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精)
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与研究
开题报告 东川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它需要的是具有多种能力、广泛适应性的高素质人才。据有关报道,新世纪对学习者的培养将突出如何“支配、利用资源”、“使用所得信息”、“掌握新的技术”、“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及“与人合作”等综合能力的要求。在对学习者广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学手段已不再是教师所熟悉的挂图、实物等传统教学手段,而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和视听装置。老师要了解和掌握它们各自的信息表达功能和特点,并能根据不同的媒体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将外部刺激转化为自身认知结构的改变,从而完成由信息到知识的转化,使学习者真正把知识学到手,并能够利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能力上的提高。因此,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其重要。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化教育手段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选择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与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到地区条件的制约,硬件教学设备相对于市区学校有明显的差距,但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执教热情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差的只是了解信息、支配资源、掌握新技术的条件、意识和能力。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村教师已充分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迫切要求改变现状,争取机会、寻求方法与途径,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电教手段的出现和发展,给学校教学、科研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现代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与途径。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迅速,其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更新与变革的速度明显加快。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已经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新世纪,农村中小学老师在很多领域里与城镇接轨,能力的缺乏会限制教师的发挥,阻碍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与城镇及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由于地区经济条件制约,在现代化教学设备上处于落后状态,与城镇有较大差别,目前仍停留在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教学彩电、VCD等方面,计算机的使用也只停留在打字水平上。
二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得不到重视。设备不完善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不具备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的条件,因此也就忽视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同时,由于教师实践的机会很少,造成技术能力水平不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能力水平亟待提高。
但是,随着教育发展的逐步加快,广大教师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学校不能满足要求,但部分教师却有了积极学习、提高的愿望。他们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提高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但大多数教师接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机会、途径很少,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是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课题研究的范围是如何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方法策略,从而提升全体教师的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又称电化教学,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手段,在教学领域里使用,具体地说:就是用幻灯、电影、录音、录像、广播、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和卫星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原则
本课题意在通过有关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农村中小老师对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增强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运用现代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出符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引进设备,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使农村中小现代化教学方面跟上时代的步伐。
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一是科学性和实效性原则。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调查的材料真实、可靠,运用的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实,结合教学中现实情况,确实达到提高老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的研究目的。
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重视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在相关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加工,形成规律。
三是超前性原则。我们在研究中不能满足于、止步于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有远见卓识,超前意识,了解、学习、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要大胆进行教学课件设计的尝试和研究,以便将来能够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通过网络远程教学获取信息,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四是全面性原则。坚持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原则,并对每一位教师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充满信心。
四、课题研究对象 农村中小学广大教师
五、课题研究途径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状况的调查,采取学习理论、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思想的认识。
(二)、提高教师实际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1、加强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多角度、多形式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学实践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督导与应用。
2、加强对骨干力量的培养,通过坚持整体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在全面提高老师能力的基础上,注重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使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老师,形成骨干队伍。积极发挥骨干力量的带动作用,坚持以点带面、以部分带动整体的发展思路,要求骨干教师为全体教师做出示范,指导教师运用手段的方法与技巧,全面提高所有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3、开展活动促进能力提高。通过学习、培训活动,提高老师理性认识与实践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三)、发挥现有电教手段的作用
1、使全体教师立足于现有教学手段,加强学习动手实践,熟练掌握使用技术,坚持充分发挥设备最大作用的原则,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
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室,对老师进行了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计算机的水平。适时组织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2、加强基地建设。
农村中小学受地区经济条件制约,资金相对不足,目前不能满足所有学校均引进先进设备的要求,因此,要采取基地带动整体的做法,加强资金集中投入力度,完善中学电教设备和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全体教师接受新教学手段提供条件。
在实践中注重发挥教学基地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培训广大教师,将全乡的教师集中到中学,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加强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全面发挥其作用。另一方面,将中学建设成为教科研基地,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与效能,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坚持基地的辐射作用,到基地组织教师学习与实践,提高教师对现代化教学的认识,带动全体教师提高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四)、建立完善评价机制
1、把对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评价纳入课堂教学评价中。把教师对教学手段的运用作为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对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的评价,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制定相关奖励制度,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进取的意识,对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并对形成的经验、成果进行推广交流。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1、拟采用的方法
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法等
①文献研究法
借助《全国新书目》、《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和各类教育网站搜寻有关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等方面的信息,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应的评价方法。
②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试验前中小学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状进行摸底调查,以便和试验后情况进行比较。
③行动研究法
针对农村中小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现状进行实验研究,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达到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④实践反思法
对中小学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能力制定出相应评价量表反复进行试验,在实践中找出不足,从而不断修正和完善。
2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4—2006.12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信息,进行课题的前期调研,深化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立课题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制定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明确研究内容的核心概念、主要理论依据、研究实施的方法和途径,等等。成立课题领导组和主研组,明确任务;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1—2008.6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深入研究和培训提高。
2007.1-2007.6 理论学习和培训,搜集资料,分析文献资料,提炼出各阶段的实验技能目标和总结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创新地制定相应的评价量化表。
2007.7-2008.1 对制定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技能目标和相应的评价量化表,进行小面积试验,根据收集到的反馈信息,不断修改和补充。
2008.2-2008.6 对修改和补充后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技能目标和相应的评价量化表,进一步进行试验、论证、修改和完善。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7—2009.12 汇总研究材料,认真分析研究成果,完善研究内容,认真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根据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和教育科研论文;结题。
七、研究成果与形式
1、实施阶段: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2、总结阶段: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量化评价量表;教育科研论文。
3、最终成果形式: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八、课题管理
建立完善的课题网络,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
以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聘请赵振才、吴华、刘瑞新、苏建东等中高级教师作为本课题的顾问和指导工作,成立课题领导组、主研组进行研究。并完善并建立课题研究责任制。
顾问指导:
赵振才
教体局教研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 吴 华
宽城教育学会秘书长
中学高级教师 刘瑞新
教研室数学教研员
中学高级教师 苏建东
教体局仪器站站长
中学高级教师 课题领导组: 组长:王久富 副组长:朱宝贵 成员:王振祥
王百潮 课题主研组: 负责人:朱宝贵
成员:王振永 刘会久 张金国 田艳红
九、经费预算情况
1、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网络资源为主阵地的培训基地建设,约投入两万元左右;
2、外出学习培训差旅约两仟元左右;
3、课题研究培训资料费约为一仟元左右。
十、主要参考文献
[1]汪琼,缪荣.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02).
[2]李英.高师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3,(12):48-56. [3]徐晓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试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2,(02):67-69.
[4]刘世清.互映射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与培训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02):22-24. [5]裴纯礼,张德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定位与方法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4,(02):16-18.
[6] 刘文,刘世清.日本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67-69.
[7]曾兰芳,黄怀荣,张建伟.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我国的教师培训[J].中国电化教育,2001,(03):9-12.
[8]张倩苇,张敏.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04):47-52.
[9]张建伟,师书恩,苗逢春,杨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3,(03):12-16.
[10]李勇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理论与实践.杨建良湖南第一师范学报[J],2002,(03):78-90.
[11]李建珍.建构理论指导下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J].电化教育研究,2003,(03)70-73.
[1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 主编:张立新 张丽霞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11月印刷;
《关于农村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与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东川中学课题组
2006.3
第二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它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意味着过去,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表明,要认清历史,完全依靠教师叙述,是很难完成的,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也不足。现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历史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可以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必修的《祖国统一大业》中香港回归的内容时,我播放了香港回归时政权交接的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再谈感受时由心而发,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很好。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以声音、视频、图形、语言等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因此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上网收集历史信息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获取、识别、处理、创造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要改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还要海纳百川,消化吸收,创新发展,让历史这一古老的学科展示青春活力。
第三篇: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工作是港口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港口液体油品装卸和生产方式的复杂多变,也使港口的安全管理具有相应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港口事业的突飞猛进,港口液品装卸公司的安全管理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相对于港口生产的大幅攀升,也凸显出安全管理方面的滞后。如何客观的分析港口装卸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应用科学管理方法加以改进,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的管理课题。1制约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因素1.1以传统安全管理手段为主导致管理模式滞后当前装卸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仍以传统管理手段为主,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以传统检查模式为主;发生事故后以调查结果修正体系的“事后处理”模式为主;对人的安全行为以“后发制人”的管理模式为主。以传统的安全管理观念为主导,把安全管理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的运行阶段,而忽视了事先控制、预防为主的科学管理理念。随着港口现代化生产的发展,港口装卸公司必须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向科学化管理转变。1.2安全教育墨守成规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目前,装卸公司的生产人员结构和生产组织构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面对港口生产的新形势,我们只能在原来的技术上革新,在人员文化素质上提高。利用现代的科技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充分发挥信息、通信的科技力量,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和通信科技技术保障,
第四篇:教学手段现代化与高中化学教学
教学手段现代化与高中化学教学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并赋予教学信息传播以交互功能,大大增加了信息的传播量,使学习更加轻松愉快,深得师生们的欢迎,在教育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势的发展使得课堂中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在对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实践中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课件,必定要运用现代教育策略来设计开发。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方法既有客观规律可循,又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教学课件的设计,必须围绕着教学来进行。精选适合制作课件的教学(教材)内容,就成为首要任务。根据课堂教学准备策略的“目标――手段详细计划”模式,选取教材(或教学)中知识的重点、难点作为主要内容,兼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这样设计开发出来的课件,有利于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和教学步骤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选取了高一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这一节,根据本节的目标和重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和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方法,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能力。进行教学课件的设计开发,并在教学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确定了课件的制作内容之后,如何选择和应用各种媒体素材,组织编排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则是课件设计开发的关键所在。化学不仅仅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它所涉及的微观领域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它所研究的许多理论既抽象又难懂,单凭教师的语言和文字表述很难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表像,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往往从直观开始,首先充分感受事物,在感受事物的同时还要能动地作用于事物,把握事物所蕴含的本质。现代教学策略也告诉我们,运用“声像呈示”方式是“教师运用视觉和听觉媒体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学习知识的行为。”这种方式能“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得到延伸,使原来难以感觉到,甚至不可能感觉到的事物、现象、事件直观、形象地再现,扩展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视觉广度和深度。”它还可以“改变知识和技能抽象、概括的层次,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据此,我们设计课件时,主要选择和应用声像视频媒体素材,并辅以适当的文字表述。认知理论认为:人类接受信息主要是通过视、听等五种感官进行的。而这五种感官感知信息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两者之和达到94%;同时,对人类记忆的研究也表明,视、听觉并用时记忆的效果最佳。因此,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可以通过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使之对信息的接受和处理建立在大脑皮层功能相互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产生多元效应,充分发挥学生右脑半球的优势,启发形象思维,发掘出学习的潜力。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个课件中,针对本节是研究原子的微观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特点,我们设计制作了五组相关的动画,利用模拟仿真、生动有趣的动画素材,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原来教学上的难点得以突破,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优势所在。
一个教学课件的优劣,除了要注意上述两点,即目标内容和媒体素材的选择外,其包含的知识是否足够丰富,各部分模块(知识内容)的跳转是否灵活自由,使用者在调用时是否简单易行,能否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组合出不同的呈现顺序等,都是课件设计和开发中所需考虑的问题。课堂辅助教学行为策略认为,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交流的实现,是课堂教学取得较高成效的保证。因此,我们在课件设计时十分注意采用情景创设,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猎奇心理等多种方式引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给课件加入丰富的知识内容,除要阐明的化学原理规律外,还提供大量的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素材内容,如化学发展史、环保、国情、安全、化工生产等知识,有利于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德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运用现代课堂教学策略,在现代认识学习理论指导下,设计开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既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处理数据和信息“容量大、快速、准确”三大优势,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体现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使化学教学发生根本的变化和质的飞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心理产生正面的效应,这些优点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电子课件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课件,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任何时候,人的要素都是第一位的,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五篇: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计划
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计划
阳西县实验小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语音室等)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标志。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手段,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了增强学院广大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手段的能力,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我校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加大经费投入,科学规划,改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设备条件。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现代教学设施和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和设备的规划、增置工作,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好包括学校网站、多媒体教学教室、各项实验室、办公自动化、语音实验室、电子浏览室等在内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的基本条件。
二、建立培训制度,精心组织对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效用,要培养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师资队伍。因此,除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教务处开展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多媒体教室使用培训外,学校相关部门要建立培训制度,落实培训经费,组织实施好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能力的培训工作,使每一位专任教师都能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工作要多途径、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
(一)遵循普及与提高的原则,在实现全体教师都参加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目标的同时,重点加强对校、级、班优秀课程和重点建设课程组的教师、以及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
(二)采取教师自我学习提高、学校组织培训、自己进修培养相结合的途径开展培训工作。教师自身要有学习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意识,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水平。结合学校教研特点要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要建立相应的督查办法,保证系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建立定期的培训制度,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培训内容和要求上有所不同,使培训工作更有针对性。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三)培训内容包括投影机、幻灯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语音室等现代教学设备的操作使用;幻灯片、教学课件制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培训考核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根据教务处制定的相关规定,制定出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方法。
(五)把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列为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拟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加强管理,提高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要通过宣传、研讨、示范等手段提高广大教师对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用、意义的认识,使广大教师树立起科技兴教、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生产力的观念,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强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管理,杜绝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闲置、浪费和损坏现象,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要充分考虑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情况,形成有利于推动教师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政策导向。教导处要通过开展专项检查、观摩交流和评比竞赛等具体活动来推动工作,使全体教师能自觉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