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浅谈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臵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往往会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造成公共危机。近年来,突发事件频繁发生,而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研究越发被人们重视。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预防为上的原则,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核心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都必须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放在首位,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突发事件多种多样,有些是可以预防和提前消除的,有些则是无法避免的,像地震、洪灾等,但可以通过各种预防性措施将危害减轻至最低。因此,预防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好的危机管理就是预防危机的发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对主要包括开展应对突发事件培训、健全有效的应对机制、普查和消除风险隐患、加强信息预警和报告工作、组织必要的训练与演练等。
一、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
(一)对各级领导和公务人员应急管理的培训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应急管理是一门科 学。各级领导和公务人员担负着组织、指挥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党政机关的领导和广大公务人员也只有掌握相应的应急管理知识,才能有效履行职责,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对行政机关领导和有关公务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并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俄罗斯联邦政府规定,政府内政部、紧急情况部等8个强力部门的领导必须参加有关讲座,89个联邦主体领导人和强力部门的领导还定期在紧急情况部下属的民防学院接受民防知识的培训。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各地区一般都设有负责培训工作的动员准备局,该局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对行政机关干部进行培训。意大利各地方政府也建立了培训制度,设立了专门负责行政机关干部、有关应急工作人员培训的办公室,政府主要官员和管理人员要分阶段接受培训。德国也建立了完善的专业培训系统,设立了中央培训进修机构,其重要任务是加强联邦和各州共同管理危机的职能,加强各救灾组织机构的协同能力,以及指挥领导者、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并增进国内外相互交流。结合各级政府日常工作,对于防汛、防火、以及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就要做到未雨绸缪,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而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应当着重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要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敏锐的鉴别能力。突发事件在其酝酿、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一些不易 被人察觉的迹象。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善于捕捉那些初露端倪的表面现象,掌握真实的信息,要仔细观察参与者的心态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作出准确分析判断,较好地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始发状态,从而主动有效地防范和避免事态的扩大,掌握事件处臵的主动权。二是要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臵,事关大局,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领导干部统观全局,周密思考。要把突发事件摆到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谋划,防止急于求成,一味地就事论事,采取强制手段简单粗暴处臵。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胸怀全局,排除私心杂念,勇于承担责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政治责任心,用对党对事业高度责负责的态度来处臵突发事件。三是要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快速应变能力。只有做到快速反应,多谋善断,速战速决,才能掌握处臵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将事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控制在最小范围。要快字当头,迅速果断采取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局势,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打造快速反应能力,需要领导干部具备一种常备不懈的精神状态,要在思想上精神上时刻保持充分的警惕性,对各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事情,绝不能有侥幸麻痹心理,突发事件造成损失往往是由于麻痹大意产生的。四是要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组织指挥关系着整个战役的协调运作和效能的显现。领 导干部要能在短时间内聚合各种要素,把包括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第一时间内集聚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高效有序运作,妥善有效地处理好突发事件,避免事件因组织拖延、调控不当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五是要着力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深刻反思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尤其要学会认真剖析导致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的方法,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和不足。要亡羊补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补救工作。要能够以此为鉴,举一反三,认真反思其他地方、其他方面是否也存在同类问题。
(二)对社会公众应急知识的普及宣传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规定:“大力宣传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加强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维护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助、减灾等知识和技能,逐步推广应急识别系统。”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主要是通过宣传各类应急知识、应急程序、应急措施,做好社会的思想准备,以便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取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更利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宣传普及突发事件应急知识,能够提高社会民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能力,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能 够积极开展自救,并配合政府部门采取各种应对措施。通过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危机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作为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无偿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臵、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并支持社会各界发挥应急管理科普宣传作用”。
二、普查和消除风险隐患
风险隐患排查是有效预防和妥善处臵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全面、准确掌握风险隐患存在情况,推进风险隐患登记和现状评估,制订整改措施并落实,逐步建立风险隐患排查监管长效机制,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尽量把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普查和消除风险隐患,一要排查登记。落实责任,组织得力人员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危险因素以及矛盾纠纷等不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采取多种方式,动员各方面参与风险隐患普查工作,确保应查尽查、不留死角。二要做好统计。对普查的结果要逐一建立各类风险隐患档案,全面登记风险隐患类型、形成原因、确定依据、责任主体、上报单位以及应对风险隐患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等基本情况。三要分析评估。对各类风 险隐患的成因,易发时间、地点及发生概率,可控性和紧急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危害及次生危害、衍生危害,受影响区域内风险隐患情况的可能性,需整改的内容、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落实情况,应对该类风险隐患的应急预案、资源和应急能力储备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评估,确定风险隐患级别并采取相应措施。四要抓好整改。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患要及时进行分析和研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对风险隐患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整改的,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应对预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等,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旦事件发生,能够妥善处理、减少损失。五要加强监管。对重点隐患区域要加大监管力度,落实监管人员,实行全天候动态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
今年,全省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江源区也经受了历史上特大洪灾的严峻考验,全区10个镇(街)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4.586万人,269.75平方公里土地被淹,造成倒塌住房3110户,损坏房屋5725户,公路、桥梁涵洞严重受损,道路多处中断,电力、交通、通信等城乡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工农业生产被迫停止,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05亿元,今年主汛期江源区连续遭受5次强降雨,区委、区政府有效组织全区各方面力量,科学调度、预防和指挥。安全转移群众30705人,并且无一人伤亡,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第一,汛前准备工作充分。在汛期前对全区各险工险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江源区政府与各镇街和各成员单位签订了责任状,全区各镇街、相关部门成立了防汛组织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建立了值班值宿制度,明确责任人。第二,汛期循环排查到位。进入汛期以来,尤其是主汛期,各责任单位以雨为令,对所包保地段的险工险段进行循环排查,对有可能发生的隐患及时消除。例如7月28日夜间突如其来的强降雨,江源区防汛指挥部在下午3点接到省防总及省气象部门的橙色预警后,下午4点准时启动Ⅱ级防汛应急响应,晚6点各包保部门人员全部到位对各险段进行认真细致排查,有险情及时上报,晚8点暴雨倾泻而下,由于短时间强降雨加之前期雨水饱和,导致江源区正岔街道纺织厂大桥上下游出现险情,险情周边直接威胁3000多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河水即将漫堤。此时,所有公安、镇(街)包保部门、车辆及灾民安臵点都已安排到位。3000多群众及时转移到了安全地带。随后,洪水冲进了房屋。由于区委、区政府的科学指挥和调度,此次险情在保证了无人员伤亡的同时将损失降到了最低。区防指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及抢险队伍在洪水稍稍消退时,立即进行抢修加固水毁地段,以备迎接洪水的再次侵袭。正是由于排查到位,上报及时,决策准确果断,抢修及时,才确保了31日又一次洪峰到来的顺利度汛。
三、加强信息预警和报告工作 监测预报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它的作用在于发现突发事件,从而为事件的防范提供依据。预警的主要做法是:将一切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因素一一列出,确立突发事件在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指标体系,实施重点监控。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预警机制就应当发出警报。
突发事件的预警首先要保证及时性。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然发生、迅速发展的特征,而应急预警的目的在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因此,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传输、分析、判断、发布都应当十分迅速。迟到的预警等于没有预警,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建立将从根本上完全丧失意义。第二要保证准确性。负有预警职责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应急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并形成科学、准确的判断。为了做到准确预警,一方面应当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并改进各种技术手段;另一方面应事先制定好科学的信息判断标准和确认程序并严格和实施。第三应当保证合法性。突发预警在主体上只能由负有相应应急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做出,既不允许行政机关越权预警,也不允许一般的单位和个人随意“发布”,以保障预警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程序上要求负有应急管理职能的机关严格法定程序,向社会发布预警并同时向有关机关报告和通报。第四应当保证真实性。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之后,无论是对社会公众,还是对上级机关和其他机关,均应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不得出于任何目的的发布错误、虚假信息。第五要保证公开性。公开预警既有利于公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性质、范围和危险程度,以便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也有利于政府获得群众对应急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开预警一方面要求行政机关不得隐瞒应急信息;另一方面又要求行政机关不得限制公开的范围,不能搞小范围的传达,故意制造不同人群的信息不对称。历次突发事件应急的事实证明,公开透明的应急信息是防范各种谣言的最有力武器。应急预警信息一旦失去了公开性,必定造成谣言四起、社会恐慌的危险局面,最终将大大加剧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和创伤。
四、组织必要的训练和演练
演练工作对提高实战能力而言非常重要,特别是涉及各级政府和多个部门的演练,通过开展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和联合演练,从而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针对突发事件的培训和演习,可以使政府、部门及公众知道哪些是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这样,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公众通过了解突发事件风险源提高对突发事件风险源的警惕性,增加对突发事件情景的感性认识,并学会在突发事件中保持冷静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五、加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是各级政府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积累了许多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但从总体情况看,应急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全民防灾意识教育比较薄弱;二是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尚不健全,难以形成有效统一的协调机制;三是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四是预测预警和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应急保障和快速处臵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五个问题:
一是健全应急体制,加强专业协作。在机构设臵中,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继续发挥相关专业机构的作用,加强协调配合,理顺相互关系,逐步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作体系。应提高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就地消化”的应急处臵能力,把一部分决策权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工作重点应放在辐射范围比较广的大都市和县市级政府上,帮助和推动其建立必要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应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应急能力评价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职责。
二是加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完善的预警机制包 括监测系统、咨询系统、组织网络和法规体系,以保证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识别、准确分级、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但如能将手机短信预警机制引入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之中,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后,再根据事件处理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以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相应地,电信部门应设立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机构,专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事宜。将手机短信预警机制引入到重大突发的应急处理之中,能解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难题。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手机短信在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警报传递到个人,统一发布最新消息,预告灾害的详细情况,并发布一些避灾常识等,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为做好应对和处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还应进一步增强现有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并建立预案定期评估修订机制,以便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是健全协调机制,提高应对能力。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发生过程也不是孤立的,其处臵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的密切协作配合。因此,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应抓紧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机制,实现各部门间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综合利用,以协调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重特大事件。四是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各级政府应合理地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建议将应急管理的经费支出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除加大原有的抗灾减灾方面的支出基数外,还应建立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基金和稳定的应急管理经费投入渠道以及多元化的市场筹措方式,以保证应急费用的足额、及时到位。同时,应加强应急处臵专业队伍建设,特别是专家咨询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应对网络。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应急处臵的规程;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社会心理行为的预测、疏导和控制,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帮助社会公众梳理各种复杂信息,预防和克服危机中的恐慌心理。
第二篇: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应
急预案
目录
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科室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 科室紧急意外情况应对预案………………………………………………… 4 科室紧急疏散病人流程……………………………………………………… 5 紧急风险预案………………………………………………………………… 6 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 7 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的应急预案……………………………………………… 8 住院患者发生误吸时的风险预案……………………………………………10 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风险预案……………………………………………12 住院患者化疗药物出现外渗的风险预案……………………………………14 住院患者出现躁动时的应急预案……………………………………………16 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精神症状的预案………………………………………17 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紧急处理………………………………………19 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风险预案………………………………………………20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预案……………………………………………21 消防紧急疏散患者风险预案…………………………………………………23 消防紧急疏散程序……………………………………………………………24 意外伤害感染风险预案………………………………………………………25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26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表………………………………………………………28 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的应急程序……………………………………………29 发生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程序……………………………………30 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程序………………………………………………31 患者自杀后的应急程序………………………………………………………32 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程序…………………………………………………33 泛水的应急程序………………………………………………………………34 停电或突然停电的应急程序…………………………………………………35 失窃的应急程序………………………………………………………………36 遇暴徒的应急程序……………………………………………………………37 地震的应急程序………………………………………………………………38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39 医务人员遭受感染后紧急处理程序…………………………………………40 医院遭受感染登记表…………………………………………………………42 医院员工遭受医疗锐气伤登记表……………………………………………43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常规与流程………………………………………………46 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意外情况的应对预案……………………………48 患者输液过程中管路脱开或脱出应急预案…………………………………49 使用呼吸机过程中气管插管脱出预案………………………………………50 科室紧急意外应对小组名单…………………………………………………51
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1.科室全体员工必须熟悉科内紧急呼叫体系,并熟悉如何启动紧急呼叫体系。
2.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血管系统常见急症的诊疗常规和心肺复苏术。
3.遇到紧急事件时,首先呼叫主治/二线值班医生,必要时呼叫三线值班医生和科室负责人。
4.遇到突发安全事件时,如突发火灾等,首先与相关职能科室及院总值班和二线、三线值班医生联系。同时启动灾难救助系统,如灭火器、119电话等,而且要将突发事件的情况向各病区负责人和科主任报告。
5.遇到治安事件时,一方面与二线、三线值班医生联系,另一方面与院总值班、保卫处等单位联系,以防事态扩大,造成不安全后果。
6.当遇到紧急事件,院内抽调我科一线值班医生时,分别由二线、三线值班医生依次替代下级医师值班,并将情况向相应病区负责人和科主任汇报,以便工作安排。
第二章:科室关于紧急事件处理预案的实施
1.全科医务人员应熟悉关于启动应急呼叫体系的规定。2.科内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预案实施的监督工作。3.科室关于启动应急呼叫体系的规定:
(1)正常上班时间(周一至周六白天)内,病区每天都要有主治医师在病房值班,一位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在医院听班,离开病房时,要说明去向及联系方式,以便急危重病人诊治或抢救时联系。当接到呼叫后应尽快赶回病房指导抢救工作。
无论何时,当第一目击者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时,病区医生应就近进入病房进行抢救,并由另外一位医护人员尽快通知上级医师来指导和参加抢救工作。
(2)夜间和节假日期间,二线医生负责病区的查房工作。当遇到疑难病例或特殊病人时,要请示三线值班医生,特别重要的要请示科主任。
(3)任何时间(包括夜间和节假日)各病区病人发生特殊变化时,一线医生在抢救病人的同时,除呼叫主治医师(白天工作时间)、二线或三线(夜间、节假日)参与抢救外,还要及时与高级职称医师联系,并通报相应病区负责人。必要时通知科主任。
(4)对于手术后,病人病情发生特殊变化或发生重要并发症时,必须通知科室相关高级职称医师,由他们参加指导抢救工作。
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本预案为预防和应对在骨科发生火灾或意外突发事件而设 1.安全第一,以防万一。
安全包括:水灾、意外伤害、偷盗、被不法分子攻击和医疗护理安全等。2.要在全科形成人人知道安全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安全的意识和氛围。3.对骨科各个通道、路口、走廊、门等均要认真检查,确保畅通无阻。4.要经常检查电源开关、插座、接线板、医疗仪器的插销、电灯开关等有无破损,防患于未然。
5.对吸烟病人家属要及时劝止,禁止在病房走廊吸烟。
6.禁止工作人员在值班室或工作场所吸烟,更不能将烟头放在废纸篓中,一经发现罚款200元。
7.灭火器、消防栓要人人会用。
8.如一旦发生火灾,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首先要考虑患者安全转移,然后再考虑自觉。
9.如一旦发生火灾,如电线有火,先要拉闸断电,用灭火器并报警,及时有序的转运病人。
10.如一旦发生火灾,要及时用硬物砸破玻璃,用绳索从楼上转移到楼外。如不能及时转移要用湿布堵住口鼻,头低或匍匐向外转移。11.不得以任何理由置病人和他人不顾而逃离现场。12.安全负责到人到岗位,谁的岗位谁负责。
紧急意外情况应对预案
1.成立科室意外情况应对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医师、值班医师、护士参加,负责骨科紧急意外情况的处理。
2.明确紧急疏散通道,并保持通畅。明确紧急意外事件的应对物品,保证正常使用状态。
3.对于科内出现的小范围的紧急意外情况,如:病人出现输血反应、意外跌倒,心脑血管意外、药物过敏等由总住院医师带领值班医生、护士进行处理。并请相关科室协助处理。并通知科主任、护士长。
4.对于科内出现的大规模的紧急意外情况,如:病房出现传染病、食物中毒、突发的火灾等由科主任、护士长带领全科的医护人员组织紧急救治,同时通知医院相关科室,请求协助处理。
5.对于科内出现医疗纠纷,首先由总住院医师负责接待,并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同时报告科主任,保持科内的正常医疗秩序。
紧急疏散病人流程
按《消防紧急疏散患者风险预案》
疏散时机:在发生地震、大型火灾等必须转移病人时。上报制度:疏散的同时立即上报科主任、护士长、院总值班。疏散组织:值班医师、值班护士立即有序组织疏散。疏散路径:沿东侧楼梯和西侧楼梯向外疏散。疏散方法:
1.能动的患者由护士指导,沿疏散路径撤离现场,不能动的患者,医护人员可将患者放入大单内搬运。
2.报警:遇火灾时,医务人员应立即用灭火器灭火。如火势较大,立即报警,火警电话119.3.工作人员要求:所有医务人员立即到岗,不可擅离职守,自己逃脱,置患者生命安危于不顾。
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
在住院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果突然遇到意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应采取措施,以保护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安全。
1.值班护士应熟知本病房、本班次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当发生突然停电时,护士应携带简易呼吸器到患者床前,同时通知值班医生看患者,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心率、意识及呼吸机工作情况。
2.当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护士应立即停止应用呼吸机,迅速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呼吸道相连,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调整患者呼吸;如果患者自主呼吸良好,应给与鼻导管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面色、意识等情况。
3.一部分呼吸机带有蓄电池,在平日应定期充电,使蓄电池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以保证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正常运行。医务人员应定期查看呼吸机蓄电池充电情况、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以及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变化。长期备用一台呼吸机以供使用。
4.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恢复通电。
5.停电期间,本病区医生、护士不得离开患者,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6.医务人员应遵医嘱给与患者药物治疗。
7.来电后,遵医嘱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重新将呼吸机与患者人工气道连接。
8.医务人员将停电经过及患者生命体征准确记录于病历中。
时做、好各项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医务工作。10.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第三篇:提高领导干部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广西日报2010-01-23■ 中央党校进修班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研究专题课题组中央党校进修班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研究专题课题组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处在社会矛盾凸现期,努力提高预防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公共治理课题,也是实现“保稳定”目标的重要条件。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没有稳定,经济社会就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针对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源头预防不够、干部作风不实、舆论引导不力、事件处置不当等问题,提高领导干部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应从提高以下四种能力着手。
一、提高对利益关系的协调能力
利益冲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大量事实证明,引发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第一位的是利益冲突,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第一位的也是处理好利益冲突。从发生震惊全国的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来看,有的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不注重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忽视困难群众合理诉求,政策措施缺乏连续性、稳定性。特别是在协调利益关系问题上决策不当,更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首要原因。因此,必须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一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是稳定之本,社会稳定最终取决于民心稳定。而民心的稳定又有赖于民生问题的解决。要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措施来抓,真正做到:一切发展都不能侵害群众的既得利益,一切发展都要着眼于改善民生,一切发展都要着眼于让群众共享成果。
二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在制定出台或修订完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时,在实施重大建设项目之前,必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做到“五个不能实施”,即: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不能实施;违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能实施;脱离实际,贪大求洋,劳民伤财的,不能实施;保护部门利益,与民争
利的,不能实施;准备工作不充分,配套措施跟不上,有可能引发社会震动的,不能实施。
三要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要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从严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违法不究甚至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行为。执行政策既要到位,又要注意维护政策的严肃性,避免为了解决一时一地的问题,随意乱开口子、乱表态,甚至无原则地迁就而引起攀比和新的矛盾。
二、提高对群众情绪的疏导能力
群众不满情绪的积聚,是爆发群体事件的重要原因。由于利益冲突的增多、思想多元化的影响,加上社会出现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容易使一些群众的“不公平感”、“被剥夺感”增强;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感;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容易引起群众的痛恨等等。这些不满情绪容易诱发不和谐、不稳定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做好群众情绪的疏导工作,把它作为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
一要坚持积极疏导方针。畅通公民利益诉求和意见的表达渠道,积极疏导群众情绪。
二要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大量不稳定因素起源于基层,疏导群众情绪主要靠基层,要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切实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
三、提高对宣传舆论的引导能力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策略。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等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使世界上任何一个点上发生的事情可以瞬间上天入地遍全球。尤其对于负面新闻具有很强的汇聚效应、放大效应和扩展效应,很容易使分散问题汇集成焦点问题,局部问题放大为全局问题,一般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个人的偏激言论扩展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因此,必须用好网络等新兴媒体这把“双刃剑”,在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的同时,尽可能消除其负面影响。
其次,要解决“不愿说”和“不善说”的问题。要坚持公开透明,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传达党和政府声音,占据舆论制高点,夺取话语权,争取主动权,不给某些人进行恶意舆论炒作的机会和时间。正确对待媒体监督和网上舆论,对正常的批评报道要自觉接受监督,迅速纠正;对事实有出入的报道应及时沟通,说明情况,取得理解;对恶意炒作的报道,开通正面渠道,引导舆论。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全面发布权威信息,更加有效地引导舆论。
四、提高对突发事件现场的处置能力
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失当,是造成事件反复甚至升级扩大的重要原因。提高处置能力,是成功处置的重要保障。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围绕“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工作目标,依法果断处置。
其一,领导要亲临现场指挥。发生突发事件,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到一线去,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大量的事实表明,领导是不是靠前指挥,对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至关重要。
其二,坚持“三个慎用”(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和依法果断处置相结合的原则。群体性事件总体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往往是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表达的不合法手段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法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遗留问题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交织在一起,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如果处理不好,导致矛盾激化,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大局的稳定。因此,在处置事件现场时,首先要坚持“三个慎用”原则。按照“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要求,强化教育疏导,分化瓦解,决不能随意动用专政力量采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手段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
其三,做好善后工作。事件平息后,一定要注意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对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兑现,消除可能导致事件反复的不安定因素。要坚持回访,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及早做好工作。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事件发生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以息民怨、顺民意。对事件的首要分子、组织者、策划者,其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其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执笔:刘耀龙,自治区政法委副书记、自治区综治办主任)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论
第四篇: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二、如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解决部分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考试没合格”的问题,是我们党在新形势新阶段必须努力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提出对策。
对策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平和、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保持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面落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增强应对各种突发问题,辨别处理的敏锐性。以对党忠诚和极端负责的态度,聚精会神地分析各种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以一种责任心态,理性心态,机遇心态处置突发事件,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对策二,现场指挥要到位。应对好处置好突发事件,是最大的政治,是覆盖全方位的工作。应对突发事件,一分一秒都显得异常宝贵,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是实现最佳境界的决定因素。面对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快速反应,在基本判明事发地点和类型之后,立即部署处置力量,做好先期的稳控工作。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地控制事态发展,有效防范影响的深化,另一方面要特别善于抓住应对和处理的最佳时机,力争主动。
对策三,政策规定要到位。政策是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最有说服力,最有权威性的是政策。掌握政策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认真学好政策,其次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法规性、原则性。在应对某个突发事件中,要牢牢把握住政策“底线”不被突破,力戒随意性。同时要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同时善于灵活运用,在情况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在请示上级同意并授权,可以对“底线”适当进行调整,不能死抠教条以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
对策四,疏导工作要到位。疏导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至关重要。许多突发事件中,往往会有大量群众聚集,而聚集的群众又往往情绪激动,甚至有时会发生失控。在处置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要善于晓之以真理、实理,从思想深处帮助群众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理论层次上对广大群众感到困惑难解的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群众从理性的高度辨是非,明方向,排疑难,解困惑,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同时,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由于平时处置不当,要敢于向群众检讨,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得到群众的谅解,从而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对策五,披露信息要到位。随着信息传播途径的多元化,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透明和发布技巧在危机应对中占有重要位置。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是政府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开,特别是对那些涉及重大公益的灾难性信息,就更应该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级领导和部门,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或失实和错误信息传播使事态扩大,从而引发公众集体恐慌和社会骚乱,影响社会稳定。
对策六,善后工作要到位。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也很重要。收尾不好,就可能再次引发事端,甚至形成社会更强烈的反应。要防止和克服个别领导干部,出了事东奔西忙,疲于应付,一旦事件平息下来就放马南山,一切照旧,甚至对已经承诺的事情也推三阻四,消极应付的问题。应当抱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研,寻求解决问题之道。要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心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一定要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不断营造安定有序、团结友爱、政通人和的和谐局面。
对策七,学习实践要到位。一些干部之所以在突发事件面前束手无策、应对失策,思想缺乏灵气,讲话缺乏底气,行动缺乏朝气,工作缺乏锐气,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思想素质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一是要注重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理性思维能力,善于从大局上把握方向,同时要注重学习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二是要积极参加社会突发事件处理知识培训,明确自身在突发事件处理整体方案以及本人具体职责任务、基本要求、处置方法等,确保自己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能够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第五篇:应对突发事件
1.()是人们对出乎意料事件的总称。通常包括各种自然灾害、严重事故、恐怖主义行为及重大群众性骚乱、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等。(单选)
A突发事件
B应急处理
C应急事件
D突发处理
2.()是流行过程的组成部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时彻底地消除疫源地,流行过程即告中断。(单选)
A疫源
B疫源地
C疫区
D安全区
3.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使环境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单选)
A环境破坏
B环境变化
C环境污染
D环境恶化
4.危机事件具有的特点是:高度确定性、事件演变迅速、事件的独特性以及信息全面,小道消息流行。(判断)
正确
错误
5.社会组织只有高度协调统一,才能保证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由组织的高层决策者来统一、协调和指挥,即组织的高层决策者必须有权威。(判断)
正确
错误
6.由于人们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会有所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在关注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的大小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人们对突发事件风险心理承受能力,把人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纳入到风险评估之中。(判断)
正确
错误
7.()是指一国政府在其国民中和国际上所享有的公众信任度,它的高低,除其他因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该国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单选)
A政府公信力
B个人信誉
C国家信誉
D国家权力
8.突发事件中,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多选)
A大众传播媒介担负着更为重要的及时、准确、全面、公正地传播信息的责任
B大众传播媒介担负着更为关键的舆论监督与引导责任
C大众传播媒介担负着发动民众履行公民职责、配合政府正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责任
D大众传播媒介担负着全面解读突发公共事件、引导深层次思考,从而推动社会运行机制有效、科学、合规律运转的社会责任。
9.在突发事件中,将要面对的询问主要来自()。(多选)
A受害者家属
B媒介
C其他公众
D上级主管领导
10.在危机的救治中,通过全球合作可以()。(多选)
A获得更多的谅解,有效消除危机,恢复社会秩序,重建文明的世界
B减缓危机的蔓延,为世界作出贡献
C为其他各国提供经验和教训
D提高危机救治的效率、降低危机成本
11.由于高校突发事件主体的特殊性,处理的时候要宜解不宜结,宜散不宜聚,不能随便采取高压政策,一切都应该在理智和法律的范围内处理。(判断)
正确
错误
12.控制、处理、传播、沟通、恢复及总结教训等活动进行科学策划和部署。(填空)
13.(填空)
14.对危机现场的隔离,首先要发出隔离报警的信号;其次,的范围。(填空)
15.控制突发事件的一般原则有哪些?(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