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
开远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情况总结
和“十二五”规划设想
一、“十一五”期间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档案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以“依法治档、科技兴档、强化服务、发挥效益”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工作,为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领导重视,档案事业显著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全市档案事业得到了显著发展。市政府每年都将档案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市级领导,经常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并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和协调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30多万元,用于档案密集架及档案管理办公设施设备建设,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帮助和支持。市直各单位和各乡(镇)处也都重视档案工作,明确分管领 导和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十一五”期间,有20 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达到星级管理,市档案馆达到四星级档案馆,促进了全市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二)依法治档成效显著
深入贯彻实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云南省档案条例》,每年都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加大对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贯彻执行力度,近二年来,通过检查,对六家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收到很好的效果,档案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
(三)档案基础业务建设不断强化
以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为目标,认真抓好各项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工作。
1、按照《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归档文件整理规划》等,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全面加强机关档案工作。
2、突破档案工作新领域,开展社区、民营企业、家庭建档工作。
3、做好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先后到二级批站、市塑料厂、糖厂劳服公司、轻工食品厂、服装厂、养鸡厂、汽车配件厂、五交化公司等破产改制企业开展工作,整理接收 4千余卷档案进馆,防止国有 资产档案流失,使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得到有效保管和利用。
4、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围绕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做好档案服务工作,深入全市乡镇处开展工作,抓好林权制度改革、二轮土地延包换证档案工作,为全市村委会配备了铁皮档案柜。
5、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紧紧围绕民生工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涉及民生较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等单位进行专题调研,开展民生档案建档监督指导,进而推动民生档案管理工作。
6、抓好建设项目工程档案工作。积极做好建设项目档案的监督指导和专项验收。使档案工作与建设项目同步管理、同步检查、同步验收。“十一五”期间组织对红磷公司、水泥红河有限公司、大唐电厂等企业技改项目工程档案评审验收,为企业提供档案服务。参与了远近冲水库、勒白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验收。
7、主动介入全市中心工作。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抽调人员参与全市的中心工作,为小龙潭五期搬迁扩建、乡村旅游、林改工作等提供档案服务。2006年组织清理首届中国武术节档案612卷,并全部接收进馆。
(四)市档案馆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档案资源进 一步得到整合及开发利用
1、积极筹措资金,改善档案保管及办公条件。针对市档案馆库容量饱和实际,积极向市政府反映,得到了市政府的关心重视,划拨30余万元专项资金,安装了档案移动密集架180余立方,购置了办公桌椅、电脑、复印机、数码照相机、打印机等设施设备,极大改善了档案保管及办公条件。
2、积极推进档案馆库建设。树立项目意识、机遇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力做好馆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按照省、州要求,完成了开远市档案馆建设规划编制上报工作,落实档案馆建设用地五亩,协调土地、建设、发改、环保等部门完成了项目立项、土地预审、勘测定界、选址意见、建设用地许可、环评等工作,确保档案馆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
3、档案安全保管。“十一五”期间,加大综合治理、消防、内保、安全工作,制定了档案局(馆)应急预案,每年开展档案安全检查,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4、档案资源建设得到加强,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接收各类档案9789卷(件),实物档案21件,声像档案15盒,截止2010年11月开远 市档案馆共保存档案30554卷,5506件,资料3402册。馆藏档案结构不断改善,内容得到丰富。完善服务功能,“十一五”期间共接待查档者1717人次,利用档案8836卷(件)次,摘抄复印9545页,利用资料1029人次。较好地发挥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为全市编史修志、工作查考、经济建设及社会各方面工作提供了大量档案信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了新加强
随着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鼓励在职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实行持证上岗,精心组织,做到每年都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专业档案培训班等,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共培训352人次,极大地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六)存在主要问题
总体分析我市档案工作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市档案局(馆)搬迁到为民楼只有386平方米,不能满足我市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二是管理体制不顺,人员编制偏少,致使许多工作无法开展;三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滞后;四是档案工作创新力度不够。
二、开远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年,编制“十二五”规划是当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任务,做好我市“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动档案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档案工作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紧紧围绕我市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服务大局,结合我市档案工作实际,制定“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现阶段全市档案事业的总体形势,着力解决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科学规划,抢抓机遇,解放思想,破除旧观念,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创新,努力实现我市档案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努力提高全市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拓展档案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事业体系。同时,档案馆管理水平要更上一个台阶,要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真正把档案馆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 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
(三)主要任务
1、档案馆(库)建设。
档案馆是衡量一个城市(地区)和国家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抓住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舍建设给予扶持政策的机遇,在今后5年中,争取在“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全面建成符合国家《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的档案新馆,新档案馆以“现代化的开放型公共档案馆”为目标,按照要求建设,建筑面积4531平方米,包括档案库房、业务技术用房、查询阅览服务用房、教育展览用房、办公用房和辅助用房等功能用房。
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按照国家综合档案馆等级评定办法,制定详细规划、争取领导支持、动员各方面力量,力争在迁入新馆后创建成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
2、档案资源建设。
根据历史和现实需要合理确定档案收集范围,力争馆藏档案数量增加2倍以上。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和征集有参考和凭证价值的珍贵档案,丰富和优化 馆藏,适应各方面利用档案的需求。
加大档案资源建设力度。按照有关规定,各级机关保存十年的档案全部接收进馆;加强对各类有参考和凭证价值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有重点、有计划地征集散失在外的珍贵档案,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形成基本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需求的档案资源。
科学整合档案资源。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丰富馆藏档案门类。要建立地方名人、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名优特新产品等专题档案库;建立专门档案不少于10种,其中涉及人民群众权益的婚姻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专门档案不低于30%。
3、“两个体系”建设。
构建“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档案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创新和重大实践活动。在推进“两个体系”建设过程中,以档案信息化为推手,向目标不懈努力。
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提高档案信息查询检索、网络传输、资源共享的水平。不断完善档案馆网站建设,加大档案信息发布力度,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网络化服务。建立档案目录库。实现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机检,部分专题目录机检,完成对珍贵的、利用率高的纸质档案和音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十二五期间,档案馆要配备电子档案管理设备,收集已形成的电子文件和其他电子资料。基本实现纸质文件与同内容电子文件同时移交。
4、档案法制建设。
认真宣传贯彻档案工作的“二法一条例”和各项规章、行业标准,增强全社会档案法制意识,把“二法一条例”列入普法教育考试。
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整理和移交国家档案,对不依法整理移交档案的单位或个人,应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照《档案法》进行行政处罚和对有关个人进行行政处分。
5、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档案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今后五年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才兴业,进一步优化档案干部队伍结构,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活动,采取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继续加强对档案局(馆)工作人员的编研利用,计算机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等方 面的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把全市档案干部队伍培养造就成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
完善档案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继续开展档案人员专业培训。推进全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档案专业培训工作,确保持证上岗率95%以上。
(四)保障措施
1、把握大局,突出重点。
树立大局意识,明确档案工作在建设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优势,自觉主动地将档案工作与市中心任务、大局工作联系起来,主动融入,主动呼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按照突出重点、有的放矢的方针,突出重点任务、主要方向,使规划在解决实际问题、加快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2、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依照《档案法》的要求,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档案事业发展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加强对档案事业人、财、物的投入,保证市档案馆库建设资金和档案数字化建设和档案资源建设经费,将档案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有合理增长。积极与 财政部门沟通,将规划编制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每年部门预算,保障规划经费落实到位。
3、改革创新,统筹协调。
创新工作亮点。拓展服务领域,实现分类指导,围绕我市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以及涉农、社区、重点工程、科技等领域的档案工作,加强对非公企业档案工作的引导和服务,开展新领域档案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4、强化责任,确保落实。
各科室要认真研究,理清思路,提出本科室负责的与规划相关的目标、重点、对策和措施。保证档案工作层层有人抓,问题和困难项项有对策,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开远市档案局2010年工作情况
开远市档案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档案部门的关心帮助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作大局抓服务、搞建设、谋发展,夯实档案工作基础。
(一)认真谋划好2010年工作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和上级业务部门对2010年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结合实际,认真谋划2010年度档案工作。
(二)抗旱救灾捐款
开远持续干旱,造成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部分地区人民饮水困难,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在全市上下紧急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我局在职、离退休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传统美德,积极行动起来,向灾民伸出援助之手。勇跃捐款,尽已所能,捐助一份爱心,共捐款2230元。同时结合工作职责,下发了《关于在抗旱救灾工作中做好档案室工作的通知》对抗旱救灾工作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提出要求,为今后历史研究,和应对旱灾积累宝贵财富。
(三)党风廉政建设
市档案局馆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传达贯彻全市党风廉政会议精神,并原文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局领导就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提出了2010年局馆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
(四)推行效能政府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我局自身建设,全面推行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效能政府四项制度。
为做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我们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动员和安排部署。通过健全机构、制定方案、明确相关要求全面铺开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制定了《开远市档案局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和《开远市档案局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工作方案》、《开远市档案局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方案》、《开远市档案局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工作方案》、《开远市档案局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工作方案》。
(五)政风行风民主评议
为加强作风建设、效能政府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行政能力提高,我局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对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予以安排部署,制定了《开远市档案局2010年民主评议工作实施方案》。
为使评议工作真正达到发现问题、切实解决问题的目的,向各单位发出开远市档案局政风行风民主评 13 议表,恳请对我局信息公开、依法办事、服务质量、廉洁自律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评议、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截止6月13日,共收到对我局政风行风的评议56份,意见建议2条。从评议的情况看,我局政风行风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一是认真履职;二是切实搞好服务;三是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坚持政务公开;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六)创先争优活动
自开展创先争优工作以来,我局以邓小平党建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创先争优会议精神,按照全市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结合本局实际工作,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和思想保证。
(七)档案馆搬迁
档案馆搬迁工作量大,任务重,工作非常繁锁。为了抢时间争速度,又快又好地完成搬迁任务,我们制订周密的搬迁方案,严密组织,精心实施,确保档案安全。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做到思想统一,责任到人,明确了新馆搬迁工作的目标、时间要求、搬迁步骤、工作方法、力量组织和主要任务等。
为加强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在搬迁过程中,做到不丢失、不泄密,两次邀请部队官兵70余人次协助搬迁工作,确保搬迁途中万无一失,期间没有发生档案等物品丢失或损坏,基本上达到了科学、快捷、安全搬迁的预期工作目标。
(八)档案业务监督指导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业务指导工作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在服务中体现指导。随着形势的发展,业务指导从机关、国有企业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全方位拓展。
继续开展星级达标工作。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档案业务指导,上半年共到20多家单位开展了工作。组织评审组对开远市地税局、检察院档案管理进行五星验收。
与时俱进,推动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创新,主动介入全市的中心工作。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抽调人员参与全市的中心工作,为乡村旅游、移民搬迁、民生等工作提供档案服务,尽到档案部门的职责。
(九)档案执法检查
为了促进我市档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五月初,发出开档发〔2010〕03号文件,15 确定了列入本次档案执法检查的范围,明确了执法检查的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法和步骤。市档案局与市人大、市法制办组成联合检查组,于9月2日——9月3日,分两个组抽20家单位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云南省档案条例》的学习、贯彻执行情况;二是档案工作情况;三是档案安全保管情况。
通过此次检查,对五家机关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进一步强化了各立档单位依法管理档案、合理利用档案的意识,有效的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
(十一)档案馆基础业务工作
搞好档案开发管理利用,发挥信息资源作用。不断改善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开发档案信息,为政务公开、市民解决待遇等提供优质档案服务,1至10月共计接收档案209卷、现行文件164件,接待利用166人次,利用档案333卷,复印资料706份。
在经费紧缺情况下,想方设法,增加设备,购置电脑4台,打印机2台,刻录机1台,复印机一台,为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作准备。
(十一)抓好档案馆建设项目 积极推进馆库建设。树立项目意识、机遇意识,结合档案馆功能建设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主动向上级档案部门及有关单位联系协调,完善项目材料,主动向市政府领导汇报,与发改、城建、土地、环保部门联系,完成了项目立项、土地预审、勘测定界、选址意见、建设用地规划、环评等工作,确保档案馆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
四、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市档案工作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档案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强化服务、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为原则,面向民生、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全面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
(一)围绕中心,搞好服务
要树立超前服务和主动服务的思想,切实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参谋助手,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依据。
1、积极配合做好重大项目工程验收建档工作的跟踪指导。
2、切实抓好企业档案工作跟踪服务。
3、继续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发、管理与指导。
4、扎实做好档案服务民生工作。重点督促、指导各单位对专业档案、特色档案的建立与开发。积极广泛地向社会接收、征集涉民档案资料,建立民生数据库,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
(二)加快档案馆的建设
以丰富馆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搞好馆舍建设、馆藏建设、信息化建设,使之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
1、继续抓好档案馆建设项目工作。
2、继续档案征集工作。尤其是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点工程,着名人物等档案的收集、整理、建档。
3、依法接收到期档案,特别是各专业主管部门在职能活动中形成的专业档案。将改制企业和撤并机构档案及时的进馆。
4、完善数字化档案馆的基础工作,把馆藏档案的整理、编目与保管等基础工作做强、做实。
(三)从实际出发完善业务规范,加强执法建设 坚持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档案执法检查经常化和制度化。
1、组织开展每年一次档案行政执法大检查。
2、会同执法部门和上级档案部门,搞好档案法制宣传活动。
3、加强对基层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档案数字化知识的培训工作。
(四)以人为本,创新观念,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完善学习制度,不断强化干部的学习力。把学习作为工作的第一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让干部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把理论知识与档案工作相结合。以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进一步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廉洁自律意识。
开远市档案局 二○一○年十一月八日
第二篇: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年02月10日 17:46
(国家档案局2011年1月14日印发)
“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广大档案工作者积极进取,团结奋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国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出“三个体系”建设工作方针并积极贯彻实施;重视立法、加强执法、认真普法,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各级档案部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档案利用服务成果显著;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探索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新机制,依法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企业档案工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得到新提升;开展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逐步落到实处;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培训档案干部,档案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档案外事活动,对外交流继续保持活跃;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档案宣传工作硕果累累;实施绩效评估机制,完成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到“十一五”末,全国共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3154个;各级各类档案馆4077个,比“十五”末增长2%。馆藏档案39264万卷(件),比“十五”末增长39.9%。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3000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8100万卷(件、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总面积473.3万平方米,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接待利用者450万人次,公开出版编研资料5050种、104000万字。档案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档案事业取得的成绩,为“十二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档案事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投入不足,档案基础设施薄弱;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有待加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档案人才结构和干部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档案事业才能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为了完成新形势赋予档案工作的新任务,特制定“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按照“确保档案安全,加快业务创新,狠抓基础建设,激发队伍活力”的工作要求,通过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主要目标
建立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体制与机制,充分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服务各项建设事业、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构建法制统一、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法制工作体系,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进一步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在确保完成中央投资中西部地区1209个县建成符合档案馆建设标准的档案馆的前提下,推动各地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有极大的改善;
——进一步丰富并优化各级档案馆馆藏,确保应进馆的档案依法接收进馆,逐步实现馆藏档案资源的优化配置;
——强化“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专项经费”落实力度,确保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加快数字档案馆及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完成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
——加快档案整理鉴定的进度,依法开放应开放的档案,利用先进技术,为社会各界提供快捷、便利的档案利用服务;
——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提高档案的容灾及灾备能力,确保档案安全;
——加强档案事业自身的科学发展,提高档案工作为国家科学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档案法制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强档案法律制度建设,完善以《档案法》为核心、符合我国国情并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科学、缜密、配套的档案法规体系。做好档案“六五”普法工作。健全档案法制机构,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水平。完善档案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规范档案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档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后续监管。
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改草案的工作进度,出台《档案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做好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条例》、《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相关准备工作。
制修订《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企业档案管理办法》、《水利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档案鉴定办法》等。
(二)档案信息化工作。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电子文件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文件精神,加强以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根据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功能要求,配备和开发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移交管理系统、数字档案信息发布利用系统等;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接收、重要数字信息采集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制定文书类档案长期保存格式标准,研发文书类档案长期保存格式产品和转化工具并组织试点和示范;实施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搞好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落实电子文件的异质、异地备份制度。各级国家档案馆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有条件的要完成数字档案馆建设,并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三)档案馆工作。加强档案馆库建设,新建中央档案馆三号库、中央档案馆城区利用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辽宁、上海、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广西、海南、重庆、西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建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的档案馆;完成中央投资的1209个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建设项目;着力推动地市级档案馆建设,基本实现副省级市以上国家档案馆面积达标,消除各级国家档案馆中“无库馆”、“危房馆”现象。加强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档案资源整合。搞好县(市)级档案馆测评工作,为建设文明城市服务。依法及时接收应进馆的全部档案,加大档案收集、征集力度,加快对散存在民间及境外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征集步伐,尽快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为档案馆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档案资源支撑。
加快馆藏档案副本的制作步伐,保护档案原件,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各级各类档案馆对重要档案实行异地备份,普遍开展档案数字化,建立健全档案信息数据安全保密管理体制,设立档案信息网络安全保密系统和档案信息预警恢复备份系统,确保网络安全连接和信息安全传输,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加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安装入侵报警、电视监控、防盗屏障、周界报警等设施设备,确保档案数据及档案网络设备设施安全。完成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加强档案鉴定工作,依法加大档案的开放力度,充分发挥档案价值。拓展档案利用服务范围,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做好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工作和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加强档案编研工作,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炼档案信息产品,出版档案史料汇编,使“死档案”变成“活资料”,努力把“档案馆”建成具有特色的“思想库”。通过网络平台和媒体发布档案信息,档案利用工作向基层延伸,逐步开展远程共享服务。全面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四)机关、团体档案工作。全面完成各级机关、团体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订工作,要切实把反映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反映本单位基本职能和涉及公民、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列入归档范围。加强各级机关依法移交档案进馆的指导与监督,做到电子目录、全文数据与纸质档案同步进馆。按照有关规定,在试点基础上推动机关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加强对在办公区域相对集中的机关事业单位建立“文件(档案)管理中心”的指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全国范围内的专业档案资源体系规划。
(五)企业档案工作。贯彻《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开展国有企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推进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联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央企业和金融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以多种形式和渠道督促、引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广泛开展。鼓励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档案工作、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的档案管理模式。
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基础性法规制度。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国家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修订,完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积极参与政府投资条例等法规的修改,细化档案管理要求。逐步理顺不同行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业务标准规范不一致现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指导,抓重点项目,扶持薄弱行业,关注新领域、新类型项目,提升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水平,促进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档案工作均衡发展。
(六)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以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为中心,加强乡镇和行政村两级档案室建设,加强土地、林改、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以及能让农民致富的科技档案、经济档案等的收集、保管。加强涉农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国90%左右的农村地区实现网络、光盘、纸张等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其中,确保东部省份有80%左右、中部省份有60%左右、西部省份有40%左右的乡镇和村,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查阅到党和政府的公开文件和档案信息,促进农村村务公开和农村经济发展。在全国推广100—15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经验和做法。改善乡镇和村级档案的保管和管理条件,推动各级财政和社会其他资金向农村基层档案工作倾斜,为1万个以上的行政村和农村社区更换规范的档案柜和其他档案装具。
(七)档案科技工作。从档案事业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出发,适应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完善档案科技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以项目管理带动档案科研工作。切实加强档案科技工作规划,组织引导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档案科技项目研究,解决关系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开展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与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档案安全保障能力研究、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策略研究、档案保护与修复技术设备研制等。加大档案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促进科技与档案业务工作的紧密结合。
(八)档案人才工作。继续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建立档案专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档案人才制度环境。在各级党校、干部学院培训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和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运用网络、光盘等形式,远程培训档案人员;在高等院校定向培养档案工作高级专门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强工作业绩考核,建立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依法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把档案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证档案工作有序开展,推动档案事业健康发展。
(二)开展档案督查活动。为落实档案工作的各项重大战略部署,促进依法行政和提高政府执行力,保证政令畅通,每年对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开展档案专项督查,通过档案督查工作,切实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确保档案的安全,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档案学术理论研究,发挥档案学术团体优势和专家作用,扎实开展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促进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加强档案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成果共享力度。
(四)加强档案宣传,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通过公布档案史料、开展主题活动、出国举办档案展览、参与“中国文化年”活动等形式,宣传和展示中国及中国档案事业。通过举办和参加国际性专业会议、参与国际学术研究和出版活动,以及开展多边和双边档案合作项目,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档案发展动态和前沿科研成果,主动推介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成就,让更多的中国档案知识和经验成为世界性的。通过加强与有关宣传媒体联系与合作,拓宽档案宣传渠道,发挥档案文献片、档案展览、网络视频节目生动直观、传播迅速的宣传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三篇:福州市永泰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福州市永泰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永泰档案事业发展情况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县档案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紧紧围绕《永泰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依法治档,加强检查监督指导,夯实工作基础,拓展服务功能,扎实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县档案馆评上省一级档案馆,全县档案事业取得了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领导重视,认真贯彻省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档案工作。在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为了落实完成上级档案部门部署的任务,通过2010年全县档案工作会议,为档案部门解决很多实际问题。2006年4月、2007年8月及2010年4月召开三场全县档案工作会议,县分管领导都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乡镇、县直机关单位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和档案员都参加了会议,对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任务起了重要作用。2007年9月,县委黄忠勇书记主持召开了县委2007年第18次常委会议研究档案工作,解决了档案信息化二期工程建设、档案馆经费、设备和工作用车等问题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二)档案法制建设和依法治档水平得到提升。“十一五”期间,我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档
案室工作人员把学习、宣传档案法规法律放在重要位置,采取不同形式宣传《档案法》和《福建省档案条例》,增强了社会各界的档案法律意识,2006年4月,以县人大办公室名义发出了《关于开展档案法执法检查的通知》,6月份以县人大副主任带队,县人大有关委、办和县档案局领导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对县直和各乡镇11个单位进行了抽查,检查中发现问题就及时整改,有力地促进了依法治档工作的开展。2007年制定提出了《永泰县档案局行政执法依据》和《永泰县档案行政执法职权分解方案》,2009年,对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认真的梳理,编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行政处罚权运行流程图及各项规章制度,为档案执法和依法行政打下了基础。
(三)档案资源建设得到加强,档案保护安全有效。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常抓不懈,努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不断扩大收集范围,征集接收各门类各种载种的档案进馆,5年来共接收进馆档案8000多卷,资料318册,(其中2009年接收土地清册、房产、契税档案4000多卷)。接收政府公开信息纸质文件3000多份,电子文件4000多份。丰富了馆藏,优化了馆藏结构。增设了两个库房,面积达70平方米,对馆藏全部档案进行调整存放排列,实行重要档案重点保护。档案库房每二年进行一次熏蒸消毒,馆藏档案得到有效安全保护。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
“十一五”期间,我们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馆工作的重点,积极争取资金,2007年、2008年两年,县政府共投入17多万元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完成了档案信息化“二期”工程项目,并通过验收投入使用,五年间,分三个阶段共录入文件级目录50多万条,已通过省市档
案局审核验收,可供计算机检索,照片200多张也已数字化处理。目前,馆藏档案目录已基本数字化,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五)档案利用服务成效显著。
档案的利用是档案工作的主要目的,档案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简化手续,充分运用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和现行条件利用中心的平台,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满足利用者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为了公众获得档案信息和政府公开信息提供便利条件。5年来,共接待利用者7000多人次。调阅档案资料12000多卷(册),出具档案证明4000多份,为领导决策、工作查考、产权确认、解决纠纷等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材料,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加强档案干部教育,提高了档案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十一五”期间,我县各级档案干部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学习。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特别是2009年通过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专题学习,局馆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达成了新的共识,提出了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档案工作新思路。5年来,共选送3位干部参加福州市委党校大专班学习,2位干部参加科级班学习,1位干部参加中青班学习,专业干部都以不同形式地参加了省、市档案执法和业务以及岗位培训和在职教育,提高了档案人才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永泰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时期,也是永泰实现“创新创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努力推动永泰档案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为永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档案服务,现制定“十二五”全县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海西建设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永泰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为主题,以“三个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大档案执法力度,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激活和提升档案服务工作,为永泰县各项事业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二、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档案法》和《福建省档案条例》,依法加强对社会各类档案资源的监督管理,加大档案执法力度,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机关档案室建设,努力把县档案馆建成“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型档案馆,实现各项社会功能,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全面提升永泰县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努力推进永泰县档案事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三、主要任务
1、加强“三个体系”建设,发挥档案馆社会功能。
(1)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县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把反映党和国家重要工作,反映本单位基本职能和涉及公民,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列入归档范围并延长其保管期限。依法按期向县档案馆移交符合进馆要求的档案,有条件的要做到电子目录、全文数据与纸质档案同步进馆。县档案馆要转变观念,突破局限,根据国家档案归属和流向的有关规定和历史与现实的需要,确定并扩大档案收集范围,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涉及人的档案尽可能全面接收进馆,依法接收到期档案进馆,征集散失在境内外部分历史珍贵档案资料,收集有地方特色和名人、专门档案,不断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形成以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主体,各机关单位和乡镇档案室为基础,其他组织档案为补充的档案资源体系,到”十二五”末,县档案馆永久和长期保管的档案资料数量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增加30%,馆藏力争达到6万卷(册)。
(2)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各单位档案室和县档案馆要完善保管利用制度,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加大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力度,整合档案资源,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推进永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县档案馆要努力构建文档查阅平台和网络传播平台。充分利用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为公众获取档案信息和政府公开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网站建设,丰富网站内容,把档案馆建成面向社会提供文档信息,传播地方历史文化,档案工作交流和宣传的窗口,通过网络传播平台,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已公开的档案信息,现行文件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利用服务,积极筹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最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品味的档案展览,对公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县情教育。努力把档案馆建设成为“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型档案馆。
(3)建立档案安全管理体系。
档案安全至关重要,要构筑坚固的档案安全思想防线,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保护档案原件,电子文件安全备份,异地存放。要不断提高档案安全意识,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提升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
2、加强档案法制建设,规范档案行政执法。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法律意识。
积极争取把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我县“六五”普法内容。通过报刊、网站和电视等宣传媒体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宣传《档案法》和《福建省档案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
2、强化执法检查,坚持依法行政。
县档案局加强档案行政执法职能建设,成立档案执法监督指导机构,实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
制,加大执法力度,以县人大为主、司法机关和档案部门配合的每1—2年开展一次档案执法情况检查活动,把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纳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各项工作,要求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对本乡镇、本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逐步规范,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
根据《档案法》和《福建省档案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永泰县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永泰县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档案行政许多相关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
3、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按照福建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县档案馆要在“十一五”完成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二期)和馆藏档案文件目录数据库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资金,实现档案馆信息管理所需要的软件等各项配套设施。努力完成永久保存的重要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任务,做好电子档案接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开展电子档案接收试点活动。加强存量档案数字化,增强档案电子化工作。做好档案网络建设,加强网站管理,丰富网站内容,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各乡镇、县直机关各单位要做好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把档案事业列入本级本部门的发展计划,每年安排一定的档案经费,加大对档案的投入,争取在“十二五”初期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配套档案管理软件与档案馆衔接,尽快实现档案的在线接收、在线管理、在线指导。
4、强化监督指导,服务工作大局。
我县各级档案部门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新创业,跨越发展”工作大局做好各类档案的指导服务工作。
(1)加强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
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全体会议等重要会议,在政治、经济、外事等重大活动中形成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各种裁体档案材料,各主办部门、单位要收集齐全归档,及时向县档案馆移交。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各相关部门单位都要及时做好项目档案的登记验收工作,及时收集归档,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
(2)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各乡镇要强化管理,发挥本乡镇档案职能作用,加强对本地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建立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联系示范点,加强对土地承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等方面的建档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3)加强民生档案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劳动就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规范建设,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做好各险种业务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民政部门要按照《婚姻登记管理办法》及时做好婚姻登记材料的归档工作,公安部门要做好户籍档案的管理工作。县档案局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民生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
(4)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积极开展新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宣传贯彻工作,主动与经济部门配合,加强引导、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做好档案工作,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4、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各机关单位的档案人员要积极参加省、市档案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条件,鼓励人才干好档案事业,加强培训,不断完善档案人员持证上岗、职业资格认证、职称评审等制度,开展岗位培训和专题培训,开展档案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壮大档案人才队伍。
第四篇:钦州市浦北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钦州市浦北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档案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进步的有效保障。“十二五”时期,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构建档案公共服务网络化体系,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我县经济、政治、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促进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全县档案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任务。根据全县档案事业发展现状和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整体需求,制定浦北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浦北县档案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县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县档案工作部门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积极为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取得了成效。但全县档案工作的发展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档案工作对社会贡献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社会对档案、档案工作的价值与作用认知不足,社会档案意识有待提高。
(一)发展现状
l、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十一五”期间,县档案馆改装馆库输电线路,更换铁门、部分铁窗,并添置、更换了部分档案装具,配备了电脑、复印机等设施、设备,档案安全保管的设施条件得到改善。
2、档案服务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县综合档案馆面向社会积极开发馆藏资源,为党委、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不少背景资料和参考依据,为人员工资、工龄退休、社保福利、山林土地权属、婚姻问题等利用提供了证实材料。接待利用者3586人次,提供档案资料0.6万余卷(册)。档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档案法制建设取得实效。认真贯彻档案法律法规,在行政执法、执法队伍建设、法制宣传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初步建立起档案法制工作体系。
4、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县综合档案馆配备基本档案信息化所需的电脑及相关软件,开始建立案卷级与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开通了电信宽带网络。确定了县综合档案馆为政务信息公开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国家重点档案仍散存各单位以及在社会各界人士之中,还没有开展收集与征集进馆保存。
2、馆藏档案的编研开发利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3、近五年来,机关档案室等级评定、撤并单位档案处置工作,以及镇村(社区)档案工作,重大活动(项目)日常工作,因档案局人员经费与车辆等问题,没有监督指导到位,没有得到狠抓落实。
4、单位档案工作人员不落实、不稳定,大部分单位档案归档工作不正常,档案管理不规范。
5、县档案馆馆舍不宜当前城建规划,馆库建设标准均未达到国家要求,现有的馆库原设计
规模较小,库内设备简陋,设施陈旧老化,档案馆管理不够规范,保管条件较差。
6、各机关仍有大量到期进馆的档案没法接收进馆,有大部分单位从来没有档案移交进馆,馆藏档案资源结构单一。档案馆服务设施简陋,服务手段单一,服务质量偏低,档案馆面向社会拓展公共服务的能力不足,档案服务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需求。
7、全县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起步,用于档案管理的计算机普及率偏低,网络建设进展缓慢。档案馆计算机配置不够,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数据库种类单一,基本上还不具备档案数字化加工能力。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以档案信息开发服务为核心,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以科技发展、人才建设为支撑,改善档案基础设施条件,调整优化档案信息结构,强化服务机制创新,推进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档案馆建设,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推进县档案馆建设,力争建设新馆舍,进一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提高档案部门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全县中心工作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努力把我县档案事业建设成法规体系健全、管理体制科学、基础设施完备、信息化技术普及、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档案事业体系,全面促进档案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一)大力推进档案法制工作
坚持依法管理档案事业,全面贯彻《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构建我县法制统一、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行政监督管理体系,增强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能力,使依法治档成为我县行政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全面推进档案依法行政工作,加强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档案行政执法机构,建立权责分明、行为规范、程序合法、履行职责、保障有力的档案行政执法体系,不断加大档案执法力度,推进档案依法行政工作。
2、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把档案法律法规教育纳入普法教育中,增强档案普法宣传效果,提高领导干部和社会档案意识。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
坚持“纳入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基本原则。以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为先导,设施建设为基础,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为核心,依托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推进全县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1、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各级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至2015年底前,全县各单位档案室普遍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十二五”期间,县档案馆建成局域网,并与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相适应,与县政务网联通。推广应用符合档案工作业务标准规范和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的档案管理软件,为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2、加强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县档案馆馆藏档案100%案卷(文件)级目录实现计算机检索,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资料要实现文件级目录或全文计算机检索利用。“十二五”期间县档案馆要按照服务需求开展专题数据库建设,积极推进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机关单位移交档案进馆须同时移交档案目录数据和全文数据。“十二五”末,县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完成所有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
(三)档案馆库建设和档案安全管理
1、“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电子文件保管技术要求,执行国家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建设规划。具体任务是:“十二五”期间,我县档案馆要建成有文化品位、有地方特色、有时代气息、能充分发挥各项功能的文化标志性建筑,馆库面积不少于4700平方米。把县档案馆建设成为档案安全保管、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
2、县档案馆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安全管理领导责任制,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完善档案安全管理的设施,配备档案保管必需的设备,使县档案馆管理达到档案安全的“八防”要求。
(四)档案资源建设
全面完善覆盖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依法及时接收应进馆的全部档案,特别是重点项目、重要活动、重大事件、重要民生档案要直接采集,随时接收进馆,确保应归尽归,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形成的档案应建尽建、全面覆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收集征集散存在民间及境外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十二五”期间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年均增长20%。采取馆际合作,集中备份,信息整合,网络共享等形式,科学整合档案资源。加强档案鉴定与整理工作,摸清“家底”、建好“帐本”、实现馆藏档案分类科学、管理有序、检索方便。
1、加强文件材料的归档和档案移交工作。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切实加强对各类归档文件的管理,从源头上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加强对重大事件、重大项目、重要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管理,落实提前介入管理的具体措施,确保这部分档案的完整。档案局(馆)做好到期档案的接收进馆工作。对公共事业管理、经济、科技、文化等具有广泛社会利用需求的档案,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档案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进程。
2、进一步加强抢救,以确保国家重点档案安全。“十二五”期间,继续执行上级财政与地方财政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抢救经费按比例配套投入制度,以原件裱糊加固为主,结合复制,争取完成应裱糊复制的馆藏民国档案,并力争采用扫描、数字化等方法,加快档案抢救进度。对馆藏档案进行鉴定、鉴别,完成档案特藏室建设任务。
3、征集散失的档案资料,启动“城市”记忆工程。适应城镇化和我县快速发展形势,征集反映城市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城市记忆”材料,征集具有浦北特色的名人、珍贵档案,与浦北地域文化相关的散失在外的历史档案,丰富馆藏。
4、按照社会需求调整完善档案收集范围。从西部大开发和我县经济发展处于结构升级时期的现实出发,重点加强经济领域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围绕我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各工业园区建设等,制定重点发展领域档案的收集工作计划与制度,推进社区档案、民生档案、非公企事业档案建设。
5、切实加强农业、农村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镇村档案管理,推广“村档镇管”模式;加强土地、林改、社保、医疗、教育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档案的收集保管,整合涉农档案信息资源,加快实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县90%以上的农村地区实现网络、光盘、纸张等各种形式的档案信息共享。其中,确保50%左右的镇和行政村实现网络形式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
(五)不断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根据“需求导向、开拓创新、高效便捷”的原则,确立经济和社会导向的服务机制,找准档案
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切入点,拓宽服务渠道,改善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依照《档案法》有关规定,按期开放档案,更好的为领导决策、社会公众利用、历史研究服务。
1、建立网络化服务。“十二五”期间,依托政府公众信息网、电子政务网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县综合档案馆力争建成具备档案查询、现行文件阅览、业务受理、宣传等基本功能的网站(网页)方便用户各种需求。各机关档案室根据全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适时在电子政务网上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2、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档案馆要认真落实浦办发〔2007〕130号《关于确定县档案馆为政务信息公开场所的通知》精神,完善已公开现行文件阅览中心运行机制。具有公共管理职能机关要积极介入,配合县综合档案馆做好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
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服务。县档案馆要紧密依托馆藏档案信息,不断补充相关资料扩展基地规模,充分掌握县情、县史。结合历史事件,纪念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争取把档案馆营造成公民汲取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与人才保障。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及工作计划,将档案事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档案事业发展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发展重点,定期研究并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有效的加强对档案在职干部的新观念、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批适应现代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力争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新科技知识的业务骨干,为档案事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资金与服务保障。依靠本级政府,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支持,加大对档案事业的资金投入,满足档案事业发展的需求,提升档案事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强化档案宣传工作,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加强档案工作新理论、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工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等领域建设示范典型,建立以服务、引导为主的档案业务指导新模式。
3、制度与法制保障。认真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浦北县机关档案工作检查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实行档案综合管理归档报帐制度,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开展档案工作检查和档案室定升级活动,确保档案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协调发展。认真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和档案工作检查,切实把档案事业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推动档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篇:南宁市横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南宁市横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横县档案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加强档案馆基础业务建设,档案安全建设、档案法制建设、档案干部队伍建设、窗口接待、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馆藏档案不断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也有长足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推动全县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管理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和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特制定《横县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突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档案资源整合、馆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档案法制建设为保障,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档案干部队伍,加大档案开放开发力度,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共有共享机制,促进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全县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按照横县综合档案馆件设规划,完成档案馆改扩建或新建任务,把县档案馆建成建筑规范、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馆藏丰富、服务周到的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充分发挥其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 “五位一体”的功能,着力实现“两个转变”,加快推进向社会公共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转型的步伐;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馆藏档案数据库和数字化建设进程,档案馆文件级目录计算机检索率达到85%以上;加大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延长档案的寿命;加强机关、企事业、重点工程、社区和农业农村档案业务工作,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利用便捷、移交及时;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全县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三、主要任务
(一)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1、完善档案馆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舍建设给予扶持政策的机遇,着重改善县档案馆档案保管和利用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档案局和自治区档案局早日将我县一类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安排列入国家政策扶持,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把新馆建设列入议事日程,落实配套资金和辅助建设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确保档案馆建设满足我县档案事业未来30年发展的需要。
2、抓好档案资源建设。一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的规定,有计划地、完整地接收各有关单位到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进馆,二是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丰富馆藏档案门类。加强对涉民档案、名人档案等接收与征集
工作,其中涉及人民群众权益的婚姻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要建立有专门档案;三是面向社会,加强对各类有参考和凭证价值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广泛征收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及民间文化艺术等特色档案,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馆藏结构,形成适合社会各方面利用需求的馆藏资源。
3、对馆藏的重点档案进行保护和抢救。继续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同级财政配套资金,做好馆藏重点抢救和修复档案工作,通过重新整理、修复、复制、扫描等保护抢救措施,解决国家重点档案字迹褪色、纸张粘连、老化等严重问题,最大限度延长重点档案的寿命。
4、继续推行档案年检工作。把全县应参检的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年检范围,形成年检制度,年检率达100%,合格率达100%。
5、抓好重大建设项目和重大活动的档案工作。围绕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活动,积极主动开展跟踪、指导、登记,确保档案工作与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和重大活动同步开展。按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竣工档案验收的要求,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验收和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档案移交工作,防止重大项目(活动)档案流失、损毁。
6、深化农业农村和非公企业档案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对村委会和社区的档案进行年检,年检率达100%,村委会合格率达100%,社区优秀率达100%。同时,规范非公企业的档案工作,分类指导,抓好试点,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指导和帮助非公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提高非公企业管理水平。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
1、推进档案馆数字化基础建设。积极争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加强多形式、多层次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共享和再利用,促进档案资源信息开发利用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改善档案数字化的软、硬件环境,按照《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与接收工作,把有关单位的电子文件接收进馆,对档案实行“双轨制”管理。
2、加强县档案局网页建设。进一步完善档案局网页建设,及时更新网页内容,利用网页积极宣传全县档案工作动态。利用档案信息网站,开办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窗口,提供档案网上公布和检索利用,主动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3、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在全县各单位推行档案计算机管理,所有接收进馆的档案目录必须全部录入计算机,移交县档案馆备份;馆藏档案文件级和案卷级目录全部输入计算机,建立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检索,提高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4、逐步实现馆藏档案全文管理。对馆藏的档案扫描到计算机,逐步实现档案全文检索,减少档案原件重复利用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损伤。
(三)档案安全工作
1、加强档案馆、室藏档案的安全保管保护工作。全县各级档案馆(室)要具备安全保管条
件,档案库房要达到“三铁”“八防”的保管要求,做好消毒、杀虫、防护工作,每个季度要对库房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县档案馆和有条件的机关档案室要配备视频监控系统、温湿度监测系统等设施设备及必要的消防、安保设施设备,建立健全档案安全规章制度,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
2、强化档案提供利用的安全措施。严格执行《保密法》,遵守档案提供利用的各项规章制度,防止涉密档案泄密;在库房和利用场所安装摄像头,对库房及利用场所实行24小时全天候安全监控。
3、建立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扎实开展馆藏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
4、加强对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管理。保障操作安全、运行安全和应用服务安全。建立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四)档案开发利用
1、加快馆藏到期档案开放的步伐。按照《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继续做好馆藏档案的审定和解密工作,定期公布开放目录,除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利益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以外,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的,全部向社会开放。
2、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等问题,利用馆藏档案做好编研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县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具有档案特色的专题展览和活动。
(五)档案培训工作
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每年多渠道、多层次对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和专题培训,提高档案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档案人员,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专业素质高的档案专业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加大经费投入。
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把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档案事业作为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大投入,使档案事业经费随着档案总量的增长和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大对县档案馆设施设备、数字档案建设以及档案保管保护、重点档案抢救等工作经费投入,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补助的同时,给予相应地方配套资金的支持。
(二)强化社会宣传,推进档案法制建设
1、认真宣传贯彻档案法律法规。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网络平台,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
向社会各界宣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增强和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促进档案法制化建设。
2、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积极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档案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不依法整理和移交档案的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照《档案法》进行行政处罚,充分发挥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监督检查的职能。
(三)提高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档案部门要不断拓宽档案工作服务领域,强化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创新档案服务手段和服务机制,不断优化档案资源配置,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
(四)强化责任,确保落实。加强档案人员的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增强档案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落实机制,把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分解细化,确保“十二五”规划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