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应台《美君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美君回家 龙应台
(l)美君从此不能见河,一见河,她就要说,“这哪里能和我们老家的河比„„”我从小就听她说:新安江的水啊,她总是絮絮叨叨地说,是透明的!第一层是细细的白沙,第 二层是鹅卵石,然后是碧绿碧绿的水。抓鱼的时候,长裤脱下来,站进水里把两个裤脚扎紧,这幺往水里一捞,裤腿里满满是鱼„„美君说完,总还要往我看看,确定我是不是还听着,然后无可奈何地叹一声气,“唉!对游弹琴啦,讲给你听,你也不会相信,你根本兢没见过那么清的水嘛!”
(2)牛,她总说“游”,所以“牛奶”,就是“游来”。
(3)她沉默一会儿,又说,“有一天,有一天要带你回去看看,你就知道了。”声音很小,好像在说给她自己听。
(4)距离美君离开淳安半个世纪之后,一九九五年九月,七十岁的美君,第一次回到了淳安,不,现在叫千岛湖镇了,而且是个新兴的小镇,树小,培新,画不古的新兴的小镇,在一个小岛上.
(5)“岛?千岛?”美君不悦地纠正我,“以前都是山,千山啦,什么千岛。”当然,水淹上来,老城沉进水底,山顶突出成岛,千岛湖曾是千山乡,美君确实没想到五十年的“沧海桑田”竟是如此具体!(6)“这次回来,我一定要找到我父亲的坟,”美君说,“做了水坝,坟迁走了,迁去了哪里?好几年,我都梦见他,他从坟里出来,脸是绿的,水草的颜色,他说,女儿啊,我冷啊,你一定要想办法把我迁走„„”
(7)一圈围坐着的亲戚突然安静下来,我从一张脸望向另一张脸:这真是极复杂的安静;美君的话,在他们耳中简直“迷信”得骇人,却又不好伤老人家的感情,(8)“湖很大,一千多个岛,”他们犹豫地说,“我们只记得一个大概的范围,恐怕不好找„„”(9)“可以试试看。”美君说。
(lo)一个亲戚说,“我们这儿是可以遥祭的,就是对着那个方向祭拜,大姐你遥祭也可以吧?”
(11)我看看美君,她也正瞧着我。啊,我知道这个彪悍的女生要发作了。(12)“我在台湾遥祭了四十七年,”美君顿了一下,脸色很不好看,然后一口气说出来,“我遥祭了四十七年,你们觉得,我今天人千里迢迢到了淳安,是来这里遥祭的吗?”(13)又是一阵安静。
(14)“„„千岛湖出事以后,”亲戚面有难色,“租船管制根严„„”
(15)“我是淳安的女儿,”美君还是寒着脸孔,说,“找父亲的坟是天经地义的。”(1 6)第二天,终于找来了一艘汽艇,还雇来了一位熟识水路的船夫,船夫带着老城的记忆,仿佛心中有一个隐藏的导航系统,看穿湖水,将每一座岛回复成山,认出哪座山在哪座山的什幺方位。
(17)汽艇在六百平方公里的水面上穿棱,掠过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岛,烟波浩渺,千岛湖看起来素朴纯净,原始自然,但是我们的眼睛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无数个耸立水面的荒岛,其实既非岛,也不荒,那曾是山,母亲年幼时攀爬过、野餐过的地方,水面下,曾经是一片又一片的果园,母亲曾经让大人牵着手去收租的地方。这一片荒野素朴,曾经是沃土富饶,水面上看起来洪荒初始,水面下曾有绵延千年的人文繁华。(18)我们看起来像游客,我们不是游客。(19)水花喷溅,滴在手上觉得润凉。猴岛,很多猴子,恕上去看看吗?不想。蛇岛,很多蛇,想看看吗?不想。(20)我们只想看一个岛,寻找一个岛,在这一千个岛中。
(21)船噗突噗突慢下来,船夫认为应该在附近了,亲戚们三三两两站在船头眺望水面,前面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岛;美君的表妹皱着眉注视,犹疑了一会儿,然后说,“这里,”她指着那个岛,“就是这里。”
(22)她指的这个小岛还没一个房顶太,杂草丛生,近水处是一片秃秃的黄土。我们跳上泥泞的滩。参与了当年迁坟的表妹遗回忆边说,“那个时候,是小表哥挑上来埋在这里的,原来以为已经迁得够高了,没想到„„”(23)没想到水漫淹到山的顶尖,现在美君看见的是两块破砖头泡在水里,就在水面接触黄土的那条波线上。风很大,吹得人睁不开眼,美君的白发凌空飞扬,我紧紧扶着美君,满耳呼呼的风声,还有美君模糊的、破碎的语音,“„„爸爸 —我来了,我就知道,你明明跟我说你很冷„..”
(24)湖浪挟着些许水草,打着若隐若现的砖块。那砖浸泡已久,土红的表面已有绿苔,(25)一炷香烧了起来,青色的烟像柔弱无骨,有所祈求的手臂,随风没入天水无色之中。(26)离开淳安,我们经由山路往建德,这是那年缉私船检查私盐的地方。小汽车在石于路上颠簸,爬上一个陡坡,又急急盘旋而下,车后一团灰尘,路边的树木也蒙着一层灰白,但千岛湖的水光不断地透过树影闪烁。或许累了,美君一路上不太说话,我推推她,“喂,你看,这也是新安江水啊,水多清啊!”
(27)她望向车窗外,疲倦地把头靠在玻璃上,轻轻地说,“是吗?” 7.对第(1)段画线部分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诗意的笔触,深情款款地描绘山新安江水的纯净秀美。B.作者以细腻传神生动具体的描写表现美君对故乡的眷恋之深。C.意在突出现实中的新安江水与美君记忆中的形成了巨大反差。D.为下文写美君历经沧桑岁月,终于回到了故乡的经历作铺垫。【考点】筛选并理解文中信息;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C 【分析】本题很明显是考察对句子的理解,这一部分首先要了解整篇文章写的内容是什么,接着对其分析,很明显这一句是表达美君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之情,她所见到的河不能与新安江的水比,而不是现在的新安江水与记忆中的对比,所以C项错误,这一题相对比较简单。
8.简析第(2)段的写作用意。(3分)
【参考答案】生动有趣地说明了美君乡音无改,表明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考点】概括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作者情感和写作意图
【分析】美君的话带着浓浓的口音,用富有生趣的地方言来描述美君的口音,更形象直接的传达出美君不改乡音,更进一步体现除了她对家长的眷恋之情。写作用意是由表及里的分析,很容易即得出答案。
9.文中如何体现美君是“彪悍的女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3分)(1)(2)(3)【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参考答案】美君梦中听到了父亲的哀告,发誓一定要找到父亲的坟; 亲戚们表示千岛湖太大,坟不好找时,美君执意要试试看; 亲戚劝阻他遥祭时,她猛然发作;
亲戚告诉千岛湖管制很严时,美君寒着面孔,声称找父亲的坟是天经地义的。【分析】这一题是考察情节的概括,理清文章思路,简单梳理,概括情节即可 10.第(17)段中,为什么说“我们的眼睛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2分)【考点】概括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作者情感和写作意图
【参考答案】我们眼中看到的不仅是自然中的山水,更是母亲一段童年生活的记忆,是一方令人魂牵梦萦的土地。
【分析】原因题,这道题跟2014年高考当中的散文中“为什么不仅仅是树”一样的题型,这里结合“那无数个耸立水面的荒岛,其实既非岛,也不荒,那曾是山,母亲年幼时攀爬过、野餐过的地方,水面下,曾经是一片又一片的果园,母亲曾经让大人牵着手去收租的地方。这一片荒野素朴,曾经是沃土富饶,水面上看起来洪荒初始,水面下曾有绵延千年的人文繁华。”即可理解
11.多角度赏析第(23)段画线部分的描写。(4分)【考点】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肖像描写:“美君的白发凌空飞扬”表现了美君的激动心情,复杂心绪;语言描写“爸爸——我来了 ”体现了美君对父亲的关爱思念之情;动作描写:“我紧紧地扶着美君”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爱和理解;环境描写“风很大,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创设了一种凄冷的氛围。
【分析】这个题目也类似2014年高考题,任选一个角度对描写进行赏析,此题的不同之处在于此题是“多角度”,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一部分让学生熟悉描写的角度有哪些,基本上难度也就大大下降。
12.结合文意,探究以“美君回家”作为标题的意义。(5分)【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作者情感和写作意图
【参考答案】“美君回家”四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作者不称“母亲”而故意直称“美君”,突出了母亲作为时代变故见证者的特殊身份;“美君回家”又构成了本文的线索,点名了文章的主旨。“回家”二字尤其意味深长,既表示美君终于回到故乡,又表明美君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完成了一大心愿。
【分析】从内容上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的作用
第二篇:龙应台《手镯》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2分)手镯 龙应台
⑴ 这条街把我迷倒了。
⑵ 一个一个的小店,里头全部是花边。世界上,什么东西用得到花边呢?小女孩的蓬蓬裙,老婆婆的裤脚,年轻女郎贴身的蕾丝胸罩,新娘的面纱,晚餐的桌巾,精致的手绢,让窗子变得美丽的窗帘,做梦的枕头套和床罩,教堂里烛台下的绣垫,演出结束时徐徐降下的舞台的幕,掌声响起前垂在鲜花下的流苏„„各种大小剪裁,各种花式颜色的花边,挂满整个小店。店主正忙着剪一块布,头也不抬。他的店,好像在出售梦,美得惊心动魄。
⑶然后是纽扣店。一个一个小店,里头全部是纽扣。从绿豆一样小的,到婴儿手掌一样大的;包了布的,那布的质地和花色千姿百态,不包布的,或凹凸有致,或形色多变。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几十万个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纽扣在小店里展出,每一个纽扣都在隐约暗示某一种意义的大开大合,一种迎接和排拒,仿佛一个策展人在做一个极大胆的、极挑衅的宣言。
⑷然后是腰带店。一个一个小店,里头全部是腰带,皮的,布的,塑料的,金属的,长的,短的,宽的,窄的,柔软的,坚硬的,镂空的,适合埃及艳后的,适合小流氓的,像蟒蛇的身躯,像豹的背脊„„
⑸花边店、纽扣店、腰带店、毛线店、领店、袖店,到最后汇集到十三行路,变成一整条街的成衣店。在这里,领、袖、毛线、花边、腰带,像变魔术一样全部组合到位,纽扣扣上,一件一件衣服亮出来。零售商人来这里买衣服,一袋一袋塞得鼓胀的衣服装上车子,无数个轮子摩擦街面,发出轰轰的巨响,混着人声鼎沸,脚步杂沓。广州,老城虽然沧桑,仍有那万商云集的生动。⑹就在巷子里,我看见他。
⑺一圈一圈的人,坐在凳子上,围着一张一张桌子,低头工作。一条巷子,变成工厂的手工区。他把一条手镯放在桌上,那种镀银的尼泊尔风格的手镯,雕着花,花瓣镂空。桌子中心有一堆金光闪闪的假钻,一粒大概只有一颗米粒的一半大。他左手按着手镯,右手拿着一支笔,笔尖是粘胶。他用笔尖吸起一粒假钻,将它填进手镯镂空的洞里。手镯的每一朵雕花有五个花瓣,他就填进五粒假钻。洞很小,假钻也很小,眼睛得看得仔细。凳子没有靠背,他的看起来很瘦弱的背,就一直向前驼着。
⑻男孩今年16岁,头发卷卷的,眼睛大大的。问他从哪里来,他羞涩地微笑,“自贡”。和父母来广州3个月了。
⑼“他们都以为来广州赚钱容易,”坐在男孩隔壁的女人边工作边说,“其实很难啊。才16岁,应该继续读书啊。” ⑽女人责备的语音里,带着怜惜。⑾“做这个,工钱怎么算?”
⑿两个人都半晌不说话。过了一会儿,男孩说:“五粒一分钱。”他的头一直低着,眼睛盯着活儿,手不停。
⒀“那你一天能挣多少?”
⒁“二三十块,如果我连续做十几个小时。”
⒂五粒一分钱,五十粒一毛钱,五百粒一块钱,五千粒十块钱,一万粒二十块。一万五千粒三十块。⒃那手镯,在香港庙街和台北士林夜市的地摊,甚至在法兰克福的跳蚤市场,都买得到。我从来没想过,手镯,是从这样的巷子里出来的。
⒄很想摸摸孩子的头发,很想。但是我只说了句“谢谢”,就走了。
⒅巷子很深,转角处,一个老人坐在矮凳上,戴着老花眼镜,低头修一只断了跟的高跟鞋;地上一个收音机,正放着缠绵的粤曲,一只猫,卧着听。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全文直奔主题,集中笔墨写我见到的小男孩以及手镯的制作过程,抒发我对小男孩的关注与爱护。
B.文章详细刻画了手镯制作过程中“镶钻”的复杂,目的是为了反衬小男孩劳作的廉价并引出作者对现实抨击的议论。
C.作者详细描绘了各种小商店中制品的精美,传达出广州商业的繁华,万商云集的生动。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
D.“就在巷子里,我看见他”这句话独立成段,能更好的引起读者的重视,文章由面及点,由对“他”的描述暗示出文章的主旨。
E.文中第⑼段借助女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达出对男孩子境况的同情与惋惜。
答案: C D(C项主要依据在⑴段到⑸段,尤其是⑸段末尾。作者有意刻画出这样的繁华,也是为了引出繁华下掩盖的艰难生活,引起人们对小男孩生活境况的思考。D项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主要目的就是由面及点,将笔墨集中到对小男孩的刻画上来。A项错在“直奔主题”,文章通过写广州商业的繁华来做了铺垫,可以参照C项来理解。B项错在“引出作者对现实抨击的议论”,作者没有直接的议论,⒃段仅仅是含蓄的抒情,用“没想过”的事实来引发读者的思考。E项错误是原文没有进行心理描写。)
16.作者一开始就说“这条街把我迷倒了”,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什么迷倒了作者。(6分)答案:(1)这条街道上万商云集,各式各样的小制品本身美丽动人,使我迷恋。(2)小男孩抛弃学业,成为廉价的劳动力让我同情、担忧,使我迷惘。
(3)满街的小制品背后该有多少廉价的劳力在辛苦谋生,该有多少类似小男孩这样的失学孩子在辛苦生活,这使我迷乱。
(4)结合末段,男孩以及类似的孩子们,他们的将来会怎样?他们的未来使我迷茫。
以上4点,答出其中3点给6分,每点2分。
17.(1)文章以“手镯”作为标题的目的是什么?(4分)(2)第⒂段为什么要如此具体的进行描写?(2分)
答案:(1)“手镯”是小男孩的工作对象,是作者集中描写的主体,因此文章用此作为标题。(2分)同时,作者借助手镯制作的艰辛、廉价,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对孩子现状、未来的担忧,是抒发感情的寄托物。(1分)以此为题,更能引人深思。(1分)
说明:回答“贯穿全文的线索”不给分。
(2)通过具体数字的描写,写出小男孩工作的廉价,表现他挣钱的艰辛。(1分)同时,更能写出我对此状况的震撼、意外,更能引发读者的同情与思考。(1分)
18.文章末段描写了一位老人在街边的日常生活,有人认为是画龙点睛之笔,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之文,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与你的理解简要分析。(6分)答案:非统一答案,根据学生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基本要求为观点1分,论证5分。论证务必要结合文章,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
示例1:文章末段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1分)文章集中刻画了小男孩的艰辛、廉价劳作,但是这样辛苦努力的工作能给他带来良好的生活吗?能实现到广州赚钱的愿望吗?文中已经暗示出这实际上并不可能。(1分)而小男孩又是放弃读书而加入到这样简单的手工劳作中来的,他的将来会有怎样的突破?文末的老人,也许是作者对小男孩这样的年轻人的警示,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廉价的手工劳作,那么,这个老人可能就是他们的未来。(2分)因此,末段对老人的刻画是全文点睛之笔,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与暗示作用,写出作者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与迷茫。如果删除,结尾过于仓促、突然。(2分)
示例2:文章末段有画蛇添足之嫌。(1分)文章集中刻画的是广州繁华的商业街,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以及由面及点刻画小男孩的艰辛、廉价劳作。通过这些描写,寄托作者对小男孩的同情、关注。(1分)但全文并没有安排伏笔来引出老人,因此,末段对老人的刻画显得过于突兀,与文章发展脉络不吻合。(2分)突然出现在小巷深处的老人,看上去过着一种普通、正常的生活,甚至显得闲适,这种生活未必不好,也未必就是小男孩的将来。因此该段显得多余,可以删除。(2分)
第三篇:龙应台《雨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8题。(15分)
雨儿①
龙应台
我每天打一通电话,不管在世界上哪个角落。电话接通,第一句话一定是,我──是你的女儿。如果是越洋长途,讲完我就等,等那六个字穿越渺渺大气层进入她的耳朵,那需要一点时间。然后她说,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
对,那就是我。
喔,雨儿你在哪里?
我在香港。
你怎么都不来看我,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我昨天才去看你,今早刚离开你。
真的?我不记得啊。那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再过一个礼拜。
你是哪一位?
我是你的女儿。
雨儿?我只有一个雨儿啊。你现在在哪里?
我在香港。
你怎么都不来看我,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到潮州看她时,习惯独睡的我就陪她睡。像带孩子一样把被子裹好她的身体,放周璇的《天涯歌女》,把灯关掉,只留下洗手间的小灯,然后在她身边躺下。等她睡着,我再起来工作。
天微微亮,她轻轻走到我身边,没声没息地坐下来。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身子愈来愈瘦,脚步愈来愈轻,声音愈来愈弱,神情愈来愈退缩,也就是说,人逐渐逐渐退为影子。年老的女人,都会这样吗?
我一边写,一边说:干嘛那么早起?给你弄杯热牛奶好吗? 她不说话,无声地觑了我好一阵子,然后轻轻说:你好像我的雨儿。
我抬起头,摸摸她灰白色稀疏的头发,说:妈,千真万确,我就是你的女儿。
她极惊奇地看着我,大大地惊讶,大大地开心:就是说嘛,我看了你半天,觉得好像,没想到真的是你。说起来古怪,昨天晚上有个人躺在我床上,态度很友善,她也说她是我的雨儿,实在太奇怪了。
昨晚那个人就是我啊。我把冰牛奶倒进玻璃杯中,然后把杯子放进微波炉。远处隐隐传来公鸡的啼声。
那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她一脸困惑。
我从台北来看你。
你怎么会从台北来呢?她努力地想把事情弄清楚,接过热牛奶,继续探询,如果你是我的雨儿,你怎么会不在我身边呢?你是不是我养大的?是什么人把你养大的呢?
我坐下来,把她瘦弱的手捧在我掌心里,看着她。她的眼睛还是很亮,那样亮,在浅浅的晨光中,我竟分不清那究竟是她年轻时的锋芒余光,还是一层盈盈的泪光。于是我从头说起:你有五个儿女,一个留在大陆,四个在台湾长大。你不但亲自把每一个都养大,而且四个里头三个是博士,没博士的那个很会赚钱。他们全是你一手栽培的。
眼里满是惊奇,她说:这么好?那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今年几岁?结婚了没有?
我们从盘古开天谈起,谈着谈着,天,一点一点亮起,阳光就从大武山那边照了进来。
有时候,我让女佣带着她到阳明山来找我。我就把时间整个调慢,带她台北一日游。第一站,洗温泉。泡在热气缭绕的汤里,她好奇地瞪着满堂裸身的女人目不转睛,然后开始品头论足。我快动作抓住她的手,才能阻止她伸手去指着一个女人,大声笑着说:哈,不好意思啊,那个雨人好──肥喔。
第二站,搭公交车,红五号,从白云山庄上车。一路上樱花照眼,她静静看着窗外流荡过去的风景,窗玻璃映出她自己的颜容,和窗外的粉色樱花明灭掩映;她的眼神迷离,时空飘忽。
到了士林站。我说:妈,这是你生平第一次搭捷运,坐在这里,给你拍一张照片。
她娴静地坐下,两手放在膝上。刚好后面有一丛浓绿的树,旁边坐着一个孤单的老人。
你的雨儿要看见你笑,妈妈。
她看着我,微笑了。我这才注意到,她穿着黑衣白领,像一个中学的女生。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
注①:写作本文时,作者母亲已患老年痴呆症。
16.文章为什么以雨儿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答案:母亲患老年痴呆症后发音模糊,将女儿说成了雨儿。(1分)文章以此为题,既隐含作者对作为女儿的自己要承担起照顾好母亲这一责任的清醒认识,(2分)又包含一个女儿对已衰老的母亲的爱怜之情。(1分)
17.结合前文理解文末画线句子含义(5分)
答案:①在给母亲拍照时,我让母亲笑,母亲便笑了,(1分)衰老的母亲在已是中年的我面前乖巧听话得像位中学生,(1分)这让我猛然意识到母亲与女儿的角色似乎颠倒过来了(1分)②我内心希望母亲永远年轻,不会衰老。(1分)③)但对母亲渐渐衰老的现实又感到无奈。(1分)
18.现代人往往以疲于奔命,忙于工作作为不能很好尽孝的理由。作为一位著名的作家、文化人,龙应台也很忙,但却能极尽孝道。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说说应如何尽孝。(6分)
答案:①作者工作再忙,也每天给母亲打一个电话,与母亲聊聊。可见,尽孝就是即使再忙碌,也不要忘记经常给父母一句体贴的问候;②作者总会在百忙中抽时间去探望母亲,尽自己所能悉心照顾母亲。可见,忙碌不应该成为忽视父母的理由,常回家看看,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就是尽孝。③作者总是极其耐心陪母亲说话,不厌其烦地回答母亲的问题。可见,在生活中,我们能做到不给父母脸色看,耐心地陪父母说说话这就是最大的孝。④女佣带母亲来时,作者会调慢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特意带着母亲到外面走走。可见,为了尽孝,适当地牺牲自己的一点工作和生活时间也是必要的。(一点2分,三点6分。
第四篇:龙应台回家的读后感500字
龙应台回家的读后感范文500字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龙应台回家的读后感范文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龙应台回家的读后感500字1夕阳西沉,带走天际的最后一抹红霞;叶落飘渺,春去冬来终究是白驹过隙之间;深邃的夜,找不到黎明又在何方……岁月荏苒,悄然间黑发竟已布满白雪。双眼迷离,泪眼婆娑,再也看不见时光彼岸了。
曾天真地认为“回家”,不过是在外忙碌后找到放松身心之地,所以不禁纳闷于龙应台为何以“回家”为这段文字命名。后来才恍然大悟,文中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作者叙述的是带年老的母亲坐火车回乡的事,因为很久没有离开过家,母亲没走多久就想回家了。但经过安慰,还是坐上了火车,谁知母亲上了火车后更想家,甚至差点落下眼泪。作者知道,她再也不能带母亲回她想去的那个“家”了。
合上书,忍不住潸然泪下。时光有时很美妙,但更多时候却是残酷甚至无情的;它能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但若是没了回忆那什么都将消失殆尽。我的母亲生我时已经三十岁,现在已经步入更年期,而我还保留着孩童时的纯真。在闲暇时,我总爱拉着妈妈的手让她带我去骑车,可她总是摇了摇头将双眸转向窗外,淡淡地叹了口气。我不喜欢老气横秋的她,但我识趣地不告诉她。庭院里摆放着一大一小两辆自行车,小的那辆还是崭新的,可大的那辆却积满了灰尘。我知道那是因为长年不骑的缘故。也不知从哪日起,我再也没看到那辆大的自行车;也不知从哪日起,我看到妈妈的头上有了些许白发;也不知从哪日起,妈妈开始喜欢讲一些陈年旧事了……记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遥望时光的彼岸,猛然发现时间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妈妈再也不年轻了,而我,也不再会是那个摇篮里咿呀学语的小孩了。时光不会倒流,唯有珍惜时光,珍惜当下,才不会在未来某一天里后悔莫及啊!
天已擦黑,空中星罗棋布。月夜下,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台下,低低吟唱着母亲教我的那首古老的童谣:茫茫苍穹,终有耗竭之时,却是在许久以后……
时间没有彼岸,也没有尽头。漫漫时光长河中埋藏着无数生灵的灵魂,只为他的一生,他的短暂而有限的一生中最美好的那一刻。在时光的彼岸,埋没着每个灵魂的记忆,然而我们却永远无法再到达那儿……
龙应台回家的读后感500字2今早,走在去往图书馆的路上,无意间听了《回家》的朗诵,止不住激动的流下了泪水。
听着朗诵,我想到很多,我心中高大健壮无所不能的父母,必将逃不过老去的命运,像书中的母亲,留下清瘦的佝偻的背影。我试图说服自己万物轮回,终将有一天,可红了的眼眶和呲呲的鼻塞,证明了我的拒绝。我无法想象这一天,我真想马上去工作,减轻你们的负担,拜托一味汲取23年的无知与盲目。
不止如此,我还想到了前年应病去世的奶奶,儿时的.我和奶奶一起,在我眼里的她,总是那样的无所不能,仿佛都操练过无数遍,只需轻轻重复即可,手脚麻利,家里里里外外都打理得仅仅有条。谁都无法想象,6个月的时间,就将你换了个样,带着陌生而又熟悉的容颜,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弥留之际在医院的你,总是想着回家,回家,什么是家?是有儿有女,有亲人的地方。
《回家》中作者老年痴呆的母亲使我一次次的揪心,为母亲清瘦的背影,小心翼翼的步伐,一再要回家的呢喃;也为作者强忍的泪水,和回不去的时光的悲痛。
是的,如果世上有一种时光穿梭机,再多的付出,让为我们付出一辈子的父母快乐那一瞬,又有何妨?
在这里,我忽然想到了冯小刚导演的《私人订制》,没有时空穿梭,若有需要,演一场私人订制来圆你的梦,这又何尝不可?
第五篇:《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美》阅读练习及答案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象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6.“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中“颜色”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7.如何理解“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这句话。
8.为什么作者说“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又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美?请你举例说明。
9.“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其中加点字“机遇”和“公式”有什么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10.“美犹如盛夏的水果”,这里的“美”是指的什么?请你以“美”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
11.运用本文的观点,以“人造美女”,我想对你说为题说一段话。(字数在50字以上)
12.培根说:“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能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列举一二。
参考答案:
6.面容之美
7.三者之美的不同层次的比较,充分说明内在美重于外在美
8.最高的美是内在美,是品德之美,它难于直观,也不可能做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美在于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美在于他退居家乡仍不能忘怀国事的一腔热情)
9.事物之美有其“自然天成”的一面,有时并不是人力所可以企及的。一个画家与一张从来没有那么美的脸面之间,不是可以借助于公式之类的人为手段所能够联结起来的。这正如达芬奇与他的《蒙娜丽莎》一样,那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妙手偶得。
10.美的形貌略
11.略
12.可从家庭装饰、山川景物等方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