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家思维,核心竞争力与执行启蒙
企业家思维,核心竞争力与执行启蒙
——姜汝祥北大演讲实录
今天见到北大这么多同学,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也是一个北大人。上一次在清华管理学院演讲,我半天玩笑提了一个观点,我说:“现在应该是轮到北大人领导潮流的时候了——我们已经不当老大很多年了!”
刚才主持的同学介绍的时候,说我是比哈佛教授还贵的专家,这在市场上倒是真的,我的讲课费是一般哈佛商学院教授的两到三倍。不过我自己知道,这是一个泡沫——当我一天讲课的收入能够相当于我的爸妈工作一辈子的收入时,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泡沫,因为我确实知道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什么叫做泡沫?
直观的说,就是有很大的需求、很多人想请我,但是我又讲不了那么多,所以他们就不断把价格往上面涨。事实上,我现在讲课的价格比刚才那种同学讲的8000美元还要多,现在已经到了10万甚至更多。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你讲的东西就能够值钱呢?
其实我没有讲什么大道理,我不过是给大家讲一些简单而有用的东西.这样吧,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你们看看到底值不值钱? 比如,我对企业家讲:“你知不知道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薪酬,对于执行力基本上是没用的!也就是说,工资,对执行力不起多大没用!”
我相信,当所有老总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会很奇怪,因为他们正在花很多一来激励员工的执行。但我现在告诉他一个结论,薪酬对于企业员工的执行力是没有用的。也就是说,那给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被浪费掉了,他如何想?他是不是觉得会省了一大笔钱,同样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我这样讲是有科学依据的。薪酬是什么?
我们学经济学的都知道,薪酬是劳动力价格,也就是这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值多少钱。
比如说,我在摩托罗拉做过战略经理,那你要聘我起码你要付多少?大约30万一年,因为这就是摩托罗拉的战略经理在外面的市场价格——你要是不给我这么多钱、我就不去!
所以,薪酬就是我们个人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就主要与“公平感”有关,——你给我少了、我的价值就被低估了。所以,薪酬跟公平感有关系,跟执行力没有直接的关系。
那什么叫执行力呢?或者执行力与什么有关呢?
所谓执行力,就是说,在我做一个工作碰到困难的时候,没有执行力的人通常放弃,而有执行力的人即使碰到困难,也要把它做到底。
那么,什么对执行力有帮助呢?执行力主要与成就感有关,而成就感主要来自于“即时奖励”,而不是简单的薪酬。
例如,员工工作做好了,作为领导的你要立即走过去、拍拍他肩膀说:“你干得很好!”,如果你是这位员工,你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是不是会充满“成就感”?就像我现在跟大家讲课,你给我多少钱,这是我的市场价格——给少了,我就不来;但是,我来这里之后,你要我讲好,你们要给我什么?对!就是掌声!你给我的掌声多,我就有极大的动力把这个课讲好。
这不是一个游戏,这句话对很多企业家来讲就很值钱。因为,我们现在的很多企业家很吝啬自己的夸奖,很吝啬自己的笑容,很吝啬自己跟员工的沟通……他们只会花很多钱说:“OK,我给你这么多钱,你就给我好好干活。”因为他们以为用金钱就可以买到人的干劲。
但是我告诉他们,他们错了!他们不仅花了很多冤枉钱,而且对员工也是一种耻辱――员工在这些企业被当成一个简单的为钱而工作的工具,而不是充满创造力与激情的活生生的人。
对任何一个员工来说,薪酬是重要的,没有钱,何必上班?但人工作却不完全是为了钱,同样的薪酬下,为什么不同的企业执行力差别如此之大?当我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讲课就比较值钱了——他们这样一算:对哦,我请你一次只花个十万八万,你把这个道理一讲明白,帮助我节省的岂止这么多?特别是在听你这么说了之后,我的员工一定会感到非常happy——他们的总裁今后会非常地关心他们,非常地关注他们……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寻找一样东西,那是什么?重要感!想想吧,我们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光着屁股在婴儿床里,没有任何差别,但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我们死的时候不能一样?答案很简单,如果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和死的时候,大家都一样,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我们一生都在渴望一种人生价值,这就意味着有些人会露尸荒野,而有些人会被国葬——这个之间的差别就是一个人奋斗一生的差别。
而这就是你我奋斗的源泉!
这就是我在今天很想跟大家交流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主题: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与上一代人不一样,如何与其他人不一样?为此,我主要讲三个部分,第一,企业家思维,有钱不等于你是企业家,第二,核心竞争能力,我会告诉你,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是没有核心能力的。第三执行启蒙,我们如何建立真正强大的企业?
第一部分 企业家思维:有钱不等于你是企业家
环境并不是我们宽容现状的理由
我本人是在贵州的农村长大,那是个非常贫穷的地方。我初中以前都是在煤油灯下看的书。
煤油灯和电灯有什么区别?煤油灯下看书与电灯下看书最大的差别就是:人早上醒来的时候鼻孔全是黑的,因为煤油的不完全燃烧。我从小一直到初中鼻孔都是黑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长大的。
现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触动人心的图片:每年大学录取的时候、开学的时候,大家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不少优秀的小孩考上了大学,却没有钱上。我想,你们大家都曾看见这样的眼睛,一双双因贫困辍学、渴望读书的孩子的眼睛,今天,我们只需要大家往中国的边缘地带走一走,我们都会看到无数双这样的眼睛。
就如我上面所提到的一样,由于小时候,我周围、或者说我自己曾经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所以,当我看到这样的眼睛的时候,我可以这样跟大家讲:一方面 3 我感谢社会上很多人都起来帮助他们、赞助他们,包括我本人也在帮助他们;但是,另一方面,大家知不知道,我心底里有一种恨!
恨什么?恨他们的父母,我真的恨他们的父母。我是经历过那个过程的,现在我仍然有同学——他的孩子上了大学之后,他没有钱给他的孩子读书。当然,我们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来说他没办法——天气不好,身体有病,周围的环境很恶劣——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
但这些理由的背后,我们真的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吗?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样两幅图片吧。
第一幅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乞丐,他的腿断了,一个断了腿的乞丐躺在大街上,他是不是可以说我值得你们帮助?而且我相信,在帮助他之后,你没有任何资格埋怨他。
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图片,在云南丽江,著名的玉龙雪山下面,有一个书斋,叫做“和志刚书斋”——请大家注意看,主人和志刚的双手是断的!但是和志刚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太太,从他的书斋的样子你可以看出来他不会很穷,因为他的书斋装潢得非常漂亮。他是11岁就失去了双臂——和同学出去玩,高压电把双臂打断的。他不仅是用嘴写书法,并且他的书画受到很多人的珍藏,也就是说,在书法上它本身是很有价值的。
现在,我想请问大家:“一个腿断了的人和一个断了双手的人,谁更难?” 对!断了双手的人更难。那为什么断了手的人在过着富裕而令人尊敬的生活,而只断了腿的人却在冬天在寒风中乞讨?
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为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来做解释——因为你有足够的理由,没有人埋怨你。可是,请问,在同样的、甚至更差的情况下,为什么断了双手的人却能够自食其力、而且很富有?
非常有幸,我有机会在他的书斋见过这位传奇人物。
我问他:“是什么力量支撑你做到今天?” “你没有想过去乞讨、或者让别人帮助你什么的,那没有问题的啊,没有人会说你的啊。”
他回答:“我想过,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在想另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如果人类在几万年、几亿年的进化的历史里,本来就是没有双手的,人能够活下去吗?如果人类天生就没有双手,人类会毁灭吗?会不会?” “不会。”我顿然醒悟。
“对啊!那为什么我没有双手就不能自食其力呢?谁规定书法只能用手写?谁规定的?没有人规定。既然没有人规定,那就意味着 “可能”。既然可能,我就想去试一试。如果我做不到,那就再说。但问题是我试了以后,我做到了!”
这个故事,我经常提问自己,也经常用来提问我服务的客户。
这,就是我有理由对那些不能支持孩子上学的父母,抱有一丝憎恨的原因:因为你的生命不再属于你,你有了孩子——他很上进,而你却没有钱让他上学,这是什么?我觉得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值得我们憎恨的罪恶!
也许,你有一千、一万个理由可以宽恕你、帮助你,但是,我觉得有一点你必须要承认:你作为上帝创造的一个人——我们说上帝是公平的——既然上帝是公平的,请问你做到了什么?你们同不同意上帝是公平的?你可以说你不同意,可是,在和志刚面前,你就不得不同意上帝是公平的了。
此刻,在这里和大家一块交流“我们凭什么创造财富、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创造财富”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可以解释我们有很多、很多的事情不能做,我们也有一万个理由为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去抱怨,但是,对于我来讲,或者说,对于我个人的人生态度来讲,我对比的对象就是和志刚;当我碰到很多困难的时候,我思考的背景就是和志刚。
提一个正确的问题:如果李嘉诚是我,他如何办?
我是个咨询师,我的客户主要是企业家,我接触过成千上万企业家。我觉得对于你们这些正值青春年华、才华横溢的北大学生,与外面那些企业家相比,你们也有很优越的地方:他们有钱,你们有地位——北大学生,这是个非常高的地位。
为什么我们随处可见不少企业家做了3000万、做了2个亿之后就小富即安了,为什么?OK,你可以举出种种理由,可以说国家政策有问题、贪官腐败有问题;也可以说中国的员工不职业、没有职业经理人,这样不公平,那样不公平……
同样,在今天,当问到身为“优秀精英”的你们,你们一年到底做了多少事?你们一定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来告诉自己:我今年是因为这样、那样……所以,最 5 终——很多事情没有做成。就像那个乞丐一样——腿断了嘛,我没有办法嘛。
但是,请大家试想一下,当李嘉诚看我们的时候,我们这些企业家,这些北大精英是不是都是乞丐?因为李嘉诚就跟和志刚一样,与我们比起来,他“双手是断的”—论外在条件,李嘉诚只比我们差、不比我们好——大家都知道李嘉诚是一个什么样的出身,是个什么样的奋斗历程。相信大家都知道李嘉诚的学历,大家也都知道他艰难的奋斗过程。如果那样一个人成为全华人的首富,这意味什么?
我们再举一些离我们近一点的例子。
黄光裕,国美的老总,你们知道他的奋斗过程吗?他十七八岁来到北京,抱着3000块钱,大家就可以想象他的学历水平与当时奋斗的条件了。可现在他是中国的首富!我们去看一下比尔·盖茨吧,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退学;我们去看一下戴尔吧,戴尔大学上了几个月以后退学。
当全球首富、华人首富、中国首富……在我们看来都是一些在学历与与条件上“缺胳膊断腿”的人,我觉得,在他们眼里我们才是乞丐!因为我们会有无数个理由告诉自己:做不到。但是在同样条件甚至更差的条件下,他们做到了吗? 他们做到了!
当年,我之所以决定离开北大,之所以不愿意把目标定位在北大做教授,而要去做一个小公司,就是因为我在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北大优越的条件就能够注定我成功吗?为什么我们这些商学院教授只会说?而黄光裕、李嘉诚却能够做出来?为什么?
对比一下这些财富大家,我就曾经对很多企业家讲,我说你们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有可能做出一番事业的,我们都可以把每个人的value去double若干倍。但是,为什么没有double呢?我们的敌人是谁?
我觉得,答案一定要“大声”喊出来——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对这个敌人搞不清楚的话,我们很容易就找到很多理由来宽恕我们自己。
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我们都知道人不能把头发拔起来往上走。但是,李嘉诚、黄光裕、比尔·盖茨的过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存在着若干我们认为不可能、但是确实可能的东西。有时候,正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请大家与我一样问自己:如果李嘉诚在我的位置上,他如何办?这才是正确的提问!我们有多少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回答那些错误的问题呀!
伟大的榜样:IBM,WARMART,万科为什么如此强大?
你们知道IBM的创始人老Watson吗?大家知道IBM奉为至高无上的一个词“THINK”,是怎么来的吗?
IBM的创始人老Watson创立IBM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那时他是一家叫“国民收款机公司”的销售人员。在那家公司的时候他就发现,销售人员老找借口、不行动,于是,他就写了一个词叫做“THINK”——而那个词是当时他的老板告诉他的。
在成立了IBM以后,他要求每一个员工的桌子上都贴上这个词——“THINK”――要思考,要行动。直到今天大家还看到,IBM的笔记本上还是“THINK”。
再让我们看看沃尔玛的总裁山姆。
山姆也是四十多岁才创立沃尔玛,到今天,大家知道今天它的销售额是多少吗?2800亿美金!相当于我们GDP的十分之一了,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在沃尔玛,每天早晨全球的员工,都要集聚在公司门口,欢呼著名的“沃尔玛口号”,这是活?“激励”。
沃尔玛的老总到韩国去的时候,发现韩国公司的员工早晨都起得非常早,还会集体喊口号。大家都知道,沃尔玛是一家做大卖场的公司,如果你是他的一位员工,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沃尔玛有个非常著名的“三米微笑”——沃尔玛发现,人与人之间在三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用眼神交流了——太远了,看不见;太近了,别人就会感到压力;三米的时候,最nice。
请大家想象一下,你若在超市工作,每天会碰见多少人?你每天这样笑下去的话,我估计任何一个女士都不会干,因为你皱纹马上就会很多。
但在沃尔玛,“三米微笑”就是一个policy,这是一个政策——你要员工对顾客很好的话,他们就需要精神的激励,需要动力。
因此,在今天,无论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沃尔玛,他们都会在一起欢呼“沃尔玛口号”。这些口号的意义在于,每天清晨欢呼的时候,他们就感觉到:OK,今天,我发出这样一个承诺,我对我的顾客要天天关照。
再来看看翱翔在中国企业天空中的一只“雄鹰”——万科。
前几年,我们公司非常有幸为万科做了一年的战略规划,去了它很多的社区感觉万科的服务非常好。为什么?
在二十年前,万科是一家做录像机进出口生意的。那个时候,录像机、照相机、照相器材全球做得最好的公司是SONY公司。万科在和SONY做生意的时候,就发现SONY公司对它的售后服务等等做得特别好,所以在那个时候万科就下定决心:向SONY学习——这才有今天的万科物业服务。
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看一下万科的房子,体验一下它优质的物业服务。如果你们不相信,可以去万科的社区坐一坐、走一走,去切身感受一下。
大家注意没有,我从IBM讲到山姆讲到万科,我在讲一个什么东西? 我都在讲:他们每一样看来似乎很伟大的东西、其实都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学习”来的!
这就叫“企业家思维”――你成功并不是因为你自己伟大,而是你善于学习与利用他人的智慧!
企业家思维――不是自己能干,而是利用别人能干
一个人的成功,通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成功的人学习。第二阶段,跟随成功的人工作。第三个阶段,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真正的企业家,都是在第三阶段的人--让那些有能耐的人为自己工作!
这就是李嘉诚为什么是全华人首富的原因:因为他不懂微分方程,也不懂数理结构,高深的东西他几乎不懂,因此他要做任何一件专业的事,都要找人来做,特别是那些有所成就的人来做才行。
这就是企业的成长机制――企业家之所以是企业家,前提是:他不象我们这样能干,或者干脆就不会干。
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些读了很多年书的人,为什么做不了企业家的原因!比如我自己,光上学就上了23年,如果包括在美国做研究的时间,那还要更多。但现在,大部分像我这样的人是做什么呢——到公司或者研究所做一个技术人才。想想吧,你说你很有能力吗?你说你很厉害吗?还是雇佣你的人厉害?
前几年,我在做咨询公司的时候,是很有些洋洋自得的。因为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都来找过我,比如柳传志啊、李东生啊、张瑞敏啊……你们想得出来的企业家都来找过我,我是很自豪的:看我多牛,因为你们再厉害不也要找我嘛? 但是,现在我怎么想?现在,我就觉得自己很可怜,真正厉害的是他们!为什么?因为我学了23年,见面的时候,我得把浑身解数都使出来,使出来为谁服务?更重要的是,他绝不仅仅找你一个人,他一定还会找很多优秀的人——他能够找你、就能够找很多人,全世界最优秀的人都会成为他成就事业的工具。
而我们自己,作为一个工具还认为自己很牛。其实,你就是一个螺丝刀,而他们找你,不过是要把电灯拧紧一下的时候才找你,拧紧了,就过去了——而我们自己却洋洋自得,这是不是很可悲?
当然,并不是说当螺丝刀就有什么不好,但当螺丝刀却认为自己很牛,就大大的不好了。懂得了自己的无知之后,我环顾四周,发现象我这样自以为是的人,还真的不少。所以,我现在在给很多公司的老总上课时,就告诉他们:大家记住,大部分公司的老总,并不是企业家,有企业并不是企业家。别人把你当企业家,就象把我当成管理学家一样,不过是个泡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泡沫!
也就是说,现在有很多人拥有企业,就象我目前一天讲课收费十多万一样,那不是你真值十多万,那也不一定是因为你真的有能力经营如此大的一个企业,那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下,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呀!
在任何一个层次,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优秀的永远是少数
前面讲过,我本人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考大学考得很差,所以进了洛阳工艺学院,一个很一般的学校。后来,我的博士是到北大读的,我又到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这是全球最好的大学之一。在这期间,我到摩托罗拉工作了三 年,摩托罗拉也是全球最好的公司之一。
可以说,我是知道中国最好的学校是什么样子,也知道全球最好的大学是什么样子,更知道全球最好的公司是什么样子。当我从一个农村孩子,从一个很一般大学的学生,到全世界最好的大学,公司,体验过了之后,我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优秀的永远是小部分,大部分人都比较平庸!
比如,我没上北大的时候,就觉得北大的学生肯定都很厉害——你在外面的时候会这样想:能够考上北大,不得了啊。但是,当进了北大,你会发现北大80%的人是很平庸的;我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发现那里面80%的人也是平庸的;我到摩托罗拉之后,发现80%的人也是平庸的。这就意味着,在任何一个level,真正优秀的人都是一小部分。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为什么在任何一个环境,优秀的人都只是一小部分呢?差距在哪里?
差别,就在于不同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北大的学生里真正卓越的人是少数呢?原因在于,优秀的这部分人,他上了北大、却不把上北大当一回事。而是说:OK,我上了北大,这只是我前进的一步——这样的人就一定不一般。
可更多的人,是如何做的呢?他们把北大作为“幸福的归属”,觉得进了北大,就是中国最优秀的人了,这样想的这部分人,最后就一定沦为平庸。同样的,你就是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只要你把它当作归属,你一样会沦为“平庸”――尽管可能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
我觉得,优秀的人,大多是“企业家思维”的人。而所谓“企业家思维”,就是黄光裕、李嘉诚、比尔·盖茨这批人的思维——因为他们不会把我们看得很重的东西当成宝,比如比尔·盖茨是从哈佛退学的,有几个人有这样的勇气?
所以,在今天,当我们在一起讨论如何创造财富的时候,大家记住,首先,我们要具备一个创造财富的思维,才有所谓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否则,我们一生都可能在用尽全力在奋斗,可我们却在回答一个错误的问题!
道理很简单,财富不是一个人创造的。财富,注定是一群人、是整个社会创造的,一个人是不可能创造出多大财富的。
既然财富是由全社会造就的,是由很多的人通过teamwork造就的,那么,创造财富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
回答是“利用资源”,“整合资源”,就是让各种各样的资源加在一起去创造财富——这才是创造财富的本质,而企业家就是整合资源的人。当我们在说市场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在说企业家,没有企业家,就无所谓真正的市场,因为没有企业家的市场,就象没有马达的车,是不可能运转的。
我曾经写了篇文章——《百度和盛大不是我们的榜样》,发表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也许会反对我,但我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目前所谓的一些高科技公司,把上市当成成功,这其实是一个误导,这些公司成长的周期才刚刚开始。
当我们要谈在规律层面的成功时,我们至少要以20年、50年甚至100年为一个周期去看,才能叫规律。我们都学过数学、都懂得基本的常识,如果以很短的时间,去做财富统计的话,那叫“以成败论英雄”,完全谈不上什么成功。
比如,我们刚才所提到的IBM是90多年的公司;沃尔玛是1962年左右创立的,到现在是40多年的公司;万科是20年左右的公司。这是一个长周期统计的结果,就比较接近规律。而丁磊这批富豪们,才刚刚开始,锡恩是一家战略咨询公司,我们认为战略就要回答这类最本质的东西。
第二篇:创新思维是核心竞争力
创新思维是核心竞争力
蔡仁照
人为万物之灵,根本就在于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最复杂的形式,是精神世界中最瑰丽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是人类的思维之巅,创新思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创新精神的演绎史。
创新思维是人的生命力最高表现。从观念创新到理论创新再到实践创新,科学而深刻的创新思维所表达的认识和指导行为,往往是惊天动地的。从古埃及国王建造金字塔,到秦始皇举国之力构筑万里长城,再到今天遍及世界各国的众多巨型复杂系统工程杰作;从马克思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孕育了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到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唤醒了千百万劳苦大众的革命觉悟,再到伟大改革开放的胜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社会发展表明,人的创新思维越活跃,思想越深刻,表现越充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创新思维是发展进步力量之源。古往今来,大国崛起之路各有千秋,却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即在崛起过程中无不伴随着重大的创新性思考。英国的威灵顿将军率军打败了被称为军事天才的拿破仑后,英国在国民中作了一次调查,有一半以上人认为,打败拿破仑的不是威灵顿将军,而是《富国论》的作者亚当·斯密,因为《富国论》提出的创新思路使英国找到了一条发展富国的道路,英国才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加强国防建设,发展军事力量,最终获得胜利。冷战时期,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军事对垒的背后,是创新思维的博弈,谁要在这场博弈中取得主动地位,谁就必须在创新思维方面高出对手一筹。冷战的结局正是创新与保守、开放与僵化相较量的结果。改革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已被更多的人们所认知,也被历史发展所证明。
军事斗争纷繁复杂,一个重要关节就是要强化创新思维。中国革命战争,在数量与武器装备上占尽优势的国民党军队为什么最终失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为什么能够化被动为主动?答案是共产党人的创新思维。四渡赤水出奇兵就是创新思维的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柏林战役是苏德战争中的一个关键性战
役,战斗中苏军曾突然使用140个探照灯集中对德军阵地进行照射,对德军产生了强大的震慑作用。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失利走向成功,这都需要创新思维作为链接。创新思维是硬实力的倍增器。军事实践活动表明,在充满挑战和突变性的军事领域,创新思维是军事活动规律的能动反映,创新思维孕育战斗力。
当前,我们处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关键时期,我军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这是发展最为深刻、影响最为巨大的转型。这既要大力提高科技含量,更要高度重视激发创新思维。贯彻落实胡主席提出的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的要求,最需要的就是创新思维。我们要把眼光聚焦到世界军事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上,想别人没有想到的点,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站到思维巅峰对决的前沿强化创新思维,开创发展路径,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第三篇: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范玲
石嘴山银行
09522025139szsfanling@163.com
论文摘要: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是一种无形胜有形的东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源泉。本文从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文化的分析入手,阐明了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现状,提出企业家是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之间不可割裂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家是带领企业创造新产品,提出新理念,推行新方法的实践者。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家含义
(一)企业家概念。
企业家是在经济学中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梯龙提出的,他在1775年出版的《商业概览》一书中将企业家定义为承担经营风险的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提炼,“企业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代名词,成为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和心理行为学等研究的重要领域。因此,企业家也成为“创新者”、“开拓者”、“套利者”等名词的重要体现着。企业家是领导,是对一个有组织的团体施加影响,以推动其实现目标;企业家是创新者,是在原有基础上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造出新产品、提出新理念的人;企业家是提高企业效率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企业家或是资产所有者,或是企业资产经营者;企业家是克服不确定因素的冒险家;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配置资源使得企业形成生产能力;企业家是套利者、是创造价值的人;企业家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做出决策的人;企业家是高级的异质性人力资本,他不是一个固定职业,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群体。由此可见,企业家并不是一个单一内涵或概念,而是有着多维的、多层次丰富内涵的概念。
(二)企业家具备的特征。
(1)企业家个性特点。首先,存在一种梦想和意志;其次,存在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冲动,求得成功不是为了成功的果实,而是为了成功本身;最后,存在创造的快乐,把事情办成的快乐,或是施展个人能力和智谋的快乐。
(2)企业家的才能。企业家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包括经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识别获利机会和通过创新获得利润的能力以及识别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拥有权力是企业家才能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因此实现了企业家才能、职位、权力的高度统一,才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二、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或独特潜质,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是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可以说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经济学家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1)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产出;(2)创造出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东西,改变价值;(3)开创了新市场和新顾客群:(4)视变化为常态,他们总是寻找变
化,对他做出反应,并将它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
(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要有韧性,能屈能伸。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能够发现一般人所无法发现的机会,能够运用一般人所不能运用的资源、能够的找到一般人所无法想像的办法。
中国著名企业家——“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从1984年进入海尔,历时26年,不断提出新的理念、新的核心价值观,他提出的“海尔创新三原则”(1)企业创新的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订单;(2)企业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破坏;(3)企业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的借鉴和模仿。在创新三原则的前提下,海尔建立了一个创新体系:
◎战略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
◎观念创新-企业一切创新活动的起点;
◎技术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组织创新-令企业内部充满活力;
◎市场创新-落脚点是创世界名牌;
◎文化创新-使每个员工都成为创新的SBU(战略事业单位)。
“海尔”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实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二)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要有眼光,从危机中寻找机遇。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一次验证了我国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与此同时,对一些优秀的、资金雄厚的中国企业自身而言,金融危机也意味着一次扩大市场版图的良机:利用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距来扩大企业的战略版图。企业家有足够敏锐的战略眼光,准确判断出投资的方向和价值。
(三)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竞争与合作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都是利益关系的调节方式。竞争是动力,合作才是方向。企业家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西门子是一个例证,这家公司秉承员工为 “企业内部的企业家”的理念,开发员工的潜质。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充当教练角色,让员工进行合作,并为其合理的目标定位实施引导,同时给予足够的施展空间,并及时予以鼓励。西门子公司因此获得令人羡慕的产品创新记录和成长记录。
(四)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要有责任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五)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家到整个企业必须是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生学习。
(六)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在海尔的经营过程中,张瑞敏提出“把100万台与1台做成一个样”,海尔公司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执着的追寻着一个道理,质量是品牌,只有品牌才是真正的资产。
(七)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海尔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冰箱质量问题,张瑞敏做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决定,对出现生产质量的76台冰箱全部砸掉,被称为“砸冰箱事件”,因此张瑞敏也被誉为“挥大锤的企业家”,因此,海尔品牌才得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八)激情。企业家必须有激情,没有激情的企业家搞不好企业。另外,企业家精神还应包括个人价值的兑现和个人成就感。企业家是什么?企业家是一个人,要追求利益。一方面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必须有个人价值的兑现,当然包括金钱的兑现。
(九)进取精神。企业家精神不是鼠目寸光,唯利是图,而是一种志存高远、勇于攀登的精神;企业家精神不是朝三暮四,得过且过,而是一种坚定敏锐、孜孜以求的精神。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如果不迎头赶上,只是一味求稳,原地踏步,不需要多长时间就会掉队,一个家庭如此,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也是如此。著名的“马可效应”指出,你有的,要给你更多,你没有的,连手中的也要夺去。这是财富转移的天则。市场竞争就是这样残酷,决不会对谁有意眷顾,就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几乎没有调和的余地。
三、企业文化
1998年,海尔集团成为被正式写入哈佛案例的第一个中国企业,张瑞敏也成为登上哈佛讲台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海尔的“无形文化”震动了世界一流的工商管理学府。
(一)无形胜有形。
张瑞敏在谈论海尔企业文化中谈到: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等于内有灵魂。老子《道德经》中无形就是灵魂,就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根源是道,而道恰恰是非常重要但看不见的东西。我国的企业现存的最大的弊病是,从各级领导一直到下面,看中有形的太多、无形的太少,哪一位企业家都看到的是利润有多大,生产有多少?没有注意企业的文化,因此,企业缺乏内在的核心竞争力,缺乏与国际企业竞争的筹码。
(二)企业信念。
著名管理学家约翰·科特,他10年前对美国22个行业中的207家公司进行了长期调研,试图发现影响美国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因素。最后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具有重大的作用;第二,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有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性因素。佩恩教授从一开始就把海尔的文化提高到很高的地位:“海尔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他的企业文化。当然,技术能力和资本支持也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文化,海尔就无法把那些僵化而固定的资产转变为顾客、员工、投资者以及整个社会不断增加价值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一个成功的企业信念应该包含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员工个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只有那些拥有企业高度关心,并以一种积极姿态发挥作用的员工公司,才有可能培养出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二是持续进步和不断创新的可能性。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只能让企业在死气沉沉的文化中消灭。三是对客户需求的满足。包括用心倾听客户的声音,捕捉他们内心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在他们感到不满以前就消除潜在的障碍。四是对社会的贡献。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一定要让身处其境的人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企业是对社会有用的企业。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文化
一个企业家的文化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企业家文化如何转变成为企业文化,取决于企业家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执行能力。
张瑞敏在海尔可以称之为“首席文化官”。他对自己在企业中担当的角色,认为表现为两点: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于企业的发展;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企业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IBM前任首席执行官郭士纳也这样说:“如果首席执行官不身体力行和竭力宣讲企业文化,并且贯彻始终,那么就会一事无成。这不是充分条件,但是个不要条件。”一个企业家,在形成统一内部步调,适应外部客观环境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挥异常重要的作用。
所有成功的企业必须有非常强烈的企业文化,用这个企业文化把所有的人凝聚在一起,上百年的企业,不知道有多少东西都变化了,唯独他的企业精神百年不变,所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灵魂,而这灵魂如果是永远不衰、永远常青的,企业就永远存在。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文化价值观。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市场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形成机制。企业形成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是漫长的,对于核心竞争能力的积累过程,可以这样来描述: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精神层,指明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决定了企业努力的大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要根据环境条件和自身的努力确定自己的经营范围和短期目标。企业必须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短期目标。由于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及自身势力的动态变化性和不确定性,企业要不断的调整经营范围、经验策略和短期目标,不断的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短期目标,周而复始,在这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中,企业的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是对应于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是企业实现理想的手段。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价值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本质上都是受价值观的指导。企业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核心能力积累的方向,企业行为方式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积累核心能力的具体实施,影响到核心能力的强弱和具体内容。先进的价值观或企业理念能使企业乘胜前进,借助于已有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战果,并为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准备,注入新的资源。
(二)企业家精神决定企业价值观体系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尤其是私营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社会财富的所有者和 支配者,他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企业及其员工的命运,而无数企业家的群体行为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经济命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企业家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经济运行的质量。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直接影响着企业价值观体系,特别是创业领袖的精神是世界上所有优秀公司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家精神,决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以及由核心价值观决定的行为、制度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源于核心价值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家精神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彼得•F•德鲁克认为:“所谓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能干别人根本不能做的事,能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能将市场、客户的价值与制造商、供应商融为一体的特殊能力。”可见,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反映或扩展,它体现的正是企业的创造与冒险,体现的正是企业的合作与进取。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在一些具有远见卓识和非凡的魄力与能力的企业家那里得到集中体现。海尔公司的开发能力和辉煌业绩令世人瞩目,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总裁张瑞敏的组织领导,张瑞敏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领军人物。
(四)企业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然受其重要影响,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价值创新等冒险活动只能由企业家自身承担。它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的兴衰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否形成。因此可以说,企业家在其精神的鼓励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性保障作用,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家自身保障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总之,靠精神凝聚起来的企业人,才可能不折不扣、坚定不移的执行企业的每一个决策。依靠企业理念与企业家精神,不但构成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更成为企业的外部发展机遇。企业家的执着事业心、不停息的创新精神和模范合作精神通过其传递机制,发扬光大,最终缔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钠德•索尔.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2.皮得•德鲁克[美国].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林善浪,吴肇光.核心竞争力与未来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史东明.核心能力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胡泳.张瑞敏谈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6.理查德•哈格斯.罗伯特•吉纳特.戈登•柯菲.领导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四篇:品牌化思维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品牌化思维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作者:姚益跃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1期
摘 要: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作为两个重要的概念,一直是企业界和广告界人士研究和讨论的重点,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知识体系的不健全,企业界和广告界在阐释这两个概念时,虽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将它们表现得丰富多彩,淋漓尽致,却很少将企业的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本文试图通过以企业成长过程来分析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分析和对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论证来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企业的品牌经营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买际上是统一的,其所进行的努力,最终是要实现殊途同归的效果。
第五篇: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企业家梦想与企业文化
董乃锋: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梦想与企业文化
习近平主席阐述中国梦中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这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能力与水平的集中折射。而国家实力的较量实质为企业实力较量,这就是“公司的力量”。然而,中国企业因历史原因普遍缺乏两种东西:一是由工业文明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性。工业文明是大陆企业大多没有经历工业文明的过程,所以天然地缺乏由工业文明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性。二是传统文化断层。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整个社会缺乏信仰,缺少核心价值观,这就导致中国的企业和员工缺少人文精神。当前国人精神的匮乏如同30年前我们对物质财富的渴望。要实现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企业家不但要让全体干部员工有出彩的机会,更要创造让员工出彩的机制,提升员工梦想成真的能力,提升员工幸福指数。这就“企业文化机制”的力量。
这里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
回归企业的本源:企业的本质是什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存在。
企业首先是经济社会的盈利性组织,因此企业的价值在于外部:解决客户需求,超越客户期望,同时,获得用于经营未来的成本——利润,这是企业商业逻辑的一面。
企业同时也是由一群有感情的、具有互补技能的人组成一个情感性组织。因此“人文逻辑”必须贯穿全过程,而“人文逻辑”的过程是引领员工凝心聚力,追求敬业、责任、担当与爱,为员工创造幸福!人文逻辑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是员工与外部客户。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商业逻辑与人文关怀在企业中相互依存。而忽略了商业逻辑,企业则不能生存,此为基础。忽略了人文关怀与文化建设,则会导致企业家境界封顶,将企业沦为追逐利益的机器,而这样的企业必定难以走远。
两个“幸福”为之“道”。一切经营管理措施与机制等均为两个“幸福”服务,利润是企业经营未来的成本,是实现两个“幸福”的基本手段与前提。
再有: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的能力,企业家也不例外。
而企业家梦想来自企业家精神。来自企业家永远不懈的追求,在追求中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英勇顽强、永不言败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梦想”的源头。
我们看不同历史时间浙商的企业家精神:
第一时期的浙商的两板精神与四千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浙商的新四千精神: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企业家精神、梦想与企业存在价值的重叠度的高低,折射着一个企业精神健康程度,以及未来可能达到的历史高度。
我们再看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企业家文化)。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企业家文化的合理性。尤其是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度过创业的艰难期慢慢成长壮大,与老板的能力是分不开的。随之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会受到企业家的影响,很多规章制度甚至直接出自企业家的想法。在企业初创的艰难期,往往正是这种无畏的披荆斩棘的文化力量让老板带着自己的弟兄们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所以,企业在这样的阶段形成强势的“老板文化”也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留下来的员工即使收入不错,也是痛并工作着,因为承受的那种带有强制性的压力太大。在一个“强势老板文化”控制的环境中,员工能学到的要么是顺从,要么也是“强制”,或即使到别的企业去了,可能也只会继续复制那种曾经让他们十分痛苦的“强制”。
那么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呢?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由大多数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观念、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
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但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家对企业的定位。
企业文化就是团队共识。强调企业文化是“共同”的,只有为企业员工认识并认可、达到共识的文化才是企业文化。
再看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谁,为了谁,将来成为什么。
使命,解决了企业动机问题。来自拉丁语,它的意思是呼唤,就是我是谁,我想对自己说什么?它触及了物实质,向你发出的呼唤,表达了你是谁,想对世界说什么。
愿景:我们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未来的图景是什么?如何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使企业更有前途?它解决是企业定位问题。
价值观:企业要实现自身使命愿景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信仰。我们在追求目标时遵循何种准则?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抑制什么?价值观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价值观解决的是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问题。
回归一下:我们再看企业文化。其
一、不是管理方法,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与逻辑。其
二、不是行为活动,是产生行为活动的根本原因。其
三、不是人际关系,是折射人际关系的处世哲学。其
四、不是工作状态,是这种状态所蕴涵对工作的感情。其
五、不是服务态度,是服务态度中体现的精神境界。
那么,企业文化如何为企业发展导航呢?对企业文化建设来讲,要使得一个企业建立三个共同体:
第一个我们把它称之为利益共同体。把利益规则确定下来,大家彼此间建立一个共同的利益共同体。这里的“利益规则”,可通过激励机制构建与完善达成,在此不做交流。
第二、通过文化建设,明确未来企业要向何处去,我们从事的是一项什么样的事业,形成一个事业共同体。
第三、通过文化建设使得彼此之间有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此为一个企业团队建设的三个层次,从利益共同体到事业共同体,再到命运共同体。然而,在文化构建中经常出现,两张皮现象:
文化构建的是一个企业德行的修炼,而企业经营是完成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从某角度而言,是提高企业及全体员工“以道驭术”的能力。
我们先使命切入,看其与经营管理的关系建立。使命的着眼点: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衡量企业负责任的程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1、为消费者提供合格产品,创造客户价值的能力;
2、保障员工基本权益,如:
提供长久就业机会,提供终身就业能力
构建激励机制,分享企业发展成果,职业生涯通道
改善工作条件,实现工作丰富化,优化心理环境(人际和谐,提高员工满意度,提高幸福指数,团队凝聚力))。
现在就能感受到文化与经营管理的联系了。
其次:愿景,企业家的愿景构建能力是一个企业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领导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企业家或老板任务不在于看清企业目前是什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愿景是发生于
自己内心的最真切的愿望,刻骨铭心的,是一生的期许。是组织所有人深信不疑但现在当前无法立即达到的预期的未来。愿景牵引组织发展,赋予企业崇高的目标,愿景确立了企业的高度。吃着碗里的,看到锅里,想到田里的。这就是战略高度。
再接下来,就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本质为企业的阶段性愿景。是对企业长期性、全局性及关键性问题三个内容的整体构建及实话的方法与策略。对战略规划的要求:三年计划,可操作;五年,战略规划;十年为战略预期。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实现企业使命与目标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计划。具体为:
1、做什么?
2、谁来做?
3、为什么做?
4、怎么做?
5、在哪儿做?
6、何时做?如果再从时间维度分解时,就到了经营计划层面了。
避免文化与经营两张皮现象,关键还要从制度切入。制度设计必须以文化为前提,才能够让文化深入到制度去。两类核心制度:第一类制度:与员工利益关联的考核激励制度、股权激励制度等;第二类制度:与客户紧密关系的营销类。
没有制度流程的保障,文化就虚脱。而制度流程背后就是公司的核心理念、文化、利益分配哲学。因此,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制度梳理是关键的一环。同时,无论文化构建、还是文化实践过程中,各级管理者的要清晰自己的角色。因为每个管理者言行都代表了企业文化。
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提升自己:
1、管理者经常关注、要求和控制的方面;
2、管理者分配稀缺资源所遵从的标准;
3、管理者对紧急事件和阻止危机做出的反应;
4、管理者分配报酬所遵从的标准;
5、深思熟虑的榜样行为示范;
6、管理者招募、遴选、提升员工所遵从的标准。
上行下效:员工模仿适应最终实现价值观共享。“上行下效”这个词虽为负面词汇,在此一用,我感觉也可以。
我们最后回归一下,文化的目标:最终实现人与组织协同发展,实现企业生态链及整个企业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发展。在此过程中,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支撑。
制度管理在企业而言,相当于企业的法律,必须执行。重点解决了利益协同、个体与企业团队目标协同问题。文化建设更多是通过多渠道实现企业、企业家、管理者与各级干部员工的心灵的碰撞、沟通与协同。文化的过程,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企”的过程。在此给我们亲爱朋友企业家、校友及同学企业家提出 一点持续提升的建议:
1、用战略学家眼光高瞻远瞩把握历史机遇,提高我们预演未来的能力。
2、用管理学家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制度建设与团队管理,提高我们机制构建能力;
3、用心理学家的眼光走进员工的心灵世界,实现人性化管理,提升我们“以人为本”的能力;
4、从哲学家的眼光化解企业矛盾与困难,提升我们认知事物本质,把控规律的能力。
5、用经济学家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效益与利润最大化,正确看待企业利润问题。
尊重人性,尊重社会规律、自然规律!
企业的最高境界与大家分享:对人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知识和价值观的管理。最终达成三个目标:
1、缩短价值差距
2、整合价值冲突
3、求解价值两难 咱们重新回归到习主席的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换言之,老板的梦归根到底要转化为全体企业干部员工的梦,才能实现企业团队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最终实现,客户幸福与员工幸福,这两个核心利益相关方幸福了,那么“老板”就一定更幸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毛主席曾言: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对企业而言:要实现永续发展,惟一的方法就是用先进文化理念的占据它。否则就会负面的东西所浸湿。这本身是对员工负责、对客户负责,更是对老板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