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章 文明礼貌教育从幼儿做起
文明礼貌教育从幼儿做起
幼儿时期是奠定人的性格雏型的时期,也是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良好时机。他们的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同情、体贴等各种复杂情感正在逐步形成,这一切为文明礼貌教育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幼儿文明礼貌教育更是一项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必须贯穿在幼儿一天的生活之中。它与整个德育,与形成幼儿的意志、性格、智力等有密切的联系。那么,怎么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呢?
第一,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系统安排教育内容,逐步提高行为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师在教文明礼貌用语时,不但要告诉幼儿怎么说,怎么做,还要告诉幼儿心里应该是怎么想的。如教小朋友们说晨间礼貌用语“你早!”可以用洋娃娃做示范:这是玲玲,玲玲早上看见老师很高兴,她大声对老师说‘老师早’看见小朋友,她大声说‘××早!’她的脸上带着笑容,小眼睛亮亮地看着老师,她心里肯定在想,我看到老师真开心啊,老师看到我一定也很开心!接着让玲玲和每个孩子说早,让每个孩子也跟玲玲说早。
第二,在学说文明礼貌用语时,要激发幼儿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友爱关系。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想要什么玩具,不请求直接从别人手里抢过来;有的孩子明明看见地上的饭粒,却说:“这不是我扔的!”但这些,通过良好的教育,都是可以改变的。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心。如某个小朋友哭了,老师可以邀请别的小朋友一起去安慰他,为他擦眼泪。还可以进行角色表演,让小朋友担任警察叔叔,列车员学习帮助有困难的人。通过各种形式,让文明礼貌教育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形象的记忆。
第三,要让幼儿养成牢固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首先,对三岁到六岁的幼儿要分年龄段提出不同强度的行为要求,不懈的坚持要求,经常监督检查,不断强化。如把幼儿好的行为画成图展示出来,一两周更换一次;或把当天的好行为编成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让大家猜猜故事讲的是谁;采用多种多样的鼓励方式,巩固幼儿的进步等等。其次,要求形成教育合力。幼儿园要求做到的,在家里也要做到。不少幼儿只知道向本班老师问候、致谢,对别班的老师,自己的家长、邻居不注意礼貌。要是周围的人们一致向幼儿提醒文明礼貌行为,他们就能较快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要着眼于幼儿的个性特点、年龄大小、体能强弱。对不同的儿童要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爱好、家庭关系和生活条件,分析他们产生这样或那样行为的原因,耐心细致地坐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把文明礼貌教育与培养幼儿得性格、品德结合起来。
第五,教师的表率作用是最重要的,教师自己要亲切、耐心、诚恳而公正,处处做礼貌的典范。儿童对教师的态度是非常敏感的,发现老师尊重关心他人,也会模仿老师去尊重关心他人;发现老师背后指责他人,也会学习这种不文明礼貌的行为。总之,我们在幼儿阶段打下良好的文明礼貌基础,那么,到了小学、中学就能更顺利的开展更多的工作,培养出聪明健康而且心灵美好的未来一代。
第二篇:感恩教育从点滴做起
感恩教育从点滴做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影响,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美德被淡忘被冲击。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不变的利益。功利性、人的自私、人情的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虽然是少数人,但其影响不容低估。
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的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顶撞老师; 不服家长的管教,人际关系的冷淡等等,如果挖掘其的思想根源,应该是我们对外界的人和事缺少感恩之心,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那么,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呢?
反思我们的教育,理论太多、泛泛的说教,显得空洞、苍白无力。教育人的工作,是沟通、是心的回应,不是疾风暴雨,立竿见影,而是润物细无声。如何使感恩教育收到实效,我将从哪抓起?
《读者》杂志中的一篇文章给我了启发。这是一篇“感恩”小文章,内容写的是作者在美国看到的一件小事: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东西,“我”好奇地问他们写什么,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给妈妈写感谢信,而且每天都写。”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原来写的是“草丛里的野花开得好漂亮耶”,“昨天吃的比萨饼真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老师夸我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之类的简单词句。这小小之事,让“我”震惊:感恩原来不只是感谢父母的关爱,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还应该对天天享受到的一点一滴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并体现在行动中。
不妨我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教育中,我们常常提倡爱学生、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现在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师生关系中的“爱”不应是单方面的,而应是双方互助的。教师在关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付出爱心,学会提供帮助。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从此,我在日常工作中作了调整。以前,每逢期末复习期间,我看到给学生发的复习材料多而乱,学生用起来很不方便,我都会找来订书机给学生订好。我做得乐此不疲,心甘情愿,学生受之泰然,习以为常。这次我在给学生订卷子的时候,留心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四十八个学生的卷子订好的时候,我留意的结果是,一共有三个学生在我给他订好卷子时,很感激地说了“谢谢!”当即我对全班同学谈了我的感受。我说:有了这声“谢谢!”我心里感到暖融融的,我的劳动得到了认可,得到尊重,我很有成就感„„接着,我将这三个同学很好地表扬了一番。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同学们提出异议,刘希明说:“有这必要?这太虚情假意了吧!”。许鹏说:“我们感到您像妈妈一样,和妈妈还用那么客气?„„”针对这些看法,我着重给同学们讲了当你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一要心存感激,二要体现在行动中,这很重要,让别人感受到,是一种良性互动。生活中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去感谢的人和事,即使是递一张纸、让个道„„即使和父母也要说声“谢谢”。同时我倡议让“谢谢”成为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吧!„„学生们静静地听着,我能感觉出他们是在用“心”聆听。
在平日工作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例如:我班的学生都是外地生,一些学生半年回家一次。每逢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我都会记住在前一天嘱咐学生,晚上给父母打个电话,关心一下父母近期情况,祝父母节日快乐,以此表达自己的关爱
我们德育教育,以往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如何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从去年开始我讲授德育课,我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给学生渗透感恩教育。例如:在讲人的本质时,我引用了丛飞的事例,效果很好。事例
还有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忘恩负义”却违背道德的可耻行为
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激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试想,一个不懂感恩的人,何谈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性?一个连感恩意识都不具备的人,何能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呢?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第三篇:幼儿礼仪教育文章
《如何开展礼仪教育》
谈谈我园幼儿礼仪教育,所谓“礼”,表示尊重的行为。所谓“仪”,指人们生活交往的准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礼仪”,是指为使各种人相处在一起能愉快融洽,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进行,交往中必须有一种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则、规范。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从学礼开始。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呢?针对我们大三班幼儿年龄特点:6周岁左右的拥有自己的思想、可以进行简单的表达,爱表现,因此我们从幼儿园、家庭两方面入手,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家长的检查配合,创设出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让幼儿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了,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现在好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再看看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这是结果,原因在哪呢?我想很多家长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都把他们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等诸多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在家,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因此我们要落实礼仪教育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实例阐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集万千宠爱一身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于是出现了不少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家里没有大小之分,爱幼之风可是甚之又甚,而尊老不是没有,只是有些老者出于对小字辈的爱而愿意当“孙子”,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可能是霸道、唯我独尊,对长者甚至是拳打脚踢,这样的孩子今后的发展是不堪设想。例如:我班有个幼儿家长和我说:“刘老师,我们家宝宝《化名》昨天对我特大声的嚷嚷,还向我顶嘴,给我气的,您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啊?”后来我听了,对她说:“现在的孩子在家中,学校中学到的礼仪教育太少了,不知道什么叫做礼貌?我们也在研究这个,看看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好,您看我们定个规划巴?”他同意了。后来我的实施方案就是给孩子进行了一个随机教育,在小环节中对幼儿简述多种故事,让幼儿知道故事中的人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不好?通过这次环节活动,家长们的反应很好,说孩子回家变了,向他们道歉了,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我没有想到这个效果这么好?出乎了我的意料,我的心里很高兴。这说明在生活学习中,环节中我们都可以对幼儿进行简单的礼仪教育。从那以后我在我班每周会对孩子加强礼貌用语的教育,而我要求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爸爸妈妈工作、学习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爸爸妈妈说话时不应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不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等等。家长在家也要对孩子进行
最基本的礼仪教育。像有的孩子爱跷二朗腿等例子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的礼仪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所谓家有家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小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的进行轻松的教育,每天都顺带的进行教育,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哦。
二、通过生活活动、故事、情景表演来引导渗透幼儿礼仪教育
在我班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向其他人问好,看到做得好的幼儿,马上给予表扬。每天选出4名值日生,为小朋友服务。并且在饭前时间我们老师给孩子讲德育故事,跟孩子讲礼仪,会在表演区让孩子上台来表演,让孩子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没有人教,当我在讲德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听的很认真,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有的孩子还很认真的给我解说故事中的事情哪些是对那些事错的等等,我们会在表演中,故事中渗透礼仪教育,例如: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跟人打招呼,如何接电话等等,孩子表演的都非常棒,孩子们也学得很开心。在家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就要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练习和锻炼,例如可以主动请邻居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以礼貌相待。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就不带孩子去人家作客,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还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起。让孩子做家务,第一个,他会感恩。第二个,会让孩子学会勤劳。第三个,促进孩子的人际关系。第四个,提升孩子的意志力,这也是现在社会当中的小孩最缺乏的,所以家长也要在生活中训练孩子做家务,咱么家长不能在包办代替了。
三、家庭教育中的礼仪教育也在幼儿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如果家里有老人,家长可以和老人沟通,告诉老人宠爱孩子的坏处,要有理智的爱孩子,我相信老人会支持年轻父母的教育方法。父母平日在家中,无论自己是否喜爱看书,也最好把书捧在手上,养成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做到孝敬老人,不说粗语,做到以身作则。
所谓教不过,父之过。家长不小心碰了别人,就主动向人道歉,当孩子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候,就会模仿这种好习惯。父母日常在家里,应该注意言行举止。
例如:我的孩子今年才不到两岁,说话不是很清楚,记得又一次我心情不是很好,对着桌子踢了一脚,于是他看到了,也对着桌子踢了一脚,当时我看到了,觉得心里酸酸的,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动作,让一个还不回说话的孩子影响这么大?从那以后我的一些言行举止都不会这么冲动了,我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这样对他以后没有好的影响,只有不良的影响。从那以后我才知道礼仪教育对孩子的重要。父母所做的一切,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别人说。“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孩子若有说粗话的习惯,不要当他只是小孩子说话什么都不懂。虽然他们是小孩子,甚至不知道粗话的意思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的坏习惯就会慢慢的形成。如果发现了孩子说粗话,那么就应当进行思想教育,及时阻止孩子继续说下去,不要就只会对孩子进行打骂。对孩子进行打骂,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为大班的孩子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家长也不能用强制的手段来要求孩子讲礼貌,例如不叫叔叔不买玩具等。这样做,只能使孩子一时做出有礼貌的样子而不能持久,更不能使他懂得礼貌的实质。所以我们的礼仪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礼仪教育连贯化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家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
范来要求幼儿,两者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而这样的断层,一来会对幼儿园的教育造成冲击,二来会使幼儿在礼仪教育中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现象。另外,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我们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不仅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我们还经常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这样,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就架起了一座“礼仪教育”的桥梁,确保礼仪教育在持续稳定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此,我园进行了国学诵读课程,在其中就有《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所有的礼仪、道德全都在里面了,我们每天教孩子一两句,让他们背诵,并让他们一顶要落实在生活中,时间一长就会见到效果,看到孩子的不一样,这样不仅让他们学到做人的道理,同时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是一举两得之法。我发现只要背过这些《三字经》和《弟子规》,这些孩子显然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有礼貌,懂得尊敬人,而且学习的能力很强,从不用老师担心,让人所以说,从小养成孩子的文明及礼貌习惯,学会说礼貌用语,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当中,家长能与老师密切的配合,做好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人生中,有三样最重要的:生命、时间、还有一个就是“信”字。只要有道德,讲信用,孩子将来的人生道路,将会更加的美好,更加的辉煌。
第四篇:文明礼貌,我先做起—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构建文明社会,文明校园。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还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不久前,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这是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以上的两个事例就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曾经的“礼仪之邦”,而现在呢?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无非都是那所谓的“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并且在我们的学校也总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早上刚来到校园就能看到一地的废纸,瓜果皮,塑料袋,让人看着十分不舒服,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生和清洁工阿姨打扫,扔了又何妨。下课后个别同学在走廊上嬉笑追打,不时还夹着难听的脏话。现在天气渐冷,有的感冒的同学嗓子一发痒,随地“啪”的一声就是一口,在我们全部硬化的地面上十分显眼,令打扫卫生的同学都感到作呕。许多同学都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无数事实证明,过了这个“最佳时期”以后再想“补正”就难上难了,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第五篇:缩小城乡差距,从教育做起(范文模版)
缩小城乡差距,从教育开始
众所周知,我国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如何协调城乡发展问题,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难题。目前我国采用了很多措施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认为从长远来看,要真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很的问题,还是得通过教育来实现,将教育公平摆在首要条件。
从目前我国的经济与教育资源分布来看,我国主要的经济大省无一不是教育资源的受惠着,我国的高科技,高技术人才大多聚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正是因为这些高素质人才,给这些地区带去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促使这些地区经济向高端产业发展,占据国内市场。对于那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一方面教育资源严重缺乏,另一方面人才及其匮乏。很多农村毕业生都会选择到城市定居,生活,这主要与农村基础条件差,文化知识享受资源不足,发展前景不佳与有关。人才的流失必然导致发展潜力大打折扣。因此,从长远来看,要想真正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就必须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发展水平、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基础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学校缺少教师,正规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当然也包括农村出来的大学毕业生,都不太乐意去农村教书。不少农村只得在高考落榜的青年中聘请教师。国家虽然提倡城乡教师流动,但短期内改变不了农村缺少师资的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学校布局结构制约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部分偏远农村小学的育人环境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多数学校的校舍已是危房,器材短缺,已有的设备陈旧,与新教材不配套,图书少且质量较差,根本无法满足现代中小学生的需要;实验器材严重不足,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较低。至于微机室、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是无从谈起。这些现状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愈来愈大。另一方面,由于受地方经济水平、教师编制等条件的制约,近年来新增教师较少,部分农村村小教师难以按课程设置进行合理匹配,一个教师甚至要同时承担几个年级、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致使一些课程难以开齐开全,有的开全也只能应付,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城乡教育差距明显拉大。由于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低,进而导致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低,最终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构成中,大多由各级地方财政支出,其中大部分由县级以下财政支出。相当一部分县级政府财力严重不足,尤其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明显捉襟见肘。地区间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不平衡,决定了以县为主投入体制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还在逐步拉大。
主要表现在:
1.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涉及农村教育的非常有限。由于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一般都身处城市,接触更多的是城市教育。他们很难对农村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所以制定的政策很难符合农村教育的实际,这种情况在中小学课程编制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便有所反映。2.城乡教育投入差距悬殊。义务教育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其投入的多少完全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而定。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明显并呈不断扩大趋势,这可从学生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公用
经费支出上得到较为确切的反映。
3.城乡师资力量的差距。农村的师资严重不足,而城市师资则过剩。农村与城市师资数量、质量的差距也造成了学生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从而导致教育成果的差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使广大农村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
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我国城乡发展比平衡的问题,就要针对以上问题,有的放矢。要促进农村教育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监督力度。教育要发展就要求内部管理先发展,才能使改革落到实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先要从教学管理改革开始,纳入现代管理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实践。学校应严格实行校长负责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学校育的监督力度,关注学校教学质量,督促学校落实有关规定,杜绝“乱收费”等教育腐败问题。学校不仅要接受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监督,也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奖惩分明,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2、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继续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咯,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文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应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应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支持教盲的积极性(如通过利用母校的感召力,吸引校友投资;社会慈善机构对贫困生的赞助;由企业赞助设立基金会等方式,鼓励社会投资)。在投资资金利用上,应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真正实现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3、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就要使城乡教育之间有同等的办学条件和思想文化。应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应增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城乡中心小学教育教材、课程的编制和选择标准要统一合理。其次,在公共教育资源上应统一协调分配,增强城乡教育者之间的流动性,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功能。在硬件上要实现图书资源、教学设备等的协调分配;在软件上就要求师资上的流动,让城市教师有义务在农村教学,或者说把是否在农村有义务教学经历作为教师职称资格认定的一项标准。对现有农村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要通过师德教育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教育,并结合改善教师生活质量和办公条件等措施,留住人才。(要改变现在收入倒置的现象,八十年代初期农村教师还有两级浮动工资)。
此外,还要积极积极开展农村成年人教育。农民的素质提高不仅对农村发展产生影响,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对农民除了农业科技教育外,更要加强农民文化素质的教育。成人思想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子女受教育程度。学校可建立业余家长学校,采取相应措施让家长乐于参加学习并能受益。农民素质与农村教育永平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关系协调好了,就会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从提高人员素质做起,要提高人员素质,就要把教育摆在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