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陆游是我国中国南宋诗人,他创作了爱国诗篇九千三百余首。
他创作的大部分诗篇都跟抗击侵略者有关,或者是跟军营里的艰苦生活有关,如:‘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他的爱国情怀是谁都无法比拟的,在他三十岁那年,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但她并没有回信,他三十四岁那年,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他又凭着才干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是官场险恶,他又被罢免回乡,他四十五岁那年投奔了王炎旗下,努力为百姓做事,收复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再一次破灭,当公元一千二百一十年时,他已是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了,他一生爱国如命在他去世前夕,用尽了全力写下了《示儿》这首诗,之后,他就逝世了。
他的这种爱国精神,真是世间少有,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大连市长海县小长山中心小学六年级:王义铨
第二篇: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诗是这么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陆游和唐琬的哀情故事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09),在1144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真相:根据陆游自已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但真正两人的哀情传世的一段,就是两人的重逢於相别后的十年,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那是一个春日,陆游来此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
也来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忧死(在历史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没有多久,就心情忧郁而死)
陆游在死前一年(八十四岁,1208年),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於也追随著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陆游共有七子。《陆游年谱》中有记述: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
沈园绝恋
沈园位于绍兴市区东南的洋河弄。宋代池台极盛,为越中著名园林。据载:南宋诗人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见了不胜伤感,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数百年来,风雨沧桑,沈园已“非复旧池台”。
近年来绍兴重建了沈园,在其东部建双桂堂,内辟陆游纪念馆,展出了陆游在沈园的经历,以及陆游的爱国史迹和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中部为宋代遗物区,这里的葫芦形水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遗物。园西为沈园遗迹区,以气势雄浑,表制古朴的孤鹤轩为中心。正南用出土断砖砌成的断垣上,刻有当代词学家夏承焘书陆游的《钗头凤》词,点明了造园主题。东南有俯仰亭,西南有闲云亭,登亭可揽全园之胜。孤鹤轩之北,有碧池一泓,池东有冷翠亭,池西有六朝井亭,井亭之西为冠芳楼,底楼设茶室,供游人品茗。整个园林景点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序,花木扶疏成趣,颇具宋代园林特色.赞同8| 评论 李白铁杵磨成针,贾岛推敲,孟郊对挫钦差。。。等等追问要具体些
回答
1、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2、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701年正月十六[1][2][2月28日]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李白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
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关于唐代诗人王维的事迹有哪些 2011-2-15 22:55 提问者:华师大论文 | 浏览次数:1393次
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王维塑像
音乐上的天赋,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
隐的生活。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
王维
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瘖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王维
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
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缙自有传。
第三篇:《爱国诗人——屈原》读后感
《爱国诗人——屈原》读后感
读了《爱国诗人——屈原》这篇文章以后,屈原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深深的爱国之情让我钦佩不已。
他为国家奋斗了一生,一生中写过很多著名的文章。临死前最后的那首《怀沙》,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
滔滔孟下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沮南下。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读着读着,我已泪流满面。我为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了。他虽受小人排挤,却仍对国家忠心耿耿,一心报效国家。
屈原,屈原,我想,这正是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写照吧!他高尚的情操让我折服。
想起以前,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的退缩,再想想屈原面对困难时的顽强和勇气,我不禁羞红了脸。我知道,我今后的学习生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的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不管多苦多累,我也绝不会再向困难低头和屈服的。
我要向屈原学习,哪怕没有那么伟大的贡献,但我也要学习他那顽强,不服输的精神。我坚信,我一定会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学好知识
和本领,长大后报效祖国!
第四篇:爱国诗人
男1: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女1: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男2: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 女2:又是一轮花好月圆日。
男1:走进十月,我们用一样的眼神凝望金秋; 女1:投入国庆,我们有一样的感慨发自肺腑。男2:长江,黄河,惊涛裂岸 女2:为您迎激昂的颂歌; 男1:泰山,黄山,刺破青天 女1:为您捎上征服的欢乐。男2:此时此刻全中国都在欢呼,女2:全世界都在雀跃。
男1:我们只想为您送上一句话:
合:我们共祝祖国生日快乐,共祝中华繁荣富强!女1: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几位古代爱国诗人
男2:屈原是中国最早的爱国诗人。他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了,端午节也是这样来的。
我们之所以要怀念屈原,不仅仅因为他的《离骚》带给我们太多深刻的想法 对于一个爱国之士来说,没有用武之地和眼睁睁看着国家沦陷是怎样痛苦的事?
他选择了勇敢地死,才是真正的解脱。因为他太爱这个国家了,他不忍看到楚国在他的眼皮底下消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离骚》中的句所 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 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女2:余光中曾经在《寻李白》中说过,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践 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李白是幸运的,他所在的唐代,还 是那么的繁荣。但是杜甫就不是了,杜甫饱受了战争的痛苦。有诗为 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个时候,他的小儿子因为衣不暖,食不果腹而死去,他却发现大户人家的酒肉都发臭了。但是,这却丝 毫不能影响他的爱国情。《春望》就是很好的凭证。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男1:岳飞不算是诗人,因为他一声只写了3首词,他更大的功绩在战 上。但是,岳飞的精忠报国也表现在诗词中,如《满江红》这阙千古 绝唱。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 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多么有激情的一首词?让人激情澎湃,我们似乎可以从字里行间感觉 到岳飞的“精忠报国”。那四个字的分量,抗在了一个人的肩上。
女1:辛弃疾和陆游很像,都是南宋的代表爱国词人。他们一生希望 能为国家出力,可是却落得“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 人 会登临意”的下场,而陆游,却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他们 年轻时,多么渴望能够报国,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辛弃疾只能“醉 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陆游只能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 王师又一年”。也许是看破了世俗吧,辛弃疾的晚年过得幸福些,和 三个儿子在村庄里过着天伦之乐的日子。就如(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但是陆游却至死都不忘怀国家的灾情,也惦记着人民。就如(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男2:不论是屈原、岳飞、杜甫,还是辛弃疾、陆游,女2:他们的心里,都有着一个信念,先天下之忧为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合:国家,就是他们的一切,爱国,则永远铭记于他们的脑海中。
第五篇:走近爱国诗人
爱国志 中华情
---走近爱国诗人
中队长:
一、第一项: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
二、第二项:全体起立,出旗,敬礼。
三、第三项:唱队歌。
四、第四项:中队长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有多少华美壮丽的诗篇,誊写在历史的画卷上,而爱国诗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召开“爱国志,中华情----走近爱国诗人”主题中队会,回忆经典诗篇,学习诗人的清风傲骨,承接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发奋学习,积极向上,以实际行动报效祖**亲。
五、第五项:活动开始,有请主持人。甲: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 乙:爱国诗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甲: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甘愿舍身取义的勇气,是炎黄子孙的楷模。
乙: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这股熊熊燃烧的爱国热情。合:四(2)中队“爱国志,中华情,走近爱国诗人”主题中队会现在开始。
一、屈原
甲:世界上最美丽的画卷描绘的事祖国的大好河山。乙:世界上最动人的诗篇歌颂的事人民的磅礴正气。甲:中国历史悠久。乙:中国文化灿烂。
甲:二千三百年前,战国的屈原,写下了第一首爱国诗歌,开启了用诗歌表达爱国之情的先河,让我们一起走近屈原,了解屈原。
1、介绍屈原
刘梦迪:我课前搜集了有关爱国诗人屈原的资料,让我来给介绍一下屈原吧。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但是,由于他的政见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他被流放到了汉北,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被秦兵攻破,屈原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我国人民为了纪念他以身殉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2、介绍屈原文学上的成就
柳春阳: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屈原文学上的成就。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甲:诗人屈原用生命向世人明志,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每个炎黄子孙学习的楷模。
乙:他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充沛的感情,寄托了自己的一片爱国之情,铭写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之上。
甲: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的心间。乙:如今,每到端午节那天,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的作品和精神是永存的!下面,请欣赏男生小合唱《龙的传人》。
二、岳飞:
甲: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历史的记忆留下了悲壮的回声。
乙:坚忍不拔的意志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辛勤执着的付出,换来了神州大地的安宁。
甲:岳飞,用自己一生的信仰,保卫了祖国的荣誉,让我们走近岳飞,感受他那气吞山河的魅力。有请马佳华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岳飞。
马佳华: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岳飞。
岳飞20岁投军抗金。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甲: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乙:一首《满江红》传唱了几千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魏兆南为大家表演舞蹈《满江红》。
甲:一首满江红,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折戟沉沙、浴血疆场的时代。
乙:生于战乱的时代,面对自己爱恋的土地,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为难关头,使人们用一股股豪情,一片片忠心,发出了一声声荡气回肠的怒吼,书写了一首首大海回波的壮歌。
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同样生于战乱年代的爱国诗人—陆游。
三、陆游:
巩超:我来介绍一下陆游。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南宋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乙: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无数的风流人物。
甲:每朝每代,都有爱国诗人感人的诗篇,请欣赏快板表演《爱国颂》。
爱国颂(快板词)
合: 中华文明五千年,光辉历史照河山,自古豪杰都爱国,英雄儿女万万千。
王金超(赵):龙的子孙龙的种,龙的血脉紧相连,龙的气概吞山河,龙的精神代代传,从小立志爱祖国,热爱壮丽好河山,维护民族大团结,中华统一大团圆,热爱祖国最光荣,国家利益重如山,中华自古出英雄,咱们一个一个往下谈,王金超(赵):最大的英雄是岳飞,精忠报国万古传,一杆银枪光闪闪,杀得敌人心胆寒,大战贼寇金兀术,把侵犯的敌人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
合:哎,你有完没完,王金超(赵):好,咱快点数,岳飞大战金兀术,把敌人一排一排一排一排,一排一排一排一排,合:好啦,你们也没完啦,王金超(赵):行,咱一笔带过,岳飞大战金兀术,把那金兵靼子七哧咔嚓脑袋搬,杀得敌人嚎嚎叫,金兵人仰马又翻,岳飞是个大英雄,谁能比来谁能攀,嗨!嗨!不能比不能攀,英雄不能这么算,时代不同朝代变,论英雄哪能稀里糊涂一块连。
合:英雄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爱国情操是关键。
中华历史五千年,民族英雄万万千,万万千,说不完,英雄事迹表不全,自古英雄实在多,只能说个一二三。
刘元培(王):苏武北海去牧羊,保卫北京市于谦,荡平倭寇戚继光,郑成功收复宝岛攻台湾,虎门销烟林则徐,天下为公范仲淹,为民请命是海瑞,王安石一心改革挽狂澜。中华英雄数不尽,中华英烈树典范,中华历史闪光辉,中华代代出英贤。
女合:抗日英雄杨靖宇,挺身救亡赴国难,率领抗联杀日寇,英明长存天地间。
谭新蕊(徐):英雄本色男儿汉,英雄也能出少年,海娃巧送鸡毛信,小兵张嘎真勇敢,放牛郎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别看人小志气大,英雄少年成美谈,成美谈,美名传,巾帼也不让须眉。
刘可心(徐):一支红色娘子军,打出威风镇海南,八女投江垂青史,为国捐躯感动天,刘胡兰、赵一曼、英雄就义留史篇,江姐挺胸赴刑场,华夏高唱黄梅赞。男合:救国救民是英雄,忧国忧民好儿男,爱国爱民是传统,为国为民谱新篇。
合:长江流水浪推浪,万里长城长又宽,爱国英雄数不尽,爱国英雄说不完,数不尽、说不完,传统美德代代传,黄河养育中华魂,闪闪光辉映蓝天。
甲:爱国诗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乙:在这些诗歌中,诗人们或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或表现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热切关注,甲:或抒发自己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合:吟诵经典,铭记历史,让我们一起努力,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请欣赏手语表演《国家》。
甲:在我国现代,也涌现了一批爱国诗人。
乙:闻一多就是其中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闻一多。
四、闻一多:
庞金宇:闻一多,著名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其诗沉郁奇丽,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亦成就非凡,郭沫若叹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闻一多原本是一名自由学者,但是抗日战争的爆发、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发表,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1944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在共产 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当然在内心深处他对学术并不能完全忘怀,曾多次对人说自己感到有些空虚,希望实现政治民主之后便回到书房 好好读十年、二十年书。但这已无法实现了,1946年7月15日,他在勇敢地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后,便被暗杀于昆明街头。
《七子之歌》这首歌大家很熟悉。“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在诗中,闻一多以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
乙:《七子之歌》,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重温诗人对回归祖国的渴望之情,请听女生小合唱《七子之歌》
甲:在那屈辱的年代,祖国的儿女饱经流离失所的痛苦,但是无数的仁人志士,用手中的笔,用强有力的诗,唤起了四万万的同胞的觉醒。
乙: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祖**亲饱受列强的瓜分和践踏的,但是无数的中华好儿女,用不屈的精神,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了驱逐列强、复兴中华之路。
合:他们奋起抵抗,他们宁死不屈,他们有一颗为华夏而跳动的心。因为他们是不屈不挠的中国人。请欣赏舞蹈《中国娃》
五、当代爱国诗人艾青。
甲:在我国现当代的爱国诗人除了闻一多以外,还有诗人艾青。他的诗歌有《大堰河 ——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六、当代爱国诗歌。
甲: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以及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才是诗的根本。
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更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台湾,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听韩明璇为我们表演的配乐诗朗诵《乡愁》。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甲: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乙:他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合: 让我们也热爱我们的祖国吧,为祖国妈妈争光。
七、全班朗诵:《为妈妈争光》
八、结束语
甲:国兴我荣,国衰我耻。《为妈妈争光》 祖国妈妈 您是蓝蓝的天空 我们是展翅高飞的小鸟
祖国妈妈 您是广阔的海洋 我们是海中欢快的鱼群
祖国妈妈
您是富饶丰美的草原 我们是幸福顽皮的小羊 啊,祖国 您是慈祥的母亲 儿女们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从小奋发图强 长大为您添彩增光
乙:爱国,是我们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情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
甲: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奔走呼号,甚至流血捐躯,留下了许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事迹。
合:无数的爱国诗人留下不朽的爱国诗篇,正是他们碧血丹心的结晶,成就了我们的泱泱大中国。让我们一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高歌吧。《大中国》
合:四(2)中队“爱国志,中华情---走近爱国诗人”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请辅导员老师讲话。
中队长:
六、第六项:辅导员老师讲话。
辅导员:队员门,祝贺你们的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爱祖国是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大家一定会树立起自己崇高的理想!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去努力学习、顽强拼搏、自立自强、奋发勇为。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七、第七项:呼号。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
八、第八项:退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