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见化学规律小结
常见化学规律小结
1、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 红色 红色石蕊:<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2、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
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
S2->I->Br– >Cl->OH->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3、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
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4、原子、离子半径大小规律: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 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5、晶体的熔点:
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因为原子半径:Si> C> O).6、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7、胶体的带电: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8、氧化性强弱规律:
MnO4->Cl2 >Br2 >Fe3+ >I2 >S 例: I2 +SO2 + 2H2O = H2SO4 + 2HI 还原性强弱规律:
S2->I->Fe2+ > Br->Cl-例:2I-+ 2Fe3+ = I2 + 2Fe2+
9、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0、能形成氢键的物质:
H2O、NH3、HF、CH3CH2OH。
11、密度的大小: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2、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
2、Fe(SCN)
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
生双水解。
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4、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38.9C。),;
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
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
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5、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16、有机酸酸性的强弱:
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17、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1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19、有机燃烧规律:
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 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0、溴水褪色的规律:
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1、银镜反应的规律:
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ONH2)、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
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
—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2、胶体的聚沉方法:
(1)加入电解质;
(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
(3)加热。
常见的胶体:
液溶胶:Fe(OH)
3、AgI、牛奶、豆浆、粥等;
气溶胶:雾、云、烟等;
23、污染大气气体:
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4、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工业三废:
废渣、废水、废气。
25、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
—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6、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
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27、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28、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2Cu+S=Cu2S
Cu+Cl2=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第二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本站推荐)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
(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品质。
3、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
(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的„„心情/品质。
(4)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
(1)交代了„„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1)补充交代„„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
(1)顺叙;(2)倒叙(在开头)(3)插叙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1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
(2)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1)人物(2)时间(3)地点(4)事件起因(5)经过(6)结果
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反复(6)对偶(7)反问(8)引用
9、比喻有何作用?
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
10、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
(1)对比:通过„„„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征(之情)。(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陪衬突出„„主要对象„„特征。
(3)欲扬先抑:造成落差,使„„对象„„特征更突出、形象更丰满;更鲜明抒发了„„之情;行文曲折。(4)象征:形象表达„„感情。深刻含蓄,引发联想。(5)设悬念,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情节跌宕起伏。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采用„„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11、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2、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13、过渡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14、如何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
15、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
16、一个句子成段有什么作用?
(1)突出强调;(2)强烈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
17、设悬念有什么作用?
(1)引起读者注意思考;(2)暗示情节发展;
(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与下文某句相互照应。
18、排比句的效果或作用是什么?(1)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2)抒发了„„(人物)的„„强烈情感或从不同方面突出了某某内容。
19、该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或句式),作用是什么?
(1)亮明作者或/说话人的„„态度;(2)加强语气;(3)强调某某的感情。
20、如何品味赏析记叙文的语句,或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物某某的特点)。
答题模式:这个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人物、事物、景物的特点或某种道理),或突出强调了„„,渲染(营造)了„„(氛围),烘托了(衬托了)„„(与中心形象和人物情感有关)。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描绘或说明)了(本体)„„(怎样的特征或哪些内容),表达了对(本体)„„的感情。(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了(事物)„„(怎样)的情态(或样子、特点),突出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的感情。(3)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有力地突出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的情感。(4)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肯定(或否定)语气,强调了„„(表达的内容),表达了强烈的„„(什么样的)感情,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21、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命题方式:
1、文中„„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2、揣摩句子,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解题思路:“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答题模式:从表面看,本句的意思是„„(表层意思),在„„的语境中,它表明了„„(语境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引申意义)。
22、该句照应了上文哪一句?
(1)往该句上面找;(2)找关键词一样的语句。
23、归纳人物性格与形象。
答题模式:人物性格:结合内容分析
第三篇:化学常见元素
拓展
一、常见的一些元素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3、自然界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单质硬度最大的元素是:C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5、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F6、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Cs7、单质密度最小的元素是:H8、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是:Na9、焰色反应呈紫色的元素是:K
拓展二:常见的等电子、等质子微粒
1、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
①阳离子:Mg2+Na+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2、核外电子数为18个电子的微粒有: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3、常见的等质子微粒
离子:F
分子:
C2H6CH3OH N2H4
第四篇:化学规律总结
化学规律总结
化学规律总结
1.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但氢的同位素氕却无中子。
2.同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电子,还原性越强,但Cu、Ag原子的还原性却很弱。
3.原子电子层数多的其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但锂的原子半径大于铝的原子半径。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般等于其族序数,但F2 却不是。(OF2是存在的)
5.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29.*共价键一般都有方向性,但H2却无方向性。
30.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且熔沸点低,但醋酸钠、醋酸钙等却为离子晶体,且熔沸点高。3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一般都是离子化合物,但A1C13、BrC13等却是共价化合物。
32.金属性强的元素,相应的碱的碱性也强,但A1(OH)3 的碱性却比Fe(OH)3 弱。33.离子化合物中一般不存在单个分子,但NaC1等在气态时却以分子形式存在。
34.离子方程式一般表示同一类反应,但Br2 + SO2 + 2H2O = 4H+ +2Br-+ SO42-却只表示一个方程式(注意:Ba2++ 2OH-+2H+ + SO2-= BaSO+ 2HO可以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但硒酸的酸性却比硫酸的酸性强。
6.二氧化碳通常能来灭火,但镁却能与它燃烧。
7.氧元素一般显-2价,但在Na2O2、H2O2等物质中显-1价。
8.元素的氧化性一般随化合价的升高而增强,但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是HC1O 〉HC1O2 〉HC1O3 〉HC1O4。
9.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周期元素一般是以活泼金属开始的,第一周期却是以非金属开始的。10.通常金属单质一般为固态,但汞却是液态。11.通常非金属单质一般为气态或固态,但溴却是液态。
12.碱金属一般保存在煤油中,但锂(因其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却浸在液体石蜡中。13.碱金属的密度从上到下递增,但钾的密度却比钠的密度小。
14.一种元素组成一种单质,但碳、氢、氧、磷等元素却能组成几种同位素。15.*金属单质的导电性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锑、锗却相反。16.*具有金属光泽又能导电的单质是金属,但石墨却是非金属。17.有机物一般易燃烧,但四氯化碳和聚四氟乙烯却不易燃。
18.* 物质的熔点一般低于沸点,但乙炔却相反(沸点-84,熔点却为-80.8)。19.C12、Br2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卤酸和次卤酸,但F2却不能(F2+2H2O=4HF+O2)20.卤素单质与强碱反应一般生成相应的卤化物、次卤酸盐和水,但F2却不能。(X2 + NaOH = NaX + NaXO + H2O,*2F2 + 2NaOH = 2NaF + OF2 + H2O)。21.实验室中制取HC1、HBr、HI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但HF应在铅制容器中进行(因SiO2 + 4HF = SiF4 +2H2O)。
22.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却是弱酸。23.CaC12、CaBr2、CaI2都易溶,但CaF2却微溶。24.卤化银难溶于水,但氟化银却易溶于水。
25.*含有NH4+
和第IA主族阳离子的盐一般易溶于水,但KC1O4和正长石等却难溶于水。26.重金属阳离子一般都有毒,但BaSO4却可用作“钡餐”。27.成网状结构的晶体一般都是原子晶体,但石墨却是原子晶体。
28.晶体一般都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但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
2液反应、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氢钠溶液至中性或加入过量硫酸氢钠溶液等反应)。35.强碱弱酸盐或强碱弱酸的酸式盐因水解而呈碱性,但NaH2PO4却呈酸性。36.* 盐类一般都是强电解质,但HgC12、CdI2 等少数几种盐却是弱电解质。
37.*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但10HNO3 + 3Fe(OH)2 =3Fe(NO3)3+ NO + 8H2O 中还有还原产物。38.*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铅却不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39.*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但铜却能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氢气,2Cu + 4HC1(浓)=H2 + 2H[CuC12]。
40.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钾钙钠却不能[2Na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H2 ]。
4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排在前面的金属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不溶于水的盐中置换出来,但铁却能把银从氯化银中置换出来(Fe+2AgC1=FeC12+2Ag)。
42.一般只能用强酸制弱酸,但 H2S+CuSO4 = CuS +H2SO4、HC1O+H2SO3 =HC1+H2SO4、Br2 + H2SO3 = 2HBr + H2SO4(C12、FeC13等也可以)等反应却能用弱酸制强酸。43.酸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但氢卤酸与醇发生卤代反应。44.制取氯气采用固—液装置,但制溴却须采用曲颈甑。(HNO3)
45.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反应物为块状、反应不需加热以及产物难溶于反应液的气体(如 H2、CO2、H2S),但乙炔(C2H2)却不能用该装置。
46.测量仪器的“0”刻度不是在上就是在下,但是托盘天平的指针却在中间,温度计的“0”刻度在偏中下,量筒无“0”刻度。
47.一般只有有机物才有同分构现象,但不少无机物如氰酸银(AgCNO)与雷酸银(AgONC)是互为同分异构体。
4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找升高而增大,NaC1的溶解度受温度改变的影响很小,而Ca(OH)
2、Li2CO3等却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9.氯化钙是中性干燥剂,可用来干燥酸性、中性、碱性气体,但不能干燥氨气(CaC12·8NH3)和酒精蒸气。
50.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NH3的水溶液却呈碱性。
第五篇:安培力小结及规律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
基础知识
一、安培力
1.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叫做安培力.
说明:磁场对通电导线中定向移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磁场对这些定向移动电荷作用力的宏观表现即为安培力. 实验:注意条件
①I⊥B时 A:判断受力大小(由偏角大小判断)改变I大小,偏角改变;I大小不变,改变垂直磁场的那部分导线长度;改变B大小.B:F安方向与I方向B方向关系:(改变I方向;改变B方向;同时改变I和B方向)F安方向:安培左手定则,F安作用点在导体棒中心。(通电的闭合导线框受安培力为零)② I//B时,F安=0,该处并非不存在磁场。
③ I与B成夹角时,F=BILSin(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夹角)。
有用结论:“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排斥”。不平行时有转运动到方向相同且相互靠近的趋势。
2.安培力的计算公式:F=BILsinθ(θ是I与B的夹角); ① I⊥B时,即θ=900,此时安培力有最大值;公式:F=BIL ② I//B时,即θ=00,此时安培力有最小值,F=0;③ I与B成夹角时,00<B<900时,安培力F介于0和最大值之间.3.安培力公式的适用条件: ①公式F=BIL一般适用于匀强磁场中I⊥B的情况,对于非匀强磁场只是近似适用(如对电流元)但对某些特殊情况仍适用.
如图所示,电流I1//I2,如I1在I2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I1对I2的安培力F=BI2L,方向向左,同 理I2对I1,安培力向右,即同向电流相吸,异向电流相斥. ②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如果是磁体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则通电导体对磁体有反作用力.
两根通电导线间的磁场力也遵循牛顿
I1 I2
二、左手定则
1.安培力方向的判断——左手定则:
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手掌所在平面跟磁感线和导线所在平面垂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2.安培力F的方向:F⊥(B和I所在的平面);即既与磁场方向垂直,又与通电导线垂直.但B与I的方向不一定垂直.
3.安培力F、磁感应强度B、电流1三者的关系 ①已知I,B的方向,可惟一确定F的方向;
②已知F、B的方向,且导线的位置确定时,可惟一确定I的方向; ③已知F,1的方向时,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不能惟一确定.
4.由于B,I,F的方向关系常是在三维的立体空间,所以求解本部分问题时,应具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要善于把立体图画变成易于分析的平面图,即画成俯视图,剖视图,侧视图等.
规律方法
1、安培力的性质和规律;
①公式F=BIL中L为导线的有效长度,即导线两端点所连直线的长度,相应的电流方向沿L由始端流向末端.
如图所示,甲中:l/2l,乙中:L/=d(直径)=2R(半圆环且半径为R)如图所示,弯曲的导线ACD的有效长度为l,等于两端点A、D所连直线的长度,安培力为:F = BIl
②安培力的作用点为磁场中通电导体的几何中心; ③安培力做功:做功的结果将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
2、安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判断
(1)电流元法:即把整段电流等效为多段直线电流元,先用左手定则判断出每小段电流元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判断整段电流所受合力方向,最后确定运动方向.
(2)特殊位置法:把电流或磁铁转到一个便于分析的特殊位置后再判断安培力方向,从而确定运动方向.
(3)等效法: 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都可以等效成条形磁铁,条形磁铁也可等效成环形电流或通电螺线管,通电螺线管也可以等效成很多匝的环形电流来分析.
(4)利用结论法:①两电流相互平行时无转动趋势,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互排斥;
②两电流不平行时,有转动到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
(5)转换研究对象法:因为电流之间,电流与磁体之间相互作用满足牛顿第三定律,这样,定性分析磁体在电流磁场作用下如何运动的问题,可先分析电流在磁体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然后由牛顿第三定律,再确定磁体所受电流作用力,从而确定磁体所受合力及运动方向.
(6)分析在安培力作用下通电导体运动情况的一般步骤: ①画出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线方向及分布情况 ②用左手定则确定各段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 ③)据初速方向结合牛顿定律确定导体运动情况
(7)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若线圈面积为S,线圈中的电流强度为I,所在磁场的磁感应
强度为B,线圈平面跟磁场的夹角为θ,则线圈所受磁场的力矩为:M=BIScos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