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投顾问:超市行业步入转型期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招商引资策划服务
超市行业步入转型期
截止至目前,国内超市企业半年报已经相继发布,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成为行业的突出表现。其中,三江购物、华联综超、中百集团、新华都等虽然实现盈利,但利润呈现负增长,而步步高尽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但增速开始放缓。此外,卜蜂莲花、永旺中国业务利润出现亏损。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与申正远指出,超市企业的半年报业绩凸显当前低迷的市场行情,在经营成本上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超市行业进入了转型变革的阶段。
从业态上看,规模化和精致化是超市行业发展的趋势。大卖场、大面积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综合性、服务性的购物需求与体验,同时也能扩宽超市产品品类,实现聚客流、提盈利的作用。精致化即精品店、社区超市等小型的、特色的、便捷的超市,主要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食品或者日常生活产品的需要。
从渠道上看,一二线城市经营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特色超市、精品超市、社区超市将成为商家的首选。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较为缓和的市场竞争环境,三四线城市将成为商家扩张、争夺的蓝海。而规模化、大卖场式的超市业态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服务性的购物需求,成为了商家向三四线城市“跑马圈地”的首选业态。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指出,从全国范围以及企业的业绩表现上看,国内超市行业正处于寒冬时期。然而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的现象突出,这为超市、零售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同时国内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也为超市细分子行业提供了发展与壮大的机会。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热点行业追踪报告》指出,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上看,超市受百货、便利店、购物中心、电子商务的竞争。由于超市是食品、生鲜流通的主要渠道,各种业态对超市的竞争相对缓和。但当前生鲜电商正在崛起,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甚至是超市商家都加入其中,超市在食品生鲜领域的竞争壁垒将逐渐被打破,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作者系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流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
第二篇:中投顾问:并购潮退去 文化传媒行业能否“春风依旧”?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招商引资策划服务
并购潮退去 文化传媒行业能否“春风依旧”?
近期,共有21家文化传媒公司发布半年报,其中19家业绩同比正增长。从子行业来看,影视公司业绩继续领涨,而部分传统出版公司业绩出现下滑,转型压力较大。传媒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掀起了并购潮。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表示,并购重组无疑是今年上半年文化传媒行业的关键词,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并购案多达30起。数量众多的并购重组行为预示着我国文化传媒将出现大变,文化传媒行业或逐渐从专业性经营向综合型经营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风险。
经总结,有三类公司并购热情高涨:其一,原本就走多元化发展的企业,例如华谊兄弟;其二,亟需转型的企业,例如浙报传媒;其三,受到目前市场大势影响的企业,例如华策影视。以华谊兄弟为代表的综合性传媒娱乐集团,并购重组并非新鲜之事,进行扩张是其一贯作风。但是今年上半年第二类公司和第三类公司并购案数量的直线上涨就值得进行仔细琢磨了。
在文化传媒行业中出版业正处于举步维艰的转型期,欲实现传统出版业务向数字出版业务的跨越需攻克技术难关。然而技术研发时间漫长,对于出版类上市公司而言研发时间已沦为奢侈品。股东往往唯短期利益是瞻,出版类上市公司被其催着往前赶,怎能有足够的精力在技术方面有所提升,在此情况下并购便成了企业增厚业绩的一条绝佳捷径。
然而,这本是出版类上市公司无奈之举的并购行为,却偏偏还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几乎每逢出版类上市公司并购都成为了其股票的重大利好。浙报传媒收购边锋和浩方短短几天内出现三个涨停;凤凰传媒收购慕合网络,其股价也是一路高歌。悲哉!企业不通过升级转型以渡过难关,而走并购捷径,无异于饮鸩解渴。当并购的利好完全消化后,留给企业的除了一如既往下滑的业绩,还有什么?此外,为了凑热闹而进行重组并购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每逢并购股票必涨,这引发了诸多企业的跟风行为。
中投顾问发布的《文化行业竞争情报分析及点评》中指出,文化传媒行业中并购潮如此汹涌,除了与企业的发展策略有关外,还与投资者的盲目操作有重要关系。投资者的盲目性是此次并购潮的催化剂。今年上半年并购的主力事实上是转型受阻寄望于其他业务发展的企业。难以想象,当此次并购潮退去时,文化传媒行业是否能够“春风依旧”。
(作者系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
第三篇: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冷链物流行业的预测分析
未来5年我国对冷链物流行业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制订一批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健全全程温控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强化企业运营监管,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断链”问题基本解决,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服务品质,有效保障食品流通安全。
(二)冷链物流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三大因素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稳步快速增长。一是国际化。国内自贸区试点扩大,进口生鲜品类和数量大幅提升,进而带来新机遇;二是标准化。国内人均消费力提升,对生鲜食品品质要求提高,对冷链标准认知加强,国内法规和监管日趋完善与严格,将推动冷链行业健康发展;三是农村市场。农村市场需求激活,电商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出口需求必将促进生鲜产品深加工和F2C(从厂商到消费者)模式的快速发展,也将为冷链物流供应链行业开辟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
(三)生鲜电商推动冷链物流模式升级
随着电商国际化以及“新零售”在生鲜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冷链物流行业也将跟随“新零售”所带来的需求和渠道不断变革演进,包括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实现运营升级、与上下游结合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整合,以及供应链与其他产业跨界结合衍生新的消费场景等等,具有一体化贸易执行能力的冷链供应链企业将快速崛起。
(四)跨界竞争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特征
冷链行业中新的竞争者不断涌现,除了传统的冷链物流、冷链设备制造企业外,国内一些有实力快递、电商、贸易商、地产商等已经高调进入冷链行业,冷链物流服务形态将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竞争格局,围绕传统冷链物流仓运配业务展开的如物联网技术、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冷链包装、冷链装备、冷链商贸、冷链加工与产品交易等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构建正在形成,同时国内冷链企业开始跟随国家战略逐渐走出国门,跨境收购成为一种新动向。
二、不利因素
(一)行业整体发展不均衡、亟待整合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排名前五位的冷库运营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为63%,而中国的冷链物流行业龙头企业缺失、市场集中度分散、竞争无序,百强企业仅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0%,行业内竞争加剧、合作加深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二)冷链物流成本较高
由于冷链物流除了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国冷链物流还存在企业运行成本高,经营心态浮躁等问题。路桥费、燃油费、人工费等逐年走高,三者加起来占到冷链企业总收入的80%以上,已成为压在冷链物流企业身上的大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企业心态的浮躁,在支出方面精打细算,很少有企业主动在信息系统、设备升级、人才培养、服务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
(三)标准化过程难
在标准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会面临不少现实的阻碍。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方方面面的考量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从冷链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中的缘由大致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上游本身缺乏标准化。物流是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的,所以就导致在服务体系上,包括设备、技术等,需要配合非标准化的主体,去做量体裁衣的匹配。冷链物流的主要对象,从上游的角度看,比如农产品、生鲜食品这些,本身是具有天然属性的,并非像汽车、数码产品等纯人造的产品,可以很容易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京东物流冷链配送负责人夏萌指出,冷链物流企业能够控制的仓储、配送、车辆设备、系统等所有工具的改造,都要依托于上游的产品来进行调整,所以标准化才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第二,标准化范围难以界定。由于技术是冷链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标准制定过高,一部分企业会受制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另外,冷链物流标准也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标准不能过低,这就成为一个难点。
第三,受限于技术瓶颈,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断链和分散的问题,物流企业不得不采用“断点续传”的方式,就像古代驿站“八百里加急”的形式,每到一处就更换一匹马。“续传”的点越多,所经过的运输途中的工序就越多,更难以保证全流程的标准化。
第四,基础设施不完善,标准化的实行缺乏依托。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较为成熟,标准化体系较为完善。而我国物流行业整体情况,都是以“小、散、乱”为主要特征,不仅是冷链,整个物流行业的标准化都是一个难题。
冷链运输设备产量规模预测
冷藏车作为冷链运输环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其产销量逐年增加。我国冷藏车产量从2012年的8542辆增加到2016年的2.61万辆。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冷藏车产量将达到4.41万辆,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6.74%,2022年将达到11.38万辆。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冷藏车产量预测
11.3812.009.119.005.656.003.000.0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4.417.23中国冷藏车产量(万辆)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预测
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3,301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25%,2022年将达到7,617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预测
7,6178,0006,0004,0002,000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3,3015,0764,0946,244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第四篇:中投顾问: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署合并迫在眉睫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产业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招商策划服务
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署合并迫在眉睫
两会召开前,许多业内人士呼吁,在新一轮大部制改革中,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可合并,成为正部级单位。而现在归广电总局管理的电影产业则可划归到文化部管理。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表示,目前,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各自为政,由于没有实行统一管理,在具体事件处理中矛盾层出不穷,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广电、报纸、网络、出版等业务的交叉范围愈来愈大,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合并已迫在眉睫。政府应该在两会期间积极推行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合并。
一方面,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合并可以提高媒体效率。现阶段,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在行政级别上属于平级,且存在交叉管理,由于标准口径的大小尚未统一,它们在管理上必将产生诸多摩擦。此外,新媒体迅速崛起,许多新的新闻形式接踵而出,这些新兴的新闻形式管理主体的确定又是一大难题。若“广版合并”,实行统一管理,这一系列的摩擦、争论将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合并能实现媒体全产业链发展。我国媒体的发展尚处于市场化初阶段,广电、报纸、出版等行业融合度较小,暂未出现传媒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发展。随着我国文化市场不断繁荣,媒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是必然之势。美国的几大传媒巨头都采取全产业链发展战略,例如迪士尼、华纳等。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的合并将为传媒企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热点行业追踪分析报告》指出,广电总局主要负责制定广播电影电视和信息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法律法规草案、宣传创作的方针政策,新闻出版总署主管全国新闻出版事业与著作权管理工作。今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进入攻坚年,如果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合并,实现统一管理,可以极大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五篇:中投顾问:健康服务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招商引资策划服务
健康服务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会议认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重点在增加供给,核心要确保质量,关键靠改革创新。健康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该产业对提升就业、带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指出,我国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未来对健康服务产业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会在用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关企业优惠,促进行业发展。而积极鼓励民资、境外资本进入,则有利于活跃市场,为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
人口老龄化加速,催生健康服务业广阔市场需求。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峻,早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3亿人,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广阔的潜在消费者,催生巨大市场发展空间,预计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健康服务业成为新的产业支柱。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与日俱增、金融领域**不断、地方债务高企等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巨大隐患,单纯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已经不可持续,实体经济的稳定、快速运行还是需要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产业来支撑。医疗、药品、器械、中医药以及养生、旅游等行业迎来发展的机遇。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年三季度热点行业追踪报告》指出,人口红利逐渐消退,“银发经济”却迅速兴起,相关行业迎来发展的机遇。国家政策的出台利好其发展,设计完善的顶层制度,建立完善、合理的行业准入门槛,规范企业行为,有利于行业的健康、理性发展,规避现有行业已经产生的产能过剩、过度投机炒作行为,如此才能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实质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