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神韵诗史模拟题答案(全)
《神韵诗史》考试模拟题(共100分)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永明体 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2、滋味说 南北朝梁钟嵘提出的有关诗歌形象性的理论。《诗品序》: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有“滋味”,就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即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去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如果“理过其词”,缺乏形象性,就会“淡乎寡味”。前此,陆机、刘勰等虽也曾以“味”论诗文,但都不如钟嵘阐发得这样系统。此后,唐司空图进一步提出能辨“诗味”才能“言诗”的主张,要求诗歌具有妙在“咸酸之外,而非意尽句中”的“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从而由“滋味”说进入“意境”说,对以后的严羽、王士祯、王夫之、刘熙载、王国维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3、盛唐气象 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4、二十四诗品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这就使它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也给后来以极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二 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谢灵运山水诗的审美特点。
谢灵运的诗歌从审美的角度看,继承了古诗十九首和建安诗人抒发个体情感的创作倾向。建安时代,士人从经学的桎梏中挣脱了出来,玄学是打破这一桎梏的有力武器,然而,到了东晋末年利用诗歌阐释玄理,玄学又使诗歌走向空洞,失去了情感,使诗歌重回审美的是描写田园的陶渊明和抒写山水的谢灵运。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谢灵运山水诗主要有以下几个审美特点:
(一)“情皆可景,景中含情”
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生命的观照,是在心灵的感受之中,在山水草木的情感交流之中实现的,诗人往往带着鲜明的强烈的主观感情去亲近大自然,使天地万物都沾染上自己的感情色彩,同事又忘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徜徉于绚丽多姿的山水草木之间,接受宇宙生命情调的浸染,是诗人的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发生某种奇特的情感交流。
(二)“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谢灵运山水诗所体现的清新自然的风格,为历代诗评论家所称道。刘勰在《文心雕龙 明诗》中言道:“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谢灵运追求清新自然的艺术形象,一方面取决于他所描写的审美对象——江南山水,灵秀无比的江南山水,姿态万千,色彩纷繁,变化无穷,有时很难形诸笔端,谢灵运深感“空翠南强名”(《过白岸亭》),但他还是要运用各种技巧起展现它们的美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诗人的精神面貌。在政治仕途上失意的谢灵运,纵情于山水之间,他从自然界中悟出“道”,冲淡了他内心的抑郁和愤懑,从而能以喜悦的心情来领略自然的美。因而他的多数作品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不论是幽深的还是绚丽的都有新鲜愉快的姿态,用他自己的诗句来形容,就是“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山水第一批传世名句都出自谢灵运笔下。如“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
(三)“造物赋形,自然成对”
谢灵运用山水诗来记录亲身游历。由于他所描绘的自然风光,都非人们日常所见,都是诗人以其敏锐的感触剪取,在造成各具特征的精彩片段,因此它们比起前人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来,更觉得出类拔萃,光彩照人,常常成为轰动都城的文学作品。《宋书 谢灵运传》说:“每有一首诗至邑,贵贱莫不竟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如在《登江中孤屿》一诗中,诗人写道:“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回,寻异景不迁。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这种“怀新”、“寻异的浏览观赏。”使他的诗开卷便有一中山水钟灵之气。这里,自然山水的花木川流在诗人的精细观察、精微品味、细致流连之下,形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生命的乐章。纵观谢灵运的山水诗,他对自然山水的佳赏,已不是如鱼之泳池,鸟之翔空,而是充分的沉潜的玩赏,对每一线幽谷的隐光,每一片山坡的阴影,每一阵草尖上的微风,每一声林中的猿啼,都倾注着他无限的深情。因此,他的山水诗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大多色泽浓烈,线条有力,反映出作者强烈的个性特征。
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自然万物的生命表现往往和四时联系在一起。春来暑往,秋至冬来,犹如大自然的广阔舞台上开启落下的帷幕,掩示着无数生生不息的流转运动。在四时变化的整体律动之中,一花一草、一木一石又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奏。而作为山水诗这一独有的审美形式,诗中对偶、骈联也体现着自然形象的设捏规律,鲜明的显示了生命的节奏与韵律。刘勰在《文心雕龙 丽辞》中阐述:“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载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这种把对偶的根源追溯到自然物的对称和谐,个中道理是颇为深刻的。
2、明代古澹派为何最终被革新派击败?
明代的古澹派作为古典主义诗歌潮流的一支,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最终又为革新派所击败。其原因有二,其一,弘治以后的复古主义运动主要是扫除台阁体的弊端,又含有振兴士大夫精神的动机,故豪迈雄浑一派更能代表时代的要求,更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量。而古澹一支并不适应这种需要。其二,古澹派作家大多与社会生活采取一种隔离的态度,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不深,对人生的感叹也有限,这就使他们的作品缺乏动人的艺术魅力,大多数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有的还被格调、规矩所淹没。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明代古澹派的埋没。清代的神韵派正是在修正这两个缺陷的基础上再度崛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初王士禛完成了对明古澹派的改造,将古典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三、论述题(30分)请结合作品,谈谈韦柳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之异同。
谈到中唐的山水诗歌,人们往往将韦应物、柳宗元相提合称“韦柳”。韦柳的山水诗代表了中唐山水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两人同处中唐这个历史转折点,诗歌创作肯定存在相通的一面。但生活际遇和诗人个体追求的不同,使得二人的创作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征。在此我们就以五言古诗为例,分析二人山水诗歌在精神内涵方面的异同。
以二人五古体裁的山水诗歌而言,同为中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肯定存在相通的一面。但是社会环境、生活际遇的不同,以及诗人个体追求的不同,使得二人创作的诗歌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征。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首先,是风格和精神内蕴上的异同。韦柳的山水诗和王孟的山水诗一样,都打上了山水田园诗歌清新雅静的风格烙印。然受时代氛围的熏陶,王孟的山水诗和韦柳的山水诗在审美趣味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王孟生活在盛唐。“盛唐气象”体现在他们的山水诗中,就是一种祥和的基调和明朗的色彩。韦柳身处中唐这个历史的转折点,逐渐衰败的时代氛围给他们的心理和创作都投下了一抹沉重的阴影。因而他们的山水诗都退却了盛唐山水诗的祥和和明丽,代之以冷清幽静的基调和凄清哀怨的情绪。这种时代的感伤投射在韦应物的山水诗中,因为诗人对禅理的参悟得到了一定的调和和缓解,故而还能“以平心静气出之”。但在柳宗元的诗中,因为诗人对政治时事的执着,由凄怨伤感转而为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特征,使得其山水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悲情美。先看韦应物的五古代表作《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诗人从寂冷的郡斋起笔,念及友人,描写友人束荆煮石的仙家行径。“我欲持酒以访之,以慰风雨相思之夕(《神仙传》)。”而空山杳然,落叶满径,友人之踪迹难觅。在这里,高山空谷,碧溪落叶组成了一幅幽清宁静的画面,宛若远离人间的仙境。诗人要表现的重点似乎只是这种幽致的意境,故其诗人的主体情感和态度在诗中是不甚明晰的。再看其《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因案牍劳形而走出官署,春日郊游的情景。“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杨柳和风,微雨青山,春鸠处处,诗人完全沉浸在这清静优美的诗境中,又感叹自己屡次因公务缠身而行迹匆促,越发慕陶,想到要在此结庐长住。在这首诗中,我们虽然可以感受到诗人意欲隐居的一种情思,但这种情思也是淡淡的,没有苦闷,没有幽怨。其中“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与陶彭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都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
还有其《园亭览物》、《龙门远眺》、《幽居》、《南园》等五言古诗,皆以清心明目的幽静之景入诗,性情闲远。相对于王孟词秀调雅的“唐音”,可以说韦应物的山水诗是深得陶渊明之风的。韦应物自己也有《与友生野炊效陶体》、《效陶彭泽》等明确标以学陶的篇目。故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序列》中评价:“王孟诗品清超,终是唐调。惟韦苏州纯乎陶、谢气息。”和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歌一样,韦应物尽量在诗中淡化“我”的存在,以一种客观的审美视角体察山水景物,追求一种空灵澄澈的境界,故而在诗中,作者本人的形象是不甚明确,有时甚至是消失的。我们只能从中看到一个性情高洁而略带落寞的隐士的影子。这种落寞,是作者用世与退隐的矛盾心理在诗中的轻微流露。
韦应物并非一个能真正超脱的诗人。他的一生都在仕而隐,隐而仕的矛盾循环中徘徊不定。仕途坎坷,社会丧乱,亲友病故,同样对他美好的政治生活理想造成了重大的打击。这些经
历在其诗中都有体现。如其《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有云:“**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诗中所抒写似乎只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渗透在诗中的萧瑟情调,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离思”、“容鬓”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离乱的背影。他也有《叹白髪》、《感镜》这类叹老嗟卑之作。再如《京师叛乱寄诸弟》:“羁离远官郡,虎豹满西京”,“归去在何时,流泪忽沾襟”,写到朝廷叛乱,以及《夏冰歌》、《采玉行》这类对劳动人民表示深切同情的诗歌,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直接批判。韦应物虽不能完全抛开现实,却能暂时在禅宗思想中找到了一种平衡,成就了其冲淡平和的整体诗风。诗人一生曾多次闲居精舍和佛寺。李肇《国史补》就记载韦应物中年后游心于释老之说乃至“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故其有很多描写寺庙和禅修生活的诗作,如其在《行宽禅师院》中写到“唯闻山鸟啼,爱此林下宿”,《神静师院》中写到“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诣西山深师》中写到“世有征战事,心将流水闲”,《雨夜宿清都观》中写到“适悟委前忘,清言怡道心”。此外,还有《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过扶风精舍,简朝宗、巨川兄弟》、《精舍纳凉》等等与禅悟有关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禅”的体悟来消解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这些诗中也多有清、静、远、幽这些平和的字眼,空旷而恬淡。作者在饱览山水时凝神静气,力求达到一种离相定心的“禅定”境界,内心的些许激愤终于化为淡泊之音而出。
柳宗元的山水诗则判然不同。在诗中,作者本人的主观情绪显得异常鲜明。柳宗元的山水诗和他写景记游的山水散文一样,不是表现其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享受,而是其政治理想和抱负得不到施展的痛苦情绪的流露和排遣。也就是说,和韦应物主动去亲近山水,以一种审美的眼光和细腻的感触去静观世象,把作者对山水的体验内化为一种平和淡泊的心境不一样,柳宗元是将内心孤愤悲哀的情绪外化为山水,使当时当地的山水成为其情感的依托和显现。“清冷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鈷鉧潭西小丘记》)”,在他的笔下,山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而成为其情感外化转移的一种寄托。试看其五古代表作《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 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 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 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 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 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 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 徘徊只自知。
此诗随景写情,即事成咏,欲与山水中排忧解愁,然毕竟有迁谪之意横亘景中,无法达到陶韦的超脱境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苏轼评《南涧》诗云:“柳仪曹《南涧》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妙绝古今矣。然老杜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仪曹何忧之深也。”一句“何忧之深也”道出了柳宗元山水诗歌和游记散文的全部精神内涵。
元好问《论诗绝句》道:“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寂寞心”可谓柳宗元山水诗的情感指归。这种寂寞心是被朝廷遗弃后的伶仃寂寥,同时也是诗人一种孤独高傲的心境。对于这种心境,高斯德在《耻存堂稿》卷三中评为“孤峭”,胡应麟在《诗籔》内编卷二指为“清峭”,乔忆在《剑溪说诗》中则称为“幽峭”。用“峭”来概括柳宗元的山水诗是再合适不过了。正是因为这种愤愤不平的“峭气”,使得柳诗与韦诗相比,更多了一层骚人的幽怨。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为贬官永州、柳州时所做。诗人有强烈的政治热情,也有经世致用的才能。但长期远谪荒蛮之地,内心的悲愤愁苦是可想而知的。诗人寄情山水,本意是要在山水流连中寻找心灵的抚慰和解脱。故其山水诗也尽量表现的高逸简淡,以求达到一种平和的意境。然其内在的忧思何其深也,骨子里“出世”、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又使得柳宗元不能像韦应物一样在禅定中寻求心灵的平衡,所以他总是情不自禁地在景物描绘中浸润了自己丰富的情感,故而诗中“有我”的痕迹,比起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都要重的多。试看其《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诗作前六句意境清寂,勾画出了一幅空谷秋霜、古木寒花、黄叶幽泉的美图。若无最后两句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写,我们可将之视为一首意境深邃的纯粹山水诗。然作者笔锋一转,写到“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所谓“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作者本以为自己已经忘却了世事,再无仕途机巧之心,完全地融入了这个冷清的荒村,但为何麋鹿见了我还如此惊恐呢?原来还是自己终究不能忘怀现实,超脱尘世啊!由此可见诗人心灵的震撼和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矛盾。作者故作旷达之语,言自己“机心久已忘”,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的压抑和峭气。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说,韦应物诗中的山水,和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诗中的山水一样,是一种共性的山水,客观的山水,山水中更多的是“无我之境”。韦应物主动亲近山水,娱情山水,醉心于禅事,虽偶有不平气,终能寻求到一种心灵上的平和和超脱。柳宗元诗中的山水,则是一种更为个性化的山水,主观的山水,诗中更多“有我之境”,更多地“著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其主观情感和精神的隐射。尽管诗人有时也故作闲适之语,却终不能抑制内在深沉的忧思。
其次,我们再从文本出发,看看二人五言古诗体裁的山水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的异同。许印芳在《诗法萃编》中云:“唐人中,王、孟、韦、柳四家,诗格相近。其诗皆从苦吟而得。人但见其澄淡精致,而不知其几经淘洗后而得澄淡,几经熔炼而后得精致。”这个论断指出了韦、柳二人“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历经锤炼而清丽超凡的共同美学特征。二人的山水诗都近汉魏古风,“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评韩柳诗》),写景状物多用白描手法,不用典,不假雕琢粉饰,却能将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寓于平淡无奇的艺术形式之中。真所谓“豪华摇落见真淳”。然细细品读,二者又多有不同。若以陶渊明、谢灵运比之于韦应物、柳宗元,则可以说,韦应物诗风更近陶渊明。从诗歌的构思、性情、还有语言上来看,韦的山水诗,特别是五言古诗,都尽得陶渊明真传,不事雕琢,有一种冲淡之美,毫无斧凿痕迹。而柳宗元的山水诗则更得谢诗遗风,于中我们不难看到谢灵运清丽温润,整洁峻刻的影子。一种细切整净的美,精雕细刻,追求一种由“人工”而至“天工”的化境。韦应物的“冲淡”,首先表现在意象的选择上。其意象的选择决定了整个诗歌的基调。韦之山水诗,多选择一些清净深邃的意象。“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幽居》)”,“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游溪》)”,“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月夜》)”,微雨,春草,野水,烟鹤,皓月,华露,皆洗去了人间烟火气息,空灵而澹泊。与之有别,柳宗元则显示出对凄迷冷峻的意象的偏爱。“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中夜起望西园值夜》)”,“回风旦夕至,零叶委陈菱(《感遇二首•永州作》)”。荒村,古木,寒月,疏竹,零叶,回风,柳宗元山水诗中的意象多带上了一层冷寂的色彩,幽冷峭拔,让人心生寒意和愁怨。结构上,韦诗多随性而流,漫不经心。如其《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尘烟。园林鸣好鸟,闲居犹独眠。不觉朝已晏,起来望青天。四体一舒散,性情一忻然。落复茅檐下,对酒思数贤。束带理官府,简犊盈目前。当念中林赏,览物遍山川。上非遇明世,庶以道自全。作者先是写晨起见到的田园美景,然后写自己闲适的田园生活。一会又写到与友人饮酒思贤,一会又补叙自己的闲适情怀。最后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想到友人的官府生活,召唤他们能像自己一样,从山川景物中找到寄托。初看起来,似乎忽东忽西,很是散缓。只有仔细辨认,我们才能看出贯穿其中的作者思绪流动的线索。
柳宗元的很多山水田园诗则和其游记散文有相通之处,多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将作者经历的景物画面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细致而整切,章法有度。如其一首《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诗人有机心在怀,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听到了露水滴落的声音,“开户临西园”,视线由上至下,见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照射下来,穿过疏竹,如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声音 “泠泠”。又由近及远,写到远处石上流出的泉水声和山鸟的鸣叫声。最后点衬自己孤寂落寞的情怀。精巧的构思使得当时当地的情境如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从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梳理出诗人视线的变换、景物的变化,以及蕴含在景物中的情绪的微妙波动。此外,通过对前文所选诗歌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归纳出韦、柳山水田园诗在用笔行文上的不同。韦诗简洁朴实,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不用奇字,不造奇句,极少使用比喻、象征这些修辞手法。略带古拙的描述性语言使得韦诗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陶公的诗歌一样,浅显易懂,清空流畅,阅读起来不会有“隔”的感觉。他还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柳诗行文在简洁质朴的同时,更注重对字词的精当选择,此即所谓“极锻炼也”。这种对炼词造句的要求,是与其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提出的“严、清、幽、洁”的为文标准相统一的。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将韦柳古诗比较时指出:“韦柳虽由工入微,然应物入微而不见其工,子厚虽入微,而经纬绵密,其功自见。故由唐人而论,是柳胜韦,由渊明而论,韦胜柳。”这个论断对二人诗歌行文用笔上特点的把握,可谓一语中的。
前人对韦柳山水诗的优劣多有论及和比较。然笔者个人认为,韦柳诗歌的不同艺术风貌是与其各自的精神内蕴相关的。品评韦柳优劣,就如同论李、杜优劣一样,是以一种固定的艺术标准去要求气质不同的诗人,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从文本出发,去分析诗人个体之间思想和惯用艺术形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去追寻每一个诗人个体独特的风格印记,或许能得到更多的启示。
第二篇:神韵诗史教程考试
在这里给各位小伙伴们安利这门选修课的答案了,是我自己写的,亲测82分,不全对,但是能过。当然小伙伴们觉得我的答案错了的话就照自己的答案填就对了,再一个就是我没有给选项,直接给的内容,怕小伙伴们题目也不看直接选答案了。单选题:1.钟嵘“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是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说的是()。
答:玄言诗。
2.明代文学理论家胡应麟在他的著作()中说:“诗之筋骨,犹木之根干也;肌肉,犹枝叶也;色泽神韵,犹花蕊也。筋骨立于中,肌肉荣于外,色泽神韵充溢其间,而后诗之美善备。” 答:《诗薮》
3.南朝时期刘勰创作的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的著作是()。答:《文心雕龙》
4.学界对神韵的理解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神韵观以()为代表,广义的神韵观以()为代表。答:王士禛胡应麟
5.“神韵说”理论是处于一个不断深化、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集“神韵说”之大成的学者是()。答:王士禛
6.曹魏正始时代为()的发源期,这个时期诗人们提出了超越现实和归向自然的理想,并在诗歌创作中努力建构这种理想。答:清远派
7.下列在唐朝时期没有对当时的文学艺术产生影响的是()。答:玛雅文化
8.《诗品》是南朝作家钟嵘品评诗歌的一部著作,其中提出了()的理论观点。答:滋味说
9.正始清远派创立以后,实际上存在着两条发展线索,一条由张协、庾阐、兰亭集团而谢混,以玄言诗的演变贯穿,这是一条士族的线索;另一条由左思、郭璞直接(),这是一条寒士的线索。两条线索都是清远派,在美学追求上也有根本的一致处。答:陶渊明
10.“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作者是()。答:左思 11.盛唐气象是风骨、()、神韵三要素的结合,缺一不可。答:声律
12.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二字,作为对绘画的一种审美标准。答:风骨
13.“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这段话是对建安诗歌的精到评价,后人将建安诗歌的特质归结为()。答:建安风骨
14.迨元嘉间,()出,始创为刻画山水之词,务穷幽极渺,抉山谷水泉之情状,昔人所云“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者也。宋齐以下,率以康乐为宗。——王士禛《双江倡贺集序》 答:谢灵运
15.在走向消沉的晚唐诗歌中,与温庭筠并称,且诗作承接李贺的辞藻绮丽,开男女恋情诗风气的诗人是()。答:李商隐
接下来是多选题:
1.清远派最本质的特征是()。
答:超越现实回归自然
2.两晋诗人经过不断探索,从游仙诗、玄言诗的创作中逐渐摆脱出来,回向身边的自然,从而发现了身外的山水和田园。()两种诗体先后走向成熟,标志着神韵诗的诞生。答:田园诗山水诗
3.以下哪些是王维的作品()。
答:《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使至塞上》《鸟鸣涧》
4.以下诗人属于盛唐神韵诗家的有()。答:孟浩然韦应物王维李白
5.以下属于中唐清澹派诗家的是()。答:韦应物柳宗元
6.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田园诗人,也是神韵诗走向成熟的标志,以下作品()都是出自他的笔下。答: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7.南齐时期山水诗的发展是清远派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玄言成分的消失自然审美与具体生活感受的交融辞藻华靡,叙事诗成为主流
8.王士禛是清朝康熙时期主盟诗坛的著名作家,下列与他相关的作品是()。答:《池北偶谈》《秋柳四章》
9.下列诗句哪些是孟浩然所做()。答: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10.以下作家属于建安七子的是()。答:王粲阮瑀陈琳孔融
11.神韵派在盛唐是一支大流脉,无论从作者数量还是作品质量上都达到了神韵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切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答:盛唐作家对六朝神韵的继承归隐山林,寄情山水
第三篇:模拟题答案
高三政治期末考试模块训练题 一答案
一.选择题
1——15BADCABACCCCDADD
二.非选择题
16.①12个“一号文件”正确把握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出矛盾有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12个“一号文件”都抓住了当年三农方面的重点问题,体现出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抓住了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12个“一号文件”都能正视当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体现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正视矛盾而不回避和掩盖矛盾。
④12个“一号文件”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都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发展,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连串温暖的记忆。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高三政治期末考试模块训练二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ACBBBACBC11——20DCBCAABCCC21——25BDBBA
二.非选择题.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
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既要利用自然,更要保护自然。③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造福人类。
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为民谋利。(每条3分)
27.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大力发展经济科技,为实现国家振兴积极创造条件。②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促进经济腾飞。
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我国应抓住新一轮经济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早日实现现代化。
③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篇:模拟题答案
2013年9月联考真题答案.请结合“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参考答案】 结构分3分
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1)科研投资强度低,科研人员少、流失率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相关部门分工不明确,课题重复,经费使用率低,科研项目连续性差;国内企业创新能力差,研发投入不足。【4分】
(2)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缩减,资金、技术投入不足,设施设备不完善【4分】
(3)粮食供给的增长赶不上消费的增长,粮价上涨引发相关产品价格上涨,消费动荡。【3分】
(4)耕地减少问题: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撂荒现象严重。【2分】
(5)农民自身问题:农村劳动力减少;对农民职业的认识存在偏差;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种地比较效益低,种地技术欠缺、能力差。【4分】
2、“给定资料5”介绍了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三种模式,请分析这三种模式主要特点。(20分)
要求:分条表述,内容准确,逻辑清晰,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分条结构 2分
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三种模式分别是:大户承包经营模式,传统的专业合作社模式,新型股份合作社模式。【3分】
三种形式各有特点,分别是:
大户承包经营模式:(1)土地承包权归集体所有;(2)将土地承包给种粮大户统一种植,形成规模效应;(3)村民可获得一定的粮食和分红,种粮大户可获得政府补贴和扶植(4)风险大,收益周期长;(5)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相关政策、法律支持不到位。【5分】
传统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将承包经营权流转至合作社,统一管理规模化经营,形成种植、管理、销售产业链,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加收入。【5分】
新型的股份合作社模式:(1)以土地经营权入股;(2)农民身份多元,既是土地所有者,成为股东,同时也可以成为公司员工;(3)农民收入方式多元,来自土地租金、股东分红和劳动工资,收入增加。【5分】
3.假如“给定资料6”中的乡党委石书记准备向县委报告杨村发生的事情和乡里的解决措施,请你为他草拟一份汇报提纲。(20分)
要求:
(1)定位准确,有针对性;
(2)内容全面,层次清晰;
(3)对策建议具体有效;
(4)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结构分 2分
关于杨村事件的汇报提纲
事件的表现:2008年开始,该乡开展农业综合开发,乡里先在两村实施该项目,效果良好。2009年,该乡杨村等六个村子开始实施这个项目,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占用宅基地、损害部分青苗的现象,由此引发村民集体上访。【3分】
事件的原因:由于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沟通不善、对于农民的补偿不到位、缺乏相关的法律政策的规范以及部分村民封建意识浓厚。【3分】
事件的对策:(1)加强有效沟通:乡里组织村委会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会,加强彼此沟通,向他们讲清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的相关政策法规,向他们宣传介绍成功案例,希望得到他们对项目的支持。【4分】
(2)补偿到位:对于受损群众依据政策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4分】
(3)完善相关的政策依据:按照政策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不收损害,同时对相关领导进行相应的处罚,对恶意闹事的村民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4分】
4.“给定资料3”中提到“什么时候,在土地上耕作,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营生?”请结合“给定资料”和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1200字
莫让耕地成“鸡肋”(耕地缘何成为“鸡肋”)
曾几何时,耕者有其田,是世世代代国人的期盼;曾几何时,手中有粮,纵使千金也不换;曾几何时,农民的称呼,也是一顶耀眼的光环。然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耕地上耀眼的光环渐渐褪去了优越感,成为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营生。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土地急剧贬值?又是什么导致了“农民”的称呼成为穷苦的代言。
工业化进程跨越式发展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我们的GDP更以平均7%强的速度高位运行;城镇化迅速铺开,全国过半人口走出土坯房,搬进了楼房,成为梦寐以求的“市民”。这些成绩诱使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放下锄头,走出农村,走进城市,享受工业化的红利。由此,农村土地撂荒、土地失控问题严重。殊不知农业才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当前,我国仍然有部分地区居民没有摆脱忍饥挨饿的现状,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灾害过后过后吃的问题依然是后勤保障的关键,粮食依然是关乎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关键。
粗放的生产方式是土地之所以成为“鸡肋”的重要原因。我国耕地以山地为主,平原狭小,加之城镇建设用地等的挤占,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面对这一困境,提高土地生产效率,集中集约用地成为我们的唯一选择。然而,在有限的土地上,我们延续了二千年多年的粗放的小农经济模式,生产方式简单粗放,生产工具原始落后,生产效率低,农民兄弟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在食之无味的农业与充满诱惑的工业面前,大部分农村年轻人果断选择了城市。
落后的社会观念是制约农业发展更根本的原因。满怀“劳动最光荣”,一心趴在土地上,成为一名光荣的农民的时代已经远去。现在“农民”往往是“穷苦”“老土”等的代名词,其不仅是职业的称呼,更是被世人烙上社会等级的标签,所以,更多的人为了走出大山,摆脱世俗的偏见。在农民这个职业不被社会认同的背景下,无论国家在政策调整和科技投入方面做怎样的调整,都不能改变农村人走出大山,奔向城市的决心。
解决农村耕地问题,我们应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实现农业的繁荣发展。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问题,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家庭农场式”生产方式,加大农业补贴。其次,采用先进科技,改变落后生产方式。国家应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重视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推广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最后,提升农民的职业认同。改变农民的职业、社会等级的偏见,使农民成为让人羡慕、受人尊重的职业。
虽然,我国耕地面临失控,农业面临困境,农民面临失根。但是,耕地是农民的命脉,国家安全的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重要地位绝对不能动摇。
2013年山东省考A卷答案
2013-山东-AA1.认真阅读、梳理“给定资料”,简要概括一些地区超限超载运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要求】
概括准确,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50字。
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因为题干中出现了“概括”字眼,就概括的内容而言要求考生简要概括“一些地区超限超载运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作答范围为全部材料,需要考生从头至尾仔细阅读材料,重点是要寻找超载超限原因。作答要求中有“准确”二字,提醒考生,一是要点概括应毫无偏差,只写原因,二是要完全来源于材料。“简洁”意味着答案要简练压缩,不能整段材料复制。“条理清晰”一是要求考生作答形式上要分条或分段作答,二是要注意结构安排,答案要点要按照一定的结构来表述。最后,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350字。
【答题思路】
这是一道概括题,要求概括一些地区超限超载运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材料一、二、三、四,考生可以根据材料结合自身知识背景,勾画出处罚标准不
一、重复处罚等方面原因,再按照政府、市场、企业三个方面加工整合答案即可。
【参考解析】
超载超限运输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政府监管缺失,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欲熏心。具体原因如下:
政府:
1、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多头管理,法律规定混乱,收费标准不合理,处罚标准不
一、重复处罚;
2、未能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调整车辆超限超载利益关系;
3、检查点数量少,布局不合理;
4、出于对地方和行业的经济发展的考虑,对超载超限存在保护现象;
5、部分执法人员职业素质低下,提供保护伞,出现“以罚代管”等问题。
市场:运输效益低,油价、工资上涨,运输成本增加,市场竞争激烈,竞相压价。企业:
1、生产商违法生产,改动材料、型号,增加车辆载重能力;
2、维修厂进行违法改装;
3、司机及企业主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安全意识淡薄。
要点如下:
1、处罚标准不
一、重复处罚;经济杠杆;检查点数量、布局;地方保护主义;执法人员职业素质低下。
2、市场竞争激烈,竞相压价;
3、生产商违法生产;维修厂进行违法改装;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安全意识。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
政府的原因,每点2分;市场的原因2分;企业原因每点2分。条理分2分。
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1-2分;错别字3个字扣1分。
结构赋分:如果没有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合并书写,只是简单的答案堆积罗列的,最高分只能拿14分。
【【作答要求】】
2013-山东-AA2.“给定资料5”提到国外治理超限超载的一些做法。请简要分析这些做法对我国治超工作的启示。
【要求】
分析到位,言简意赅,具有针对性;不超过350字。这是一道启示型分析试题。根据题目要求,在作答过程中应该注意三方面内容,一是深挖材料,做到分析到位;二是对应各国做法,分析这些做法对我国治超工作的启示,在具体作答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三是言简意赅,字数限定在350字以内,考生要先对作答篇幅做到心中有数。
本题是一道启示题,实质就是对策,题目要求我们分析国外治理超限超载的做法对我国治超工作的启示。因此,启示一方面直接来自于材料5,另一方面还需进行推理分析。此外,题干中还要求,具有针对性,分析到位,这就需要考生简单的概括问题同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参考解析】
1、完善法律法规:出台专门法律,对超限超载车辆管理进行明确规定。
2、加大处罚力度:实行“一超三罚”制度,根据超载情况采取不同处罚措施,如警告批评教育、罚款、交付路产赔偿金、记入不良档案记录、吊销驾驶证、剥夺从业资格、判处监禁、有期徒刑等。
3、设置检查站点:增加检查站数量,并合理布局。
4、提升科技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加大车辆自动称重技术研究,使用固定或移动称重设备进行检测,搭建车辆监管信息化平台。
【赋分说明】 要点如下:
1、完善法律法规;
2、加大处罚力度;
3、设置检查站点;
4、提升科技水平,采用先进技术。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 以上每点5分;
每点根据概括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酌情给1-5分; 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1-2分;错别字3个字扣1分。【【作答要求】】
2013-山东-AA3.“给定资料6”提到山西省治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假如你是省治超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请起草一份上报省政府的治超工作情况汇报。
【要求】
格式规范,概述准确,切合题意,结构清晰;不超过600字。【分数】20 【审题】
阅读题目,确定作答任务是“起草一份上报省政府的治超工作情况汇报”,作答身份是“省治超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汇报内容是“山西省治超工作”。由“情况汇报”可知,需要在材料中找到治超行动的成就、做法、问题等要点,并且进行整理,形成答案。
考生一要注意概述准确,二要注意作答格式和结构,同时要保证字数在600字以内。【答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典型意义上的公文题,要求我们以省治超办的一名工作人员的身份写一份报省政府的治超工作情况汇报。题干中特别要求格式规范、切合题意,这就要求在工作汇报要符合公文基本的格式要求,包括标题、称谓、落款等。此外,题干中还要求概述准确,这就说明答案的要点主要来自于材料6,而结构清晰要求答案的内容要有逻辑性,即按照问题—影响—对策—阶段性成果这一思路整合答案。
【参考解析】
关于治超工作情况汇报
山西省政府:
从我办成立以来,领导高度重视、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在治超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现汇报如下:
我省作为能源生产、运输大省,一度是全国超限超载的重灾区,已成为影响我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一大顽疾。
2007年,我省启动了“无缝隙、拉网式”治超行动,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由21个部门组成工作小组,明确分工,签订责任书,明确考核办法,将治超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范围。第二,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把源头企业纳入监管范围,对违法违规工作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第三,建立运输企业质量信誉档案及“黑名单”制度,实施重点监控。第四,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实行公路通行费优惠政策。第五,高速公路全部安装不停车检测系统。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我省超限超载率大幅下降,道路交通事故、公路“三乱”举报、公路桥梁损失都大量减少。但前期也发生了个别暴力抗法事件,为此,我们在今后的治超工作中要明确目标,真抓实干,克服困难,杜绝此类恶性事件发生,保持我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山西省治超办
2013年4月13日
【赋分说明】 要点如下: 措施:
1、部门合作,分工明确;
2、重点立法,严格执法;
3、加强企业管理;
4、出台优惠政策;
5、采用下先进技术。
成就:超载超限问题得到缓解。问题:暴力抗法。对策:严格执法
阅卷人具体操作细则:
措施每点2分;成就、问题、对策每点3分;语言1分。没有题目扣1分,不符合公文格式扣5分;
每点根据概括是否准确以及表述是否清晰等情况,酌情给1分; 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1-2分;错别字3个字扣1分。【【作答要求】】
2013-山东-XX5.请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谈“执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900字左右。【答题思路】
通过审题我们知道本材料围绕“超限超载”展开,所考查主题为“路政执法”,所反映的是对政府执法能力与水平的考察,因此,考生在文章写作中要写到当前执法中的要素。材料段落大意如下:材料1:超载超限问题在我国有突出表现,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材料2: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超载超限问题出台了多项政策,进行了多次治理,效果不佳。材料3:运输业主违法运输、汽车生产商、汽车维修改装商违法生产改装导致超载超限。材料4:我国超载超限立法、执法方面存在不足。材料5:美日德韩南非等国治理超载超限的经验。材料6:山西治超工作取得阶段性效果。所以,文章要围绕着当前”执法“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几个方面展开。
【参考解析】
谈“执法”
治理超载超限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超载超限车辆被形象的称为“掠夺性命的武器,道路设施的天敌”,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治理超载超限,各部们使劲浑身解数,有的部门采取重点突破,有的部门采用先进科技,还有的部门采取联合执法,但是执法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我们不禁要问:超载超限问题真的进入到越管越乱,越乱越管的恶性循环当中?我们不禁要问:治理超载超限问题出路何在? 有人说:执法的关键在于制度。我不反对,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法制,严厉的惩罚措施是治理超载超限的有效措施。美国出台一系列的法律,进行严格的监管,超载超限问题的到了有效的控制。有人说:执法的关键在于技术。我也不反对,最新的技术能够准确的发现违法行为,能及时的作出反应,并能进行严厉的惩处。德国设置超限超载检查站,南非和韩国政府采取先进的称重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行驶中汽车的超载超限行为,并进行严格查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制度的制定者是人、技术的发明者也是人,制度的实施者是人,技术的使用者也是人。如果人的道德素质败坏,人的技术能力不足,人的观念落后,那执法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认为“执法”的关键应在于人,在于执法者的道德素质与工作能力。
人的道德素质是执法的关键。我们应该看到,在一系列治理超载超限的中,执法者徇私枉法,充当违法者的保护伞的事件屡见不鲜,“错位”“失位”常常见诸报端,致使违法者成为漏网之鱼,治理活动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我们党和国家选择干部和公务员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德者,在执法时奉公守法、秉公执法;无德者,执法时知法犯法、徇私枉法。只有选择有德者进入公务员队伍,进入执法队伍,超载超限才能淡出我们的视线。
人的工作能力是执法的核心。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治理超载超限已经成为技术性难题,一些非法的生产商和汽车改造企业对汽车进行违法的改装是超限的主要手段,这无形中增加了执法的难度。查处违法的超载超限行为需要我们的执法者具有相关的道路、桥梁知识,汽车构造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第一时间发现超载超限的违法行为。治理超载超限需要我们的执法者与时俱进,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执法能力。
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法律,先进的技术对于执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执法的关键还在与人,需要执法者尽人事,敢担当,愿奉献。只有执法者素质与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超载超限才能够得到有效遏制。
第五篇:模拟题答案
模拟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这个绝对有意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懒惰急躁的羊:全国每天有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可怕呀
@人民日报:国务院将12月2日定为“全国交通安全日”,首个主题是 “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金华日报:我市3月1日起掀起整治“中国式过马路”高潮,仅11天就查处行人闯红灯5210起。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2分)它有何危害?(2分)
答案: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扰乱交通秩序,危害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公民哪些权利的保护?(2分)
生命健康权、财产所有权
(3)为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发表在微博中?(请从国家、公民个人等两个角度思考)(6分)
国家角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文明出行意识;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完善交通设施等。公民角度: 要重视道德修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法、懂法、守法,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学会正确行使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2.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其关键词格外引人关注。
【关键词一:从“建设”到“建成”小康社会,让幸福鲜花盛开在人民心坎上】
(1)请你描绘全面小康建成时的美好蓝图(至少4方面)?(4分)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关键词二:“政治清明”,阳光下释放执政党反腐决心与信心】报告提出:要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我们必须要坚持哪一基本治国方略?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关键词三:“美丽中国”守住“绿水青山”,赢得富裕文明】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美丽中国” 要求我们推动哪一建设?实施什么战略和国策?你能为实现“美丽中国”做些什么?(至少三个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国策。
学习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关知识、法律法规。②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自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③从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处理等。④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做斗争。⑤向有关部门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建议。
3、材料一:2013年2月17-18日,临沂市出现了雾霾天气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空气能见度很低,各长途车站停止运营。
材料二: 2013年2月28日晨,北京再度出现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全市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普遍达6级严重污染,且处于大风蓝色、霾黄色预警中。午间,随着京外沙尘区的浮尘随着西风抵达北京,北京从雾霾污染转为沙尘污染,一日之间的空气颜色“由灰白转土黄了”。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雾霾天气的出现对人类有哪些危害?(4分)
(2)为减少此类现象的出现,国家应该怎么做?(6分)
(3)为改变这种现象,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6分)
答案:(1)空气污染严重等。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4分)
(2)①我国坚持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我国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④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任意3点即可,6分)
(3)①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②掌握环保法律法规,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落实环保行动,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4、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面对重大灾难,党中央迅速作出反应,部署救灾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抗震救灾第一线,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并强调指出,要把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救灾工作的第一位.尽最大努力营救每一个生命,同时还要切实注意救援人员本身的安全。参与救援的部队官兵,视人民如父母,视灾民如亲人,不顾疲劳与生命安危,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灾区人民一道,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1)面对灾难,全国人民积极弘扬和传承抗震救灾民族精神,其核心是什么?(2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哪些观点?(6分)
(3)“大灾见大爱,危难见真情”。面对灾难,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些什么?(4分)
答案:(1)爱国主义(2)①中国共产党带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是我们的领路人。②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③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者。④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⑤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要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⑥“团结就是力量”。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3)①(物质方面)积极捐款捐物,向灾区人民献爱心;走向社会,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募捐活动等。(2分)
②(精神方面)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信,鼓励他们坚强起来等。(2分)
5、踏入2013年门槛,回望刚刚过去的2012,心中多少感慨!我们用这一流行的关键词,来梳理、概括这不平凡的一年。许多年后,只要想起这些热词,或许就会想起激昂与沉思同行、迈进与踯躅并存、快乐与烦恼交织的2012。
【中国梦】从秋到冬,在2012年岁末的中国上空,飘荡着一个温暖的词汇:梦想。展望今年,前望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梦想。亿万个你我的小梦想,汇聚成国家的大梦想,民族的大梦想。
(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2分)
【民生】10万多亿的财政收入,六成多投向了民生。民生支出以近20%的速度增长,超过了经济总量的增速,也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速。“三农”、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国家财政的账本上,有着大写的民生。
(2)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关注民生?(4分)
【反腐败】十八大之后,借力中央高层惩治打击腐败的决心,中国“网络反腐”多处开花,20多天之内,十多名被查官员中,超过半数与网络举报有关,引发一波又一波网络围观热潮。网络时代,人人都有一个“麦克风”。在网民看来十分给力的“网络反腐”,其实也是把双刃剑,除了其中或多或少含有偶然性、娱乐化的成分之外,“误伤”也时有发生。
(3)如何避免网络反腐中出现“误伤”?(4分)
【正能量】“正能量”绝对是2012年13亿国人最爱的词汇之一。一位的哥拉载盲人小伙不收钱,他的理由是:我不伟大,但我挣钱比你容易。于是下一位乘客坚持多付费,乘客的理由是:我也不伟大,但我挣钱比您也容易点。同一个理由,串起两颗爱心,感动了无数人。他们释放的是“正能量”。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无数人在积极地传递着正能量,带动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请谈谈你怎样传递正能量?(4分)
答案:(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2)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目前存在贫富差距,各地发展不平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等。(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建立和完善反腐的法律法规;健全畅通反腐渠道,降低对网络反腐的依赖;加快推进反腐制度改革,严厉惩处腐败;公民要树立强烈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侵犯他人隐私;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等等。
(4)增强责任意识,尊重社会,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热爱生活等。
6、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材料二:最近一个时期,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接连涌现、灿若群星,在社会上产生热烈反响,被群众誉为“最关的中国人”,当之无愧地成为“时代楷模”。“航空报国英模”罗阳等10位(组)草根英雄以自己的爱心、善行和壮举,感动亿万网民,用诸多“微事迹”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温暖这个世界的你和我。“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和团队是“中国的精神脊梁”,是中华民族文明精神的延续,彰显中华民族的气质和中国人的品格,是引领实现“中国梦”的佼佼者、引领者和带头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涌现出大批“感动中国”人物或“最美”人物说明了什么?4分
(2)学习先进人物,评选“中国好人榜”“责任公民”及“感动中国人物”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6分
(3)你认为什么样的中国人才能称得上是“最美”人物?
答案:(1)说明我国精神文明硕果累累;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不断提高;责任意识逐步增强;无私奉献精神深入人心
(2)①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积极承担责任,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实现人生价值。④诚实守信、孝老爱亲;⑤珍惜生命、舍己救人
(3)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强的意志;胸怀大志;战胜挫折;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7、2012年12月8日新华网载文指出,近段时间来,“最美”成为人们广泛传播的热词。华夏大地“最美人物”频出——为救落水儿童而献出生命的“最美军官”沈星,勇救落水群众的“最美军人”谢国红,在公交车上浴血斗歹徒的“最美退伍军人”蒋瑞峰,身怀六甲下水救人的“最美孕妇”彭伟平,发现儿童坠落主动托举救人的 “最美路人”周冲、邓雄飞等。
不久前,中央文明委在众多“最美”中,特别推出了为救学生而被客车撞倒辗伤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负重伤后坚持保证乘客安全的“最美司机”吴斌,三闯火海排险救人的“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最美”犹如盛开的花朵,竞相绽放、争奇斗艳。这是一个美不胜收、令人心灵深受感动的夏天,是一个盛赞“最美”、传递“最美”的夏天。
(1)“最美人物”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2)“最美人物”的善行义举有何意义?
(3)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加入“最美人物”的行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关爱社会和他人?
答案:无私奉献,不言代价与回报;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舍己救人,强烈的正义感;勇担责任,爱岗敬业等。(2)有利于以真善美的品格立德树人;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勤劳勇敢等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社区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与人为善,对他人充满真诚的善意和爱心,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看到非正义行为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关爱他人,对陌生人,要发扬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如关爱残疾人,为灾区捐款捐物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文明劝导、义务植树;坐公交车时主动给病弱者和老幼者让座等。8、2012年5月1日,株洲市二医院护士何瑶在护理80岁的患者时,突然遭到失去理智患者的殴打,头部和肘部多处受伤,被打晕在地。醒来的瞬间,发现患者正在跳楼,面对危急,何瑶强忍痛苦,不顾一切死死抓住跳楼的病人,成功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何瑶的事迹感动着株洲,感动着湖南,中共株洲市委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向何瑶同志学习的决定,省共青团授予她“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
(1)何瑶感动着你的优秀品质是什么?(2)何瑶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对你有何启示?答案:(1)见义勇为,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尊重生命,无私奉献等
(2)答案一: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创造生命的价值(或在于内涵)(2分)②我们应该创造生命的价值:珍惜时间,勇于创造,乐于奉献(4分)
答案二:①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2分)②我们应该学会负责: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责任,做到敢于负责,善于负责(4分)
答案三:①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我们人生的积极选择(2分)②我们应该选择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最重要的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按照制度、规则和程序办事;需要战胜许多诱惑(4分)
9、(14分)材料一:2012年12月24日,江西贵溪滨江乡发生一起幼儿园校车侧翻坠入水塘事故。事故发生原因系严重的超载与司机操作不当而造成的。
材料二:就近日来河南、山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陆续发生的多起学生上下学交通和学生受伤害事件,12月25日,教育部发文提醒各地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坚决避免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再次发生。
(1)材料一中孩子们的哪项权利受到了侵害?(2分)(2)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
(3)怎样依法保护我们的这项权利?(6分)
答案:(1)生命健康权。(2分)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2分)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2分)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2分)
(3)要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要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要加强自我保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