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全连续棒材轧机的发展和进步
1、概述
我国第一台全连续棒材轧机是1961年在首都钢铁公司建成的Φ300mm小型轧机,全套设备由前苏联引进。原设计年产能力为30万t,后经多次技术改造和改进操作,实际年产能力达到82万t。
改革开放以后,在80年代大多引进国外二手全连续棒材轧机,如1988年原上钢一厂引进了德国全连续棒材轧机,此后,沙钢、涟源、承德、大连、无锡、陕西等厂均引进了国外二手全连续棒材轧机。
从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引进和合作制造当时最先进的全连续棒材轧机。这有两类情况:一种是全线引进国外设备,如1996年唐山钢铁公司从意大利达涅利公司全线引进的轧机,投产最大终轧速度达18m/s,设计年产能力为60万t,共设18台机架。随后韶关钢铁公司、淮阴钢铁公司、广州钢铁公司等也引进了达涅利或Pomili公司的全连续棒材轧机。另一类是合作制造,由国内公司技术总负责,部分引进国外设备。到90年代后期国内设计制造的全连续棒材轧机(少量引进)也陆续建成投产,并出口国外,如向阿曼提供30万t/a全连续棒材轧机,向莫桑比克提供40万t/a棒材轧机,最近又和巴西签订出口两套长材轧机合同。
我国2009年生产棒材5565.4万t,钢筋12150.55万t,合计约17716万t,除了全连续棒材轧机生产了相当多部分外,其中一部分系由半连续棒材轧机生产的。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全连续棒材轧机有100台以上,是世界上拥有该类轧机最多的国家,并且有以下进展:
1)生产率大幅提高。过去一套棒材生产线年产能力约30万t~50万t,现在提高到80万t~100万t;
2)品种显著增加。过去一般生产规格为Φ10mm~35mm,现可生产规格Φ10mm~60mm,并且可生产直径为Φ50mm大盘卷;
此外,为生产特殊钢大直径棒材,兴澄特钢和首钢宝业均先后建设了大规格棒材轧机(Φ80mm~300mm),由于年产能力不需过大(已达80万t~100万t/a),故建成半连续轧机,包括1架可逆式粗轧机和6架精轧机;
3)由于增加减定径设备,产品精度显著增加,一般均可达到德国DIN标准允许公差的1/4;
4)由于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燃料、金属消耗显著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减少,成本降低。
2、全连续棒材轧机的技术进步
2.1全连续无扭高速轧制
我国新建现代化棒材轧机全部采用15~20架轧机连续轧制,为避免轧制过程扭曲,粗、中、精轧均采用平、立交替布臵,精轧机终轧速度有很大提高,一般均在18m/s以上,个别工厂如包头钢铁公司于2007年投产的棒材轧机最大终轧速度达35m/s。
全连续无扭高速轧制带来的好处,一是生产率有很大提高,年产能力达60万t~80万t,少数轧机如首钢宝业集团由达涅利公司引进的棒材轧机,沙钢新建No.3棒材轧机年产能力均为100万t/a;二是无扭轧制、提高了产品质量;三是免去往复轧制,来回输送,减少温度损失,节约能耗;四是连续轧制,有利于控温控轧,实行TMCP工艺。
2.2新型蓄热式加热炉
采用新型蓄热式加热炉的优点:一是可利用低热值煤气如纯高炉煤气;二是预热温度高,空气预热温度可达1000℃,煤气也可进行预热,排烟温度可低于150℃,热效率可达到70%以上,节能效果达20%~30%,从而也减少CO2和NO2的排放量;三是提高加热炉生产率,炉底应力由以往的500kg/m2?h~600kg/m2?h提高到850kg/m2?h~900 kg/m2?h,提高产量15%~20%。
我国新建全连续棒材轧机在有低热值煤气如高炉煤气可提供作为燃料时一般均采用此项技术。
2.3热装热送技术
合格连铸坯通过热装辊道,直接进入加热炉进行加热和均热,热装温度可达600℃以上,其效益非常明显。(1)钢坯入炉温度每提高100℃,可降低燃耗6%左右。(2)提高生产率。加热炉较冷装料时可提高10%左右。(3)减少烧损量、提高成材率。500℃热装可降低烧损量0.5%~1.0%。
2.4增加减、定径设备
在新建全连续棒材轧机时(特别是合金钢棒材轧机)多增加减定径设备,如江阴兴澄特钢于2006年夏投产的棒材轧机即有5道次Kocks/Danieli减定径机;大冶特钢公司于2005年投产的棒材轧机也从达涅利公司引进减定径机组,华菱集团湘潭钢铁公司2006年投产的棒材轧机从Kocks公司引进Φ370mm三辊五机架减定径机。海南光原公司、宁夏电投钢铁公司、大连钢厂、河南济源公司、邯郸钢铁公司等都设有减定径机,对提高产品精度、解决棒材轧制过程中温度控制问题都有明显的效果。
设臵减定径机架数各厂有所不同,优质钢棒材轧机大多设臵5架,也有设臵4架的。
2.5 TMCP技术
TMCP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控制轧制温度和轧制后冷却速度、冷却的开始温度和终止温度,最终控制钢材的组织类型、形态和分布来提高钢材的力学性能,通过TMCP利用钢材余热可替代正火,淬火-回火(回火需离线)处理,改善钢材的力学性能,减少热处理消耗。为实现该工艺,需要采用高刚度大功率的轧机以及高效的快速冷却系统和相关的控制数学模型。
具备超细晶粒钢生产能力的棒材TMCP生产线所生产的钢材强度高,可节约合金资源。与一般工艺生产出来的钢筋相比,可大量节约钢材,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都十分有益。如抚顺新抚钢80万t/a棒材轧机采用TMCP工艺以20MnSi钢批量生产出400MPa、500MPa级高强度钢筋,以Q235成功生产出355MPa、400MPa级高强度钢筋。20MnSi钢、Q235钢生产超细晶粒钢筋(HRB400)代替强度低的HRB335(20MnSi钢)可节约钢材约14%以上。
2.6低温轧制
将开轧温度控制在950℃左右,在选择轧机机架钢度和主电机容量时均适应此要求,以达到总体节能和减少金属烧损的效果。
2.7切分轧制
对小规格棒材进行切分轧制可以提高轧机生产率,并可使生产大、小规格时产量差别不大,以利于协调生产,增加加热炉等设备利用率,沙钢三棒材轧机(2006年投产)生产Φ14mm以下棒材时进行四切分轧制,Φ16mm、Φ18mm时进行二切分轧制,Φ25mm时单线轧制。现已在我国新建棒材轧机上广泛使用。江西萍乡钢铁公司二轧厂生产Φ10mm螺纹钢筋时成功地采用五切分轧制。
2.8较大直径棒材成卷收集运输(大盘卷)
过去一般均在线材轧机上生产直径至Φ25mm钢材成卷收集称为盘条。现在棒材轧机上也装设工字轮盘卷作业线,可将直径至Φ50mm棒材成卷收集外运。如天津钢铁集团棒材轧机,华菱湘潭钢铁公司棒材轧机,包头钢铁公司棒材轧机等,其中天铁和包钢均采用达涅利公司开发的工字轮棒材卷取作业线。
2.9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一般采用二级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数字控制,可用编程序控制器进行轧机设定参数高速程序控制和微张力活套控制、物料跟踪控制等。生产管理级可实现轧制程序、工艺参数优化管理、生产信息和生产报表管理,整个生产线采用自动化操作生产。
3无头轧制
国际上棒材无头轧制已有三种形式,一是连铸坯焊接棒材无头轧制;二是中间坯焊接无头轧制;三是铸轧型无头轧制。应用比较多的是连铸坯焊接型无头轧制。我国唐山钢铁公司曾引进了该项技术和设备,其工艺是合格连铸坯经加热炉加热后在出炉辊道上将前一块尾部和后一块头部焊接后直送轧机无间隙的轧制棒材。它的优点是:
1)减少去头去尾废钢,减少短尺产品,提高了成材率; 2)由于无间隙生产提高了生产率; 3)减少了维修成本;
4)如生产大盘条,盘卷单重不受坯重影响。
但该工艺未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其原因是:
1)提供无缺陷连铸坯是运用此项技术的前提条件; 2)钢坯对焊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对接钢坯端面几何一致性。目前一些钢厂对焊率不高主要是由于火焰切割的坯料端面不整齐和铸坯断面脱矩造成的。
4展望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全连续棒材轧制生产方面有很大进展,新建现代化轧机在100条以上,引进了当代最先进的技术,国内也能设计制造全连续棒材轧机并开始出口国外,但在技术上缺少创新,国产全连续棒材轧机水平有待今后进一步提高。
第二篇: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9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的结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007年12月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2006-12-14 18:33自我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以来,通过上级党委的正确引导、支部及联系人的培养教育、周围同志的关心帮助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使我在政治思想上更加成熟,对党的目标、宗旨、任务等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更加增强了为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勇气。现实使我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历史把重大责任赋予了我们的党,人民对我们的党寄予了厚望。也正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拯救人民群众于水火之中,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特别是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也更加充满信心。尽管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艰辛,但我深信:有中国共产
党的正确领导,任何艰难险阻我们都能克服,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一个繁荣富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将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使我由衷地感到,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是深受人民拥护和信赖的党!我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做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先锋,更重要的是要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为了达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实现自已的理想,在平时,我能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始终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作为自已的行动指南,时刻对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言行,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处处维护党的形象和利益。不信谣,不传谣,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受了组织对我的严峻考验。在上级行党委开展的“依法合规经营”、“十六大”、“三个代表”等专题学教活动中,我能积极参与,主动对照,仔细排查,及时整改,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在工作上,我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按原则办事,牢固树立“热爱农行,献身农行”的思想,牢固树立“服务就是效益”的思想,服从组织安排,谨记党的教诲,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入党申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带头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实践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具体要求。在行党委开展“两加快,两提高”活动中,我能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以满腔的热情、扎实的作风、勇于吃苦的精神投入到业务经营之中去。做到不为任务为义务,不为个人为他人,不为局部为全部,不为票子为样子。在我行计算机设备处于“超龄服役”的情况下,我能够利用休息时间研究机器性能、故障原因、排除方法,有效地保证了电脑正常运转,促进了业务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为配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我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不遗余力地发挥自已的技术优势,主动编写应用程序,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了一套客户经理考核系统,摆脱了手工记帐、重复统计、浪费人力、反映不实的操作时代。尤其是今年初,基层网点推行柜员制以后,我除了协助领导做好ABIS系统程序的调整和测试,还加班加点编制以柜员业务量和现金收付量为主体的考核应用程序,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从不叫苦叫累,而且毫无怨言,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我行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职工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受到了全行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第三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中国发展进步(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旗帜代表前进方向,旗帜代表共同意志。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科学命题,并指出高举这一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不仅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而且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科学命题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自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一般分为三种形态,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论述,多表现在一般理论和革命运动方面,由于他们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历,所以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社会进行详尽的描述。列宁虽然领导建立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但他由于过早去世,也没能形成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系统论述。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虽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但实践证明他的社会主义模式是不成功的。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既总结历史又放眼未来,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找到了一条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鲜明地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科学命题的提出,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恩格斯曾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不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使社会主义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在理论体系方面,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的破题,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创造性回答,再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崭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得到发展。在目标和道路方面,党的十二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今天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它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得到了新的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同时也为处于低潮时期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崭新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我国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也全面推进,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在整体推进国内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在国际上,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形成了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使我国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向世界人民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事实已经雄辩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中国发展进步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四篇: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
社会主义五百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程。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给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由此从空想走向科学。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理论走向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科学回答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发展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确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抚今追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九十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搞清楚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用事实来说话、由人民来评判。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推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就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包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
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过去,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一次次碰壁、一次次觉醒,一次次实践、一次次突破,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路。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并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动,从全局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和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这是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更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五位一体”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整体性目标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相协调,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抉择。这一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相继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专题研究,完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顶层设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个“全面”相互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的有序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要深刻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作为具有内在理论和实践逻辑关系的统一体来把握和理解,努力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要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战略举措不放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3.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总书记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一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我们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产物。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坚定“四个自信”,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4.丰富和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同时,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在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思想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任何科学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完全正确的。
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样,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当代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让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持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看到,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对社会主义这个在中国只实践了几十年的新事物,我们的认识和把握还非常有限。事业越发展、改革越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奋勇开拓、深化发展,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更好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水平。全面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全面从严治党水平。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我们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必须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不断交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第五篇:2013中国印刷业发展数据全揭秘
总结:2013中国印刷业发展数据
【内容提要】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98.5亿元,整体规模排在全球第二位,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41.5万人,全行业资产总额10624.7元,利润总额796.2亿元,对外加工贸易额837.5亿元,去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9.3%。
2014年7月3日,为期4天的2014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隆重开幕。在于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E6馆主会场举办的印刷周主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发表了题为《推动中国印刷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演讲中,王司长首次发布了2013年中国印刷业发展的最新数据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王司长表示,根据2014年印刷企业校验的统计,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98.5亿元,整体规模排在全球第二位,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41.5万人,全行业资产总额10624.7元,利润总额796.2亿元,对外加工贸易额837.5亿元,去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9.3%。
“这是前年中国印刷业的增速首次从2位数回落到1位数(9.6%)后,去年的增速继续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王司长强调说,“2013年中国印刷业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中部地区印刷产值平均增长率达20%
“从2011年到2013年,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印刷产值由1094亿元增长到1538亿元,平均增长率为20%,远超11%的全国平均水平;外商投资总额由原来20亿美元增长到38.9亿美元,对外加工贸易额由31.3亿元增长到62亿元,几乎都翻了一番。”
王司长表示,以上成绩,印证了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腾笼换鸟”,印刷业作为偏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
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0%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3075家,资产总额为624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9%,占全行业的59%,显示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主力军地位继续巩固。这批企业实现印刷产值5816.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工业增加值1483.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4%,利润总额498.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
王司长强调,虽然这批企业产值增速有所下降,但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均快速增长,说明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和盈利能力在持续提高。
“目前,我们印刷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型骨干印刷企业已经超过40家。同时,近年来分工较细特点明显的绿色印刷、数字印刷、艺术品印刷等中小企业数量快速上升,影响力日益扩大。”她表示,中国印刷业基本形成了大型骨干企业引领辐射、中小特色企业协调补充的良好发展态势。
各类印刷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王司长表示,近年来,中国各类印刷产品之间的比例和整体结构在持续优化。
一是出版物印刷产值保持稳定增长,占整个印刷总产值的比重基本不变。反映在数据上,从2011年到2013年,出版物印刷产值由1313.9亿元增长到1585.6亿元,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5%左右。书刊印刷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
二是包装装潢印刷产值保持快速增长,占整个印刷总产值的比重稳步提升。反应在数据上,2013年,包装装潢印刷产值达到7742亿元,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65%提高到2013年的75%。
三是高品质书刊和商品包装的印刷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高品质书刊主要使用涂布印刷纸,一般用于摄影艺术画册,儿童图画书,高档彩色杂志等;高品质商品包装主要使用白纸板,一般用于高档化妆品,食品盒等。
“反映在数据上,我国涂布印刷纸占印刷用纸的比重从2003年的8.9%提高到2013年的15.4%,白纸板占印刷用纸的比重从2003年的20%提高到2013年的27.2%。目前,我国印刷产品结构在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同时,呈现品质化、个性化、订制化的多元发展趋势。” 王司长强调说。
500多家印刷企业已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
“三年来,绿色印刷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果。绿色印刷标准,检测正在完善,已有500多家印刷企业具备绿色印刷生产能力,全国10多亿册中小学教科书从今年秋季学期将基本实现绿色印刷。”
王司长表示,为发挥引导激励作用,总局从2012年开始就多方呼吁国家对绿色印刷给予扶持奖励。在阎晓宏副局长的协调下,财政部文资办在2013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了全国43家印刷企业2.768亿元的绿色印刷专项扶持。
“据估算,这些财政扶持至少带动了社会50亿元的绿色印刷投资。中央财政政策是方向标,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去年,北京和上海两市财政分别拿出3000万元和4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和奖励绿色印刷。对于扶植印刷业实现环保、节能、品质、绿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字印刷实现产值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达到1%
谈到数字印刷发展时,王岩镔表示,2013年,我国数字印刷实现产值10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63%,占印刷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达到1%。全国共有专营和兼营数字印刷企业2488家,数字印刷生产设备7715台(套)均比上一年增长两倍多。
“与传统印刷相比,数字印刷继续保持了迅猛的发展态势。我在去年按需印刷论坛上讲到,发展数字印刷,理念决定方向,软件重于硬件,增值赢得未来。这一年来,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业内各方对数字印刷发展的模式、技术和运营路径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积极的进展。”王司长表示。
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增长8.5%
2013年,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8608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0.2%。而我国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为83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5%。
“数据显示,近两年虽然国家对外贸易整体增速放缓,但中国印刷业对外加工贸易却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王司长强调,印刷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不仅培育了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符合国际标准的外向型骨干印刷企业,而且这些骨干企业还带动辐射了一批中小特色印刷企业的快速成长,不断提升了中国印刷产业的整体素质。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印刷具有成本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印刷具有质量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国印刷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天津印刷在线(天羽爱德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