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风骨今何在
散文风骨今何在
2012-03-31 作者:红山飞雪 8411人读过 文章评论 相关文章 我来投稿
散文,就是随意而为的文字。写人写景抒情叙事,短小而灵活。散文,可以写得很细腻,很唯美;也可以很豪放,很沉郁。
写散文的人很多,因为短小灵活。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时的心境,一点点感悟,皆可成文字。在写散文的人中,女性居多,而女性天生细腻温婉,因而时下散文的创造逐渐呈现出一种“婉约”的态势。满眼的风花雪月,一片低吟浅唱。在这里,我无意怪罪女性作者,男性作者在晓风残月里把酒临风,不知今夕是何夕的也不在少数。
人们喜欢美的东西,包括文字。所以,有人把散文称之为“美文”。但“美文”的含义应是十分丰富的,至少应该包括两大方面。即:“婉约之美”与“豪放之美”。就像那唐诗宋词。但问题是放眼各大文学网站,以及有限的散文刊物,散文已是“婉约”太甚,甚至于到了泛滥的程度。
写景也好,抒情也罢。我们不怕文字写得精致,写得唯美,只怕写到了为了追求文字的华丽而失去了文章的精神,没有了文字的风骨。
有些文字为情而文,到了无文不情的地步。而这情则过于虚假,过于矫揉造作,给人的感觉是在那里无病呻吟。有的文字为了追求表面的华丽优美,堆砌辞藻,满篇的华辞丽句。结果是忽略了散文最本质的东西,朦朦胧胧不知所云。这样的文字乍一看似乎很美,有精雕细刻的词句,有缠绵悱恻的抒情,可是读者往往很难读懂文字表达的是什么,想抒发的是什么。原因是这样的文字只注重了文字的雕琢,只注重了语句的美感,忽视了文字的表情达意,忽视了文字的通顺和流畅,忽视了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像一幅漫画所描绘的那样,把一个美女的五官都精雕细刻,完美无缺。可是每一个器官都错放了地方,结果是不伦不类,损害了整体效果。如果我们不注重文字最本质的东西,不能把最真诚的情感呈现给读者,只在那些华丽的词句上下功夫,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病态。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看起来很美,却是不健康。
有些散文,太注重自我,很少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往往从自我入手,叙写一些个人的小情调,一颦眉,一回眸;描写眼前的一花一草,一蝶飞,一虫鸣。却又无力做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境界。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梦魇般地顾影自怜,自怨自艾。因而导致了文字偏软,视野过窄,过于晦涩,陷入了低级趣味。即便是文字的技术层面无可挑剔,那么散文的立意,散文的品位也难称佳作。
现在有很多的散文网站,包括一些著名的散文网站却比较青睐这一类文字。不知是网站的定位使然,还是网站偏爱这类文字的编辑居多。而那些文字质朴,却有真挚情感、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章却往往被忽视,看不上眼。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形散而神不散”应该是人们比较普遍认可的说法。所谓“神”应该是一篇散文的灵魂。一篇优秀的文字有了灵魂还不够,还应该有“风骨”。唯有如此,文字才会像一座大山那样巍然屹立;才会像一朵花那样卓尔不群。遗憾的是这样的文字越来越难得一见了。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风骨》里说道:“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於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在他看来,一篇文字的言辞和文气就是“风骨”。我们不反对华美的语言,但如果我们只注重言辞的雕琢,而忽视了文气,那么,我们是不是误入歧途了?
其实,我们中国历代的散文从来是不缺少风骨的。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到著名的“建安风骨”,到唐宋八大家,到明清的散文。从来就没有缺少过言辞、文气具佳的散文。
墨子很早就提出了“三表法”。即:观察事物和写文章要有历史上的事实作根据;要有广大人民的生活经验作根据;要放到实际生活中去检验一下,看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因此,他的文章大多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不以华丽之辞取胜,而以逻辑严密著称。如他的《非攻》,《公输》等。
如果从“风骨”上看,孟子的散文应是最具“风骨”的了。他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有如此胸襟和刚烈的性格,表现在他的散文上,就形成了高屋建瓴,锐气逼人,酣畅雄肆,喷薄有力的风格。也体现了“文如其人”的观点。如我们熟知的《齐人有一妻一妾》就构思独特笔锋辛辣;再如《鱼,我所欲也》就骨力十足,气势磅礴,淋漓痛快。我们读他的散文,不娇柔,不造作,不粉饰,不雕琢。总会有言辞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文气贯通,酣畅淋漓的感觉。
庄子的散文是诸子散文中文学色彩最为浓厚的一位。超现实,纯想象的文学创作,决定了他的语言瑰丽,想象奇特的风格。在其文字中,善用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但他文字的整体风格仍然是雄浑豪放,汪洋恣肆,风骨犹存。李白曾称赞为“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逍遥游》就是他散文风格的代表作。
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以其风骨遒劲的文字,悲凉沉郁的风格,发奋激昂的格调,成就了“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风骨”一词也成为文章很重要的审美标准。
到了唐宋明清,文学家们很好地承传了“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在他们的散文创作中,保持了骨力遒劲,慷慨悲凉的特点,注重文字的风骨,注重文字的社会意义,关注国家和社会,即便是描写个人的境遇也常常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阅读他们的文章的时候,总是会被那些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被文字里所蕴含的那种悲壮苍凉,沉郁顿挫之美所陶醉。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与民同乐;李华《吊古战场文》的沉郁苍凉,刚劲有力。再如苏轼的《赤壁赋》,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无不是言辞,文气具佳的散文作品。
到了近现代,特别是建国后,我们那些现代的散文大家,仍然十分注重自己文字里的“风骨”。秦牧的《社稷坛抒情》;峻青的《秋色赋》;贾平凹的《丑石》等等,虽然较古人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艺术手法也更加灵活多变,写作的题材也更加广泛,但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了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那种苍郁顿挫之美。
也许炉火纯青的文字就是返璞归真吧。就如《道德经》里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那些武林高手不是也经常说,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吗?散文也是如此,不必在表面的文字上花费力气去雕琢,去粉饰;不必刻意去追求什么唯美和“非主流”;也不必为赋新诗强说愁。自自然然地写,真真诚诚地去抒发。什么时候你的文字返璞归真了,你的文字就离“炉火纯青”不远了。
我们大多是一些普通的人,写散文纯属爱好,或者为了娱乐。当然不能把我们的文字提到“文章误国”或者“文字可以兴邦”的高度。但文字是给人看的,或多或少是会产生一些影响的。写的人多了,就会形成一种潮流,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应该不是小事情。
散文的写作,既有个人的风格,也有个人的喜好。写什么样的文字,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鉴于时下散文现状,撰写此文,纯属一家之言,期待方家斧正。
第二篇:历年山西高考状元今何在
历年山西高考状元今何在今年高考的分数已经出炉,各地诞生的状元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延续多年的高考曾产生过一代又一代的状元,他们当时被鲜花和掌声包围,而现在,那段耀眼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逐渐淡去。高考状元现在在哪里?他们是否成了社会精英?还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本报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了我省近些年的高考状元,请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
1,陈胜胜:如今希望在律师界实现人生价值
高考心得:思考、总结,这是一名优秀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也有差异,因此没有万能的“学习法宝”,想要有好成绩必须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主动去学,而非等待老师来教。
话语不多,但思维敏捷,高考文科状元的光环在陈胜胜看来已是一个记忆符号,如今他更希望通过努力,在律师这个行业实现人生价值。
6月27日上午,记者联系到陈胜胜时,他正和家人享受难得的周末时光。年薪超过六位数,在北京一家规模较大的律师事务所当律师,这位昔日的状元如今依然非常优秀。“因为校友是事务所合伙人之一,毕业后就到了这里。”陈胜胜说,大学毕业后自己没有选择继续读研,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原因,另一方面是想要从事的律师行业更需要实践经验,所以就“投奔”了这家事务所。
2003年至今,陈胜胜主要从事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尽管工作还算顺利,但这位“北漂族”话语间还是流露出北京的生活节奏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至今还没有买房计划,北京房价涨得太快,可能租房住更划算。而且通过政府调控,房价应该会回落,还是再等等。”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了陈胜胜当年的班主任、政治老师秦光明。“我们几乎每年都会见一次面,情同父子。和在学校那时候相比,胜胜现在更健谈,也沉稳多了。”秦老师说,陈胜胜是山西芮城县人,1995年9月从芮城县南曹初中毕业考入运城康杰中学。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康杰中学为他免除了所有学费。在秦老师印象中,性格内向的陈胜胜思维特别敏捷,非常善于思考,在校期间曾荣获信息学全国奥林匹克联赛(山西赛区)二等奖及“校三好学生”称号。
2,董力庚:就职全球顶级商务智能软件公司
高考心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做好规划。而且要吃得了苦,要有不甘落人之后的劲头。
6月25日,记者联系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生科,一位姓徐的老师帮记者查询了董力庚的情况。
董力庚曾经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读博士,2010年1月离校,去向是微策略软件(杭州)有限公司。记者随后查询到,董力庚就职的公司是全球商务智能软件的佼佼者,软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全球零售、电信、科技、金融、医药等各个领域。可以说,董力庚目前从事着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在康杰中学校史的大事记(1999年)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参加高考者1049人,被录取者784人,占考生的74.7%,其中董力庚以682分的成绩获山西省理科状元。同年有14名毕业生入党,董力庚就是这14人中的一个。“董力庚的组织能力特别强,从不甘落人之后。”董力庚昔日的班主任老师郭树立这样评价。郭老师说,董力庚天资聪颖自不必说,最主要的是他组织能力强,把自己要干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从起床到晚上睡觉,哪一段时间要干什么、该干什么,他提前就做好了计划。
郭老师说,董力庚在班里担任班长,刚上高三时,他的英语不是太好,但几个月后就有了明显进步,期中考试还得了高分。郭老师曾询问他学英语有什么心得和方法,他说:“我是班长,同学们平时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常来问我,我怕失面子,就刻苦钻研,慢慢就学好了。”
就读于清华大学期间,董力庚曾担任过本年级的党支部书记等职。“食堂—实验室—宿舍”三点一线是他一日生活的全部。他还曾跟随导师负责研究“国家863计划”中的一个项目,即智能视频处理技术,这项技术是国家十大科技攻关项目中的一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成功后可使人们的生活更趋现代化。3,郑恩泽:安家苏州惦记着能为家乡效力
高考心得:方法+勤奋=成功。各学科知识之间都有内在联系,学习时要学会寻找这个脉络。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记那些该记的知识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郑恩泽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工作,从事国际业务。
记者第一次与他取得电话联系是在6月25日下午,他当时正在银行接待大客户,那边的环境听起来比较嘈杂,他压低声音,语速很快:“实在对不起,今天有好几个客户,不然我们明天吧?”
隔了两天,记者再打过去的时候,他还在工作。
郑恩泽说,2007年在苏州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建设银行。去年,他用自己攒下的钱在苏州市中心首付了一套房子,预计今年年底就可以交房。“其实我不是很看重住房条件,但父母远在老家山西,二老都希望我能够尽早安定下来。”郑恩泽在苏州交了女朋友,准备两年内完婚,“我在家里是独子,父母都退休了,我觉得苏州这几年发展特别快,空气也很好。我希望自己将来能为父母再买一套房,接他们来苏州安度晚年。”“我很想念山西的亲人,包括母校和老师们。可惜工作节奏太快,只能每年春节或长假回去探望亲朋。”郑恩泽说,自己是学金融贸易的,对家乡的经济发展情况特别关注,“希望有一天我的所学能为家乡效力,我一定义无反顾。”
4,黄悦:在德国读硕士今年毕业
高考心得:高考是选拔型考试,不可能每一道题都答对,正视自己的能力是得高分的关键。
黄悦现在德国读硕士,今年年底就毕业了。“黄悦各方面都很出色,在北京读大学时,她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她一直是成成中学和我最大的骄傲。”曾担任黄悦班主任的张敏老师,提起黄悦满脸都是骄傲。
张老师说,黄悦硕士毕业后,想在德国先找一份工作,之后有机会继续在德国读博士。忆起当年黄悦的“理科状元”,张老师说:“连黄悦自己都没想到。她的成绩平时在班里排在十几名,全高三年级排在50名左右。当时高考第一科语文考完后,许多学生都反映作文有点偏题,可黄悦感觉考得不错。四科全考完后,大多数学生反映理科题难,黄悦还是感觉考得不错。考后我给她估了两次分,成绩都在600分以上,但还是没敢冒险报清华、北大,考虑到语文、英语是她的特长,就报考了对外经贸大学德语专业。”
成绩公布后,黄悦的总分达663分,理科成绩是全省第一。能获得这样好的成绩,与黄悦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能以及良好的心态有很大关系。
在高考录取阶段,清华、北大等学校都曾与黄悦联系过,但出于对语言专业的喜爱,她还是选择了对外经贸大学的德语专业。
5,郭斯炀:当企业智囊既有挑战也有压力
高考心得:别给自己施加太大压力,不要刻意要求考上好的大学,轻松应试、坦然接受。
郭斯炀的电话接通时,话筒那边传来阵阵嘶嘶声,信号似乎不好,她解释:“我正在去上海的路上。”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之后,郭斯炀并没有选择出国继续深造,而是进入一家外资咨询公司,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形象一点说,就是企业的智囊团。每天都会面对新的问题,而她的工作就是为遇到困难的企业排忧解难,她坦言“很有挑战,但压力也很大。”
谈及在北大求学最大的收获,郭斯炀认为学校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改变了思维方式。“在这里,你能遇到很多优秀的人,和他们在一起,思维能够碰撞出很多奇妙的东西。”同时,学校也给郭斯炀带来了更多机会。在北大的4年里,郭斯炀努力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参加社团、出国交流、聆听讲座„„每一次的亲身参与和体会,都让她的理想愈加清晰。
大学期间一次去捷克交流的机会,让郭斯炀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那样缓慢的生活节奏,而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无尽机遇,才是自己想要的。
从一名学生到一个社会人,郭斯炀在大学期间便完成了这样的转换,这也让她更适应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明天是会继续工作还是读书深造,郭斯炀笑着说,“一切都是未知数。”
6,马帅:民办中学首位状元现读研一
马帅是河津市僧楼镇马家堡人,毕业于河津永民中学。这所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而在马帅之前,山西民办中学从没出过高考状元。“马帅特别孝顺,我和他爸都是农民,家里不富裕,因此他从上中学起就开始利用假期打工。”马帅的妈妈说,就在2005年高考分数公布的前一天,马帅还在一砖厂打工。
在校期间,马帅就读于培养文、史、哲三个方向人才的文科实验班,成绩仍是名列前茅。“其实在哪儿上学都有压力,但这也是我的动力。”马帅说。此外,他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甚至担任过学校学生超市的经理助理,主要负责管理在超市打工的学生。在清华大学,本科生如果在学习方面突出将被评为学业优秀奖,如果学业和各方面能力都突出,将被评为综合优秀奖。马帅曾两次被评为综合优秀,一次被评为学业优秀。
去年年底,马帅被学校保研,现在已是研一的学生。除了上课和研究课题,他还担任着2009级本科班的辅导员,同另外一名辅导员负责着3个班160多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对于今后的打算,马帅表示,希望毕业后顺利找份工作,孝顺父母,不让他们再操心。
7,郝乐:放弃保研选择了出国留学
“今年7月8日,我就大学毕业了,离开就读了4年的北大。”电话那头,郝乐声音沉稳。由于毕业前夕事情多,记者经多方联系,才与郝乐取得联系,通过电话采访了她。
郝乐的父亲郝葆良在阳泉市科技部门工作,人很随和,母亲在设计部门工作。平常他们很关心郝乐的生活,但对她的学习并不多加干涉,也没有给她设定任何目标。中考时,郝乐的成绩就是阳泉市第一。从那以后,父母和郝乐形成了一种默契:将来肯定能考上北大。2006年,郝乐不负众望,以山西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北大经济系录取。
进入大学,郝乐各方面依旧十分出色,除了文化成绩仍名列前茅,还积极参加各类活动。2007年4月,她参加了第四届首都高校经济学院辩论赛,并获北大最佳辩手称号。2008年汶川地震后,郝乐曾赴灾区做了一个星期的志愿者,“我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志愿者,在灾区主要做中小学生的灾后心理抚慰。”
将要毕业,郝乐面临两种选择:保研或出国留学。如果选择保研,则顺利留在北大;如果出国留学,则需要申请、考试,不成功的话将失掉保研的机会。而她选择了后者,并顺利通过考核被录取。
就业调查
半数状元进入职场仍是佼佼者
记者走访山西近10年的9名高考状元,其中50%的状元目前都在职场打拼,均就职于发达城市、在外企工作;其余的则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山西历届高考的状元们,在之后的学业和工作中仍是佼佼者。
调查显示,80%以上的高考状元就读的专业都是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法律、语言、计算机等,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多数都曾担任学生干部;大部分状元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上述内容,和2000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基本一致。该课题组调查了1977年—1998年全国各省份高考状元共计724位。调查显示,高考状元进入大学后,基本是校园中的佼佼者。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其中约有40%选择出国留学或定居海外。
(记者 要维维 李飞飞 王芳 杨帆 杨晶 王也 郭成强 郭卫艳 王斌 制图:刘铁军)
◇状元榜◇
1999年文科状元陈胜胜
成绩:总分632分
毕业中学:运城康杰中学
考取院校:北京大学
目前:就职于北京某律师事务所
1999年理科状元董力庚
成绩:总分682分
毕业中学:运城康杰中学
考取院校:清华大学
目前:就职于微策略软件(杭州)有限公司
2002年理科状元张晓阳
成绩:总分696分
毕业中学:山西阳城一中
考取院校:清华大学,后考入中科院读研究生
目前:已在北京就业
2003年文科状元郑恩泽
成绩:总分613分
毕业中学:阳泉盂县一中
考取院校:苏州大学
目前: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
2003年理科状元黄悦
成绩:总分663分
毕业中学:太原成成中学
考取院校:对外经贸大学
目前:在德国读硕士
2004年文科状元郭斯炀
成绩:总分664分
毕业中学:太原市十八中
考取院校:北京大学
目前:就职于一家美国上市的外资咨询公司
2005年文科状元马帅
成绩:总分634分
毕业中学:河津永民中学
考取院校:清华大学
目前:清华大学研究生一年级
2005年理科状元陈敏
成绩:总分689分
毕业中学:运城康杰中学
考取院校:北京大学
目前:就职于上海某外企
2006年文科状元郝乐
成绩:总分680分
毕业中学:阳泉一中
考取院校:北京大学
目前:将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求学
(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第三篇:《悟空传》今何在 经典语录60
今何在《悟空传》经典语录
《悟空传》是由今何在(原名曾雨)最先在新浪网金庸客栈上面连载发表的长篇小说,共二十章。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里面有哪些经典吧!
1、所谓解脱,不过就是死亡。所谓正果,不过就是幻灭。所谓成佛,不过就是放弃所有的爱与理想,变成一座没有灵魂的塑像。——今何在 《悟空传》
2、太飘渺了,我触不着它们,那么美丽的东西,一触就破了,一触,就醒了,醒了,什么也没有。——今何在 《悟空传》
3、你撬不开它的,你也掰不断它,因为它不是东西,它是你自己的束缚。——今何在 《悟空传》
4、几世辛苦为哪般啊,后世前生赎不完。——今何在 《悟空传》
5、盘古不是神造的,那他是妖精罗?原来神都是妖精造的吗? ——今何在 《悟空传》
6、一天,几个僧人坐下树下谈论。一个叫玄生的说:“我看这佛,如庭前大树,千枝万叶,不离其根。” 另一叫玄淇的道:“我也有一比,我看这佛,如院中古井,时时照之,自省我心。” 四周众僧皆道:“二位师兄所言妙极,真
显佛法要义。” 那二人颇有得意之色,却见玄奘一边独坐,不理不睬。玄淇叫道:“玄奘,我们所言,你以为如何呀?” 玄奘头也 不回,笑道 : “若是 我 时,便砍了那树,填了那井,让你们死了这心!” 玄生玄淇均跳起来:“好狠的和尚,看不得我们得奥义么?” 玄奘大笑道:“若是真得奥义,何来树与井?” “哼!那你倒说佛是什么?” “有佛么,在哪儿?你抓一个来我看!”玄奘说。“俗物!佛在心中,如何抓得。” “佛在心中,你说它作甚?不如放屁!” ——今何在 《悟空传》
7、猪八戒在天空中没命的左冲右突,“忘记路,忘记回家的路!”他喊。“明知道是不可能相见的,为什么还要记住?” ——今何在 《悟空传》
8、师兄啊,为什么你总是喜欢透过现象去看人的本质呢?你不知道拿眼透视女孩子是不好的吗? 《悟空传》
9、我不是忘记一切,我是一无所有。——今何在 《悟空传》
10、“师父,我一直在想,天下万物,皆来于空,可这众生爱痴,从何而来?天下万物,又终归于空,那人来到尘世浮沉,为的又是什么?” ——今何在 《悟空传》
11、世上有什么比玩过家家更幸福的事?你想要的生活,你想得到的一切,都可以得到。——今何在 《悟空传》
12、人生没有什么会永远不失去的,可是有的人不相信,所以他们会不停的寻找,找一辈子。——今何在 《悟空传》
13、我知道天会愤怒。如果人触犯了它的威严。但天是否知道人也会愤怒?如果他已一无所有。当我乞求时,你傲慢冷笑。当我痛苦时,你无动于衷。现在我愤怒了。我要听到天的痛哭。我要听到神的乞求。我知道天会愤怒。但你知道天也会颤抖吗?苍穹动摇时,我放声大笑,挥开如意金箍棒,打它个地覆 天翻。从今往后一万年,你们都会记住我的名字,齐 天大圣孙 悟空。— — 今何在 《 悟空传》
14、长夜漫漫 还是醉些的好 ——今何在 《悟空传》
15、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今何在 《悟空传》 青春的叛逆与冲动,对理想的迷茫与憧憬尽在其中,直到现在,我已过了青春的时代,猛然间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依然 为落泪,为了我们的青春,为了我们曾经在心底死 去的那些人 与理想。— —今何 在 《悟空传》
16、我有一个梦,我想我飞起时,那天也让开路,我入海时,水也分成两边,众神诸仙,见我也称兄弟,无忧无虑,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到不了之处,再无我做不成之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今何在 《悟空传》
17、quot;你要记住你是一个猴子,因此你不用学做神仙,你的本性比所有神明都高贵.——今何在 《悟空传》
quot;
18、我为如来,又有何惧? ——今何在 《悟空传》
19、万物都是有魂的,他们一个样子过得累了,就死去变成另一种样子!——今何在 《悟空传》
20、你就这样听,不要打断我,我会把一切都说给你听,你不要象二郎神那样不耐烦的大笑,也不要象天蓬那样语重心长的反驳,他们一定会这样做的,所以我只把话说给你听,只有你会这样默默的听,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会----------——今何在 《悟空传》
21、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冥须悟空。《悟空传》
22、万物生成皆神圣,一草一木总关情。——今何在 《悟空传》
23、世界是这个样子的么?极目之处,无边无界,我却不能再进一步? ——今何在 《悟空传》
24、神不会去救任何人,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如果你死了,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但只要你活着,就可以改变一切 ——今何在 《悟空传》
25、不要死 也不要孤独的活 ——今何在 《悟空传》
26、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纤尘何用?万物其中,变化何用?道法自成。面壁何用?不见滔滔,棒喝何用?一头大包。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从何而来?同生世上,齐乐而歌,行遍大道。万里千里,总找不到,不如与我,相逢一笑。芒鞋斗笠千年走,万古长空一 朝游,踏歌而行者,物我两忘间。嗨!嗨!嗨!自在 逍遥----------——今 何 在 《悟空 传 》
27、相遇皆是缘 缘尽莫强求 ——今何在 《悟空传》
28、是不是选择任何一个方向,都会游向同一个宿命呢? ——今何在 《悟空传》
29、当命运早已注定,而你却无法改变时,你会做些什么?是做一只望着月亮哭泣的猪?还是反抗到粉身碎骨的石猴?如果失去是苦,你还怕不怕付出?如果坠落是苦,你还要不要幸福 ? 如果迷乱是苦,该开始还是结束? 如果追求是苦,这是坚强还是执迷不悟? ——今何在 《悟空传》
30、最后四个人成了佛,成佛以后呢?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以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梦想的四个人,一成了佛,就完全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佛是什么,佛就是虚无,四大皆空,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感情没有欲望没有思想,当你放弃这些,你就不会痛苦了。但问题是,放弃了这些,人还剩下什么 ?什么都没了,直接就死了。所以成佛就是消亡,西 天就是寂 灭,西 游就 是 一场被 精 心安排成自杀的谋杀。《悟空传》
31、如果有人要拿答案灌输给你,那不是为了让你聪明,更可能是想让你变傻。——今何在 《悟空传》
32、quot;当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 ——今何在 《悟空传》
quot;
33、庄主叹完气说自己有一个女儿,唤做翠兰。我听过很多的这样的书段,知道下一句必是:“年方二八,尚未婚 配。” 庄主说:“年方二八,尚未婚配。” ——今何在 《悟空传》
34、他是天地间的美少年,却面如冷霜。只因他身体里已不再有热血流动,他不过是精美的人偶,再不能感知世间炎凉。——今何在 《悟空传》
35、“所以来到这里的魂儿,都要放弃所有的欲望?” “不仅是欲望,还有记忆。没有了欲望,就无烦无恼,不会再痛苦。没有了记忆,就会无牵无挂,不会再留念。” “可是,那样岂不是什么都没有了?” “这样才能洗刷过往,重新开始。” “但既然生就是烦恼和牵挂,又何必转生?” “你以为他们 为什么要转世?自然是为了赎罪。还清前世所欠,还清了,就 不必再 转 世 了。” “ 他们有什么罪?又欠了什么?” “贪怒杀伐都是罪,爱恨痴缠必有相欠。活着,即是罪孽;有情,就会相欠。” ——今何在 《悟空传》
36、猪八戒说:“我?我是一个和你一样不肯忘记前世而宁愿承受痛苦的人。” ——今何在 《悟空传》
37、五百年很漫长吗? 你忘了哭 也不再笑 唯有沉默 长久的沉默 ——今何在 《悟空传》
38、心中无爱,怎么会懂珍惜二字。——今何在 《悟空传》
39、他在西行的路上从不迷失,因为他从不知他要去哪。现在他迷路了,因为他开始感到眼前的事物似曾相识。——今何在 《悟空传》
40、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太阳会一会远一会近移来移去,我们要追着太阳不能离它太远,所以注定了要一生都花在奔波上,真正能停下来生活的日子只有一点,不过我在路上都会一直想着,为着这一点的相聚时光我都会尽力的飞翔。《悟空传》
41、quot;因为我想活着,我不能掩藏我心中的本欲,正如我心中爱你美丽,又怎能嘴上装四大皆空。——今何在 《悟空传》 quot;
42、神不贪,为何容不得一点对其不敬?神不恶,为何要将地上千万生灵命运,握于手中? ——今何在 《悟空传》
43、原来一生一世那么短暂,原来当你发现所爱的,就应该不顾一切的去追求。因为生命随时都会终止,命运是大海,当你能够畅游时,你就要尽情游向你的所爱,因为你不知道狂流什么时候会到来,卷走一切希望与梦想。——今何在 《悟空传》
44、我像一个优伶,时哭时笑着,久而久之,也不知这悲喜是自己的,还是一种表演,很多人在看着我,他们在叫好,但我很孤独,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着我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世界,那里只有神与妖,没有人,没有人间的一切琐碎,却有一切你所想象不到的东西。但真正生活在那里,我又孤 独,因为我是一个人。——今何在 《悟空传》
45、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没有家的。你让他回去,他找不到来时的路,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就会死在某个角落里。——今何在 《悟空传》
46、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面壁何用?不见滔滔;棒喝何用?一头大包;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今何在 《悟空传》
47、我虽然是只猪,但我,不,任,你,们,宰!——今何在 《悟空传》
48、明知道是不可能相见的,为什么还要记住? ——今何在 《悟空传》
49、我不愿这样,我亲眼看着我的同类在狂欢之后的死亡,我不希望太阳落下去可总是一点点看着晚霞消失,我不明白为什么其它生灵能安然,那一天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有没有人能摆脱,有没有人?----------——今何在 《悟空传》
50、你肉眼凡胎,又怎知万物造化,外表皆幻。——今何在 《悟空传》
51、我要听到天的痛哭,我要听到神的乞求。我知道天会愤怒,但你知道天也会颤抖吗? 苍穹动摇时,我放声大笑,挥开如意金箍棒,打它个地覆天也翻。从今以后一万年,你们都会记住我的名字,齐天大圣孙悟空。——今何在 《悟空传》52、1、当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
2、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
3、“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4、明知道是不可能相见的,为什么还要记住? ——今何在 《悟空传》
53、你入我眼,如花映水中,便不是花,色本是空,万物皆为红尘。——今何在 《悟空传》
54、“花果山,什么时候才能重新长出花果来?不过,种子已经撒遍天下了。”孙悟空抓了一把地上的黑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来。天边的雷鸣已然越来越近了。孙悟空靠在一棵焦树上,静静的等着。等到那一刹,黑暗的天空突然被一道巨大的闪电划开。孙悟空一跃而起,将金箍棒直指向苍穹。“来吧!” 那一刻被电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千万年后仍 凝固在 传 说 之中。“如果下雨,这里就会长出花草来吧,我没有种子,如果上天知我心诚,就让石头也开花吧。” 阿瑶割开自己的手腕,将血洒落土中。忽然,天空一声雷鸣,隆隆滚动。——今何在 《悟空传》
55、“神仙。妖,区别在何处呢?” “。神仙是没有妖那么多恶心贪欲的。” “真的么?神不贪,为何容不得一点儿对其不敬?神不恶,为何要将地上千万生灵命运,握于手中?” “。” “我为什么要做神仙?因为我想那样至少自己的命运,不用握在他人之手。” “可是那些地上的妖精,你抛弃了他们。” “是我一开始就错了,妖精从来不需要人去拯 救,你想 把他们 变成 人,结果 就 会害了他们。” ——今何在 《悟空传》
56、痛,这样一种痛。勒入你的头骨,勒入你的灵魂。锁链!穿过了琵琶骨。那又怎样,那又怎样,我还能站立啊哈哈哈。狂雷,击碎了血肉,那又怎样,那又怎样,我还能狂笑啊哈哈哈。可是这样痛,它穿过了身躯,它牵着我的血脉,我笑不出来我站不起来我失去了身体,我也自己也不能有不能有啊。— —今何在 《悟空传》
57、负尽千重罪,炼就不死心.——今何在 《悟空传》
58、你以为你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但是在你四周有很多看不见的墙,其实你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今何在 《悟空传》
59、我心中爱着你的美丽,又怎能嘴上装四大皆空。——今何在 《悟空传》
60、你不觉得晚霞很美吗? 我只有看着这个,才能每天坚持西走下去.——今何在 《悟空传》
第四篇:风骨和辞藻和谐统一
风骨与文采的和谐统一
——浅析《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刘勰的审美理想
2010级文艺学专业
姓名:邱 菊
学号:2010906349
摘 要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十分重要的理论著作。全书结构严密,被誉为“体大思精”。它文辞华美、见解深刻、自成风格,历来被文学理论批评家所重视。其中的“风骨”篇对我国后世的古典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对于风骨研究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从风骨与文采的和谐统一的关系上来探求刘勰对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风骨 文采 审美理想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十分重要的理论著作。全书结构严密,被誉为“体大思精”。它文辞华美、见解深刻、自成风格,历来被文学理论批评家所重视。其中的“风骨”篇上承汉魏六朝,下启隋唐五代,在总结和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匠心独运,自成一家,对我国后世的古典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风骨”一词最早源于人物品评和书画艺术,在《书评》、《画评》中人们多用“隽骨”、“骨趣”、“骨气”等词语对书画艺术加以品评。诗歌美学中的“风骨”范畴最初萌生于包举万象的文章作法之中,如宋王僧谦论王微文章“骨气可推,英丽以自许”(《宋书·王微传》)这里的文章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还包括实用性文章。真正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来谈论“风骨”的,刘勰应为首创。从此“风骨”成为中国文论的重要范畴。
那么在刘勰的眼中到底何为“风骨”呢?即:“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在这段文字中,刘勰形象地阐释了他的“风骨”观。
何谓“风”?从本义讲,“风”是指自然界里流动的空气,风行草偃,被及万物。在后来的《诗经》中,“风”作为与“雅”、“颂”相并列的概念,意为乐曲(“国风”也就是指各地方的乐曲)。被汉代经学家们注疏的《毛诗序》开篇云:“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由此可知.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角度讲,“风”当然含有儒家思想的政治教化;但从作品的表达效果角度讲,“风”则是主体由于采取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而对客体产生的强烈感染力。而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认为“风”是对作品内容方面的美学要求,所以风是“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因此没有情志、不能够感人的作品就没有风,风要求作品写得有情志,能感人;要求写得鲜明而有生气;要求写得骏快爽朗——这正是对作品情志的美学要求。
何谓“骨”?骨本义是指骨骼,以其质坚而成为支撑物体之骨架。用之于文章则有了“骨力”一词,即树立文章之骨架。使作品遒劲有力。刘勰认为“骨”是对作品文辞方面的美学要求。即对有情志的作品要求它的文辞精练,辞义相称,有条理,挺拔有力,端正劲直。刘勰说:“沉吟铺辞,莫先于骨”.“结言”是一个“树骨”的过程,也就是主观情志如何通过文辞化为具体作品。“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骨”在人物品评之中也就具有弘毅刚直之意,“骨直”、“骨干”、“骨气”、“骨鲠”、“骨节”之于人备受推举。文如其人,作品反映作者的才性品格。人无骨则媚,文无骨则弱;人有骨而弘毅,文有骨而端直。
因此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将“风”与“骨”结合起来,有了风就生动,有了骨就劲健,有了风骨就能像鹰隼的翰飞戾天。由此提出 “风骨”。而所谓的“风骨”,就是指通过凝练端直、精练刚建的语言使思想内容(情志)表达得鲜明、生动、爽朗,从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即就有了“风骨”。
对于风骨研究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牟世金曾用“十人十说,百人百解”八个字来概括“风骨”篇的歧义。据香港大学陈耀南先生《文心风骨群说辨疑》统计,关于风骨的解释有十组五十七种之多。正像罗宗强说的:“风骨论是刘勰最激励人心而又最扑朔迷离的理论命题,也是他的理论最出色的成就之一。”日本汉学家目加田诚教授在《刘勰的(风骨论)》一文中也曾坦率地说:“所谓风骨,意思很难捉摸。”本文试图从风骨与文采的和谐统一的关系上来探求刘勰对于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风骨”篇在《文心雕龙》中是位于神思和体性之后的,这也许隐含着作者刘勰这样的意思,即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当构思成熟,表达样式选定之后,风骨的讲求就是最重要的了。风骨是刘勰对文章所提出的普遍要求和共同标准。而这一标准如何才能达到呢?刘勰说:“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由此我们就足可见刘勰心中真正的审美理想并不是风骨.而是风骨和辞藻的和谐统一,这才是刘勰所认为理想的文章样式,即审美理想。
风骨跟文采的关系,主要有两点:首先,“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概括的说,作品里的文采有两种,一种是鲜明的,一种是不鲜明的。有了风骨,作品的文采才鲜明;没有风骨,也就文采失鲜。作品里的声韵也有两种,一种是有力的,一种是无力的。有风骨,作品声韵就有力;没有风骨,声韵就无力。这里就充分说明风骨与文采声韵的密切关系。
其次,“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像鹰隼是有风骨而乏文采,像野雉是有文采而乏风骨,这两种都是风骨与文采的不协调的结果;像凤凰才是风骨与文采兼备,也才是风骨与文采的和谐统一。当然我们也由此可见在刘勰的心中风骨和文采是两回事,只有将其和谐统一,才是最完美的作品,也只有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流传于世,经久不衰。所谓杨慎评:“此论发自刘子,前无古人。”
《文心雕龙》一书于曹操、陶潜并不予重视,就是因为上述人的作品中虽有风骨,但于藻采或有所缺。而这种重“风骨”而不弃“文采”的理念,与刘勰所受的特定历史语境中的美学风尚的影响是有关的。如果说,刘勰如此强调“风骨”的范畴是基于魏晋以来文风绮靡萎弱、空洞无物,故思以有所匡正的话。那么他的尚采理论则得之于六朝人以调声和谐,属对工切,用事自然,辞采朗丽的美文为文学正宗的社会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如此重视“藻采”也决非出于偶然。
可以说刘勰一直在《文心雕龙》中提倡文学语言的文采,但必须是以文学语言的情和质为基础,情和采、质和文的统一,也就是风骨与文采的统一。它们构成文学语言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而这种审美理想的提出也对后世作家和文艺批评家也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历来是以语言的隐晦著称,但却不失是一首好诗,这正是其中的情与采,质与文的相统一。全诗被内在的“风骨”牵引着,才使得这首诗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在人的脑海中形成各种意象,互相碰撞,互相交织,有序地组织在一起,以丰富的文采展现在欣赏者面前。当然并非语言隐晦,才能有丰富的内涵,许多古诗词的语言简单、明了,却依旧意蕴深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等不胜枚举。
再如:韩退之“推敲”的故事,以及“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典故等等。由此我们更可以
下这样的定论,风骨属于作品内质方面的要求,而文采则属于作品外形修饰方面的要求,将二者紧密的结合起来,这就是刘勰认为的最为完美的审美理想。齐梁时代的钟蝾在其《诗品》中提倡的“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也正是这一思想的延续与发展。
综上,其实刘勰的审美理想并非仅仅在于“风骨”,“风骨”只是他反对六朝文风的权宜之计,是成为好文章的普遍要求和共同标准。他真正的审美理想很明显要比“风骨”更高些,即:有风骨而又有文采,风骨与文采的和谐统一。这样才会“藻耀而高翔”,成为文苑中之“鸣凤”。而“鸣凤”之作也正是时代赋予刘勰的最完美的审美理想。
参考文献
[1]周振甫.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张劲松.文心雕龙·风骨辨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况立秋.自然、艺术及风骨——刘勰《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意蕴[J].新东方,2002.2
第五篇:魏晋风骨——读《世说新语》有感
魏晋风骨
《世说新语》是我国的文化宝典,但又不仅仅是一部文化宝典。书中广泛反映了汉末魏晋之际的社会风气,诸如清谈玄学,人物品藻以及饮酒服药等等。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风骨”——魏晋时代的风骨。名士不拘一格,洒脱自傲,或寄情山水,或纵情饮酒,乐琴书,善清谈,至真至诚,至纯至孝,那是一个风流无需多言的时代。
私以为,风骨源于心,流于行。因为是顺心而为,所以肆意,所以自在,所以至真至纯,所以感人无言——所以,成就了魏晋的风骨。
我看到荀巨伯探望患病的朋友,宁死不离,终让胡兵自惭撤走。他坚定的话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他重义轻生、笃于友情的崇高品质,极真挚、极感人,唤醒了粗野无礼的胡兵内心深处的良知,使他发出了“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的感叹。荀巨伯顺心而为,一举一动都彰显了其独特的风骨,感人至深,便如盛开的鲜花,无需见面,花香便已足够沁人心脾。风骨,源自于内心的善。前有孙叔敖埋两头蛇,后有庾公拒卖的卢。面对危险,想要逃避,面对灾祸,想要转移,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却不被庾公所接受。他只道:“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于是,风骨便在这淡淡的一句话中绽放了。这种崇高的精神,这种对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都是因为内心的善。当一个人把善放在心头,就会从容安宁,习惯于将他人放在心上,知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谛,时时刻刻表现出这样一种大爱、大仁的风骨。
风骨,源自于内心的坚持。我感念着管宁的“子非吾友也”,殷仲堪的“拾以啖之”,范宣的“既终不受”„„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坚持,拒绝与自己的坚持不相符的一切事物,恪守自己的道。他们不因清贫而趋俗,不因荣华而骄奢,安贫乐道,秉持操守,登枝而不损其本。这恰如温良的玉,不论是深埋地下,还是供于桌前,玉始终仍是玉,散发着莹润的光泽,却含着不为瓦全的决绝。
风骨,更体现在发自内心的洒脱。支公纵鹤归林,嵇康奏《广陵散》,王羲之东床坦腹„„他们的洒脱,是对自由的追求,是对生死的淡看,是对名利的不以为意„„拥有自
己的精神世界,外物便自然而然的淡了,并非妄想“南山捷径”,而是看开了,看淡了。于是,在那翻飞的袖影间,在那颤动的琴弦间,在那随意的眉梢间,我看见风骨笑嘻嘻地探出头来,一如一个顽皮的孩子。
魏晋的风骨,源自于内心,体现在举手投足间。或许他们有些空谈,不切实际,但他们有自己的道,任凭外界风吹雨打,内心仍是岿然不动。于是,成就了那连生死也不可动摇的风骨!
我站在现在,遥想着魏晋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