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人对老子《道德经》的感悟和评价

时间:2019-05-13 12:4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名人对老子《道德经》的感悟和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名人对老子《道德经》的感悟和评价》。

第一篇:外国名人对老子《道德经》的感悟和评价

外国名人对老子《道德经》的感悟和评价

1、德国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老子所称道的上善在于无,这种说教以“无”为“上善”,也就是一种通过与神格相融合、从而通过消灭人格而取得自我感觉消融于神格深渊之中的意识。” “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亲近然的思想与中国的老子思想有关”。

2、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1770—1831)在《历史哲学》中说:“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每一个命题,都要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阳)反(阴)合(中)的三维形式,这就是我的三段式解读法”;“老子的信徒们说老子本人即是以人身而永远存在的上帝。老子的主要著作我们现在还有,它曾流传到维也纳,我曾亲自在那里看到过。老子书中特别有一段重要的话常被引用:道没有名字便是天与地的根源;它有名字便是宇宙的母亲,人们带着情欲只从它的不完全的状况考察它;谁要想认识它,应该不带情欲。”;“孔子的哲学只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 “孔子哲学毫无出色之点,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中国哲学》

3、德国哲学家谢林(1775-1854)在《神话哲学:中国哲学》中指出:“道不是人们以前翻译的理,道是门”。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层”。

4、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曾评论《老子》一书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5、德国社会学家、古典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斯·韦伯(1864—1920)在《儒教与道教》中说:“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道教)思想被认可的时期(例如唐初),经济的发展是较好的,社会是丰衣足食的。道家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

6、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纽什,在《中国哲学对西方美学的重要》指出:“中国哲学是我们这个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公正地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以及其它一些人。可惜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哲学著作总是习惯于仅提欧洲古代的一些哲学家,却忽视了老子的《道德经》,从而很不明智地拒绝了一种对欧洲文化的极为重要的源泉”。

7、德国学者克诺斯培说:“解决我们时代的三大问题(发展、裁军和环保),都能从老子那里得到启发。”

8、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9、德国诗人柯拉邦德1919年,写了一篇《听着,德国人》,在这篇文章中他号召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10、德国人尤利斯噶尔的1910年,写了一本书:《老子的书----来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他说:“也许是老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老子已不再是一个人,不再是一个名字了。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许多许多生命的,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11、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1957年出版的《语言的本》中说:“老子的‘道’能解释为一种深刻意义上的‘道路’,即‘开出新的道路’,它的含义要比西方人讲的‘理’、‘精神’、‘意义’等更原本,其中隐藏着‘思想着的道说’或‘语言’的‘全部秘密之所在’”。“道,人类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 “如果你想要用任何一个传统的方法——无论是本体论的、宇宙论的、目的论的、伦理学的等等——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你会因此而把上帝弄小了,因为上帝就像‘道’一样是不可言说的”。海德格尔深受道德经思想影响,以至于道德经德文版也是由他与中国学者萧师毅共同合作翻译的。对于翻译的详细过程,在网上可以找到萧师毅的一篇文章《海德格尔与我们道德经的翻译》 “萧先生:我时常想念您,并希望我们能尽早恢复我们的谈话,我思考您给我写下的引文(Spruch):谁能宁静下来,并源出自和通过这宁静将某物导向(be-wegen)道路之中,以致它能发出光明?” 谁能透过成就宁静而使某物进入存在(Sein)? 天道!衷心地向您致意!您的,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1947年10月9日给萧师毅的短信

12、法国传教士马若瑟(1666—1735年),他在从《老子》第十四章中发现了:视之不见名曰夷(y)、听之不闻名曰希(hs)、搏之不得名曰微(we)。所以,他认为:“yhwe(雅赫维)等于“夷希微”,就是上帝耶和华名字。”

13、法国传教士傅圣泽(1663-1739),他认为:“真正的儒教就是《道德经》的教义”。他还提出了神道教的观点,“是否可以说在中国古经中唯一真实的道即代表着基督信仰的神?答案是肯定的。道是神,是救世主”;“道是唯一,是宇宙之创造及保存者,在本质上与宇宙真主合而为一。”

14、法国第一位汉学家讲席雷慕沙(1788—1832)认为:老子的思想与稍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学派所提出的“学说有无可争辩的共同之处”。

15、法国哲学家德里达(1930—2004)认为:“整个西方思想与民族精神,都以逻各斯为中心概念。逻各斯是西方民族精神的最高概念,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概念,二者惊人的相似,可以说是逻各斯与道同在’。”

16、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李约瑟(1900-1995)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技史》中说:“中国人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道家)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相媲美,而且成为中国整个科学的基础。”“说道家思想是宗教和诗人的,诚然不错;但是它至少也同样烈地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

17、英国天文学家沙里斯(.shalls)在其1985年出版的《新科学的诞生》一书中认为:“前进的惟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

18、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1889-1975)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说:“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种哲学,它推断人类在获得文明的同时,已经打乱了己与‘终极实在’精神的和谐相处,从而损害了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类应该按照‘终极实在’的精神生活、行为和存在。”

19、英国当代哲学家克拉克(J.J.Clarke):“现代经济由市场的原理就是源《老子》的无为而治”。他还认为:“道家在西方的发展可能与佛教、印度教不同,它不会表现为宗教运动,而会体现在:挑战过头的启蒙理精神、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原则,提供新话语、新洞识、新范式,影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个人选择与生活方式,替代唯物主义与彼岸宗教信仰并引导我们树立生态化精神的态度,有助于西方人灵肉二元论的克服和整体精神态度的转变,道家治疗的哲学对西方人有关真理观、我、别认同等的反思有积极作用,对诊治西方虚无主义的顽症具有显著疗效,因而一般地对西方反思启蒙的后现代计划有意义。”“道家思想在西方的逐渐普及,归结为思维方式上的三个变化:希望过更好的生活,但要从传统宗教中教条式信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透过克服身心二元论,达到一种身心完整的生活;需要从更广的范围,看待当代各种思想潮流。”------《西方人的道--道家思想的西方化》20、英国学者j.霍布森在他近作《西方文明的东方来源》中指出:“魁奈思想当中有很多概念受惠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概念,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无为”概念译成法文的lassez-fare(由放任)。”

21、英国当代汉学家彭马田认为:“《道德经》并非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书,它是格言及注疏的集合,前后并无明显的逻辑顺序,这81章犹如一串圆润的珍珠项链:象珍珠一样,各独立,集合在一起,其效果则更显美奂绝伦。”

22、英国学者贝扶理在《道与言》中说:“道与基督教信仰的关系渊源甚久”;“从历史的观点上说,道的观念在中国发展,似乎对基督接受耶稣基督的福音,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各种不同译本的中文《圣经》都告诉我们: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而在《启示录》我们读到:……他的名称为神之道。”

23、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它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论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24、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说:“现代物理学大厦就建立在一无所有上,从一无所有导出了现在的所有,没想到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

25、美国学者蒲克明曾预言《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他说:“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它之所以受到世人如此重视、如此高的评价,因为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最系统的第一部“大成智慧学”。

26、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1885-1981)在《世界文明历史》中说:“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搞要”。“老子是孔子前最伟大的哲学家。《道德经》出何人手笔,倒是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乃是他所蕴涵的思想,在思想史中,它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

27、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评述老子选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评语是:“假如老子的确是《道德经》的作者,那么他的影响确实很大。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在西方,《道德经》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流行。”

28、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治国名言,以阐明其治国理念。

29、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认为:“《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30、美国明道大学校长、道学基金会主席张绪通:“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奉行道的哲学。这两个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狱是空的,遗落在街道上的贵重东西没有人捡,所有国民充满信。这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的政府达到了礼制与正义政府的水准。历史学家把这两个朝代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31、美国汉学家艾兰教授在《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的本喻》中概述说:“‘无为’正如水之所为:它缺乏意识不能有‘行为’,但其然而然地流淌而不需任何人为的努力……其是‘无为’的一个侧面,由于‘道’也是基于水的意向,故‘无为’亦是‘道’的体现。”

32、美国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卡托研究所副总裁邓正莱(jaesa.dorn),1998年发表《中国的前程:市场社会主义还是市场道家?》一文,他指出:“中国的前程,在于通过信奉和拓展老子的天道思想而回到本国的由传统。《道德经》就是中国的自由宪章。老子关于天道、由与无为的思想,跟亚当斯密的一样,既是道德的,也是实用的:说它是道德的,是因为它建立在美德基础上,说它是实用的,因为它能导向繁荣。按照天道所演化的秩序就是哈耶克所阐发的那种发秩序。中国的出路,通过缩小国家的规模、扩展市场的规模来走向天道由主义政治秩序。我认为这个答案就是天道自由主义。”

33、美国管理学大师艾博契特所着《二十二种新管理工具》一书谈到管理的过去与未来时,引用了《老子》的“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并议论:“讲这几句话至今已有二千年历史,它代表见识不凡的管理者长久以来都在努力,但仍未有人能够趋近这种道的境界。从某种意义来看,管理者的历史,也就是试图实践这项基本观念的历史。”

34、加裔美籍教授罗伯特蒙代尔,1999年诺贝尔奖得主,享有“欧元之父”称号,他说:“中国人相信的是道,这种道教的思想实际上在中国的三种主要的思想流派中都存在。道是宇宙运行的方式,是自然的规律,是一种统一的和发的行动。世界万物和每一种变化都有它内在的必然,都是部分的协同的合作来促进一个整体。”

35、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1907—1981)赞赏道家的现代,他于1968年在《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中指出:“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36、日本当代学者卢川芳郎说:“《老子》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

37、日本当代自然派学者福冈正信说:“自然农法就是在老子‘道法自然’这一伟大命题的启发下提出来的。”他还说:“如果我们早听老子的话,也不致使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然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38、日本著名企业家“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把《孙子兵法》是用在销售上,把《大学》用在管理上,把最难懂的《道德经》用在最重要的领导层上”;“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过分追求欲望的结果是:不仅不能感到舒适,反而会感到痛苦,丧失自我”。

39、俄国大文豪、思想家、哲学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当年曾经说:“我的良好精神状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1891年俄国圣彼得堡一位出版家询问托尔斯泰,世界上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大。他回答说:受中国的孔子和孟子的影响“很大”,而受老子的影响则是“巨大”。他在1884年3月10日日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他认为西方人应按照老子的“上善若水”理念塑造现代人的理想人格,并学会以“方圆之道”处世待人。不管是《道德经》中的“为道日损”、“身重于物”、“少私寡欲”、“上德若谷”和“知足常乐”理念,还是《庄子》中的“以死为乐”、“坐忘”之道和“逍遥游”的理想境界,都是构建潇洒人生的精神资源。40、前苏联著名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国际的,是属于全人类的。”

41、前苏联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林德曾说道家:“宇宙创生于无的可能,是非常有兴趣的,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这个问题似乎是绝对地玄学的,但是,我们有关玄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类玄学问题有时却由物理学给出答案。”

42、俄国汉学家海澳基也夫斯基说:“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一切哲学发展的出发点,所有其它中国哲学家的体系,都是在道德哲学体系的各个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3、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施舟人,在1996年8月召开的“北京道家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说:“道家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这对西方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

44、荷兰著名的汉学家、欧洲汉学会会长许理和说:“道德经在西方人眼中,无论从任何西方的思想派别看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典籍,也最富于中国智慧,或甚至更广泛而言——东方智慧。”

45、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柳存仁,在1996年8月召开的“北京道家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说:“道的根就在中国,尽管道无所不在,但道更在中国。”

46、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1917-),指出:耗散结构理论 “对自然界的描述非常接近中国道家关于然界中的组织与和谐的传统观点”;“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

47、协同论创始人哈肯在《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的序言中说:“协同学含有中国基本思维的一些特点。事实上,对自然的整体理解是中国(道家)哲学的一个核心部分。”

48、突变理论的创始人托姆在《转折点》一文中说:“在老子的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突变理论的启蒙论述。我相信今天中国许多喜欢这个学说的科学天才,会了解突变理论是如何证实这些发源于中国的古老学说的。”

49、自发秩序理论创始人,奥地利社会经济学家哈耶克(1899—1992),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为,道家“我无为,而民化;我好静,而民正”是其自发秩序理论的经典表述。50、互补理论创始人,丹麦大物理学家玻尔(1885—1962),在被丹麦王室授以勋章时说:“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

5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老子也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种哲学。”

52、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1943年,我在美国认识爱因斯坦。他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

53、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样才能处理国际关系”。

54、美国著名哲学家史学家威尔.杜兰:“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55、美国文学学士,法学学士,物理学硕士,天文学博士迈克尔·哈特:“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到经营管理各领域,《道德经》在西方世界被视为至宝,成为除《圣经》之外世界销量第二大书籍,是公认最智慧最古老的学问。”;“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被人广泛翻译和阅读的一本书就是《道德经》。在西方社会,《道德经》比儒家经典更受欢迎,少说也有40多种译本。除《圣经》以外,任何书籍在数量上都无法与《道德经》相提并论”。

56、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勒-本沙哈:“极力推崇老子的顺其自然,并建议中国所有的学校、企业人员都应该好好读读《道德经》”------泰勒-本沙哈《幸福超越完美》

57、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爱因斯坦家里的一个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已经被翻烂的德文版《道德经》

58、美国学者芭莉娅: “老子的智能是人类的智能.” “在美国历史上似乎还找不到像老子这样大彻大悟的哲学家”。

59、英国著名诗人约翰·高尔: “《道德经》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这本书道出了一切。”60、英国哲学家罗素:“西方要学习中国的道德哲学”67、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将《道德经》四十七章改编成歌曲《The Inner Light》61、英国学者指出,市场经济思想的真正鼻祖不应是英国人亚当.斯密,而是提出“无为而治”思想的中国老子,比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等等。62、日本学者卢川芳郎:“《道德经》这本书洋洋五千言,是完全没有固有名词的,是用警句和格言来编辑的,但它采取了对偶和韵文的文体,而其内容表现同采取了巧妙表意的逆说法。《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63、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这是一种关于理性的学说,理性是宇宙的内在秩序,或万物的固有法则,是太极,即高高在上的载着所有椽子,而且是在它们之上的顶梁”; “太极,实际上就是无所不在的世界心灵”; “理性是道,即路径,也就是通向福址,即通向摆脱世界及其痛苦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尽头便是无所不在的心灵世界”; “《周易》术数与道非二本”“道学是一种从客体出发的哲学体系,而儒学实际上是一种世俗的政治学说”64、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兹:“这是一个宇宙最高的奥秘!”;“中国人太伟大了,我要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一个西洋名字‘辩证法’”------它是较早接受老子思想影响的西方哲学家,早在17世纪,他从到过中国的传教士那里了解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它曾翻译《道德经》,根据老子的阴阳学说提出二进制思想,开创了现代数理逻辑的雏形。65、德国杰出学者尤利斯·葛尔:“也许老子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66、德国诗人科拉邦德:“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科拉邦德《听着,德国人》67、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得与忘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可应对当下金融危机” ;“遵循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诲,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68、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欧永福:“难以置信的一本书!”-------他3年前首度将中国古籍《道德经》直接译为希伯来文,3年来销量近4000册,让他直呼难以置信。69、法国阿尔斯通总裁安南·博格先生声称:“在中国做生意,要懂《老子》。”曾担任财富五百强公司高级执行官的詹姆斯把《道德经》尊为新世纪的商业理论。70、美国GE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依据老子的“为道日损”的思想,提倡“无为式”的“简单的管理”。71、英国科学家霍金在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思想启示下,提出了“宇宙创生于无”的理论。72、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的“质朴性原理”,与老子所谓“道”的质朴性是不谋而合的。73、李政道:这位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对于老子的“道”颇有会心。他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复杂的就是最简单的,最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假如我们能将众多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最简单的,我们的探讨才更深刻,也更有意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与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定律”具有相通的地方。74、德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弗朗茨·贝肯鲍尔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他引用老子的一句话:“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几十年来,老子的《道德经》一直放在他随身携带的公文箱内。75、“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我时常读老子,我相信他的著作对我建筑想法的影响可能远胜于其他事物。”

第二篇:老子道德经

读《道德经》有感

——心静、心净、心尽

当今这个社会,科技愈见发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可我们在如此现代的社会中,却更少的思考精神给我们带来的财富。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我们更因踏下心来想一想。

老子的《道德经》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精神和思想的洗礼,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读一读这本书,会让我们浮躁的心静下来,眼前的混沌变的清晰,耳边的嘈杂渐渐安静。

《道德经》中蕴含了三个精髓,第一就是天人合一,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养生和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第二就是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事物间的关系,是人们处事必须遵循的原则。第三就是无为而治,强调了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是人们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人生并不长久,我们更应该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渡过无悔的一生。我总结,我们应该做到心静、心净、心尽这三点,便会减少遗憾,让我们人生的道路不在那样蜿蜒曲折,磕磕绊绊。

六个字说起来非常简单,但其中的内在,真要我们做到,却是很难的一件事。静心、净心、尽心是我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老子以“清净为天下正,清净无为”为修道之本,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就是先要消除心灵的屏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方后才可通过静,深蓄后养洞察力。就好比我们的工作,每天或许会有很多繁杂的活放在自己手边,需要我们及时完成任务,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这样凌乱而又繁重的工作,就会心烦意乱,不知从何下手,便会心浮气躁,怨声载道。带有情绪做工作,不但没有质量,而且没有效率。所以我们这时要学会静心。先让自己处在一颗平常心态,让自己的思路清晰,理清工作的主次,给繁杂的工作进行规整,心中有数,在一一完成每项工作,做每一项工作时,不去想之后还有什么需要去做,只是踏下心来完成手头所做之事,会觉的工作量减少,心情便会平稳,有了良好的心态,做起事来会有很多好的思路,帮助自己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

所以,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

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更好的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如今这个世界,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垂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真金白银使人望眼欲穿。就从视、听、味、嗅、触、物这六个方面,非常形象的勾划了人们因为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古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就是在约束我们,收敛贪欲之心。老子写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人们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清澈透明,总认为自己过于聪明机智,心浮的太高,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的太重要,不能够恬淡处世,少私寡欲,惹来众多麻烦。总之一个贪字,让人们的心不再洁净。

所以,只有净心才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时时刻刻约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分之想。净心是保持清醒认识的源泉。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老子也说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教导我们做事要遵道而行,不忘为,但却要有所作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讲究一定的道理,并不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要遵循事理有章可依,这样才是有所作为的前提条件。有为就是要我们尽心扮演好社会角色,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干好本职工作,不妄自菲薄,无所事事,杞人忧天,担当起家庭的责任,不推卸,不抱怨,不退缩。

所以,尽心是我们生存立足的重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责任心,不懈怠,不懒惰,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

其实,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如果你对它微笑,他会还给你一个灿烂笑容,如果你对它抱怨,他会还给你一生的不满,如果你对它哭泣,他会还给你一世的眼泪。我把“静心、净心、尽心”衍化为六心去面对生活,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朋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我想大家都用这六种心态去面对生活,会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间的温暖,人民的团结,友谊的真诚,工作的尽职,家庭的和睦,自己的奋斗。

景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沈楠

第三篇: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

(赵瑞霞)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张玲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袁丽霞)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赵)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袁)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赵)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袁)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合)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第四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的另一个广博在于任何人读之可以感悟出个体自己领域内的内涵和外延,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贴切的答案和个体标准。

以上是从宏观上对《道德经》的感受。而在微观上,老子对自然存在、科学、宇宙守恒、人文、国家管理、战争、人性、生命、名利、权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独到精确和细致的认识。

下面对《道德经》的某些段落、重要的文句与自己的观念给出个人的感受:

(1)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章)

“道”可以泛指,自然的方面可以指自然规律,如:星系的运动轨道,物质的自然混成及固有的运动轨道和方式;人文方面可以指人道、道德、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

“可道”是指出宇宙自然规律的确定性和因果关系。也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的可以被人类认可和确定的现象。

“非常道”又指出人类一旦用言语文字来表达就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用物理的观念来分析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存在使一切都不确定。也可以认为是指出人类的有限性而难于道出自然界的全部或准确的自然动态。

“名可名”就是人类对一切现象的命名,名可名是老子认可了人类思想活动对自然的命名。另一方面,又用“非常名”区分了“人类的名”和“自然的不可名”。

所以这样的一对排比句道出了宇宙无常和人类有常的界限。前面简单的6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就道出了人类不同参照系下的各种理论体系的存在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

(2)“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无为,不是字面上的直解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当你不做违反自然和违反社会规则的事件时,你所做的其它事件就是无所不为。当然,在这里对“什么是违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无为”事件的判断是必须具有各种层次的经验和高度智慧。

举一些在自然低层次且简单的例子;例如:你不会游泳,就不要只身跳入海里。不跳海就是一种“无为”。这种不跳入水里就是一种经验的“无为”,而这种无为会给你的生命存在带来关于该问题的保障,这种保障就是一种变相的“无所不为”。上面举的例子是较为简单而浅显的例子,任何人都可以根据经验给出相应的、各种参差不同层次的“无为”和“无所不为”,读后感《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3)人发地,地发天,天发道,道法自然。(25章)

这是一句用大小来定性宇宙存在的相互包容顺序,特别是老子在那个时代能够发现出了我们所看到的天被“道”所包容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宇宙观。更有对宇宙的存在给出了终极的自然存在观,而不是给出“神造”的自我臆测,这也是当时时代难能可贵的自然客观存在观念。

在这一章里,还有一句话是“人也大”,这一句主要是对人类精神伟大的特指,换句话,可以认为,人类的精神思维世界可以包容天地而存在。

(4)战胜以丧礼处之(31章)

老子在强兵反战与孙子的战略思想同出一辙,是以不战而胜为上上,而战胜以丧礼处之。说明老子对生命的尊重和不得以而为之的战争策略。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

在这一句话里,是很有趣和抽象的。本解突出用现代物理的思路与之对应。为何老子认为三生万物,是说明老子认可这个宇宙是只有三样最基本的东西吗?那么,寻找这三样事件与现代物理学对应的是什么?就个人的分析就是“运动”、“空间”、“自然力”这三样;可以认为万物都是这三个事件组织而成的事件,没有更多于这三样的东西存在。这是对三生万物的物理分析。

从此可以推出,二生三的物理意义。“二”就是“动”、“力”这二个事件的存在产生物质的“三”。三就是万物。再往上推,“一生二”中的“一”指的是整体的宇宙,就是我们这一个宇宙,而宇宙是产生动、力这“二”个现象的根源,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进一步可以认为动力互相转换是自然存在的因果关系。

最后,老子认为,道是宇宙存在的基本源头,也可以认定在自然角度上这个道是指特定的运动轨道。在人们对老子的分析中,主要认为他的道,因此把他称为“道家”。其实,对于德,是老子不能忽略的另一个主要元素。德产生道和道产生德是互存的两个基本元素,这也是81章用《道德经》命名的一个主要内涵。与之对应的是物理学上的《动力学》;可以认为道是由德决定的。对应于运动轨道是由力产生的物理现象。任何轨道如:导弹的运行轨道,物体的运动轨迹都脱离不了力的作用。也就是道是被力所决定的因果关系。反过来,力是由运动的道所产生的现象是人类难于直观觉察到的事件。关于这一点,将来的物理学定会给与正确的认识。因此,宏观地可以认为道德经可以对应于动力学,这是从物理学方面给与抽象观测的认定。由于当时动力学没有得到普遍的认识和推广,把“德”对应于“力”对于我们分析老子的自然科学观或许会有点牵强附会。

然而,在社会科学方面,道德更多的是指人类社会的基本规范。由于人类更注重于社会问题,因而在社会上指人类遵从的社会公德是一种道。在人类道德方面,老子在社会公德提出了比孔子“以直报德”更高层次的“德”是“以怨报德”,关于这一方面的分析范文有很多的解释更好,我就不在这里进行更多的瞎扯。

另外老子对于宇宙自然的相对性、物极必反、中庸之道、道无常、柔弱刚济、处事处世、大小上下、重轻强弱等等相对、绝对的分析都能给出最大参照系的分析和包容,甚至对不确定性、悖论的数学物理关系都能给出抽象的合理分析,这种分析虽然不能给出方程的确定性,然而却能指出方程的不确定性问题。也就是他当时的思维可以直达物理学目前的最高境界“不确定性原理”。

总而言之,《道德经》是在哪个时期,甚至在当代仍然不失为一部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直至“天人合一”的简明而客观的经典著作。

上面的分析仅仅是一家之言,着重用与当代物理学有一些必然联系的视角来分析,使之有以更宽的视角和不同于专业道家的分析来充实<道德经>的内涵。至于和各专家有南辕北辙的分析结论也正是《道德经》的魅力之所在。自然是简单的,所以《道德经》本身也是简单的,仅仅是他所包含的参照系是一个最大的参照系而已。这也是《道德经》的伟大之所在!

第五篇:《道德经》老子翻译

《老子》正译

《老子》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正译]

道可以用语言说得出,但是却不是用一般的语言;也可以给它取名称,但是却不是用一般的名称。我们称道是“无”,用以表述它是天地的开始;我们称道是“有”,用以表述它是万物的母亲。所以我们经常要用“无”的观点来观看它的微妙,经常要用“有”的观点来观看它的边界。“无”和“有”这两者同时从道中出现,虽然名称不同,但它们都是对道的表述,它玄妙而又玄妙,它是世界上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正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成为美,这就出现丑陋了;都知道善之成为善,这就出现不善了。所以有和无是相互转化的,难和易是相互产生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的,高和下是相互倾应的,音与声是相互附和的,前和后是相互跟随的。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兴作万物而不加以辞谢,产生万物而不占为自有,从事万物而不自恃为大,大功告成而不自居有功。正由于不居有功,所以就没有失去。

《老子》三章(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正译]

不推崇圣贤,使百姓不争名位;不贵重难得的财物,使百姓不去偷盗;不见可以引起欲望的事物,使百姓的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办法是:空虚百姓的心灵,用气充实百姓的下腹,减弱百姓的意志,增强百姓的体魄,这就经常使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有所作为。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治理天下,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

《老子》四章

(原文)

道冲,而用之又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若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正译]

大道虽然空虚,但是它发挥起作用来却没有穷尽。它是那样渊深啊,好象是万物的宗主;它是

下载外国名人对老子《道德经》的感悟和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名人对老子《道德经》的感悟和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通读了老子81章的《道德经》,一个特别强烈的感受是老子思想所处的智慧高度和对自然的领悟及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宏观视角。对事物发展的辩......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 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一: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寒假之前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道德经的前两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学完后当时心灵很是触动,于是利用寒假时间......

    古今道德经(老子道德经)

    古今道德经(老子道德经)(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道可道,非常道——读《道德经》有感 《道德经》总共只有五千字,但是要完完整整地看完理解透彻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其中凝结了老子一生的思想和智慧,并用最朴素简洁的语言表......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

    老子 道德经 人生哲学[最终版]

    老子《道德经》 人生哲学 一定要把全部的智力精力集中在一点,而在其它方面做一个愚者就行。  极高道德的人都是很很朴实的,去掉骄傲、贪恋,去掉架子妄想。  不标榜贤明,可使人民......

    读老子《道德经》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 电气11李一鸣 《道德经》阐述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主要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道的部分是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德的部分是老子关于仁义、礼信的论......

    老子道德经期末论文[合集]

    试卷编号:QR34010-01《老子道德经》期末试卷(论文)任课教师姓名:黄胜海副教授考试限时:第十八周随堂进行80分钟考试时间:2013-2014学年度 上学期;2013年 12月考核方式:开卷笔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