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功故事难以复制

时间:2019-05-13 13:5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成功故事难以复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成功故事难以复制》。

第一篇:为什么成功故事难以复制

为什么成功故事难以复制?

如果我们复盘那些成功企业,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偶然性,即便是让那个企业家重新做一遍,他也未必能获得成功。

媒体喜欢追逐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在报纸、杂志、网络上,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成功故事,它们甚至形成了一定的套路——企业家在苦苦钻研多年之后,终于找到了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而这一切归功于他的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你去报刊亭看看,大多数商业杂志都是这个路数,而且封面人物总是被那些“知名企业家”霸占着。

为什么有那么多商业媒体为企业和企业家做“美容”(甚至是“整容”)呢?笔者想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企业有品牌宣传的需要,另一方面读者有心理**的需要。企业需要宣传很容易理解,此外就是媒体需要读者,而读者需要心理**。大家活得都不容易,需要一些榜样激励一下,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可以说,那些成功故事是企业、媒体、读者和公关公司合谋的结果。

对成功的崇拜是符合人性的。我们崇拜成功者,因为我们都渴望成功,厌恶失败。在这个“成王败寇”的企业江湖里,失败了,所有经验都是狗屁,成功了,所有狗屁都是经验。你听到的永远都是成功者的津津乐道,而那些失败者的故事,你很少能听到,他们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媒体容易对少数成功者过度关注,而对大多数失败者故意漠视,笔者把它称之为媒体的“聚光灯效应”。让我们假设这样一副情景:在漆黑的江面上,发生了一起沉船事件,江面上都是尸体。这时候媒体举着一个聚光灯过来,照了半天终于发现了一个幸存者,他把话筒递给那个人说,请问你是怎么成功的?商业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幸存者,但大多数人是不成功的。

我们不仅崇拜成功,而且喜欢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无论是“成功学”还是“最佳实践”,虽然学理功底相差很大,但其内在原理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寻找成功的规律。有时候为了传播的考虑,我们希望能简化其成功要素,把它归结于“七字诀”或者“九个字”,有意无意地夸大某个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其它因素的作用,似乎只要做对了一件事,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大家都在“学先进”,那么问题来了,有几个学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的企业成功了?如果我们复盘那些成功企业,你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偶然性,即便是让那个企业家重新做一遍,他也未必能获得成功。事后看,似乎这些成功的企业家个个都高瞻远瞩,但当我们看整个过程,会发现其实他们个个都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很多企业家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运气,并不全是自谦的话,运气确实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的一件事,时间节点不同,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成功者大都有路径依赖,当他们做对了一件事时,往往会把这些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忽视外部环境的作用。一个人越是成功,这种心智模式也就越强大,因为之前的成功在不断地给他正向反馈,让他觉得这个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当看上去同样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下意识地采用以前一样的方法,但这个时候已经时过境迁,之前的做法已经不是那么管用了。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人凭着某项技术或产品大获成功,媒体纷纷报道,似乎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对的。但后来当他们想要继续复制其成功时,却发现之前的好运气突然消失了。这就是所谓的“成功者的诅咒”:那些让你成功的因素,不会让你继续成功,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你继续成功的障碍。成功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集合,也是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综合起来的结果。

时也、运也、命也!时势造英雄,再厉害的人,也拗不过时势,所以要懂得顺势而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本是罗隐用来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后来被***用来点评一些历史人物,往往经历越多,对时势的敏感度和敬畏心就越大。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这个人有多么厉害,而是他做的事顺应了历史潮流。雷军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强调顺势而为。

我们从失败中能学到的东西要比从成功中学得还多。马云大概也同意这个看法,他在创办湖畔大学时就说过,我们不学成功,我们学失败!因为成功的偶然因素很多,很难学习和模仿,而失败的原因也就那么几条,把那些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规避了,企业往往离成功就近了。(本文来自BT传媒·《商业价值》杂志7月刊,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作者陈雪频)

© 世界经理人论

第二篇:成功不可复制

感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下面请允许我代表反方进行总结陈词。首先,由我进一步阐述我方的论点

在辩论过程中我方通过大量的事例、道理,例如 第一.....第二.....对方辩友偷换了复制的概念。复制,就是全盘拷贝,一成不变地照抄;如果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进行了调整,就不是复制,而是借鉴、学习,或者什么别的了,对方辩友以偏概全,成功并不是全部复制,复制的成功只是机缘巧合。比如,有人要在中国复制苏联的十月革命,就注定获得不了成功;而毛泽东同志吸取了苏联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就取得了成功还有,不得不说一下,什么叫成功 成功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汉语名词,它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

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经历许多次人生的考验,只有通过了不同的考验人才能证明你的实力,成功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相互配合。

对方如果举例,类似化学实验那样的,即使完全复制每个步骤,也铁定会发生相同情况的,我们不能说那是成功,只能说,那是自然规律

对方也许可以举出两个‚操作步骤‛完全相同的‚成功‛案例,但是,我们依然不能认为那是在复制成功,只能说,两次不同的‚成功‛,是各自的人员以不同的努力方式,应对不同情况之后取得的成功……生搬硬套的复制,是绝对不行的

所有的成功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相互配合,然而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是复制不来的,所以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

大家认为‚萧规曹随‛是成功的复制,但结果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萧规‛终于没能坚持到最后;大渡河,国军想要复制清军活捉石达开的成功,但是,结果大家知道,大渡河战役,成为老毛导演的又一幕威武雄壮的英雄赞歌。太多的事情,看似相似的条件,但仅因为几点小小的不同,成功与失败就发生了完全的逆转。

所以,想要依靠复制来取得成功,而不考虑不同因素的差异,是完全不可取的教条主义……

成功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汉语名词,它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经历许多次人生的考验,只有通过了不同的考验人才能证明你的实力,成功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相互配合,其实只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去奋斗,体现出自我的价值,无论结局如何你都是成功的人。

在开篇立论时我方一辩就给成功下了一个明确的标准 由浅入深的向大家证明了我方的观点,阐述了我方的观点

为什么说‚成功不可以复制‛呢?因为,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不会有条件完全相同的两次事件的……

1、最著名的,最有辩论力度的,东施效颦,地球人都知道。

2、马云曰:“成功不能复制.” 曾经的马云想着去重新创一番事业。有些项目他在心中酝酿了很久,最后胎死腹中,没有付诸行动;有些项目由于受到别人的诱惑,冒冒失失行动了,然而却以失败告终。比如,曾经经朋友介绍他去种竹子,本以为可以获得滚滚财源。但是这并不适合从小就没在农村呆过,对于种竹子,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兴趣的马云,最终这个项目落得个失败的结局。马云感慨道:一样米养百样人,有人打铁,有人撑船;有人酿酒,有人榨糖。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行业,能否取得成功,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为兴趣使然,做起来自然就如鱼得水,成功亦会如约而至;相反,如果自己的兴趣不在,那一切就成为空谈。

最终,马云总结道:各人有各人的兴趣爱好,人家成功的项目,自己可别盲目跟随,否则等着自己的只能是失败。成功可以复制吗?马云曰:‚成功不能复制。‛

3、伊利与蒙牛

企业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不可复制,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决定了成功的不可复制。你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相同的服务、相同的管理模式,但成功是不能复制的。

众所周知,作为乳品行业的知名企业,伊利成功在先,蒙牛成功在后。十几年间,伊利由一家回民奶食品厂发展成为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伊利创造的企业发展速度更被誉为‚伊利速度‛。蒙牛和伊利的天然渊源,使得两个企业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地处同一个城市;很多员工在伊利工作多年;同处乳品行业,原料、生产、产品等具有同质性……蒙牛如果想获得成功,应该是最有条件复制伊利成功模式的。然而,蒙牛不能也无法复制伊利的成功模式。其内因在于,如果按照原有的经验和思路走下去,蒙牛在伊利面前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规模小、实力弱更是摆在面前的事实。外因在于当时的中国乳业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蒙牛却面临着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的‚三无状态‛,按照传统模式发展必将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一着不慎将面临灭顶之灾。古语讲,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由于选择了创新模式,即先做市场、再合作生产、最后才在离市场较近的地方建厂,‚后发‛的蒙牛不但没有受制于人,反而成为2002年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首(1999年~2001年成长速度为1947.31%,数据来源于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成长的最高速度—————‚蒙牛速度‛。

4、丰田的成功

丰田英二的经历启示我们:成功不能复制,只有立足自身,创新发展才能真正成功。50多年前,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大规模生产模式‛横扫全球。为了学习‚规模经济‛的真谛,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汇集到美国的底特律朝觐、参观和学习,再把这种当时最先进的生产模式带回到自己的国家和企业。那真是一个‚大规模生产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时代。1950年春天,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英二也来到底特律,对福特公司的鲁奇厂进行了3个月的考察。与其他朝觐者不同,他很快得出结论:‚大规模生产模式‛不适用于日本,福特的生产体制还有改进的可能。在当时,这实在是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结论。但是,就是从这个‚冒犯‛性的设想开始,丰田英二和在生产制造方面富有才华的大野耐一一起创造了‚精益生产模式‛。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小批量、实时化为特征的‚精益生产模式‛,随之而来的是日本电子、汽车等产品在欧美市场的攻城略地。所以,相对于‚大规模制造模式‛,‚精益制造模式‛是真正的创新,具有原创性和革命性。

5、日本天才书法家的陨落

‚成功不能简单地复制‛,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它是日本著名的书法家小田村夫在 目睹了一位天才书法家的陨落之后发出的由衷感叹。

二十年多前,日本东京曾举办过一次青少年书法展,一位9岁少年的四幅书法作品,被当时的私人收藏者以价值1400万日元抢购一空,日本书法界为之震动,称这位少年为书法界的奇才。当时日本著名书法家小田村夫曾这样预言:在日本未来的书坛上,必将会升起一颗璀璨的新星。然而,二十年过去了,一些寂寂无名的人脱颖而出,而这位天才少年却销声匿迹了,是谁断送了这位天才少年的前程?2002年小田村夫曾专门拜访了这位小时候曾名振日本书坛的天才少年,当他看了这位天才书法家近日的书法作品时,不禁仰天长叹道:‚成功不能靠复制,右军啊,你害了多少神童!‛

右军是谁?他是中国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而王羲之为什么会害了这位少年天才呢?原来这位少年天才模仿王羲之的作品成瘾,在二十多年的模仿过程中,又从没有加入自己的特色,所以他写出来的书法作品和王羲之比起来,简直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在鉴赏家的眼里,他所有书法作品,已经不再是艺术,而变成了让人厌恶的仿制品。

6、盖茨虽然受很多人追捧,但他的成功经历是不可复制的。盖茨的成功归咎于时代的机遇。

还有很多的名人他们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有着他特定的环境与背景。

PS:二辩的盘问总结主要是针对盘问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由于时间的限制,当然不可能对所有盘问问题进行总结,要紧密结合盘问过程、己方要表达的论点来概括总结。

其作用主要等于是对整个盘问过程进行‚查漏‘攻’缺‛。

查漏:对己方在盘问过程中出现的可能错误的,或由于时间限制没答完整、不清晰但对表达己方观点重要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攻’缺:对对方在盘问环节中出现的漏洞给捅大它,进一步暴露对方缺陷处。与四辩陈词来说,四辩陈词是整场辩论赛的盖棺定论,一般要求是能结合整个辩论赛来重申己方观点和立场,与一辩的开篇立论首尾呼应,侧重点在强调己方立场。盘问总结的作用刚才已经说了。还有一些细微差别就不多说了。

第三篇:成功不可复制

成功不可复制

——读《高效课堂八讲》有感

无论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安石中学、新时代学校,还是现在就职的明珠学校,对“洋思经验”都是推崇备至,以前的两所学校,尤其新时代学校花了较多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学习并强制推行,可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个中原因很多,我作为践行者中的一员,更加明白了成功不可复制。

以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为源地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经验让洋思中学连续多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100%,优秀率为泰兴市之首。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先进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1999年,江苏省教委、泰州市委先后发文号召学习洋思,2002年被评为“中国名校”。更有《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多次刊文介绍洋思经验,无意中形成一大推手,全国各地掀起了学洋思热潮,洋思中学一跃成为全国高效课堂改革的一面大旗,人们张口不离洋思经验,大有当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开口即为“毛主席教导我们„„”之势。

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大家在蜂拥学习的时候若能记起冰心的这句至理名言则不至于盲从的忘了自我,理当明白成功可供借鉴,但不能复制。

刘金玉老师在《高效课堂八讲》第五讲“角色归位:高效课堂的前提”中形象地从教师要学当“毛泽东”、“张艺谋”、“袁伟民”三个角度指导我们老师要把课堂主动归还给学生,以达到叶圣陶老先生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教育对象的区域性差异、年龄差异、个体素质差异、性格差异以及他们的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下面仅以课堂举手发言差异为例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加以说明。小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还把胳臂伸直,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这道题我会”;到了初中,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能有一半同学举手就相当不错,再也看不到小学生那种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场面了;进了高中,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简直是寥若晨星,大家比赛着——“看谁沉的住气”,通常是老师反复问,班里没人响应,老师只能自问自答。洋思中学的教育对象是初中生,洋思中学规定,学生在课堂上要发言必须举手。在全体洋思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努力探讨、实践下他们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高中生要他举手比登天还难,试问高中老师怎样去当“张艺谋”?又怎样去效仿洋思经验的“以兵教兵”?虽然班级、年级、学校相应制定出台了许多评比机制、激励机制,细到要求班主任从学生座位编排入手,可是学校受办学成本等因素掣肘对高成班率及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却视而不见。此外,个别老师对新课改认识不足,导致教学中表面放手,实际上处处不放手。课堂仍然是教师“精彩表演”的秀场。他们对所谓的优生倾其所有,完全一副“我的眼里只有你”的姿态,对后进生则“目中无人”,对洋思中学在践行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中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论则嗤之以鼻。

回望洋思经验,处处闪现着团队的智慧和汗水,绝非你我凭个人的一腔热情以“东施效颦”之法所能凑效的。

第四篇:是的成功可以复制的励志故事

1、态度就是成功的钥匙

唐骏讲到自己的成功公式:(智慧、机遇、勤奋、激情)+性格。在我读的那本书里一位高管批注了自己的成功公式,而提到最多的就是变通。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1%天赋+99%汗水。大部分智慧是可以习得的,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勤奋或是汗水是态度的直接表达,性格也是可以调整的,变通本身就是个态度问题,所有这些都基于一个前提:态度。所谓“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不是具体措施的复制,是态度的复制。

小时候唐骏是个孩子王,身边围着一群小伙伴,他小学老师在期末评语中一定这样写到:“该生在校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后来看访谈节目的生活,他的大学同学基本上认为他是一个孤僻、独来独往的人。

“人生就是一面镜子,你的她笑,她就对你笑,你对她哭,她也对你哭。”

2、态度从嘴到腿

唐骏大学毕业想留学,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仅以成绩论,获得资格绰绰有余,然而因为大学期间未获得过一次奖励,且表现不佳,未得到本校的资格。为了得到留学资格,唐骏挨个给其他学校打电话,转到有指标的学校后,为了通过教育部的审核,在相关部门大楼门口给主管领导“站岗”一个星期,最终得到了留学日本的机会。

上星期去了北京,遇到了大学的同学:一个大学说不上孤僻,但确是一个“平静”的人——成绩不突出,也几乎没有参加什么课外活动,没有一堆堆的证书,境界也就和我差不多。找工作的时候,按道理像我们这样三流院校的人,要进咨询公司是不可能,但他以此为目标,毕业后两三个月才找到一个类似工作,他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现今成为一个专业的咨询顾问,比我已经不止高一点了:讨论问题时,他站在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战略的角度,我则显得狭隘了许多;论专业知识,他对人力资源的看法深刻而独到,我则具体而庸俗;他现在获得的很多工作机会是我无法企及的。

生活中,会有很多承诺和计划,爱侣间的“我爱你”,跟朋友抱怨“我很想去旅行”,跟亲人说“半年后我就不打牌了”,跟领导保证“下次我一定好好工作”。看《赢》我学到的是:坦诚,行动上的坦诚。是啊,所谓态度也从来不是停留在嘴上的,真正的态度是行动上的。去年有个亲戚跟我说:“放心,下个月开始我就不了!”我说:“不可能!那是你自己骗自己,除非从现在起不再了!”他说:“是啊,戒不掉了。”

3、态度深入骨髓

唐骏在微软,从工程师到项目经理的经历。多语言开发问题人人皆知,投给高层的意见书数不胜数,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唐骏说给领导的建议书最差的是指出问题的,稍好的是有解决办法的,最好的是有可行性分析和实施办法的。

我从来都知道自己的缺陷所在:英语,甚至深入批判过自己的英语学习问题,心理想过、嘴上说过、纸上写过、抱怨过、倾诉过、自嘲过、坦诚的剖析过,是啊我知道问题在哪里,貌似态度还很好,然而英语依然毫无改观。后来想了些解决办法:报英语学习班、拟定学习计划,然而都流产或者半途而废了,因为未考虑现实因素和自己状况,不适合,无法实施。最近看些英文电影、听些英文歌、间歇性的记单词、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文章,相比之前我的英文有所长进(虽然依然很烂)。

行动态度往往半途而废,身边经常有对问题浅尝辄止,然后说自己已经努力,从此心理不再有任何负罪感,这是积极的不负责任的态度。真正的态度应是始终如一的、持续的、深入的、具有适应性的、可行的,最终才会在结果上有所反映。

4、追求卓越

从中国到日本,从日本到美国,从老板到打工者,从总裁到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标杆,这是唐骏追求卓越的职业之路。在打算进入微软前,唐骏已经开了三个公司,个人资产也上百万美元,说不上多么成功,但源源不断的业务,也可以让他从此躺在成绩单上,哪天把生意做回国也算一代才俊了,然而为了个人进一步提高、增值,他放弃了这些,与一些学生一样,经过微软一轮轮的面试,进入微软当一个软件工程师。

追求卓越是个长期问题,短期而言的,这是个成本问题,非理性的偏执。海尔创业初期的砸冰箱,乔布斯对拿着已经适合市场需要的在他眼里依然是不完善产品的主管大声斥责,任正非从未断绝的“危机论”。

5、态度之外

成功要复制,仅态度足矣!但时间长短不尽相同,此外的关键为:目标和技巧。一个长期的目标保证用力方向的一致,技巧避免走过多弯路,然而这不是决定性的,比如许三多。

态度是复制成功的关键,一种从嘴到腿、到骨髓、追求卓越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不仅仅指工作,更是生活的态度。

如果抱着自己心爱的女孩度过一生,如果亲人和睦,如果身体健康,如果事业有成,难道这不是成功吗?难道这不是幸福吗?

第五篇:西南政法78级--难以复制的神话

西南政法78级---难以复制的神话

1978年,西南政法大学恢复招生,共招生400名,其中法律系364人。

随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15日选举周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那一刻,让我又想到了他西南政法78级的那些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味一下创造西政78神话的那些人们,也藉此期望周院长能偕同他的同学校友以及其他法律人推进中国的法制建设,使之更加辉煌。

十七大以后,西政有6名学子当选为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纪委委员。七八级同学中,目前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的校友共13人;担任或者曾经担任过厅局(地市)级领导职务的大约有100人左右。

目前,七八级400多名同学中,从工作单位地域划分,北京和广东最多。北京有60余名,广东省有70余名。除北京、广东外,人数较多的是重庆和四川,各约30名。其他200多名同学分布于全国各地,但黑龙江、吉林、内蒙、青海、西藏、台湾、澳门目前没有七八级同学。大约10名同学已移民外国。

从职业上划分,七八级同学目前仍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大约200名左右,占全部同学的半数;在国内各大学担任领导职务和任教的大约100名左右,其中包括10名左右的同学在社科机构任职。其他100多名同学的职业,以律师为主,约有70余名,还有少数同学经商。

在今天看来,西政78级法律本科生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神话”。为何78级法律本科生能够取得群体性的成功,成为一种现象?那么首先让我们熟悉一下这些在法律界广为人知的名字。

政 坛 精 英(均系78级毕业生)

周强,曾任团中央第一书记、湖南省委书记。现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李连宁,全国人大副秘书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2013年3月,担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江必新,曾任湖南高院任院长,现任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审委会委员、审判员,二级大法官。

张穹,曾任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组组长。

朱孝清,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张鸣起,曾任中央综治委督导室主任。现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

胡泽君,曾司法部副部长。现任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2010年6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夏勇,国家保密局局长。

景汉朝,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兼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李少平,2002年任四川高院院长。2008年任天津市高院院长。

柯汉民,曾任山西省检察长。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毕志强,2005年任海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2013年2月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宋丹,2007年任军委法制局局长(副军职)。宋丹是七八级同学中唯一的将军。2010年任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少将军衔。

教 育 领 军(均系78级毕业生)

吴跃章,江苏警官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明国辉,重庆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龚毅,四川警官职业学院院长。

张武,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兼司法厅副厅长。

李化德,曾任西政党委书记、重庆市招生办主任等职。

龙宗智,2002年至2006年期间任西政校长。历任成都军区检察长(师职大校)等职。2002年至2006年任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任职一届后辞去行政职务专事法学研究。系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李春茹,女,现任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哲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黄永维,曾任秦皇岛中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审监庭副庭长。现任国家法官学院院长,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殷爱荪,苏州大学副校长。

沈承祖,浙江警官学院副院长。现已退休。

张卫华,山东政法学院副院长。

肖建国,上海海关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二级关务监督。

周治斌,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

张豫生,河南公安专科学校副校长、副书记。

吴令其,河南检察官学院副院长。

王卫国,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齐文远,2010年4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常委。

秦鹏,新疆大学法法院院长。

张旭,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

王学沛,广东商学院法学院院长。

郭捷,女,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

公 正 司 法(均系78级毕业生)

杜万华,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2012年6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

李健,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法官。2006年最高法院决定收回死刑复核权,李健奉召入京,专司死刑复核之责。

裴显鼎,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1982年毕业后一直在最高法院工作,期间曾到西藏高院挂职副院长。2010年12月起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

曹守晔,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局级审判员,负责民事法律的司法解释工作。曾于2001年10月起挂职担任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副庭长、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副地级审判员、“入世”司法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

白泉民,最高检察院监所厅厅长。2013年1月31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孙力,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长。现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王海萍,女,贵州高院副院长。现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尹鲁先,江西高院副院长。2001年调回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任党组成员、副院长。

方晓春,江西检察院副检察长。2010年3月[3]任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伍载阳,广西高院副院长。2005年至2009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后任该院副巡视员直至退休。

周瑞春,福建高院副院长。

兰海宁,广西公安厅副厅长。2009年9月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王育君,浙江绍兴中院院长,现任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王福坤,山东烟台中院副院长。

贺剑强,湖南益阳中院副院长。

周滨,武汉中院副院长。现任武汉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是中共武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余明永,广州中院副院长。

倪春南,上海崇明县法院院长(副厅级)。2012年1月当选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院长。

莫家齐,广州市番禺区法院院长。

杨建成,2006年11月任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院长。

吴南伟,广州海事法院副院长,研究室主任兼《海事审判》主编杜伯强。

汪钢,厦门海事法院执行局局长。

检 察 卫 士(均系78级毕业生)

叶峰,国际合作局局长兼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秘书长。2009年11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死刑复核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

袁其国,检察出版社社长。2009年12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张智辉,刑法学博士,天津市副检察长。2012年2月29日任命张智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邱利,江西萍乡市检察长。2009年5月任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局局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白新潮,深圳市检察长。

刘天敏,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检察长。

杜明,山东省莱阳市检察长。

公 安 战 线(均系78级毕业生)

蒋平,云南公安厅副厅长。

王怀玉,国家民航总局公安局副局长。

胡旭曦,湖南高院副院长。现任湖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正厅级)。

夏诚华,公安部调研室主任。现任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司 法 行 政(均系78届毕业生)

霍宪丹,国家司法鉴定管理局局长。历任教育司司长、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院长等职。

肖义舜,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司长。

邓甲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秘书长。现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秘书长,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

宫晓冰,原司法部律师司司长。历任司法部外事局局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等职。2007年到香港港中旅集团任总法律顾问。

刘作明,四川省司法厅长。历任四川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副检察长、省政法委副书记等职。现任中共阿坝州委书记。

黄武,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

张克年,甘肃省司法厅副厅长。

赵科,江苏省司法厅处长。2000年至今在江苏省司法厅公证管理处工作。

王颖辉,安徽司法厅劳教局党委书记。

陈伟强,浙江省律协秘书长。

人 大 政 协(均系78级毕业生)

李力,女,广州市人大副主任。

邢泸生,四川省人大法制委主任。

张力,四川人大法制委副主任。

杨宜生,海南人大法制委主任。

万涛,安徽人大研究室主任。

邓文定,江西政协常委兼法制委副主任。

谢朝华,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委副主委。

钟晓渝,深圳政协副主席。

程国林,海口市政协副主席。

政 府 法 制(均系78级毕业生)

青锋,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协调司司长。

孙如林,江苏省法制办主任。

张猛,福建省法制办主任。

梁树声,广东省法制办主任。

杨政模,贵州黔西南州法制办主任。

杨誉敏,遵义市法制办主任。

刘晨华,江西省法制办处长。

辛俊强,山东省法制办处长。

纪 检 监 察(均系78级毕业生)

钟启华,中央纪委局级专员。

赵康,广东省纪委审理室主任。

曹友英,珠海市纪委审理室主任。

雷德平,甘肃省国资委纪委书记。

陈大益,广东省物价局纪委书记。

刘应安,河南洛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海 关 缉 私(均系78级毕业生)

张志舟,昆明关关长。

刘善英,武汉海关缉私局局长。

罗放,苏州太仓海关关长。

巴哈特,哈萨克族,乌鲁木齐机场海关关长。

张伟,厦门海关法规处处长。

刘平,浙江湖州海关关长。刘平是七八级同学中的作家,以写反腐小说而著名,有的作品已改编成电视剧。主要作品有《廉署档案》、《走私档案》、《内部档案》、《终极档案》等。

军 法 纵 横(均系78级毕业生)

温健鸣,成都军区军事法院院长。现任成都军区军事法院院长,大校军衔,四川省法学会西南政法人才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李可人,武警工程学院教授。

张建田,中央军委法制局正师职法制员。军事法专家。现为中央军委法制局正师职法制员,大校军衔。

重 任 在 肩(均系78级毕业生)

段洁龙,外交部条法司司长。2011年3月任中国驻悉尼大使衔总领事。

周渝波,国家国资委法规局局长。

刘继臣,律师,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法律工作部部长。

谢良敏,全总法律部副部长。

方向,中国法学会研究部部长。

张建魁,四川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刘晓云,河南省地税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赵丽娟,女,河北省新乐市市长。现在是河北省唯一的女市长。

专 家 学 者(均系78级毕业生)

刑法专家。社科院法学所屈学武、陈泽宪,天津检察院张智辉,中政大阮齐林、侯国云,复旦大学刘希贵,苏州大学李洪欣,广东商学院王学沛、张晋红,南京大学孙国祥,江苏警官学院吴跃章,云南大学刘艺乒,西南财经大学冯亚东,公安大学杨忠民,华东政法大学金其高,河北大学邢志来,郑州大学鲁嵩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齐文远,宁波大学张翔飞等。

刑诉专家。西南政法大学龙宗智,社科院法学所王敏远,浙江工业大学张旭,南京大学许江,南京师大李建明,中央民族大学陈国亮等。

民法专家。专家学者有,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赵旭东,厦门大学徐国栋,武汉大学孟勤国,四川大学吕彦,华东政法大学傅鼎生,西北政法大学高在敏,郑州大学赵可星等。

宪法专家。西北政法大学郑军,西南政法大学唐忠民等。

法理学专家。国家保密局夏勇,北京大学贺卫方,中国艺术研究院梁治平,北方工业大学朱苏人,西南民族大学温晓莉,四川大学程燎原等。

国际法专家。苏州大学殷爱荪、陈立虎,中山大学慕亚平,西北政法大学徐乃斌,南京师大张国平等。

经济法专家。西北政法大学郭捷,山东政法学院张卫华,西南政法大学张怡、石慧荣,暨南大学李伯桥,对外经贸大学李玫等。

行政法专家。最高法院江必新,清华大学于安,四川师范大学刘德兴,西南政法大学郑传坤、杨明成等。

哲学专家。西南政法大学李春茹、杨小平,四川大学余平等。

政治经济学领域,专家学者有,西南政法大学刘吕吉等。...这一长串名字在今天的影响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法律界。他们成名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78级法律本科生。

在这些知名人士背后,还有更多的78级法律本科生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的才华。

人们将其视之为神话,归结为一种现象――78级现象。

为什么是78级

为何78级法律本科生能够取得群体性的成功,成为一种现象?

尽管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个原因是他们都意识到的:时势造英雄。78级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现象、一个神话,与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分不开。

正如清华大学教授、西南政法学院78级的于安所说:“78级读大学时,正处于国家的转折时期,社会需要大量法律人才,他们生逢其时,无比幸运。”

78级是“文革”后恢复法学教育的首批法律本科生,毕业后自然是新时期法治建设的第一批人才。

经常有法学界人士这样问西政78级学生:在这样一个偏远、破旧、狭小的校园里,为什么会走出那么多优秀的人才?78级学生为什么会取得群体性的成功?

被问多次以后,西政人除了回答客观的“时势造英雄”的原因外,还会提到“西南精神”。

一位学者将这种精神解释为:学术开明、思想独立、治学严谨、厚德重法、生生不息。

而今天的许多西政人认为,78级就读的时间就是“西南精神”的奠基时期。甚至有人将“西南精神”称为“78级精神”。

一位研究78级现象的学者说:“正是从78级的学生开始,西政人就表现出一种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他们一边走在泥泞不堪的小道上,一边谈论着他们对时事的惊世骇俗的看法;他们没钱坐车,却步行到重庆的人群聚集地,告诉劳作奔忙的人们‘中国应当向何处去’。”

清华大学教授于安说,78级的学生由于经历了在农村的十年反思,身上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也是他们后来能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说,78级法律本科是一个神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前无古人似乎已经是事实,对于后无来者——许多人还有期待,抑或将来还会出现类似的神话?

对此问题,著名学者、西政78级的陈泽宪坦然回答,“时代背景无法重拟,学生群体特点难以再现,相同的奇迹自然不再。”

顾培东有着类似的观点:“西政78级的辉煌——那是历史的际遇,可一而不可再。” 编者注:本文系借鉴张力增的日志、检察日报、互联网、百度文库、百度百科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人。其中78级名单及现任职务已通过百度百科一一核对,力求准确无误,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搜索工具之限,难免有错误遗漏之处,望给予见谅并指导。

下载为什么成功故事难以复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什么成功故事难以复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惟有成功不可复制的人生励志故事

    6岁时,一位非洲的主教跟他一块儿玩了一下午的滚球,他觉得从来没有一位大人对他这么好过,认为黑人是最优秀的人种。8岁那年,他有了一个嗜好,喜欢问父亲的朋友有多少财产,大部分人都......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精华语录 1.妈妈曾经对我说:其实你从某个侧面来看还是满吸引人的。 2.我是一个普通的让我自己都感动的人。 3.做人简单,做事勤奋。 4.先做人,后做事,偶尔......

    复制成功,学习优秀(5篇模版)

    复制成功学习优秀--《实施精品专项工程 打造核心竞争力》读后感《实施精品专项工程 打造核心竞争力》这篇文章,起初是在公司E网通页面上浏览过的,页面上只是内容概要,表现为兄......

    企业成功的商业模式复制

    企业成功的商业模式复制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快速扩张的大潮中,通过兼并和收购,将优秀的商业模......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

    粘贴成功 ___《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这本描述打工皇帝唐骏成功史的书看得我是热血彭湃,却又暗自神伤。他问“如果我可以成功,你为什么不可以?”我也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离开校院后,和......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经济093 李世杰 091958 在老师布置完这个长期的作业后,我就在一直努力的找一本确实可以让我学得到很多东西的书。当然老师也推荐了很多非常经......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

    唐骏模式:做人简单,做事勤奋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读后感常健昕 本月读了《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全书主要介绍了唐骏先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走过的职场历程及人生感悟。本......

    成功的复制与学习的创新

    成功的复制与学习的创新 -----我读《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龙君从小也喜欢看人物传记,大凡都抱着学习成功经验、激励自我这样一个目的。当然对于成功的渴望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