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调查与方法个人课程总结
个人课程总结
本学期的第一到第九周,我们班开设了社会调查这门课程,通过周均旭老师的授课,我对社会调查这门课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在与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实践调查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社会调查的乐趣与小组间团结配合的精神。
有人说:大学老师给予我们的仅是一棵鱼竿,如何钓到鱼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不错,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给我们先进的理论知识,教给我们专业技能。但是,这些都来自课本,源于前人的研究总结。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的有太多是抽象的东西,不易去理解把握。而作为大二学生的我们,要想在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后有所作为,那么现在就得学会求知,自觉主动去求知,敢于去探索钻研。因循守旧,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胸无大志,注定要被时代淘汰。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点燃我们激情的人;一个鼓励我们永远进取的人;一个以人格魅力塑造我们高雅品味的人。因此我们除了要汲取课堂上老师们传授的理论知识外,许多东西还得自己去探索,要自己亲身去创造。这次周均旭老师让我们以小组的形式去亲身参加实践调查则是一次很好提升自我空间的机会。这次的小组调查,我们小组经过选题,修改选题,收集调查资料,确定调查方案,制作PPT,问卷调查的设计及发放,对同学的访谈,整理回收的问卷并分析总结调查内容等过程的实施,终于完成整个调查任务。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了解到了我院大部分同学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有着良好的看法;从大一到大四,目标明确的比例逐渐递减,大四目标不确定的比例最高;从年级看,大一到大三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直接出去工作和考研,出国和创业的比例比较低;国贸的同学比较倾向于去外企工作,法学和行管的去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比例比较高,社保去国有企业的比例较高;大家的预期工资大部分在3000元以上,特别是大一的同学,更是高达78%等等一系列的内容。这些结果虽然只是在我院内部展开的调查,或许没有社会上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完整与精确,但也能够反映出我院大部分学生对就业的意向。同时我们提出对我院学生要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改变就业观念。改变地域选择和单位选择的观点,还应积极主动地去创业。不要对工资要求太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树立自己就业的信心,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要有创新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学好专业知识,并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社交能力的意见。这些意见能或多或少的帮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就业信息,正确对待自己的就业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我想,这便是调查最有意义的地方了:不仅让让我们切身去参加实践调查,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强了我们与人沟通的能力,也能起到帮助同学的作用。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小组成员意见不统一,经常需要占用休息时间去集合讨论,不断修改文档,发放问卷时需要跑许多宿舍有些同学不予以配合等等问题。但是,我们全组成员都能够齐心协力,不怕困难,在调查中积极出谋划策,收集调查资料,针对老师与同学提出的意见都能虚心听取并认真修改,遇到不统一的意见时也能以大局为重,碰到对问卷有问题的同学能够耐心解答······可以说,这次的调查的完成,是全组成员团结一致不怕辛得来的成果。
诗词中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的便是实践的现实意义,亲身实践中所得的体会和经历往往比单纯书本所学更叫刻骨铭心,社会调查让我们这些“囚禁”在象牙塔的大学生有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和训练场,在这里我们用自己的亲身体会书写下对社会百态的调查和体验,不再是从书本中别人的眼光看世界。只有更多的亲身实践才能够使我们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综合性大学,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成才,学有所用,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
社保100班
201006113002
李 根 林
第二篇:《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 副本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2018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3学分 主讲教师:赵瑞红
教学目的:社会调查是人们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研究社会调查的学问——社会调查学,则是一门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即是关于人们自觉认识社会的理论、方法和过程的科学,是一门具有方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科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其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调查知识;其二,使学生能够独立针对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开展自选题、设计等准备事项,至实施、整理、分析等各环节的工作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技能,学会防止和克服社会调查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误差;其三,通过学习,能提高学生社会调查的自觉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提高主动学习钻研、调查研究的能力。
第一章 绪论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及社会调查
一、社会的定义和要素
二、人群共同体
三、社会结构
四、社会调查 第二节 社会调查学
一、社会调查学的概念
二、社会调查学的特点
三、社会调查学的研究对象 思考题:
1.简述社会的定义和社会的要素。2.简述人群共同体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3.什么是社会结构?
4.什么是社会调查?其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5.什么是社会调查学?它有什么特点?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二章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代的社会调查
一、古代社会调查的产生
二、古代社会调查的社会意义
三、古代社会调查的特点
第二节近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调查
一、近代社会调查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近代社会调查的类型
三、近代社会调查的特点
四、社会调查学形成的主要标志
五、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调查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调查
二、列宁与社会调查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的特点 第四节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
一、解放前中国的社会调查
二、解放至1978年中国的社调查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及特点 思考题:
1.古代的社会调查有什么特点? 2.简述近代社会调查产生的背景? 3.近代社会调查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4.简述近代社会调查的特点。
5.社会调查学产生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6.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主要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 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
一、最高层次--方法论
二、中间层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最低层次—社会调查的具体技术及工具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一、准备阶段
(一)主要任务
(二)调查课题
(三)初步探索、研究假设
(四)组建调查队伍
二、调查阶段
三、研究阶段
四、总结阶段 思考题:
1.简述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2.社会调查的程序包括哪些环节? 3.简述调查课题的类型。
4.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哪些原则? 5.组建调查队伍应考虑哪些结构? 第四章 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
课时: 2周,共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指标
一、社会指标的概念
二、社会指标的特点
三、社会指标的类型
四、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
五、社会指标体系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测量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
二、社会测量和自然科学测量的区别
三、社会测量的层次
四、主观社会指标的层次和测量 第三节 调查指标及调查方案
一、调查指标
二、社会指标和调查指标的区别、联系
三、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
四、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设计原则 思考题:
1.简述社会指标的概念和特点。
2.简述社会指标和调查指标的区别与联系。3.简述平均指标的常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4.简述社会指标的常见类型。
5.简述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和类型。6.简述社会测量的概念。
7.举例说明社会测量包括哪些层次? 8.简述主观社会指标包括哪些层次? 9.业务处理练习:使用总加量表。
10.简述调查指标的概念,并说明它与社会指标的区别和联系。11.简述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
12.简述调查方案的概念和设计原则。
第五章 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
课时: 2周,共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调查分类
一、广义的社会调查和狭义的社会调查
二、社会调查的各种分类 第二节 普查
一、普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普查应注意的问题
三、对普查的评价
第三节 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
一、重点调查
二、典型调查
三、个案调查 第四节 抽样调查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二、抽样调查的分类
三、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
思考题:
1.简述社会调查的各种分类。
2.简述普查的概念、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3.简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的概念、特点和适用场合。4.简述抽样调查的概念。
5.抽样推断有哪些组织形式?每种组织形式各适用于什么场合?各有哪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第六章 文献调查法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献
一、文献的概念
二、文献的分类
三、文献的检索 第二节 文献调查法
一、文献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二、文献调查的特点
三、文献分析 思考题:
1.简述文献的概念和分类。2.简述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3.简述文献调查法的概念、特点和意义。4.简述文献分析的方法。
第七章 访谈法
课时: 3周,共9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访问调查法的概念和类型
一、访问调查法的概念
二、访问调查法的特点
三、访问调查法的类型
四、访员的条件
第二节 口头访问的过程和技巧
一、访前准备
(一)主持机构
(二)访员:
二、预备性谈话
三、正式提问(技巧和具体提问方法)
四、访问结束
五、对访谈法的评价 第三节 电话访谈法
一、电话访谈法产生的背景
二、电话访谈的特点
三、电话访谈的选样方法 第四节 集体访谈法
一、集体访谈法的概念
二、集体访谈的种类
三、集体访谈的几种具体方法
四、对集体访谈的评价
思考题:
1.简述访问调查法的概念、特点和类型。2.简述口头访谈的过程。
3.口头访谈有哪些具体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形? 4.电话访谈有哪些特点?
5.电话访谈有哪些选样方法?
6.什么是集体访谈?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7.简述集体访谈的具体方法。8.对口头访谈作简要评价。9.对集体访谈作简要评价。
第八章 实地观察法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地观察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实地观察法的概念
二、实地观察法的特点
三、实地观察法的种类
四、对实地观察法的简要评价 第二节 实地观察法的实施
一、实地观察法实施的一般原则
二、实地观察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实地观察法实施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控制 思考题:
1.简述实地观察法的概念、特点。2.简述实地观察法的类型。
3.实地观察法实施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4.实地观察法实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九章 问卷法
课时: 2周,共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问卷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问卷法的概念
二、问卷法的特点
三、问卷法的种类
四、对问卷法的评价 第二节 问卷的设计
一、问卷的一般结构
二、问卷中的前言、指导语、结语
三、问卷中问题的种类和表述原则
四、问卷中问题的回答方式
五、问卷中问题答案的编码和登录 思考题:
1.简述问卷法的概念、特点和类型。2.问卷一般包括哪些构成部分? 3.问卷中的问题可分为哪些类型?
4.问卷中问题的表述应遵循哪些原则? 5.举例说明问卷中问题的回答方式有哪些?
6.业务处理练习:问卷中问题答案的编码和登录。
第十章 实验调查法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验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实验调查法的概念
二、实验调查法的特点
三、实验调查法的种类
四、对实验调查法的简要评价 第二节 实验调查法的设计
一、实验调查法的基本程序
二、实验调查的不同设计 思考题:
1.简述实验调查法的概念、特点。2.简述实验调查法的类型。
3.实验调查法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第十一章 思维加工
课时: 1周,共3课时 本节不分节讲述。教学内容
一、思维加工的概念
二、比较法和分类法
三、分析法和综合法
四、抽象和具体
五、证明和反驳
六、矛盾分析法
七、质量分析法
八、因果分析法
九、系统分析法
十、结构—功能分析法
思考题:
1.简述思维加工的概念。2.简述比较法和分类法。3.简述抽象和具体。4.简述证明和反驳。5.简述矛盾分析法。6.简述质量分析法。7.简述因果分析法。8.简述系统分析法。
9.简述结构—功能分析法。
第十二章 社会调查报告与工作总结
课时: 1周,共3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调查报告的概念和类型
一、社会调查报告的概念
二、社会调查报告的特点
三、社会调查报告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一、标题
二、前言
三、主体
四、结论与讨论
五、简介
六、后记
七、附录部分
八、社会调查报告的结构安排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工作总结
一、评估社会调查报告的意义和原则
二、评估社会调查报告的主要方法
三、社会调查工作的总结 思考题:
1.简述社会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和类型。2.社会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社会调查报告的结构通常可以怎样安排? 4.简述社会调查工作的总结。参考书目
[1] 水延凯 等编著,《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3版。[2] 水延凯 等编著,《专题调查及实例评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3] 袁方 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2版 [4] 程建平,韩文甫,薛峰 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同步配套题解》,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5] 徐经泽 主编,《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10次印刷 [6] 风笑天 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2版
[7] 风笑天 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8] 宋林飞 著,《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1次印刷 [9] 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 主编,《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版
[10] 彭发祥,刘守恒 主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3月第2次印刷
[11] 马文峰 主编,《社科文献检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2版 [12] 朱建亮,毛润政 编著,《文科文献检索》(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3版 [13] 风笑天 著,《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2版 [14](美)阿琳.芬克(Ariene Fink)著,邢晓辉,李永光 译,《调查手册》(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美)阿琳.芬克(Ariene Fink)著,李大伟 译,《如何设计调查研究》(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美)阿琳.芬克(Ariene Fink)著,黄卫斌 译,《如何设计调查问题》(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美)阿琳.芬克(Ariene Fink)著,黄卫斌 译,《如何抽样》(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美)阿琳.芬克(Ariene Fink)著,杨晓泉 译,《如何管理、分析和解读调查数据》(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美)阿琳.芬克(Ariene Fink)著,黄清 译,《如何报告调查结果》(第二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15](美)马克.S.利维特(Mark S.Litwin)著,周佳,高鹏 译,《问卷调查心理测验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16](美)琳达.B.鲍克(Linda B.Bourque), 伊夫.P.菲尔德(Eve P.Fieder)著,郭江山 译,《如何实施电话调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美)琳达.B.鲍克(Linda B.Bourque), 伊夫.P.菲尔德(Eve P.Fieder)著,李大伟 译,《自填问卷调查和邮寄问卷调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7](美)萨拜因.黙腾斯.奥伊什(Sabine Metens Oish)著,张仪 译,《如何实施面访调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18] 王建平主编,《幽黙与逻辑智慧》,三联书店出版,1992年第1版 [19] 李裕德 主编,《趣味逻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0] 张巨青,刘文君 主编,《逻辑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版
执笔人:赵瑞红 2009年9月
第三篇: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课程实训总结
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课程实训总结
各位同学,晚上好!今天由我就本次社会实践做出总结,如有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指正!本学期由XX老师担任《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课程的授课老师。在这里,我代表全班同学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我提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梅老师这一学习辛勤的耕耘。谢谢梅老师!
现代社会调查课程是一门十分具有实践性的课程,需要我们每一个同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热情投入调查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现代社会调查课程的社会实践部分,一方面能够体现出小组成员的内部合作,尤其是能够展现出团队精神。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强化大家的课程学习,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次调查实践,我们一共经历了选题和方案设计、问卷设计和调查实践以及数据统计和分析总结三个环节。在整个社会实践的实训过程中,每一个同学热情参与,每个小组之间都密切配合、充分交流,反应出班级内部的高效、协调、一致;同时,成员之间保持高度的默契、互相指导,保质保量的完成调查工作。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本次实践做出总结:
首先,在思想上,各小组组长和成员高度重视本次社会调查实践,全心投个社会调查实践的各个环节。社会实践是我们专业拓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同学们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不断深化自身对课程实践的认识,把握好调查课题的深度和广度,灵活运用课程内外知识,实现调查的基本目的,达到强化专业学习的要求。
其次,在学习上,社会调查课程要求我们掌握调查问题的选择、方案设计、抽样方法、资料查找、数据统计分析和总结报告的书写等几方面的内容,检验理论是否掌握最好的方法就是付诸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依据课程理论,结合自身实际和校园生活环境选择合适课题,顺利完成调查任务,并且形成研究报告,既巩固了课程专业知识,又对深化今后的学习具有实践意义,能够进一步引导大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不人云亦云。
最后,在生活上,将社会调查课程实践的经验运用于生活,不断提高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过,在调查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日后在学习和工作上都引以为戒。第一、社会调查问题一些答案之间界限界定不清晰,存在重合和模棱两个的现象,对被访者造成一定误区;第二、调查没有完全按照设计方案规划进行,具有随意性;第三、报告文书制作不够精良,需要重视。
总的来说,本次社会调查课程实践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我班同学对现代社会调查课程的掌握情况、社会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对总结性文书的书写、制作能力。在此,需要表扬和感谢各位组长对本小组工作任务的积极调配和高度负责,当然,也需要感谢在社会调查中的被访者的积极配合和XX的精心指导。同时希望我们本次社会调查的报告能够对我班同学的学习、生活具有指导价值,进一步深化大家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认识。
我的总结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社会调查与方法(含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习大纲(请和本学期大纲对照,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
导论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社会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答: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的困难性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由哪几个部分构成?P10不同的方法沦、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P20 3.找几篇发表在《社会学研究》或相关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上的社会研究报告进行阅读,看看它们分别采取的是哪种社会研究方式,所用的具体资料收集方法是什么。
答:
4.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
答:
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P43-44如何理解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P45
6、陈述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画出这一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答:
1、选择问题阶段:选择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它的意义在于确定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选取研究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它是为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所谓道路选择是指为达到研究便道而进行的设计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的技术工具。所谓工具准备:主要是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准备。
3、研究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间确定的发生、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4、资料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主要任务是,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与解释研究成果。
研究的过程可以通过示例解释。如独生子女问题。
7、社会学研究作为一种特定的科学研究类型,它具有以下哪些基本特征 答:(1)研究主题是社会而非自然
研究主题指研究涉及的现象领域或范畴。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十分广泛,它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但社会学研究的目的、着眼点、焦点等与各种自然科学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有着根本的不同。
(2)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所谓经验性,是指社会学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社会学研究者收集大量的类似的经验资料,反映更大规模发社会现象的某些部分。将所有这些部分的资料合起来,就可以经验地认识社会现象的整体。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社会学研究中所探讨的问题必须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既是说,社会学的研究者不应该去探讨某一现象“是否应该如此”的问题,而只应该去探讨某一现象“状况究竟如何”,或“为什么如此”的问题。这种区别的关键在所提问题是“科学的”与“非科学的”之分。
8、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1)人的特殊性:社会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研究者的主体意识、个人利益可以控制、影响研究。研究对象也一样,所以社会学研究着对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有不准确性。
(2)研究的干扰性:互动就有可能改变研究的行为。无论是采取观察的方法,还是调查的方法、实验的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为的互动干扰。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由于人的各个特性,参与社会,相互作用,社会现象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学研究的困难不只体现变量多、原因复杂,还体现在手各种社会因素的限制。在研究中与人们的尊严、权利、利益,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规范之间划一条明确的界线比较困难。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的主观特征(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直接影响他们对资料的反映个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第二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1、从社会学期刊中选取若干研究报告,用本章所介绍的选题标准对它们进行评价。2.分析上述社会研究课题的来源,并评价它们的课题明确化工作。
3.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对于整个社会研究工作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P50 4.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是什么意思?这种可行性与重要性、创新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P51
5.什么是研究课题的明确化?为什么要对研究课题进行明确化的工作?
答:所谓研究问题明确化,是指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内定。
为什么要对研究课题进行明确化的工作?
因为陈述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究者使研究问题能够明确,也帮助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研究方法。
6.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作为本课程实践的例子。
7.到图书馆熟悉和查找社会学方面文献资料的方式和方法。
8.通过计算机和学校图书馆的局域网查找下列专题的文献:“社会化”、“亲子关系”、“离婚原因”。
9、描述性研究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列举两例常见的描述性研究的例子。
10.试述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P32343536
11、从社会学刊物中,找出几篇社会研究报告,分析和说明它们各自采用的 研究方式是什么。
12、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理论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知识,寻找社会运行的规律;应用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直接帮助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13、分析你所找出的那几篇社会研究报告中所用的分析单位是什么。
14、确定上一章你所选定的研究课题中的分析单位,并为这一课题设计一套 具体方案。
15、指出下列例题中的分析单位:
例1:女人看电视的时间比男人长,因为女人在家庭之外工作的时间比男人 短。年轻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比老年人平均少30分钟。
例2: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的消费水平略高于父母;相比之下,非独生子 女家庭中的子女消费水平则与父母相当。
16、研究选题的标准有哪些? 答:答:(1)选题的客观标准。
选题客观标准的基础理论在于选题要符合社会实践或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此基础上要根据重要性、新颖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来选择研究题目。
(2)选题的主观标准。首先,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要受自身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的左右。其次,研究者在选题过程中还受其学术兴趣的引导,尤其是在一些理论性的研究项目中,研究者在选择题目时往往会更倾向于选择他们更喜欢的题目。
17、根据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和目的来划分社会调查,它应包括哪些研究?
18、结合实际设计一份社会调查研究的计划。
第三章
社会调查研究
1.什么是抽样中的随机性?为什么概率抽样的方法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P95
2.抽样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分层抽样与整体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P100-101二者之间有何异同?什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抽样?P99-100什么情况下选用整体抽样?P102
4.如果条件允许,多段抽样中应尽可能扩大哪一级样本的规模?为什么? 5.在实际社会调查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到研究者对样本规模的确定?
6、普查具有下列哪些特点?
答:第一,结论确定。普查资料本身可准确地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普查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保证了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第三,调查项目少。普查所涉及的调查项目一般都较少,并且对资料的深度要求不高。第四,工作量大。普查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较长。
7、个案调查的特点。
答:第一,调查的深入性。第二,由于调查对象比较少,比较节省人力和经费。第三,个案调查一般只需要由研究者或少数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因此调查的质量往往更高。第四,个案调查对调查人员的要求很高,一般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调查人员来担当调查工作。第五,个案调查不能按照统计学的原理来将其调查结果推论到总体。
8、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的优越性有哪些?
>答:首先,它只对总体中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因此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其次,由于调查规模有限,因此抽样调查的内容可以比较广泛和深入,并且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
再有,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方法,研究者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
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9、非概率抽样与概率抽样有什么不同?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概率抽样,它所得到的样本能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较好地反映出总体的情况。而非概率做不到。常见的抽样方式为下列几种;
(1)
简单随机抽样: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元素组成的样本(N > n)。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具体的步骤。
(2)
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3)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或属性分若干个子类别或层次,然后再按照相同的比例在各个子类别或层次中随机抽取。最后将这些不同类别中抽取的单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调查的一个样本。此方法的优点是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的精度。
(4)
整体抽样:与前几种最大的差别在于,它的样本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它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5)
多段抽样。它是指抽样分成几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中的抽样单位都不一样。应用该方法时,注意在类别和个体之间保持平衡。
另外:非概率抽样:是以调查者最方便的方式进行抽样。包括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
10、比较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异同。P39-40
11、调查研究及其特征
答:调查研究:是一种定量研究方式,是指采用问卷调查等结构性访谈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研究结论的研究方式。
特征:
1、从某个调查总体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
2、资料收集需要采取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并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度要求
3、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并且必须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研究结论。
12、社会调查研究的程序P20-23
13、抽样调查及其一般程序和方法
答: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程序:1。设计抽样方案
2、界定调查总体
3、选择抽样方法
4、编制抽样框
5、抽取调查样本
6、评估样本质量
方法:
1、随机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
2、等距随机抽样
3、类型随机抽样
4、整群随机抽样
6、多段随机抽样)
2、非随机抽样(1、偶遇抽样
2、判断抽样
3、配额抽样
4、滚雪球抽样)
第四章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1.问卷的封面信中应说明哪些内容?P134练习中你所选定的调查课题设计一份问卷的封面信。
2根据前面章节的练习中你所得到的操作化指标,设计若干个实际问卷中运用的问题。3问卷设计中,对问题的表达和提问的方式有哪些常用的规则?为什么要
尽量简单?P145
4.安排问卷中问卷的顺序时,应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何在。
5.找几份实际社会调查中所用的问卷,结合本章的内容,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和评价。
6、结合实际说明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谈法各有什么优缺点。P145
7、简述结构式访问的优点和缺点。8.简述无结构式访问的类型及其特点? 9.深度访问的特点是什么? 10.简述座谈会的特点。11.如何组织座谈会?
12.一名合格的访问员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
1、应具备的一般条件:诚实与精确、兴趣与能力、勤奋负责、谦虚耐心。
2、应具备的特殊条件:性别、年龄、教育、语言与社会背景。
13.如何对访问员进行访问前的训练?
答:1.研究指导者作简要介绍。2.阅读问卷、调查员手册或访谈指南及其他与该项研究有关的材料。
3.举行模拟访谈。4.结合模拟访谈,集体讨论。
5.建立监督管理办法。
14.在访谈过程中,如何进行提问控制?
答:恰当的提问方式、恰当的题目转换方式、控制跑题、对问题的追问、合适的发问与插话
15.试述访问法的特点。
答:优点:1.信息量大。2.灵活性高。3.适用范围广。4.控制性强。5.访谈法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缺点:1.开放式的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
16.简述访谈的基本技巧以及影响访谈的因素是什么。
第五章 社会调查方法的应用
1、分析民意测验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优点:问卷简短化问题平民化时效快速化花费节约化
局限性:揭示问题的深度有限,无法适应大规模复杂课题研究的需要;民意测验的结果只能说明某种民意的多寡和强弱,而不能证明某种民意的是非或正误
2、做市场竞争态势调查需要考虑那些方面?P8
3、判别科学的民意测验与非科学的民意测验的标准是什么?
答:谁做的民意测验谁出钱做的这项测验有多少受访者受访者如何被挑选出来什么范围调查结果是否反映所以受访者答案谁是原本应该被访问却又没有被访问的对象民意测验是在什么时间进行访问是如何进行方法是什么
4、分析民意测验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优点:问卷简短化问题平民化时效快速化花费节约化
局限性:揭示问题的深度有限,无法适应大规模复杂课题研究的需要;民意测验的结果只能说明某种民意的多寡和强弱,而不能证明某种民意的是非或正误
5、根据社会现实问题设计一份民意调查问卷。答:举例:中国加入WTO民意测验
2001年10月
调查目的是了解我国民众对中国入世的认知与态度和对中国入世之后的预期与忧虑.6 在中国即将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夕,了解周刊社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联合委托央视调查咨询中心,于2001年10月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西安等六城市的城乡居民,就中国加入WTO问题进行了民意测验。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计入户访问了600位居民及其家庭(城市居民420户,农村居民180人),了解了我国居民对中国入世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他们对中国入世之后的预期和忧虑。提出问题分类:
1、对中国加入WTO的态度
2、如何判断我国入世谈判的得失
3、对入世以后我国宏观发展前景的预期
4、对入世以后我国各类产业和企业前景的判断
5、对入世以后百姓生活的期望和担忧
6、对我们加入WTO的认知程度
6、做市场竞争态势调查需要考虑那些方面?P8
第六章
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1.简述调查研究报告的几种类型。P296-299 2.普通调查研究报告的标题形式有几类?P308 3.普通调查报告的导言部分的写法有哪几种?
答:直述式即开门见山,平铺直述,直接把调查的目的,内容,对象,范围等一一写出.悬念式。即先描述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然后对这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它的影响等等提出一系列疑问,最后介绍调查的基本情况.结论式即在描述现象、提出问题的同时,直接写出结论。
4.一篇规范的学术报告,通常包括哪些内容?P312 5.在文献的选择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通常要在报告的末尾列出参考书目。这些书目是研究者在从事这项研究过程中所阅读、评论、引证过的文献。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另一方面也为同一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文献索引。应对中文和英文文献的写法、格式等等有所了解。
6.初学者在撰写报告的结果部分时,常犯哪些毛病? 7.在撰写调研报告时,行文有什么要求?
答: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写作。行文时,应以一种向读者报告的口气撰写,而不要表现出力图说服读者同意某种观点或看法的倾向,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调查报告中有时需要援引别人的论述、结果、资料或数据,来支持、佐证或说明自己的某种观点或结论。凡是引用别人的资料,一定要注明来源,而不能将别人的工作和成果不加注明地在自己的报告中使用。
8、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P300
第五篇: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作业:
结构式研究与非结构式研究各自在社会研究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对发展理论的意义何在?(500字以上)
试题库:
1.试论述社会学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不同,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2.社会调查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什么是区群谬误和简化论,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社会调查中应如何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出现?
4.社会调查方案的撰写有哪些要求?以“大同市城中村居民满意度”为研究主题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方案。
5.论述典型调查的优缺点。
6.论述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并列举实例说明。
7.试论述抽样平均误差的来源及如何减少或控制这些调查误差。
8.试述PPS抽样的优缺点和操作步骤,例如,要对一个社区进行住房问题研究,该社区由12条街道组成,其中1—5街,每条街200人;6—10街,每条街400人;
11、12街,每条街1500人,共6000人,要求样本量为600人,5条街,写出具体的抽样步骤和设计方案。
9.就你对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解谈谈为什么问卷调查方法被称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