她的晚年如锦似霞的幸福美满。

清冷的背影

没有炽热的玫瑰,没有温情的康乃馨,连祝福的条幅也吝于出现,父亲节就这样悄悄谢幕了。

“落寞佳期”谁共度?

“你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原来知道的。不过给忘了。”这是我听到的最常见的回答。“准备给你爸送什么

礼物?”“没想过。好像也没什么可送的。”人们有意无意在父亲节忘记了“父亲”的存在。

以往精明的商家似乎也不记得还有个“父亲节”。从山西大学到五一广场,从五一广场到省政府,一路上只有晋阳饭店门口挂着“父亲节的哥免费供应绿豆汤”的条幅,不是的哥的父亲连这碗绿豆汤也没得喝。即便这样,好长时间也没有一辆出租车为这碗免费绿豆汤稍做停留。有些商场里偶尔也能见到几块促销板,“父亲节部分商品特价”,隐藏在“夏装上市、激情六月”的包围中,更显萧索,与情人节、母亲节的大张旗鼓判若云泥。

“母亲节”期间,街上随处可见“崇高”、“伟大”的字样。无论公益信息,还是朋友们的善意

提醒,母亲节时手机的繁忙程度快与情人节时一般了。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乐意于把最高的祝福送给母亲。父亲节,没有手机短信、没有“崇高敬意”、没有“无私奉献”,只有清冷的背影。

“严厉”何曾惹寂寥

对母亲、父亲、爱人大相径庭的态度,精神分析学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提供了一种解释。一位心理学专家解释道:“弗洛伊德认为,儿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挑战父亲的权威,父亲扮演的是一个母亲‘竞争者’的角色。儿子总会觉得受到父权的压制。”比起弗洛伊德的冷漠,中国人的解释更有人情味。高中课本里从《战国策》节选了一段,《触龙说赵太后》,很贴切地表现了父爱的不同。赵太后宁愿亡国,也不忍心送儿子去当人质。触龙委婉地劝说赵太后,只有让儿子去当人质,从而保全赵国,建非常之功勋,才是真正的爱。这也许是对“严父”和“慈母”们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小时候,我爸对我总是不满意,动不动就揍一顿。”农村来的严鹏从小对父亲的印象就不太好,“一见我爸就犯怵,什么祝福的话很难开口。”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父亲似乎在许多人印象里就是严厉的。然而,在某些不经意的小事上,父亲们显得比母亲们更加细致。“记得上高中那年,我爸送我到学校,在宿舍里亲手给我铺好被褥,买好饭票,后来我送他回家,上车时他的眼睛里竟然湿湿的。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爸爸的感情也是那么细腻。等到自己当了父亲以后,偶尔想起爸爸当年的那种举动,就会觉得很揪心。”现实生活中,父亲们的情感不像在故事里那么棱角分明,慢慢咀嚼方晓其中滋味。

莫让“背影”再清冷

父亲节出现的远比母亲节迟许多,这些也许是部分原因。十七世纪在英国兴起的母亲节,直到1901年,自幼丧母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庆贺母亲节时才突然产生“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的念头。过了71年后的1972年,尼克松总统才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以法律的形式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父亲节由此逐渐流行开来。

父亲节的“东渐”则是近两年的事情,不过从来没有得到和情人节、母亲节同样的待遇。感情深藏在心底的父亲们似乎从来没有计较过这些。

伴随着子女们的成长,每一个父亲都在渐渐老去。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佝偻的背影触动

了几代读者的心。给父亲们送一束鲜花,一起吃顿团圆饭;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说句祝福;甚至发个短信,也能给他们的生活增添无比的乐趣。严鹏给他爸爸发了个祝福的短信,他爸爸的回复依然那样“生硬”:“不管什么时候,做好工作,要得到大家认可。”这样的“面具”,父亲们要带上一辈子。

明年这个时候,希望更多的子女记得“临行密密缝”的母亲身边,还有个同样“意恐迟迟归”的父亲。那个远去的背影才不显得那样清冷,佝偻的身形才会充满欢乐。

下载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的统一——赏析《端午的鸭蛋》.docx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的统一——赏析《端午的鸭蛋》.docx.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朱光潜《谈美》赏析

    朱光潜《谈美》赏析 郑艺平同学们: 你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赏析朱光潜这部美伦美奂的大作,叫《谈美》。什么是美?(诗歌、散文、图画、雕塑、音乐、运动) 美是什么?你面前走过一......

    名著美句赏析

    篇一:名著好句赏析 名著好句赏析 简.爱好句赏析 “如果上帝赐给我美貌和财富,我也能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一样。” ——简爱,一个追求平等、独立自主的女......

    试论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情美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试论沈从文《边城》中的人情美 华中师范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 沈从文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追求及创作风格的作家,虽然生活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

    中考作文语言美段美句积累100句

    中考作文语言美段美句积累 1.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是决不可缺的,因为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是一种广度。 2.十五岁是风,二十岁是云,二十五岁是水,三十岁是山......

    美、日、中动画电影赏析

    美、日、中动画电影赏析 梁宸 回顾我们的童年,有谁不是与动画片一起相伴成长的呢?所以今天我想来说一说这些风格各异但又各具特色的动画片。 说到动画电影,人们脑海里大都会想......

    经典美句摘抄短句赏析

    经典美句摘抄短句赏析 1、如果喜悦和幸福是生活的终极真理,是上帝之爱的经过,而其他的是,都是生命的附属。那么一个放羊的孩子,一个田野上的农民,也许比一个终......

    美词美句赏析教案

    美词美句欣赏 邻水中学试验学校主讲人:李彦琳 教学目标:1、能掌握赏析美词美句的方法2、能体会到美词美句带来的意境之美3、能学习在作文中用上美词美句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感体......

    琅琊榜美句赏析

    琅琊榜美句赏析 已经动过的心和已经错过的岁月,都像逝去的河水,永远无法倒流。世上本没有自由自在的人,只要一个人有感情,有欲望,他就永远不可能是自由自在的遥映人间冰雪样 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