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承德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本报讯(任宏博 孟广玉)随着承德市全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核心的皇家游,绿色生态游,魅力民俗文化游的多元化发展,使来承游客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旅游文化魅力,真正把承德的文化旅游产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领略皇家胜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承德旅游的头牌,应以保护观光为主。除此之外还应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品质的高端文化旅游服务区,作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新支撑与之互为补充。承德市委书记郑雪碧表示,要统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保护、文化建设和整个城市的发展,在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建设,真正使承德恢复历史盛世风貌。该市依托皇家文化资源,全力打造“21世纪避暑山庄”。“21世纪避暑山庄”作为现代化园区,将依托精品项目,建成集文化与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基地,与清避暑山庄错位发展、互为补充。此外,承德皇家文化休闲旅游区、承德皇家围场休闲体育基地、金龙皇家广场、木兰秋狝大典城等一批以皇家文化旅游产业为依托的聚集区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体验绿色生态之美。近年来,该市依托丰富草原、牧场资源,逐步建立了“草原生态领略-草原生活体验-草原特色品尝”的草原生态旅游模式。以草原生态保护带动草原旅游业发展,以草原旅游保障草原生态保护,实现了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原旅游的协调发展。同时,基于绿色农林产品基地,建立了集中式农林生态园,大力开发应季农林产品采摘项目,发展森林度假休闲旅游,探索出了适合承德休闲乡村旅游新模式。目前,该市发展旅游乡镇达72个、旅游村282个,从事乡村旅游农户数量达3267家,年接待游客45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2亿多元。在农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等涉农旅游项目,全市已发展旅游型乡镇72个、旅游型村182个,从事乡村旅游户3393家,星级乡村旅游示范户904家,乡村旅游接待床位3.24张。去年全市生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增加农民收入1.87亿元。
感受民俗风情。承德是一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民俗艺术很多,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剪纸、二贵摔跤,还有更多如热河清音会、蝴蝶舞、蹦跶会、八大怪、竹板落子等古老传统民间艺术。这些传统文化艺术流传于民间,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群众自发地组织展演,承德地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随着该市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游客可以越来越多的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承德本地的民俗风情景观,填补承德旅游发展的空白,实现了旅游产业多元发展。
据悉,“十二五”期间,承德市将依托废弃矿区打造生态-工矿-旅游复合模式,着力发展绿色宾馆、生态农家乐等绿色旅游设施,建成具有承德特色的绿色旅游模式与生态旅游线路,打造循环型生态旅游体系,从而实现旅游业与服务业,以及一产、二产的有机复合发展。
第二篇:把握机遇 锐意进取 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把握机遇 锐意进取
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河源市源城区人民政府
(2011年2月20日)
源城区是广东省河源市的中心城区,位于万绿湖畔,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区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按照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河源“首善之区”的要求,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大旅游开发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机制、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加速建设粤北中心城市和打造“旅游基地”为载体,以启动和建成一批大项目、形成一批大而强的企业为突破口,以开发精品景区(点)、打造旅游品牌为核心,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把源城建成“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度假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旅游胜地、泛珠三角主要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源城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把源城建设成为“岭南生态休闲旅游名城”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理顺体制,创新机制,科学规划,突出特色,-1-
充分发挥源城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绮丽、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人居环境和交通区位良好的优势,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开发旅游资源的积极性,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结构不断改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品牌形象逐步树立,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与“十五”期末相比,到“十一五”期末,全区接待国内旅游者由98.2万人次增加到259.65万人次,增长
1.64倍;接待海外旅游者由1.2万人次增加到7.6万人次,增长5.33倍;旅游总收入由4.33亿元增加到11.4亿元,增长1.63倍;旅游从业人员由1.8万人增加到2.3万人。2010年,全区接待游客259.65万人次(其中接待港澳台游客近7.6万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24.5%。旅游业已经成为源城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几年来,我区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使源城旅游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转变旅游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牢固树立大旅游的理念,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和形象意识,大力关心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共同创造安全、优质、文明、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共同塑造源城旅游新形象。充分利用源城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在发展模式上从“政府主导型”逐步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型”转变,在增长方式上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开发建设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以“观光型”为主,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并重型”转变,在企业结构上从“小散弱差”向“大而强、小而精”转变,促进源城区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区为纽带,辐射和连接区内其它精品景区(景点),形成区内精品旅游线路。在精心营销好“源城生态风光、温泉度假、民俗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的同时,努力把源城野趣沟、龙源温泉景区与东源万绿湖、镜花缘、苏家围、黄龙岩和连平圣迹苍岩等景区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独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二日游精品线路。积极谋划好三日游旅游线路,为旅游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精品线路,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三)强化九项重要保障措施。一是改善和优化交通环境。在已有桂山旅游公路、万绿湖旅游大道的基础上,再投入16.6亿元,新建改造双桂旅游公路(迎宾大道)、滨江观光大道、东江东路、东江西路等七条连接景区或观光公路,形成了一个以市区为中心的“六纵十三横”旅游道路网络体系,保证旅游交通顺畅。二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我区以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为契机,共引进资金近6.5亿元,改造提升假日酒店、滨江金利大酒店、新丰江酒店等14家酒店,按四星级以上标准新建翔隆酒店、百利龙城国际酒店、世纪豪庭酒店、汇豪国际酒店等4家酒店。目前,城区共有
规模酒店54家,拥有高档次客房3000多间,床位6000多张,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三是抓投融资体制创新。坚持“择优扶强,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主要景区(点)、重大旅游建设项目贷款实行财政贴息;积极争取政策性融资,向国家开发银行争取重大项目贷款;建立好重点建设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旅游景区(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吸引国内外、省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参与景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营销。目前,由深圳巴登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人民币的“东江〃巴登城”项目动工,预计2012年8月首期正式对外试业;区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专项资金,专项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四是抓旅游规划编制。我区以建设“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源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我区旅游开发模式、旅游形象、发展战略、发展重点、整体布局以及构建休闲度假和生态观光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五是提升行业管理。按照“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的方针,以构建“和谐源城,诚信旅游”为重点,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切实保障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培育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打造诚信源城旅游品牌。六是强化宣传促销。不断增强旅游宣传促销整体意识,进一步整合宣传促销资源和力量,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营销机制,加强宣传促销和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大企业、骨干企业为主,策划高品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档次的宣传促销活动,提升源城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七是提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师资和办学优势,加强旅游人才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扎实抓好一线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岗位考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特别是要全力抓好导游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导游人员的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准入、严格监管、文明执法、严格奖惩,建设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数量足的旅游职工队伍。八是加强区域合作联动。在区内充分发挥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促进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九是抓责任制的落实。充分发挥“源城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筹兼顾,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分项目落实,责任到部门,任务到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的抓落实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工作格局,推动源城区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富民兴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市人大胡主任,各位常委,各位领导:
大家好!
开原市的旅游产业,在铁岭市委、市政府特别是市人大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开原于XX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旅游强市。下面我就把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高度重视旅游产业
开原市委、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确定为发展全市现代商贸物流业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开原古城建设,市委、政府成立了古城建设工程指挥部,由一名正县级领导任副总指挥,我任常务副总指挥,旅游、建委、水利、交通、文化等11个部门参与,现在正在按照建设中国第一辽金古城的目标,全面建设,以这样的阵式开发旅游在各县市区绝无仅有。对于名闻全国的象牙山及《乡村爱情》拍摄基地,市委、政府成立象牙山风景区管委会,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风景区,努力把景区打造成东北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我们编制了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开原古城建设规划、大清河滨水旅游区规划、黄龙岗湿地公园规划和象牙山风景区建设规划,这样大投入编制旅游产业规划在全省都不多见。为充分调动旅游战线的工作积极性,我市旅游局长享受副县级待遇,班子副局长全部享受正局级待遇,有独立的办公楼。以上这些,足以说明出开原市委、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开原市旅游产业的现状,正在形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逐步由起步最晚、基础最弱、实力最差的产业发展成与全市各条战线大体相当的产业。目前全市旅游产业现状,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情况看:
吃——全市有星级酒店3家(金山国际饭店、天宝酒店、清河财政培训中心),山庄3处(象牙山庄、象牙仙庄、百丽山庄),特色餐馆和农家乐若干家。
住——有四星级酒店1家和三星级宾馆2家,商务宾馆6家,山庄和农家乐若干家,接待能力较强。
行——有旅行社7家,旅游汽车公司1家,领先于各县市区。
游——有象牙山风景区、七鼎龙潭寺风景区、九鼎龙泉寺风景区、开原古城和白鹭洲野生动物保护区等,高品位旅游景区数量居全市之首。
购——有新都商贸购物中心,开原农副产品销售中心,榛子专卖店等旅游购物店数十家。
娱——有二人转演出场所开原大戏院,时尚演出场所1家,电影院1家,水上游乐项目2处,西餐厅、咖啡厅4家,高档茶楼1家,豪华歌厅11家。
截止到现在,全市有旅游从业单位近百家,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逾万人。现在游客来到开原,看有看的,吃有吃的,住有住的,玩有玩的,买有买的,出行方便,服务体系健全,旅游市场发育成熟,旅游产业在辽北各县市区中率先正式形成。
三、旅游产业发展探索
1、打造东北旅游黄金品牌。我们借助名人效应,以“本山家乡游”为主题,努力打造“东北风情,快乐开原”旅游黄金品牌。请赵本山回家乡开原拍戏,连续几年来先后拍摄了《刘老根2》、《马大帅1、2、3》、《乡村爱情1、2》等6部电视连续剧,现在正在拍摄《乡村爱情3》,随着这些电视剧在央视和全国各地方台的热播,极大地提升了开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原逐步成为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基地。
2、打造东北旅游精品景区。我们抓住东北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少,开原辽金古城资源独特等特点和现状,全力建设中国第一古城,建设精品景区。我们正在维修东北著名千年古塔,雕刻世界最大的金玉大佛,恢复东北庙城,包装东北亚丝绸之路名关重镇——开原“丝关”,努力把开原古城打造成东北旅游精品景区。
3、发展节会经济。几年来,我们利用开原独特的资源优势,先后举办了开原旅游节、开原美食节、象牙山梨花节、龙潭寺庙会等一系列节庆活动,承办了全省农业产业化高峰论坛、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现场会等许多会议,通过创建旅游强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各种活动,初步收到了“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效果。
4、开展特色旅游促销活动。我们编辑出版了《开原旅游丛书》,印发了《开原旅游画册》、《开原旅游交通图》、《开原导游图》等资料;制作了《古城开原》、《乡村爱情拍摄基地象牙山》、《古刹洞天龙潭寺》等电视专题片;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制作了《寻找黄龙府》、《龙潭寺之谜》等节目在海内外华人世界播放;成立象牙山旅游文化沙龙,辽北艺术家们汇萃象牙山讴歌开原;组建象牙山旅游网站,打造“网上象牙山”;在省内外期刊、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介绍开原旅游资源的文章、书画摄影作品,我们通过这些软广告大力宣传、推介、促销开原旅游产品。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市旅游产业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总最小。旅游收入所占全市gdp比重低,全市旅游总收入9亿元,仅占全市gdp总量165亿元的6%。二是投入少。旅游是一个投入较大的产业,目前政府投入有限,民营资本投资不多,资金投入成了制约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三是管理弱。没有旅游监察执法机构,缺乏执法效力,旅游投诉与纠纷案件增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以上这些弱点和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重视,我们正在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五、旅游产业发展设想
1、突出主题。集中建设象牙山国家级景区和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基地,唱响“本山家乡游”旅游主旋律,打造东北旅游黄金品牌,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突出重点。加快开原古城建设,再现辽金文化,全力打造中国第一古城,培育东北旅游精品景区,拉动全市旅游产业迅速成型。
3、突破难点。在今后的招商引商活动中,突出旅游招商,突破旅游投入这一难点,降低民营资本进入投资旅游产业门槛,牵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速度。
4、努力整合。加强对旅游产业领导,全社会抓旅游,以象牙山风景区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迅速做大全市旅游产业,形成旅游拉动商贸物流业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各位领导,我们将以这次人大视察为契机,以领导的指示精神为动力,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为己任,真抓实干,锐意争先,把开原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为新铁岭大铁岭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广元市元坝区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组织领导、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等多方面配套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全区上下抓旅游产业的良好局面,我区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6亿元,门票收入220万元。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理念创新是先导。
我区是传统农业经济区,而比较优势也在于传统农业社会保育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和优良生态文化资源。以昭化古城、剑昭古驿道为代表的三国历史文化资源,以射箭提阳戏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嘉陵江水域、栖凤峡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文化资源,以太公红军山、柳桥红军石牌坊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梅岭老街、柏林古镇、昭化民居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资源,以平乐寺、云台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我区唯有这些资源最具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和独特的魅力。国家、省、市近年来关于文化旅游产业振兴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也让我们敏锐的认识到,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成长性很高、综合带动能力很强的产业。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长远布局的战略支柱产业培育,作为产业兴区、统筹城乡的先导产业来抓,先后制定了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与考核机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招商引资政策优化、主管部门及人才队伍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诸方面系统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穷县区办大事、全区上下抓旅游、社会各界投资旅游的良好格局。
(二)规划编制是根本。
以旅游资源转化为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先后邀请了四川农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制订了平乐现代农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平乐文化旅游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核心区建设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太公红军山景区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核心区建设性详细规划;旅游、林业等部门联合完成了栖凤峡创建省级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和柏林沟湿地公园初步规划。栖凤峡森林公园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森林公园。切实遵循‚旅游开发,规划先行‛的原则,进一步抓好元坝区旅游资源的普查和旅游规划的编制及修编工作。以《广元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揽,重点编制好《元坝区旅游发展总体 2 规划》、《昭化古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以及主要景区的旅游规划。
《剑门关蜀道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总体规划》、《剑门关蜀道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在成都举行的剑门关蜀道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规划评审会上通过。
2012年3月23日,《平乐文化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及重要节点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三)宣传促销是重点。
我区一向重视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对外宣传促销活动,通过图片文字,节目汇演、资料发放等措施,扩大了景区的对外形象宣传。同时,我区还通过在四川日报、陕西日报、华西都市报、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广元电视台、成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宣传促销活动作现场报道以及在高速路口、天桥设臵大型宣传广告、在公交车车身打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并带动了景区的繁荣发展。
今年开春以来,我区旅游业宣传促销工作不断凸现亮点。2月2日,四川电视台《巴蜀文化新春之旅》走进昭化古城; 3月17日,中国天马旅游协会赴昭化古城踩线考察;4月5日,韩国国家旅游协会到昭化古城考察旅游线路;4 3 月13日至15日,昭化古城亮相山东青岛2012中国国内旅交会; 4月21日,昭化古城参加2012春季四川天府旅游节。景区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上升,旅游宣传促销成绩喜人。
(四)强化管理是抓手。
进一步规范明确昭化古城景区管委会、中大经营公司、昭化镇、大朝乡的职责和义务,加强了景区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强化景区、娱乐场所和旅游饭店等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做好防火、防汛、防爆,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强旅游市场执法监管,旅游市场规范秩序。积极做好元旦、春节、五
一、端午、中秋、国庆节假日筹备工作,做到了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无安全事故发生,无重大游客投诉事件,昭化古城美誉度不断提高。
(五)经费投入是保障。
文化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对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也较高,属社会效益优先、投资回报周期偏长的朝阳产业,投入不足是发展之初最大的障碍。按照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基础配套、市场主体、民众参与、社会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国家项目资金争取一点、本级财政挤一点、招商引资投一点、发动群众出一点、银行信贷贷一点‚五个一点‛的办法破解资金难题,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 4 项资金400万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把重心放在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投资创业上,规费、用地、基础配套等方面尽可能优惠,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开宣传竞投、网上招商、会展招商、专题招商、驻点招商等,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呈现出增长势头。
(六)文旅结合是灵魂。
坚持文旅结合,围绕文化之魂配套完善文化旅游要素,在保护打造文化核心资源的同时,大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带动产业综合效益提升和老百姓增收致富。以大招商推动产业大发展,目前已引进四川中大公司在进行园区标准化管理的同时投资建成了汉寿客栈、乐楼等餐饮、住宿、娱乐设施,引进四川畅洋集团建设五星级温泉大酒店,共培育园区特色餐饮企业60余家、酒店(客栈)27家、文化娱乐业主35家、传统工艺展示及产品销售作坊15家。通过文化与旅游联姻、项目与景点融合,形成了一个项目多个市场,一次投资多重回报的良性发展格局。参加了浙江、西安、重庆、北京等地举办的大型文化旅游促销活动,定期开展古城迎新春、蜀道徒步游、三国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香港凤凰卫视、日本朝日电视台等媒体开展了系列宣传营销活动,昭化三国文化产业园确定为峨眉电影厂拍摄基地并拍摄了《昭化晓月》、《最后一颗子弹》 5 等影视剧,园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较大的带动了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多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七)景区创建是核心。
我区以旅游景区和标准化创建为重点,强力推进旅游目地地建设。以A级景区创建为重点,加快建设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知名旅游目的地。今年工作目标是剑门关蜀道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平乐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剑门关蜀道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7个景区‘打捆’创建国家5A级景区,按照把广元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以‘剑门关蜀道、武则天故里’为主题,通过一条剑门蜀道把翠云廊、剑门关、昭化古城、皇泽寺、明月峡等7个景区‘统起来’,其中昭化古城是中间的重点。
平乐景区是以元坝平乐寺为核心,辐射周边紫云湖、拣银岩社区和马克思街范围,核心景区规划面积为0.73平方公里。景区规划突出宗教、温泉、乡村、生态和文化,构造环境、人居、文化一体的理念。旨在打造成为集生态农业观光、文化乡村旅游、宗教文化礼佛、温泉度假养生、政务商务接待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基地和乡村旅游休闲示范片区。
目前,相关规划编制已经通过评审,从市到区,已经出台相关正式文件、成立指挥部、召开了动员大会,落实分工,责任细化到了具体部门,创A工作成为我区旅游业的重中之重。
第五篇: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XX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XX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在2.25平方公里的XX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XX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XX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XX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XX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XX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03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XX古城旅游业项目和XX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XX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XX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XX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XX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中国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XX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XX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分析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XX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XX古城,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04年,XX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XX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
XX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XX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XX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XX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XX先后出台了《XX县县城总体规划》和《XX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XX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