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投顾问:发展生态农业,助力“美丽乡村”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产业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招商策划服务
发展生态农业,助力“美丽乡村”
7月上旬,财政部下发《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其中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继续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实现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等目标,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为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升级等。《通知》的下发利好农村项目建设和发展,也让人们更加关注生态农业发展进程。
农村生态环境堪忧,发展生态农业刻不容缓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指出,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以及现代农业有很明显的区别。生态农业注重效益,旨在实现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尤其是做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生态农业尊重科学,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市场结合的也更加紧密,与传统农业的“小农生产”、“自产自销”有很大的区别。
现代农业是政府积极倡导并且预示着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家庭农场的提出更是为现代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农业现代化,运用科学技术来提高粮食单产;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土地流转,对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和抛荒的问题有很大的裨益。这些即使是发展生态农业也需要借鉴和采用。但现代农业对产量的追求显然更加突出和强烈,为了较快的提高单产和效率,同时大规模的土地集中也必然会大规模的使用农药和化肥,一旦缺乏科学的操作,很容易造成地力的下降,土壤板结和水源的污染。而农资价格的上涨也直接增加了现代农业生产的成本,农户盈利的空间并没有很大的上升。
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生态农业有利可图
生态农业主要盈利点涉及两方面,第一是生态农产品,第二是生态农业观光和旅游。生态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较一般的农产品要高出四到六成左右,如果涉及到生态高端礼品则更是盈利客观。生态农业对农作物种植环境、生产过程等有很严格的规定,不能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产品,主要使用农家肥或者有机肥来满足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这增加了生态农业生产的成本,而且发展生态农业农作物的产量一般要低一些。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也不断提高和转变,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镉大米”、“速生鸡”以及“漂流猪”等事件,让人们胆战心惊。毋庸置疑,有实力、有水平的消费群体愿意为获取质量更好的农产品而付出更多的货币,“民以食为天”,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绿色、健康的农副产品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和青睐,未来的市场空间和潜在消费群体不断的培养和壮大。
除了绿色农产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和旅游,提高生态农业附加值,深化生态农业产业链则能够为农户带来更多的收益。生态农业观光果园,让游客亲身体验,亲自采摘,自己捕鱼,甚至还可以“租地”让游客自己来种植或者养殖,吸引游客多次进园,显著提升“回头率”,提升了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产业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招商策划服务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发展生态农业既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又可以显著提升农户的收入,可谓一举两得。生态农业发展和建设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朝阳产业。需要注意的是生态农业前期投入成本高,如建设沼气池、平整土地、引进品种以及后期开拓市场,加强品牌建设等均需要资金的支持,农户一般资金实力有限,所以需要相关政策出台并落实,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第二篇:发展旅游生态农业 建设美丽清洁乡村
发展旅游生态农业 建设美丽清洁乡村
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三面环沟,背靠绵山,又称“张壁古堡”,属丘陵地貌,现有耕地3600亩,人口1143人。2012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900元,村集体年收入25万元,是一个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辖区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壁古堡保存完整,古堡内特有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不仅吸引了不少媒体为它制作专题记录片,而且还有不少当红影视剧如电影《温故2012》《长征》等都在此采景。2011年11月5日,北京电影学院将张壁古堡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张壁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近几年,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走出了一条“以企带村,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他们的做法对既有旅游资源又能发展种植的村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政府修路,带动旅游产业大发展
张壁村曾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荣誉。村内的古堡集军事、民俗、宗教、星相于一体,博大精深,弥足珍贵,富有独特而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早在2007年,该村就被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2009年,在当地政府“大招商、大引资,创优发展环境”战略思想的带动下,张壁村成为了“大招商、大引资”的先行村。为了利用村内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该村通过努力,引进了本地大型企业对村内古堡进行全面保护性开发。2010年政府出资新修了7.5公里旅游道路,2011年又启动了378旅游线路改线工程,形成了更加合理的绵山、张壁旅游线路框架。如今,张壁村旅游业发展迅猛,吸引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年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
二、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了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
随着张壁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也与旅游产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村民的收入来源由最初的农业生产、劳务输出转向了旅游服务及与旅游相关的活动。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村民们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和特色旅游农产品加工业,并以旅游为依托,开办了农家乐饭店。同时,张壁村大力发展核桃种植,现有核桃林2560亩,已有2000多亩到了挂果盛期,500亩为幼苗树。下一步,该村计划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核桃深加工产业为主,建立集观光、采摘、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三、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新农村建设更加完善
201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旅游开发范围,使村内古堡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张壁村在村外建设了住宅新村,安排堡内村民进行迁移。张壁新村建设占地141亩,总投资9700万元,住宅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以单元楼和二层小楼为主,所有住房全部为精装修,可安置村民350户。新村按照“安全、质量、精致、一流”的施工要求,充分体现“古朴、典雅、实用、宜居”的设计理念,村内商铺、道路、管网、花园、学校、文体中心、AAA级公共卫生间、污水处理厂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已有部分村民搬进新居,提前享受文化旅游发展带来的城镇化生活。
四、生活在美丽乡村的农民家庭更加和谐,精神生活更加多样化
在巩固“生活富裕、村容整洁”成果的基础上,张壁村开展了“文明乡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文体活动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村民们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大大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五、建设清洁农村,使新农村更加整洁漂亮
张壁村还完善了垃圾收集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10名垃圾清运员,新建15个垃圾池,配备了60个垃圾桶及两辆垃圾运输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村集体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了村庄整齐整洁的效果。
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张壁村党支部还经常召开党员大会,发动党员干部起到示范作用;召开座谈会,邀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上门入户宣传,为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做好资源整合的“三结合”工作,即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景点”的良好氛围。
对于今后的打算,张壁村干部群众早已心中有数。
一是打好文化牌,让张壁美得有底气。张壁古堡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打造“美丽乡村”工程的力量之源。他们决心把文化的文章做足,充分挖掘多元文化资源,运用多种手段,丰富文化内涵,创造文化产品,放大文化效应,把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寓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之中,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使张壁发展的事事处处都体现出文化气息,让张壁在发展进程中底气十足。
二是打好产业牌,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文化是魂,产业是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通过2~3年的建设,将古堡景区打造成以星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休闲观光、影视动漫为支撑,以黄土高原乡野休闲度假为延伸的A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能力达到50万人次。同时,鼓励、扶持新上核桃加工业、绿色种植养殖、传统手工业、农家乐项目,积极引导农民组建旅游服务、造林绿化专业队伍,增强群众的参与度,让旅游产业富有活力,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张壁美在人气。通过一村一品的实施,使全村农业总产值达到千万元,农民收入翻一番。
三是打好生态牌,让张壁更美丽。依托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以核桃干果经济林为基础,在工程管护上下工夫,真正使工程项目成为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完善各种旅游设施,游客在张壁不仅可观光、采摘、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不仅要改变群众的人居环境,而且还要改善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在“十二五”期间,该村计划以建设旅游休闲服务基地为目标,把张壁古堡旅游景点逐步发展成为旅游风景区,同时发展农家乐、生态庄园旅游和观光农业,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都北路112号 邮编:030600)
第三篇:真情助力美丽乡村
用心服务 情系三农 国电助力美丽乡村
来源:本溪县报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9日浏览次数: 19 次【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
“电价终于降下来了,这回我们的收入就更多了。”小市镇谢家崴子村农家乐业主动情地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家电网公司董事会董事、总经理舒印彪等电力系统有关领导来到小市镇谢家崴子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深入基层群众,认真听取村级组织对农村电力服务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小市镇谢家崴子村处在本溪水洞风景区附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农家乐”餐厅、土特产商店、西甜瓜种植等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开办起来,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但供电线路布局不合理和商业电价过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村级组织和广大群众。以前,谢家崴子村在水源地泵站用电、村级办公场所用电和农民群众在经商、取暖、灌溉用电等方面,按照商业电价结算,给村级组织和农民群众带来很大负担。得知情况后,舒印彪与省、市电力系统负责同志进行现场办公,将原来的0.89元/每度电价格降至0.52元/每度电。并承诺加快对村级组织电力系统的改造进程。
经过精心安排和筹划,3月26日,国网本溪县供电公司的施工队伍进驻谢家崴子村,经过近半个月的紧张施工,顺利完成2000余米电缆的重新架设工程,改造变压器台两处,更换100kVA变压器1台,更换计量箱19个,扶正电杆8基,新立电杆2基,铺设电缆130余米,改造低压线路100余米。线路的完成,不仅为该村43户“农家乐”餐厅、土特产商店日常用电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谢家崴子村“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国家电网公司领导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立行立改,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得到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届时,全县每年将减少村级组织水源地泵站电费支出195万余元,减少村级组织办公场所电费支出88万余元,减少农家乐、耕地灌溉电费支出270余万元。国家电网的这一政策为村级组织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四篇:垃圾分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垃圾分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八月的台州,充盈着盎然的绿色生命力。
毗邻城市,那藏在山海之间的美丽乡村,如月光下的渔光曲一般,打捞起一段盛夏光年,宛若一个铺展在大自然之间的画轴,有着看不尽的风景,有着道不尽的风情,绵延的苍山,摇曳的林木,朴素相连的农舍,定格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大画轴,焕发新的生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洁净美是第一大前提。
随着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不断纵深发展推进,台州市拉高标杆、争先进位,裂变发展、赶超跨越,市县联动,打造出独具本土特色的台州经验。在全省率先提出至2017年底基本实现全市建制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简称“三化”)处理全覆盖目标,并且着力构建减量化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处理模式,努力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多措并举,铿锵前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打造“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蓄了新的发展势能。创新机制 全民共塑美丽乡村
好的规划设计,让垃圾分类处理有章可循,其中更少不了老百姓的广泛参与。为了扎实有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台州各地多措并举,创新工作制度和方法,更好地引领当地老百姓投入到垃圾分类的绿色行动中,从改变观念入手,引导农村新的生活方式的改善,努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较于城市,农村是一个更讲究人情的社会,„比学赶超‟氛围很浓厚,因此以党员干部为联结点的网格化管理,能够很好地带动乡民们一起响应号召,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的行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台州市农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网格化管理,让垃圾分类处理真正落到实处、落到个人。首先,台州市从乡镇(街道)层面,根据工作片区划分,专门落实分管领导挂钩联系辖区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其次,村级层面,按每10~15户为一网格单元,建立网格小组,明确专人担任网格长,由网格长负责监督农户实施,形成联系分管领导—村干部—网格长—农户的梯级监督体系。以此,层层开展业务培训,切实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管理水平和分类质量。譬如,路桥区蓬街镇尚家村就通过实施“党员清单”制度,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村党支部严格落实支部主体责任,将工作合理分工到29名党支部每位成员身上,确保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处理场等已投用的各类村级公用基础设施有党员包干、跟踪、维护,形成党员参与、群众响应的和谐氛围,全民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与此同时,实行“源头追溯”工作法,进一步保障制度的实施。对分发给农户的垃圾袋或垃圾桶逐一进行编号,保洁员在收集过程中,详细检查农户源头垃圾分类情况,对于分类不科学或不彻底的,按照编号,追溯相应农户,并对其进行分类说明讲解和评价计分,切实提升分类的质量和标准。
“正因为源头可追溯,才能监督老百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而这只是源头入手的第一步而已,我们还采用了„二次四分‟工作法,通过„农户+村保洁员(分拣员)‟的分类模式,先粗分、后细分,以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一次分拣在农户源头将垃圾分成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分类投放进家家户户配置的两格式垃圾桶;二次分拣由村卫生保洁员或分拣员对一次分拣不到位的农户进行修正,同时将不可腐烂垃圾分拣为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可腐烂垃圾就地就近进行沤肥返田,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有毒有害作无害化处理,其他垃圾可作填埋等处理。”台州市农办相关工作人员解释道。
全程追踪、全程跟进,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懈怠,台州上下齐心一致、戮力共为,让垃圾分类处理更加科学而高效。
同时,树立农村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从孩子抓起的理念,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生影响家庭、通过家庭影响社会,凝聚全社会共识。并且,充分发挥民间社团作用,结合妇女群体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的特殊性,切实让家庭主妇引领绿色、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发挥家庭主妇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譬如,在三门县沙柳街道曼岙村,村干部和党员纷纷登门入户宣传、村里大屏幕宣传跟进、文化行动相引导,通过“携手垃圾分类、共创美丽家庭”等主题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村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形成了为社会承担一份环保责任的共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老百姓的参与激情,各地还广泛实施“积分兑换”工作法。积极探索“智能化+”技术,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三门县健跳镇盖门塘村等相继开发智慧垃圾分类系统,定制二维码垃圾桶,推行一户一码,根据农户分类情况,生成虚拟币,存于农户名下,农户可使用虚拟币到指定的超市购买商品,或到垃圾处理终端购买肥料,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并且,在镇、村两级探索设立农村垃圾“三化”处理预算基金,乡镇(街道)预算基金从保洁员工资报酬中提取,约占保洁员工资报酬预算10%左右,专门用于分拣员二次分拣的到位率;村级预算基金从村级集体经济中提留,专门用于农户美丽庭院创建和垃圾分类的奖励。
“刚开始开展工作很难,老百姓不是很理解,但我们耐心讲解、家家户户去走访,讲方法、讲道理,如今,不再是我们扯开嗓子呼吁大伙儿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乡民们已经渐渐有了这样做的意识,主动贯彻执行起来。” 台州市农办相关工作人员补充道:“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大家都有目共睹,谁不想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里呢?” 全域联动 共同发展美丽经济
农村环卫保洁“六有”工作机制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包含了有健全的组织体系、有科学的治理设施、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显著的治理实绩。随着“六有”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的清运体系巩固、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得到进一步常态化、规范化,基本实现“日产日清”。环境好了,老百姓乐了,一大批美丽乡村在台州涌现而出,美丽经济也随之遍地开花。
在仙居县上横街村,这个重新改造修缮过的村庄,以古朴的乡村之气焕发出别样生机,移步换景,让人流连忘返。循着“八戒住那儿”的木制路标,绕过一户户旧宅子,可以看到山脚下有一个小院子,墙壁上悬挂着“人畜分离工程”的标牌,这里便是专门开辟用于集中圈养畜、禽的生态养殖饲养小区。
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态环境,村里共拆除了老百姓房前屋后的畜舍188间、3127平方米,见缝插绿,建设了这个生态养殖饲养小区。“通过这样的分离方式,村子里老百姓住得更干净卫生了,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饲养家畜产生的垃圾,统一在旁边的资源化利用站进行处理、加工,产生的沼气、有机肥还可以再次利用。”村里的张大爷如是说,“这样一隔离,人住的地方也没有了臭味,这环境好了,过来玩的游客也就更多了。”
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仙山舍的女管家小芳展示了标示着五元的一张“绿币”。据了解,这是淡竹乡实施的一种“绿色货币制度”,通过以游客践行如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绿色生活方式兑换“绿币”的模式,鼓励游客、村民自觉肩负起环保责任,践行“碳补偿”“碳抵消”的消费理念,做好垃圾分类,将低碳旅游贯彻整个旅游全过程,有力营造了乡村旅游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格局。
酷热的季节里,在天台县雷锋乡却是一番清凉景象。青山连绵、绿树环绕、湍流急转的雷锋乡,是台州首批国家级生态县、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村镇。目前全乡共建成了机器处理方2个、生态处理房11个、生态处理池25个、垃圾分拣场12个,农产品销售平均价格比2016年提升55%,环境优化带来的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了230%。
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不仅深入当地村民,而且还通过他们再次传达给外来的游客。据雷峰乡黄家塘村支部书记介绍,这里的民宿都统一放置了连体式的分类垃圾桶,房内放有宣传手册,引导游客共同响应垃圾分类的号召,更好地爱护环境。
无独有偶,2016年玉环也依托美丽乡村精品村、农家乐特色村等载体,启动了35个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通过美丽经济倒逼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进一步提升发展,两者形成良性的互相促进关系。其中,玉环市鸡山乡为海岛乡,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需运送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年运费达50多万元。通过推进海岛垃圾分类“三化”处理,鸡山本岛垃圾运费明显减少,卫生死角问题也得到明显改善,各村垃圾减量普遍达到20%以上。如今,这座镶嵌在海上的城市,越发美丽动人,赢得更多人的青睐。全面“三化” 科学打造美好家园
人们常说,垃圾处理问题是美丽乡村建设“过不去的坎儿”。但在台州看来,农村生活垃圾只是“放错位的资源”,只要做好资源的有效利用,就能变废为宝。
一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台州,紧紧围绕“全域景区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垃圾革命。自2014年省里部署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试点工作以来,按照“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生物堆肥”的要求,先后建成了326座农村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终端,其中安装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设备87台,建成太阳能普通堆肥处理房31座,覆盖了全市1959个建制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42.17%,其中仙居县在2016年底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县域全覆盖。
“其实,在农村生活垃圾中真正是„垃圾‟的成分比例很低,其中易腐垃圾约占40%,有机物经腐烂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可直接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剩余垃圾通过再次分拣回收,又可减少约60%。”在台州市农办相关负责人的眼中,农村生活垃圾的“三化”处理较之城市,更具天然优势,但也同样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甜蜜小镇”——澄江街道是黄岩蜜橘、东魁杨梅、蔗糖主产区,可腐烂垃圾较多,该街道从去年开始实施农村垃圾分类“二分法”,将垃圾分为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并投入50多万元,建成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将可腐烂垃圾制成有机肥还耕于田,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通过几个月的运行,澄江街道凤洋村村民参与率达80%以上。如今一个个分类垃圾桶间隔着摆放在村子里,专业的清洁员定时定点来清运垃圾,整个街道都变得干净整洁、焕然一新,连空气中都漾着果儿的甜香。
在椒江区大陈镇,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试点工作,购置了3套有机垃圾快速制肥处理设备;在城区的城中村开展了以城区分类模式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至2016年底大陈镇6个行政村和海门街道、白云街道26个城中村已基本建立垃圾分类处理运行工作体系。
在工贸发达的温岭市泽国镇,则通过强化设施配备,进一步确保垃圾处理的不断档。增设两台2吨生物发酵处理机器,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能覆盖9个村,收集运送方便且投入成本较低;因生活垃圾中的可腐烂垃圾有季节性,在淡季则可少开一台机器,运维成本随之降低;在机器出现故障时,另外一台机器可以照常运行,最大程度避免垃圾无法处理的状况。
在临海市,加大清扫保洁的智慧化管理。通过安放GPS智能定位器、车载智能一体机等方式,对保洁人员、车辆进行轨迹管理,科学规划区域线路和排班作业,对环卫人员车辆的工作成效进行量化考评。
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融入到乡村建设的每一个角落,在台州掷地有声,有序开展着。
据统计,2017年台州市各地预算安排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专项资金2.2亿元,重点用于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理设施、太阳能普通堆肥处理设施等的购置与安装。至2017年底,全市各地将购置安装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理设施241座、太阳能普通堆肥处理设施78座,以及其他终端处理设施,辐射覆盖全市4000个左右建制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
垃圾分类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纵览台州,如今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共识,当地老百姓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与每一个人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他们热爱这方土地,也积极拥抱新的绿色生活理念,在每一个日常生活生产中践行垃圾分类处理,共同助力美丽乡村的转型升级。
有道是,最美是吾乡。
■ 数读
目前,台州市各地共配备保洁员1.4万多人,平均每村配备3人,基本实现全市建制村保洁员队伍全覆盖,全市各地配备垃圾箱房(包括生态垃圾房)25.5万多个,配备垃圾清扫车、运输车辆1万多辆,保障了农村生活垃圾有效集中收集处理。2017年,全市各地预算用于农村环卫保洁经费3.3亿元。
第五篇:中投顾问:电子商务产业园—带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产业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招商策划服务
电子商务产业园—带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3月底,淘宝·宁波网商园暨宁波电子商务服务业产业园将正式开园,宁波淘宝卖家们的创业难题将在这里得到“一站式”的解决。这是宁波首家电子商务专业产业园,位于江东区百丈路与桑田路口,面积1.3万平方米,由原宁波东方电子厂产业提升搬迁后空置厂房改建而成。整个园区根据功能划分为“两中心三基地”以及餐厅等附属配套设施。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指出,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和高速发展,已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的互联网、零售业、金融业等等。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关于电子商务的服务业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开始在我国各地逐渐兴起,并受到各地政府、商家、投资者的普遍青睐。
我国电子商务得以高速的发展,除了技术的进步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外,成千上万的卖家以及相关的服务商家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5万家,个人网店数量更是达到了1620万家。可以说,没有数量众多的商家,就没有我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服务业的伴随性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则为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力量。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业仍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电子商务服务商的经营管理模式、盈利模式、全产业链经营等都需要行业人士不断的探索。这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园提供了有利的机遇。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产业园作为电子商务服务业的现代化组织形态,通过引入电子商务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以形成产业的有效聚集,不但可以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一体化、集成式的服务,同时也能探索更有效的合作和盈利模式。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电子商务服务业是电子商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新兴的服务业形态,在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拉动就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各地政府开始大力兴建电子商务产业园时,应该给予财政、税收、补贴等多方面的支持,以吸引企业的进驻,拉动园区和电商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