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环境 保民生 促和谐
优环境 保民生 促和谐
***环卫处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转作风、勤为民,建设幸福***”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卫生问题、密切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强化问题及时整改反馈”为重点,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化作风建设,确保工作落实,促进我区环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5月份,在全市6个区(管委会)城市综合考评中,我区环境卫生单项考评取得了第一名2次、第二名2次、第三名1次的好成绩。
一、强化组织领导,促进责任落实
(一)强化组织保障。制定本单位“转作风、勤为民,建设幸福***”活动实施方案和环卫12项管理制度,根据单位职工多、干部少,年龄结构老化等实际情况,采取分部门、明职责、促落实的举措,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并取得成效,使全体工作人员保持一颗敬业之心。在省第十五届环卫工人节上,我处作为全市各县区唯一一家“福建省环卫工作先进集体”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二)强化责任意识。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使命,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我处根据工作实际,对全体人员分清“责任田”,勇挑“肩上担”,将责任分解落实至每一细微之处,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件件工作有着落的责任氛围。
(三)强化责任落实。环境卫生工作重在落实,而且要落实到位,只有工作落实到位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大到一个街区,小到一块纸屑,有垃圾的地方就是我们工作的地方,时时刻刻把责任扛在肩上,认认真真把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日常督查,转变工作作风
(一)靠近群众。以“全覆盖、无盲区”目标责任考核为导向,以跟踪督查为主线,以任务时限要求为节点,以加强日常汇报、工作效能问责为手段,以推动工作落实为目标,率先在全市出台了“三位一体”考评,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的“四进”活动等12项制度;并率先为社区书记、主任开授城市管理专题讲座。
(二)贴近民生。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坚持开展满意度测评工作,率先在全市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成立全市首家建筑垃圾投诉受理指挥中心和建立野广告清理专职队伍,受理群众建筑垃圾投诉电话,及时办理和有效清理;问计于民,以查找工作不足为主线,率先制发城管工作手册,在全市率先制作了“门前三包”协管员工作手册,强化宣传工作,坚持每日不少于3次的督查力度,确保责任区域内卫生干净整洁。
(三)转变作风。开展“文明作业示范岗”创建活动,以强化环卫职工服务、安全意识,提高工作技术水平为重要载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争创活动,在单位内形成比学赶超、争优创优的浓 2 厚氛围,培养职工树立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树立环卫新形象。
三、强化挂钩村联络,落实帮扶工作
(一)实地了解村情村貌。5月8日,由我处向分管***和本单位的区委常委***汇报,并邀请其带领我处相关人员深入***东青村进行实地查看和了解,全面了解该村的项目开展、安定稳定、计生工作、村道硬化、家园清洁、地质灾害点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帮扶工作计划。
(二)坚持常态联络制度。明确单位1人为该村的专门联络员,定期联络该村,及时跟踪了解该村的安定稳定状况和计生工作开展情况,分阶段对该村进行帮扶指导,对2名困难户进行慰问。
(三)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该村的环境卫生进行专门指导,并计划为该村配置一批垃圾桶、扫把等环卫设备和工具,提高该村的环境卫生质量。
第二篇: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
在民政局开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大讨论活动暨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华 荣 辉(2009年3月27日)
同志们: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从现在起,用两个月时间,在民政系统开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大讨论活动,继续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全局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主题,进一步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核心理念。以惠民生为最高使命,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促和谐为第一责任,以抓作风为永恒主题,不断推出民政工作新举措,创造民政事业发展新业绩,树立民政队伍建设新形象,在服务大局中实现兴化民政事业新发展。下面我着重讲四个问题:
一、以惠民生为最高使命,加大“三个群体”生活保障工作力度。保障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政工作担负着保障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 “三个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职责,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阀”,发挥着“兜底”保障的重要功能。面对经济“寒冬”的严峻形势,如何改善民生,提高保障水平,必须在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上求突破。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标工作,做好重残困难人员、未参保困难企业职工、60年代精简下放职工等困难群众提高生活补贴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臵政策,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各类困难、优抚、特殊群体的生活、就医、就业、就学和住房等权益需求。进一步深化社会救助机制创新成果,完善救助中心运行机制,拓展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效能。我市实行“一站式”社会救助服务,建立社会救助中心的做法正在泰州市以及其他地方推广。作为这一创新成果的首创者、发源地,我们要在深化上下足功夫,在完善上做足文章,为全市“三个群体”提供更加便捷、更加温馨、更加阳光、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民生“第一窗口”形象。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全市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严峻形势,既要充分发挥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热情,进一步加大“万户结对帮扶”活动的推进力度,切实加强结对帮扶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帮扶效益的最大化,使结对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明显改善。同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开展慈善活动,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保障改善民生,首先要倾听民声。从局领导班子做起,进一步健全领导挂钩联系基层、下访接访等各项制度,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贫困群众家中,面对面听取意见,了解需求。要满腔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求助群众,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实现民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展是硬道理,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开展大讨论活动,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调高目标,促进发展。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民政福利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现有民政福利企业59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1亿元,入库税金1.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4.6%,民政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把市委保增长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加快制定、出台《进一步促进福利企业发展的意见》,加大新(改)办福利企业工作力度,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引导企业“危”中求“机”,寻找机遇,迎难而上,谋求发展,确保今年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升。进一步加快发展福彩销售,完善经济考核激励机制,突出公益性宣传,激发群众爱心,深挖市场潜力,夯实市场基础,扩大市场份额,在2008年名列全市县级销售第10名的基础上再创佳绩,为扶贫、济困、救孤、助残进一步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继续打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亮点,今年新发展35家,使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达到145家,并成为致富农民、造福一方的高效农业发展平台。同时,我们将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为老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
三、以促和谐为第一责任,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稳定是硬任务,是压倒一切的大事。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加大了今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这就需要我们民政部门从大局出发,为维护社会稳定多做贡献。通过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功能,积极培育发展城乡示范社区,筑牢基层社会稳定的平台;通过组织开展“社会组织创新年”活动,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全年新发展165家,并积极打造社会组织品牌,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加强区划地名、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等社会专项事务管理,为广大民政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家庭和谐、婚姻和谐、社会文明;通过推出老龄工作新举措,创新农村敬老院运行机制,出台《乡镇敬老院规范化建设意见》,加大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推进力度,扩大社区居家养老试点范围,大力组织各种公益性老年服务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助老良好氛围,促进代际和谐、社会和谐;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的创建,进一步健全基层双拥组织,完善服务网络,深化“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双拥工作进工厂、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促进军民和谐、军政和谐;通过加强民政信访工作,妥善解决民政对象利益诉求,及时发现和就地化解不稳定因素。总之,通过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和谐兴化作出新贡献。
四、以抓作风为永恒主题,树立民政队伍建设新形象。目标决定您前进的方向,作风事关事业成败,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是确保目标完成的有力保障。2008年,在全局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局荣膺“十佳人民满意机关”称号。基层政权和社会事务科、民间组织管理科、福利企业管理科三个重点岗位民主评议得分位居前列。然而成绩只能证明过去,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党和政府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局机关作风建设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艰苦奋斗的精神弱化,公车改革以后,有的同志出差明显减少,甚至不习惯坐公交车;理解宽容精神缺失,上下之间、科室之间缺少沟通,有的人见荣誉就上,见利益就争,吹毛求疵,斤斤计较,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不强;上网聊天、打游戏等违反工作纪律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工作人员对求助群众不够热情耐心等等。上述现象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位同志的高度重视,要在这次“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大讨论中认真对照检查,切实加以改进。下面,我先谈几点体会:
一是艰苦奋斗要有激情。一个工作动力不足,思想没激情的人,就不可能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足、有激情的人,才能勇于吃苦,不计辛苦,甘于清苦,不怕艰苦。能吃苦,能耐劳,想干事,能干事,才有可能干成事。希望我们每一位民政工作同志永远做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立足本职,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在艰苦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崇高追求。
二是理解宽容,产生合力。有了理解宽容精神,才能积极加强工作沟通,做到重大问题事先沟通,情况紧急事后沟通,意见不一致反复沟通,改变决策再沟通,从而做到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有了理解宽容精神,才能热情加强信息沟通,将掌握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判断及时与其他同志进行沟通,达成互通情况、增强理解、信息共享、促进工作的目的。有了理解宽容精神,才能主动加强感情沟通,做到经常谈心、交心,相互多交流、多提醒、多帮助,讲大局、讲团结、讲风格,及时消除误解和隔阂,从而形成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是团队精神塑造形象。一个缺少团队精神的机关、单位是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广大民政服务对象、广大社会困难群体以及社会各界是通过我们每一位同志的工作来认识、体验、评价民政形象的。因此,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自觉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牢固树立纪律观念,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自觉遵守礼仪规范,以高效快捷的节奏、热情周到的态度、公正透明的方式,竭诚为困难群体服务,为民政对象服务,在优质服务中实现民政队伍整体形象的提升。同时,要通过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促进团队精神的塑造,促进集体荣誉感的增强。
总之,我们每一位民政干部职工都要围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主题,认真开展大讨论活动。使活动过程成为全局上下思想大解放的过程,机关干部作风大转变的过程,科学发展能力大提升的过程,使我们每个民政人在活动中努力争做保增长的服务者、惠民生的实践者、促和谐的参与者,以实际行动为兴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篇:抗大旱保民生 促和谐谋发展
抗大旱保民生
促和谐谋发展
“进农家、助春耕、促发展”活动工作总结
在中共铜仁地委、石阡县委开展的“进农家,助春耕,促发展”活动中,县委安排石阡中学的党建扶贫对象是龙井乡旧寨村,我作为石阡中学的选派人员,在十天的活动中,在旧寨村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看到了因久旱无雨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了解到他们在致富路上存在的种种困难,然后及时向单位领导反映,我们学校给予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旧寨村的村民们没有靠天等援助,而是乡在党委、政府,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奋起抗旱,生产自救,争取把灾情降到最低限度,把旧寨村建成“三个建设年”活动的示范村。
一、旧寨村基本情况
旧寨村是龙井乡撤大村建小村后从原人群村分离出来的一个小村,共辖八个村民组,全村328户,1428人,中共党员26人,青壮年劳动力157人,外出务工人员382人,留守儿童87人,特困户17户,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1320元,主要产业有茶园560亩,烤烟100亩,稻田1000余亩,旱地作物600余亩。
二、因地制宜,抗旱自救
旧寨村因水源条件差,部份稻田已规划种植了烤烟,其 余部分全是靠天吃饭的望天水田,虽有水源点缺少沟渠灌溉,部分烤烟和玉米苗已枯死。面对特大旱情,村民们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奋起抗旱,生产自救,村支两委成员与养鱼一户张光祥自筹资金购置小水泵,在靠近水原点的地方抽水打田20余亩,组织烤烟专业户用马匹运水浇灌烤烟苗,使烤烟地的旱情得到缓解。
三、目前存在的困难
1、由于撤大村建小村,旧寨村缺阵地建设资金、办公经费共2万元。
2、缺蔡家山村民组到大路坪、安上、安下三个村民组的人饮管道1000米,使之解决大路坪、安上、安下三个村民组的饮水问题。
3、希望立项兴建龙硐湾水源点到峰子沟,肖家坡的沟渠,解决500余亩耕田的灌溉问题。
四、解决措施
针对旧寨村存在的困难,选派单位人员如实向相关部门作了反映。5月20日,我校专职党支部书记曾凡斌同志带领学校党建扶贫工作队一行四人,在龙井乡党委副书记罗洪宇同志的陪同下实地查看了旧寨村的旱情,帮助解决旧寨村发展中存在的种种困难,曾凡斌书记是在5月19日送走省教育厅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专家组后,就作出决定第二天带队到旧寨村的。针对旧寨村办公经费短缺,无阵地建设资金问 题,曾凡斌书记表态。石阡中学出资把旧寨村的阵地建设搞起来。把村支两委的形象树起来,针对大路坪、安上、安下三个村民组的饮水工程问题,学校将出资,出力尽早解决三个村民组的饮水问题。关于龙硐湾水源点沟渠的兴建,学校将及时向县水利部门反映,争取尽早立项。同时,曾凡斌书记与龙井乡党委副书记罗洪宇同志针对旧寨村的地理条件,指导旧寨村应大力发展茶叶,烤烟等经济作物,想办法,找路子,定措施,使旧寨村尽快脱贫致富。
“进农家”了解到旧寨村的实际村情及村民的诉求。“助春耕”,看到了村民们抗旱保苗,生产自救的精神。“促发展”看到了村民对脱贫致富的渴望。
通过开展“进农家,助春耕,促发展”活动,宣传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同时针对旧寨村的村情,我们学校帮助旧寨村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帮助村民们寻找致富增收的门路,帮助旧寨村制定了无景发展规划,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了旧寨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了一份应尽的力量。
石阡中学 刘时明 2010年5月22日
第四篇:保稳定,促和谐
保矿井稳定,促和谐兴隆
近年来,“和谐社会”的概念常被人们说起,和谐社会不只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定义。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个“和谐组织”、“和谐企业”、“和谐单位” „„兴隆庄煤矿身为我国的十佳煤矿之
一、全国煤矿的排头兵,更要充分认识到“和谐”的重要性,保证“和谐兴隆”的建设。选煤厂身为兴隆庄煤矿的一个单位,怎么实现“和谐单位”也就是“和谐选煤厂”呢?诸多要素之一就是要保稳定,因为稳定是一切的前提,只有保证一个单位的稳定,保持一个单位的稳定,才能谈“和谐单位”其他方面的建设。
当前社会,新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并投入使用,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等等等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发电行业对煤矿这类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而集中供暖、冶炼行业的技术改革,也使这些传统用煤大户对煤炭的需求大大降低,国内小煤窑不规范、低成本的生产,进口煤炭的冲击,更是催发了煤炭供大于求的经营困境。针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一定要抓好选煤厂的稳定建设,坚定不移的执行好、贯彻好上级传达的各项会议精神,坚决将稳定工作进行到底,才能使我们厂有序发展,为实现“和谐兴隆”添砖加瓦。
保稳定,安全稳定是前提。选煤厂要稳定,职工的安全稳定是首要前提,只有切实做好职工的安全工作,才能更好的去进行各项工作,才能充分的发挥职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要实现安全的稳定,首先就要求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劳动规范,作业规范,作业章程,无一不是职工安全的保护伞,用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是对职工安全负责的表现;其次是要安排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只有培训合格的职工才能保证工作的安全;三是加强安全不放心人的排查工作,扎实做好安全不放心人的帮教工作;四是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通过政治学习、安全活动、班前班后会,对职工的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使职工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通过以上举措筑牢安全关,确保安全稳定。
保稳定,收益稳定是条件。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对于职工来讲,共同富裕最基本的表现无非是保障职工合法收益,重中之重是职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等一切福利待遇。当然是无论煤矿形势多么严峻,一定要群策群力保证职工合法收益,让职工没有后顾之忧,才能让职工安心为岗位奉献。在这一点上,选煤厂可以根据市场调研,了解煤炭市场的细分价格,根据价格和供求,选择合适的煤种,进行多洗、精洗,在细分市场上实现盈利,保证职工收益稳定。
保稳定,结构合理是关键。如果说职工是选煤厂的细胞元,那么班组就是选煤厂的细胞组织,车间就是选煤厂的器官,如何让选煤厂结构整体稳定,显然就是保证车间、班组、职工的结构稳定。通过开展各种问题活动,加强车间、班组的各项建设,提高职工的凝聚力。比如“最美兴隆人”的评选,职工选出他们心中“最美”的人的同时,也定出了他们心中“最美”的标准,那么当“最美兴隆人”劳动的时候,必然会带动其他人,再辅以一定的鼓励和激励政策,那么工作势必会相对比较容易开展。当然,建设稳定的班组、车间,更多的是需要厂、车间、班组领导对自己团队成员进行深入了解、深刻认识,知道他们的特点才能“因地制宜”、合理定岗,才能让职工这个细胞元在岗位上发挥活力甚至创造活力。结构合理了,厂的稳定才能顺势实现。
保稳定,领导有方是助力。领导有方有很多方面,根本上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路线。身为领导应该脚踏实地,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流谈心,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对岗位最了解的永远是在该岗位工作的职工,也许好的技术、“小改小革”就在他们心中萌芽,领导干部适时的引导鼓励也许就会大大提高相应的劳动效率,助推整个厂的生产效率提高。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可以及时化解职工的工作情绪,解职工所惑,排职工所忧,解决好职工的困惑,能有效减小信访工作的压力,在源头上起到对信访的疏导作用。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也是一种好的信访反应渠道和方式,可以把职工的诉愿及时的反应到厂、矿各单位,使之得到合理及时的解决,从而减少违规违法信访事件的发生。职工思想稳定了,工作才能干好,所以,领导有方是稳定的助力。
要实现和谐兴隆,务必要保持矿井稳定,只有做好每一个细分单位的和谐工作才能实现“大兴隆”的和谐,只有保证每一个细分单位的稳定,才能促进和谐兴隆的建设。促进和谐兴隆,一定要充分做到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以收益稳定为条件,以结构合理为关键,以领导有方为助力。
第五篇:保民生 促和谐 争先进(2011年民生工程工作总结)
保民生 促和谐 争先进
————遂川县2011年民生工程工作总结 遂川县地处江西省西南边境,全县国土面积3144.17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全县总人口54万,其中农业人口47.2万,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国定贫困县。2011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立足本县实际,抓住发展不放松,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民生工程方面,坚持统筹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加大投入,走出了一条切合我县实际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社会救助工作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我县社会救助各项工作不断的提高,障力度不断增大。目前,我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3863户,7468人,占非农业人口的11%,共发放城市低保金1632.1万元,月人均补差达到217.9元/月;农村低保对象11670户,24941人,占农业人口的5%,发放农村低保金2296.1万元,人均月补差96.1元/月;救助城市大病对象401人次,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345.3万元,资金使用率为:114.3%;救助农村大病对象1658人次,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1025.3万元,资金使用率为:106.5%;有3432名五保对象,集中供养2952人,集中供养率为86%,发放五保资金636.2万元;临时救助305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2.8万元;救助城乡社会孤残儿童376名,发放孤残儿童生活补助资金258.996万元。这些资金的发放,保障了我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构建了“最后一道保障网”,起到了“兜底”的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1.加大资金投入,使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我县深入城乡基层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积极向县党政领导反映情况,取得重视和支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达到300元/人/月(城市),130元/人/月(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达到2400元/人/年(集中),1320元/人/年(分散)。县财政对所有社会救助工作配套资金758万元,为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2.加大工作力度,使困难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得到解决
(1)完善准入制度,确保应保人员“进得来”
遵照“公平公正、应保尽保”的原则,从建立健全准入制度入手,统一走访调查,严格评审程序,开展听证会议,着力破解审批对象“确定难”,严把城乡低保“入口关”。一是统一走访调查。在乡镇上报申请对象后,由县社会救助局统一组织县、乡、村三级人员进行深入入户调查,明确家庭成员界定问题,明确享受低保否定条件,明确分类核算收入标准,实行一把尺子衡量,有效解决了各乡镇居民家庭收入核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二是实行三级评审。认真实施城乡低保“三级联合调查、三级评议听证、三榜张榜公示”的原则,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评审工作机构,做到三级入户,逢进必评。三是大力开展低保听证。够不够低保,开个听证会,为了保证低保家庭资格的透明、公开,让真正有困难的家庭获得救助,我县今年新增的城乡低保对象都要经过听证会通过才能享受,特别是我县于田镇,在今年4月份起逐村召开农村低保听证会,真正把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最大限度地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听证制度实施已来,群众不仅有知情权、监督权,还有决策权,有效杜绝了因低保问题上访、信访事件的发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3)落实医疗救助制度,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
一是建立快捷透明的工作方式。针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特点,我们制定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流程,从申请到救助资金的发放,每个环节都通过图标说明,方便群众申请、咨询。二是开展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制度。过去的大病医疗救助实行的是二次救助制度,是先缴费后看病、出院再报销的运作方式,程序复杂、手续繁琐,不能及时对病人进行救助。为了方便困难群众,我县与县城多家医疗机构多次协商,签订了医疗救助同步结算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制定出可行性方案,切实简化了手续,使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三是实行档案“一户一档”制度。我们把所有医疗救助对象的个人档案,包括病历、发票、出院小结、申请审批表等所有资料统一用档案袋装好,实行一户一档管理。四是救助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将按核定的救助金额拨入到农村合作银行,由银行将救助金划入救助对象的个人账户,做到对象名单一致、救助标准一致、填写表证一致。
(4)落实五保供养制度,解决五保老人的后顾之忧
今年,我县进一步加大乡镇敬老院新(改)建力度,全年新(改)建敬老院7所,新增院民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新增床位300张以上,同时完善敬老院配套设施,提高集中供养率,全力打造环境优美、服务周到、安全有序的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幸福乐园。同时还提高了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年人均供养标准提高到1320元,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年人均供养标准提高到2400元。农村五保老人全部实现老有所养,彻底解决了农村五保老人的后顾之忧。同时为切实推进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工作,配强配优敬老院管理人员队伍,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我局改革敬老院用人制度,采取公开招聘方式,按照年轻精干,文化素质较高,热心敬老院工作的要求,按比例重新招聘了91名乡镇敬老院管理人员,对招聘后的工作人员,按院长240元,工作人员200元,勤杂人员16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使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得到较大提高,为全面提升敬老院和五保供养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5)落实孤残儿童和临时救助制度,提高困难群众抗风险能力
为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我县对因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特殊困难。有效解决一些家庭在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或家庭成员出现重病、大病后以致整个家庭马上陷入困境的状况。同时,对于“六十年代精简退职人员”和“城乡孤残儿童”、“城镇三无”对象继续实行定额救助,并提高他们的救助标准,今年精简退职人员救助标准提高到245元/人/月(城市)、205元/人/月(农村),孤残儿童救助标准为570元/人/月(城市)、400元/人/月(农村分散)、1000元/人/月(福利机构)。
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
今年,国家民政部继续在我县扶持40户农村特困群众建房,每户资助建房补助资金12000元。为切实把此项利民惠民工程做实做好,我们严把享受对象审批关:一是必须是农村特困户;二是目前无住房户或严重危房户;三是从调查、申请、审批,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张榜公布,接受群众评审和监督。在经过认真调查了解和评比的基础上,最终确定40户扶贫建房享受对象。对象确定后,我们在规划设计上,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结合山区乡村的特点,按照有利于防灾避灾的要求,提出建房方案,供建房者参考,并及时下拨建房补助资金,要求各乡镇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帮扶工作,确保全部建房户都能按时按质完工。截止到目前,40户建房户的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部分已经搬迁入住,预计今年年前全部建房户均可迁入新居。此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困难家庭居者有其屋,同时提高农村困难居民的抗灾自救能力,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基层政权工作
1.对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补助,全年共发放补助资金 107900万元。
2.补贴经费专项用于在职在岗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包括居 委会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居委会专干。领取国家行政或者事业单位正式工资,在居委会挂职、挂编等人员不在补贴范围之内。
3.根据各居委会自身建设状况、工作任务大小、工作 开展情况以及现有工作人员数量,按照体现公平、兼顾效益,县城区居委会和乡镇居委会区别对待的原则。
4、此款由县财政局转县民政局通过银行“一卡通”方式 直接发放给个人。
四、优抚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优抚对象的优抚经费全部从2010年10月1日起开始提高抚恤补助标准,我们及时将新标准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民政所及财政所,补发提标金24万元,并于元月份将提标金全部发放到位。同时在资金发放形式上,在每个季度第一个月的15 日以前通过“一卡通”形式将抚恤补助金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从未出现优抚对象因资金发放不到位或不及时而上访现象。全年因死亡而被取消的优抚对象23人,共发放各类优抚资金 673万元。
虽然我县在民生工和各项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恳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和要求,以利于我们不断改进提高,努力将我县社会救助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