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反思 文档
我的教育反思
下庄小学
宋文丽
最近一段因没有读教育书籍的缘故,自觉耐心少了许多,为了能够镇住那帮调皮的孩子,我发火的次数也多了一些,面对不完成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做小动作的孩子,我忽视了课堂上其实还有很多满怀期待等着听课的孩子。无意间我读到了一个故事,使我态度开始了大的转变。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看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此时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清楚地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我们不能因为社会的氛围,自身的压力而偏离了方向。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经常不如人意,但他也许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也许会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的,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作为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60年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和《汉字简化方案》,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15年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推动语言文字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今天,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回顾总结60年来语言文字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推动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共商未来语言文字发展大计,促进语言文字事业创新发展,意义重要而深远。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结合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总结了经验、谋划了发展,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服务大局、久久为功,60年来语言文字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的特点。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语言文字事业的改革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方面,我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人员交流、信息沟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战乱和积弱积贫,造成了教育荒废,文盲、半文盲充斥社会。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高瞻远瞩,亲自决策,确定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三大任务,奠定了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基础,为新中国开基创业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开创了江山一统、文字通用、文化昌盛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在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宪法》,推广普通话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2001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就传承和弘扬中华语言文化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使命、战略任务和政策安排,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60年来,尤其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15年以来,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良好,成效显著。一是语言交际障碍初步消除。普通话普及率从200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73%左右,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双语教育全面推进,全国现有双语学校1.2万多所、在校生达800多万名,得到各族民众的普遍拥护。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成为公务活动、教育教学、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的基本用语用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为不同方言、不同民族的群众沟通交流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基本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以来,37部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相继颁布,形成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语言文字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以党政机关为龙头、学校为基础、新闻媒体为榜样、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的推普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三是语言文字信息技术进步为国家信息化奠定基础。一系列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相继发布实施,在文化教育、印刷出版、辞书编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化语言资源广泛应用于机器翻译、网络搜索、文本分类及智能语音等领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信息化建设更加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四是中华语言文化得到广泛传播。中华经典“诵写讲”、中国诗词大会等语言文化品牌活动广受关注。与港澳及台湾地区的语言文字交流更加频繁深入,成为增进交流互通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世界语言大会成功举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誉满全球,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赢得了国内外民众的充分肯定。
60年来,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言文字事业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几代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心血和努力,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语言文字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二、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大意义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进入转型期、科技进步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语言文字事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文化繁荣创新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创新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第一,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推动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社会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国民具备普通话的沟通能力和较高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十三五”期间,国家要开展精准扶贫攻坚,扶贫首要扶智,扶智应先通语,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普通话水平,有助于提高他们生产生活技能和脱贫致富能力。同时,随着语言资源开发的深入,语言产业快速发展,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为打赢全面小康攻坚战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增进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中华文明能够从远古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这些文字所承载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也是一脉相承的。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感,有利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提高普及程度和应用规范水平,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不仅能够方便沟通、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也事关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将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产生重要作用。
第三,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保障国家信息化战略、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遍使用,在加速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安全隐患,国家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日益增多,信息安全环境日趋严峻。语音识别、汉字输入等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智能制造和机器人、脑科学及类脑研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与项目的实施,迫切需要对信息处理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展开基础研究,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第四,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上,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在更受世界关注的同时,中华文化也会倍受瞩目。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的“汉语热”,反映了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巨大吸引力。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要素,也是文化的主要内容和鲜明标志。发展语言文字事业,增强语言文字自信,发挥语言文字作为国际人文交流的基础、纽带和桥梁作用,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使命。
面对时代变革和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语言文字事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农村和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还比较低;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与社会应用能力还比较薄弱;国家语言能力和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求;语言文字规范应用面临网络时代新挑战,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创新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矛盾问题,推动语言文字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十三五”语言文字事业新局面
语言文字事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撑力量,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十三五”期间,语言文字工作要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抓住“服务国家发展需求”这条主线,奋发进取,主动作为,加快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语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为此,我强调几点:
第一,要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当前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和东部的普通话普及率相差有20个百分点;大城市的普及率超过90%,而很多农村和民族地区只有40%左右。要结合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结合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青壮年劳动力就业和科技应用为导向,显著提高农村普通话水平。要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行双语教育,全面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以提升基层干部和青壮年农牧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重点,大幅提高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要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通过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结合对口支援计划和项目,打赢这场普及攻坚战。同时,要强化学校语言文字教育,加强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要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事业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承载着国家的主权、民族的文化和利益。要建设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家语言能力,提高国家在服务国民、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国际挑战等情况时管理语言文字问题的能力。要加强语言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研究,加深语言认同对国家、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研究,为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提供政策支持和专业服务。要主动配合区域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加强语言规划,重视语言文字信息技术,鼓励相关语言产业发展,提升语言服务能力。要制定应对国际事务和突发事件的语言政策,创新语言服务方式和语言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的招募储备机制,提高语言应急和援助服务能力。
第三,要全面提升信息化时代语言文字管理服务水平。要围绕信息处理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开展基础研究、攻克关键技术、制定规范标准,推动语言文字信息化技术创新。要加强语言资源建设的统筹协调,促进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为社会应用、政府决策和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与数据支撑。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生态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强化对外语词、字母词等使用的规范和管理,促进语言文字健康发展。要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推进工作管理和服务手段创新,建设语言文字信息化平台,推动“互联网+”语言文字服务工程,方便人们的学习和使用。
第四,要大力弘扬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若繁星的经史典籍,孕育了无数经世治国的哲思理念,我们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加以继承和发扬。要重视学校语言文化的传承功能和主流媒体的传播功能,打造吸引青少年和广大群众参与的大众传播平台,成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文字的新渠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新载体。要深化和港澳、台湾地区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大力促进语言文字国际传播,加强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开辟多层次语言文化交流渠道,拓展语言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要积极配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特色、贡献中国智慧,向世界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现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魅力。
同志们,语言文字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事关长远未来,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强组织协调,全面谋划推进。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语言文字重要性的认识,依法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共同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创新发展。要创新语言文字工作理念思路,加强顶层设计,拓展工作载体,建立与企业、非盈利组织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全社会共同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要突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开展语言文字督导评估,增加语言文字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高语言文字治理能力。要保障经费投入,完善机构队伍,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十三五”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目标如期实现。
同志们,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六十年一甲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巩固成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日前,在民进中央“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成为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教师供给如何满足现实需求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编者
教师供给多了还是少了?
“目前我国教师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最突出的表现是‘产能过剩’。”日前,在民进中央“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临沂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中国在发言中如是说道。
李中国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每年师范生毕业总数平均为70.16万人,而被教育机构录用人数平均仅为19.57万人,只占总数的27.89%。这意味着,有70%多的师范生毕业后并不在教育领域从教。
教师供给真的太多了吗?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单志艳认为,在某些方面,教师“需求侧”依然是“刚需”状态:“按照2020年教师队伍师资配置标准化要求,学前教育需补充近150万名教师;按照开齐开全课程的基本要求,小学艺术教师、体育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和科学教师分别需补充20万、32万、70万和32万人;初中艺术教师、体育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和科学教师分别需补充19万、19万、42万和18万人。”此外,单志艳调研发现,西藏和四川省藏区、新疆地区双语教师还亟须补充增量并提高存量质量;特殊教育教师数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也亟待提高。2015年,我国残疾儿童共有800多万,在校生仅有44万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为5万人,其中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比重为64.87%。随着特殊儿童就学需求的不断增加,配置一定数量师资成为当务之急。“除此之外,专业型教师比重需尽快提高。”单志艳说。
多位与会嘉宾表示,结构性失衡是当前教师教育供需两方面临的突出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琼表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学龄人口的主动流出与自然减少,导致一些农村学校教师与学生比例失调,一些农村地区绝对性缺编与结构性缺编同时存在。如李中国所说,目前我国中小学长线学科如语文、数学教师相对富裕,短线学科如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教师严重不足。
师范教育怎么了?
据了解,全国师范院校按照学校属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和进入“211”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第二类是各省属的重点师范大学;第三类是各地的师范学院、具有教师教育的新建地方本科综合性院校(多数由原来的师专升格)。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列举的北京某知名高校附中近3年新招聘教师的一组数据显示,部分中小学校招收师范生教师的比例呈急剧下降趋势:“2014年师范生10人,非师范生24人,2015年这两个数据分别是22人、33人,到2016年则为25人、50人„„”
朱旭东统计,2016年中国教师教育的供给机构中,来自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的只占23%,来自综合大学和综合学院的则占了36%,师范毕业生面临“被抢饭碗”的尴尬局面。
传统师范教育怎么了?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项贤明看来,一是随着个性化教学理念的普及推广,促使一些优质学校对传统师范专业培养的教师需求下降;二是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加上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对教学人才需求不同,师范专业毕业生难以满足其需要。“师范生质量不高是根本原因。”项贤明认为。
这一论断得到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戴伟芬的印证,从2007年到2014年,戴伟芬在多所师范院校开展了师范生课程学习质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与实践、实际脱节,教师培养质量并不高。调查显示,影响师范生学习成效的因素主要是:教学实践不受重视,质量低下;任课教师对中小学了解不够,缺乏实践经验;学生没有积极性,不重视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课程学时太短,学不扎实;教材滞后,教学内容陈旧;生源质量相对差一些。
在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康晓伟看来,导致上述现状的很大原因在于师范教育专业教师学术性太强,实践性不足。他曾对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建设兵团)的385所教师教育院校的师范生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学前和小学师范专业教师拥有基础教育教学经历的占比最高,也仅为30.73%和36.36%,中学、特殊教育、非特定学段课程教师仅仅在15%左右。
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未来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核心素养?
今年9月9日,总书记向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最关键的是老师要‘坐得住’,要能真正扎根到教育教学中去,现在很多年轻老师没有把执教作为一项终身事业,随时想走人,如此一来,基层的教育质量如何提高?”河南省辉县市沙窑中学校长赵福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农村教师的担忧。
而在城市,一线教师也越来越感受到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执教压力。“面对信息化浪潮的不断翻涌,孩子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给孩子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时代早已过时,就连‘给孩子一滴水,老师需要一眼泉’也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当下的渴求,而‘孩子们面对海洋,老师如何帮助其选择’似乎应该成为我们思考并践行的话题。”北京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房树洪认为,教育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特征日趋显著。在新的时代,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互联网+”带来的契机,在教育教学中有机整合新型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促进学习和发展。
据李中国调研发现,新任教师岗位胜任力较差主要表现是:学非所“教”、教无办法、技能面窄。“即在校所学内容与就业学科之间存在错位,新教师‘我会、不会教、教不会’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除主教学科外,班队活动所需的组织设计、文体特长明显不足。”
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刘敏则发现:“在教师培训中,教师对于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常常感到‘无计可施’,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知识较为欠缺,对信息化技术提升的渴求也越来越大。”
此外,刘敏认为,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如何理解核心素养,如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考量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教育走向何方?
教师培养机构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满足现实教师需求?
李中国认为,教师教育现实需求与供给存在严重“错位”,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对接;协同培养的内容与机制缺损。”
最近几年,曾经作为培养教师的主体———地方师范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步伐越来越快,“去师范化”呼声渐高,师范教育真的没有存在的空间了吗?
对此,转型中的商丘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介晓磊并不认同:“向应用型转型并不等于‘去师范化’,转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向地方经济的办学方向的转型,另一方面是师范教育专业本身的转型,就是要培养更贴近一线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师。”
朱旭东则认为,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就是提升质量。“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教师教育结构调整,矫正教师教育的主体要素所需要的配置扭曲,扩大教师教育机构的有效供给。”
为此,朱旭东建议,第一,教师教育体系应从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参与的体系向分类和分层的二级专业学院体系调整;第二,“托底性”生源质量向“基线性”生源质量和“选拔性”生源质量调整;第三,要建立教师教育质量认证的“三驾马车”,即二级专业学院的机构质量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质量认证、教师资格认证。
李中国则建议,要加强“校地”协同,推进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重点建好四个平台:“第一,在原有教育学院基础上,整合优化校内教师教育资源,组建教师教育学院,成为独立实体单位;第二,优化高校和地方教师教育资源,建立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第三,整合县区教师教育资源,建立县级教师教育基地;第四,遴选优质特色学校,健全实践实训基地。”
李中国希望,中小学课堂要走进大学,让高校师生零距离感受中小学教学文化,实现中小学和高校师生的多元互动。大学教学法课程要由中小学教师兼任,或到中小学开设。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好的教师教育课程,应该能够帮助所有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成为一位好教师,从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到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学科知识,再到教师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爱护学生、如何指导帮助学生成长,都是要从‘教育专业’中学习。”在闭幕会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如是说。
第二篇: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班主任应有的好习惯
叶澜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以说,教育反思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动力。班主任应该养成教育反思的习惯。
教育反思指的是班主任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它不同于日志、叙事的一般记录和白描,也不像案例,有明确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线索,而是在记录教育事实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思考和批判。教育反思不仅仅被视为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还进一步强调教育反思的文本化。也就是说,教育反思可视为一种写作的文体,它把班主任对自己 的教育工作的思考和评判活动记录下来,成为班主任成长发展的忠实记录和反映,也成为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一种科研范式。
一、教育反思是搭建起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阶梯。
1.教育反思能一分为二总结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有许多好的做法,许多成功的典范,但没能留下痕迹,等到下次做到此类工作,又要从头而来,重新摸索,这势必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如果我们能有一个好的反思习惯,一天或一段时间静下心来回忆一下,这天或这一段时间有哪些事情做得成功,有哪些事情尚有不足,把其作为个案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也可以作为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再丰富,使之保持螺旋式循环上升的状态。
(例子)
2.教育反思能帮助班主任正确改正错误。
班主任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错误和不足是无形的,如果不回过头来看一下,就难以发现。班主任认真反思一下,细心回顾一下自己一段时间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是否有影响工作、对工作不利,是否有影响他人、对他人不利,如果是这样,便要即使纠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求的班主任工作的不断进步。
(举例)
3.教育反思能较快地提高班主任的素养。
人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表明,班主任的认知水平提高决定于人对事物认知的多与少,深与浅,知识的获取可以从书本取得,可以从他人处取得,更多要靠自己的顿悟、感悟,以及对其个人的自我认识。行动主义者认为,体验是获取知识的另一种好的途径和方式,在实践中书本知识只能起到一种指导,更多的要靠实践获取,那么反思就是一种好的形式,时刻反思即有收获,日积月累就会取得成功,经反思会使思想进步、知识更新,班主任的素养自然便会提高。
4.教育反思能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作为班主任要把每一项工作当做事业研究探索,任何一次工作都没有固定的程式,都要经过摸索、探索、寻求好的办法措施,唯一的良方就是教育反思。
做每件事后、工作的每个环节后、一天后、一周后、一月后、一季度后、一年后都要予以反思,班主任只有不断地教育反思,才能不断提高事业的成功度,不断促进班主任专业事业发展。他让班主任在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班主任批判和研究意识贯穿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班主任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第三篇:反思---教育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或许过去总不明白听报告会到底能得到什么,总认为自己的心得是与报告会的主角有关系,主角讲得好那么得到的感触就深,否则反之。但是,今天听了郑立平老师的报告会,感触颇深。
明白了每次报告会不是去评论专家是否够格是否能赢得满堂彩等等,而是他不管讲的好与否都能给你带来思考,或许他说的问题你没有面临过,或许你正经历着他所陈述的一切案例,那么,问题来了,你思考了吗?
我想说,我思考了。我去考虑了他说的一切别人能认同的以及别人不能认同的,或许你听了任何一个专家的报告你都有深沉的去思考,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表达。那么,今天我把我的见解陈列如下,希望与同仁们共勉。
郑老师的出场毫无特色而言,甚至当他拿着话筒把自己的左手插进口袋里的那一刻,我感觉我被雷到了。以前听过专家的课,只见过何凯文老师这样风度翩翩的潇洒的有过这种举动,但是郑老师让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直到他侃侃而谈,慢慢的融入他的思想里,才发觉这个老师有着内敛的幽默和可爱。
我的题目是他的最后一张幻灯片,看到这句话并联想着他的所有内容,我想把自己认为受启发最大的一点表述出来。郑老师的报告里总会举到夫妻或情侣的例子,我当时甚至反感,因为像现在学校里这么大的孩子是特别忌讳提到恋爱这方面话题的。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忌讳就能避免的,只是需要正确引导。作为老师,面对自己的学生就应该做到像热恋中一样,这样你才能富有激情,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去听你的课。崔校长做总结的时候说,他在查课时发现走班级门口过时,正在上课的学生都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向了他。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当堂老师的课没有吸引力,那么,请问,您的效率又在哪里呢,学生的成绩又出在哪里呢。如果课堂的内容能够像恋人一样去吸引孩子的目光和内心,又何愁自己的课堂没有效率。所以,必须进行课改,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满堂灌。我给学生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总会问学生想要哪个鱼(渔),学生都明白需要哪个,可是怎么才能做到给他们想要的。这是我想要思考的,也是我们该思考的。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如果可以把课堂变成孩子愿意来的地方,那么,何愁教学不如意。
教学道路,是一条有内涵的道路,需要思考,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脑力工作者,所以,我用我的思想向灵魂发誓,我要思考,而且要思考出效果。过去自勉,今天努力,明天加油!
第四篇:反思教育
反思教育,携手共进
——家长培训会“反思产生差生的原因” 一.从大数据反思我们的教育
我们的孩子读书上学,家长选择好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小考能上一个好初中;
中考上好高中: 2017年中考:中考总分730分,总人数31345人,有11075的学生文化成绩在379分以下,占总数的35%。好大的差生比例,优生:580分以上的5278人占0.16%,500分以上的11445人,以下的19900人占63%,460分的名次是14398名。
高考上好大学:大学分类有,大学:985、211、一本A、一本B、二本A、二本B、二本C、专科与高职,高考我省的总人数是每年大约30万,大学生是10万左右,3个中能上一个大学,加上二本C,有一半人可上大学。2017年,专科130分,二本C,280分,还抢的要,二本B400分能上,让老百姓去高考,都选C,也能考上大学。
想想我们9年、12年培养出的学生是什么样的,高分吗,高素质吗,都不是,我们出的是好多次品呀!返回头来想,我们的社会,真的有哪么多笨孩子吗?真的有哪么多熊孩子吗?我今天讲的:
1、想让父母能意识到,更要能做到
2、读懂自己,更要读懂孩子
3、世界教科文组织统计结果,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占51%,社会占34%,学校只占15%,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了,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这是胡扯呀,有的夫妇两个人都教育不好一个孩子,可是这样的孩子一个老师却要管理教育几十个,这可能吗?我们要换位思考呀。
二.问题家长会生成问题学生,没问题的学生也会让家长变成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也叫差生:习惯不好,成绩差,从哪来的?家长与老师共同培养出来的。孩子出生后,没有任何一位家长说,这个小孩长大以后,一定会,上课会走神、不爱学习、长大不遵守社会秩序,注意力不集中,但孩子长大后很多不好的习惯都来了,从哪来的?(身边真实案例:1.家长打麻放学回不了家,2.家长玩手机去邻居家蹭网,孩子回家不做作业瞎玩)
1、孩子的不好习惯从哪来的:上课会走神,做作业拖拉,习惯不好,不守规则,自私,注意力不集中等
(1)孩子上课走神,小时候,孩子看动画片很专注吧,家长看到了,别看了,快去做作业,孩子不情愿的去写作业了,写的过程中,能吃饭了,家长又说,快吃饭,吃完再写,这就培养了孩子做事不专注的习惯,“一些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端茶、倒水,总是在打断孩子.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
(2)孩子自私,妈妈带着小孩子去市场买菜,买完菜后,总还想拿点什么,这就让孩子养成了自私,占小便宜的习惯,吃饭的时候,有老者在时,所有的大人都围着小孩转,就怕小孩子吃不上。
(3)孩子不遵守社会秩序的习惯,妈妈带着小孩子过马路,看到是红灯,没有车的时候,妈妈带着小孩子就过去了,孩子内心想,好多社会规则不需要遵守呀。我们大人,很多时候没有去遵守社会秩序,孩子都看在眼里的。
(4)曾经有一个家长向我抱怨说:“孩子不爱读书,不爱思考,放学回家,除了写作业,就是看电视打游戏。我试着问他,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你在干嘛?”他却说:“我在看电视玩手机”。孩子爱玩手机的习惯,小孩2周岁,现在特别喜欢玩手机上面的游戏,而且玩得有模有样的,甚至晚上睡着了都在说要手机,家庭时,孩子在时,父母亲,都抱着手机在玩,你让孩子去学习,可能吗?
2、家长如何做
最好的教育,就是学习给孩子看; 最好的教育,就是奋斗给孩子看; 最好的教育,就是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最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为人处世。三.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育人规律
1、教育:真正的教育,一是引领孩子找到人生方向,二是帮孩子找到前行的动力。
真正的教育一定不能违背两个基本规律,尊重生命生长的基本规律,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生命生长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自然成长,不是压制,也不是拔苗助长。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尊重(相信),引领(榜样)。
2、家长的作用:养育
养育的理解:父母对子女既有抚养,又有教育。现在的家长是只养不育,有的说教育是老师的事,我教育不了。
“养”通俗地说就是给吃给喝,吃饱穿暖,“育”包括教育,思想、情感等。
3、为人父母,不能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批评、指责孩子
用成人的思想、成人的思维去教育孩子,父母最大的失败:用成人思维毁了孩子!成人与孩子间最大的代沟,不是时代变化造成的,而是当大人成为父母后,就忘记了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4、陪伴孩子学习:学习的意义:学生就是小鸟,小鸟试飞,小鸟反复飞,天空任鸟飞。学习并不是只有在课堂内,老师讲,学生听,叫学习,这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家里自学,问同学,网上学,都是学习。培养孩子多元化学习,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从鼓励和给他学习之后的成就感开始。(案例:1.儿子的读书;2.侄子的好记性;3.几个不做作业的差生受我的表扬转变的例子。)
四.面对成绩差异:考试的功能,成绩说法,如何做
我们的期中考试刚刚结束,看到孩子的成绩,您是怎么做的呢?
1、功能:考试首要的功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诊断”,找问题,找宝贝,考试除了考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考察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
哪些题是孩子答得非常好的?
哪些题是孩子自己觉得有问题的地方?问题出在哪里了?这是考试之后我们应该帮孩子分析的。而不是那些试卷一种是眉开眼笑领着吃大餐吃汉堡,要什么买什么;一种是父母“混合双打”。我班的孩子把发考试成绩的那天叫“悲惨纪念日”。前两天放学,我走在一对父子身后,听到父亲说孩子:“你这,我天天给你吃好的,要啥给吃啥,你就给我考下个这„„”
2、面对成绩:孩子考试后,家长千万不能说这三句话:
(1).才考了这么点分?你怎么学的?你怎么这么笨?
点评:孩子的感受会是“我很差,我不行”,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低。
(2)你对得起我和你妈吗?我们天天起早贪黑的全是为了你!
点评:全为了孩子,这个责任太大了,孩子承担不起。父母确实不易,教育孩子感恩是应该的,或许老师来对孩子说父母不容易,孩子应该感恩,可能更合适一点。
(3)你看人家张三每次考第一,回回100分,我怎么这么倒霉,生了你这么个孩子?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点评:家长们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时,不是为了成就家长的面子,不是孩子考得好家长就有面子,孩子考得不好家长就没面子。家长的面子,家长负责,和孩子无关。
3、如何面对:教育离不了分数的,没有分数的教育是不成立的,但只谈分数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做家长的教育孩子前提是,一定在忘记成绩的基础上去教育,效益才会最大化。家长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请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案例:儿子的进步)
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一个人面对自己无力解决的问题时,他会焦虑,愤怒,抱怨,指责别人,甚至会放弃,会破罐子破摔。但一旦我们帮助他找到方法,他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他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他就会明白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1)正确的办法是,让总分回归学科,由学科回归到对应的知识板块,我肯定的可以讲,孩子不是每一个题都不如别人吧,找相应的补救策略,实现赶上对方、超越对方,一句话,就是找原因+想办法
(2)找孩子的亮点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当家长的要有善于表扬的心态,舍得夸孩子,特别是感觉孩子缺点很多的家长,很多时候需要带着,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加以表扬、加以鼓励,让孩子从你这儿得到一种信心,得到一种关爱,得到一种被关爱、被肯定的感觉,他的责任感就焕发出来了,他的学习就会有突破,甚至创造出奇迹。”
家长朋友们:培养孩子,不打开心灵的窗户,阳光是进不来的!
“遇到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习总书记语),不要逃避责任,让我们拿出信心一起努力,一起战胜困难。时刻反思,携起手来,共同为我们的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高高飞翔!
砂河四小
李桂兰
第五篇:反思教育
反思教育 快乐成长
济水一中 卢利波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步入教育行业已经十五年有余,回首走过的路,有辛苦,有收获,有遗憾,更有快乐,每一种经历都是一次成长。在此,我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感悟最深的四点体会:
一、发挥团队力量,促进自己成长
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多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反思这句话,使我意识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老教师的引领,年轻教师往往把握不准方向,容易走弯路;没有青年同伴的帮助,我们往往会多费很多时间和气力,要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永远小于团体的群力。
我很荣幸能够融入到济水一中这个优秀的团体,使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长为一名能够独挡一面的教师。记得1997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济水一中,是既兴奋又胆怯,高兴的是自己有幸来到了人人向往的济水一中,不安的是自己是否能够在这里站稳脚跟。带着梦想与激情走进了校长办公室,段校长那亲切的声音现在依然回响在耳边,“利波,你的地理怎么样?”“不错呀,在高中我还是地理课代表呢。”话是这么说,但我心里还是直打鼓,我是学中文的,难道学校不准备让我教语文,我的心当时就凉了半截,经过短暂的心理斗争,马上就转变了念头,自己刚毕业,锻炼的机会多得是,来济水一中也不容易,还是以学校的需要为重,就毅然接受了学校的安排。很庆幸,我加入了当时温馨和谐、老教师最多的地生组,周小琴老师、吴元香老师的热心、耐心、责任心深深的感染着我,为我教学生涯的启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与我带同头班的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吴元香老师,她讲的课条理非常清晰,我记忆特别深的是:吴老师的课堂总能及时进行反馈,地理上的经纬网知识要想让学生完全弄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吴老师用这种及时进行反馈的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我至今沿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周老师的课堂总是轻松快乐,笑声不断,深受学生的好评。通过多次听课和自己的细心琢磨后发现,周老师精确的教材把握、流利的语言表达、潇洒迷人的版图是多么具有魅力,而这样精湛的教学艺术也深深激发了我的教学灵感,这就是我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此后,周老师家也就成了我经常拜访的地方,怎样设计、怎样版图、怎样突破重难点?那些精巧的讲解令我至今难忘,在周老师那里,我学到了如何教书、如何做人!正是这些老教师们的谆谆教导,让我在教学中少走了许多弯路,加快了我成长的脚步。
短短一个学期,我就结束了已经建立深厚感情的地理教学,因为学校工作的需要,我又开辟了新的战场,接手政治教学工作。幸运的光环再次笼罩了我,政史组更是活力四射,洋溢着清新的气息,我似乎走进了一个大氧吧,贪婪的呼吸其中的营养。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苌组长的课构思巧妙,以理服人,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李老师的课总能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马老师的课充满激情与活力……我博彩众长,补己之短。此外,我经常与同事交流思想,这节课该怎么上,你的想法是什么,这节课上完后你有什么体会,管理课堂有哪些高招等,汲取大家的宝贵经验,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总能让自己受益匪浅。由此可见,集百家之长,是自己成长的捷径。
在此,我想提醒大家,要想做出1+1>2的成绩,切记要发挥团队精神。如果说自己在教学上做出一点成绩的话,那应该是我们大家的。在此,我要感谢济水一中的领导,以及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生组、政史组、语文组以及所有老师们。
二、用心读书,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教师,需要承担传承文明、塑造心灵、培养栋梁的重任,所以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作为一种个人喜好,更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责任。暑假培训中,听了肖川、张万祥等教授的几场报告,对我有很大的触动:作为教师必须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先做好读书人,才能做好教书匠。读书是一种需要,更是教师的职业需求。因为我们需要不断面对新的挑战,解决新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学习,而读书就是最好的学习。我们读了书,才能改变自己的精神气质,更新完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从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这水从何而来,当然是读书。新时代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特别快,有的学生脑子里装着百科全书,所以我们需要永不停歇的读书。记得刚毕业时,满怀鸿鹄大志,情绪始终高涨,总觉得自己想上课,有使不完的劲,和学生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学生也喜欢我。每到有我的课,课代表就早早的来到办公室等我,上课时学生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激发着我的思想,我总是尽可能的变换教学方式,给学生不断的创造惊喜,就连最调皮的学生也能随着我的教学互动,教学上的得心应手、成功掌控课堂的喜悦油然而生。当时的自豪感从何而来?我想就是从学校里学习的知识能适应社会以及教学,当时不学习还能从容应付教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家庭的压力不断增加,把学习也就抛之脑后,不是学校逼着学习,自己也不曾想起,想想现在的课堂生硬干瘪,吸引学生的力小了,与学生的关系似乎疏远了许多,投机的话也不多了。我想这是因为自己不注重学习不注意积累的缘故。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无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补充和积累,人就会落后于时代。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不接受新知识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读书可以让我们更明智,头脑更清晰;读书可以开阔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更深刻的思考问题,更好的驾驭课堂,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我想只要现在意识到就不晚,我要立志让自己做一名读书型教师,我会让读书慢慢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从容自己的课堂,丰富自己的人生,加速成长的脚步。
三、强化课题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非常值得一线教师采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1999年,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参加了国家级课题《中学职业研究与实践》,成果显著;2006年,我参加了省级课题《思想品德中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问题的研究》,去年已成功结题。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在课题实践中,我们遇到过许多问题,大家通过广泛阅读,相互探讨,互相推荐参考书目,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教育视野得到了开阔,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要通过经常性的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从教学的前、中、后等方面获得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许多成功的教育者都认为教育科研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能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
四、勤于自我反思,完善教育教学
善于反思是成功者一种优良的品质,是借鉴别人,思考自己,丰富自我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是自我的锤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才能更加有效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其实,当我们静心反思的时候,我们已经超越了自我,站在了“我”外或比“我”高的境界了。新课程要求: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自己近年来的反思经验,我认为反思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是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一个教师要想站的住脚,首先应该钻研怎样上好自己的课,让学生喜欢上你,树立好自己的威信,使学生一上你的课就能够精神百倍、跃跃欲试。因此,我们就必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的创新自己的课堂,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如果不反思、不创新,坚持老一套,学生就会乏味。特别是课后反思,尤其重要,它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如果我们在课后能够及时地记录课堂中的闪光点,总结教学中的不足,究其原由,并及时进行弥补,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更好的表现。作为一线教师,如果想把学生吸引到自己身上,就必须擦亮自己的招牌,而擦亮招牌的的有效手段就是及时有效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二是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成绩对于我们固然重要,但作为政治教师来说,首先应教会学生做人。学生是千差万别、性格迥异的,这就面临许多教育问题,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要使自己的教育炉火纯青,就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记得99年第一次带毕业班,曾发生了这样的尴尬场面,有一个叫杨鹏的学生带头和几个学生在课堂上打扑克,我发现后边讲课边往后走,其它几位同学闪得快,在我没到的时候已经把扑克藏了起来,只有他,肆无忌惮,我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就把他批评了一顿,而他不仅不收敛,反倒狡辩,责问我为什么不批评其他人,我当时气极了,心想这个学生怎么这个态度!结果没几句话我们就谈崩了,最后还是班主任平息了此事。事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我的观念是“我是来教育你的,你就得听我的”,没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导致了一次失败的教育案例。有了这个教训,在以后面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总是先听学生说,我告诉学生,你可以为自己辩护。甚至对于处罚,也由学生自己出主意,然后酌情处理。对于这些情绪易波动,做事易冲动的“刺头”学生,我不单纯用条条框框来约束他们,而是走进他们,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把幽默与欢笑带给他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常上网的,我把自己的QQ号给他们,关照一声,有空也和我聊聊;对于难管理的学生,我会慢慢摸他们的喜好,有的喜欢追星,我就稍微了解一下他们追的一些名明星比如:韩庚、苏醒等,再与他们谈起来就有了共同语言,并以明星的为什么会这么“明”的事例来引导他们,这样一来,他们上课表现的还真不错;走在路上与自己的学生见了面,送上一个微笑,或者扯上一句闲话,不知不觉之间,他们转变了对我的态度,把你当做朋友。我觉得作为教师,要真诚的对待学生,把学生做朋友,学生才会走近你,才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回味。
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我们的成长不但离不开反思,而且还要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把反思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习惯,积累经验,快速成长。从事了十七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回头细细掂量:从无序到有序,从茫然到投入,从聆听到操作,从学习到探索,从不知所措到经验总结,每一步都走得很快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会不断的煅练自己、反思自己、提高自己。最后,我用肖川教授的话结束今天的发言:
带着信念去追求,带着希望去寻找,带着爱心去探索,带着自信去上路,前方的路远远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