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
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段朴实话语,不仅确立了总书记和亿万人民群众声气相通的亲民形象,也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坚强决心。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愿景实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契合。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最简单也最朴实的追求,也是最实在最惠及民生最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远大目标,是从焦裕禄、孔繁森到兰辉等一代代共产党人在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什么叫好日子?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定义。战争年代的人们觉得能过上平稳的日子,不用在战火连天中性命朝不保夕就是好日子;
5、60年代的人们觉得能顿顿吃上白米饭就是最幸福的好日子……相对于以上两个时代的人,我们算是过上好日子了。但实际上不尽然,这并非是现在的人们贪心,而是人人都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权利和冲动,也正是因为这样,社会才有进步的动力。
民生是幸福之基、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不断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实现两者良性循环。一方面,经济发展是前提,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民生改善既能有效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蛋糕”,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同时又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
作为社区工作者应该把维护和实践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在工作作风上,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按片划分,责任到人,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忙群众之所需,同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不断完善和提高班子服务意识,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守住底线。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也就是说,要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满足人们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同时对特殊困难人群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总书记指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虚功”,不能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疾苦,排忧解难。要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与此同时,党和政府还要引导广大群众勤劳致富改善生活,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要鼓励个人努力工作、勤劳致富,创造和维护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有成功机会。
切实增进人民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总书记强调,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面对居民反映的问题都要认真去做,如:正月十五对美好东里3门103室住户因下水管道堵冒严重,关掉自来水截门,致使楼内住户多日无水喝,双方产生矛盾,与社区民警密切配合,曾多次入户做调解工作,问题终于得以解决。美好里36-101此户是死户,长达11年房门未打开,因屋中设备年久失修老化,存在隐患,楼内居民感到没有安全感。与产权单位一起多次协调该户单位于5月19日单位来现场,在多方见证下打开房门排除隐患,此事受到楼内居民的好评。
完善网格化管理,开展班子成员与弱势群体结对帮扶活动,继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依托社区老妈妈洗衣队定期为街其他社区弱势群体洗衣物,发挥社区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做好社区稳定排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解决服务群众零距离的问题。
努力创新社会治理。当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艰巨,社会管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使群众由衷感受到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引导社区党员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时时对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深入群众去解决群众急盼解决的难题实事,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美好里社区书记主任
王迎新
电话:28233203
第二篇: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背景材料】
(一)背景综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引起代表们共鸣。大家表示,报告不回避现实问题,同时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图景,给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让人们看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也读出了执政党把握民生脉动的现实追求,让人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
(二)典型材料
材料一(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收入分配):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社会管理):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一般把1个社区划分为1个或若干个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 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服务管理,是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网格化管理帮助建立和健全问题发现及时、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监督有效、责任落实、服务到位的常态化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
二、【考点链接】
经济生活: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
2.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就业的意义、解决就业的措施;劳动者的权利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3.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分配方式;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财政的作用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发展载体、影响;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
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原则;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政府性质、宗旨、活动原则;依法行政;政府职能;政府权威;建设服务型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党的自身建设;我国的政党制度。
4.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
5.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2.文化(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先进文化。
生活与哲学: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意识的能动作用。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相对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向上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坚持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和矛盾观点;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矛盾分析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高标准。
三、【命题角度】
(一)经济生活角度:
1.运用“财政的作用”和“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辨析。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目前“招工难、就业难”的现状,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发展?
3.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角度,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4.阐述党和 政府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经济意义。
5.通过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中成功维权的事例,启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
6.结合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政府出台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探讨企业如何健康发展。
7、就建设“美丽中国”而言,谈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意义。
(二)政治生活角度:
1.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在发展海洋经济中应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
3.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4.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一角度出发,谈谈党怎样才能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5.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什么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
(三)文化生活角度:
1.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的鲜明性、导向性、包容性?
2.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从文化创新途径的角度看,上述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
3.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运用唯物史观,谈谈党中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据。
2.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过程。
3.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八大强调追求“民富”,这一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专题训练】
1.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求政府:
①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要做到依法行政 ④要做到依法执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要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从分配环节看,要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应该:
A.调整基本经济制度,更多关注居民利益实现收入倍增
B.合理调节税收政策,在让利于民的同时调节过高收入
C.培养高技能劳动者,使其享有劳动和技术的双重报酬
D.承认技术、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
3.2012年11月16日,浙江虐童案当事人颜某被警方释放。警方调查确认,虐童行为虽然违法,但尚不构成犯罪,不符合构成故意伤害罪所必须有的“轻伤”的要件,故依法撤销案件,对其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警方的处理体现了: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前提 ②要准确厘清量变和质变的界限,把握好适度原则 ③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问题的关键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4.好文艺节目能满足国人的精神需求,央视创办了一个广受欢迎的综艺栏目——《我要上春晚》,向热爱春晚的各类演艺明星、身怀特殊技能的普通百姓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春晚选拔优秀的民间节目。这一栏目的受欢迎是因为它有利于:
①发展多元文化,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特质 ②繁荣文化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③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④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如果某地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对这一问题,假如你是当地人大代表,可以:
①行使质询权,督促当地政府依法落实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②行使提 案权,联名其他代表提请人大监督财政教育经费使用 ③行使任免权,罢免在教育投入上不足的政府领导 ④行使决定权,统筹当地政府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党的十八大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角度看,要实现“国强”向“民富”转变必须:
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 ②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 ③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提高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奠定民富的物质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012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要求需要我国政府履行: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B.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 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8.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对应正确的是:
A.提高税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B.减少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C.降低税率,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D.增加财政支出,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
9.当前,如何控制通货膨胀是一个热门话题。有学者称:按CPI(消费物价指数)计算,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一篮子商品价格决定的,一篮子商品中1/3是食品,食品中1/3是猪肉,所以,把猪管好就行了。这里的“把猪管好就行了”所蕴含哲理与下列俗语、成语相同的是:
①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参加工作29年来,共捐款15万多元,资助了200多名特困学生;无偿献血28次,捐献血小板49次;12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样本采集活动,2900多名矿工响应。被称为“当代雷锋”,他说“能够以己之力帮别人分担忧愁、减轻痛苦,使病人及时得到救治,使贫困家庭一解燃眉,使失学儿童露出幸福微笑,我获得了最大快乐。” 道德模范郭明义因奉献而快乐的“幸福观”表明: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辛勤劳动、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③人们社会实践水平的广度和深度是人们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央视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毒胶囊”事件就此引爆。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要求各部门认真严肃依法核查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坚决堵塞监管漏洞,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据此回答11-13题。
11.铬超标胶囊事件中的相关企业受到严惩,这再次正告企业要“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这是因为:
①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②商品的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③诚实守信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竞争优势 ④商品的质量既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也关乎企业利润的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2.卫生部长陈竺在回应铬含量超标胶囊事件时表示,对我们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一定要有信心,有责任的企业家还是我们国家医药行业主流。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②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看问题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3.《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部分企业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当天就布置查处问题企业,并且在第二天就派出了督察组赶到浙江。这体现:
①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②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③我国政府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④我国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履行经济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当他被突如其来的铁块猛然击中,是常年格守的职业道德督促他把乘客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减速、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双闪、开门、疏散众人„„1分16秒,他在剧痛中完成安全停车,避免了车毁人亡,保证了车上20多名乘客的安全。“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了: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是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一个人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其所处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价值观念、教育程度、民主权利、参与机会、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70年代,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和收音机“三转一响”;80年代,最理想的目标是当上“万元户”;到了现在,人们不仅希望有房有车,而且要有尊严等。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满足。
目前,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依次是住房、医疗、就业、教育、收入等,公众对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问题最缺乏公平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纲要》中首次提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幸福指数”之所以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丰富了,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之同步增长。其实,“幸福指数”的提升不能缺少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舒心、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1)有人认为,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关键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请结合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进一步优化公众的社会心态提出建议?(12分)
(3)2013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8分)
16.材料一: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时,具体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对城乡居民收入目标是“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十七大提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目标则是“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十八大对收入分配则首次提出了具体量化指标,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材料二:要实现收入倍增的目标,需要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有重大突破。例如,明确约束和限制财政增长的速度,使居民收入占比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加快资本市场改革,使城乡居民能够真正享受到财产性收入。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2)到2020年,我国如何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参考答案:
15、(1)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2分)。幸福观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认识和评价,提升人们的幸福感(2分)。因此,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1分)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分)。幸福感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关系的反映,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2分)。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关键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3分)。因此,该观点具有片面性,是不科学的。
(2)①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分)。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方面的物质保障(1分)。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四个关键词答出三个给3分,答出两个给2分)。③在制度上法律上确保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真正实现和政治性义务的切实履行。不断开辟和创新公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确保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分)(任一句给1分)。④政府部门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切实负起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责任,依法行使政府权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四个关键词答出三个给3分,答出两个给2分)
(3)主题活动示例:以“我们的春晚我们的家”为主题的活动。(如紧扣“春节与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的关系来设计主题活动给2分;设计的主题活动与题意有一定的关联性给1分;与题目要求没有关联性不给分。设计的主题活动必须积极向上。)
可以更多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使自己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决抵御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对负面影响,在文化生活中正确选择;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等。(只要写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16、(1)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实现分配公平,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⑤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2)①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的目标。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 缔非法收入。③国家要改革财税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适当实施减税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改善
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改善
——解读《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若干意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在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让全体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日前举行的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市委、市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声音掷地有声。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全面提升我市社会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我市加快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凝聚强大力量、提供可靠保证。‚
‚从银川市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市委副书记李泽峰坦言,‚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突显出来,社会管理压力加大,社会矛盾触点增多,社会建设存在着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 事实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基础,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里,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基础、有条件、有保障。
对此,记者对《意见》进行粗线条‚扫描解读‛。年均培训不少于1.5万人次
创新就业培训机制,整合市级财政培训资金,公开招标专业培训机构,年均培训各类人员不少于1.5万人次。大力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促进用工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有效对接。完善‚4050‛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等八类就业困难群众援助制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
努力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十二五‛期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险目标。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建立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衔接机制。推行社会保险‚一卡通‛,实现社会保障无障碍转移接续和异地结算。
加大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力度,市财政设立失地农民专项培训资金,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及培训情况基础台账,跟踪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及时开展就业帮扶,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对初始创办工商企业的,3年内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按其上缴税金地方留成部分进行奖励。城乡居民人均收入5年翻一番
‚十二五‛末,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十一五‛末基础上翻一番。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增长机制,建立主要行业工资指导制度,发布社会平均工资及福利水平。在各类企业全面推行工资定期集体协商制度,建立随企业效益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提高而提高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落实各项惠农补贴,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措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社会救助和福利水平,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联动机制。完善大病医疗、教育、住房、司法和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十二五‛末90%的城镇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积极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模式。
5年内基本完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十二五‛末,实现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在解决本市户籍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的同时,逐步将非本市户籍的引进人才、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鼓励建设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全力保持房价稳定。五年内基本完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危旧房屋改造,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保障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教师准入、培养、使用、退出机制,探索学前教育‚公建民办‛办学模式。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
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将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平等享受各项公共服务。未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进城农民,继续执行农村低保政策;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按有关规定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未退出农村宅基地的进城农民,不能享受城镇住房保障政策;退出宅基地可享受城市住房保障政策。
鼓励农民到城镇就业创业,对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青年,鼓励其进入职业技术学校(院)接受培训,培训费、技能鉴定费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分担。鼓励企业对本市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费、技能鉴定费由各级财政予以补贴。
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平台,依托公安人口信息系统,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数据采集、比对、变更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人口信息化与社会管理业务工作一体化。各县(市)区公安(分)局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各街道办事处和城郊乡镇公安派出所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社区居委会要有固定人员负责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工作。同时,建立房、业、证有机统一、以房为主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
力争2012年底前全部解决拆迁遗留问题
妥善做好城乡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制定和实施征地补偿标准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动态调整制度。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补偿。市、县(市)政府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不低于10%的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征地补偿安置。对历年征地拆迁遗留问题进行清理,力争2012年底前全部解决。
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将新增耕地分配或租赁给被征地农民发展生产。鼓励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征地补偿款中集体留成部分入股参与其他企业经营。依法加强对城市拆迁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城市拆迁评估鉴定、行政调解、强制拆迁听证等制度,促成拆迁双方达成补偿安置协议并监督执行情况,减少因拆迁而引发的矛盾纠纷。
建立与群众交流沟通QQ群、微博
完善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诉求表达机制。落实党代表、人大代表联系基层选举单位和群众制度,建立政协委员联系各界别群众的长效机制,听取收集意见,疏导群众情绪,协调解决合理诉求。建立以信访部门为主体、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信访联合接处机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共同落实并向群众答复。完善信访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各行业行政执法专线电话衔接机制,充分发挥‚12345‛市长专线投诉受理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方便群众维权。在银川党务政务网络平台和各级各部门政务网站设立网上便民窗口和领导干部信箱,建立基层组织与群众交流沟通QQ群、微博、手机短信平台,广泛开展在线交流,及时收集并回应群众(网民)意见。建立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发布制度
健全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食品市场准入机制,落实企业在食品药品安全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加强食品安全全程检测,统筹利用市域检测资源,重点抓好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物等方面检测,切实前移食品安全管理关口。加快推进食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抓好‚涉小类‛食品安全整治。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向社会公众通报食品安全状况。健全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
实行社会管理综合(联合)执法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执法试点。选择1~2个街道,将现有基层治安行政管理、城市管理以及街道其他针对社会面违法行为的监管职责和执法队伍进行整合,实行社会管理综合(联合)执法。按照网格划分、包片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巡逻执法为基本方式的动态执法模式,对社会面各类违法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和惩处,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建立超出管辖权限案件的移交机制。发挥社区保安、居委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建立完善征信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
成立信用管理中心,负责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组建银川市诚信建设促进协会。建立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共享平台,加强与金融、社保、住房公积金等征信系统的衔接。建立企业、个人社会信息电子档案,2011年启动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工程质量监理师等人群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建设,逐步扩大重点人群征信范围。制定严格的失信惩戒制度,公开披露失信信息,提高失信主体在保险、信贷、招投标、招聘录用等活动中的限制条件。
从村干部、社区人员中选拔、考录公务员
强化乡镇、村管理服务职能。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乡镇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推行扩大乡镇行政执法权试点经验,按照强镇扩权原则,对乡镇能够承担的行政处罚权进行梳理,履行相关程序后,委托乡镇政府行使,及时高效地解决矛盾和问题。改进乡镇绩效考核办法,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考核总分中的权重。通过定向考录,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和担任乡镇领导。
强化街道、社区管理服务职能。完善街道市民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建立市、区、街道三级政务联动机制,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市、县(市)区两级政府部门要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行政事务原则上不得交给社区。深入开展居民自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完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居委会成员的待遇水平,在社区工作者队伍中考录公务员
第四篇:专题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范文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德清一中潘云祥
【背景材料】
(一)背景综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引起代表们共鸣。大家表示,报告不回避现实问题,同时为百姓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图景,给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让人们看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也读出了执政党把握民生脉动的现实追求,让人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
(二)典型材料
材料一(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收入分配):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材料三(社会管理):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一般把1个社区划分为1个或若干个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 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服务管理,是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网格化管理帮助建立和健全问题发现及时、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监督有效、责任落实、服务到位的常态化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
【考点链接】
经济生活:
1.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
2. 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就业的意义、解决就业的措施;劳动者的权利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
3. 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分配方式;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财政的作用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发展载体、影响;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
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原则;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政府性质、宗旨、活动原则;依法行政;政府职能;政府权威;建设服务型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党的自身建设;我国的政
党制度。
4.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
5.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
1. 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2. 文化(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在文化
传承中的作用;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中的作用;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先进文化。
生活与哲学: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意识的能动作
用。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相对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向上性,追求真
理是一个过程。
3.坚持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和矛盾观点;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矛盾分析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最高标准。
【命题角度】
一、经济生活角度:
1.运用“财政的作用”和“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辨析。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目前“招工难、就业难”的现状,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发展?
3.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角度,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
4.阐述党和政府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经济意义。
5.通过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中成功维权的事例,启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
6.结合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政府出台扶持行业发展的政策,探讨企业如何健康发展。
7、就建设“美丽中国”而言,谈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意义。
二、政治生活角度:
1.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在发展海洋经济中应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
3.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必须“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4.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一角度出发,谈谈党怎样才能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5.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什么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
三、文化生活角度:
1.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的鲜明性、导向性、包容性?
2.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从文化创新途径的角度看,上述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
3.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运用唯物史观,谈谈党中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据。
2.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过程。
3.运用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八大强调追求“民富”,这一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专题训练】
1.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求政府:
①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要做到依法行政④要做到依法执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要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从分配环节看,要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应该
A.调整基本经济制度,更多关注居民利益实现收入倍增
B.合理调节税收政策,在让利于民的同时调节过高收入
C.培养高技能劳动者,使其享有劳动和技术的双重报酬
D.承认技术、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
3.2012年11月16日,浙江虐童案当事人颜某被警方释放。警方调查确认,虐童行为虽然违法,但尚不构成犯罪,不符合构成故意伤害罪所必须有的“轻伤”的要件,故依法撤销案件,对其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警方的处理体现了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前提
②要准确厘清量变和质变的界限,把握好适度原则
③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问题的关键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
4.好文艺节目能满足国人的精神需求,央视创办了一个广受欢迎的综艺栏目——《我要上春晚》,向热爱春晚的各类演艺明星、身怀特殊技能的普通百姓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为 春晚选拔优秀的民间节目。这一栏目的受欢迎是因为它有利于
①发展多元文化,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特质
②繁荣文化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③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④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如果某地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对这一问题,假如你是当地人大代表,可以
①行使质询权,督促当地政府依法落实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②行使提案权,联名其他代表提请人大监督财政教育经费使用
③行使任免权,罢免在教育投入上不足的政府领导
④行使决定权,统筹当地政府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党的十八大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角度看,要实现“国强”向“民富”转变必须
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 ②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发展
③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奠定民富的物质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2012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要求需要我国政府履行: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B.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8.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对应正确的是:
A.提高税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B.减少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C.降低税率,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D.增加财政支出,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
9.当前,如何控制通货膨胀是一个热门话题。有学者称:按CPI(消费物价指数)计算,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一篮子商品价格决定的,一篮子商品中1/3是食品,食品中1/3是猪肉,所以,把猪管好就行了。这里的“把猪管好就行了”所蕴含哲理与下列俗语、成语相同的是 ①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0.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参加工作29年来,共捐款15万多元,资助了200多名特困学生;无偿献血28次,捐献血小板49次;12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样本采集活动,2900多名矿工响应。被称为“当代雷锋”,他说“能够以己之力帮别人分担忧愁、减轻痛苦,使病人及时得到救治,使贫困家庭一解燃眉,使失学儿童露出幸福微笑,我获得了最大快乐。” 道德模范郭明义因奉献而快乐的“幸福观”表明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辛勤劳动、努力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③人们社会实践水平的广度和深度是人们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央视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毒胶囊”事件就此引爆。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要求各部门认真严肃依法核查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坚决堵塞监管漏洞,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据此回答11-13题。
11.铬超标胶囊事件中的相关企业受到严惩,这再次正告企业要“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这是因为()
①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②商品的质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③诚实守信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竞争优势
④商品的质量既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也关乎企业利润的实现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12.卫生部长陈竺在回应铬含量超标胶囊事件时表示,对我们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一定要有信心,有责任的企业家还是我们国家医药行业主流。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②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看问题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④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13.《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部分企业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当天就布置查处问题企业,并且在第二天就派出了督察组赶到浙江。这体现()①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②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③我国政府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④我国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履行经济职能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4.当他被突如其来的铁块猛然击中,是常年格守的职业道德督促他把乘客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减速、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双闪、开门、疏散众人„„1分16秒,他在剧痛中完成安全停车,避免了车毁人亡,保证了车上20多名乘客的安全。“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了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④正确的价值判断是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一个人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其所处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价值观念、教育程度、民主权利、参与机会、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和未来预期等。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70年代,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和收音机“三转一响”;80年代,最理想的目标是当上“万元户”;到了现在,人们不仅希望有房有车,而且要有尊严等。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满足。
目前,影响我国公众社会心态的因素依次是住房、医疗、就业、教育、收入等,公众对城乡之间的待遇、不同地区行业之间的待遇以及社会保障和财富分配等社会现实问题最缺乏公平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纲要》中首次提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幸福指数”之所以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丰富了,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之同步增长。其实,“幸福指数”的提升不能缺少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舒心、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1)有人认为,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关键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请结合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进一步优化公众的社会心态提出建议?(12分)
(3)2013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精神家园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8分)
16.材料一: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时,具体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对城乡居民收入目标是“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十七大提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目标则是“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十八大对收入分配则首次提出了具体量化指标,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材料二:要实现收入倍增的目标,需要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有重大突破。例如,明确约束和限制财政增长的速度,使居民收入占比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加快资本市场改革,使城乡居民能够真正享受到财产性收入。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2.到二0二0年,我国如何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的目标?
参考答案:
15、(1)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2分)。幸福观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认识和评价,提升人们的幸福感(2分)。因此,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1分)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分)。幸福感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关系的反映,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2分)。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关键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3分)。因此,该观点具有片面性,是不科学的。
(2)①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分)。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方面的物质保障(1分)。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四个关键词答出三个给3分,答出两个给2分)。③在制度上法律上确保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真正实现和政治性义务的切实履行。不断开辟和创新公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确保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分)(任一句给1分)。④政府部门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切实负起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责任,依法行使政府权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四个关键词答出三个给3分,答出两个给2分)
(3)主题活动示例:以“我们的春晚我们的家”为主题的活动。(如紧扣“春节与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的关系来设计主题活动给2分;设计的主题活动与题意有一定的关联性给1分;与题目要求没有关联性不给分。设计的主题活动必须积极向上。)
可以更多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使自己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决抵御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对负面影响,在文化生活中正确选择;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等等。(只要写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16、1.(1)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3)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实现分配公平,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5)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2.(1)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的目标。(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3)国家要改革财税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适当实施减税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
第五篇: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满分: 100.0分 得分:67.5分
一.判断(每题10.0分)得分:30.0
1.计划经济时代强调效率,社会成员工作充满了积极性。正确
A.正确 B.错误
2.文化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正确
A.正确 B.错误
3.十八大以后的工作重点: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目的,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确
A.正确 B.错误
4.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支撑。错误 正确答案:B
A.正确 B.错误
二.单选(每题10.0分)得分:30.0
1.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是()。正确
A.妥善协调 C.统筹兼顾 B.动态协调 D.动态平衡
2.协调()关系,必须要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集权与分权相平衡,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相协调的原则。正确
A.个人与集体 C.城市与农村
B.中央和地方 D.局部与整体 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将经济发展格局由四位一体变为五位一体,其中增加了()。正确
A.生态文明 C.政治建设 B.经济建设 D.文化建设
三.多选(每题10.0分)得分:7.5
1.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需要重点把握()等方面的内容。错误 正确答案:ABC
A.理论观点 C.工作部署 B.战略思想 D.意识形态
2.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关于均等化的问题具体包括()。错误 正确答案:ABC
A.近十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显著提高
C.加快改革财税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B.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今后十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成为工作重点
3.在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阶层关系和阶层矛盾,其中最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错误 正确答案:ABCD
A.贫者和富者的关系 C.雇工和雇主的关系
B.农民和市民的关系 D.民和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