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雅明 莫斯科日记
本雅明《莫斯科日记》摘录
1. 摘录:
昨天下午我同阿斯娅在一家点心店里,他们卖杯装的掼奶油。阿斯娅吃了份带蛋白筒的,我则喝了咖啡。我们坐在店堂之间,面对面,中间隔了一张小桌。阿斯娅提醒我说我曾想写批评心理学的文章。我再度意识到写这类文章我是多么依赖与她的接触。
2. 摘录:
她告诉我那位救了她的大夫明确对她表示她不能再呆在这座城市里。建议她去森林疗养院。然而,她并没有走,一方面害怕森林里的孤独,一方面是因为我。我们站在一家皮货店门前;上次沿彼得洛夫卡大街散步时,阿斯娅也在这店门前驻足过。店里墙上挂着一件顶呱呱的皮衣,衣上缀着各种珍珠。我们进去问价钱,并且了解到这是一件汤加人的作品(而不是阿斯娅认为的“爱斯基摩”人的服装)。它的定价是二百五十卢布。阿斯娅想要这套衣服。我对她说:“如果买它,我就得马上离开。”她让我保证哪天送她一件可以伴她终生的礼物。
注:本雅明在刚刚见到她不久把题现给她的《单行道》送给她。这本小书已经成为了一件可以伴她终生的礼物,并且因为本雅明的不朽,也使她在时间的夹叶中成为了不灭的一簇荧火,这一点活着的本雅明和阿斯娅都没有意识到。
在一无反顾的去俄罗斯看望阿斯娅·拉西斯的时候(这和阿斯娅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有关,《莫斯科日记》里处处留下了看不见的无发结出果实来的爱情的足迹,温暖而又绝望)。
真正的爱情只属于当事人,别人都没有说三道四的资格
你说的很对,对爱情进行评论真是大杀风景的事情.用理解和体谅的心去看他们如何幸福过如何悲凉过,这就够了.3. 摘录:
大街的角落,尤其是外国人做生意的街角满是铺盖卷儿---这是被称做俄罗斯的露天大病床的床铺。
4. 摘录:
“小资产阶级”的室内装饰的基本特点是:墙上必须有画儿,沙发要有垫子,垫子要有罩子,螺形托脚小桌上要有小摆设,窗户要有花玻璃。
注:现在小资的外部形态和几十年前类似。那个时候,现代商业社会的内部形态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但所谓布尔乔亚的生活模式却变化不大。
5. 《莫斯科日记》的写作方式是纯粹的白描,日记体采用白描也是最普通最直接的方式。但假如让本雅明一个人出门,不管是去办事还是散步,《单行道》所具有的那种直觉的意识碎片的形式就特征鲜明的显现出来了。我摸过《单行道》的精神脉搏,然后,本雅明的日常思维和叙事习惯在我心里清晰起来。本雅明文体中的核心不是逻辑性的序列,而是一个感受性的主体在展现最真实的那个自我。这种表达形式对所有哲学是一种挑战,它删除了思维来自于现实的抽象的过程,而把一种直觉和想象置于一种思辩的真实当中。
6. 摘录:
我在写日记,已经不指望阿斯娅会来。然而,她却来敲门了。当她走进房间时,我真想亲她。一如往常,并没有亲成。我拿出写给布洛赫的明信片,递给她附上几个字。又想亲她,还是不成。我读她写的话,她问我怎样?我说:“比你写给我的要好。”为此“不中肯”之言,她吻了我,并且拥抱了我。我们坐雪橇进城,去了几家商店为她的外套寻找料子。
注:我非常喜欢这样一些情景,主要是因为我极为认真的研读了本雅明的《单行道》,或者这种阅读发不能用传统的研读来概括,阅读的时候我尽量避免去旁征博引,而是展现出自己的直接和本雅明的直觉相撞击而发出的精神内在和思想逻辑当中的火花。对于是否理解正确,不是我在乎的。但也正是这样一种心理,我觉得自己真正贴近了本雅明的思维方式。《莫斯科日记》以寻找爱情为路径而展现出来的现实实录。我喜欢书里的爱情胜过书里的的俄罗斯现实。虽然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俄罗斯现实的记录可能比一些干巴巴的历史事件要有血有肉真实的多。我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读这本书的,也就是我关注的是这本书里的感情和人的灵魂。
7. 摘录:
在我房里,我们谈到“钢琴”做为小资产阶级室内必陈之物在家庭里去是一切灾难不幸的真正动力核心。阿斯娅闻此象触了电。她想与我合写一篇文章,赖希再把它变成戏剧性的素描。阿斯娅和我单独呆了几分钟。我只记得我说了句“但愿永远”,她为之大笑。我想她听懂了我说的话。
8. 摘录:
总之,他来俄罗斯时(几乎)是被确认的布尔什维克,离开时却成了保皇党人。这个国家就剩这么一着了:花钱使人变色,他相信那些来访的泛着微红光或者粉红光的政客(在“左翼”反对派或盲目的乐观主义旗帜下)会全然变红。
注:前苏联的这些教训,对当前的中国是有反面的参考价值的,应该从中吸取看不见却又非常重要的教训---脸谱化和面具化不能太天真,真实的改变永远都来自内心而不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最大的危害不是在态度上,而是自身对自身的一种本质上的腐蚀。当然,它的影响力在时间上往往缓慢而持久,因此好象只是一些小事情的碎片。却不知道正是这些碎片的尖刺直接把心脏杀死。
9. 摘录:
目前,我没有理由完全割舍她,即便是承认自己能够割舍她。我最希望有个孩子能成为我们之间的纽带。然而,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忍受和她生活在一起。尽管可爱甜蜜,她还是死倔死倔的。
注:这段话改变了我对本雅明的印象,原先我总以为,在本雅明和阿斯娅之间,本雅明是完全被动爱恋的一方,而阿斯娅是冷静冰冷的一方。实际情形则要复杂的多。阿斯娅在精神上有希嘶底里的症状,或许这种症状让本雅明认为是对他在感情上的一种敌意。本雅明因此对和阿斯娅生活在一起犹豫不绝,虽然他无比的欣赏她,爱她。
10. 摘录:
我发现不怎么喜欢阿斯娅在我的跟前了。因为,就算赖希不在,我现在也很少同她说私房话。
11. 摘录:
我打算乘公共汽车回去,于是在车站等候。这时我看到一个开着的门上写着“博物馆”,旋机意识到对面是“西方现代艺术第三陈列展”。我本没打算参观这个“博物馆”,但既然站在它面前了,就进去吧。看着塞尚异常精美的一幅作品,我突然想到“共鸣”一词在语言上也是讲不通的。在我看来,一个人掌握一幅画的程度并不能使他进入其空间,到是空间自行展现的,尤其是画中各个具体的地方。空间以角落和角度向我们展开,使我们相信自己可以熟悉过去的经验,对这些地方的熟悉真是无法解释。塞尚的作品陈列在两个屋子里,这幅画挂在第一间屋子正中的墙上,正对着窗户,光线很充足。
12. 摘录:
我能直接看到阿斯娅的脸,她就躺在我对面,我坐在那棵花盆里的小松树旁,体验着多年不曾感觉到的东西,平安夜的一种安全感。我们谈到阿斯娅要去从事的工作,然后话题转向我的书(《德国悲剧的起源》)。我大声朗读针对法兰克福大学的那篇前言(不是已经出版的《德国悲剧的起源》一书的前言,而是出版时删去的一片短序)。阿斯娅的观点对我来说很重要。她认为无论怎样我都应该写下去:就算被法兰克福大学否决。那晚我们相互间很近。我的话引起她多次的大笑。其它方面,比如写德国哲学作为德国国内政治工具的文章的念头她也极度表示赞同。她简直不想走了,觉得既好又疲劳。不过,不到十一点她还是离去了。我立即上床,因为晚上活动太满,所以无论如何时间都显得太短。我意识到只要爱某个人,就算这人是在自己够不着的地方,时或感到孤独,但两人之间不会觉得寂寞。
13. 摘录:
最近很少和阿斯娅说私房话。不过,在交流不多的话语里我发现她对我的亲近是如此的明显,我感到极大的安慰和满足。没有什么比她关心我的细微琐事更能安慰我更能打动我了。
14. 摘录:
阿斯娅在精神病院的房间,一般情况下,每天下去四点到七点我们总是在那里。……我们来时,她一般是躺在床上,对面的小桌子上有牛奶、面包,一碟白糖加鸡蛋都是赖希拿过去的。不过今天她给了他一枚本来是为我准备的鸡蛋,上面写着“本雅明”。
15. 摘录:
阿斯娅情绪极底,我从未见过她如此难伺候,她一定以为自己是海达·加布勒。她甚至不愿忍受我对她健康的起码的关心。没有办法,只有让她一人呆着。我们(我和赖希)的希望落空了,她最终没有来玩多米诺骨牌。牌打完后,我们回到她的房间,不过我不久又带着一本书去娱乐室了,直到七点才回去。阿斯娅以很不友好的方式送我上路,不过后来让赖希带给我那只写了“本雅明”的鸡蛋。我们刚进房间不久,她就出现了。情绪变了,她看一切又顺眼了,对下午的行为真心的内疚。
注:本雅明和阿斯娅都是那种极富天真气的恋爱者,把爱首先看成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上的感受性的东西。两个人都过度的敏感(本雅明的敏感有些时候更是让人觉得惊讶,这一点总让我想起卡夫卡的信),如果这样的两个人中间至少一个人能够有一部分来自生活的品质,那他们就应该是属于真正幸福者的行列了。他们的内在有着一种很好的协调,甚至,本雅明在写作上对阿斯娅有一种被激发的依赖。
16. 摘录:
晚上,赖希和我长谈了一次,谈我作为作家的工作和今后的方向。他认为我写的太罗嗦。他做过相关的观察:在伟大的作品中,所有句子和特别引人注目或卓有成效的句子之间的比例为一比三十---而在我这里是一比二。
注:本雅明也承认,这确实给阅读的人带来了一定困难。因为文章中新理念和直觉思维过度稠密,就会使读者产生严重的节奏上平衡感丧失的不适。但本雅明的读者对象不是全体大众,而是思维前沿的精英群体。这从本雅明文本的价值被挖掘出来之后,普通大众对本雅明要么漠视要么仰视,就连摘词拙引的行为都很少发生,而本雅明在精英阶层里,不管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圈、高端的商业圈、娱乐圈里的艺术探索群体,或者高层的政治圈,都不乏象充了鸡血一样的崇拜者。这不是本雅明给了阅读者和深度思考者什么样的新东西,本雅明的文本里不提供成品,他只提供变成成品的酵母。这些文本里有激发人打开新世界的动力,虽然这种动力的来源时常总是显得模糊不清。
17. 摘录:
不过,作为一个作家,我的活动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我对他说我自己还没有看到出路:单纯的信念和抽象的决心都是不够的,只有具体的任务和挑战才能帮助我向前迈进。
注:我些话就好象是对我说的。但我所处的阶段还要幼稚的多。虽然我们对迫切的在具体目标的实现中所面对的挑战都有一种憧憧欲动的迫切心情。其中不存在自信的问题,因为是否存在已经不是要去考虑的问题了。
18. 摘录:
(赖希告诉我,在哪家俱乐部的墙上有这样的标语:列宁说:“时间就是金钱。”)说这种陈词滥调,还要把最高权威抬出来。
注:从本质上说,本雅明的骨子里是自由主义的。正因为这样,对已经僵化的政治肌体对人性从肉体到精神上的约束,他的反应会非常敏感。而且,这种敏感对反映肌体的活力总是准确的。
19. 摘录
在阿赫特尼路上有一个奇观:女人们手拿一块垫着草的生肉站在那里,向过路人兜售,有的则拿着鸡或者其它东西。她们是没有执照的摊贩。她们没有钱付摊位费。也没有时间排队等着租一天或一周的摊位。当执勤人员出现时,她们拿起东西就跑。
注: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俄罗斯的这种情形,在中国大小城市的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这些情景不是社会如何腐朽,或者如何衰败,而是一种现代性的特色。不完善的商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景象的对照。中国保留下来的水墨人物画中,好象有一组底层人物十二像的绘画,具体年代和绘画的作者有些记不清了,好象只是在一本书的插图上看到。这组插图激发我想写一个相同题材的文章〈底层生活十二像〉。本雅明所记录的这些俄罗斯的社会速写更进一步加深我写这样一组文章的兴趣。
20. 摘录
——“?”——
这是个多么奇特的符号!
21. 摘录:
我伤心无言的陪她回去。那晚下着星星点点的雪。(另有一次,我看到她外套上有水晶般的雪花,在德国不会出现这样的雪花。)到她的住地后,我半无聊半试探她的真实感情似的让她亲吻一下告别旧年。她不肯,我转身就走。差不多就要到新年了,当然有些孤独,但并不怎么悲伤。毕竟,我知道,阿斯娅也孤独。
22. 摘录:
既然以摆脱对阿斯娅痛苦的依赖,我觉得自己很需要平静,并且不断发现平静的源泉。
第二篇:莫斯科导游词
俄罗斯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拥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尤其是在近些年,在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之下,两国关系不断加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加深一下对俄罗斯的了解吧...俄罗斯拥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领土横覆亚欧大陆,面积居世界首位。在我们记忆中存留着他在沙俄时期的野蛮霸道,苏俄时期的帝国荣耀和近年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尴尬而坚韧的探索。
我们知道俄罗斯的建筑艺术恢弘典雅,克里姆林宫建筑群举世闻名、芭蕾舞艺术独树一帜、乌兰诺娃等一批艺术家享誉世界。文学巨著层出不穷,普希金、托尔斯泰等大文豪为俄罗斯带来了无上荣耀。而在音乐、戏剧、绘画等方面俄罗斯也在世界艺术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让我们来借俄罗斯城市来了解俄罗斯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
第一站: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联邦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始建于1147年,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
该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而开阔,宛如圆盘般的一环一环向四周辐射,其内核就是举世文明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全城有序而自然地分布着各类博物馆、名胜古迹、高等院校以及广场、剧院、商场和机关单位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莫斯科吧… 红场
这里是莫斯科的中心广场,始建于14世纪末期。红场其实一点也不红,红красний 在俄语中有漂亮的意思,红场即是漂亮的广场。其地板全部由花岗岩材质的条石组成,显得古老神圣。远远望去庄重而肃穆。它建成之后主要用于沙皇政府宣读重要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苏联建国后它主要被用来庆祝大型节日和阅兵。
红场四周为名胜古迹所环绕,如果站在正中央面向南方,你所看到的童话般瑰丽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与之相对的广场北方则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左手东侧是建于1893年的“古姆”商城,而右手西面就是举世闻名的克里姆林宫。
圣瓦西里大教堂
圣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罗斯的东正教堂,于1153年为纪念伊凡四世战胜喀山汗国而建。整座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的组合为一体,高高的底座上矗立着八个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的塔楼,中央塔楼被簇拥其中。其简洁紧凑的装饰复杂的组合,体现着浓郁的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展示着俄罗斯民族的智慧。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12世纪上半叶开始兴建。曾为沙皇的官邸和重要的宗教场所,现在则是俄罗斯总统府所在地。它由四座城门19个塔楼和若干个教堂、钟楼、宫殿、大厦等组成。其中救世主塔楼是克里姆林宫乃至莫斯科的象征,塔楼上的自鸣钟每隔15分钟敲打一次,每天的6点12点和24点通过俄罗斯电台报告莫斯科时间。圣母升天大教堂则是历代沙皇进行加冕的主教堂。报喜大教堂是为皇族成员接受教会洗礼和举行婚礼的地方。伊凡大帝钟楼是克里姆林宫内最高的建筑物建于1600年,内有大钟22个,小钟30个。钟楼外陈列着世界上最大的达200吨的“钟王”。离此不远处陈列着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炮,口径特别大,可以同时爬进3、4个人的“炮王”。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会堂和剧场…
莫斯科地铁: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之一,使用效率仅次于美国纽约。它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以其美轮美奂的设计风格和童话般的艺术魅力而享誉世界,被称作“地下的艺术殿堂”。
莫斯科的每座地铁站都拥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来自不同产地的大理石及各种矿石,铺满了车站的大厅。精美的大理石艺术雕像、浮雕,典雅的吊灯、玻璃拼花以及站台顶部那些代表着建筑者精湛技艺的马赛克镶嵌画,使人们仿佛来到了了一座艺术博物馆。
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
这里时莫斯科这座艺术名城中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也称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创建于19世纪中叶,原来是富商特列季亚科夫私人收藏馆,后献给莫斯科市。
馆中有俄罗斯最珍贵的历代名画家的作品近6 万余件,堪称俄罗斯艺术作品的“总汇”。画廊共分60 个展厅,一般按创作年代的先后为序,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历程。
俄罗斯绘画经历了长时间的发端与探索,早期的绘画以宗教圣像题材为主。最早的著名画家是14世纪左右的鲁布廖夫,它所创造的《三圣图》就保留在这里,画的内容是宗教,但表现的却是世俗生活中的人。
到了19世纪上半叶,现实主义在俄罗斯绘画艺术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圣经神话题材逐渐为世俗生活题材所代替。比如这一时期的官方学院派代表人物勃留洛夫的名画《庞贝城的末日》以令人惊奇的色彩表现了毁于维苏威火山熔岩和灰烬的古代城市的悲剧。描绘出了灾难降临是人们的复杂心理和感情。而伊万诺夫的《基督显圣》则通过人们期待的基督形象来表达俄国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拯救的思想。而19世纪60年代出现的“巡回展览画派”则将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克拉姆斯科伊、希施金、列宾、列维坦等名家辈出、佳作频现。
克拉姆斯科伊是巡回展览画派的领袖,他所画的《荒野中的基督》《月光女郎》《无名女郎》等,都以深沉的目光和真切的面部表情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希施金和列维坦是著名的风景画大师,他们画风写实细腻、色彩鲜明像希施金的《松林的早晨》和《橡树》,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大道》《金色的秋天》等。而列宾作为俄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巡回展览派的旗帜。相信已为世界所熟知。它的成名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并通过对周围景色的巧妙布局,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在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堪称经典。
另外他的《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伊凡》《意外归来》等都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莫斯科的国家大剧院,阿尔巴特大街普希金故居等地都很有名,但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第二站: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始建于1703年,在十月革命前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俄国的首都,因此又被称为“北方首都”。
全城由40多个岛屿组成,市内水道纵横、桥梁遍布、风光旖旎。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
圣彼得堡因位于北纬60度左右,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所以每当落日的余晖在天边刚刚消散,东方便晨曦初现。是名副其实的“白夜”之城。
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除了众多的水城风光外,城市建筑也别具特色,这里有华贵典雅的教堂18世纪的建筑和闻名于世的广场,还有星罗棋布的雕塑、公园和喷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的名胜和历史古迹。冬宫
冬宫始建于18世纪下半叶,是历代沙皇的主要府邸,十月革命后成为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冬宫设计精妙,规模宏伟,高大的大理石矗立成排,深邃的长廊、华美的巨型宫灯、精美的屋顶壁画、千姿百态的雕像装饰其中,色彩缤纷、富丽堂皇。堪称18世纪俄国巴罗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
作为博物馆,这里收藏着从古到今世界文化的270万件艺术品包括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梵高、高更、中国的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作品在内的1.5万副绘画;包括中国敦煌千佛洞的雕塑在内的1.2万件雕塑以及60万幅线条画,22.4万件实用艺术品,100多万枚硬币、奖章和纪念章。
伊萨基辅大教堂
伊萨基辅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建筑艺术古迹,他是欧洲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葱头式圆顶建筑之一,它位于涅瓦河畔的十二月党人广场,完工于1858年.大教堂造型雄伟壮观,内外部装修考究,教堂内雕塑形态各异,镶嵌画、宗教画色彩斑斓。另外还有各种名贵的宝石作为装饰。
夏宫
正式名称是“彼得宫”位于芬兰湾南岸,是历代沙皇的皇家花园和夏季行宫。夏宫分上园和下园两部分,建筑富丽堂皇、气势恢宏,有“俄罗斯的凡尔赛”之称。宫内有阶梯式喷泉群3座,喷泉144座、喷柱2000多个,下园的宫殿前面有一个由64座喷泉,250多座镀金铜像组成的阶梯瀑布,中央雕像喷出的水柱高达22米
克林姆林宫篇 *克宫历史沿革
在俄语中,克里姆林(Кремль)一词原指城市中心的堡垒,其的辞源至今仍有争议。最早于12世纪上叶1156年,由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修建,1237年,此处克里姆林被蒙古人毁灭,1339年用以橡木重建。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议会和政府现已迁出克里姆林宫)。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在2012年6月24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次会议中,决定把36个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俄方提议将系列“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列入该名录之中。*克宫建筑特色
克里姆林宫,是位于莫斯科市中央行政区特维尔区的一个建筑群。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整个建筑群大致呈三角形。南临莫斯科河,西接亚历山大花园与无名烈士墓,东临红场。最初至少一个不大的木结构城堡。14世纪下半叶改为白石墙。现今的红砖宫墙建于1485年至1495年,总面积27.5万平米。宫墙全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宫墙四周矗立着外观各不相同的20座塔楼:有高的、矮的、圆的、方的、还有16角形的。克里姆林宫分成政府办公区域以及游览区,政府办公区域不对游客开放,办公区和游览区划有白线,绝不可以跨越。
克里姆林城墙带红宝石五角星的塔楼共有五座。1937年,苏联政府决定用红五星来取代塔顶标志着沙俄帝国皇权的双头鹰,斯巴斯克塔塔尖上的这颗五角星用超过1吨重的红宝石建造,五颗中最大。工匠们还在红星底部加装了轴承,这样它们在遇到强风时就可以转动而不会被折断。但是后来用红色玻璃替代至今,红色玻璃的五星与红宝石的五星在视觉上并无差异,而当年的红宝石已经换取了坦克、大炮,为卫国战争作了贡献。*克里姆林宫大礼堂
由塔楼进入克里姆林宫,看到的第一个建筑是路右边的一个现代的方形建筑.它就是赫鲁晓夫掌权时期建的克里姆林宫大礼堂(杜马大厦,会议大厦),俄罗斯双头鹰国徽高高地挂在大厦的正上方。1961年落成,内有六千个座位的会议厅,原苏共二十二大以后的历届党代会都在这里举行。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因其风格与克里姆林宫周围古老建筑物不相谐调,也备受俄罗斯人的争议。它是俄罗斯举行重要会议、节日庆典和颁奖授勋的地方,也是普通民众欣赏芭蕾舞、聆听音乐会和观看时装表演的场所。(接书上)*军械库,珍宝馆
克里姆林宫不愧为一座大型博物馆和艺术的殿堂。宫中原有一个大武器库,1720 年,彼得大帝将其改建成博物馆。馆内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有历代沙皇用过的物品、美术工艺品,以及掠夺而来的战利品。这里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礼服和餐具无不镶满宝石,仅福音书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黄金,以及无以数计的宝石;哥登诺大帝的金御座上则镶有两千颗宝石。信步宫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
*18世纪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官邸和行政大厦建筑群,但却严格规定,不得靠近。总统官邸的建筑群在沙皇时代叫做枢密院,被叶利钦改作联邦总统官邸后称为枢密宫,现在是当任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十二使徒教堂
1653年由尼康牧首修建,作为他的住所,三年后敬献给使徒腓力。1682年改为敬礼十二使徒。莫斯科都主教自从14世纪就住在克里姆林宫。但是尼康牧首希望建造一个更为宏伟的居所,与沙皇的权威和辉煌竞争。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炮轰克里姆林宫时,牧首宫受到严重破坏。后来教堂得到修复,改为应用艺术博物馆。原有的壁画保存下来的很少,但有一个精美的17世纪圣幛,来自被布尔什维克拆毁的升天修道院大教堂。一楼大厅的设计本就为开放式空间,用以举办各种宗教礼仪,现经过重新规划之后,成为最受欢迎的俄罗斯中世纪文化展示博物馆。而二楼的空间则规划为大主教死人的居所与举行死人宗教礼拜所用。(十二使徒:耶稣开始传道活动后,从追随者中拣选了十二个门徒作为使徒,为自己的助手。这12个人被称为“十二门徒”,后来也称“十二使徒”。十二使徒是基督教术语,原意“受差遣者”。使徒之一犹大因出卖耶稣后自尽,补选马提亚为使徒。使徒分别到黑海、帕提亚和小亚细亚等传播福音。)
*圣母升天大教堂
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主教堂,最初由伊凡·卡利塔大公建造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在1474年的地震中倒掉后,1479年又由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费奥活凡特设计重建。它严格对称的造型和巨大的五圆顶,正体现了当时俄罗斯大公们对中央集权国家的追求和要求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思想。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克里姆林宫内最古老的东正教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和圣地。几百年来,它被视作俄罗斯国家最主要的教堂。在这里颁布最重要的国家法令,大公和沙皇在这里登基,后来历代皇帝在这里加冕,此外,俄罗斯正教会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于此。大教堂的墙壁和屋顶上有很多圣像画和彩色浮雕壁画,据说这里的圣像图共画有1000个左右的圣人。12世纪的《圣格奥尔基》像、13~14世纪的《圣三位一体》像还有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圣母》都保存在这里。历代莫斯科大主教,还有后来历代俄罗斯东正教总主教,都安息在这座教堂里,沿墙排列着他们的坟墓。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这座教堂也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俄罗斯各地诸侯向莫斯科大公宣誓效忠的地方,在“伊凡雷帝”给自己加上“沙皇”头衔以后,又成了沙皇加冕的教堂,靠南边还保存着于1551年建造的装饰有精美木雕的伊凡四世宝座。教堂内的银制吊灯据说是为了庆祝夺回被拿破仑军队掠夺走的300公斤黄金和5吨白银而建的。
在圣母升天大教堂存放着圣像画收藏库,它是俄罗斯最大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圣像画库之一。大教堂是在意大利建筑师阿里斯托杰里•菲奥拉万吉领导下,以弗拉基米尔城古老的同名教堂为蓝本修建的,因此建筑艺术是典型的俄罗斯式。其内部十分宽敞,抬头看看,墙壁上,天棚上都是一些壁画。圣像壁由圣基奥尼西同美术家莫弗伊•亚尔茨和科尼共同创作。该教堂很长时期内被改作博物馆。1988年曾经在这里举行了庆祝罗斯接受基督教1000周年纪念会,这是继关闭了60年之后首次使用。近几年全俄东正教会牧首皮缅曾在此举行盛大的招待世界各国基督教会代表的招待会;政府首脑亦多次在这里召集全俄教会上层人士商讨国事。
*在圣母升天大教堂的旁边,是一个有许多小蘑菇圆顶的小教堂--圣母法衣存放教堂,于1484年由普斯科夫的工匠修建,这座教堂建在由莫斯科的约拿兴建于1451年的教堂的原址。据说在5世纪,圣母法衣从巴勒斯坦送往君士坦丁堡,保护该市免于被征服。传说在860年的罗斯-拜占庭战争中,牧首将圣母法衣扔进大海,引起的风暴摧毁了入侵的罗斯舰队。教堂内保存有1627年的圣幛,1644年的壁画。这座教堂最初是莫斯科牧首的私人小教堂,但是在17世纪中叶归属俄国皇室。在1737年大火中,教堂受损严重。今天,这座教堂展出14到19世纪的木雕。教堂圆顶上的十字架与其他的完全不同,也许是这种另类的个性使然,先是都主教和总主教选它作私家教堂,后又被沙皇作御用,均表现了上层人物不愿与下人雷同的特性。
*天使报喜教堂
天使报喜教堂,又名圣母领报大教堂,靠近莫斯科河畔。建于1484-1489年,有9个金顶,规模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皇子受洗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最初是由普什科夫的著名工匠在1485-1489年间建造的,规模比较小,只有三个穹顶。到16世纪60年代,添加了四座带穹顶的礼拜堂,还造了两个假穹顶,这样就共有九个穹顶。
*天使长大教堂
由意大利建筑师兴建于1505年到1508年,是历代君王的寝陵。彼得大帝前莫斯科公国历代帝王的灵柩就安放在这个教堂里面,总共有46副石棺,共埋着54位君王。其中包括第一个使用“沙皇”称号的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等人的棺椁。1703年彼得大帝把首都迁往圣彼得堡以后,沙皇的遗体改而安放在那里的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里。这些大公和沙皇的遗体原来都安放在白色石棺里,到20世纪初石棺外面用专门的青铜材料包覆起来,所以游人现在看到的是一口口“铜棺材”。
*伊万大帝钟楼
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物,高81米,在19世纪末以前,它一直是莫斯科的最高点。建于16世纪初,原为三层,1600年增至五层。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的拱形窗口,置有自鸣钟。1624年夏,用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钟塔楼。伊万大帝钟楼的镀金圆顶状似洋葱头,在阳光照射下,整个钟楼像一支巨大的蜡烛。钟楼顶端一圈圈的金色题字,是颂扬两位戈东诺夫王朝的开国元勋。现在将其下层用做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展出金、银器皿和其它物品。所有钟塔楼共有21座大钟,30多座小钟。若沿伊凡大帝钟塔楼的台阶而上,登入塔楼之顶,莫斯科全景可一览无余。
*钟王
世界最大的钟。重量达202吨,高6.14米,直径6.6米。钟壁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如沙皇阿列克谢与皇后安娜的浅浮雕,还有许多圣徒的雕像。在1737年,沙皇钟遭遇大火,一部分被破坏,从此无法再发出声音。《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
*炮王
口径为915毫米,炮身长为5.18米,炮身重达40吨,整炮全重80吨;发射的空心球形生铁弹重达2吨。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大的榴弹炮。此炮为保卫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而铸造,不过实际上并未使用过,主要被拿来炫耀军事实力与其技术。
*大克里姆林宫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大克里姆林宫外观为仿古典俄罗斯式,就像是戴在岗丘上的一顶皇冠。大克里姆林宫内部呈长方形,楼上有露台环绕的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700 个厅室。从前,第一层除了处理政务的处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宫室。二层各厅,这里曾是沙皇接见使臣的地方。苏联解体前,大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苏共中央和社会团体举行会议的场所。
第三篇:莫斯科留学
莫斯科金秋迎来新一批中国留学生 使馆官员寄厚望(10.11)
来源:新华网
来自莫斯科20余所高校的200多名2011年中国留俄新生代表9日在麻雀山欢聚一堂,参加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为他们举办的迎新会。
中国驻俄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赵国成在致辞中对新一批留学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俄两国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发展,今年有400多名公派生赴俄留学,数量较去年翻番。他希望留学生能珍惜宝贵的机会踏实学习,充实、愉快、平安地度过在俄罗斯的时光。
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任光宣希望大家注重综合发展,利用在俄课余时间多出去走走,博览群书,充分了解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情况。
据使馆教育处介绍,目前在俄中国留学生(全日制)总数约两万,超过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居在俄外国留学生之首。这两万名学生分布在266所大学,大部分为本科。在学科分布上,27%学习俄语语言文学,26%学习经济管理类专业,17%学习艺术类专业,理科和工科各占7%。在地域分布上,有一半留学生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还有不少在远东地区。(王萍)
第四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从小到现在,我观看过了不少国外的电影,有美国好莱坞的、法国的、俄罗斯的等等。今天的俄罗斯电影赏析课,老师给我看了一部以生活和爱情为题材的俄罗斯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卡佳是一位年轻、美丽、聪明、能干的姑娘,她是一个重型机械厂的普通工人,不但会很多工种的活,而且还能自己解决工作中的所有技术难题。她象很多年轻人一样,仰慕电影明星,期盼自己的未来丈夫是这样的人。为了能与上层建筑的绅士认识,在女朋友的唆使下,她谎称自己是某某教授的女儿——精神病医生,在某次聚会上认识了一位气质潇洒的电视台摄影师鲁季克,二人很快陷入爱河。女主人公因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被评为劳动模范,在一次电视台采访中,摄影师鲁季克发现了她的工人身份,为此感到受骗,提出分手。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她”说谎说出乱子了“,她已经怀孕三个月,但是鲁季克仍狠心地抛弃了她。
痛苦吗?绝望吗?弱者的眼泪又值几个钱?女主人工并没有象一般的女人那样苦苦求着男人,或者从此一蹶不振、顾影自怜,因为她“不想家庭从撒谎开始”,她擦干眼泪,咬紧牙关,拒绝鲁季克母亲的施舍,一个人非常艰难地把孩子带大,同时继续刻苦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就,终于从普通的工人晋升为大厂的厂长,为我们女人树立了一个自尊、自强、自重、自立的榜样。
该片通过讲述的故事形象地告诉我们女人:在遭遇不幸的时候一定要自强,光哭没有用,那是懦弱的表现;只有坚强、只有自助,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赢得生命的一片蓝天!故事同时告诉我们,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承担逃脱不掉的责任,有的是承担一生的责任!该你的就是你的,不该你的怎么也不是。虚荣、欺骗、自作聪明、小施诡计最后都会弄巧成拙,自食其果,得到因果报应,"玩火必自焚"啊!由此我想到莫伯桑写的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同样是一时虚荣,为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借了一串项链,不幸在回家的路上将项链丢失,为偿还买项链陪人家的欠债,为承担责任,付出了十年的代价!
电影同时让我们看到“善恶到头终有报”。女主人公人到中年终于找到纯朴、聪明、勇敢、勇于承担责任的,“没有一点缺点”的,自己“非常热爱的人”,而那个自私冷酷又虚荣势力的摄影记者却落个“没有女儿、没有妻子、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的孤家寡人的可悲下场!
是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我要永远铭记这句话,并时时提醒自己。
第五篇:莫斯科红场音乐会
莫斯科红场音乐会
女高音涅翠柯与男中音瓦罗斯托夫斯基是当前享誉全球歌剧界的两大俄罗斯重量级明星。2013年6月19日,这两名长年在国外演出的声乐家回到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举办一场露天演唱会,由美籍俄裔指挥家奥尔别量指挥俄罗斯国立交响乐团共同演出。
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包括着名歌剧,如:威尔第《西西里晚祷》、《唐卡罗》、《游唱诗人》、《弄臣》;普契尼《托斯卡》;乔达诺《安德列‧谢尼耶》;柴可夫斯基《叶甫格尼‧奥涅金》里最受喜爱的咏嘆调与二重唱;以及两首闻名全球的俄罗斯歌曲《黑眼睛》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等。
本片导播曾经于2006年在庆祝世界杯足球赛顺利闭幕而举办的「柏林森林剧场露天音乐会」上,成功捕捉到多明哥、涅翠柯与费亚松神韵,还有露天演出热烈气氛而广受好评的霍弗。在十八部高解晰度摄影机与5.1环迴立体音效系统帮助下,完美的保留住这场吸引了7500名观众前往现场,并且在俄罗斯、德国、法国与奥地利转播的音乐会实况。
【专辑曲目】
[1] 柴可夫斯基:波兰舞曲(选自歌剧《叶甫格尼‧奥涅金》)[2] 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序曲
[3] 威尔第:亲爱的朋友,这些花谢谢你(选自歌剧《西西里晚祷》)
[4] 威尔第:喔,卡罗,请听我说……我将死去,但是心中感到快乐(选自歌剧《唐卡罗》)[5] 威尔第:铁砧合唱(选自歌剧《游唱诗人》)
[6] 威尔第:宁静的夜晚/此心不能言表(选自歌剧《游唱诗人》)[7] 威尔第:这里一片荒凉/她微笑的光辉(选自歌剧《游唱诗人》)
[8] 威尔第:你们听到了吗,在黎明时分……看,我心酸的泪水(选自歌剧《游唱诗人》)[9] 普契尼:三个人,一部马车……去吧,托斯卡!(选自歌剧《托斯卡》)[10] 乔达诺:他们杀了我母亲(选自歌剧《安德列‧谢尼耶》)[11] 威尔第:思绪乘着金色的翅膀(选自歌剧《纳布果》)[12] 威尔第:众朝臣,那可恶的脸(选自歌剧《弄臣》)
[13] 柴可夫斯基:沿着独木小桥走呀(选自歌剧《叶甫格尼‧奥涅金》)[14] 柴可夫斯基:波兰舞曲(选自歌剧《叶甫格尼‧奥涅金》)
[15] 柴可夫斯基:喔!多么痛苦……奥涅金,我那时还年轻(选自歌剧《叶甫格尼‧奥涅金》)[16] 卡尔曼:我的家在山上(选自轻歌剧《吉普赛公主》)[17] 黑眼睛
[18]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9] 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