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14:1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必修二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必修二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反思》。

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二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上承自然资源与人类,下接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优点:

1、在教学中,我抓住生产力发展及其对人地关系的影响这条主线,用两圆圈的那个人地关系示意图来解释不同时期人地关系的特点,以及这一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背景、核心思想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2、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白了自然环境的存在及其演变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过去,由于人类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为求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视自然规律,其结果是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如目前的温室效应、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无节制地利用和破坏自然环境的后果。因此,只有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的必要性,才能使他们的行为有利于人类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和演化。其次,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相互影响性。

3、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最后还让学生探究,我们作为一个高中生能做什么,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明白: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不足之处:

因为本内容知识比较抽象,应该以习题的形式让大家练习,这样学生掌握的才牢固。

改进措施:

以后课堂练习多一些,在题中悟出这节课的重难点。

第二篇:江西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020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2)教案

课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时

第1(共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知道地理环境的含义;理解人地关系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唯一道路。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教学,初步学会分析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了解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和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并培养唯物辨证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人地关系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唯一道路,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难点

判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关模式图。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人地思想关系变化图,让同学们思考人地关系是怎么样的。

2、讲授新课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阐述、分析、推导、采用的教学方法等。)

一、地理环境的含义

狭义:地理环境通常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也就是指自然环境,它包括地貌、气候、陆地水、植物、土壤和动物等六个要素。

广义:地理环境除自然环境还包括人类改造后的环境,如农田、城市、工矿区、风景游览区等。

二、人地关系的内涵

①④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从地理环境中得到各种自然资源。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影响环境。

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对人类社会产生反馈作用。

四大全球性问题(PRED问题):

人口(People)、资源

(Resource)、环境

(Environment)、发展

(Development)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一、温室效应

二、臭氧层破坏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酸雨

五、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热带雨林的破坏与减少

六、沙漠化与荒漠化

七、大气污染

八、水污染与水短缺

九、海洋污染

十、固体废物

环境问题的分布

⑴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主要

表现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⑵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表现

环境污染为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很严重

主要

体现

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原因

发达国家不但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将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

①人口快速增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你知道《京都协定书》吗?

讨论一:发达国家多出钱,你认为合理吗?

三、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唯一道路

1.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酝酿、提出及发展——资源

大山居民的生存选择

经调查,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密林中的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生存方式。

一、一些村民本着“靠山吃山”的思想,为了致富而非法砍伐林木、猎X野生动物,最终因为触犯国家法律,过上了“铁窗”生活;

另一些村民则在山坡上垦荒种粮,维持温饱。因为森林植被减少,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村民的生活越来越贫困。

二、一些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远离城市的喧嚣中,守着祖辈留下的片片农田,过着平静而贫困的生活。

村民们极力反对在家门口修筑公路,反对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坡地越开越多,生活越来越贫困。

三、一些村民为了开发当地的喀斯特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让外地、外国旅游公司介入,当地的旅游开发被这些公司所操纵,他们将当地村民排斥在管理层之外,占有了旅游开发的全部经济收入。

当地村民依然继续原来的生活方式,或仅仅是为旅游公司充当简单的劳动力,他们把旅游业看成是与自己不相干的外来物,经常与旅游公司和旅游者发生冲突。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使当地独特的文化遗产丧失,土地被占用,村民生活水平下降。

四、一些村民积极修筑道路,多方集资,合作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和加工工艺,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绿色植物资源和传统手工艺品。

许多村民从事旅游业或进入乡镇企业,提高了收入。企业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山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你认为大山居民的哪一种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讨论二:

为什么我国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零增长”

国际学术界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其核心在于必须实现和保持人口数量、能源和资源消费以及生态和环境退化速度的三个零增长。中国科学院《199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认为,中国要真正跨进可持续发展的门槛,就必须跨越三个台阶:

2030年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的零速率。

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

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人口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最大的坎。新增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加上国民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资源,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道障碍。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我国每年约22.3%的新增GDP被新增人口的消费所抵消。因此,只有当人口的增长率降为零,人口的规模得以保持常量的状况下,才能有效地降低资源消耗。

第二道坎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速度。

中国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从总体而言居于世界的前列,但人均资源量明显位于世界后列。如水资源,人均排在世界第88位左右,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加上水资源分布的地区不平衡,水资源问题日益明显。

再如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人均排在世界第53位。从2010年开始,2/3的主要矿产将处于或进入短缺状态,金、银、铜和石油将短缺一半以上。

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是具备战略意义的能源,也是衡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人均的51.3%,石油只有11.3%,天然气为3.87%。中国未来能源的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匮乏,使能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

中国的人均矿产资源只及世界人均的1/3,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国家经济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

10000美元时,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最大。

第三道坎是生态环境的退化,包括长期性的基本生态退化和短期的环境污染。

中国必须面对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如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原退化、自然灾害等。而短期环境质量的改善,则必须面对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而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3、可持续发展遵循的3个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小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即可以用较少的社会代价和资源代价取得较快的社会经济发展。

4、作业布置:

(含课内课外作业、思考题、讨论题等)

判断下列语句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v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

——公平性原则

v

“涸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持续性原则

下列说法反映的人地关系属于哪个阶段?

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教学反思:

(因为教学反思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只能课后写)

利用谚语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授课教师:汪艳英

授课班级:高一(12~16)班

授课时间:第19

周星期

第三篇: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反思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上承自然资源与人类,下接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了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节课亮点:

1、在教学中,注意抓住生产力发展及其对人地关系的影响这条主线,用两圆圈的那个人地关系示意图来解释不同时期人地关系的特点,以及这一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背景、核心思想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人类的必然选择,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2、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意识到了自然环境的存在及其演变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过去,由于人类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为求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视自然规律,其结果是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如目前的温室效应、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无节制地利用和破坏自然环境的后果。因此,只有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的必要性,才能使他们的行为有利于人类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和演化。其次,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相互影响性。

不足之处:

因为本内容知识比较抽象,应该以习题的形式让大家学习,这样才牢固。

改进措施:

多做题、做好题,以情景题让学生悟出概念。

第四篇:《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教学反思

对于这部分内容,我的教法基本上就是按教材的体系进行,即让学生对照学案要求先看书10分钟左右,并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填空,然后师生共同对学案上的问题逐一进行明确,掌握本节的内容,可以依据本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补充,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主要设计了三个小问题,一是人类文明分为哪几个阶段?二是各阶段人地关系如何?三是为什么在这几个阶段会出现这样的人地关系?对于第一个问题学案探究题的题目中就有,一定会有学生会看到这一点,因此解决起来并不难,而第二个小问题由于前面在区域发展阶段中已经讲过,学生也能轻易解决。这两个小问题我都是让学生说的,而且学生可以说得很好,第三个问题就要老师加以引导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说出大概的意思,然后老师可以归纳为在采猎文明阶段,人类是依赖自然,所以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开始改造自然,由于原始的农业对生态已经有了较大的破坏,所以这个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不协调;工业文明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试图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的增多,人地关系出现严重的不协调;而到了现代文明阶段,当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发现了自己行为存在的严重问题后,逐渐认识到人类应该善待自然,因此使人地关系由紧张慢慢走向协调。有了这样的知识铺垫,到这时看似还没有涉及教材的具体内容,其实本节的内容已经基本得到了落实。

我觉得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老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而且在学习了本节知识外还让学生掌握了应该掌握而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及对前面学过知识的联系,做到温故知新,这样的方法可以在以后的本部分教材的教学中应用,也可以在其他章节内容的教学中借鉴使用。

第五篇:《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说课稿

本节内容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手,分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

教学“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内容时,可将人地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也可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理顺思路、掌握要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可持续发展理论,难点是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分析。

对玛雅文明的案例分析,教学时可根据需要替换,或鼓励学生探究某个案例。在学生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工业革命时期,是人类征服自然导致人地关系恶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案例很多,教师可激励学生举例。在分析图6.7时,学生除了得出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的知识外,还可通过自己在图中找答案提高读图能力,也可将图6.7作一个变式。

在学习环境问题时,教师可自己或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演讲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然后引发学生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人们虽然富有了,但环境质量下降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下降了。

在了解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先污染,后治理后,可激发学生讨论:“我国能否借鉴发达国家的这种模式来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十分重要,教学时可采用讨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这三个原则。P97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不必有统一的答案,只要有理有据,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就是好答案。最后要将“环境观”与“发展观”统一起来,以达到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的。

下载高中地理必修二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必修二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课题: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型: 新课【教学目标】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 3.根据有关资......

    原创: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原创: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广州市真光中学谢畅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二

    高中地理必修二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本站推荐]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

    高中地理必修二总结

    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人类的生产劳动 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必修二教学反思

    立体几何教学反思 谢本兵(20130708) 回头反思这章的教学过程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毕竟这章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及精力,也充分体验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总之,感悟多多......

    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

    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