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援助惠民生 服务社会促和谐(范文模版)
法律援助惠民生 服务社会促和谐
法律援助,作为当代社会一项新的开创性事业,它代表的是政府,面对的是贫弱,体现的是正义,呼唤的是良知,在服务民生、构建和谐、维护稳定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国家司法救济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将法律援助纳入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对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律援助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被列入XX市十大幸福工程。我市法律援助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第四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第一届全国敬老文明号”、“河南省青年文明号”、“河南省优秀法律援助中心”、“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托起民生“XX梦”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后,XX市将进一步致力于:宣传更广泛,全面提升济源法律援助的知名度、影响力;网络更完善,让更多群众成为法律援助的受益者;工作更规范,把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提高XX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公信力;服务更亲民,把党的关爱、政府的阳光传递给广大群众,让XX法律援助成为百姓心中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实现XX法律援助工作的新飞跃。
第一,凸显政府职责,以高标准实现自身建设更强,力求发展。法律援助是国家的义务、政府的责任,是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本质要求。要把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法律援助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把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保持动态增长。要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各地综合治理年度检查考核内容和“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经费保障机制和目标考核体系。要把完善硬件设施建设作为着力点,舍得投入,按规范化标准建成接待大厅,设置接待室、办公室、档案室等功能区域,配备齐全的现代化办公设备.要依据政策,积极向党委政府争取支持,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劳动仲裁、财政、人事等部门协调,真正把政策给予法律援助的倾斜支持变成法律援助事业发展进步的现实。
第二,着眼社会使命,以新形式实现形象宣传更佳,争铸品牌。法律援助不仅是国家对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一项社会责任。要让法律援助完全融入社会,为广大市民所熟悉,真正走近群众,为弱势群体所运用。要不断延伸法律援助工作网络,把法律援助的触角伸向基层,提高群众知晓率。要不断创新法律援助宣传形式,积极运用微信等公众平台,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和熟悉法律援助工作。持续开展“法律援助进校园”、“法律援助释疑惑”活动,深入推进涉军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活动,提升法律援助的知名度和感召力。要完善法律援助中心与法院、劳动部门、大调解、信访的协作对接机制,在工作的实施中宣传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加强与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组织和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实施渗透宣传。
第三,倾听百姓心声,以优质服务实现社会效果更好,共创和谐。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是关心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众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工程和民心工程。要大力推行以“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责任公开、办事结果公开”为重点的政务环境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降低门槛,全面放开案件受理范围;持续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特别是做好对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留守儿童、老年人、妇女等群体的维权工作;继续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持续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建设活动;加强“12348”法律咨询电话建设,及时开展对已办结法律援助案件的回访。要不拘泥于纯粹地解决困难群众诉讼难的问题,积极拓展法律援助维护社会稳定秩序功能。
法律援助工作是扶贫济弱帮困解难的阳光工程,是巩固执政根基提升政府威信的民心工程,是维护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我们会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维护和实现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我市法律援助工作水平,将法律援助的美誉写满济源大地,为我市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
在民政局开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大讨论活动暨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华 荣 辉(2009年3月27日)
同志们: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从现在起,用两个月时间,在民政系统开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大讨论活动,继续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全局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主题,进一步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核心理念。以惠民生为最高使命,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促和谐为第一责任,以抓作风为永恒主题,不断推出民政工作新举措,创造民政事业发展新业绩,树立民政队伍建设新形象,在服务大局中实现兴化民政事业新发展。下面我着重讲四个问题:
一、以惠民生为最高使命,加大“三个群体”生活保障工作力度。保障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政工作担负着保障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 “三个群体”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职责,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阀”,发挥着“兜底”保障的重要功能。面对经济“寒冬”的严峻形势,如何改善民生,提高保障水平,必须在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上求突破。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做好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标工作,做好重残困难人员、未参保困难企业职工、60年代精简下放职工等困难群众提高生活补贴工作。全面落实优抚安臵政策,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各类困难、优抚、特殊群体的生活、就医、就业、就学和住房等权益需求。进一步深化社会救助机制创新成果,完善救助中心运行机制,拓展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效能。我市实行“一站式”社会救助服务,建立社会救助中心的做法正在泰州市以及其他地方推广。作为这一创新成果的首创者、发源地,我们要在深化上下足功夫,在完善上做足文章,为全市“三个群体”提供更加便捷、更加温馨、更加阳光、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民生“第一窗口”形象。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全市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严峻形势,既要充分发挥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热情,进一步加大“万户结对帮扶”活动的推进力度,切实加强结对帮扶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帮扶效益的最大化,使结对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明显改善。同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开展慈善活动,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保障改善民生,首先要倾听民声。从局领导班子做起,进一步健全领导挂钩联系基层、下访接访等各项制度,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贫困群众家中,面对面听取意见,了解需求。要满腔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求助群众,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实现民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展是硬道理,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开展大讨论活动,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调高目标,促进发展。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民政福利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现有民政福利企业59家,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1亿元,入库税金1.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4.6%,民政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把市委保增长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加快制定、出台《进一步促进福利企业发展的意见》,加大新(改)办福利企业工作力度,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引导企业“危”中求“机”,寻找机遇,迎难而上,谋求发展,确保今年各项经济指标稳中有升。进一步加快发展福彩销售,完善经济考核激励机制,突出公益性宣传,激发群众爱心,深挖市场潜力,夯实市场基础,扩大市场份额,在2008年名列全市县级销售第10名的基础上再创佳绩,为扶贫、济困、救孤、助残进一步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继续打造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亮点,今年新发展35家,使全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达到145家,并成为致富农民、造福一方的高效农业发展平台。同时,我们将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为老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
三、以促和谐为第一责任,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稳定是硬任务,是压倒一切的大事。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加大了今年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这就需要我们民政部门从大局出发,为维护社会稳定多做贡献。通过发展城乡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功能,积极培育发展城乡示范社区,筑牢基层社会稳定的平台;通过组织开展“社会组织创新年”活动,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全年新发展165家,并积极打造社会组织品牌,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加强区划地名、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等社会专项事务管理,为广大民政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家庭和谐、婚姻和谐、社会文明;通过推出老龄工作新举措,创新农村敬老院运行机制,出台《乡镇敬老院规范化建设意见》,加大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推进力度,扩大社区居家养老试点范围,大力组织各种公益性老年服务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助老良好氛围,促进代际和谐、社会和谐;通过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的创建,进一步健全基层双拥组织,完善服务网络,深化“一助一”扶优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双拥工作进工厂、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促进军民和谐、军政和谐;通过加强民政信访工作,妥善解决民政对象利益诉求,及时发现和就地化解不稳定因素。总之,通过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和谐兴化作出新贡献。
四、以抓作风为永恒主题,树立民政队伍建设新形象。目标决定您前进的方向,作风事关事业成败,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是确保目标完成的有力保障。2008年,在全局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局荣膺“十佳人民满意机关”称号。基层政权和社会事务科、民间组织管理科、福利企业管理科三个重点岗位民主评议得分位居前列。然而成绩只能证明过去,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党和政府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局机关作风建设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艰苦奋斗的精神弱化,公车改革以后,有的同志出差明显减少,甚至不习惯坐公交车;理解宽容精神缺失,上下之间、科室之间缺少沟通,有的人见荣誉就上,见利益就争,吹毛求疵,斤斤计较,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不强;上网聊天、打游戏等违反工作纪律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工作人员对求助群众不够热情耐心等等。上述现象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位同志的高度重视,要在这次“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大讨论中认真对照检查,切实加以改进。下面,我先谈几点体会:
一是艰苦奋斗要有激情。一个工作动力不足,思想没激情的人,就不可能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足、有激情的人,才能勇于吃苦,不计辛苦,甘于清苦,不怕艰苦。能吃苦,能耐劳,想干事,能干事,才有可能干成事。希望我们每一位民政工作同志永远做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立足本职,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在艰苦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崇高追求。
二是理解宽容,产生合力。有了理解宽容精神,才能积极加强工作沟通,做到重大问题事先沟通,情况紧急事后沟通,意见不一致反复沟通,改变决策再沟通,从而做到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有了理解宽容精神,才能热情加强信息沟通,将掌握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判断及时与其他同志进行沟通,达成互通情况、增强理解、信息共享、促进工作的目的。有了理解宽容精神,才能主动加强感情沟通,做到经常谈心、交心,相互多交流、多提醒、多帮助,讲大局、讲团结、讲风格,及时消除误解和隔阂,从而形成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是团队精神塑造形象。一个缺少团队精神的机关、单位是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广大民政服务对象、广大社会困难群体以及社会各界是通过我们每一位同志的工作来认识、体验、评价民政形象的。因此,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自觉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牢固树立纪律观念,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自觉遵守礼仪规范,以高效快捷的节奏、热情周到的态度、公正透明的方式,竭诚为困难群体服务,为民政对象服务,在优质服务中实现民政队伍整体形象的提升。同时,要通过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促进团队精神的塑造,促进集体荣誉感的增强。
总之,我们每一位民政干部职工都要围绕“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我为兴化发展作贡献”主题,认真开展大讨论活动。使活动过程成为全局上下思想大解放的过程,机关干部作风大转变的过程,科学发展能力大提升的过程,使我们每个民政人在活动中努力争做保增长的服务者、惠民生的实践者、促和谐的参与者,以实际行动为兴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篇:服务企业惠民生优化环境促消费
服务企业惠民生优化环境促消费
今年以来,禹城市服务业发展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一致,求实创新,围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知名商业品牌的塑造、经营消费环境的优化等目标,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全力引导企业扩大规模、优化环境,营造规范、有序、放心的消费环境。
市服务业发展局结合全省“满意惠万家”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措施,围绕培育骨干流通企业做好文章。强化了对大型商场等布局、投资的指导和协调,促进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引导龙头企业东方大厦、贸易大厦、鸿福大厦等实施硬件设施提升建设、整体布局调整、商品档次上移、管理水平提高、购物环境优化的规范提升工作。东方大厦投资200万元实施改扩建装修工程,扩建了三楼、四楼营业现场,并重新进行了经营布局调整,形成了30余个品牌专卖厅,名优品牌荟萃,花色品种齐全,使商品更加高档,布局更趋合理,顾客消费更加方便,所需商品一站式购全。鸿福、贸易大厦也都对内部进行了分批装修,为全市人民营造了一个温馨、优雅、时尚的购物休闲环境,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提升了商业设施品味,增强了现代时尚气息。2010年12月30日服务业发展局
第四篇:金融服务惠民生
金融服务惠民生
近年来,南充市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举措,主动作为,各项业务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实现了发展提速、系统升位、同业领先的宏伟目标,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2012年8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50亿元,居全省农信社系统和全市金融机构之首;2009年至2011年全市农村信用社每年新增贷款规模在30亿元以上,截止8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30亿元,无论是贷款增长,还是贷款余额均占据全市金融机构第一位。自实施“惠农兴村”、“扶微助小”两大服务民生工程以来,全市农信社积极响应,周密部署,增添措施,努力跟进,推动了“两大工程”快速有效开展。8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余额144.85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农户贷款总额的89%,同比增加21.5万元和1.9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25亿元,占全市金融同业的36.5%,同比增加
1.2亿元和0.9个百分点。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计安装电话支付终端5438台,已开通个人网银22428户、企业网银448户,短信业务签约个人客户达10.45万户;布放自助银行设备199台,各种便民惠民利企业务都较之同期有了大幅增长,“两大工程”快速推进,成效初显。
百折千回 上下求索
战略转型找到坚实依托
农村信用社因农而生,助农为本,靠农而强,伴农成长。成立61年来,无论体制如何变迁,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始终不忘“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神圣使命,始终不变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特别是省联社成立的7年来,南充农信干部员工负重自强,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在改革中砥砺,在发展中奋进,突破了发展困境,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及市场定位的发展新路子,迈上了向现代金融企业战略转型的新阶段。
然而,如何在芸芸众“行”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农信社在探索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在执着追求的过程中,农信社搬过本本,迷信过其他银行的先进经验,一次次的水土不服和鲜如人愿的结果告诉他们:只有将现代银行普遍理念与农信社实际紧密结合,才能走出既具有现代银行的先进性,又具有农信社独特优势的路子。然而,每一步创新,都面临着保守僵化和激越冒进的双重挑战;每一次突破,都曾遭遇局部和整体、当前与长远的两难选择;每一项决策,都曾困惑于诉求迥异的众口难调。
一次次挑战,一次次迷茫,一次次选择,四川农信人终于找到了他们战略转型的基石。“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民生工程破茧而出!
自2009年起,四川农信就启动了“惠农兴村”和扶持小微企业试点计划。2012年南充市政府“万千百”金融服务工程及“千户成长型小微企业信贷助推计划”、“万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信贷助推计划”、2012年9月4日 “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民生工程全面启动。全市农村信用社响应号召,紧随其后,围绕当地政府规划,产业趋势及特点,制订方案,建立机制,落实责任,创新方式,开发产品,致力于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普惠、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以此助推南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成绩是果,过程是因。一组组数据往往只记录了取得硕果时的辉煌,却忽略了其艰苦发展的过程。南充农信执着于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感,其改革发展的强大原动力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昭示了南充农信紧跟时代,开拓创新的顽强毅力和自身旺盛的生命力。
与农共舞 与企共赢
两大工程惠泽千企万户
让农民享受与城市人一样的金融服务,这是四川农信的至高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南充农信上下求索,奋勇当先。2010年,南充农信借助省联社在全国率先开发上线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系统,率先实施农村金融服务普惠制。2011年,实施“惠农兴村”金融服务民生工程,该工程以双百(百分之百地满足符合条件农户的贷款需求,百分之百地对农户满腔热忱地服务)的工作方针,精心打造便民惠民工程。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加大了“惠农兴村”、“惠农强农”支持力度,现以5438台电话支付终端,已覆盖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从“一乡一社”到“进村入户”的新格局,进入了无遗漏,无空白的全覆盖时代。受惠于此的村民们说:“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服务,农村信用社真是把服务做到家了。”
“进货就贷,卖货后就还,就像存取款一样方便,非常省事”,村民们这样评价小额农贷。
一位人民银行资深人士这样评价“惠农兴村”工程:“惠农兴村”让金融服务从乡镇延伸到村组惠及万千农户,让农民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普惠现代金融服务,确保每个农民特别是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农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公共服务中的金融服务权利。
很了不起的一项利国利民工程,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做到了。
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界性难题上,南充农信同全省农信一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大力支持全民创业。
“三个千方百计”,南充农信喊出了最为响亮的口号。千方百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千方百计提高工作效率、让企业尽快得到贷款。
“扶微助小”金融服务民生工程以“六个抓手”、“三个到家”、“四个更加”全方位服务小微企业。在战略定位上,把小微业务作为核心业务,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客户中心。针对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 “跨越通”系列贷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整贷零还贷款、积分贷款、循环贷款)、商标质押贷款、“惠商贷”——中小企业主按揭贷款等系列产品,已成为支持小微企业的特色品牌、黄金品牌。在业务运营模式上,引进德国IPC公司的微贷技术,率先在嘉陵联社试点取得成功,嘉陵联社于4月11日正式成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设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岗,专门对小微企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同时重点抓好产品特色化建设,改变传统信贷业务对抵押、质押品的过分依赖,为过去无法获得贷款的广大小企业、个体工商业主开辟了一条绿色融资渠道。截止八月末,该联社投放小微贷款380笔,贷款余额达到6200万元,有效满足了城区及城郊接合部小微客户等群体的资金需求。目前,微贷业务已在全市其余8家联社进行横向复制推广。
牢记使命 不负重托
南充农信改革创新之路必将载入史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近年来,南充农村信用社牢记宗旨,肩负使命 — 助农致富、与农共舞;肩担道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 为党政分忧、为民众解难,扶危济困;打造核心竞争力 — 转换经营机制,猛上台阶;战略转型 — 流程银行,惠农兴村,扶微助小……一个个关键词载入南充农信历史的大词典。普惠金融作为主线串联了这些关键词,成为南充农信改革的思想坐标,发展的动力之源和转型的灵魂指引。
金融服务普惠制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工程金融服务最基本要义,它既是农村信用社立足自身宗旨与特点的主打工程,也是涉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社会工程。
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大学生村官春雨行动贷款,填补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在这些事关民生、扶助弱势等社会责任的履行上,深深地烙上了南充农信深情的印迹。
只有服务社会才能发展自己,只有发展好自己才能更好服务于社会。南充市农村信用社将打造社会服务功能上升到战略高度,真正把南充农信建成全市存贷规模最大、竞争实力最强、经济效益最好、社会声誉最佳的“四最银行”。相信南充市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必将光芒四射!
第五篇: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
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XXX社区创建调解矛盾纠纷特色社区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是综治维稳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不仅可以把矛盾纠纷消化在萌芽状态,维护基层社会和谐。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很多“民”转“刑”事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近年来,XXX社区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综治维稳工作的第一抓手,建立起镇、村两级排查化解机制,提出以“大调解”换“大和谐”,深入排查化解辖区内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我社区的和谐稳定。
一、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把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宣传有关下岗安置、再就业、拆迁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宣传维护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讲政策、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群众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正常合法渠道主张诉求,教育引导群众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谋求发展上,依法依政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居民XXX因房屋问题和 产生了矛盾,一度心态极为不稳,社区立即上门,多次反复的劝道,使其放弃了以极端手法解决矛盾的行为,从而走司法程序,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强化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
XXX社区位于介休的老城区,平房多,老旧房屋多,危房多,街道窄、乱、破,辖区内老人多,街社民情十分复杂,因排水、占道、等矛盾引发的纠纷屡有发生。若不能正确、及时地化解和调处,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影响我街道的社会稳定。我社区始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制定了《开展集中排查调处重点矛盾纠纷活动实施方案》,坚持边排查、边调处、边化解,通过及时向群众做好耐心、细致地说服解释工作,深入辖区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使原来的事后被动调解,变为预防在前的主动调解,实现重心前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了矛盾激化。我们在经常性的走访中了解到旧粮食局的部分离岗职工,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一卡通和保险无法解决,我们就多次跑粮食局和市委有关部门协商,终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了上访和矛盾的激化。
三、创新方式方法,解决难题,调解工作到位
实行跟踪服务工作机制,消除矛盾隐患。根据实际需要,及时主动上门走访,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在调解方法上,积极开展“三多”工作法,即“多打电话问问,多下辖区跑跑,多到社区居民家聊聊”,使调解员对辖区内发生的纠纷底子清,情况明,调解过程中能够切实做到有的放矢。一旦出现矛盾苗头,社区有关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解决。在社区硬化路面的时候,双槐巷居民、堡上巷居民因院内无下水道而拦阻施工人员,使工程无法正常进行,社区主任、书记和调解员及时到现场,做说服工作,特别是双槐巷居民多次劝说都无功而返,我们就找到和这户居民的朋友加入劝说中,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让路面硬化工作按时完成。
四、是始终坚持破解难题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在调解重点上有突破。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具有多发性、广泛性、敏感性的特点,街道“大调解”工作的着眼点和重点放在对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的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性质严重的热点、重点问题上。我们辖区有房管局在八九十年代修建的改造楼4栋,接大暖以来,暖气不热一直是居民们不满意的,今年矛盾爆发,经过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多处协调,先是城建局提出改造供热管道,而居民不愿意出这部分资金,事情出现僵局,将近11月了,还是无法供热,社区再次协调居民和供暖、城建局等部门,达成了有城建局出资改造管道,住户结清取暖费用的解决方案。终于在供热一个月后给这些部分居民开始了供暖。通过我们的努力,近年来,有效化解了一批棘手的矛盾纠纷,从而在突破遗留难题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有了新的进展。
五、是对家庭邻里矛盾纠纷,采取人性化调解原则。针对继承、赡养、宅基、土地、经济、婚姻等家庭邻里纠纷,我们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以构建和谐、以人为本为理念进行人性化调解。如宋佳牌楼巷的居民
和
因修建厨房阻隔了居民去厕所的行路,引发了矛盾,社区主任和调解员多次上门,进行劝说,协调,双方平和的解决,避免了邻里之间的尴尬。居民XXX,年老多病,家有三个女儿,在赡养中,出现了矛盾,二女儿一气之下就把老人遗弃在办事处,社区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和派出所联系,到她几个女儿所在的村、居住地,以法律为依据,多次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大女儿把老人接回的家,并办理了低保手续,使该矛盾得以化解。
六、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经常化。
以维护“两会”、“两节”、“五一”、“**”等敏感期安全稳定为重点,坚持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做到矛盾早发现、早治理、早调解,建立健全重大矛盾纠纷一事一报制度,确保将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的经常化。
为了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依法治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几年来,我们社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坚持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以服务民生、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新路子,进一步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大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