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计院构建和谐企业
设计院构建和谐企业
设计院构建和谐企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构建和谐企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设计院余职工人心所向。近几年来,设计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和诚信务实的企业品德,在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中,始终坚持构建和谐,推进全院健康发展。特别是坚持以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采取一系列措
施,实实在在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全院总体呈现市场发展、技术创新、人才稳定、职工收入稳步增长、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的和谐新局面。
推进改革发展,转变职工观念。设计院改企建制任务艰巨,特别是勘测、设计合并改企,情况复杂,矛盾重重,举步维艰。设计院坚持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不同层面职工呼声和意见,为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全院的稳定和谐发展。结合全院实际,深入研究制定改制方案,两次召开职代会进行审议,充分听取职工代表意见,并积极深入基层,进行改制方案的宣贯,与基层特别是外业单位职工交流沟通,宣传解释,使广大职工明确了改革的意义,从而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职工观念也进行了艰难的转变。通过改革和坚定不移的市场道路,广大职工丢掉幻想,不
等不靠,积极进取,认同了“奉献、团队、创新”的企业精神,并逐步认同了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因此,设计院改企几年来,最成功的就是职工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观念的转变和同一,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思想基础。目前,全院已逐步融合,成为凝聚广大职工的和谐家园。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积极性。近几年,设计院认真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了以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奖金分配制度,将职工个人收入分配与绩效相挂钩,按照岗位系数和绩效系数量化个人工作绩效。随着近几年市场发展,职工个人收入持续增长,大大增强了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也显著提高,人才队伍进一步稳定。
为在全院弘扬劳模精神,鼓励广大职工岗位成材多做贡献,同时为使劳模和技术骨干缓解压力和疲劳,修身养心,融合亲情,坚持劳模技术骨干疗休养制度。三年来,共有1余名劳模、技术骨
干和余名亲属参加疗养。
完善离退休职工的保障机制,促进老同志思想稳定和生活安定。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设计院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于春节前完成了外业离退休人住房货币化补贴的兑现工作,发放房补万元,维护了外业离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
离退休职工进入社保是企业改革的基本要求和保障老职工利益的根本措施。通过大量的政策宣传、说服解释和保证措施,使老职工由最初的不理解到理解,到对院领导班子的支持和信任。设计院郑重承诺:决不少老同志一分钱!老职工进入社保后,设计院将老职工纳入统一管理,除足额支付统筹外费用外,还增加了过节慰问费,老职工利益得到切实保障。特别是外业老职工的待遇有大幅提高,受到老职工的衷心拥护。
妥善制定下岗待岗人员的安置措施,注重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在改革调整、专业重组过程中,设计院部分外业单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下岗待岗的富
余人员。设计院明确提出:全院每一个职工都是我们团队的成员,决不把一个人推向社会。根据院要求,各二级单位统一核拨经费,对富余人员进行了较为妥善的安置,保障了这部分人的生活。目前,设计院正在着手制定方案措施,以切实保障下岗待岗人员的利益。
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情况,设计院还存在部分困难职工,院领导庄严承诺:设计院不把一个人推向社会,也决不让一个职工因为生活困难而揭不开锅。设计院工作会议暨一届三次职代会审议通过了《设计院困难职工救助管理办法》,标志着困难职工救助纳入设计院的管理体系,标志着初步建立了救助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同时,为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院有关二级单位也建立了困难救助专项基金,去年在院领导的倡导下,设计院机关职工为三峡院救助专项基金捐款43000多元。
关心关爱青年职工,坚持为职工办实
事。伴随着人才强院战略的实施,三年来,设计院每年新招收毕业生上百人,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基础。为给青年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院建立了青年公寓,使青年职工的住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考虑青年职工刚毕业,院里作出了青年职工实习期内月奖金不低于1000元的规定,保证了青年职工的基本生活。
实施了公车制度改革,让职工在改革中得到实惠。实施全员健身计划,每年举办职工健身运动会,投入一定资金,鼓励职工个人健身活动;保障职工劳动安全和健康,投入资金补贴职工用于劳动安全防护;带薪休假制度已经出台实施;今年六月与委人才中心签定合作共建协议,出资余万元,改善委幼儿园条件,解决了设计院青年职工的后顾之忧等。目前,设计院一项项惠及职工的措施水落石出,深受职工欢迎。
设计院构建和谐企业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伴随着设计院的发展,以
人为本和谐文化建设同时呈现出勃勃生机。相信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设计院的明天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第二篇: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企业
如何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培育团队精神,加快企业发展。
过去我们在研究讨论工作中,往往就经营管理谈经营管理,就企业改革谈企业改革,认为这些是“大事”,而职工生活和工作方法是“小事”,有时忽视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管理手段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一些干部产生了自得自满和怕苦怕累的情绪,居安思危的意识逐渐淡薄,与职工的感情有了很大的距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有所抬头。具体表现为:作风漂浮,管理粗放;滥用权力,阻塞言路;怕担风险,不负责任;刚愎自用,盛气凌人;自以为是,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独断专行;追求享受,贪图安逸;对职工感情冷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削弱了企业团队精神的作用,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大家知道,目标的有效途径。要打造酒钢百年基业目标,就要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助推力,建设一支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职工队伍和率领这支队伍的领导班子。要以实施文明管理和专业化管理为重点,围绕培育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正确处理企业与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关系,讲求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战略目标而开展工作。
什么是和谐?和谐有社会和谐、团体和谐和个体和谐。我认为,和谐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需、传世之必备条件。要提高企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和谐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企业不和谐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和谐企业的本质是管理规范、有矩可循。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就是企业在处理内部关系、内外关系时要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团结协作、关爱员工”的企业。
要构建和谐企业,首先必须使团体成员之间关系和谐。从团体成员个体来讲,就是和平共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良性互动。和平共处就是彼此之间平等、和睦、平安、友好地相处,尊重对方的地位、权利、个性和品格,彼此之间虽然有竞争,但没有恶意的伤害。相辅相成就是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互为依托,同甘共苦。相得益彰就是彼此之间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通过对方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以邻为壑,惟利是图,不择手段。良性互动就是彼此之间心相印、心相通,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没有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就谈不上建设和谐企业;只有个体之间的关系和谐,才能达到团体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
1.要不断为企业注入和谐基因
一是要从战略设计上注入和谐基因。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手段。构建和谐企业要体现在科学发展战略中。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必然要承担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任务,但只有解决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和谐创造。
二是要从价值导向上注入和谐基因。构建和谐企业首先要具有指导具体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坚定持久的执行力,这个执行力在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岗位而分解成诸多的价值标准,为企业管理行为和员工行为提供规则,并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把构建和谐企业的价值观深深地根植到员工的内心当中。
三是要从人力开发上注入和谐基因。和谐企业最大的特征是人的和谐。员工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如何启动员工的兴奋点,开发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环节。制度管理强制人达到最低标准,文化管理引导人达到最高标准。要给员工以希望,给工作以意义,使组织有前途,使企业管理达到和谐境界。企业传播人文思想,包含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崇尚人性、实现自我等多方面的文化精髓,要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精神氛围,就要以维护员工利益为基础,以发展推动和谐,以创新促进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要始终把“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基本出发点,创造条件满足员工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树立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把企业与员工凝结成为命运共同体,建立起顺畅的无障碍沟通渠道,培养“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的团队精神,帮助员工实现自我,努力把和谐基因孕育到员工潜能开发的各个积极因素中。
2.领导干部要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决策、管理和服务者的作用 构建和谐企业,关键是领导者。领导干部的身份和职责决定了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充当重要角色。
首先,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要管好工作秩序,给职工一个安全感;管好生活秩序,给职工一个信任感;管好福利设施,给职工一个幸福感;管好生产经营,给职工一个自豪感,积极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和精神氛围。
其次,要充分发挥决策者的作用。要从构建和谐企业的高度行使好决策权。一是要体现决策的科学性和超前性。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和
职工意愿,避免脱离客观实际和损伤职工利益的决策。二是要体现决策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领导干部要做到决策公正公平,必须以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解决好职工特别关注的实际问题,切实将决策的公正性、公平性落实到为职工办实事中。三是要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和公开性。要让职工有知情权和参与感,让职工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通过正当的渠道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决策者要广开言路,虚心倾听职工意见,使我们的决策体现职工的合理意愿。
再次,要充分发挥服务者的作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要放下架子,摆正位臵,端正态度,眼睛向下看,经常接触职工,真正与职工交朋友,掌握职工的思想状况,了解社会中的各种动态,做职工的贴心人,把情感服务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二是要把服务的落脚点放在为职工排忧解难上,体察职工的疾苦,办实事、办好事。三是要严于律己,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言行,切实加强学习与自我修养,以自己良好的形象为职工做出表率。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团队精神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优秀的团队意味着什么?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把企业带到永续经营的高尚境界。有人说管理重在制度,公司管理制度是人去制定的;有人说管理重在执行,制度要靠人去执行;有人说管理重在企业文化,谁来定位企业文化?我认为,一切在于坚持“以人为本”,而搭建强有力的核心团队是企业管理者的 主义观念。要让每一位成员都学会尊重其他成员的个别差异性,使全体员工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共创未来。
那么,作为个体成员如何培养团队精神?首先,要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除了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合作能力有时甚至比你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其次,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价值,无论你在企业中充当什么角色,你的每一项工作与他人的工作都有一个接口,这就意味着你的工作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而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必须先要帮助别人。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团队意识。好的方式会事半功倍,差的方式会适得其反。建立团队精神最根本的是要让每个成员深刻地认识到团队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始终不愈地维护团队的利益。
五是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让全体团队成员尽可能地发挥各自的才能,使整个团队产生整合后的聚变,具有超级战斗力。现代人力资源提倡的是系统开发、协调发展、选贤任能、适才适能、扬长抑短、群体相容。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个性、不同姓别的组合可以互补增值。团结就是力量。这就是优秀团队的核心思想。团队制胜才是决胜市场的法宝。
三、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六种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的主导价值观念。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真正到位,而且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每时每刻都要带头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是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们的权力是国家和职工赋予并为国家和职工服务的。要把为企业和职工负责与为党和国家负责统一起来,执掌权力必须要推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要为职工的根本利益服务,这就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价值尺度,来指导我们使用权力,来判断我们用权的正确与否,来衡量我们用权的真正目的和效果。
二是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全局意识。性就是基于对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的损害。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有权必须有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者来说,其所管辖的单位和所负责的工作,由于自己没有认真履行职责使职工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企业的效益受到了流失,国家的财产受到了损失,就是自己必须承担的推脱不掉的风险,就是必须要负的领导责任。因此,我们只有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依法和以德治企,克服权力行使上的随意性和专断性,才能强化责任的履行,促使责任到位,确保权力为公而使、为民而用。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健全制约机制。正确地使用权力,仅靠个人的品行和责任心是不够的,必须依靠严密而科学的制度、机制加以监督和制约,使权力的授予和运行、效果的测评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从源头上对权力实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和减少权力腐败滋生。每一位领导干部要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一方面,权力在握,应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对待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懈怠;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不能因怕担风险而裹足不前,不能因怕负责任而放弃责任。
四是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我们常说,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必须牢固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同时必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没有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难以为人民谋利益,这两个方面是紧密结合的。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于党的宗旨,自己的本领、能力和水平能否适应为人民服务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如果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愿望而缺少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能力和水平,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虚心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本领、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五是要不断增强监督意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监督意识。强化监督意识和“他律”意识是增强领导干部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正确对待监督,乐于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欢迎各种形式的监督,在加强自律的同时,自觉地使权力的行使接受有效的监督。在监督问题上,我们应该有坦荡无私的胸怀,有海纳百
川的气量,有潇洒宽厚的风度,不仅自己乐于和欢迎各种监督,而且还要理直气壮地监督别人。
六是要不断增强道德意识。增强道德意识不仅是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格要求、恪守道德行为准则的基础,也是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监督意识的基础,更是发挥表率作用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以及社会活动的特殊性,决定并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自身道德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更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道德的根本准则。这个道德准则要求我们自觉做人民的公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向人民负责,忠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和错误作坚决的斗争;同时也要求我们严格行为规范,做到忠于职守,一心为公;实事求是,秉公办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群众,平等待人;以身作则,遵纪守法。
四、切实关心职工利益,真正为职工办实事
领导干部既要抓好大事,也要善于抓好小事。“大事”是指管方向、作决策的事,是全局上的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然要切记不忘,始终抓住不放,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讲不讲政治、讲不讲大局的重要标志。“小事”是指事关大家切身利益的事,是职工普遍关心的事。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主动关心和认真抓好小事,特别是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仅是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而且是对待职工的感情和态度问题,是能否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本单位、本部门得以真正体现的问题。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并结合酒钢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在关心职工切身利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比如,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职工收入;对下岗职工坚持有情操作,实行“四个避免”政策,广开门路,开辟再就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和政策扶持;对弱势群体实行“四项减免”政策,开展“送温暖工程”,做到了“两个确保”;对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提高息工
和内退职工的基本生活费标准,并保证离退休人员生活费的按时足额发放;对职工家庭实行生活福利补贴;增加对生活福利设施的投入,积极改善职工生活居住条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开辟热线电话和公司领导接待日,建立领导干部与职工联系制度和职工代表列席会议制度,及时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但是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继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抓大事与抓小事是紧密相联和互相转化的。把抓大事与抓小事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领导干部讲政治、讲大局的具体能力。领导干部不仅要坚定地抓好大事,而且又要善于抓好小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大事体现在抓小事之中。对职工来说,你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因为他们觉得大道理离他们很远。你要使职工服从大道理,必须从解决职工关心的小事抓起,把职工关心的问题超前想到,把职工急需解决的困难及时帮到。只有尽心尽职地为职工谋利益,才能够把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形成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只有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才能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团结,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企业。
领导干部要学会抓小事。一些事在有的人看来是小事,而对职工讲却是大事。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讲得语重心长。他谆谆告诫从事实际工作的党员干部,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最重要的是“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他举例说,长冈乡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政府帮助他。有三个人没饭吃,政府救济他。这都是小事吧?把群众的小事做好了,群众就热烈地拥政爱党。当年红色政权号召扩大红军,长冈乡青壮年男子百人中有八十人当红军去了。汀州呢?有些群众没柴烧,有些群众没房住,有些群众没盐吃,当地干部不理睬这些生活小事。他们只抓大事,扩大红军,组织运输队。结果呢?群众连动员会也不愿参加。毛泽东同志号召:“我们要学习长冈乡、才溪乡,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对我们
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群众的生活问题在一些人的眼中都是小事,但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一定要办好。所以,领导干部关心职工生活要从小事抓起。
有些领导干部借故抓大事而忽略抓小事,这不仅暴露了他们领导能力和素质的差距,不懂得抓大事与抓小事的辩证关系,而且也是他们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淡化的表现。试想,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对大家的事漠不关心,不去真心实意地为职工谋利益,这样的领导职工会拥护吗?能有人格魅力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既然得不到职工的拥护,那就无法充分地把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职工的力量凝聚起来,抓大事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才能抓好小事呢?我认为:一是领导干部心里要装着职工,这是获得与职工感通力的前提。要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奉献、管理就是服务、用权就是考验的权力观。对职工的困难真正重视,真心帮助,切实解决,把工作的绩效建立在给职工谋取切实的利益上。二是领导者要从自身的品德、才能等非权力因素中,提升在职工中的威信。要立之以德,以德聚人,提升感召力;要海纳百川,以量容人,提升凝聚力;要展之以才,以才倾人,提升折服力;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提升亲和力;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提升信服力;要昭之以绩,以绩招人,提升共鸣力。三是真正关心职工的小事,这是领导干部与职工的“黏合剂”。领导干部要重实情,说实话,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坚持不懈抓大事,善始善终抓小事,把职工关心的问题想到,把职工急需解决的困难帮到。
领导干部还要善于解难事。我们的领导干部由于自身所处位臵的特殊性,往往感觉不到职工的难处,在我们看来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事,普通职工却难以办到。比如就业问题、看病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等,我们平常遇不到,或者遇到了容易解决,我们不把它看做是难事,但是,对普通职工来讲,特别是对那些弱势群体来讲,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所限,有时解决起来难上加难。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领导干部要为职工办实事,关键在于体察民情民意,深入到职工的工作岗位
和家庭生活中去,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及时抓小事,解难事,办实事。只有办好实事,才能得到职工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才能真正成为职工的贴心人,说话办事才有感召力。
五、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采取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和保证。面对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些同志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我们如果再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的方式方法来管理企业肯定是不行的。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如果我们不善于创新,采取老办法、老手段,那肯定是不能胜任的。过去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手段要坚持,并结合新的实际加以发展和丰富;在新的实践中还要不断探索新办法和新手段,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能力,努力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要解放思想,持续深化改革。对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靠改革和发展才能解决。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更不能胡作非为,要尊重客观规律,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深化改革中,要力求做到理性、规范、有序、扎实、稳妥。我们只有在改革中解放思想,在发展中统一认识,在探索中更新观念,在创新中转换思维,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始终把职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民主管理的主人、企业改革的主角、生产经营的主力,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 逐步深入和“三能”机制的形成,在岗职工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他们一方面珍惜工作岗位,关注收入分配,另一方面在基本满足物质需求的情况下,对精神文化生活和自我发展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而部分下岗、内退职工在改革中则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是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产物,他们在原先稳定的生活处境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劳动方式,过去虽然收入少,但国家包下了一切社会福利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运作和企业的转制重组,使一些职工失去了原有的依靠,再加上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格局调整中出现的就医看病、子女上学等费用的增加,加重了生活的负担。我们经常说的“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其实很大成分上是指他们,因为这种承受能力的极限正是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当然,这些问题是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改革还不够完善的问题。我们决不能因为出现这些问题就再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通过改革进行修正和完善,而且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些客观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许多思想特点。有些职工容易怀旧,不但怀念过去的生活状态,而且怀念过去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由于他们是为改革付出代价的人们,所以对改革的新举措往往十分敏感,与改革收益较大的人们相比较,总是生怕自己处于更加困难的境地,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可能会牢骚满腹,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果我们的工作不到位,容易进一步加剧干群关系的紧张度。
广大职工是我们社会中的基本劳动群众,是载舟之水。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联系职工的思想特点和实际,并且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是凭空产生的,总有它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职工群体的处境决定了他们的思想倾向和特点。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比如,个别职工对改革的现实有一些批评的言辞和看法,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就简单地把他列入“消极思想”加以训斥,这是不妥当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根据职工的普遍意见来衡量和矫正改革的举措和方向,而不是把有意见的职工列入到对立面上去,否则,就使自己站到职工的对立面去了。
需要一个好的工作过程,这个过程在于好的工作方法。方法不妥当,再好的愿望也不可能得到好的效果。关心职工切身利益不能无原则地迎合消极因素和不切实际的要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引导和教育职工消除不良的动机和行为,不想、不做损害企业和他人利益的事,限制和控制某些不合理的私欲。物质刺激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物质刺激是万万不能的。该办和能办的实事,一定要及时办好;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向职工解释清楚,并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要给职工一个合理的解释和期待。
第三篇:构建和谐企业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电力企业基层工作者,我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将各项工作进行有机整合,协调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路,不断强化职工“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的意识,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安全是电力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是职工根本利益的所在。我们必须始终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维护企业职工根本利益的高度来抓。
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安全工作的每一环节和职工的每一次安全作业的基础上积累而成的,确保安全须建立在下述“六大安全保障体系”之上:一是以强化安全思想意识为中心,构筑起“以人为本”的安全防护体系;二是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构筑起切实履行安全职责的“一把手”体系;三是突出以班组建设为基础,构筑起安全生产过程的控制体系;四是以完善基础管理为着手点,营造起安全性评价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体系;五是以强化预防为主,应用科技进步,建立起人机结合的立体安全工作体系;六是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合力,构筑起一个强有力的安全生产政治保障体系。“六大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为实践“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加大对人的关爱和管理力度,积极推行“三票三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认真落实《河北省电力公司生产作业现场“十二条禁令”》《河北省电力公司生产作业现场“十不准”》,为创建和谐的安全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每一个岗位、每一位职工都有明确、具体的安全责任、目标和措施,使全体职工的安全工作都有严格的规范。
三、发挥企业文化这一意识形态对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以文化育人为切入点,不断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为企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主要得益于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和与这个稳定环境密不可分的和谐的安全人文环境,从而使企业整体的和谐环境建立在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上。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活动,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活动中陶冶职工情操,全力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道德素养好的职工队伍。以德治企”是企业管理者“以人为本”,强调传统文化精髓对现代多元化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作用的一个新的治企方略,近几年来我公司的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三流企业靠厂长,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企业文化建设尤显迫切。为此,江苏济川医药集团在建设具有济川特色的企业文化过程中,提出了用三年时间构建‚和谐企业‛、共创‚五感‛、提升‚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构建‚和谐企业‛,符合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企业与员工是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良好关系,才能使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首先就要成为一个和谐企业。所谓“和谐企业”,就是要符合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企业与员工是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良好关系,才能使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从而从能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我们要着力培育员工的“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自豪感、责任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所谓“归属感”,就是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对企业充满感情,表现为团队意识、个人能动性体现,从而达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自觉把企业这个平台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成长感”表现在自身努力和团队协作下,实现个人与团队不断进步的过程。通过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奋斗得到持续成长,实现个人与团队的不断进步。“成就感”体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注重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双向激励。通过及时激励,充分发挥员工潜能,使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业绩、体现价值、赢得尊重。
1、依法执行劳动合同。
2、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工会与公司行政签订了劳动集体合同,建立了工资分配平等协商机制和员工工资增长机制。
3、依法保障员工劳动经济权益。公司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依法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为员工谋福利,在夏季开展为职工送凉爽活动,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体检等。
4、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以职代会为载体,组织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议、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调动员工的一切积极因素,制定了企务公开实施细则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实施意见。
5、尊重和维护员工精神文化权益。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争先创优的劳动竞赛、欢庆元旦、春节等形式多样的构建和谐企业的活动,满足了员工的文化需求。
6、每年进行至少一次劳动竞赛。每个部门评比出自己的部门的先进分子,推动职工的竞争意识,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7、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在平时做好劳动法规的宣传工作,调解企业劳动争议。
8、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加强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关心女职工的身心健康,定期向女职工讲解妇幼卫生知识,组织女职工进行一年一度的妇检。
第五篇: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首先就要成为一个和谐企业。所谓“和谐企业”,就是要符合企业和全体员工的根本利益。企业与员工是休戚与共、荣辱相连的共同体,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友爱、和谐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良好关系,才能使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从而从能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我们要着力培育员工的“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自豪感、责任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
所谓“归属感”,就是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对企业充满感情,表现为团队意识、个人能动性体现,从而达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自觉把企业这个平台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成长感”表现在自身努力和团队协作下,实现个人与团队不断进步的过程。通过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奋斗得到持续成长,实现个人与团队的不断进步。
“成就感”体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注重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双向激励。通过及时激励,充分发挥员工潜能,使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业绩、体现价值、赢得尊重。
“自豪感”就是要让全体员工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而自豪,要让全体员工为我们企业的宏伟蓝图而自豪。
“责任感”就是企业和员工要履行各自的义务。要求企业和每个员工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对社会负责。责任感使员工能够主动、自觉承担更多责任,从而增加工作激情、动力、压力和价值。
和谐企业要求企业要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找准切入点,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并把“让企业文化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并自觉自愿遵从”作为最终目标,从而以企业文化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具体要做到以下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