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测量新技术与方法课程小结

时间:2019-05-13 16:1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域地质测量新技术与方法课程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域地质测量新技术与方法课程小结》。

第一篇:区域地质测量新技术与方法课程小结

《区域地质测量新技术与方法》课程小结提纲

一、课程主要学习内容(概述);

二、该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岩石、地层、构造、工程、计算机等);

三、课程学习心得与体会;

四、对该课程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本课程是新开课程,主要是注重实习及应用,在教材 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不是很成熟,希望同学们能多提宝贵意见,并提出好的建议,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

字数:2000-3000字

上交时间:2010年12月31日之前

完成后交给班长统一上交:***(tel)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区域地质测量新技术与方法》

课 程 小 结

学号:1500080124 姓名:刘 星

2010年12月26日

课程主要学习内容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系统的、重要的地球科学研究工作,涉及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工作程序和要求亦有严格的规范。简单的将区域地质调查理解为纯生产型的地质填图,已是一种陈旧的、片面的观点。实践证明,不论从事何种类型的地质研究工作,其程序、方法和所具备的知识均与区域地质调查类同。它是一项多学科综合性的地学研究工作,其意是按照一定的任务和相应的规范要求,在某一地区进行地质矿产研究和地质填图工作的总称。按照一定的任务和相应的规范要求,在特定地区运用地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以数字填图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对地学数据及其相关数据进行数字化采集,综合分析,对有用的信息提取和重组,最终形成以地学为核心的多功能、多维的地质图件及其相关专题图件以及文本文件,以服务于现代化国民经济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区域地质调查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方法是野外实地勘查和观测研究,并将所获得的地质信息填绘在地形图上,并按一定格式记录下来,查明区内地层、岩石、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评价,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基础地质信息。

其次,区域地质调查还包含很大一部分的室内整理工作,室内整理包括野外资料数据的整理与换算,导线平面图和地层实测剖面图的制作等三个方面,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具有较重要的意义了,全面的提高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它具有传统区域填图方法所不及的精确度和数据的准确简洁度。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区域地质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沉积学和地层学、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产地质、第四纪地质地貌及新构造等常规的地质调查内容,在该课程中,我们主要是学习MEMAPGIS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MEMAPGIS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MAPGIS上开发的数字地质调查软件,我们主要学习了这款软件在在数字填图与数字剖面的具体操作方法,数字剖面属于数字填图中的一部分,在做区域地质填图时,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实测地层剖面,具体学习了利用其在地形图上记录地质点、设计路线、地层分层、岩性描述、标本样品记录、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与柱状图等知识。

该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区域地质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沉积学和地层学、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产地质、第四纪地质地貌及新构造等常规的地质调查内容,它主要适用于地质、矿产、地理、测绘、水利、石油、、城建、规划及土地管理等专业。

由于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软件技术,之前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该技术,所以很难说清该课程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下面我就结合我们学过的地学课程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该课程和《岩石学》的联系:

《岩石学》中,沉积岩区地质调查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地层学、沉积学为理论依据,从我国的现实地质工作出发,以多重地层划分为基础,通过研究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较准确地描述沉积地层的组成、结构、变化和识别特征,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填图,查明并具体表示其时空存在状况、纵横变化、以及与地质年代的相互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地层格架和区域地层模型;探讨和阐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形成环境、沉积作用、区域地质发展史与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这就要求做好较准确的地层划分、绘制剖面图、绘制柱状图等工作,合理利用该课程所学技术将会向对于传统手绘方法更具高效率、高准确性的特点,它少了那些繁琐的翻阅资料过程,同时也提高了资料整理,存储的方便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为新一代的地质工作者带来更方便快捷的工作方式,相对于以前的地质工作也是较大的飞越,相信它也会使今后的地质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课程学习心得与体会

本课程主要学习数字填图与数字剖面相关的操作方法,实际操作性比较强,由于我没有在实际中应用此技术方法,没有很深的体会,就结合传统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我们前段时间的地质实习说说吧。

传统的地质调查必备工具就是必备的“老三件”:地质锤、放大镜、地质罗盘,其中的地质填图阶段,地质填图必须以野外观察为主要手段,以野外获得的资料为基础资料,应实事求是地、准确地按要求观察记录野外地质现象,取全、取准野外和室内分析的各项原始资料。我们在地质实习中,无论是地质点的记录还是地质路线的设计,我们主要使用传统的通过手写在野簿上记录,室内整理时,对野外记录的数据处理比较繁琐,绘图方面更是复杂,比如我们绘制一张合格沙田地区的剖面图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实在太浪费时间了,再就是定地质点时,我们用地质罗盘定点,此方法人为因素和可变因素太多,可能不是非常准确,我们所用的方法过程比较复杂落后,学习了该课程后就得我们应以当代地球科学系统观和国内外成熟的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手段提高地质填图质量和研究程度;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充分应用RS、GIS、GPS等“多S”高新技术,尤其是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填图工作中的先导与基础作用,全面提高区域地质调查的技术含量和调查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在我们实习中的定地质点工作,如果能用GPS定点就能更准确方便了。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地质科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在区调中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3S技术的应用,使区调的理论基础,填图内容和工作方法以及图示表达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查阅资料的结果,我觉得memapgis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图形输入操作比较简单、可靠、能适应工程需求

2)可以编辑制作准确美观的图件

3)图形数据与应用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4)高效的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

5)图形与图像的混合结构

6)具有功能齐全的空间分析与查询功能

7)具有很好的数据可交换性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系统的工作,memapgis的开发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野外勘探人员及制图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相关工作的效率,更有利于地质人员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研究。鉴于该技术以上的众多优点,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我们地质人在保持熟练操作传统的地质工作方法的同时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充分合理的把数字技术应用到地质工作中,使地质工作在高效率高科技之下得以更大的进展。

对该课程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该课程主要以上机广播教学的方式进行,操作性比较强,难度不是很大,从不会到会只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结合实际情况我主要有以下三条建议:

1)在地质专业学生的野外地质教学前开设此课,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到该技术

2)授课方式以视频教学为主,由于一周只有一节课,相隔的时间较长,容易忘记所学知识,有了教学视频,学生们有不懂的或上课没听懂的可以在课后通过看视频学习、复习

3)老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操作能力,还能加强让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

第二篇:浅论煤矿采煤新技术方法

浅论煤矿开采的新技术及开采方法

[摘 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也非常适合于煤矿开采当中,煤矿采矿也逐步转向将采矿技术与开采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笔者简单的阐述了煤矿开采中的新技术和开采方法。

[关键词]煤矿;新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TD823.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324-02

煤矿开采技术和改革随着当今科技经济发展新形势以及地方煤矿的发展需求影响而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使其能够在煤炭开采技术的前沿有立足之地,并且能够对解决煤炭工业工程的实际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如今越来越多煤矿采矿技术和开采方法被广泛应用,它们也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的煤矿的现状

我国虽然说从油和气贮藏而言方面是一个相对贫乏的国家,但是我国的煤炭含量却是相当的富有,在一次性能源中煤炭就占了70%左右。可以说,长期以来煤炭一直是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的主要能源。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也随着煤矿越来越大的开采规模而被凸显出来,比如说像是建筑物和农田的大量被破坏、堆积成山的矸石、径流量逐渐减少的河川、严重干枯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土地沙漠化的日趋恶化、地下水中矿物内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等现象都是由于煤矿的开采而引起的。由此,采取合理的开采技术以及有效的开采方法和防止措施,这对于煤矿开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煤矿开采的中长期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是需要重点从事的工作内容,这样才能够保障采矿新技术能够紧随产业科技前沿步伐。将主导的核心技术定位于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这不仅能使技术占领制高点,还能够保障煤矿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适用于我国煤矿采矿中的新技术

生产能力较小的煤矿、复杂的地质构造引起的煤层赋存变化大、急倾斜煤层和薄煤层占了一定数量,这几点给许多地区的开采都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为了使矿井的高产高效得到提升,对于采矿技术的分析和开发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单一长壁采煤方法对于煤矿而言已经日趋成熟,像是放顶采煤技术、采用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应对急倾斜煤层、小阶段爆破落煤等采煤方法就是现今主要发展的几种方法。

(1)采煤技术中的炮采放顶煤。首先就是主要针对煤层厚度为5m以上的倾斜和急倾斜煤层的滑移支架放顶煤采煤法。是由顶梁和支柱两个部分组成滑移顶梁,顶梁和前梁弹簧钢上必须有前梁和后梁经过,或者说是与导向槽连接,且有2―5个数量不等的液压单体柱为其支架的支柱。除此之外,其探梁或者是挑梁是可以安置在前梁前端的,尾梁是可以安置在后梁尾端的。这样的滑移顶梁支架不仅具有比例安全可靠的优势,而且还具有可以自移、较轻的质量、简单的结构、拆卸安置便利、较低本钱、较强适应性等优点。因此,这是适合广泛推广运用于中小型煤矿中的开采技术。但是,就工作面而言,其偏低且较差稳定性的支架初撑力和工作阻力,这是滑移支架开采所面临的主要难题。第二个就是二型钢梁放顶煤开采,它是将二型钢梁、单体液压支柱对棚架设的方式采用至二型钢梁放顶煤上作面支护,将放炮落以及人工破网放煤采用至工作面,并对其进行分别采放。这类应用比较适合于乡镇煤矿、煤层变化较大赋存条件或者是较低水平技术的地区。

(2)采煤技术中的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煤层倾角的大小决定了这种采煤法的工作面区段高度,其工作面的倾角会随着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而变缓,加上其较长的工作面,从而其长壁采煤法巷道部署、生产系统简单以及掘进率低的相关系列特征都是由于具有缓斜、倾斜煤层导致的。为了达到隔开工作空间和采空区的目的,将这种采煤方法应用于掩护支架是极为合适的,它不仅能将复杂顶板的办理工作大大简化,还能够创建一个良好的条件保障生产安全,将工作面煤炭自溜,使得劳动强度减弱。对于开采倾角大于印而言这种伪倾角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3)采煤技术中的小阶段爆破落煤采煤法。将区段内煤体分成多个小区段而进行的无人员、无设备、无支护这样“三无”的工作面开采采煤方法被称之为是小阶段爆破落煤采煤法。对于开采倾角大于400的范围、厚度为3.5-7.5m且顶底板不易滑落的不规则煤层,最适用的采煤技术就是小阶段爆破落煤采煤法,比如说是低瓦斯矿井。较好的安全性、简单的回采工艺、较高的工效是它的优点特征,而相对的缺点就是较低的回采率、复杂的通风系统以及较困难的风流分配。

(4)采煤技术中的刨煤机采煤方法。刨煤机开采技术不仅对于煤炭生产效率的提升有着很大贡献,同时它也是中等及薄煤层开采初次进行成功的技术典范。其每刀截深根据煤的硬度可达到250mm,智能驱动系统是现今工作面输送机和刨煤机所广泛采用的系统,加上有支架控制系统的可靠配合,使得工作面采煤的全部自动化得以顺利实现。刨煤机相较于滚筒采煤机而言是比较简单的,滚筒采煤机是需要有专人根据可弯曲铠装输送机的平面进行“找平”,而刨煤机仅需要由一根无极绳对机体进行牵引,在可弯曲铠装工作面输送机上焊接导轨,使其割煤由工作面端头开始沿导轨滑行。

三、对采矿方法的简单分析

采矿方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超过100种,像空场采矿法、充填采矿法和崩落采矿法是目前最流行的以采矿过程中的地压管理方式为依据的三种方式。但是,当采矿方法运用不当时是会导致危险和危害出现的,以下将对其进行简单分析:

(1)为矿体开采带来不便与难度且使开采作业的危险胜增加了一定幅度,这可能是由于矿体勘探的程度较低没有对埋藏情况和规模有清楚的了解、错误的对采场采准工程进行布置、对采准工程有欠缺或滞后等原因所引起的。

(2)冒顶、片帮、地压增大的隐患与危险等情况出现在开采作业中,这可能就是由于采矿方法或顺序不当所引起的。这不仅会使得不合适的开采工艺、复杂的安全生产条件以及顶板管理不方便等情况出现,严重的还会直接导致各种事故发生。

(3)地压在开采时增大、采场的顶板出现冒落、片帮、变形甚至被破坏的回采巷道等情况则是由于不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和回采顺序所导致的。

(4)人员由于回采工作面的人行通风天井与联络道没有贯通,使得他们进入回采工作面只能选择从出矿口进人,这样就无法保障他们的作业安全性。

(5)人员的通行会受间距过大的采场人行联络道影响而变得困难。

(6)由于不贯通的天井与上部中段平巷以及不畅通的通风条件,从而导致没有新鲜的风流进入采场,这样极易导致人员炮烟中毒事故的发生。

(7)人员由于采场作业在出矿口出矿或出矿中出现矿石悬空后进人而导致自身陷入矿石流中,从而引起伤亡事故的发生。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矿开采新技术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促使煤矿开采更安全高效。

第三篇:电力系统新技术专题课程总结

电力系统新技术专题课程总结

通过几节课的讲解,我了解了一些有关电力系统新技术的知识,大约包括光学互感器,特高压,以及抽水式蓄能电站。下面谈一下课后的感想和学到的知识。

光学传感器及仪器是依据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它有许多优点,如非接触和非破坏性测量、几乎不受干扰、高速传输以及可遥测、遥控等。主要包括一般光学计量仪器、激光干涉式、光栅、编码器以及光纤式等光学传感器及仪器。在设计上主要用来检测目标物是否出现,或者进行各种工业、汽车、电子产品和零售自动化的运动检测。光学传感器及仪器是依据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它有许多优点,如非接触和非破坏性测量、几乎不受干扰、高速传输以及可遥测、遥控等,主要包括一般光学计量仪器、激光干涉式、光栅、编码器以及光纤式等光学传感器及仪器。光学传感器主要有:光学图像传感器、透射型光学传感器、光学测量传感器、光学鼠标传感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等。用 途: 光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科研、信息产业、机械、电力、能源、交通、冶金、石油、建筑、邮电、生物、医学、环保等领域。互感器是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元器件,互感器的保护和控制作用均是基于准确测量的基础上的,因此,其核心作用是测量电流或电压值。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和传输容量的不断增大,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暴露的缺点越来越突出。相比之下,新型光学电流互感器在这些问题上就具有绝对的优势。光学电流互感器是业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电流互感器,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最终替代品。全光纤光学电流互感器与磁光玻璃光学电流互感器是不同材料的光学互感器,两种类型互感器各有优缺点,又都有各自手段加以改善。光学互感器主要应用在220kV 及以上的电压等级中;主要应用在智能变电站的存量替代和新增市场上。根据电气设计规程,变电站每回出线均应配置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配置台数根据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确定。预计到2015 年,互感器中的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会占总量的40%~50%,电子式互感器会占到总量的50%~60%。这个替代过程是逐渐的。同时,光学互感器作为电子式互感器中的一种,会以大约平均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但前期不会太快,预计到2015 年,在电子式互感器中,光学互感器与非光学互感器的比例会达到6:4。

互感器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流的设备。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或标准小电流,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互感器是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元器件,互感器的保护和控制作用均是基于准确测量的基础上的,因此,其核心作用是测量电流或电压值。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和传输容量的不断增大,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暴露的缺点越来越突出:高压绝缘复杂、动态测量范围小、频带窄、易受电磁干扰、故障电流下铁心易磁饱和以及存在磁滞现象等等。相比之下,新型光学电流互感器在这些问题上就具有绝对的优势。光学电流互感器是业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电流互感器,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最终替代品。

一束偏振光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了法拉利偏振角,该偏振角的大小与磁场的大小(场强)成正比,而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因此,电流与法拉利偏振角为线性关系,通过法拉利偏振角可以测量电流值。

磁光玻璃光学电流互感器的传感部分采用普通磁光玻璃,材料成熟,光学元件少,系统结构简单,无需进行温度控制。磁光玻璃光学电流互感器的难点之一是光学元件与磁光玻璃的封装,封装工艺决定了互感器长期运行可靠性;难点之二是光程短造成的传感灵敏度低,采取信号处理的方法加以改善。全光纤光学电流互感器的难点在于系统结构复杂,环节多,所用光学元件多,需要专门的温度控制等,多种光学元件的环境适应性是决定性因素。优点在于光纤元件间连 接较为简单,容易实现。两种类型互感器各有优缺点,又都有各自手段加以改善。目前不能说哪一种是最终的选择,只能说两种技术路线将并行相当长的时间。

互感器是智能变电站中一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技术的革新也成为未来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方向之一。光学互感器作为业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互感器,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光学电流互感器成本随电压等级升高而呈倍数增长: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成本随电压等级升高而呈指数增长。目前,光学电流互感器在110KV等级及以上的应用是有利润的;35KV尚无利润或利润很低。据了解,许继电气(北京光学)、南瑞航天(南瑞科技+航天科技)、西安同维,四方、南瑞继保都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许继电气(北京光学)起步最早、客户接受程度较高、并且在35KV、110KV、220KV和500KV运行等级最全。不同的是,许继的光学电流互感器采用的材料结构是玻璃(晶体),技术问题不大;南瑞航天的光学电流互感器采用的材料结构是光纤线圈,光纤线圈需要进口的可能性较大。

随着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改造,光学互感器和其他电子式互感器会逐步替代电磁式互感器,但是光学互感器的具体替代速度,目前尚不能准确预测。新建的220kV及以上的智能变电站原则上会更多地使用光学互感器。互感器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变电站主变压器的台数及变电站出线回路数,而变电站的出线回路数完全是根据电网结构及负荷分布情况确定的,因此无法准确推算出平均每个变电站的互感器的投资情况。此外,国网公司的智能变电站的标准尚未出台,各地对智能模块的配置理解不同,实际操作也是千差万别,各省很难做到统一模式,因此,对于在变电站中占比很小的互感器更是不好确定其投资金额。但可以肯定的是,光学互感器作为发展的方向,其市场具备想象的提升空间。

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又称蓄能式水电站。它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还适于调频、调相,稳定电力系统的周波和电压,且宜为事故备用,还可提高系统中火电站和核电站的效率。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起步较晚,但由于后发效应,起点却较高,近年建设的几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外抽水蓄能电站的出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才开始研究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于1968年和1973年先后建成岗南和密云两座小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11MW和22MW,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广东、华北和华东等以火电为主的电网,由于受地区水力资源的限制,可供开发的水电很少,电网缺少经济的调峰手段,电网调峰矛盾日益突出,缺电局面由电量缺乏转变为调峰容量也缺乏,修建抽水蓄能电站以解决火电为主电网的调峰问题逐步形成共识。随着电网经济运行和电源结构调整的要求,一些以水电为主的电网也开始研究兴建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为此,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抽水蓄能电站资源普查和规划选点,制定了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规划,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步伐得以加快。1991年,装机容量270MW的潘家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首先投入运行,从而迎来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第一次高潮。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先后兴建了广蓄一期、北京十三陵、浙江天荒坪等几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十五”期间,又相继开工了张河湾、西龙池、白莲河等一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由于后发效应,起点却较高,近年建设的几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广州一、二期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2400MW,为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天荒坪与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单机容量300MW,额定转速500r/min,额定水头分别为526m和500m,已达到单级可逆式水泵水轮机世界先进水平;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单级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最大扬程704m,仅次于日本葛野川和神流川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成功采用了全库钢筋混凝土防渗衬砌,渗漏量很小,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天荒坪、张河湾和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采用现代沥青混凝土面板技术全库盆防渗,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随着我国新兴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抽水蓄能电站的配置由过去单一的侧重于用电负荷中心逐步向用电负荷中心、能源基地、送出端和落地端等多方面发展。

新能源的迅速发展需要加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风电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资源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核电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型能源,风电和核电的大力发展,对实现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能是一种随机性、间歇性的能源,风电场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功率,发电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这就给风电并网后电力系统实时平衡、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同时风电的运行方式必将受到电力系统负荷需求的诸多限制。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启动灵活、爬坡速度快等常规水电站所具有的优点和低谷储能的特点,可以很好地缓解风电给电力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核电机组运行费用低,环境污染小,但核电机组所用燃料具有高危险性,一旦发生核燃料泄漏事故,将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由于核电机组单机容量较大,一旦停机,将对其所在电网造成很大的冲击,严重时可能会造成整个电网的崩溃。在电网中必须要有强大调节能力的电源与之配合,因此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配合核电机组运行,可辅助核电在核燃料使用期内尽可能的用尽燃料,多发电,不但有利于燃料的后期处理,降低了危险性,而且有效降低了核电发电成本。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中最可靠、最经济、寿命周期长、容量大、技术最成熟的储能装置,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配套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可降低核电机组运行维护费用、延长机组寿命;有效减少风电场并网运行对电网的冲击,提高风电场和电网运行的协调性以及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加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国家电网公司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即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特高压交流输电系统的无功平衡和电压控制问题比超高压交流输电系统更为突出。利用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双向、平稳、快捷的调节特性,承担特高压电力网的无功平衡和改善无功调节特性,对电力系统可起到非常重要的无功/电压动态支撑作用,是一项比较安全又经济的技术措施,建设一定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对电力系统特别是坚强智能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储能产业正处起步阶段抽水蓄能建设加速“储能肯定已到了呼之欲出的时候。保守估计,到2020年,国内整个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至少可以达到6000亿元,乐观的话甚至有可能到两万亿。预计未来国家对储能的支持力度会不断加大。”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所长谭春青在上月召开的“储能国际峰会2012”上表示。这昭示着储能的巨大魅力与潜力。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寻求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先进方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来说,既有节能减排的需求,也有能源增长以支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

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和全球气候所带来的影响使得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面临严峻威胁。据预测,如按现有开采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连续不断地日夜消耗这些化石燃料的速率来推算,煤、天然气和石油的可使用有效年限分别为100-120年、30-50年和18-30年。显然,21世纪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及困境可能不是战争及食品,而是能源。我国电力系统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用电高峰时的供电紧张、有功无功储备不足、输配电容量利用率不高和输电效率低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型工业企业和涉及信息、安全领域的用户对负荷侧电能质量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特点为分散电力储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而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可以达到调峰、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及提高电能质量等目的。抽水蓄能是电力系统最可靠、最经济、寿命周期最长、容量最大的储能装置。为了保障电源端大型火电或核电机组能够长期稳定的在最优状态运行,需要配套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承担调峰调荷等任务。截至2008年,我国已建成抽水蓄能电站20座,在建的11座,装机容量达到1091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35%。而一般工业国家抽水蓄能装机占比约在5%-10%水平,其中日本2006年抽水蓄能装机占比即已经超过10%。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占比明显偏低,随着国内核电及大型火电机组的投建,国内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明显加速。在建规模达到约1400万千瓦,拟建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规模分别达到15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如果以上项目顺利投产,2020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到约6000万千瓦。储能本身不是新兴的技术,但从产业角度来说却是刚刚出现,正处在起步阶段。中国没有达到类似美国、日本将储能当作一个独立产业加以看待并出台专门扶持政策的程度,尤其在缺乏为储能付费机制的前提下,储能产业的商业化模式尚未成形。

“特高压电网”,指1000千伏的交流或±800千伏的直流电网。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5~220kV的电压;超高压(EHV)通常指330kV及以上、1000kV以下的电压;特高压(UHV)指1000kV及以上的电压。高压直流(HVDC)通常指的是±600kV及以下的直流输电电压,±800 kV以上的电压称为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电网来说,高压电网指的是110kV和220kV电网;超高压电网指的是330kV,500kV和750kV电网。特高压输电指的是正在开发的1000 kV交流电压和±800kV直流电压输电工程和技术。特高压电网指的是以1000kV输电网为骨干网架,超高压输电网和高压输电网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大电网。特高压电网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以及大容量、特大容量电厂的建设和发展,其突出特点是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目前,中国的长距离输电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主要用500千伏的交流电网,只在俄罗斯、日本、意大利有少量1000千伏交流线路,且都降压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今后我国将建设联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项直流输电工程(其中特高压直流10项),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三华”(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三大同步电网,使国家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据测算,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超过500万千瓦,接近500千伏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5倍。±800千伏直流特高压的输电能力达到700万千瓦,是±500千伏超高压直流线路输电能力的2.4倍。

我国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部;绝大部分陆地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北部。同时,70%以上的能源需求却集中在东中部。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在1000到3000公里。

在负荷中心区大规模展开电源建设显然会受到种种制约。比如煤炭运输问题、环境容量问题等等。而且,建设火电还可以靠煤炭运输,而水电、风电由于不可能把水和风像煤那样运输,因此就更是无法实现。一边是无法大规模建设电源点,一边又守着水能、风能等宝贵的清洁能源望洋兴叹,可见在负荷中心大规模开展电源建设这条思路是不可行的。

首先从资源优化配置来看,随着我国能源战略西移,大型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在传统的铁路、公路、航运、管道等运输方式的基础上,提高电网运输能力,也是缓解运输压力的一种选择。以目前已经投运的1000千伏特高压示范工程为例,目前每天可以送电200万千瓦,改造后可以达到500万千瓦,这相当于每天从山西往湖北输送原煤2.5万吨—6万吨。湖北媒体说,这相当于给湖北“送”来了一个葛洲坝电站。

再看经济效益,目前西部、北部地区电煤价格为200元/吨标准煤。将煤炭从当地装车,经过公路、铁路运输到秦皇岛港,再通过海运、公路运输到华东地区,电煤价格则增至1000多元/吨标准煤。折算后每千瓦时电仅燃料成本就达到0.3元左右。而在煤炭产区建坑口电站,燃料成本仅0.09元/千瓦时。坑口电站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除去输电环节的费用后,到网电价仍低于当地煤电平均上网电价0.06—0.13元/千瓦时。

特高压更是清洁能源大发展的必要支撑。只有特高压才能够解决清洁能源发电大范围消纳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内蒙古风电“晒太阳”送不出的问题广受关注。事实上,我国风电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当地消纳空间非常有限。风电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需要扩大风电消纳范围,大风电必须融入大电网,坚强的大电网能够显著提高风电消纳能力。特高压电网将构成我国大容量、远距离的能源输送通道。据测算,如果风电仅在省内消纳,2020年全国可开发的风电规模约5000万千瓦。而通过特高压跨区联网输送扩大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全国风电开发规模则可达1亿千瓦以上。

第一,带动科技创新发展特高压作为重大的科技创新工程,在提出构想、全面启动之初,该公司就投巨资建成了国际一流的特高压交流、直流、高海拔、工程力学四个试验基地和大电网仿真、直流成套设计两个研发中心,形成了功能齐全、综合指标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大电网实验研究体系。几年间,国家电网公司围绕特高压项目,完成了310项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外绝缘设计、电磁环境控制、系统集成、大电网安全运行控制等多个世界难题,逐步掌握了特高压输电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实验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第二,特高压建设对国内设备制造业的带动作用更是明显。国内三大特高压实验工程所用设备几乎全部由国内企业提供,工程国产化率达到约95%,设备国产化率达到约91%。通过实验工程,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得到锻炼,科技研发实力大大提高。比如南通神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了特高压绝缘子的世界难题。公司董事长马斌说,我们投入近亿元研发的国际首创的特高压1000千伏空心复合绝缘子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价格仅为国外产品的1/3。研究表明,1000千伏交流线路自然输送功率约为500千伏线路的5倍。同等条件下,1000千伏交流线路的电阻损耗仅为500千伏线路的1/4,单位输送容量走廊宽度仅为500千伏线路的1/3,单位输送容量综合造价不足500千伏输电方案的3/4。

第四篇:区域经济合作方法

区域经济合作方法

区域经济合作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产生的新事物,只有认真研究总结其规律,才能不断积累成功经验,为推动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政府积极引领是发展引擎。我县最初以农贸为主要内容的区域经济合作,处于一种民间自发演进的状态,缺少政府间的组织协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县不断提升“政府搭台,经贸唱戏”的档次和规模,使得县域经济合作走上了政府牵动、快速发展的轨道。一方面,我县通过政府出面跨区域协调,联合推动合作项目顺利发展,例如,通过协调黑、吉、蒙三省区有关县市区旗,联合为景星牲畜交易市场创建贩牛车辆绿色通道,为景星牲畜交易市场的繁荣创造了良好条件;再如,通过松辽委协调雅鲁河、罕达罕河、绰尔河等河流上游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关盟市,杜绝其干旱时期拦河浇地的极端行为,保护了我县沿河农业区的正常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我县倡导成立跨区域的政府间合作组织,以行政办法引导区域经济合作优化升级,例如参加了雅鲁河经济合作组织,以农贸合作为重点,定期协商推动区域合作项目,使我县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中来。

二、骨干企业拉动是支撑条件。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县域经济的活力源泉,更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支柱。从 我县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和效果来看,都得益于骨干企业特别是产业龙头型、集团覆盖型企业的积极拉动。诸如齐齐哈尔江源重型铸造有限公司,由于产业链条拉伸和市场对接,一方面拉动了我县与扎兰屯市的铁矿石采购合作,另一方面拉动了我县与齐齐哈尔市的铁水输送合作,并将通过新上铸件配套加工项目,把产业衔接合作范围延伸到韩国。以元盛食品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作为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跨台湾、上海、东北的集团型结构,使得原料肉牛羊、熟食深加工制品的区域合作更为广泛。飞鹤乳业集团在我县先期投入集中榨乳站建设,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奶源,促进我县乳业健康发展,为两年内投资建厂创造原料支撑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弥补该集团甘南县分公司暂时性奶源不足。实践证明,引进大型骨干企业,可以在区域资源配置中发挥整合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合作沿着市场化轨道健康发展。

三、市场体系带动是核心动力。由于我县同周边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发端于农业贸易,很早就产生了带有区域辐射能力的专业市场,通过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建设,一个网络健全、专业搭配、覆盖城乡、辐射周边的专业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粮食贸易、牲畜交易、蔬菜产销之所以繁荣兴旺,关键就在于以白山物流中心为核心载体,实现了商贸产品的公路与铁路联合运输,并依托景星牲畜市场、龙兴 综合市场等传统市场的发展,福山永杂粮市场、龙景路粮食市场等新兴市场的壮大,华民、广厚、龙兴、济沁河等蔬菜无形市场的发育,进一步助推了农畜产品产运加销一体化发展,构建起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支撑平台。

四、支撑条件完善是坚实基础。区域经济合作以互利互动为本质特点,并得益于合作区域内支撑条件的逐步完善。我县着力打造农业强县,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完善区域经济合作的产业支撑条件。从2006年开始,农村公路建设加速推进,今年完成了通乡公路建设任务,通村公路覆盖率达到了60%,城乡公路网化程度、与国省道沟通水平全面提升,加上滨洲铁路横贯东西,最终有效提高了生产要素的流通速率,推动了各乡镇产业资源的广泛整合,拓展了县内外各类经济实体的合作空间。与此同时,我县重点实施城市化建设,提高城镇承载物流、吸纳人口、发展产业能力,增强区域辐射带动功能。其中:龙江镇已经成为辐射面积较广的冶金建材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和教育医疗中心;景星镇成为富乌公路上的重要节点城镇,以及我县南部乡镇的区域中心;龙兴镇与临近的碾子山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所属扎兰屯市的六个乡镇形成良性互动;山泉镇依托大理岩资源优势,成为支撑我县水泥企业发展的原料基地,以及联系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的中继站;七棵树镇成为龙甘公路上的重要节点城镇,与甘南县的中心等南部乡镇形成 良好互动关系;头站乡大力推动以内需促发展战略,迅速成长为我县最南部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新城镇。

五、合作模式完善是活力源泉。我县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历经了“民间自发—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全面发展”的渐进过程,从而促进了合作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一是政府主导,产业对接,协作发展;二是企业支撑,资源整合,集团经营;三是市场聚合,特色发育,辐射拉动;四是农民联合,协会联结,企农对接;五是城镇带动,要素组合,综合提升。这些合作模式得以充分运用后,区域经济合作呈现范围拓展、速率提高、效益增加的良好态势,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升级的活力源泉。

第五篇:《外语科研方法导论》课程评价与自我小结

《外语科研方法导论》课程评价及自我小结(大型作业)

班级 11英2s 姓名 李翠 学号 11131228 成绩

一、请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合适的选项涂红并简要说明其理由,必要时可指出具体内容或哪一方面(30%)

1、我(非常认同/认同/较认同/不认同)该课程的教育理念,即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同实际应用并举,以学习策略应用为引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方向实际问题的能力。答:

1、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因为该课程的理念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方向世纪问题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在一直运用这个理念,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给人的印象可能就是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思维能力不强,而开设这门课正好弥补了我们这方面的不足。

2、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自己的发音和听力方面的不足,可以运用学习到的英语学习策略帮助解决问题。

2、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作为英语教师教育方向学生,我认为(很有必要/必要/必要性不大/没必要)开设这门课程。答:

1、虽然以后我们会做老师,但作为老师不仅是一个教书匠而已,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有科研头脑和方法,这门课的开设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知识。

2、可以运用学习到的科研方法理论知识,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帮助解决以后再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3、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作为英语教师教育方向学生,我(很喜欢/喜欢/较喜欢/不喜欢)这门课程。答:

1、老师采用西方式问题探究式教学,课堂上老师和同学是一种平等地位,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有问题大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同学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和老师进行争论。

2、课堂上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小组,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该课程对英语教师教育方向学生的逻辑思维、毕业论文写作、中小学英语教师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帮助较大/有帮助/有一定帮助/帮助不大)。答:这门课注重的是培养同学们科研探究精神,科研探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离不开的同样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小学老师只有一颗热爱岗位、热爱学生的心,这只是一种感性的情感认识,我们同时需要的是理性的管理方法和能力,这门课程提供了给予我们锻炼能力的机会。

5、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自己在以下方面(外语科研的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扩大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视野/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语专业学习能力/解决专业相关实际问题能力)有较多收获(可选多项)。答:

1、这门课老师传授给我们很多外语科研的基本知识,另外课后老师给我们留有关于这方面的科研问题,提供给我们实践操作能力的机会。

2、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某一个问题,然后尽量多的给同学们提供发言的机会,遇到问题也可以和老师进行课堂辩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6、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该课程总体上(难学/较难学/不太难学/不难学)。答:课堂教学和我们的实际课题研究相结合,可以很快地把课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也就等于掌握了课程内容。

7、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材料(合适/总体合适/较合适/不太合适)。答:教学材料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8、我认为该课程的课外团队合作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课内学生展示与生生互评、老师点评以及讲解重、难点的教学方式(合适/总体合适/较合适 /不太合适)。答:

1、因为在大一上英语学习策略课的时候,老师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我们很习惯这种教学方法。

2、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9、为了帮助大家将所学内容及时内化为个人的专业方向实践能力和素质,该课程要求完成五次大型作业(允许多次修改并将自己认为最好的那次算成绩),我认为这种作业方式(合适/总体合适/较合适 /不太合适)。

答: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问题,这就是内化吸收知识的过程。

10、我认为该课程的考核办法,即通过平时大型作业的理论知识应用实践(“下水”)过程、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开卷)小课题研究(非常合适/合适/较合适/不太合适)。

二、请对该课程提出你认为需要改进的意见并说出具体的理由和建议,例如课程开设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作业质量与形式等等(20%)

答:

1、我认为这门课对我们的大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有一些同学可能在大一或大二时就

已经开始接触到学校的科研项目,并参与到其中,所以我认为这门课应该在大一上学期开设效果会比较好,那样不仅可以很早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科研精神,而且可以给更多的同学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锻炼同学们的科研能力。

2、我认为如果能够给同学们提供完整的一本书教材,那样对同学们的学习会有更大的帮助。虽然,老师也给我们提供每一单元的教学材料,但都是在上完一单元后才提供给我们材料,这样不能达到预习的效果,而且同学们都抱着在课堂上老师都讲过内容的心态,所以课后也不会去及时复习,也就没有达到学习课程内容的目的。

三、自我小结(反思学习该课程的主要收获与不足;电子版约650汉字。注:如植字空间不够,请添页)(50%)答:

在大三下学期我们非常荣幸的接触到鲁老师开设的《外语科研方法导论》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开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是一头雾水,但是在鲁老师不断教我们如何下水的过程中,同学们慢慢的对于这门课有了进一步认识。

通过这门新课程的学习,我在其中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这门课的教育理念,即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同实际应用并举,以学习策略应用为引领、培养学

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方向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理念下,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因为该课程的理念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专业方向世纪问题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在一直运用这个理念,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给人的印象可能就是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思维能力不强,而开设这门课正好弥补了我们这方面的不足。另外,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自己的发音和听力方面的不足,可以运用学习到的英语学习策略帮助解决问题。

这门课注重的是培养同学们科研探究精神,科研探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后的毕业论文写作离不开的同样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小学老师只有一颗热爱岗位、热爱学生的心,这只是一种感性的情感认识,我们同时需要的是理性的管理方法和能力,这门课程提供了给予我们锻炼能力的机会。鲁老师的上课方式也深受同学们喜欢,老师采用西方式问题探究式教学,课堂上老师和同学是一种平等地位,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有问题大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同学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和老师进行争论。课堂上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小组,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于一个问题先让同学们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表意见,再让其他同学进行互评、老师点评,最后老师进行重难点的讲解,这一上课模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总而言之,这门课的开设让同学们在各个方面都是受益匪浅。

下载区域地质测量新技术与方法课程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地质测量新技术与方法课程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域活动小结

    2015年度第二学期班级区域活动小结 荆林中心幼儿园 大三班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与活动方式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

    文学批评与方法 课程总结(DOC)

    文学批评与方法 课程总结 一、文学批评的定义 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

    暖通新技术课程总结报告

    暖通新技术课程总结报告 2013年2月20日至3月29日这段时间内,通过余老师的谆谆教导,我学到了暖通空调新技术的一些知识,同时也学会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回首这段学习经历,我发......

    高中地理区域定位方法与技巧[推荐五篇]

    高中地理区域定位分哪几种,区域定位方法技巧有哪些?在近几年高考地理试卷中,常常以某个区域地图为载体,考察相关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只有首先掌握区域空间定位......

    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法

    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法 一、评估目的 对区域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是分析区域消防安全状况、查找当前消防工作薄弱环节的有效手段。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部署相应的消防救援力......

    货币与货币战争课程小结

    《货币与货币战争》课程小结《货币与货币战争》课程小结 ——从货币解读历史 本学期我选修了《货币与货币战争》这门课,课程通过解析货币的含义,进而提出了“货币战争”这一概......

    现代医学与健康(课程小结)

    疾病预防 结合本学期现代医学与健康的学习,我们第二小组选择了“疾病预防”这一课题进行了学期末的论文写作。一个学期下来,虽然我们没有的对现代医学进行专门的研究与实践,但......

    形势与政策课程小结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4—2015 学年第 一 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小结 姓名: 李建坤 学号: 20124840746 班级: 财务A2 成绩: 在我们的形势与政策的课上,我们见证了中国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