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莫斯科地铁简介
莫斯科地铁简介
莫斯科地铁,全称为列宁莫斯科市地铁系统(Московский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 имени В.И.Ленин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还是世界上使用效率第二高的地下轨道系统(第一是纽约)。1935年5月15日,苏联政府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地下铁道考虑了战时的防护要求,可供400余万居民掩蔽之用。
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各有其独特风格,建筑格局也各不相同,多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除各种浮雕,雕刻和壁画装饰,照明灯具十分别致,好像富丽堂皇的宫殿,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
地铁车厢除顶灯外,还设计了便于读书看报的局部光源,在车厢门口安装了报站名用的电子显示屏。地铁站除根据民族特点建造外,还以名人、历史事迹、政治事件为主题而建造,其中最早建成的车站其名为卡冈诺维奇(Л.М.Кагановича)。
发展历史
1935年5月15日,苏联政府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其建设工程耗时仅3年,一期工程建了两条线。第一条线路从索科尔尼基公园到市中心斯摩棱斯克广场,共13站,长11.6公里。后来又建成3条、4条线,到1943年5条线全部通车,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了把各条线穿起来的环线地铁。1962年,世界上最早的行车自动化系统在莫斯科地铁试用。
如今,莫斯科地铁布局与地面的布局一致,呈辐射及环行线路。地铁总共有12条线,包括11条辐射线和1条环行线,全长将277.9公里,有171个站台,4000列地铁列车在地铁线上运行,有5000多节车厢。地铁每天平均开8500多次列车,担负全市客运量的45%,每天运送的乘客达900多万人次。地铁运行速度很快,时速最高达90公里。莫斯科地铁连接着莫斯科的各主要公共场所,大多数标志性建筑都有地铁站,以红色“M”标记,“M”是俄语中地铁Метро的第一个字母。
线路
莫斯科地铁线路全长为277.9公里,共有12条线路及171个车站,每个工作日大约能接待8-9百万人次,其主要结构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所有的线路按照其开通顺序的先后获得1-12的编号,其中最重要的线路便是长度大约为20公里的5号线--环线,它负责连接起其余绝大部分分支线路。
莫斯科地铁为了战备而建,大部分线路都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下,但4号线途中有7个车站、3号线以及7号线各有一站是建立在地上的,另外,还有1号线、2号线、4号线3条线路因需要通过铁桥而穿越了莫斯科河,其中1号线的麻雀山站最为独特,因为该站就设立在莫斯科河正上方的卢日尼基铁路桥上。
站台风格
莫斯科的每座地铁站都拥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来自乌拉尔山、阿尔泰、中亚、高加索及乌克兰等二十多种不同产地的大理石及各种矿石,铺满了车站的大厅。精美的大理石艺术雕像、浮雕,典雅的吊灯、玻璃拼花以及站台顶部那些代表着建筑者精湛技艺的马赛克镶嵌画,使车站仿佛成了一座艺术博物馆。
地铁车厢除顶灯外,还设计了便于读书看报的局部光源,在车厢门口安装了报站名用的电子显示屏。地铁站除根据民族特点建造外,还以名人、历史事迹、政治事件为主题而建造。
各个地铁站以民族特色、名人、历史事迹、政治事件为主题而建造,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地铁站。这些地铁站,例如革命广场站,雕塑的是以十月革命胜利和苏联红军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冲锋陷阵的苏联红军、站岗值勤的哨兵,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早已定格在激情澎湃的历史年代。有观光客必访的共青团车站,里面金碧辉煌如同沙皇宫殿。还有些是以著名文学家为主题,配上各种人物的雕塑和历史题材的浮雕画面,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既展示了历史画卷,又显得富丽堂皇,使人们既获得艺术上的享受,又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教益。
另外,不少地铁站也以俄国大文豪命名,如“普希金”、“契诃夫”、“屠格涅夫”等。其中名气最响的是“马雅可夫斯基”站。“马雅可夫斯基”站是为了纪念苏联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地铁入口处立着诗人的头像,目光深邃。“马雅可夫斯基”站之所以有名不仅在于诗人,更是由于车站的建筑特色。这个地铁站的建筑风格被归入当时的“斯大林式新古典主义”,前卫的设计理念融入了传统的装饰元素,别有一番诗人般的浪漫情怀。大厅两侧的每座大理石拱门都镶着不锈钢。一盏盏照明灯围成圆形,嵌在穹顶。地面中央的红色大理石“通道”,犹若一条红地毯,仿佛在欢迎每位乘客。地铁站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天花板:千万别以为只是灯饰围成圆形这么简单,其实每个圆圈里面都另有风光。这里镶嵌着苏联名画家杰伊涅卡的马赛克壁画,共有31幅。该设计方案于1938年在纽约国际展上获得大奖,使“马雅可夫斯基”站成为世界级的地铁站。总体来看,莫斯科地铁保留了浓厚的斯大林时代色彩。从一些地铁站名就可以看出,如十月广场、马克思主义者、红色近卫军、列宁大街、共青团员等。而且,在莫斯科市中心的库尔斯克站,仍然能看到前苏联的标语“斯大林教育我们要对国家忠诚,鼓舞我们为了伟大事业努力奋斗!”
莫斯科共青团地铁站在科尔特瑟瓦雅地铁线以及莫斯科整个地铁系统中最有名气,它也是莫斯科的标志,部分原因是它处于莫斯科最繁忙的交通枢纽——共青团广场。这个地铁站是到莫斯科和俄罗斯其它地区的枢纽,它的设计主题是展示爱国史,激发人们对俄罗斯的未来充满向往。莫斯科共青团地铁站于1952年1月30日开张,是环线第二级的一部分。
施工特点
线路的最大坡度为 40‰,最小曲线半径为300米;轨距为1524毫米。早期修建的区间隧道为浅埋、明挖法施工的双线矩形断面,宽7.6米,轨面以上高3.9米。以后修建的区间隧道绝大部分是深埋、盾构法施工的两个单线圆形隧道,内径为5.46米。
车站深埋居多,如狄纳莫站埋深达40米。深埋车站隧道的断面采用单拱、三拱立柱及三拱塔柱等几种形式,并设置岛式站台。站台宽度一般为10~14米(浅埋车站一般为8~10米),站台面至吊顶的高度为4米,站台长度一般超过150米。深埋车站都装有自动扶梯,环行线上各站共有82部。平均站间距为1.84公里。列车用第三轨供电,电压为825伏直流电。
艺术文化
莫斯科地铁站免费向乘客提供100多部经典文学作品,乘客只需用智能手机或平板扫描编码,就可以浏览图书馆的虚拟书架。
每年,莫斯科地铁的客流量达24.9亿人次,经典文学作品将供这些乘客免费下载,其中包括俄罗斯文学巨匠普希金、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的小说作品。另外,莫斯科还在公交车、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开展了类似的项目。2014年11月,该项目仅在195座莫斯科地铁站进行试运营。到2014年底,所有莫斯科地铁车厢还将提供免费Wi-Fi。
未来发展
2007年8月21日政府会议做出决议,未来三年莫斯科将从预算中拨出1030亿卢布发展地铁。其中分别2008年拨出300亿卢布发展地铁,2009年为343亿卢布,到了2010年则为387亿卢布。按照2008年至2010年莫斯科地铁规划,计划新增8个新地铁站,一个中转站和一个机车库。而到了2015年前计划新增12个地铁站,并开通长度为25公里的新线路。
第二篇:地铁安检员招聘简介
北京中联启元信息咨询中心
地铁安检员招聘简介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正在运营和建设的线路有:1号线、2号线、4号线(京港运营)、5号线、8号线一期(奥运支线)、10号线一期、13号线、八通线和机场快轨(AirportExpress)、亦庄线、房山线、昌平线一期、15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南段、8号线二期北段、15号线一期东段,运营线路总里程323公里,共有180座运营车站。
一、招聘要求:
1、男性:18—28周岁,净身高1.68米以上;女性:17—28周岁,净身高1.58米以上,五官端正。
2、身体健康,无传染疾病,无纹身,无明显缺陷,专业不限,复转军人优先,思想进步,无治安、刑事处罚记录。
二、培训及福利待遇:
1、新队员人员经面试合格后即安排相关线路岗位,实岗培训期10天左右(集中进行法规和理论学习、岗位操作规范、军事训练等相关专业课程),培训期间免费提供食宿,没有工资,培训完考试合格拿到安检证正式上岗工作。
2、试用期三个月保底1900元/月+奖金+加班费用,综合工资:1900—2200。转正工资为2300元/月+奖金(节假日及加班费另计),综合工资2300—3200,上两天休一天,每天8小时三班倒,可申请加班,加班费10元以上/小时,综合工资包吃住3200左右。合同首签2—3年,期满续签,保险统一上四险。
3、免费提供食宿。
三、面试所需资料;
1、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或派出所无犯罪证明(盖章清晰);
2、户口本主页、户主页、本人页复印件各一份;
3、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两面);
4、学历证明原件或毕业证复印件;
5、免冠白底或蓝底一寸彩色照片8张(照片标准:必须露耳朵、眉毛、额头)。
第三篇:地铁主控系统简介
地铁主控系统简介 引言
主控系统(Main Control System,简称为MCS)即综合监控系统,是地铁各专业自动化系统统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平台。主控系统改变了原来地铁监控系统中各专业分立的多岛结构,将各专业的综合信息纳入同一数据库,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系统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应变能力,由于各专业由同一系统平台支持,使地铁的运营降低了运行和维护成本。
主控系统在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西班牙马德里地铁和毕巴尔巴额地铁、法国巴黎地铁14号线、墨西哥城地铁B线、韩国的仁川地铁、汉城地铁7号线和8号线、新加坡东北线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将军澳线和新机场快线也采用了综合监控系统。
近年来,国内轨道交通已开始适度采用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上海明珠线最早将电力和环控两个专业集成在一个平台上。2002年,北京城市铁路13号线实施了“供电、环控和防灾报警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其东直门站为地下站,集成了3个机电主系统,构成了真正的综合监控系统。深圳地铁1号线的综合监控系统集成了机电设备监控系统(EMCS)、变电所自动化系统(PSCADA)、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共3个专业,已于2004年年底开通。
广州地铁3、4号线主控系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集成系统最多的综合监控系统。其中3号线将于2006年6月开通,4号线大学城专线段将于2005年12月开通。项目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目前设计为分三段施工。大学城专线段工程属于中间一段,设置5座地下车站、1座车辆段、1座主变电站、1座4号线控制中心。近期将向北延伸至黄洲、向南延伸至黄阁,包括4座地面车站和2座地下车站。黄阁延伸段工程计划将于2006年12月建成并投入运营,黄洲延伸段工程计划将于2007年12月建成并投入运营。
目前实施的主控系统是基于以上车站规模设计的,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继续延伸的软硬件扩展的方便性。
4号线主控系统集成的系统包括:PSCADA、FAS、EMCS、屏蔽门(PSD)、防淹门(FG)。
互联系统包括:广播系统(PA)、闭路电视监视系统(CCTV)、车载信息系统(TIS)、车站信息系统(SI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信号系统(SIG)、时钟系统(CLK)。主控系统构成
3.1 系统构成原则
主控系统围绕行车和行车指挥、防灾和安全、乘客服务等展开设计,以进一步提高运营行车管理的水平。
主控系统面向的对象为控制中心的行调、电调、环调、维调和总调(值班主任)及车站的值班站长、值班员,系统满足这些岗位的功能要求。当出现异常情况由正常运行模式转为灾害运行模式时,主控系统能迅速转变为应急模式,为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提供方便。
主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展。4号线主控系统不仅满足黄洲、黄阁段运营和管理的需求,还为今后向南、向北延伸以及其他线路的接入,与更高一级管理系统的连接预留一定的条件。
3.2 系统构成概述
广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主控系统是由设置于大石和新造控制中心的中央级主控系统(CMCS),设置于新造控制中心的软件测试平台(STP)、网络管理系统(NMS),设置于车站的主控系统(SMCS)、车辆段的主控系统(DMCS)和设置于车辆段的培训管理系统(TMS)等组成。主控系统采用两级管理三级控制的分层分布式结构。两级管理分别是中央级和车站级,三级控制分别是中央级、车站级和现场级。
中央级主控系统包括大石控制中心和新造4号线控制中心。
中央级主控系统通过全线的主干网络将各车站监控网的监控信息汇集到控制中心从而实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这些信息包括PSCADA、FAS、EMCS、PSD、FG。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互通,中央级主控系统还与PA、CCTV、TIS、SIS、AFC、SIG、CLK等系统在中心实现互联。
车站级主控系统包括各车站、车辆段及独立的变电所、冷站。通过车站局域网络,将车站的各有关机电系统集成在一起,包括PSCADA、FAS、EMCS、PSD、FG等系统现场层的接入,与PA和CCTV等系统互联,使它们相互协调地工作。
现场级是由PSCADA、FAS、EMCS、PSD、FG、PA、CCTV、TIS、SIS、AFC、SIG等系统的现场层设备组成。这些系统与主控系统的车站级或中央级互联,起接口转换、信息采集、传送、汇聚、命令接受、执行和反馈作用,不属于主控系统。
3.3 系统结构
图1 系统结构图
(1)中央级主控系统
大石控制中心与新造4号线控制中心在构成层次上均属于中央级,整体构成上采用Client/Server的结构形式,即4号线控制中心设置服务器、磁盘阵列、路由器等设备,大石控制中心不设服务器,只设置远程调度员工作站,各种调度工作站以局域网的方式直接纳入新造4号线控制中心,共用4号线控制中心的服务器。从网络结构上大石控制中心的主控系统只是作为新造4号线控制中心网络的延展。
新造4号线控制中心配置2台带路由功能的中央交换机,通过交换机上冗余的1000Mbps网络端口,连接中央实时服务器和中央历史服务器,形成中央服务器的局域网络。通过冗余的100Mbps网络端口连接工作站、前端处理器(FEP)、软件测试平台(STP)、网络管理系统(NMS)和打印机等其它设备构成中央的应用计算机局域网络。再通过交换机上1000Mbps的以太网光纤接口与主干网、大石控制中心局域网相连,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央主控系统网络结构。
CMCS在新造4号线控制中心配置冗余的实时服务器和历史服务器,用于完成对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及对历史数据的存储、记录和管理。
CMCS分别在新造4号线控制中心和大石控制中心配置2套电力调度员工作站、2套环境调度员工作站、2套行车调度员工作站、2套维修调度员工作站和1套总调度员工作站。大石控制中心还配置了两台信息编辑工作站。
新造中心配置一对冗余的FEP,负责接入子系统的通讯,在中心实现互联的AFC和SIG采用以太网TCP/IP通讯接入控制中心的FEP,其它CCTV、PA、TIS、CLK采用异步串行通讯方式通讯。
在新造和大石控制中心的主控设备房各配置1台30kVA在线式UPS,供控制中心的MCS设备使用。
(2)SMCS和DMCS
SMCS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车站值班站长和值班员。
SMCS在主控设备室内配置2台冗余的实时服务器用于完成各被控点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
SMCS在主控设备室内配置2台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交换机上冗余的100Mbps网络端口,连接车站服务器、车站值班站长工作站、FEP和打印机等设备;再通过交换机上
1000Mbps以太网接口与MBN(主控系统骨干网)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车站局域网络。
SMCS配置4台FEP,用于管理所有车站被集成和互联系统的接口,以实现各集成或互联系统的信息向SMCS的传输。同时MCS也通过FEP完成发往被集成和互联系统的数据和命令。
车站的主控设备房配置1台15kVA在线式UPS,供本站MCS设备使用。
为保证中央级监控系统或车站级监控系统在灾害及阻塞等特殊情况下出现瘫痪时,重要监控对象仍能被控制,并为乘客提供必要的逃生条件,在各车站控制室内设置综合性的紧急状态后备盘(IBP)。在出现特殊故障时,实现后备的手动操作与表示功能,保证车站控制室具有紧急后备装置,以免影响安全。
IBP为以下控制功能提供后备控制操作,它们包括:SIG的紧急停车、扣车和放行;环控通风排烟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以及阻塞模式下的控制;PSD紧急开门控制;AFC闸机释放控制;ACS的释放;FG控制;扶梯停止控制;同时还设置时钟显示、重要系统的报警音响指示以及指示灯测试等。
车辆段主控系统的功能与配置与车站主控系统类似,但没有IBP。DMCS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车辆段的值班人员。
(3)MBN
主控系统骨干网用于车站、车辆段等局域网与控制中心局域网之间的互联,它是由设在车站、车辆段、控制中心等地点的交换设备及交换设备之间的区间光缆构成。
各车站、车辆段和控制中心等均作为MBN的网络节点,每个节点均采用主备冗余的两套以太网交换机,所有车站、车辆段、控制中心的MCS设备都连接到交换机上进行数据通信,再通过千兆的出口与MBN相联,从而将CMCS、SMCS、DMCS等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
本项目中选择德国HIRSCHMANN的MACH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作为MCS骨干网的基础网络设备。
(4)TMS
在车辆段的主控系统培训室内设置TMS。设置TMS的目的是使学员处于模拟仿真的MCS操作环境,对学员进行各种MCS的培训操作,包括仿真单点的设置、遥控、组控、模式控制等功能。TMS系统是独立的系统,配置有独立的培训系统软件。
(5)STP
在新造4号线控制中心内设置STP,STP可对系统软件的功能进行仿真测试。STP系统主要用于在现场实际运行前,配置、测试和检验数据库和软件组件。
(6)NMS
NMS可对MCS的全部网络设备进行配置、监视和控制。这些管理的设备包括:MCS网络上的所有交换机、所有的服务器、工作站、FEP、磁盘阵列、磁带机、UPS、大屏幕系统等。
网络管理就是通过对上述的各种网络设备、网络设备的节点、服务器资源进行规划、配置、监视、分析、扩充和控制来保证计算机网络服务的有效实现。系统功能
4.1 通用功能 主控系统通用功能包括了以下功能,它们是:设备状态和报警显示;控制功能;计算事件;处理优先级;报警管理;指导/帮助;趋势;设备标签;脱离扫描;手动超驰;响应程序;时间表调度;屏幕拷贝;数据记录;报告生成;存档功能;系统联动;控制地点显示;操作员工作站的角色分配;系统安全;通用 MMI功能;I/O处理;打印管理;系统备份/恢复;决策支持(DSS)。
4.2 系统联动功能
联动功能即可以在系统之间自动激活执行,也可以作为一个控制序列由操作员手动执行。
对操作和时间有苛刻要求的联动直接在相关子系统之间完成,比如电力子系统内跳闸连锁。如果联动功能由MCS完成更经济(如可以减少接口)或更易于以后维护,则由MCS完成。
主控系统的联动模式从系统构成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中央级联动模式、车站级联动模式以及车辆段联动模式;从工作方式上可以分为但并不局限于以下几类:正常模式、灾害模式、故障模式等。结论
地铁的基本运营状态包括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地铁运营就是要在这三种状态下,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提高地铁经营效率。这就要求自动化监管系统能在上述三种运营状态下,协调各专业来达到目标。在控制中心要将行调、电调、环调、防灾调度、维调和总调个工作站信息沟通,实现互联互动。在车站车控室,将与站务和机电设备相关的信息沟通,实现互联互动。现代地铁运营要求自动化系统提供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主控系统满足了这种需要,实现了运营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第四篇:莫斯科导游词
俄罗斯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拥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尤其是在近些年,在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之下,两国关系不断加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加深一下对俄罗斯的了解吧...俄罗斯拥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领土横覆亚欧大陆,面积居世界首位。在我们记忆中存留着他在沙俄时期的野蛮霸道,苏俄时期的帝国荣耀和近年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尴尬而坚韧的探索。
我们知道俄罗斯的建筑艺术恢弘典雅,克里姆林宫建筑群举世闻名、芭蕾舞艺术独树一帜、乌兰诺娃等一批艺术家享誉世界。文学巨著层出不穷,普希金、托尔斯泰等大文豪为俄罗斯带来了无上荣耀。而在音乐、戏剧、绘画等方面俄罗斯也在世界艺术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让我们来借俄罗斯城市来了解俄罗斯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
第一站:莫斯科
莫斯科是俄联邦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始建于1147年,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
该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而开阔,宛如圆盘般的一环一环向四周辐射,其内核就是举世文明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全城有序而自然地分布着各类博物馆、名胜古迹、高等院校以及广场、剧院、商场和机关单位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莫斯科吧… 红场
这里是莫斯科的中心广场,始建于14世纪末期。红场其实一点也不红,红красний 在俄语中有漂亮的意思,红场即是漂亮的广场。其地板全部由花岗岩材质的条石组成,显得古老神圣。远远望去庄重而肃穆。它建成之后主要用于沙皇政府宣读重要诏书和举行凯旋检阅,苏联建国后它主要被用来庆祝大型节日和阅兵。
红场四周为名胜古迹所环绕,如果站在正中央面向南方,你所看到的童话般瑰丽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与之相对的广场北方则是国家历史博物馆,左手东侧是建于1893年的“古姆”商城,而右手西面就是举世闻名的克里姆林宫。
圣瓦西里大教堂
圣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罗斯的东正教堂,于1153年为纪念伊凡四世战胜喀山汗国而建。整座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的组合为一体,高高的底座上矗立着八个形态各异、色彩艳丽的塔楼,中央塔楼被簇拥其中。其简洁紧凑的装饰复杂的组合,体现着浓郁的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展示着俄罗斯民族的智慧。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12世纪上半叶开始兴建。曾为沙皇的官邸和重要的宗教场所,现在则是俄罗斯总统府所在地。它由四座城门19个塔楼和若干个教堂、钟楼、宫殿、大厦等组成。其中救世主塔楼是克里姆林宫乃至莫斯科的象征,塔楼上的自鸣钟每隔15分钟敲打一次,每天的6点12点和24点通过俄罗斯电台报告莫斯科时间。圣母升天大教堂则是历代沙皇进行加冕的主教堂。报喜大教堂是为皇族成员接受教会洗礼和举行婚礼的地方。伊凡大帝钟楼是克里姆林宫内最高的建筑物建于1600年,内有大钟22个,小钟30个。钟楼外陈列着世界上最大的达200吨的“钟王”。离此不远处陈列着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炮,口径特别大,可以同时爬进3、4个人的“炮王”。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会堂和剧场…
莫斯科地铁:
莫斯科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之一,使用效率仅次于美国纽约。它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以其美轮美奂的设计风格和童话般的艺术魅力而享誉世界,被称作“地下的艺术殿堂”。
莫斯科的每座地铁站都拥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来自不同产地的大理石及各种矿石,铺满了车站的大厅。精美的大理石艺术雕像、浮雕,典雅的吊灯、玻璃拼花以及站台顶部那些代表着建筑者精湛技艺的马赛克镶嵌画,使人们仿佛来到了了一座艺术博物馆。
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
这里时莫斯科这座艺术名城中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也称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创建于19世纪中叶,原来是富商特列季亚科夫私人收藏馆,后献给莫斯科市。
馆中有俄罗斯最珍贵的历代名画家的作品近6 万余件,堪称俄罗斯艺术作品的“总汇”。画廊共分60 个展厅,一般按创作年代的先后为序,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历程。
俄罗斯绘画经历了长时间的发端与探索,早期的绘画以宗教圣像题材为主。最早的著名画家是14世纪左右的鲁布廖夫,它所创造的《三圣图》就保留在这里,画的内容是宗教,但表现的却是世俗生活中的人。
到了19世纪上半叶,现实主义在俄罗斯绘画艺术中取得了主导地位,圣经神话题材逐渐为世俗生活题材所代替。比如这一时期的官方学院派代表人物勃留洛夫的名画《庞贝城的末日》以令人惊奇的色彩表现了毁于维苏威火山熔岩和灰烬的古代城市的悲剧。描绘出了灾难降临是人们的复杂心理和感情。而伊万诺夫的《基督显圣》则通过人们期待的基督形象来表达俄国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拯救的思想。而19世纪60年代出现的“巡回展览画派”则将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克拉姆斯科伊、希施金、列宾、列维坦等名家辈出、佳作频现。
克拉姆斯科伊是巡回展览画派的领袖,他所画的《荒野中的基督》《月光女郎》《无名女郎》等,都以深沉的目光和真切的面部表情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希施金和列维坦是著名的风景画大师,他们画风写实细腻、色彩鲜明像希施金的《松林的早晨》和《橡树》,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大道》《金色的秋天》等。而列宾作为俄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巡回展览派的旗帜。相信已为世界所熟知。它的成名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并通过对周围景色的巧妙布局,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在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堪称经典。
另外他的《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伊凡》《意外归来》等都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莫斯科的国家大剧院,阿尔巴特大街普希金故居等地都很有名,但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第二站: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始建于1703年,在十月革命前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俄国的首都,因此又被称为“北方首都”。
全城由40多个岛屿组成,市内水道纵横、桥梁遍布、风光旖旎。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
圣彼得堡因位于北纬60度左右,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所以每当落日的余晖在天边刚刚消散,东方便晨曦初现。是名副其实的“白夜”之城。
圣彼得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除了众多的水城风光外,城市建筑也别具特色,这里有华贵典雅的教堂18世纪的建筑和闻名于世的广场,还有星罗棋布的雕塑、公园和喷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的名胜和历史古迹。冬宫
冬宫始建于18世纪下半叶,是历代沙皇的主要府邸,十月革命后成为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冬宫设计精妙,规模宏伟,高大的大理石矗立成排,深邃的长廊、华美的巨型宫灯、精美的屋顶壁画、千姿百态的雕像装饰其中,色彩缤纷、富丽堂皇。堪称18世纪俄国巴罗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
作为博物馆,这里收藏着从古到今世界文化的270万件艺术品包括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梵高、高更、中国的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作品在内的1.5万副绘画;包括中国敦煌千佛洞的雕塑在内的1.2万件雕塑以及60万幅线条画,22.4万件实用艺术品,100多万枚硬币、奖章和纪念章。
伊萨基辅大教堂
伊萨基辅大教堂是一座宏伟的建筑艺术古迹,他是欧洲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葱头式圆顶建筑之一,它位于涅瓦河畔的十二月党人广场,完工于1858年.大教堂造型雄伟壮观,内外部装修考究,教堂内雕塑形态各异,镶嵌画、宗教画色彩斑斓。另外还有各种名贵的宝石作为装饰。
夏宫
正式名称是“彼得宫”位于芬兰湾南岸,是历代沙皇的皇家花园和夏季行宫。夏宫分上园和下园两部分,建筑富丽堂皇、气势恢宏,有“俄罗斯的凡尔赛”之称。宫内有阶梯式喷泉群3座,喷泉144座、喷柱2000多个,下园的宫殿前面有一个由64座喷泉,250多座镀金铜像组成的阶梯瀑布,中央雕像喷出的水柱高达22米
克林姆林宫篇 *克宫历史沿革
在俄语中,克里姆林(Кремль)一词原指城市中心的堡垒,其的辞源至今仍有争议。最早于12世纪上叶1156年,由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修建,1237年,此处克里姆林被蒙古人毁灭,1339年用以橡木重建。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议会和政府现已迁出克里姆林宫)。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在2012年6月24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次会议中,决定把36个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俄方提议将系列“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列入该名录之中。*克宫建筑特色
克里姆林宫,是位于莫斯科市中央行政区特维尔区的一个建筑群。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整个建筑群大致呈三角形。南临莫斯科河,西接亚历山大花园与无名烈士墓,东临红场。最初至少一个不大的木结构城堡。14世纪下半叶改为白石墙。现今的红砖宫墙建于1485年至1495年,总面积27.5万平米。宫墙全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宫墙四周矗立着外观各不相同的20座塔楼:有高的、矮的、圆的、方的、还有16角形的。克里姆林宫分成政府办公区域以及游览区,政府办公区域不对游客开放,办公区和游览区划有白线,绝不可以跨越。
克里姆林城墙带红宝石五角星的塔楼共有五座。1937年,苏联政府决定用红五星来取代塔顶标志着沙俄帝国皇权的双头鹰,斯巴斯克塔塔尖上的这颗五角星用超过1吨重的红宝石建造,五颗中最大。工匠们还在红星底部加装了轴承,这样它们在遇到强风时就可以转动而不会被折断。但是后来用红色玻璃替代至今,红色玻璃的五星与红宝石的五星在视觉上并无差异,而当年的红宝石已经换取了坦克、大炮,为卫国战争作了贡献。*克里姆林宫大礼堂
由塔楼进入克里姆林宫,看到的第一个建筑是路右边的一个现代的方形建筑.它就是赫鲁晓夫掌权时期建的克里姆林宫大礼堂(杜马大厦,会议大厦),俄罗斯双头鹰国徽高高地挂在大厦的正上方。1961年落成,内有六千个座位的会议厅,原苏共二十二大以后的历届党代会都在这里举行。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因其风格与克里姆林宫周围古老建筑物不相谐调,也备受俄罗斯人的争议。它是俄罗斯举行重要会议、节日庆典和颁奖授勋的地方,也是普通民众欣赏芭蕾舞、聆听音乐会和观看时装表演的场所。(接书上)*军械库,珍宝馆
克里姆林宫不愧为一座大型博物馆和艺术的殿堂。宫中原有一个大武器库,1720 年,彼得大帝将其改建成博物馆。馆内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有历代沙皇用过的物品、美术工艺品,以及掠夺而来的战利品。这里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礼服和餐具无不镶满宝石,仅福音书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黄金,以及无以数计的宝石;哥登诺大帝的金御座上则镶有两千颗宝石。信步宫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
*18世纪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官邸和行政大厦建筑群,但却严格规定,不得靠近。总统官邸的建筑群在沙皇时代叫做枢密院,被叶利钦改作联邦总统官邸后称为枢密宫,现在是当任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十二使徒教堂
1653年由尼康牧首修建,作为他的住所,三年后敬献给使徒腓力。1682年改为敬礼十二使徒。莫斯科都主教自从14世纪就住在克里姆林宫。但是尼康牧首希望建造一个更为宏伟的居所,与沙皇的权威和辉煌竞争。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炮轰克里姆林宫时,牧首宫受到严重破坏。后来教堂得到修复,改为应用艺术博物馆。原有的壁画保存下来的很少,但有一个精美的17世纪圣幛,来自被布尔什维克拆毁的升天修道院大教堂。一楼大厅的设计本就为开放式空间,用以举办各种宗教礼仪,现经过重新规划之后,成为最受欢迎的俄罗斯中世纪文化展示博物馆。而二楼的空间则规划为大主教死人的居所与举行死人宗教礼拜所用。(十二使徒:耶稣开始传道活动后,从追随者中拣选了十二个门徒作为使徒,为自己的助手。这12个人被称为“十二门徒”,后来也称“十二使徒”。十二使徒是基督教术语,原意“受差遣者”。使徒之一犹大因出卖耶稣后自尽,补选马提亚为使徒。使徒分别到黑海、帕提亚和小亚细亚等传播福音。)
*圣母升天大教堂
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主教堂,最初由伊凡·卡利塔大公建造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在1474年的地震中倒掉后,1479年又由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费奥活凡特设计重建。它严格对称的造型和巨大的五圆顶,正体现了当时俄罗斯大公们对中央集权国家的追求和要求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思想。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克里姆林宫内最古老的东正教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和圣地。几百年来,它被视作俄罗斯国家最主要的教堂。在这里颁布最重要的国家法令,大公和沙皇在这里登基,后来历代皇帝在这里加冕,此外,俄罗斯正教会大部分牧首和莫斯科都主教都安葬于此。大教堂的墙壁和屋顶上有很多圣像画和彩色浮雕壁画,据说这里的圣像图共画有1000个左右的圣人。12世纪的《圣格奥尔基》像、13~14世纪的《圣三位一体》像还有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圣母》都保存在这里。历代莫斯科大主教,还有后来历代俄罗斯东正教总主教,都安息在这座教堂里,沿墙排列着他们的坟墓。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这座教堂也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俄罗斯各地诸侯向莫斯科大公宣誓效忠的地方,在“伊凡雷帝”给自己加上“沙皇”头衔以后,又成了沙皇加冕的教堂,靠南边还保存着于1551年建造的装饰有精美木雕的伊凡四世宝座。教堂内的银制吊灯据说是为了庆祝夺回被拿破仑军队掠夺走的300公斤黄金和5吨白银而建的。
在圣母升天大教堂存放着圣像画收藏库,它是俄罗斯最大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圣像画库之一。大教堂是在意大利建筑师阿里斯托杰里•菲奥拉万吉领导下,以弗拉基米尔城古老的同名教堂为蓝本修建的,因此建筑艺术是典型的俄罗斯式。其内部十分宽敞,抬头看看,墙壁上,天棚上都是一些壁画。圣像壁由圣基奥尼西同美术家莫弗伊•亚尔茨和科尼共同创作。该教堂很长时期内被改作博物馆。1988年曾经在这里举行了庆祝罗斯接受基督教1000周年纪念会,这是继关闭了60年之后首次使用。近几年全俄东正教会牧首皮缅曾在此举行盛大的招待世界各国基督教会代表的招待会;政府首脑亦多次在这里召集全俄教会上层人士商讨国事。
*在圣母升天大教堂的旁边,是一个有许多小蘑菇圆顶的小教堂--圣母法衣存放教堂,于1484年由普斯科夫的工匠修建,这座教堂建在由莫斯科的约拿兴建于1451年的教堂的原址。据说在5世纪,圣母法衣从巴勒斯坦送往君士坦丁堡,保护该市免于被征服。传说在860年的罗斯-拜占庭战争中,牧首将圣母法衣扔进大海,引起的风暴摧毁了入侵的罗斯舰队。教堂内保存有1627年的圣幛,1644年的壁画。这座教堂最初是莫斯科牧首的私人小教堂,但是在17世纪中叶归属俄国皇室。在1737年大火中,教堂受损严重。今天,这座教堂展出14到19世纪的木雕。教堂圆顶上的十字架与其他的完全不同,也许是这种另类的个性使然,先是都主教和总主教选它作私家教堂,后又被沙皇作御用,均表现了上层人物不愿与下人雷同的特性。
*天使报喜教堂
天使报喜教堂,又名圣母领报大教堂,靠近莫斯科河畔。建于1484-1489年,有9个金顶,规模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皇子受洗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最初是由普什科夫的著名工匠在1485-1489年间建造的,规模比较小,只有三个穹顶。到16世纪60年代,添加了四座带穹顶的礼拜堂,还造了两个假穹顶,这样就共有九个穹顶。
*天使长大教堂
由意大利建筑师兴建于1505年到1508年,是历代君王的寝陵。彼得大帝前莫斯科公国历代帝王的灵柩就安放在这个教堂里面,总共有46副石棺,共埋着54位君王。其中包括第一个使用“沙皇”称号的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和他的三个儿子,以及罗曼诺夫王朝第一位沙皇米哈伊尔等人的棺椁。1703年彼得大帝把首都迁往圣彼得堡以后,沙皇的遗体改而安放在那里的圣彼得与圣保罗大教堂里。这些大公和沙皇的遗体原来都安放在白色石棺里,到20世纪初石棺外面用专门的青铜材料包覆起来,所以游人现在看到的是一口口“铜棺材”。
*伊万大帝钟楼
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物,高81米,在19世纪末以前,它一直是莫斯科的最高点。建于16世纪初,原为三层,1600年增至五层。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的拱形窗口,置有自鸣钟。1624年夏,用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钟塔楼。伊万大帝钟楼的镀金圆顶状似洋葱头,在阳光照射下,整个钟楼像一支巨大的蜡烛。钟楼顶端一圈圈的金色题字,是颂扬两位戈东诺夫王朝的开国元勋。现在将其下层用做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展出金、银器皿和其它物品。所有钟塔楼共有21座大钟,30多座小钟。若沿伊凡大帝钟塔楼的台阶而上,登入塔楼之顶,莫斯科全景可一览无余。
*钟王
世界最大的钟。重量达202吨,高6.14米,直径6.6米。钟壁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如沙皇阿列克谢与皇后安娜的浅浮雕,还有许多圣徒的雕像。在1737年,沙皇钟遭遇大火,一部分被破坏,从此无法再发出声音。《美国百科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
*炮王
口径为915毫米,炮身长为5.18米,炮身重达40吨,整炮全重80吨;发射的空心球形生铁弹重达2吨。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大的榴弹炮。此炮为保卫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而铸造,不过实际上并未使用过,主要被拿来炫耀军事实力与其技术。
*大克里姆林宫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大克里姆林宫外观为仿古典俄罗斯式,就像是戴在岗丘上的一顶皇冠。大克里姆林宫内部呈长方形,楼上有露台环绕的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700 个厅室。从前,第一层除了处理政务的处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宫室。二层各厅,这里曾是沙皇接见使臣的地方。苏联解体前,大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苏共中央和社会团体举行会议的场所。
第五篇:莫斯科留学
莫斯科金秋迎来新一批中国留学生 使馆官员寄厚望(10.11)
来源:新华网
来自莫斯科20余所高校的200多名2011年中国留俄新生代表9日在麻雀山欢聚一堂,参加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为他们举办的迎新会。
中国驻俄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赵国成在致辞中对新一批留学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俄两国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发展,今年有400多名公派生赴俄留学,数量较去年翻番。他希望留学生能珍惜宝贵的机会踏实学习,充实、愉快、平安地度过在俄罗斯的时光。
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任光宣希望大家注重综合发展,利用在俄课余时间多出去走走,博览群书,充分了解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情况。
据使馆教育处介绍,目前在俄中国留学生(全日制)总数约两万,超过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居在俄外国留学生之首。这两万名学生分布在266所大学,大部分为本科。在学科分布上,27%学习俄语语言文学,26%学习经济管理类专业,17%学习艺术类专业,理科和工科各占7%。在地域分布上,有一半留学生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还有不少在远东地区。(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