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苏轼词作中的亲情美,已改

时间:2019-05-13 15:4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淡苏轼词作中的亲情美,已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淡苏轼词作中的亲情美,已改》。

第一篇:浅淡苏轼词作中的亲情美,已改

浅淡苏轼诗词作品中的亲情美

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 王雯娟 邮编:655000 电话:*** 摘要: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的旷世奇才,他留下的大量诗词作品中,既有为国为民实现理想的豪情篇,又有表现友情、爱情、亲情等内心感情的真情篇。其中或含蓄蕴籍或自然流露,无不贯穿着他的真性情,苏词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苏词中苏轼反映出的人情美、人性美,特别是其间的父子情、兄弟情、夫妻情,使得苏词成为风格多样经久弥新的千古绝唱。

关键词: 苏轼诗词

亲情

父子情

兄弟情

夫妻情

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抒情写景,善于表现友情、爱情、亲情,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这形成中国诗词的一个强大的传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诗词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发乎情,止于礼”的特点。情感的表达比较节制、内敛、含蓄,有别于西方的诗歌风格。生活在宋代官场的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的旷世奇才,三次遭贬,复杂的生活阅历丰富了他的感情。他留下的大量词作中,既有为国为民实现理想的豪情篇,又有表现友情、爱情、亲情等内心感情的真情篇。其中或含蓄蕴籍或自然流露,无不贯穿着他的真性情,这是一种人所不及的天才流露与真情外化,而决非匠人式的刻画与雕琢。这些作品让我看到了全方位有血有肉的苏东坡,通过词作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男人的儒雅大气,重情体贴。苏词无论豪放旷达或缠绵空灵,其词作无不流动着作者真挚的情感,从而使其词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苏轼是用自己的生命和真情融注成了这些流传千古的艺术珍品。人们眼中的苏轼,总是坚强、乐观、不卑不亢,用情至深。苏词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苏词中苏轼反映出的人情美、人性美,特别是其间的父子情、兄弟情、夫妻情,使得苏词成为风格多样经久弥新的千古绝唱。

亲子情,恩爱之刃割柔肠

苏轼是一个多才多艺而情感丰富的奇才,他对家人朋友的诚挚情感成了他生

生不息的创作源泉。苏轼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祖父苏序不识字,但人品智慧不凡,慷慨大方,豪爽善饮,他的这些特点在孙子苏轼的身上得以发扬光大。父亲苏洵“为人聪明,辩智过人”①,早年不乐举业,至二十七岁始发愤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②,他对儿子们的教育和影响非同一般。

“何况人间父子情,炙手可热心可寒”③,苏轼父子更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相互帮助鼓励的朋友。

苏轼的大儿子叫苏迈,次子叫苏迨,三子叫苏过,名字全带“走之儿”。元丰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二十一岁的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儿子。这孩子看上去很像东坡,尤其是眉眼和额角,都有乃父之神韵,令苏轼十分欣喜。在那一段时间里,苏轼正遵父亲遗命,接替他为《易经》作《传》,于是他用《易经》中的第三十七卦“遁”,给新生的儿子命名。“遁”是远离政治旋涡、消遁、归隐的意思,这一卦的爻辞中说:“嘉遁,贞吉”,“好遁,君子吉”,可见这个名字,既寓有自己远遁世外之义,又包含着对儿子的诸多美好祝愿。

在幹儿满月的时候,东坡召集全家,依照当地风俗,举行一个隆重的洗儿会,他又将自己的心思向众人讲了一遍,同时写下一首绝句: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④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乖戾,你愈想无灾无难,上苍偏偏就不让你安生。元丰七年三月,苏轼又接到诏命,将他改为汝州团练副使,易地京西北路安置。苏轼接到诏令后不敢怠慢,四月中旬便携家启程,再度沿江东下,以借道运河、淮河再去京西。这是当年闰之和朝云投奔他来黄州时的路线,三个月左右的江河行船,让苏轼的乳母任奶妈在途中染上重病,到黄州不久便逝去,子由也因此损失了幼小的爱女。这次朝云所生的幹儿才半岁左右,怎禁得五月以后的暑热天气、江上风吹汗蒸?七月二十八日,当他们的船停泊在金陵江岸时,小小的幹儿中暑不治,夭亡在朝云的怀抱里。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 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 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

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

这首诗题目很长:《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遁,小名幹儿,颀然颖异。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作二诗哭之》,其实也是诗序。从上面 2

文字中,可以看到东坡对儿子的喜爱:看到孩子对他的诗书感兴趣,便以为他将来又是块读书的料;孩子摇头不要梨果,即认为是像孔融那样懂得仁让之礼。年近半百的东坡先生,因为添了这个儿子,郁郁寡欢的心情得到莫大的抚慰。然而刚刚半年,孩子就意外夭折,这使他陷入极度悲恸之中。为此苏轼深深地自责着,甚至认为幹儿之死,是受到自己的连累: 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 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东坡的哀伤已近极至,朝云的悲痛可想而知。诗的第二首,直接述说此时的朝云: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 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

这种让人哀毁的诗句,既可视作人生苦难的“诗史”,也是东坡与朝云相知相慰的告白。尤其是“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这两句,不是情挚意切爱那女人、那孩子,不是生活中对她们精心呵护的人,怎会将老妈子眼中的情景写进诗内? 东坡不断追悔,不停地埋怨自己: 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 仍将恩爱刃,割此衰老肠。

“医不自医,卜不自卜”,这是古人的一句俗话。也许幹儿全由通晓医道的东坡自己医治,还不至于离他而去,可他实在太珍爱这个孩子了,万一幹儿在他手下有个好歹,他那“多情”善感的心,哪里担戴得起?越是小心,就越麻烦,恶果出现了,孩子死掉了!一把沾满夫妻情、父子情的“恩爱刀”,真要将东坡的肠子割成碎。十七年后,东坡先生也在七月二十八日仙逝,他与小儿子苏遁,共担着同一个忌日。

二、兄弟情,相知相勉,隐悲感于豁达乐观之中

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苏轼说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轼”意指车上的扶手,“辙”意为车碾过的痕迹。想当初苏洵为两个儿子起名字的时候,没想到两个儿子日后无论在家庭、仕途,还是在文学上都如此相得益彰。

苏轼兄弟二人从小在一起读书,未曾一日相离。苏辙在中说:“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对这种手足相依的亲情更详细的描述是:“手脚之爱,平生一人。幼而无师,受业先君。兄敏我愚,赖以有闻。寒暑相从,逮壮而分。” 3

⑤是兄弟,更是知己。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历史长卷中璀璨夺目的华章。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贯注于词作之中,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真情实感的关于兄弟亲情的词便如汩汩清泉喷涌出世。

晚唐五代的词描写男女柔情的不计其数,而对于兄弟亲情却绝少涉及。苏轼的一些关于兄弟亲情的词,比起当时笼罩文坛的艳科词,不管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满江红.怀子由作》便是这类词中比较著名的一篇: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这首词是苏轼在颖州任知府时作的,词的上片即景生情,抒发了“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的深深感慨。下片追忆从前多次的相会与离别,希望能有机会与弟弟见一面,词的语言苍劲浑厚,寄寓深远,感情全自胸臆自然流出,读来颇为动人。

苏轼中秋怀人之作,大多为子由而发,其中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成为千古绝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兄弟情意甚笃,写作此词时,他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寻味。宋代 4

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正是对此词的高度评价。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⑥来回赠其兄。

当时苏轼出任徐州知府,四月离家赴任。苏辙与之同行,并在徐州停留百余日。临别之际,适逢中秋佳节,他们一同泛舟赏月,苏辙就写了这首词来告别其兄。苏轼读了也即席写了一首同调和韵之作,序中云:“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⑦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词中抒写二人久别重逢接着又将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全篇语调凄凉,笼罩着浓厚的“愁”与“忧”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兄弟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

自从踏上官宦仕途之路,苏轼兄弟二人的命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极谏。他们因才略而被任用,也因才略而罹难。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而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来未有过丝毫怨言。

在遭遇“乌台诗案”时,苏辙愿意以自己的官爵为长兄苏轼赎罪,结果被贬为筠州监酒。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兄弟间的手足真情在患难时更显得弥足珍贵。后来苏轼第三次被贬,居于儋州,位于海南,而苏辙也因为哥哥而受牵连被贬雷州。东坡居海南,子由居雷州,正是一南一北隔海相望。苏轼的另一名篇《西江月》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写的: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夜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兄弟二人同时遭贬,患难与共,倍觉情笃。“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如此兄弟之情堪称模范。

苏轼、苏辙兄弟与三门峡也有着不解之缘,苏辙作有《怀渑池寄子瞻兄》⑧一诗,苏轼则依弟诗韵作和诗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⑨。一唱一和间,兄弟间互相珍重的心情跃然而现。

在中国古代作家中,苏轼、苏辙不愧为一对情深似海的模范兄弟。也正因为兄弟情深,才使苏轼的诗词蕴涵着浓浓的亲情,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三、夫妻情,至真至诚,豪放婉约总关情

十五岁的王弗嫁给了十八岁的苏轼,在十一年的共同生活中,王弗曾经陪伴苏轼红袖添香,熬过了寒窗苦读的寂寞,也曾经历了苏轼春风得意,感受金榜题名的风光。他们不仅仅是一对少年夫妻,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伴侣。苏轼对王弗的感情很深,王弗的芳龄早逝对苏轼来说失去的不仅是一位妻子,更是心灵上的依靠与慰藉。王弗去世十年后,即乙卯年(公元1075年)正月二十日,在密州做知县的苏轼写了一首怀念亡妻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诗可谓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吐露的全是真情。就这样一首洗尽铅华、如出天籁的小词,九百多年来,拨动了多少文人骚客的心弦,又使多少读者泫然涕下!究其原因,就是此词以深挚的真情取胜。对亡妻的深切怀念的真情是此词的灵魂。

夫妻之情可谓人生的至性至情,丧妻之痛可谓噬心镂骨之痛。此词的成功在于诗人在短短的一首小词不达意中,沉痛地表现了这种至性至情、噬心镂骨的生命体验。

由于苏轼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距密州数千里,所以诗人无法去妻子坟前倾诉凄凉。如果说“十年生死”是时间的隔绝,那么“千里孤坟”则是空间的阻断。时空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诗人设想,纵然妻子生还重逢,一定不会认出自己了。十年来诗人宦海沉浮,屡受打击,官一贬再贬,奔波劳碌,使自己满面尘土,加上对亡妻的日日夜夜的思念的痛苦的折磨,使他两鬓如霜。这不仅使思妻之情更深一层,而且还饱含着诗人“岁不我与”的自伤和感喟。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在梦里看到自己美丽的妻子在小轩窗里,精心梳妆打扮,这个梦境是王弗在世时候给诗人留下的美好回忆。此时此刻,夫妻应该要好好痛叙衷肠,一解十年来的相思之苦。但是这毕竟的梦境,只见她没有言语,只有深情相顾,泪流千行!这种欲说无语的无奈增加了痛苦和遗憾!

苏轼与王弗情深意笃,每年正月二十(王弗忌日),苏轼都难以在家中安坐,他总爱出门寻找梅花,以寄托对王弗的无限哀思。

几年后,苏轼续弦,新娘是前妻的堂妹王闰之,温柔顺从的闰之是他在文学 6

生活中最活跃时期的伴侣。王闰之一度让苏轼快乐依赖。在别徐州时,他写过一首词《江城子》⑩表达了他对闰之的依恋。

王弗、王闰之姐妹先后陪伴苏轼走过了人生的大部分岁月。王弗的聪敏智慧帮助苏轼走向成熟,王闰之的细心照顾带给了苏轼最温暖的体贴,但在苏轼的生命中,还有另外一位值得书写的女子。

苏轼喜爱梅花,在他的笔下,梅花除了与王弗有关,涉及最多的便是朝云。在赞颂梅花的过程中,苏轼既与王弗有通感,也与朝云心相连,仿佛在向人们暗示着,朝云便是王弗的再现和扩展。

侍妾朝云让苏轼的人生充满了浪漫与多情,她虽身份卑微,却能给苏轼精神上的理解和愉悦。“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苏轼曾多次把朝云比作天女,朝云跟随东坡到惠洲,不久,她在西湖边走完了自己三十四年的人生之路。朝云一直陪苏轼宦海沉浮,在黄洲时东坡高唱一曲《满庭芳》,心里想着念着的便是朝云: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凌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邬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匆匆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红。∕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元丰六年(1083),21岁的朝云身怀六甲,苏轼欣喜之余写了一首《蝶恋花》: 玉枕冰寒消暑气。∕ 碧簟纱厨,向午朦胧睡。∕ 莺舌惺忪如会意,∕ 无端画扇惊飞起。∕ 雨后初凉生水际。∕ 人面桃花,的的遥相似。∕ 眼看红芳犹抱蕊,∕ 丛中已结新莲子。∕

有人仅凭《珠玉词》中曾有“人面荷花”,便将这首含有“人面桃花”的佳作判给了晏殊。自从唐人崔护在《题都城南庄》里吟罢“人面桃花相映红”,后人再将“人面”之后改缀荷花、杏花、杜鹃花,无疑皆类笨伯。其实苏轼这首词写于盛夏暑际,哪里还有“的的”(光鲜动人之意)桃花可看?“眼看红芳犹抱蕊,丛中已结新莲子”,分明是暗喻身怀六甲的朝云,是《红梅三首》中“抱丛暗蕊初含子”的自然延续。

朝云与东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对方的用意,东坡所写的诗词,哪怕是轻描淡写地涉及往事,也会引起朝云的感伤。最典型的 7

莫过于东坡在岭南所写的《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据说东坡写完此词,便让朝云去唱,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东坡问她怎么回事?朝云答道:“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既有屈原《离骚》的“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之哀,又含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叹,复蕴牛希济《生查子》词中“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之意,朝云除了哀痛她随先生一道沦落天涯之外,还会想到先生在汴京时写给诸位姐妹的“水连芳草月连云”(《蝶恋花·春情》),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一语,势必会让朝云想到先生在密州时写的“巷陌秋千……苦被多情相折挫”(《蝶恋花》),这首词虽然只有六十个字,却将东坡与她的往事前缘全都溶入,怎能不让朝云浮想联翩,涕泪潸然?

没有黄洲就没有苏轼,没有惠洲就没有朝云。朝云有一颗与苏轼相通的心,只需相视一笑,便了然于心。他对朝云的怜爱让他的词在黄洲闪烁永久的神采,让他在黄洲营筑雪堂,躬耕东坡,酝酿千古绝唱。三个女子各个不同却个个精彩,她们激发了苏轼潜在的灵感与情感,使苏轼的作品充满了情味。

没有情就没有文学作品。一千年来,为什么中国历代都有那么多人热爱这位大诗人,我极力想分析出这种缘故,苏轼的为人,情至深,义至重,于宇宙万物人生,感受极敏锐而见理深透,加之才气过人,常以潇洒之笔写出,如不着力而成,世人以为旷达,实则悲感最深。为父兄,为丈夫,他都有一份诚挚的关爱之心,无情则不能为文,特别是终其一生的亲情更成了苏轼词作中的反复吟咏的主题。也正是亲情成就了他词作的巨大魅力。

(论文字数:6489)

注释:

1)、①②语出欧阳修的《老苏先生墓志铭》; 2)、③语出李清照的《漱玉词》,哀告其公公赵挺之; 3)、④语出《苏轼作品集》中《洗儿戏作》; 4)、⑤语出《苏东坡传》;

5)⑥《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6)、⑦苏轼《水调歌头》以寄子由: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7).⑧苏辙作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8).⑨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9).⑩苏轼《江城子》表达了他对闰之的依恋: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主要参考文献:

1、《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1日出版。

2、《苏轼词/宋词名家朗读》,作者:[宋]苏轼,刘石评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3月1日出版。

3、《宋词鉴赏辞典》(贺新辉 主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3月第1版,1989年第 4次印刷,总1394页。

4、《东坡选集》(徐永年 曹慕樊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总736页。

5、湖南常德市一中杨智慧《苏轼的逆境人生和文化内涵探微》,2005年9月1日发表于《高中语文备课天地》

6、《苏轼海南诗文选注》(范会俊 主逸辉 选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第1次印刷,总277页。

7、《苏轼诗选注》(吴鹭山 夏承寿 萧眉 合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总284页。

8、《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 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1998年第2次印刷,总518页。

第二篇:开幕式串词(已改)

2012漯河日报春季车展开幕式串词

8:00-8:40,各项现场工作准备就绪(各参展单位人员、车展工作人员/物资到位)

8:40-9:20,工作人员迎宾签到,发放礼品,等待开幕式开始

9:20,开幕式正式开始

尊敬的各位嘉宾,汽车界的各位精英,现场的车迷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三月的漯河风和日丽,三月的车市精彩纷呈。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隆重举行2012漯河日报春季车展开幕式。本届展会由漯河日报社主办,得到了参展单位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在此,向出席今天开幕仪式的各位领导、嘉宾、参展车商以及各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首先,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漯河日报社总编辑尚桂林

漯河日报社副社长杨亚丽

漯河市交通局道路运输管理处处长汤新丽

漯河市工商专业分局局长 张??

漯河市交通局道路运输管理处维修科科长李东升

漯河市工商局专业分局车辆交易所所长焦斌

漯河晚报总编辑 王俊方

漯河名城网、手机报主任左小正

漯河日报商业·汽车消费编辑部主任 李慧红

让我们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各参展企业负责人也来到了开幕式的现场,他们将走过红地毯,并将在主题为“提供优质产品优良服务,共同创造安全放心汽车消费环境”的签名墙上签下他们的名字,践行品牌经销商对社会和消费者作出的承诺,体现漯河汽车经销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下面,就让我们以最热情的掌声请各参展企业负责人走过红地毯,签下他们对漯河消费者的庄严承诺。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 上海通用雪佛兰漯河新希望4S店经理李江龙

一汽大众漯河宝捷4S店总经理王永申

上海大众漯河新驭乐4S店总经理史卫军

长安福特河漯河广润4S店销售经理杨晓辉

长城汽车漯河广汇4S店总经理韩文辉

比亚迪漯河驰隆4S店总经理任忠卫

东风悦达起亚漯河宏业4S店销售经理李进

广汽本田漯河盛世4S店销售经理张文龙

上海通用别克漯河宏图4S店销售经理赵海

长安铃木漯河宏运4S店销售经理李其武

奇瑞汽车漯河源发4S店总经理???

东风日产漯河润翔4S店总经理???

东南汽车漯河旺源4S店总经理袁小凯

华晨中华漯河旺源4S店总经理李戈

广汽丰田漯河富达汇鑫专营店总经高琴

吉利帝豪漯河广汇4S店总经理陈伟

昌河铃木漯河亿通副总经理翟鲜荣

一汽佳宝漯河亿通销售经理介志刚

【各参展商代表走红地毯、签名后由礼仪引领走上舞台参加开幕式】

朋友们,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参展企业的负责人。下面,有请漯河日报社副社长杨亚丽女士致开幕辞„„

【杨社长致开幕辞】

好,感谢杨社长热情洋溢的致辞。朋友们,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漯河日报社总编辑尚桂林宣布本次车展开幕„„

【尚总编宣布2012漯河日报春季车展开幕】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

各位朋友,2012漯河日报春季车展开幕式到此结束,接下来进行的是靓车红毯秀活动和车与车模摄影大赛。

祝各位购车愉快。谢谢大家!

第三篇:洪流中永生(已改)范文

吕建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材料之一

洪流中永生

——“基层好干部、复转好军人”吕建华的先进事迹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段宜芳。今天,我在这里为大家报告“基层好干部、复转好军人”吕建华同志的先进事迹。

2009年7月3日,桂林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水,漓江水位达到147.66米,超过警戒水位0.9米。解放桥被迫封桥,漓江暂时停航,沿江的多个社区陷入一片汪洋,数万群众和无数物资急待转移。

漓江告急!七星村告急!地处漓江边的七星区穿山街道办七星村委会福隆园自然村也被洪水包围,洪水最深处达3米。村里的干部与洪水抢时间,挨家挨户地帮群众转移着人员和财产。

就在全村上千户居民都得到妥善安置的时候,一个噩耗却突然传来:村委副主任、民兵营长吕建华同志在抗洪抢险一线倒下了。

不幸的消息传出,天空低垂,漓水悲鸣,整个桂林都为这位好人的离去而悲痛。

无论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满怀着深深的哀思和无比的崇敬,自发地向抗洪英雄吕建华作最后的告别。

洪水渐渐退去,但吕建华的名字却刻在了抗洪一线,刻在了桂林人民的心里。在当地影响最大的桂林生活网上,吕建华的事迹引来无数的跟贴, 吕建华的名字在市民中间广为传扬,在英雄的身后,给人们留下了一种感动,一种震撼,一种荡涤灵魂的激励!

吕建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离去,怎么就让这么多的人扼腕叹息,仿佛痛失亲人?他的事迹,怎么就会让这么多的人齐声称扬?

吕建华是土生土长的桂林人,1958年出生在漓江边的七星村。1978年应征入伍, 1982年复员回乡,积极投身家乡建设。1995年开始担任村干部,200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公殉职前是桂林市七星区七星村委会副主任、民兵营长、抗洪救灾应急分队队长。生前曾荣获多种荣誉称号,4次荣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2次荣获七星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次荣获城区群众文体工作先进个人。

在吕建华的人生经历里,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业迹,发生在他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平凡。

1978年,吕建华应征入伍,经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血与火的洗礼。

在新兵连里,吕建华是出了名的勤奋和刻苦,从学习到军事训练,他哪样都不甘落后。哪怕是种菜,他也能为连队拿回一面红旗来。后来,吕建华被调到机关通讯班工作,每天一个人骑自行车往返几十公里取送信件,刮风下雨他从未中断过。因为表现优异,在部队的三年里,吕建华多次获得连队和团部的嘉奖。

正是这段军旅生活的锻炼,铸造了吕建华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乐于奉献的品格,即使在脱下军装复员回家后,他也始终用一名优秀士兵的标准要求自己,每到危难险急的关头,他都像一个军人一样挺身而出。

在担任村民兵营长15年里,吕建华参加了无数次抢险救援的应急任务,每一次他都冲在前头。

1997年12月的一个下午,尧山发生特大山林火灾。晚上7点,吕建华接到了带领村应急分队赶赴尧山灭火的命令。当时他正在家吃着晚饭,听完电话,他把饭碗一放,起身就往门外跑。短短几分钟时间,他把20多名应急分队队员集合到一起,立即率队出发,半个小时不到就赶到了尧山脚下。

看着半山腰上烧起的熊熊山火,吕建华加快脚步跑到了队伍的最前头,一边催促大家快点跟上,一边迈开大步往上奔去,几分钟不到,他就把那些比他年轻十几岁的应急队员们甩来了几十米。

等到所有队员跑到火线边缘并按平时的训练展开队型的时候,吕建华已经冲进了火场,手里拿着一大把树枝扑打着一步步向前推进。火苗在吕建华的身前一点点退却,火星却依然环绕在他身边“劈啪”作响。

看到队长如此奋勇,跟在身后的20多名应急队员个个热血沸腾,争先恐后地投身进火场,齐心协力地压制火势。

随着救援队伍的不断加入,山火一片一片地被扑灭,到凌晨2点多钟的时候,火势终于得到完全控制,与烈火连续奋战了7个多小时的应急分队得到指挥部的命令撤离了现场。

当一群人顶着焦黑的面孔和一身的灰烬下山时,大家突然都看着吕建华哄笑了起来。吕建华低头细看,这才发现自己身上那件刚买的仿皮衣上已被火烧得到处都是窟窿,就像身上披了一张“渔网”。

2005年7月25日凌晨,福隆园里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吕建华听到消息后,立即组织村里的民兵四处追击堵截。为了寻找歹徒丢弃在河沟里的凶器,吕建华又带头跳进水里去找。当时年轻的巡防队员拦住他,说他年纪大了,还是让年轻人下去吧。吕建华却说,还是我去吧,我的水性比你们好。他不顾大家的劝阻,跳进了河沟里,在水里寻找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凶器给找到了。

2007年9月,七星村一个水塔发生倒塌,压塌了几个门面,一位80多岁的老人被压在下面。此时房屋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发生二次坍塌。带着应急分队赶来现场的吕建华刚问清倒塌的情况,便不由分说地冲进了尘土还未散尽的危房,用双手扒开砖瓦和水泥块,把老人背出来送往医院。从医院出来,正值下班时间,倒塌的水塔横在路面上,堵塞了交通。吕建华又去找来木板,在旁边一个

粪池上搭出一条新路,让群众借着这条小路回家。天黑下来了,吕建华拿着手电筒守在新搭的路边,给回家的群众照路,直到深夜,他才离去。

这样的事,在吕建华的身上还有很多。

在村里的巡防队和应急队队员们的心目中,他们的队长不愧是从部队出来的人,即使脱了军装那么多年,还总是像一个战士那样,随时准备冲锋陷阵。他的军人作风和为人,大家都很佩服。无论多危险的事,只要他一声招呼,大家都愿意跟他走,而他的这个民兵营长,也一当就是15年。

在村里,吕建华还先后担任过文书、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等职务,分管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房土地、村办企业、司法调解和群众文化体育等多项工作。这些工作有的急难繁重,有的琐碎婆妈,但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吕建华都尽职尽责、恪尽职守。

分管消防工作,吕建华不辞辛苦,每天带着巡防队员穿街走巷巡逻好几次,走东家串西家的提醒大家防火,5年时间里,福隆园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

分管调解工作,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有村民打电话找他,他都会马上赶过去。他总是说,在矛盾刚发生时不调解好,就有可能出大事,调解工作一点都耽误不得。

吕建华去世后,人们在收拾吕建华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办公桌上仍摆着两本书:一本是《广西地质灾害应急手册》,一本是《农民法律学习资料》。在他的笔记本里,记录着各种矛盾纠纷的调处过程,从2008年7月到2009年6月30日,就密密麻麻记录了上百件,有时一天就有两三件。每一桩、每一件,吕建华都把纠纷内容、调解过程难点和结果,记得清清楚楚。

分管村办企业,吕建华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他协助村委会创办的地产公司、物贸公司、药材市场、花园酒店等一批村办企业,使全村集体经济翻了15倍。村民们都说,七星村的集体经济这几年得到蓬勃发展,吕建华功不可没。

正因为把公家的事看得太重,吕建华顾家的时间就很少很少了。

在妻子的记忆中,吕建华一大半是公家人,只有一小半属于这个家。每天到村委会去上班早出晚归,晚上回家吃顿饭也从来吃不安稳,总有人打电话或者来家里找他,一有事情,放下碗筷就走。家里的什么事情都指望不上他,别人家被水淹了他去帮着搬家,自己家全部泡在水里也找不到他的影子。

在女儿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很忙很忙,她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也总是很少很少。在吕建华去世后,女儿吕鑫翻遍了家里的抽屉,也只找到一张一家三口的合影。

可在群众的眼里,吕建华却是一个有求必应的热心人。村民王冬裕刚退伍回家的时候,一时没找到工作,就想开一家废旧品收购站自谋生路,但却为没有启动资金而犯愁。吕建华听说后,主动找到王冬裕,拿出1000多元钱给他做启动资金。

战友唐开荣的儿子患了尿毒症急需换肾,可手术需要一笔巨额的医疗费。吕建华听说后,先后拿了4000元钱送到唐开荣手中。

不知情的人,会认为吕建华是因为他富有了才乐善好施,但熟悉他的人知道,吕建华就是那么一个爱帮助他人的人。有时候他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会想办法去帮助别人。

在吕建华刚复员回村那两年,他自己都还没找到工作,但当听说一位家住郊区的老战友患了肝癌需要到市区来治疗的时候,他主动把战友接到家里住了半年。在那半年时间里,吕建华不仅对这位老战友管吃管住,还要亲自照顾他,隔三岔五陪着战友到医院去做治疗。吕建华的妻子说,当年家里经济状况还很不好,自己的日子过得都很艰难,吕建华却接个病人回家来照顾,弄得家里更加困难。

这十几年来,吕建华还悄悄资助了好几个贫困学生,这些,都是在他去世后,妻子才从村委会干部那里听说的。但也正因为这些事,让她看到了丈夫的另一面,在这个男子汉粗犷的面孔后面,是一颗充满仁爱的心。

吕建华十年如一日所表现出来的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把群众冷暖时刻记挂在心上的工作作风,使得他赢得了村民的信赖、赢得了同事的尊重、赢得了上级的好评。

七星区穿山街道办武装部原部长张庚林说,每当遇到危急情况,他首先想到的总是吕建华,因为吕建华在村里有号召力,总是能在最短时间里把应急分队召集起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干部。吕建华在村民当中的号召力,证明了他在群众中的威信。要做一名好的村干部不容易,要做在群众中有威信的村干部更不容易。只有既尽职尽责、一心为民,又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干部,才能让群众信服,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而吕建华正是这样的基层好干部。

而这样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基层好干部,好复转军人”却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吕建华同志是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转移尽职尽责而离开我们的,他的生命最后时刻,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7月3日上午8点,七星村委会接到洪水预警通知,说当天下午2点会有最大洪峰袭来。

吕建华一边通知22个村民小组长迅速投入抗洪救灾工作,一边亲自带领11名应急队员去挨家挨户通知转移人员和财产并帮助抢救物资。到上午11点,洪水已经沿着村里小巷慢慢上涨,水位已经没过了膝盖。

吕建华淌着水,走家串户巡查群众的转移情况。中午12点半左右,吕建华巡查到村集体创办的网吧。这个时候,网吧里还有100多台电脑没有来得及转移,网吧的主管陈革新正试图用木板当门槛阻隔洪水。吕建华带着人趟水前来,十几个人组成传送队,迅速把电脑拆装、传递、搬运上二楼。

等到将网吧里价值近百万元的物资全部转移完,已是下午2点,预告中的洪峰来了,村里的洪水已经涨至1米多高,全村都被水淹了。

网吧主管陈革新拿来一个盒饭,想让吕建华填填肚子,但吕建华却摆摆手,转身又趟着水走到网吧对面的菜市里去了。

洪水还在继续上涨,吕建华又巡查到了吴朋英的诊所门前。在村里,吴朋英是个外来户,刚到村里开办诊所不到2个月,在村里无亲无友无依无靠。看着洪水漫过门槛进了屋,一点点地沿着墙面往上爬,吴朋英面对诊所里堆放的价值几万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他一个人正手足无措,已经急得想要哭出来了。这些药品和医疗器械是他的全部家当,如果都被水淹了,他也就等于破产了。

了解到吴朋英的困难,吕建华立即把住在诊所附近的侄子叫了过来,两人一起帮着吴朋英把药品和医疗器械搬到楼上去。

花了一个多小时把药品搬完,吕建华什么话也没说,又匆匆地走到别处去,帮助另一户转移物品。

说实话,搬了半天的东西,吴朋英并不知道吕建华是一位村干部。在当时,吴朋英见有这么一位好人前来帮忙,他的心里只是感激。

吕建华的匆匆离去,让吴朋英来不及道谢,但他却注意到,吕建华的嘴唇已经变得青紫,走出门时脚步也有些不稳了。

这时,吕建华已经连续奔忙了近9个小时,在水里也已经浸泡了6个多小时。相关测试表明,在水中游100米,消耗的热能相当于在陆地奔跑400米,而泡在水中6个小时,已远远超过了在陆地上连续奔跑一个昼夜的体力消耗量。

但是,吕建华却停不下来。当他听说村里203号房里有一个老人被困,他立即设法赶过去救援。

这个时候已是下午5点,村子中心的水深已接近3米。吕建华拖着疲累的身体,游水进入村子的中心区。

由于洪水淹没,平时熟悉的巷道和房屋都变得陌生起来,吕建华慢慢在水里游动着、摸爬着,连续寻找了半个多小时也没能找到被困的老人。

这个时候,吕建华已经有点筋疲力尽的感觉了,时间已接近黄昏,水温也越来越低,他只好先退了出来。

在路口,吕建华遇上了自己的弟弟。看到哥哥嘴唇发黑浑身打颤的样子,弟弟吓坏了,强行“赶”吕建华回家。

下午6点,吕建华用尽全身力气淌着水终于回到了家,这时,他家门口的水深已接近2米。

看到丈夫累得站都站不稳的样子,妻子急忙扶着他坐下,张罗着拿干毛巾给他擦水、拿干衣服给他换。但吕建华朝妻子摆了摆手,拿起手机又打起电话,向指挥部汇报了没有寻找到老人的情况,请指挥部派人继续寻找。

电话刚刚讲完,吕建华的手一阵颤抖,手机掉在地上,吕建华也一头栽倒。

这时电话再次响起,也许是被困的老人有了消息,也许是又有村民向他求助,但吕建华却再也听不到了。

人们用冲锋舟把吕建华送到医院,他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医生说,吕建华是因为劳累过度且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引发了脑干出血。

听到这个消息,村委副主任谢晓春哭了:“6点钟我在指挥部还接到他的电话,说203号的老人还没找到,要继续找……”

村诊所的吴朋英哭了:“吕建华离开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神情不对了,如果我能留住他观察片刻,肯定就不会这样了,我真后悔啊,肠子都悔断了。”

网吧的主管陈革新也哭了:“吕主任啊,如果我当时硬留住你吃上一口热饭,你肯定不会走得那么早啊,都怪我没能留住你啊……”

吕建华的妻子和女儿更是悲痛欲绝。

那一天,家里的客厅被水淹了,妻子给吕建华打了十几次电话,想叫他回家来帮忙搬搬东西,可他总是说“马上就回马上就回”,而等到他终于回来的时候,却已经是耗尽了最后的生命了,连一句道别的话都没来得及说。

2009年7月5日6时40分,吕建华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妻子扑倒在丈夫的身上,女儿紧紧抱住了父亲的遗体,死死不肯松手,一声声的呼唤着:“你起来啊!你起来啊!你怎么没有留下一句话就走了!”

尽管妻子和女儿的千呼万唤,吕建华再也不会起来了。他倒在了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他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

吕建华走了,但他的一生,却赢得了百姓的尊重与信任,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同事的敬重与钦佩,赢得了素昧平生的网民的敬爱与怀念,被网民称为“好人、好官”。

2009年11月11日,自治区党委追授吕建华同志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作出开展向吕建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吕建华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那么一种用生命去实践“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的坚定信念,一种能干事、想干事、干好事、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和气魄,靠的是任劳任怨、始终如一,用行动和生命,去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担负起一个党员干部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从家庭生活中理解亲情美

从家庭生活中理解亲情美

血浓于水,亲情永恒!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应由此开始,古语道:“百善孝为先”。教会孩子尊敬长辈,热爱家庭,重视亲情,是培养其责任心的第一步,使其感受到家是生命中最温暖的归宿。

从言传身教中完善品德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传身教是最朴素、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家长最有效、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许多行为习惯大多来自父母的濡染,让我们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从言谈举止中体验言行美

中华民族素有“知礼成性”的传统美德。在追求语言美的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真诚、文明、大方的待人接物的态度,做到“对自己讲仪表、对别人讲礼貌、对社会讲公德。”

从观光游览中探求自然美

自然美能给人以最高的生命理性。我国幅员辽阔,奇山异水数不胜数,平时全家外出旅游观光,共同欣赏大自然的温馨和谐,感受它的灵性与神韵,无疑是陶冶孩子心灵、提高其审美情趣的最佳途径。

从养花种草中培养情趣美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说:“一沙见世界,一花见天堂。”自古以来,人们就由植物得到启示,领悟到做人的真谛。我们要在引领孩子养花种草的过程中,丰富其爱的情感;发展其对生活、生命的认知;引发其呵护生命的爱心……

从实践尝试中领略科学美

当我们在享受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成果——科学成果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孩子认识科学的本质是:“求真、立善、创美”,它不仅需要有睿智的头脑,更需要意志和勤奋!

第五篇: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新改)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

名:周菊英 指导教师:赵新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1秋 层

次: 专升本 学习中心: 邯郸教育学院 完成时间:2013年10 月21 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

【摘要】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性人物,其词在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苏轼对词进行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从而形成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苏轼豪放词,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写法灵活,用典较多。苏轼词从题材、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展示出了一种雄浑壮观的豪放之美。

【关键词】 苏轼 豪放词 审美特征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如此,宋后历代以来,人们论词,必提苏轼;若提苏词,亦必提其“豪放”之风。苏轼对词进行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从而形成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刘辰翁就曾说过:“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豪放词,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创作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律。

本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几首苏轼有代表性的“豪放词”,简单论述一下苏轼词从题材、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展示出的雄浑壮观的豪放之美。

一、“以诗为词”,题材开阔之美

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中,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诗。在苏轼的笔下,怀古伤今、悼亡送别、说理谈禅、咏史吟物、抒怀言志、抒情记事都一一发之于词,整军修武,抗敌御侮,田园风情、农村生活,山川景物等,都成为词作的描写内容。

苏轼豪放词里的“以诗为词”还体现在引用或化用先前诗人诗句上。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二句便是从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又如《念奴娇·凭高远望》“举杯遥月,对影成三客”完全是化用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苏轼本是一位大诗人,他的词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词为诗裔,诗词同源”(李铎《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因此,苏轼引用前人的诗句入词与题材扩大相映,改变了词创作的固有风貌,“自成一家”,最终创立了豪放词风。

苏轼豪放词大部分都言志抒怀,是内在感情的凝聚,是心灵世界的外在投影。心中辗转翻腾的情调波澜,使其不能不为词。“意有所触,情有所激,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张伯驹《丛碧词话》)。最能反映苏轼在词的题材方面开拓的有两类:

一类是抒写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表现出一种慷慨豪迈的精神。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苏轼为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颇为得意。该词上片着重写出猎时的壮阔场景,下片着重写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豪气四溢,充满昂扬振奋的情调和为国杀敌的壮志豪情,开篇便曰“老夫聊发少年狂。”狂者,豪情也,一个“狂”字贯穿全篇。“千骑卷平冈”,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儿来了。孙权射虎,在风华正茂之年,词人如今也要“亲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当年孙郎,亦是“聊发少年狂”也。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酒酣胆尚开张”,东坡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东坡终是想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于是,他盼望着:“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重任,到边疆抗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里一“挽”、一“望”、一“射”。三个连续动作,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誓为国效力,驰聘沙场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这首词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女儿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这是东坡对温、柳为代表的传统词的挑战,他以“揽辔澄清”之志,写慷概豪雄之词,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把词从花间柳下,浅斟低唱的靡靡之音中解放出

来,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凡是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入词。词至东坡,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到了确认。

另一类是写自己面对自然,感怀今昔之际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表达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如苏轼贬官密州后,在一年中秋佳节为怀念分别多年的弟弟苏辙所填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它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开篇“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上片从幻想上天写起,两次转折,全靠“我欲”、“又恐”、“何以”等词转折开阖,显示了诗人感情的波澜起伏。下片写对月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一韵一意,一意一转,淋漓挥洒,无往不适。“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知人之离合与月之圆缺实自古而然。由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旷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人”已远远超出了个人感情范围内的“人”,而是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该词落想奇拔,蹊径独辟,极富色彩,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放达,赋予月亮以艺术的生命,至今仍广泛传颂,留给我们美的享受。

二、词风豪放,意境雄壮之美

苏轼的很多词风格豪放,寄托理想抱负、抒写旷达洒脱人生情怀总是和词中壮美的意境完美结合在一起。拍岸的江水、穿空的怪石、挺拔的大树、浩瀚的夜空等等,这一类景色随处可见。这一类清奇雄健的自然景物,又往往被词人放在运动和变化之中来加以描绘,于是便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苏轼词的豪放旷达的风格,又总是和羽扇纶巾的风流人物、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士、把酒问月的诗人、乘风破浪的渔父等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而鲜明地表现出词人的理想抱负与乐观进取、洒脱旷达的精神。苏轼的词跳出了“香而弱”与“ 艳而软”的陈旧的圈子,一改柔婉纤丽的细腻温润风格,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出词的意境雄壮之美。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情怀激烈、意气昂扬,抒发了词人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语出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

气概:词人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作者以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读来自有一种豪迈雄壮之感。

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开阔动荡、雄壮勃发,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苏轼为什么如此向慕周瑜?这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呀!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话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然而人生几何,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还是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这是历史与现状,现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岩,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可以说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意境雄浑壮美,令人赞叹。

三、运用典故,表现手法之美

苏轼的豪放词风还体现在不拘形式,语言创新和运用典故上,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词作独具一种别样之美。

苏轼在语言上一变花间词人的镂金错采的特点,多方面吸收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为了充分表达意境,有时还突破了音律上的束缚,创制新调,以散文句法入词,一改花间词人的香词艳语,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把词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诗,成为与诗相同的言志抒情工具。为了表达

内容的需要,苏轼宁可突破现成的音律形式而予以创新,而不愿让自由奔放的风格受到束缚。“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不是不要声律,而是在重内容,重艺术表达的情况下,对原有格律有所突破,使内容和声律更加协调,这实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另外,苏轼在有的词作中用典较多,以典故拓宽词的内容,表达思想感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连用三个典故,将作者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抒发的淋漓尽致。

1.“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本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孙权射虎,在风华正茂之年,词人如今也要“亲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当年孙郎。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来表达作者的心意。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被贬密州,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是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何重用。3.“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天狼星。《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比喻为对北宋边境屡有侵犯的西夏等国。“西北望,射天狼”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和决心。

有时候,苏轼还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心绪、思想、营造出豪放崇高的氛围。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撷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历史人物“周瑜”入词,使词意境恢弘,词中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借历史事实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意境雄壮。

总之,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疆域。词至苏轼,不再仅仅是倚红偎翠、娱宾遣兴的工具,而是“天地万物,嘻笑怒骂”无不可入于笔端。苏词之豪放,更应与太白并提,刘辰翁亦评:“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稼轩词序》)指出苏轼以词表现出自己“倾荡磊落”的自我,从而达到了“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的艺术效果。而诗人陆游以豪放之心胸接受东坡豪放词的雷雨冲

涤,感受到“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历代诗余》引)则艺术地道出东坡豪放词的独特的审美意义。

苏轼开创了一种与诗相通的、雄壮豪放的艺术风格。其豪放风格表现在题材内容、雄壮意境、表现手法等几方面,对辛弃疾等后代词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说,在北宋的文学变革中,欧阳修是一个中枢式的人物,那么苏轼的豪放词则代表着这场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

参考文献

1.袁士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北京

2.木斋:《苏东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吴组缃,沈天佑:《宋元文学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4.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着》,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

下载浅淡苏轼词作中的亲情美,已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淡苏轼词作中的亲情美,已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苏轼词中的情感表之一稿

    论苏轼词中的情感表现 [摘要]: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对诗、词、文、书、画等样样精通。他虽历经磨难但能笑对人生,品格坚贞坦荡、乐观旷达。他的词作内容广泛,风格......

    工程中建筑材料、设备采购定价管理办法【已改】

    工程中建筑材料、设备采购定价管理办法 为了维护公司利益,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就工程建设中材料、设备采购、定价事宜,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

    中房主持人串词(摇滚晚会)(rz改0829)

    主持人串词(广场用) 一、主持人热场词: 尊敬的女士先生们,你们好!我是主持人** 很高兴能在今天灵武中房开元商业街音乐美食节活动现场为大家奉献一场精彩的演出,希望能为大家带来......

    浅 谈 作 文 教 学 中 的 批 改

    浅 谈 作 文 教 学 中 的 批 改 临洮县新添学区驹山小学李克斌 [内容提要] 作文批改包括“批”和“改”两方面。教师要采用新方法批改作文,让学生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全词赏析(五篇模版)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全词赏析 苏轼 其一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其二 旋......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包诗”的教学实践探究(已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包诗”的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当前很多教师在对“文包诗”的解读与理解上存在误差,其实文与诗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将两者结合于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堂教......

    词画交融,景美情浓——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语文之美(黄巧芬)(5篇)

    词画交融,景美情浓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语文之美 厦门市乌石浦小学黄巧芬 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课堂亦如诗,在浅唱低吟中扣人心扉,动人心弦。这就是曾惠娟老师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