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柏拉图《理想国》的诗教思想探讨
[内容摘要] 理想国家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而诗教是其中重要一环。只有高度重视诗人的作用, 全方位发挥诗歌审美、教育和政治功能, 用“好的故事”教育儿童, 培养合格统治人材, 才能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关 键 词] 柏拉图 理想国 诗教
什么是理想国家, 如何构建理想国家, 这是柏拉图全部人生活动的旨归。柏拉图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在实践层面上, 柏拉图创办学园, 致力于培养立法治国的人才, 而且三次远赴西西里, 辛勤教育叙拉古国王,努力使理想国变为现实;在理论层面上,柏拉图撰写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对话体著作, 其中《理想国》成于他思想成熟的壮年时期, 该书影响深远, 是西方学界公认的永不过时的经典。柏拉图认为, 理想国家的建成是一个系统工程, 而诗教则是其中重要一环, 诗人及其作品在理想国家中是不可或缺的。
一、诗教: 理想国家建设的基点
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是从第二卷开始讨论理想国家建设这一课题的。而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我们的护卫者该怎样接受训练接受教育呢? ”
①为什么柏拉图要从这一问题开始他的理想国家建设的宏伟工程呢? 他指出, 因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研讨, “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楚整个探讨的目标”
②。顺理成章, 柏拉图开始了像讲故事那样从容不迫地来讨论护卫者的教育问题。
他说道: “这种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 用音乐来陶冶心灵。”
③即一是身体教育, 二是心灵教育, 护卫者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 才是一名合格的护卫者, 而身体教育的途径是体操, 心灵教育的途径是音乐。这里的“音乐”和我们今天的“音乐”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 它泛指一切具有乐调节奏的文艺形式, 如史诗、戏剧、诗歌等。
诚然, 护卫者需要接受教育, 但对他们的教育, 并不是从他们取得这一职业资格开始, 而是要从童年时期就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一方面, 童年时期可塑性最强, 教育效果最显著, 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佳阶段, “在幼小柔嫩的阶段, 最容易接受教育的陶冶, 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型式, 就能塑成什么型式”
④;另一方面, 童年时期的教育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童年, 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成年乃至一生, “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 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 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 他就会就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 结果就会相反 等到长大成人, 理智来临,他会似曾相识, 向前欢迎, 因为他所受的教养, 使他同气相求”
⑤。在这里, 柏拉图区分了两种促进心灵的教育, 一种是“节奏与和谐”的教育, 即诗教, 一种是长大成人后的理智教育。一个人既要接受诗教, 又要接受理智教育。而在儿童时期, 人的理智尚未来临, 因而适应儿童的不是理智教育, 而是诗教。因而, 儿童教育要从诗教开始。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计划, 这一计划包括七个学习科目, 即“七科”教育, 分别为诗歌教育、体操教育、数学教育、几何学教育、天文学教育、声学教育、辩证法(哲学)教育。“七科”
教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分别对应于人生各个阶段。其中诗教属于“七科”教育的第一个层次, 对应于人生的童年阶段, 适宜于儿童的教育。所以, 柏拉图主张“先用故事教育孩子们。”因为, 儿童的抽象思维还不发达, 而形象思维异常活跃, 而诗教恰是寓教于乐, 采用大量的神话传说以及儿童喜闻乐见的英雄故事和人间奇闻, 极大地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理, 同时也让儿童在阅读和听说故事中接受心灵洗礼, 在潜移默化中移情易性,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教育只能从诗教开始, 诗人是孩子们的第一位教师, 诗人的作品是孩子们学习的第一门功课。
二、诗教: 用“好的故事”教育儿童
柏拉图的诗教思想是建立在对传统诗歌批判基础上的。虽然他把儿童的教育培养交给了诗人, 但这并不表明他对诗人是完全信任的。相反, 从为理想国培养合格统治人才这一宗旨出发, 他对诗人和他们的作品进行了严格审查, 认为他们大多数作品“我们必须抛弃”, 否则, “我们的护卫者从小就接触罪恶的形象, 耳濡目染, 有如牛羊卧毒草中嘴嚼反刍,近墨者黑, 不知不觉间心灵上便铸成大错了”
⑥。柏拉图是个诗人, 他深知诗歌对接受者即儿童的心理造成的巨大效应。“好的故事”对儿童产生好的影响, “坏的故事”则使儿童“不知不觉间心灵上便铸成大错”。因此柏拉图倡导诗教, 并不是一般的诗教, 而是倡导用“好的故事”教育儿童。
柏拉图深感忧虑的是, 我们的时代虽有大量传统诗歌广泛传播, 而它们大多良莠不分, 并不适宜儿童的教育。因此,柏拉图为了“净化诗歌”, 对传统诗歌进行了批判改造。他指出, 诗人在写作上不能随心所欲, 什么该写, 什么不该写, 诗人应接受监督和制约。因此, 柏拉图对传统诗歌尤其是影响深远的荷马诗歌进行了严格审查, 指出诗人在作品中关于诸神、神灵、英雄、冥界, 尤其在关于人的问题上说法有错误, 对儿童心灵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对此, 柏拉图一方面提出了著名的“删诗”说, 即直接删去荷马等人作品中不利于儿童教育的诗句, 另一方面,要为诗歌创作立定新规, 要求诗人严格遵守, “哪个艺人不肯服从, 就不让他在我们中间存在下去”
⑦。
一个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往往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一点柏拉图是深信不疑的。用“坏的故事”教育儿童, 与用“好的故事”教育儿童, 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坏的故事”常常导致灵魂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好的故事”则净化人的灵魂,使人的灵魂得到健康的锻炼。因此, 柏拉图说: “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 用其大才美德, 开辟一条道路, 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 如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 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 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 潜移默化, 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 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
⑧但什么是“好的故事”呢? 柏拉图认为, “好的故事”应该满足两个条件, 其一是要有“美好的表现”, 即要有好言词、好音调、好风格、好节奏;其二是要有“美好品格”, 即要由“好的精神状态”, 它指“那些智力好、品格好的人的真正良好的精神状态”。儿童从小接受这样作品的熏陶, 就能成为一个“爱美的人”, 即“美人”, 这样的一个人“在心灵里有内在的精神状态的美, 在有形的体态举止上也有同一种的与之相应的调和的美”
⑨。用柏拉图的话说, 这样的人是一个“兼美者”, 即实现了心灵美与形体美的融合, 这才是一个“最美的景观”。
三、诗教: 审美、教育与政治功能的整体运用
构建理想国家是柏拉图一生的梦想,他的诗教思想是实现这一梦想的重要一环。而他的诗教思想自身又构成了严密的整体, 即他以诗教的审美功能作为途径, 以教育功能作为中介, 以政治功能作为目的。
诗歌要在理想国家中获得一席之地, 必须要实现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政治功能的整体运用, 三者缺一不可。
柏拉图认为, 诗歌要发挥审美功能, 必须首先要确保有一个美的形式, 即要有“好言词、好音调、好风格、好节奏”。如此同时,这四者必须如影随形,融会贯通, 构成一个完美的表现形式。只有具备美的形式的诗歌, 才能激发人的喜爱之情, 才能负荷教化功能, 才能用于儿童的教育。其次, 诗歌还必须要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娱乐性, 只有这样, 才能适合儿童的天性, 那种抽象说教的诗歌, 不考虑儿童接受心理, 在柏拉图那里是没有位置的。因而, 诗歌的审美论文定制功能是诗歌的内在要求, 也是诗歌的教育功能和政治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
诗歌的教育功能旨在培养儿童感受心灵美的能力, 并进而促进儿童心灵的美化。正如王柯平指出的, 儿童“不只是接受诗乐的训练和审美的熏陶, 更重要的是接受道德的教育和心灵的塑造”
⑩。诗歌必须负载塑造儿童心灵、提升儿童灵魂的功能。而塑造人的心灵是一个更加艰难更加重要的工作, 为此, 我们“用这些故事铸造他们的心灵, 比用手去塑造他们的身体还要仔细”
与诗歌教育论文相关功能旨在塑造儿童心灵美不同, 诗歌的政治功能则旨在激发儿童的爱国热情, 培养儿童勇于承担国家职责的精神。正如方珊所说: “柏拉图的一切学术活动都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文艺成了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工具, 文艺的政治工具功能被鲜明地突出出来。”
第二篇:柏拉图《理想国》
读《理想国》所思
【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被称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名著之一。围绕着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柏拉图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美好和谐的画卷。那现在就让我们通过《理想国》暂时回到文明的古希腊时代,并用辩证的思想来学习。
【关键字】 柏拉图 理想国 理念
[ abstract ] Plato's “ideal” was called one of history's most influential philosophy masterpieces.Around the country, Plato justice and individual justice for our painted a beautiful and harmonious scroll.That now let us through “ideal” temporarily back to civilization, ancient Greek era with dialectical thought to learn.[key words] Plato ideal concept
谈起古希腊,我们就自然会联想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仍深深的影响着许多哲学家、教育家、美学家。柏拉图给我们阐释了真理与艺术的真谛和他所向往的理想之国的雏形,所有的一切都为后世的文化艺术的研究和探索冶国安邦之策奠定了深远和坚定的基础。
柏拉图的《理想国》带给我们的只是一种理念以及如何思考问题,我不知道这个有什么实际作用。《理想国》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它给我们较好的理解西方关于法律的最初思考,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我们理解的基础不同,柏拉图从政治角度出发思考国家的建立,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理念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国家有他自己的理念,一个社会悠然自己的指导思想,一个人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在当今社会,浮躁世俗,金钱名利的时代,我们应该充分的发挥理念的作用。
柏拉图为我们描绘的“理想国”应该是这样的:民主政治,和谐统一,人民正义善良勇敢,国民之间应该建立起共同的感情,利益财产共有(包括不能接受的妇女儿童共有)。理想国的终极目标便是建立一个和谐统一团结正义的社会。理想国中也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但是统治者成为人民的保护者和辅助者,而被统治者成为统治者的供给者和衣食父母,他们是紧密的朋友,当然也不存在着内忧外患。这个倒是和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相似。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虽然当今中国没有达到精神和物质水平,距离共产主义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我们相信,并付诸实践,一定可以促进社会进步。罗素如是说“什么政体对一切城邦最为适宜。大多数评述政体问题的人虽然可以说不乏高论,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往往不免误入歧途。我们不仅应当研究什么是最优良的政体,而且要研究什么是可能实现的政体,并同时研究什么是所有的城邦都容易实现的政体。”①注释柏拉图思想在世界史上无疑是进步的,但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会成为现实的。它永远只是古希腊时代哲学家的一个梦想。理想国从未真正的存在过,人性与崇高的理想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理想国注定只是一个空中楼阁。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缔造了一个秩序井然的正义的国家。他在说到人与城邦的关系时,他说人应该为城邦服务。以现在看来,城邦应该为人服务,以人为本。孟子说“圣人与我同类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神创造三种人,最佳的意中人是黄金做成的,是统治者即护卫者;次一种是银子做的,是士兵;其余的都是铁或是铜做的,只能做农民或匠人。柏拉图明确地说过,撒谎是政府的特权,犹如开药方是医生的特权。②注释平等的思想荡然无
存了,这神创造三种人的思想在潜意识中扼杀了人的本性。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第四卷里说:“显而易见,对政体的研究也应属于同一门科学,它研究什么是最优良的政体,以及若是没有外部的干扰,什么性质的政体最切合我们的意愿,什么政体与什么城邦相适合。由于能实现最优良政体的城邦毕竟为数不多,故一名好的立法者或真正的政治家就不应该一心盼望求单纯意义上最优越的政体,他还须考虑到切合城邦实际的最优良的政体。此外,我们还应该能够指明,在给定的前提下,一个政体起初是如何产生出来的,通过什么方式可以使它长时间地保持下去;我所指的就像这样一个城邦,压根不适于最优良政体的治理方式,也不具备最起码的条件,其政体甚至没有达到为其实际存在条件所允许的优良程度,却只达到了某一个较差的水准。” ③注释
柏拉图爱情,是柏拉图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护卫者而创造的。柏拉图爱情不是出于异性相互吸引,而是仅仅为了国家获得优势后代而生殖。把“城邦里最出类拔萃的男人和女人”挑选出来,让他们互相共有,“这些女人应该归这些男人公有,任何人都不得与任何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最好的男人必须与最好的女人尽多结合在一起,反之,最坏的与最坏的要尽少结合在一起。最好者的下一代必须培养成长,最坏者的下一代不予养育。”国家是最高目的,人以及人的感情和生育只是国家的工具,女人和男人为国家而出生而养育。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没有爱情。另外,在《理想国》中,畸形的孩子、低劣父母的孩子、父母未在生育期前所生的孩子就要被“放到一个人所不知的神秘地方去,他们所应该的那样。”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思想,人的生存权利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权利,而当他们一出生就要被剥夺了,仅仅是因为这一点我就认为与真正的理想国是相差甚远的。
注释①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颜
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2007年5月第3次印刷,第116页
②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63年9月第1版,1997年3月北京第11次印刷 第152页
③《政治学》,第116页
参考文献:
1[古希腊] 柏拉图 《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 商务印书馆
2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颜
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2007年5月第3次印刷
3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63年9月第1版,1997年3月北京第11次印刷
第三篇:柏拉图《理想国》的思想与启迪
柏拉图《理想国》的思想与启迪
柏拉图生于公元427年,从小在舒适的或许是富裕的环境中长大的;是一个漂亮、精力充沛的青年。之所以叫“柏拉图”,据说是因为他肩膀宽阔的缘故;曾经是一个优秀的军人,并且在科林斯地峡运动会中两次获奖。
通常哲学家是不容易从这样的青年中培养出来的,但柏拉图敏感的心灵在苏格拉底的“雄辩术”竞技中找到了新的乐趣。与苏格拉底的相遇可以说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曾说:“感谢上帝,我生为希腊人而非野蛮人,生为自由人而非奴隶,生为男子汉而非女人;尤其是,我生逢苏格拉底的时代”。由此可见,苏格拉底对其影响的巨大。
虽然柏拉图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两千多年,但其思想的价值会永远的在后世闪光。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的对话录仍然是世界上一个无价之宝。其中最好的是《理想国》,它自成一部完整的论文,柏拉图把它变成一本书;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他的形而上学、神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和艺术理论。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带有时髦和现代气息的问题: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与节育,优生学,尼采的道德与贵族 政治问题,卢梭的回归自然和自由教育问题,柏格森的“生命冲动”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样样都有。这真是富裕的主人款待高贵的客人的一桌盛宴。爱默生曾经这样称赞道:“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并将欧玛尔称赞《古兰经》的话转移给《理想国》:“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们的全部价值都在这本书里了。”
在这里我们只简单的介绍柏拉图的优生学、教育观和爱情观,以及它们对现今世界的积极意义。
柏 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出了优生学,虽然比起现代优生学理论,还少了一点,但已经很完备了。他提出了两点优生学理论:一。精选健康的祖先。身体是第一位的,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配偶,结婚后很有可能遗传。现代遗传的三大杀手是高血压、癌症、白血病和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糖尿病。尤其是白血病,即使骨髓移植,世界上骨髓移植后活的最长的只有十年,一般人只能活一年甚至几个月,而且死的更痛苦。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智商问题,平时生活中那些处理事情得体的人智商也高,学习好的人智商也高,识时务者为俊杰,那些能按着形势走的人智商也高得很。所以,对一些大学生朋友们,为了你们下一代的智商,谈恋爱可以在本科阶段,但结婚 要在研究生阶段。当然智商的高低绝对不是仅仅由学历决定的。二。优选时间。柏拉图说过男性结婚最好是在30-45岁之间,女性最好在20-40之间,但现代的研究表明,男性最好在30到45之前,女性在24到27岁。那么结婚的时间呢?柏拉图认为五一前后最好,这样的话,怀孕在5、6、7三个月,怀孕三个月后是胎儿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那时候将是8、9、10三个月,正好是秋天,我们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种时令性的瓜菜水果应有尽有,母亲吃什么有什么,并且吃大自然的东西是最好的,天人合一,生出来的孩子也比较聪明,那些反季节的食物肯定含有某些药品,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一般不出意外的话,到了第二年的3、4、5月份便是孩子出生的时候,这个时候正是春天,万物苏醒,天气不冷不热,孩子的发从柏拉图的教育理念,再看一下我们当今的教育制度。前不久,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足球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然而0:15的比分,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不能不说我们的教育没有给体育足够的重视,况且还是北京的学校。还 是毛泽东说的好:“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除此之外,我一直觉得柏拉图的世俗教育对当今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启迪意义,在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中,有很大一部 分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心太浮躁,高的职位做不了,低的职位不愿做。其实,我们真该学一学柏拉图提倡的,把学者的自负收起来,低下高傲的头颅,脚踏实地的 在生活中学习生活,但是低头绝对不是让你放弃进取的动力,低下头颅是为了更好的扬起头,我们应该做到不卑不亢,从容不迫。
介绍完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接下来我们就不得不谈一谈他的爱情观了。柏 拉图其人长得很漂亮,但是一生未娶,位列历史上十大著名光棍之首,以他名字命名的“柏拉图式爱情”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用我们今天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欲而向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 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柏拉图式的爱情在我们当今的时代可以说有了很完美的表达,比如说网恋,双方虽
然素未谋面,但却可以在网上爱的死去活来,并且可以充分的发挥人们的想象力!但是在我看来,柏拉图式的爱情未免太过于浪漫以至于在现实世界中很难找到,当然,中国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为了才女林徽因确实终生未娶,传为一段佳话。
其实柏拉图一直都在强调爱情的重要性,他曾说过:“对活得高尚的男人来说,指导他行为的不是血缘,不是荣誉,不是财富,而是爱情。世上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像爱 情那样深植人心。一个处在热恋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为,被他的父亲、朋友或别的什么人看见,都不会向被自己的恋人看见那样,使他顿时苍白失色,失去了一切的一切,无力面对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
虽然我们不必像一句话说的那样:“我愿化身为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只求此少女从桥上走过”;也不必像柏拉图提倡的精神恋爱那样完全的禁欲主义。但是至少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这样的一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一点浪漫主义,多一点诗意情怀,就当是为了年老时的一份回忆,也该在爱情的阶段中多一点精神的交流。
在我看来,柏拉图的教育观和爱情观对当今社会,至少对我自身来说,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也希望能对别人有所帮助和启迪。那个时代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了,但是思想的永恒会一直都存在着,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追求思想的完美,那么其他的东西,即使不尾随而来,也会失去了而浑然不觉。
第四篇: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而不是什么是正义的人,他从城邦至公民、从上往下、从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正义是一种好的表现,然而什么是正义呢,面对这个看似很好理解的词语,柏拉图首先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那时疫疠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柏拉图出自名门,其社会关系乃至阶级感情显然在奴隶主贵族方面。柏拉图书札第七②有这样一段自白: 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民主政权为一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民主政权反而变得象黄金时代了!他们居然命令我的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去非法逮捕他们的政敌。苏格拉底严词拒绝,宁死不屈。我敢肯定说苏格拉底是当代最正直的人啊!《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 商务印书馆 1957年版
《悲剧的诞生》(德)尼采著
作家出版社 1986年版 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形象,他虽然是一个神,但他更像是一个在大地上行走的人类,在对待火的立场上,他和人类是一致的。这样一个为人类的利益奋斗而不惜背叛自己身份的神灵,我们不妨就把他看作人类中的一位勇士。
当人类走出蛮荒,努力地征服自然,想要在世界上拥有自己的位置时,他们就已经从内心深处与自己的神灵决裂了,客观地承认神人二界的分野,只会加速这种决裂的发展。面对生存环境的艰险,文明人不会寻求妥协,正因为这名正言顺的分界,造就了人类与神灵分庭抗礼的局面。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人类跨越个性的限制,去追求共性的过程,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使自己成为宇宙中唯一的生灵。但是这种疯狂的行为,又是对神灵权威的冒犯,越轨者必遭受苦难,他会为其所作所为付出痛苦代价。而这就是其悲剧之所在,冒犯神灵的权威会招致灾难,但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普罗米修斯这样的英雄必须去犯。他做了,神灵不会给他好果子吃;他不这样做,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普罗米修斯的人生悲剧,就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无独有偶,在遥遥相隔万里的东方,黄河流域养育下的中华文明也诞生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他就是夸父,那位手持拐棍,只身追寻太阳的巨人。
与希腊人埃斯库罗斯所写故事的背景相同,夸父生活在一个极端寒冷的年代,鹅毛大雪漫天飘洒,遮蔽了太阳火热的脸庞,给行走大地上渺小的人类带去了无边的寒冬长夜。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巨人夸父表现出了与普罗米修斯相媲美的勇气,告别族人,他要去寻找太阳,为了让太阳回到族人身边,他必须说服这位力量强大的“神灵”。这一情节的设置,与普罗米修斯为救人类而盗取神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两个故事稍有不同的地方,只在故事的结果。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神火,也受到了惩罚,宙斯把他悬挂在峭壁之上,派巨鹰日日啄食他的肝脏。夸父的结局是死亡,他长途跋涉,历经艰辛来到了太阳面前,对他说出了自己的诉求,然后悲壮地倒下。两位代表着人类利益去冒犯神灵的英雄,一个得到的是万年的折磨,另一个则面对生命的终结。普罗米修斯成功地获得神火,使温暖重回人间;而夸父没有带回他所渴求的太阳,他的同胞并没有获得解放。
但是结局不言自明,在逆境中生机勃勃的人拥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巨人夸父所表现出来的超凡勇气,预示着人类将克服一切艰险,创造出光明璀璨的未来。在故事最后的部分里,夸父丢在地上的那根拐杖,化作了一片美丽的树林,树上结满了甘甜的果子。这个美丽的地方,后来成为了一代又一代行者追寻不止的所在。个人认为,夸父追日这个悲剧故事,比起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在对结局的艺术处理上要技高一筹。总之,夸父与普罗米修斯这两位人类英雄的悲剧形象,是人类在历史上试图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挑战极限过程的完美写照。在中国,与他们相类似的艺术形象还有填海不息的精卫,和开天辟地的盘古。他们在悲剧中诞生,在悲剧中寻找超越的动力,亦在不竭的奋斗中得到永恒的生命。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设想,应该把夸父的形象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标志,中华民族在近代的发展充满着挫折和艰辛,只有保持最大的勇气才能支持我们在逆境中前行。我呼唤当代的夸父,那坚定的巨人,能够忍受大众的奚落和嘲讽,向着那美好而渺茫的希望之林前进,哪怕等待前方的是死亡,也能顽强的前行,为了人类的幸福,挑战那不能超越的极限。
第五篇: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
中文摘要: 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一切公有,物欲节制;它有着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法律体系,有着自己固有的“理想模式”,有其突破,有其建树,也有其局限,有其不足。不论是哲学王的统治,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的不和谐,还是它的类似斯巴达的“全城戒备”状态,以及正义之国与正义之人的讨论,总是让人一方面看到理想状态下的井然有序的国家秩序,一方面又不得不怀疑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然而,就连柏拉图本人也不敢保证理想国的永恒维持,相信它一样会退化腐朽以致败落。关键词:哲学王
哲学平民
机械理性主义
战时理想国
English abstract:The “Republic” of Plato, with its strict hierarchy, with its all public and material desires control, has a sound education system and legal system, has its own inherent “ideal model”, has its breakthrough, and its achievements, also has its limitations, and its shortcomings.The rule of philosopher king, the discordance between material basis and spiritual pursuit, it's similar to the Spartan's “City of alert” status, and discussion of the country of justice and the people of justice, always make people see on the one hand the idealized organized national order,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ve to doubt that if it's feasible in real life.However, even Plato himself can not swear that the Republic will maintain eternal, and he believes that it will be degraded as a result of decadent decline.Key words: philosopher king civilians of Philosophy Mechanical rationalism Republic in war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综合政治、哲学、伦理学、美学、辩证法、理念论等各方面内容为一体的政治哲学经典,他所设计的理想国以正义理念为基础,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有其建树,又有其局限,本文就理想国的主旨问题,局限及意义等方面的问题,综合个别专家以及自己的意见,发表了对理想国的见解。
一 理想国,还是理想人?
关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主旨众说纷纭,权威观点认为这部对话录是柏拉图的政治纲领,很多人甚至归结为柏拉图的“乌托邦”。而少数观点则认为这是一部哲学经典,因为它汇集了教育、伦理、美学等各方面经典理论。王太庆①教授曾做过一次以《理想国》为主题1的演讲,说:“虽然这部书谈了很多治国的事,有很大的篇幅是谈政治理论,但根本上它还是一部哲学书。我们心里有了这个数,就不会把这本书念歪了。”而《柏拉图密码》的作者陆苏拉德则认为,“善的理念才是《理想国》的中心。”②
那么《理想国》究竟是一步怎样的书,其主旨意图究竟是建立一个贵族政治的理想国,还是在理想国中培养具有完善的品质及正义品质的哲学家,及“理想人”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不能单凭主观臆断,或仅仅从柏拉图的作品中去找答案。一个伟大人物的诞生,一部集政治、哲学、等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的完成,必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及社会背景。而我们也只有去认真研究柏拉图所处社会环境及他的亲身经历来探析《理想国》的精髓之所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柏拉图在其中长大成熟的雅典把自己看作是希腊理想的最高体现,然而他所目睹的两个现实,让他对当时的雅典民主制度彻底失望。第一个事件是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雅典的政治极为动荡,城邦颓废的败落,三十僭主推翻了民主政治。第二个事件即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当时雅典恢复的民主制度已经蜕化变质了,雅典由于穷兵黩武、财富兼并、两极分化,大量自由民急剧贫困化,不能再依赖城邦供给为主,徒有民主权利,实际却已变成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民主政制的社会基础败落了。苏格拉底的悲剧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柏拉图对此失望至极。
其次,三十僭主政制的弊端日渐显露,柏拉图对僭主政制深恶痛绝,认为这是所有政制中最坏的一种。
然而,无论柏拉图对当时的和政治制度失望到什么程度,他仍旧深深潜心于研究政治观念和理想,建学园,立巨著,都是热心于政治制度研究的很好的体现。因此笔者认为,《理想国》的主旨就是政治性的,而非其他。
① 王太庆,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家,对柏拉图深有研究,重要译著有《柏拉图对话集》.② 陆苏拉德著,《柏拉图密码》,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第45页.与此相比,教育、伦理、美学,甚至包括音乐、体育、军事等各方面内容,不过是理想国里社会不同侧面、不同领域的反映罢了。至于善的理念的说法,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现实,即,政治家的言辞总是为推行他的政治理念服务的,柏拉图所提的善的理念是一个类似于老子的“道”的理念,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但不管是柏拉图的“善”,还是老子的“道”,均可分别理解为他们推行哲学王治国和无为而治各自政治思想的一个最高指导思想罢了。概括说来,就是不论是培养“理想人”(哲学家)还是推行善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或说现实意义,还在于建立其理想中的理想国。这是笔者的观点。
二 理想模式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确乎是理想模式,因为它在现实世界是的确难以实现的。因此,它必有自己的优点,又必有自己的局限。
一方面,理想模式的理想国之所以难以实现,在于它存在几个方面的局限性。
首先,只有哲学王,没有哲学平民,理想国难以建成,也难以维持。
初读《理想国》时,脑子里就冒出一个疑问,在这样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里,一切公有(甚至包括妇女儿童),物欲节制,那这个国家的公民的理性要达到怎样的程度呢?统治者是哲学家,但平民不是。大家都愿意放弃自己的私有财产,甚至妻儿,放弃一切一切的欲望来捍卫国家的利益么?我想这是几乎不可能的。除非这个国家小的只剩下哲学家。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法律体系,但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有哲学家的觉悟。靠教化,有人不一定赞成你的理念;靠暴力,那这个社会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和谐。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哲学王,没有哲学平民,理想国之理想难以实现。
其次,在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这个层面来讲,理想国不应该是一个缺乏艺术、缺乏正常人伦关系的国度。这种国家,笔者认为,可暂且称之为“机械理性主义国家”。
正如格劳孔(Glaucon)所认为的那样,这样的城邦是供猪生活而不是供人生活的城市:他可以满足我们最基本、最初级的实用需要、生存需要,但它实际上缺乏文明生活需要,即精神追求。我并不认为精神追求以及正常的人伦人情关系是什么奢华之物。因为人,毕竟是人,即使理性在一定程度上统治了激情与欲望,它也并不能磨灭人的最初本性,否则,那样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如果完全把人类交与理性去统治,那么这理想世界不就只等同于一个人造机器人世界了么?一个连妇女儿童都可以公有的世界,没有正常的爱情、亲情,那将是一个可怕的冷血世界。
正如雅典的民主制度一样,绝对的平等会产生新的不平等,理想国中绝对的公有,绝对的理性,也必然产生新的社会问题。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不能得到平衡,则理想国之理想不可实现。
再次,对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对比威名昭著的斯巴达城邦,我认为是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的,即“战时理想国”。在城邦林立的古希腊大背景下,城邦的生存,人的生存,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战争是经常发生的。因此,一种“全城戒备”的军事化体系的建立是意义重大的。因此,现实世界中才有了斯巴达,才有了八旗制度,理想世界中才有了理想国。一定的社会背景产生一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全面军事化的斯巴达以及柏拉图所描绘的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在笔者看来,无疑是只是用于战时状态的。全民皆兵的国度,是战争强迫的产物,他不是适合于一切时代的理想国度。尤其在和平时代,我相信没有人会愿意放弃正常的家庭、爱情,以及正常的物质和精神追求而去搞什么护卫国家。当然,正常的国防建设是绝对不可小觑的,但压抑人性的全民戒备的做法就会显得可笑至极了。
另一方面,理想国的构想虽然脱离不了其“理想模式”,但作为一部政治哲学经典,他所提出的关于社会很多领域的设想对我们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黑格尔说,“柏拉图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是具有世界历史地位的创作之一,它从产生起直到以后各个时代,对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曾有过极为重要的影响。”③ 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分工理念的提出。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正义的意思即各人做各人的工作,互不僭越,互不干扰。单个的人不是自给自足的,他们聚集在社群内,互相帮助,以满足其需要。他们共同合作,以提高他们的生活。一个固定安置下来的城邦,每个人都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较之其每个人都为了给他自己提供食宿、衣服、住所及其他满足正常生活所需的所有工作而言,将为满足所有人的经济需要奠定更好的基础,这是社会分工的雏形。而社会历史发展的事实也证明了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用。理想国中井然有序的分工景象,如今在某种意义上也已基本成为现实。
第二,《理想国》为人类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至善至美的教育理论。他提出教育要从小开始,要用音乐与体育培育儿童的素质,并且不同阶段接受适合各阶段的教育,并提出男人和女人可接受共同的音乐体育教育,提出不要从功利出发学知识,而要以追求真理和知识为学习目的,强调品德教育和灵魂转向,要求用辩证法引导学生始终向上看,达到至善。他认为社会有义务去培养哲学家,而且也相信后天教育对知识形成的可行性。柏拉图提出的教育方法,基于他对人的心理的及人格结2构的分析,他提出要建立完善的国家教育制度。对教育体系执 行得相当严格。对护卫者等级的孩子要完成带有三个科目的必修课程,即人文科目(mousike)、体育(gymnastike)和数学。对孩子品格的成功培养依赖于这三个必修科目之间的保持平衡。
柏拉图不仅提出这一系列的极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同时还身体力行,在雅典西北角的阿卡德摩斯建立了学园。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的高等教育与研究相结合、提供政治咨询、培养政治人才的学校兼研究中心。柏拉图对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理想国》中的理念论对后世的西方哲学有着重要影响。理念论是一种客观唯心论3的哲学,他将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分离,使世界两重化,后来成为西方历来客观唯心论的基本思想取向。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危机的时代兴起的新柏拉图主义,汇聚了各种宗教神秘主义,来重新解释柏拉图的哲学。它实际上是对柏拉图的神化,而在文艺复兴文明中,柏拉图思想的回光返照又呈现了一种奇异的思想文化现象,即以当时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来理解与修正柏拉图哲学,形成一种新的“新柏拉图主义”,来反抗与批判经院哲学,并影响了主张“因信称义”的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
第四,《理想国》政治伦理思想对西方政治学、伦理学及空想共产主义思想 ③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二卷,第152页.影响深远。柏拉图强调伦理是政治的基础,国家体制有其伦理原则,政治统治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公民的道德,它开启的这种体制的政治学说对西方后世的政治学、伦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主张统治集团的内部不许拥有私有财产,这虽不是最早提出的空想共产主义,但他为了克服现实城邦中的矛盾与危机而设计理想国家的这种方式,对后世空想共产主义学说也有启发与影响。如16世纪英国的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在其著作《乌托邦》中,抨击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不平等,并说到《理想国》是启发他提出理想共产主义的理想。文艺复兴时期的康帕内拉(T·Campanella)在其《太阳城》中提出的空想共产主义的思想,就是从《理想国》中取得许多材料,如主张公有财产、男女平等、取消家庭以及哲学王思想等等等。
三 正义之国与正义之人
正义之国: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里,由三个阶层组成,即统治者,护卫者,以及劳动者。这三种人又分别具有其德性,即智慧,勇敢,和节制(当然,节制是三个阶层都具备的)。有了这种德性,则三个阶层的人得以各做各的事情,互不僭越,互不干扰,形成正义的国家。
正义之人:在柏拉图那里,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故个人也必具有国家所具备的德性。个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即理性,激情,与欲望。它们正好对应三种德性,即智慧,勇敢,与节制。而当一个人的灵魂达到以理性统治激情和欲望时,这个人便可被称之为正义之人了。这种由大到小的推理方法很值得借鉴,而正义之人的提法很具有科学性的,我们具体可参照下图来深一步理解正义之人的含义。
智慧----勇敢---节制 和谐
↑ ↑ ↑ →→ 正义 理性----激情---欲望
如果一个人理性在灵魂中占较低比重,而激情与欲望居高,他就需要用音乐和体育来教化,逐步达到理性统治激情与欲望,这样才能成为正义之人。
总之,在笔者看来,理想国之主旨及其最终目的,即在于建立理想中的理想国,实现作者的政治愿望。然而由于构想中的哲学王与劳动者、物质与精神的失调,战时状态的特定需求以及并不丰厚的经济基础等一系列的局限性,决定了理想国之理想难以实现,更难以维持。不过作为一部伟大的政治哲学经典,《理想国》给人类提供了政治伦理美学等各个方面的智慧与借鉴,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参考文献】
﹝1﹞ 邓晓芝、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陆苏拉德著,《柏拉图密码》,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3﹞ 姚介厚著,《〈国家篇〉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4﹞ 柏拉图著,张造勋译,《理想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英)戴维·梅林著,喻阳译,《理解柏拉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6﹞ 柏拉图著,解东辞译,《理想国》,京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