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炭企业本质安全建设模型研究
煤炭企业本质安全建设模型研究
煤炭企业本质安全建设模型研究2007-02-10 16:49:2
5王钦方徐州矿务集团旗山煤矿
前言
本质安全源于按标准生产,专供煤矿井下使用的防爆电器设备的分类,防爆电器分为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等种类,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特征是其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即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也就是说该类电器不是靠外壳防爆和充填物防爆,而是其电路在正常使用或出现故障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即瓦斯浓度为(最
易爆炸的浓度)最小点燃能量。
本质安全型企业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该模型建立在对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体系。
事故是由于客观上某些不安全因素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某些意外情况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事件),具体表现为人的正常活动暂停或永久停止,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的产生是由于存在于生产、生活或生存系统中潜在的人、物、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相互作用发展再由于管理中人的失误——人与环境的非正常接触、使系统中能量失控,发生了能量异常转移,而造成人、物、环境的损失。
事故的特征来源于人们对事故的
认识,主要表现在事故具有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和可预测性。事故与一切事件事物一样,有其发生、发展和消除过程。事故是人、物、环境、管理等诸因素的多元函数。研究事故的理论随着人们的认识主要发展有事故致因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系统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等。
理论基础
事故法则提出;死亡︰重伤︰轻伤︰无伤事故的发生概率比例为︰︰。有人统计煤矿顶板事故的规律,死亡︰重伤︰轻伤︰无伤为︰︰︰。因此,防止事故的关键在于从控制事故前期即消除隐患。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物(机)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的缺陷如
图
生产作业过程
物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
环境不安全条件
事故隐患
发生事故
图事故致因框图
企业文化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平台,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它有别于管理的刚性,是企业安全的“土壤”。职工的安全
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构成了安全文化,它具有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稳定功能。
企业本质安全化结构模型
建立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事故“可能预防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继承原则”,提出煤炭企业本质安全化结构模型如图。方形模块框代表其执行必须具有钢性、强制性且有局限性,圆形框代表具有弹性、无限性。框的包含表示功能的弥补和强化。
设备和机具本质安全化
即选用的设备既要考虑其生产效率,又要考虑安全可靠性。可以定义为“剃须刀”理论,传统的剃须刀刀锋暴露,需有具备一定经验的理发师操作,极易划破脸部,后来在刀片两边安装上夹具,操作变得简单,对人的伤害程度受到限制,但稍不注意仍有造成伤害的可能,现在的电动剃须刀,刀片外加上细致结实有弹性的安全网,刀片与皮肤之间有隔层,很难划破皮肤,既是“傻瓜型”又是本质安全型。如果职工使用的设备和工具都具有这种性能,就可以弥补人的失误而造成的事故。
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即生产场所设计确保职工的安全,在空间、气候等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可以描述为“桥”理论,过独木桥人很容易掉下去,全凭技巧和胆量、运气,如果是现在的桥面宽阔、护拦高大的钢铁大桥,行人不必小心翼翼,不论是跑还是跳也不会掉下去。
人员的本质安全化
要求操作者有较好的心理、生理、技术素质,即有想(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会(安全技能专业岗位知识)、能(能遵守制度能创造安全环境能正确操作设备),要加强培训和思想法治教育,提高职工素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运行环境的较大改善,人的失误引起的伤亡事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如航空事故,年代大约的事故归结于人的失误,年代达。所以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人的参与也可弥补人的不可靠性。
生产管理的本质安全化
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管理本质安全化
设备和机具
本质安全化
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人员本质
安全化
图企业本质安全化结构模型
是控制事故的决定性和起主导作用的关键措施,就目前而言,设备和机具的本质安全化受科技、经济等诸多因素制约,本质安全化程度和发展在各行业、不同企业不均衡;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受成本、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变数很大;人的本质安全化受职工的文化程度、技术等影响较大,不同企业更不相同。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依靠管理的科学化可弥补以上要素的不足。传统的安全管理的特点是具有强制性、被动性、事后性、经验性;现代的安全管理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注重全面、系统、超前和过程控制。从危险源辩识入
手,通过系统的分析、预测、评价,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是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程度。把戴明循环管理法即循环法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即是近年来不断成熟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核心,让企业安全生产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均留下管理的“痕迹”,注重过程控制,实现管理无缺陷。实践证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安全事故几乎都是管理因素造成的。
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的发展经过人管人、制度管人、文化育人三个阶段,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升华和最高层次,是理性的、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是一个深层次的人因工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依靠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体现“我
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使职工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维护企业的安全形象。
实践应用
徐州矿务集团公司××年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并在旗山煤矿开始试点。该矿年产量万吨,年代曾发生过两起重大事故。为全面扭转安全被动局面,建立长效安全机制,在对矿井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按照结构模型,分五大模块组织。
加大安全设备投入和科技创新,提高设备和机械的安全可靠程度
成立技术专家组和攻关小组,系统地评价关键工序装备、关键工艺水平,运用系统的方法,实行分步实施。采煤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机械化产量由提
高到,顶板事故降低到,在总产量不减的情况下,减少一个工作面,人员减少余人。掘进工艺改革以煤巷锚杆技术为主线,钢支架投入大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使用效果也不好,新技术新装备配套完成后,掘进效率、工具可靠性、支护强度等方面大大增强。在生产大系统上重点实现自动控制,主副井提升、主皮带运输系统实现了编程控制,主要关键部位实现多重保护和远程可视化监控,同时建立了安全监测系统。
以工程质量标准化和环境文明创建提升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
煤矿井下以环境差,缺少安全感让人感到下井危险,旗山煤矿以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推行工程质量永久负责制,工程质量与工资挂钩。建立样板化头(面),从静态达标发展到动态达标,每月制订规划,每周动态抽查两次,工程质量的标准化又要求职工操作 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环境的脏、乱、差不仅体现职工的文明程度,而且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开展设备摆放、材料上架、线路吊挂等环境标准化,积极为职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如斜巷运输事故是煤矿多发性事故,轨道安装质量和“走钩走人”是造成事故比较集中的原因,按标准安装轨道和道岔杜绝矿车掉道,安装各类闭锁保护装置防止放大滑,安装人行车减轻职工体力。
注重职工培训的方式多样性和效果可溯性,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建立多层次安全教育体系,专业工种送省级培训中心专业培训,一般工种矿培训中心培训,确保每一位职工必须持证上岗。抓好班前十分钟、每周安全活动、月度安全大课等日常安全教育,并进行动态随机抽考,提高实效。建立职工安全电子档案,年初设定分值,违章依据轻重扣分,安全知识掌握不好扣
分,扣完不允许上岗,重新学习培训。同时对专业工种技术性岗位职工开展拜师学技,选树专业工种带头人,技术高低与岗位工资挂钩,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安全基本技能和安全意识。保证职工能分析判断危险源、会消除危险源,能保护自己也会保护别人,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科学管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实现安全管理无缺陷
开展质量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首先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保证制度无漏洞、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显现制度执行的刚性,通过考核体现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态度。建立“以责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块,推行层次管理,形成“事事有人管、有落实、有考核,人人有事干、有责任、有监督”的全方位的安全
管理体系,实行的闭合控制。
建立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按照层次和责任实行安全滚动风险抵押金、管理绩效考核抵押金,质量标准化考核奖励办法等全方位奖罚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是煤矿建立长效安全机制的土壤
旗山煤矿在注重制度建设和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过程中,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管理深层次的关键来抓,凸现“管理再严也不过分、谁抓安全都不越权”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及“出手就干标准活“的工作理念等等。让全体干部职工形成共同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减少了工作阻力,大大提高了旗山煤矿安全工作的效率,作者简介:王钦方,徐州矿务集团旗山煤矿矿长,安全工程博士
第二篇:煤炭企业本质安全建设模型研究
煤炭企业本质安全建设模型研究
本质安全源于按GB3836.1-2000标准生产,专供煤矿井下使用的防爆电器设备的分类,防爆电器分为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等种类,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特征是其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即在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也就是说该类电器不是靠外壳防爆和充填物防爆,而是其电路在正常使用或出现故障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的能量小于0.28mJ,即瓦斯浓度为8.5(最易爆炸的浓度)最小点燃能量。
本质安全型企业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该模型建立在对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体系。
事故是由于客观上某些不安全因素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某些意外情况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事件),具体表现为人的正常活动暂停或永久停止,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的产生是由于存在于生产、生活或生存系统中潜在的人、物、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相互作用发展再由于管理中人的失误——人与环境的非正常接触、使系统中能量失控,发生了能量异常转移,而造成人、物、环境的损失。
事故的特征来源于人们对事故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事故具有因果性、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潜在性、再现性和可预测性。事故与一切事件事物一样,有其发生、发展和消除过程。事故是人、物、环境、管理等诸因素的多元函数。研究
事故的理论随着人们的认识主要发展有事故致因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系统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等。
2.理论基础
H.W.Heinrich事故法则提出;死亡︰重伤︰轻伤︰无伤事故的发生概率比例为1︰29︰300。有人统计煤矿顶板事故的规律,死亡︰重伤︰轻伤︰无伤为1︰12︰200︰400。因此,防止事故的关键在于从控制事故前期即消除隐患。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环境的不安全条件2)物(机)的不安全状态3)人的不安全行为4)管理的缺陷
企业文化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平台,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它有别于管理的刚性,是企业安全的“土壤”。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构成了安全文化,它具有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稳定功能。
3企业本质安全化结构模型
建立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事故“可能预防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继承原则”,提出煤炭企业本质安全化结构模型。方形模块框代表其执行必须具有钢性、强制性且有局限性,圆形框代表具有弹性、无限性。框的包含表示功能的弥补和强化。
3.1设备和机具本质安全化
即选用的设备既要考虑其生产效率,又要考虑安全可靠性。可以定义为“剃须刀”理论,传统的剃须刀刀锋暴露,需有具备一定经验的理发师操作,极易划破脸部,后来在刀片两边安装上夹具,操作变得简单,对人的伤害程度受到限制,但稍不注意仍有造成伤害的可能,现在的电动剃须刀,刀片外加上细致结实有弹性的安全网,刀片与皮肤之间有隔层,很难划破皮肤,既是“傻瓜型”又是本质安全型。如果职工使用的设备和工具都具有这种性能,就可以弥补人的失误而造成的事故。
3.2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即生产场所设计确保职工的安全,在空间、气候等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可以描述为“桥”理论,过独木桥人很容易掉下去,全凭技巧和胆量、运气,如果是现在的桥面宽阔、护拦高大的钢铁大桥,行人不必小心翼翼,不论是跑还是跳也不会掉下去。
3.3人员的本质安全化
要求操作者有较好的心理、生理、技术素质,即有想(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会(安全技能 专业岗位知识)、能(能遵守制度 能创造安全环境 能正确操作设备),要加强培训和思想法治教育,提高职工素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运行环境的较大改善,人的失误引起的伤亡事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如航空事故,60年代大约20的事故归结于人的失误,90年代达90。所以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人的参与也可弥补人的不可靠性。
3.4生产管理的本质安全化
是控制事故的决定性和起主导作用的关键措施,就目前而言,设备和机具的本质安全化受科技、经济等诸多因素制约,本质安全化程度和发展在各行业、不同企业不均衡;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受成本、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变数很大;人的本质安全化受职工的文化程度、技术等影响较大,不同企业更不相同。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依靠管理的科学化可弥补以上要素的不足。传统的安全管理的特
点是具有强制性、被动性、事后性、经验性;现代的安全管理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注重全面、系统、超前和过程控制。从危险源辩识入手,通过系统的分析、预测、评价,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是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程度。把戴明循环管理法即PDCA循环法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即是近年来不断成熟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核心,让企业安全生产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均留下管理的“痕迹”,注重过程控制,实现管理无缺陷。实践证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安全事故几乎都是管理因素造成的。
3.5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的发展经过人管人、制度管人、文化育人三个阶段,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升华和最高层次,是理性的、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是一个深层次的人因工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依靠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体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使职工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维护企业的安全形象。
4实践应用
徐州矿务集团公司2002年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并在旗山煤矿开始试点。该矿年产量180万吨,90年代曾发生过两起重大事故。为全面扭转安全被动局面,建立长效安全机制,在对矿井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按照结构模型,分五大模块组织。
4.1加大安全设备投入和科技创新,提高设备和机械的安全可靠程度
成立技术专家组和攻关小组,系统地评价关键工序装备、关键工艺水平,运用系统的方法,实行分步实施。采煤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机械化产量由75提
高到97,顶板事故降低到0,在总产量不减的情况下,减少一个工作面,人员减少200余人。掘进工艺改革以煤巷锚杆技术为主线,钢支架投入大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使用效果也不好,新技术新装备配套完成后,掘进效率、工具可靠性、支护强度等方面大大增强。在生产大系统上重点实现自动控制,主副井提升、主皮带运输系统实现了PLC编程控制,主要关键部位实现多重保护和远程可视化监控,同时建立了安全监测系统。
4.2以工程质量标准化和环境文明创建提升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
煤矿井下以环境差,缺少安全感让人感到下井危险,旗山煤矿以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推行工程质量永久负责制,工程质量与工资挂钩。建立样板化头(面),从静态达标发展到动态达标,每月制订规划,每周动态抽查两次,工程质量的标准化又要求职工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环境的脏、乱、差不仅体现职工的文明程度,而且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开展设备摆放、材料上架、线路吊挂等环境标准化,积极为职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如斜巷运输事故是煤矿多发性事故,轨道安装质量和“走钩走人”是造成事故比较集中的原因,按标准安装轨道和道岔杜绝矿车掉道,安装各类闭锁保护装置防止放大滑,安装人行车减轻职工体力。
4.3注重职工培训的方式多样性和效果可溯性,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建立多层次安全教育体系,专业工种送省级培训中心专业培训,一般工种矿培训中心培训,确保每一位职工必须持证上岗。抓好班前十分钟、每周安全活动、月度安全大课等日常安全教育,并进行动态随机抽考,提高实效。建立职工安全电子档案,年初设定分值,违章依据轻重扣分,安全知识掌握不好扣分,扣完不允许上岗,重新学习培训。同时对专业工种技术性岗位职工开展拜师学技,选树
专业工种带头人,技术高低与岗位工资挂钩,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安全基本技能和安全意识。保证职工能分析判断危险源、会消除危险源,能保护自己也会保护别人,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4.4科学管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实现安全管理无缺陷
开展ISO9000质量认证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首先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保证制度无漏洞、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显现制度执行的刚性,通过考核体现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态度。建立“以责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块,推行层次管理,形成“事事有人管、有落实、有考核,人人有事干、有责任、有监督”的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实行PDCA的闭合控制。
建立安全管理激励机制,按照层次和责任实行安全滚动风险抵押金、管理绩效考核抵押金,质量标准化考核奖励办法等全方位奖罚体系。
4.5企业安全文化是煤矿建立长效安全机制的土壤
旗山煤矿在注重制度建设和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过程中,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管理深层次的关键来抓,凸现“管理再严也不过分、谁抓安全都不越权”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及“出手就干标准活“的工作理念等等。让全体干部职工形成共同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减少了工作阻力,大大提高了旗山煤矿安全工作的效率。
第三篇: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机电队负责着我矿供电系统、排/供水系统、压风系统、绞车提升系统,机修车间的管理和使用,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小型零部件的自制加工等,其分布面广,范围大。至此,我队在本质安全方面也是稳步推进。
在本安提升过程中,机电队从加强危险源管控、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调动员工积极性、加快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切入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问题。根据本队实际情况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推行了安全培训、岗位责任制、安全目标管理、事故隐患排查处理、安全奖罚等制度和措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一、我队在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1.员工教育培训还是不到位、不全面、针对性不强。
2.危险源辨识不清。
3.员工在本质安全培训学习中仍然有敷衍了事的思想。
4.职责不明确,宣传教育力度不大。
5.执行不到位,没有将本质安全管理彻底落实到个人,落实的现场中。
6.观念转变不到位,还是传统的重生产轻安全。
7.本质安全体系建设要从内业本质安全向生产本质安全全面过度。
二、下一步改进计划:
(一)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强调从根源上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消除和减少。
1.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系统中的危险因素。
2.在系统中使用相对更安全的物质替代危险的物质。
3.保证系统中的工艺、设备、管理程序、制度等保持简洁、科学、合理。
(二)以本质安全体系理念引导为出发点,引领各班组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对标管理促升本安体系的建设,借鉴同行以及兄弟单位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的先进经验,提炼出了“自己的安全自己管,争做本质安全人”的安全理念。
总结“安全管理重心下移到班组、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到个人”的责任理念,增强全队职工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以流程管理为关键点,制定完善的本质安全管理工作标准 在提升矿井本质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通过流程梳理,制定安全管理责任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及“管理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还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各级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提高工作执行力和员工的自觉性。
(四)以员工培训为落脚点,全面夯实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本质安全管理工作能否落实到现场,关键在于是否有高度责任心的员工。通过不定期、有针对性的组织员工培训,不断强化和培养员工知标准、会标准、知本安、会辨识,培养员工的学习意识,教育广大员工高度认识本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着重抓好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建立严格的安全培训制度,使员工按规定接受安全培训和考试。通过约束、激励、宣传、教育,逐步形成安全管理文化,达到员工自动自发按标准作业,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目标。
(五)以完善考核机制为着力点,保证本质安全管理规范有序运行
为加强考核管理,将原来《考核评分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明确了个班组定期检查、动态检查、内业检查等所占比例,严格按照开合标准,按月奖罚兑现,有效地促进了各班组由重生产向重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转变,有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的转变。为强化日常检查的质量,抓安全管理重点区域,加大动态检查力度,坚决做到不留死角。
第四篇: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研究思路
川西北气矿
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方案
一、本质安全与本质安全型企业
1、本质安全的概念
“本质安全”的提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的广泛接受与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密切相关,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和满足人类自身安全保护的需要,是人类在安全认识上取得的一大进步。
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的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于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本质安全是珍爱生命的实现形式,本质安全致力于系统追问,本质改进。强调以系统为平台,通过繁复的现象,去把握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找准可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所在,纲举目张,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塞,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
2、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概念
本质安全型企业是指企业能够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这一思路是在对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体系。
具体而言,要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就是要求建立全面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规定,以追求人、机、环境、管理等要素优化匹配,实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的奋斗目标,使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达到行为规范、装备先进、环境可靠、管理精细、安全领先的现代化企业。
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本质安全型企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运行本质安全。即企业所有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是正常的、稳定的,并且自始至终都处于受控状态。二是设备本质安全。即设备和系统在设计和建造环节上都要考虑到应具有较完善的安全防护功能,以保证设备和系统能够在规定的运转周期内安全、稳定、正常地运行。这是防止事故的主要手段。
三是人员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全是相对于物、系统、制度三方面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人的本质安全包含两方面基础性含义:一是人在本质上有着对安全的需要,二是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可以实现系统和人岗位的安全生产无事故。即作业者完全具有适应生产系统要求的生理、心理条件,具有在生产全过程中很好地控制各种环节安全运行的能力,具有正确处理系统内各种故障及意外情况的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要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水平;其次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第三要提高职工的政策法制观念、安全技术素质和应变能力。
本质安全型的员工是:想安全,要安全,能安全。具备自主安全理念,充分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安全环境系统保障之下,具有安全结果的安全管理者和生产者。
四是环境本质安全。环境包括空间环境、时间环境、物理化学环境、自然环境和作业现场环境。环境要符合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实现空间环境的本质安全,应确保企业的生产空间、平面布置和各种安全卫生设施、道路等都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实现时间环境的本质安全,必须做到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设备定期试验报告,来决定设备的修理和更新。同时必须遵守劳动法,使员工在体力能承受的法定工作时间内从事工作;实现物理化学环境本质安全,就要以国家标准作为管理依据,对采光、通风、温湿度、噪声、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实现自然环境本质安全,就是要提高设备和系统的抗灾防灾能力,并做好事故灾害的应急防范对策的组织落实。
五是管理本质安全。安全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控制,使其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管理的成败取决于能否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要从传统的“问题发生型”管理逐渐转向现代的“问题发现型”管理。为此,必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做到超前预防。
二、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核电、煤矿、电力等行业都在着力提出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石油行业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支柱行业,本身的风险性也决定了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是必经之路,但应该认识到这个建设过程任重而道远,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一是教育方式的陈旧。本质安全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全员安全观念,这一观念的确立,既来自企业的培训,也来自职工的自我教育。然而,纵观目前职工安全教育,从方式上,仍然是陈旧的灌输式。“弹琴要看听众,射箭要看靶子”,灌输式教育的结果就是忽略了被教育方的年龄层次的差异、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安全思想观念的不一。如反“三违”工作,尽管企业天天讲、天天抓,但“三违”现象仍屡禁不止,反映教育的形式化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还应该看到,除正规的岗前培训之外,目前的教育仅仅是局部而并非全员,缺乏力度、深度、广度,难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当前治理“三违”工作,必须要切实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方能筑起牢固的“三违”“防火墙”。再者就是职工缺乏自我学习的兴趣,这主要是由职工自身的文化、思想素质所决定的,由于油气勘探开发企业基层,如钻井队仍属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录用职工的标准相对较低,这也直接影响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创建。
二是管理方法的缺陷。本质安全型企业要求管理科学化,从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来看,尽管全面建立和实施了HSE管理体系,但实际的管理与规范科学的管理仍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是管理者自身决定的,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需要的是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由于目前企业管理者思想、文化、技术等方面的素质不一,这给管理本身带来了一定的难题。一些管理者违章指挥的事时有发生,在酿成事故的同时,也在职工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管理制度本身,由于制度没有达到科学化的要求,因此也就难以适应创建本质安全的需要,它无法为本质安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一些基层区队以罚代管,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职工反“三违”的积极性。
三是设备投入的不足。本质安全型企业,需要高精度的设备运作系统支撑,但从设备投入的情况看,由于诸多因素,设备没有达到完全良性运作,有的反复维护使用,有的超期服役,因此,设备的运作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这就很难适应本质安全的需要,无疑它将是影响创建本质安全的一种障碍。
三、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途径
1、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总体思路
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总体思路是:体现安全思想的新境界,体现安全管理的高层次,体现安全目标的高定位,体现企业的价值追求。以创建本质安全为中心,以现有条件为基础,以企业质量标准化为支撑。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推行规范化管理,高质量装备,合理化培训,促进安全生产处于可靠性、稳定性、有序性和持续性状态。最终实现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挡、设备无隐患、系统无死角,质量零缺陷和安全零事故。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是安全工作由治表向治本的飞跃,是安全状态从波动性向长期稳定性的飞跃,必须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2、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
根据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巩固性、系统性特征和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在现有基础上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无论是教育培训,还是管理、装备以及提高改善安全环境的能力上。
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要依托技术进步,把非本质的东西过渡到本质性的要求上来,使之标准更高、手段更完备,实现非安全因素对个体的伤害成为不可能;要依托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规范功能、预防功能、戒后功能和稳定功能作用,导入新的安全理念,提升安全生产总体水平;要依托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管理措施,坚持投放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切实把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依托员工搞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坚持把保护员工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作为第一位工作。
工作中从抓HSE管理体系的深化实施入手,以安全生产“落实年”与“攻坚年”为契机,将企业整合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用3-5年的时间全面引入本质安全评级、考核、验收体系,推进企业向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企业过渡和转变,最终达到生产企业不发生物态系统的违规和失范;不发生不受管控的安全隐患;不发生安全体制和制度性缺陷,不发生非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意外人身伤害。
3、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总体方案
(1)深化认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只有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才能调动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和生活热情;只有使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大幅减少事故造成的创伤和震荡,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只有顺应客观规律,才能有效防范事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如果做不到安全生产,即使发展速度再快、创造财富再多,发展也是不全面不健康的,背离了党和国家的要求,失去了发展的意义。
(2)致力于人的本质安全建设。
在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中,人是最为核心的要素,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靠人去完成。要通过灌输安全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严格考核机制等途径,强化人的本质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规范操作行为。一是坚持思想教育,把专业理论和实际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注重知识更新的培训,尤其要注重职工的自我教育,完善相应的激励方法,鼓励、引导职工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需要。二是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及岗位责任,对工作过程和工作效果进行安全承诺,并进行检查考核。三是把出现的各类人身事故和“三违”行为与全体员工的利益挂钩,推行安全联保。四是建立设备、设施安全状态挂牌留名负责制度,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五是充分发挥群监和青岗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实现安全工作的群防群治。
(3)致力于物的本质安全建设。
将科学技术进步放在首位,结合自身生产特点,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以发展机械化为切入点,围绕建设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加大投入,注重配套设备的应用和工艺布局的合理,持续优化生产系统,提高本质安全程度。
(4)致力于环境的本质安全建设。
一是依照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规范管理行为和工作行为,严格安全程序化作业,彻底杜绝工作环节中的不规范和随意性问题。三是注重“自觉行为”的培养,加强全员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安全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解决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四是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从业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营造科学文化氛围,将“安全为天”的观念延伸到企业从业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从业者在安全工作中的“自觉行为”,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的“软环境”。五是落实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激励机制,实现员工敢抓、敢管安全,从而实现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促进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六是优化生产布局,美化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为职工创造一个优美、舒心的工作环境,让职工每一天都能身心愉快的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真正做到生产场所无隐患,工作场所无“三违”。
(5)致力于系统的本质安全建设。
人是安全生产的核心要素,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人,安全生产也就无从谈起。在整个安全生产系统中,围绕人这一核心要素,由人的思想、意识、素质、行为等关联要素,延伸出一系列的其他环节与构成要素。因此,要着眼于将与“人”相关的“安全文化、安全标准、安全执行、安全监管、应急救援等关联要素进行系统整合,构建“各成体系、相互联系、首尾连接、循环运行”的系统模块。
这一内容的建设要依靠管理的科学性。要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必须创新管理制度。创建本质安全,需要具有本质安全意识和能力的一大批管理者,这就要求企业在用人体制上,打破陈规,善于发现,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真正做到唯才是举。治理“三违”是科学管理的范畴。要建立奖罚与激励机制,把“三违”治理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实绩挂钩,把“三违”治理与干部工人的荣誉挂钩,安全工作做不好的,决不能进入先进评比行列来;要把“三违”治理与薪酬分配挂钩,发挥分配的导向功能;要把“三违”治理与个人成长挂钩,把安全业绩作为发展党员、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改变现有管理体制。应该看到,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现有的行政管理手段、方法,无法适应要求,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管理的法制化,变行政处罚为法律约束,体现法制管理的法律效力,这样,才能适应于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存在形式。
4、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措施
(1)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不断提升执行力水平。
坚持自上而下“一把手”亲自抓安全。坚持管理理念创新,突出依法治企,强化责任制落实。健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目标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绩效量化考核及奖惩等体系,突出重管理、重现场、重标准,将压力和责任层层分解、级级传递。
(2)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员工安全综合素质。
大力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构建自上而下的安全宣传教育及舆论体系、适时的安全教育体系、业余帮教体系、安全知识培训体系、安全警示体系和干部作风考核体系等六大体系。大力推广风险预控管理,超前防范,不断增强员工自保互保和自我防范意识。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制度上的本质安全。
建立和实施全方位全面覆盖的HSE管理体系,形成决策层、行政层、技术层、执行层、监管层、专业层、群监层、骨干层八支队伍,依照体系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重点在于建立和健全五大制度体系:即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设备维护整改体系、事故应急抢救体系。(分别以责任规章系列化、教育培训正规化、工艺设备本质安全化、安全卫生设施现代化为基础)。
(4)坚持巩固与创新结合,深化质量标准化建设。
不断扩大质量标准化建设内涵,从设计、施工、安装、物资设备的采购供应、工伤抢救、后勤服务到生产现场管理等每个环节都要按照工作规则和标准化要求实施,每个岗位、每个工种推行零缺陷管理。
(5)实行和推进作业许可制度。
加强安全许可制的推广实施,凡未取得作业许可的一律不得进入生产程序,对安全运行许可实行动态管理。
(6)严格安全生产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严格事故责任追问,严格安全责任奖罚机制,赏罚分明,把安全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并充分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依法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企业要确保对安全的投入,对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系统进行改造,对安全可靠程度差、故障多发、长期带病运转的设备、仪器实施更新换代,增强安全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也要确保资金的投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促进企业安全生产。(8)搭建促进本质安全型企业信息平台。
根据行业特点,积极研究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安全信息技术,搭建本质安全信息支撑平台,及时准确为企业提供服务。如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事故事件报告信息系统等,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动态监测。
四、由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衍生的科研课题
1、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作业现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模式探讨
3、石油企业安全培训机制的改革创新
4、石油企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5、作业现场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6、事故事件报告信息系统
7、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的推进探索
8、石油企业“三违”现象研究
9、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整合
10、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实施
第五篇:本质安全建设论文
本质安全建设论文
一.本质安全由来:
本质安全一词的提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的广泛接受是和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密切相连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和人类自身安全保护需要,在安全认识上取得的一大进步。狭义的概念指的是通过设计手段使生产过程和产品性能本身具有防止危险发生的功能,即使在误操作的情况下来说也不会发生事故。广义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措施(包括教育、设计、优化环境等)从源头上堵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使人们生产活动全过程实现安全无危害化,即使出现人为失误或环境恶化也能有效阻止事故发生,使人的安全健康状态得到有效保障。
二.本质安全目的: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失误—安全(误操作不会导致事故发生或自动阻止误操作)、故障—安全功能(设备、工艺发生故障时还能暂时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安全状态)。
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本质安全是珍爱生命的实现形式,本质安全致力于系统追问,本质改进。强调以系统为平台,透过繁复的现象,去把握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找准可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所在,纲举目张,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塞,实现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人的本质安全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人的本质安全包括两方面基础性含义。一是人在本质上有着对安全的需要。二是人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可以实现系统及个人岗位的安全生产无事故。人的本质安全是一个可以不断趋近的目标,同时又是有具体小目标组成的过程。人的本质安全既是过程中的目标,也是诸多目标构成的过程。本质安全型的员工可通俗的解释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即具备自
主安全理念,具备充分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安全环境系统保障之下,具有安全结果的生产管理者和作业者。本质安全型企业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该模型建立在对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体系。
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融于全员”、“融于工作”的基本原则,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它是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的沉淀,是员工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行动表现的统一。
全力推进本质安全型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是解决洗煤厂事故频发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煤炭安全生产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搞好安全工作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就是一项治本之策。
开展本质安全型建设是全面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多年的安全管理工作体会告诉我们:安全生产不单纯只是人员、装备、环境、管理、技术等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各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胶合体”。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推进本质安全型建设,建立健全一套动态的人、机、环、管的和谐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和制度规范、管理科学的体系,以减少和消除伤亡事故。
建设本质安全企业,是我国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所以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本质安全型洗煤厂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积极推进本质安全型洗煤厂的创建工作。
实践证明,企业要发展、要生存就必须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洗煤厂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是一个战略问题,它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效益
工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大力推行,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使洗煤厂的安全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本质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通过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预控管理三个阶段。国际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居多,基本上是围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主线来进行的。预控管理是安全管理的最后阶段,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其基本原理是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采用技术和管理综合措施,以管理潜在危险源来控制事故,从而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风险管理目标。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建立的一般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及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危险源的辨识录入、危险源的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录入、危险源的监测预警与考核、评价指标、企业内部评价、外部审核评价、评价指标的监测考核、权限管理及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的,集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将实现用户识别的权限机制、人员访问及控制机制,真正的做到人机环管全面结合,确保本质安全。
四.本质安全建设:
1、落实项目责任,保证安全资源配置
搞好安全生产和搞好其他工作一样,一要领导重视,二要资源到位,三要方法对路。这三个前提条件中,领导重视最重要,有了领导的正确认识,安全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就能配置到位,安全管理的办法就能创新有效。在建的项目中,项目经理是保证安全生产资源配置的关键人物,他们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项目安全生产。因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项目经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项目经理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业绩融入到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检查考核管理制
度,引导、督促项目经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让每个项目领导懂得“以人为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项目领导的思想认识到位了,才会产生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监管能力
建设一支能正确履行监管责任的安全队伍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通过三年的努力,各单位项目安全总监已基本到位,各单位安全督察工作在实现集团公司安全形势持续好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继续抓好这两项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安全总监和其他安全管理人员的考核、培训工作,搞生产经营是业绩,抓好安全生产同样也是业绩,要创造条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同时,要不断加强对项目总工的技术培训,使项目总工有能力完成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编写、审核工作。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安全总监、总工程师和安全监管人员都能具备正确履行安全责任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使每个项目都能够有意识、有能力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实抓好。
3、加强一线员工培训,夯实安全基础
人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因此,不断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作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提高他们的素质就必须做好安全培训。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技能培训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只有把这个基础夯实了,我们的安全生产才有了保证。从近几年项目员工安全培训情况来看,虽然各单位采取了一些办法,但培训效果不是很理想,其中有对安全培训的认识问题,也存在培训师资方面的问题、教材方面的问题和培训资金问题。因此,对一线员工安全培训工作,要从抓项目一把手的认识入手,要制定针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制度。一要保证培训师资、保证培训资金、保证培训时间,同时要求各单位在员工培训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二要规范培训教材,做到因岗施教,对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课程,编制不同的计划,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三要坚持“危险告知制度”,要将不按规程操作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讲清楚,要把正确操作方法告诉员工。四要把师资建设作为搞好培训工作的重
要手段,把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管人员作为重要师资加以培训。
4、充分发挥安全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支撑作用
安全技术是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技术的指导作用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生产作业安全。一个规范的科学的安全技术措施可以指导我们按照正确的程序施工,消除施工中的安全风险。
从安全检查发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项目都制定了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的指导作用在逐年提高,但是还有一部分项目安全技术措施没有明确施工程序,没有消除安全风险的具体方法,仅仅是泛泛而谈几条原则,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有的项目部在进行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时,甚至没有制订安全技术措施,比如2008年发生的一起事故,作业前没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更谈不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只是凭经验施工,最后导致了严重事故。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关键是依据设计要求、技术规程规范以及力学、电学等基础理论,规定一项施工的工作程序、注意要点和消除隐患的方法,并把这些内容反映在图纸上,反映在工作程序上。
经验是我们搞好安全工作的依据之一,但仅仅凭经验是不够的,没有安全技术支撑就不能保证生产安全。因此,各单位要把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核、批准、交底、执行五个环节作为项目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且明确项目总工程师是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主要责任人,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是技术措施实施的主要责任人。
五.本质安全建设的意义:
在经济上,安全状况直接决定着煤矿企业的生死存亡,煤矿企业不论其经营规模大小,经济效益好坏,都经不起事故的折磨,尤其是重大事故的打击,只有杜绝重大事故,减少零打碎敲事故,才能创造宽松的安全环境,才能更好地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实现本质安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告诉我们,作为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就是要保一方“平安”,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必须时时处处坚持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职工群众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最根本利益是生命健康安全。我们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视安全工作。抓好安全是天职,发生事故就是失职。要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时时、事事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置,否则,出了事故,对上对下都无法交待,对自己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狠抓安全,把煤矿建成本质安全型企业应当成为煤矿管理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