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6:2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一篇: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民生事业发展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为全力支持我县各湖区乡镇场的发展,实现湖区“保稳定、促发展”的主要目标,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决定》(干发„2012‟42号)文件精神,我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围绕开展以扩大充分就业、完善保障体系、优化人才结构、构建和谐关系为工作重点,着力创建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推进湖区各乡镇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服务,做好湖区乡镇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在扩大就业方面做足功课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一是做好湖区乡镇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紧扣我县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加强与乡镇企业及各用人单位的联系,湖区各乡镇人保所每月向所辖区域组织散发企业单位用工传单,使广大湖区劳动者及时了解我县企业用工情况,切实解决我县部分湖区乡镇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二是继续加大湖区乡镇劳动力的转移力度。以实施“彩虹工程”为契机,通过舆论宣传、典型带动、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强两地之间的互动往来,引导我县各湖区乡镇场劳动力向滨海新区有序转移。三是落实完善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过去的一年,成功实施第四期“飞翔工程”,继续输送500名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到江西技师学院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其中来自湖区各乡镇场的有186人;同时加大对湖区农村劳动力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改变传统作业方式,创新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另外对湖区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给予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方面的政策倾斜支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二、加强管理,加快完善湖区乡镇社会保障体系,在扩面征缴方面求突破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一是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督促指导全县湖区各乡镇场做实城乡居民基金征缴台帐,加快征缴进程,确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做到“应保尽保”。二是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培训和实施力度。尽量做到使党的优惠政策深入湖区,进家入户。

三、严格规范,促进湖区乡镇人事人才工作的平稳实施,在优化人才结构方面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一是认真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鼓励大学生到湖区边远乡镇工作。我局将“三支一扶”作为拓宽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环节和良好机遇,严格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抓好岗位申请、人员安置、经费配套等工作的落实,使这项工作呈现出招聘人数逐年增多的特点,使全县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总数累计达到252名,全县各湖区乡镇场均配有年轻大学生,这只年轻的生力军,为湖区乡镇的工作带去了激情和活力,为“有一个坚强的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注入新血液。二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加快产业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精心培育一批湖区乡镇场内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本地特色浓的农村产业化典型,今年向上级申报的湖区项目有“瑞洪乌鱼养殖基地、江南水产品开发有限公司、xxxx县信丰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3个项目,通过培育典型来带动周边乡镇及村的发展,为“有一条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路子”指明了方向。

四、积极构建,维护湖区乡镇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创建和谐用工环境上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我人保部门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积极做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的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大了湖区各乡镇企业、个体户监查维权工作,使劳动执法检查深入边远湖区、山区,努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一年来,湖区未发生一起因劳动纠纷上访的群体性事件。一是畅通湖区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在全县湖区各乡镇场范围内开展了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处理了5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维护了民工合法权益。二是开展针对湖区乡镇整顿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结合我县劳动用工实际,在全县湖区各乡镇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重点对边远湖区乡镇企业用工单位进行突击检查。

总之,我们人保部门将本着“稳定为先、发展为重”的原则,紧扣部门职能,实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湖区基层服务平台,提高湖区乡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支持湖区各乡镇的发展!

2013年10月15日

第二篇:着力改善民生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着力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刚刚闭幕的城关区委八届五次全委会以及城关区经济工作会议,是城关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城关区干部群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城关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常态、展现新常态,着力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幸福民生画卷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步伐,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最终目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最终目的也就是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衡化,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需求。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改善民生是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自觉实践能力,大力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扩大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深入实施《拉萨市振兴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及城关区“科教兴区”战略,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步伐,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居民群众的生活居住条件;推动“文化兴市”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八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文章来源:惠农区发改局发表日期:2015年06月02日文章录入:吴世平点击率:102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关注困难群体、更加关注农民、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全区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巩固提高“两基”和“普高”成果,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工程。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建立城乡学校对口帮扶长效机制,促进区内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依托市十三中学,建设惠农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立特殊班,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到2015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2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二、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积极探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整合卫生资源,优化医疗卫生配置,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社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逐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药品、食品安全监管,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区和药品诚信经营示范区。高标准建设工矿区职业病防治中心、职业病控制中心和医疗中心。广泛开展全民健康行动教育,提高全民卫生保健意识。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做好地方病、慢性病和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我区卫生监督所、农村合作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深化“少生快富”和“优生促进”工程,提高人口素质。到2015年,建成5个自治区级、10个市级、15个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完成新一轮区、乡、村(社区)服务站和2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和改造。

三、扩大城乡创业就业。以“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为契机,从解决棚户区低收入群体、进城务工农民和生态移民劳务就业入手,全方位培育发展新兴就业岗位,依托新农村建设、工业项目、服务业发展,加快创业街、创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扶持一批小老板,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让群众创业有门路、就业有岗位、致富有盼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依托职业教育学校,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培训制度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扎实做好各类就业创业培训,努力培养一大批懂管理、有技能的就业者和创业者。到2015年,全民创业活动指数达到20%以上,90%以上的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就业率达80%以上,把我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四、以保障性住房为抓手铸就民心工程。加大农改房、棚户区安置房、廉租房等城乡保障性住房和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由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农民周转房、限价商品房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五年内建设保障性和政策性住房130万平方米,着力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切实改善居住环境.进一步扩大城镇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应,适当发展中高档商品房,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启用老年公寓和老年活动中心,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完成红果子集污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加大对老旧管网的更新改造和低温区域整治力度,进一步增强城市供热综合保障能力。

五、以“两个收入”同步增长夯实民生根本。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通过金融、土地管理体系创新和提高居民财产权保护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严格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低保、最低工资标准,确保企业职工利益得到根本保障。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加大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进一步改革工业企业收入分配机制,使职工、经营者收入合法理性增长。

六、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做为城市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检测和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产学研及技术、市场与资本相结合,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光伏材料、镁及镁合金轻金属材料、炭基材料、制造业信息化、节能环保、脱水菜、奶牛、枸杞等领域,加强关键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鼓励企业加强上下游产品、衍生产品的研发,力求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产业集中度等方面有新突破。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以上,科技应用转化率达到96%以上。

七、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始终把“人才强区”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整体开发的方针,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突出人才资源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统筹推进我区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各类人才,培育造就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积极引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产学研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在岗或离岗等多途径培训方式,加快培养有技能的产业工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撑。到2015年,建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人才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才贡献率显著提高,每万人中拥有人才量达到850人左右,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7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

八、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提高保障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实现应保尽保。加快推进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进程,达到城乡医疗保险全覆盖。稳步推进医疗保险“一卡通”工作,实现医保卡异地结算。实施新农保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参保工作,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实施城乡普惠型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辅助项目。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以养老中心为依托,构建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

九、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机制,提高“法治惠农”“平安惠农”创建水平,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启动实施“六五”普法工作。加强特殊人群的管理、教育、疏导和社会救助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体系。以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为重点,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积极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灾害四级响应机制和应急救助管理体制。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气象为民服务体系,增强气象灾害处置和农业抗风险能力。实施贺兰山东麓城市防洪工程,有效预防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深入实施沉陷区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加强沉陷区综合治理。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科技支撑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和应急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深入开展军民双拥共建活动,创建双拥模范城。

二要围绕“教育民生”,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按照育人为本、促进公平的原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规模、结构和质量的协调发展,建立开放的国际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切实加强学前教育统筹规划和投入,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建立“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要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新增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全域均衡发展;要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全面改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科学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均衡配置办学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确保县(市)区学校校园环境、设施设备、生均公用经费、教师素质、管理水平大体相当。力争到2020年,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

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本报讯今年以来,三山区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统筹抓好民生工程,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确保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该区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扩大社会保险参保率和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完善民生保障网络,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坚持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训,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684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5个,解决企业用工5600余人,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56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74人。截至目前,该区共举办8期大型公益性劳动就业招聘会,累计提供1万多个工作岗位,满足了当地居民就业需求。

三山区根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开发、属地负责、单位管理”的原则,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同时,强化就业技能培训,该区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班均已按要求开班,全年计划实施就业技能培训650人。抓保障,增进百姓福祉。三山区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就业扶贫,推进就业援助,帮扶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救助,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特约通讯员程依宝

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郭俊高璇

2013年10月25日10:44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人们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共服务的高度重视以及持续投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共服务的范围不断延伸,如公共服务不仅在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医疗保障等物质领域有了拓展,还关注精神文化领域,对公共博物馆、纪念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资源逐步实行免费开放,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公共服务的质量有所提高,如免费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使义务教育实现了从“有书读”的外延扩张到“读好书”的内涵建设跨越,义务教育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分配不均的矛盾依然突出。从供给上看,由于公共服务概念和范围的不确定性,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到位,其他供给主体的弱参与性,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不足,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从分配上看,由于我国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数量等优势资源都往发达地区聚集,导致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东部地区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地区、人群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最紧迫的是构建覆盖城乡、公平合理、普惠标准不断提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群众。

可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距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需要着力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健全制度安排。良好的制度安排能产生强激励,而较差的制度安排将对社会交易活动产生负外部性。公共服务由于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性,更需要健全的制度安排,确保制度、机制保障。一方面,健全的政策法规等正式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中,公共服务供给者在考虑其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尽可能考虑社会法律的各种约束的风险。因此,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约束会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另一方面,完善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能够弥补正式制度安排中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例如,由村民自治组织执行监督或仲裁的非正式组织能有效提高村民监督和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的积极性,从而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所在。政府既是经济领域宏观调控的主体,也是社会领域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当前,关键是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充分挖掘公共资源潜能,集中力量组织和提供基本民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和公益基础服务,满足群众基本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方面共同构成了政府的主要职能,过去,我国政府主要注重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管的职能,忽略了后两个职能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政府形态弊端日益显现,迫切需要加以改变,注重公共服务供给,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保障人们充分享受公共服务。为此,应着力调整可支配财政资源的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热衷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硬件投入,而忽视改善民生方面的软件投入,从而使得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更加严重,因此,应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努力使基本公共服务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完善投入机制。完善的投入机制是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的基本保障。完善的供给体系是包含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企业等多个供给主体的体系范畴,可以从供给数量上弥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完善的供给体系还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完善的供给主体可以解决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将释放部分财政资金进入其他领域的投资,从而有助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结构的改善。此外,还要形成多元化的政府供给模式。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政府供给模式单一,主要采取政府直接投资为主。政府应根据公共服务的不同属性,采用不同的供给模式,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如,有些公共服务可以采取招标、经营许可证等形式,强化竞争机制,提供对这类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对基础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则采取政府供给的模式等。

四是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水平。要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供给改善渠道。通过建立统一科学的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准确判断出公共服务水平,并通过建立公共服务修正机制,不断修正公共服务供给方向和供给质量,使公共服务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能真正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还应搭建公共服务供求双方之间有效沟通的渠道,从而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提高。(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第三篇:提高工会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提高工会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工会是工会组织的主体,作为党联系职工的桥梁与纽带,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推进和谐企业的构建,既是企业的要求、职工的期盼,也工会工作的重任。面对新的形势,我厂工会工作将按照党委“打造新形象、提升软实力、实现新业绩”的要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切实把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维权到位、服务有力、作用明显,党委靠得住、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的工会组织。

一、抓住“三个围绕”,把握工作关键点

一是围绕中心促发展。从我厂点多线长面广,任务繁重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围绕发展这一要务的落脚点放在促进生产优质高效完成上。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企业的发展才有保证,职工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当前,围绕中心促发展,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使职工理解在发展机遇面前,要最大限度地完成油气当量162万吨生产任务,围绕我厂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等重点,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技术攻关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二是围绕和谐抓关爱。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使广大职工时刻感受企业的关爱。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工帮扶体系,坚持做到在内涵上深化,在外延上拓展,使其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坚持把节日送温暖与日常送关爱相结合,把关心弱势群体与关爱先进人物、慰问一线职工相结合,把物质救助与精神疏导和解决现实困难相结合,把系列特色活动建设成制度化、常态化和全覆盖的职工帮扶关爱体系,使困难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三是围绕队伍抓素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职工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既是我厂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要让每一名职工都明白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竞争的大潮中屹立潮头。要千方百计地帮助职工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组织各种技术比赛,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等,把提升素质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做到“三个基层”,找准工作落脚点,工会是群众组织,基层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工会只有坚持 “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的工作方法,才能根深叶茂,花繁果实。一是要深入基层。切实把工会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带着对职工的深厚感情,真正沉到职工中去,关心职工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工会工作扎根于基层和职工群众体察民情,二是要服务基层。切实转变工作方式,更多地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让职工群众得到实惠,提高动员职工、服务职工的实际成效,倾听基层声音,了解基层意愿,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以基层需求为依据合理安排工会工作。三是要会做基层工作。既要科学决策,又要让决策为群众所理解所拥护;既要为群众谋取根本利益,又要照顾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既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又要反对盲目迁就和无所作为,以工会组织的温暖,工会干部的真诚,去感染职工、教育职工、凝聚职工,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

三、强化“三种意识”,探索工作新亮点,一是强化学习意识。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就必须加强学习。要进一步提升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工会常规工作进行讲解,通过培训丰富业务知识,坚持将工作常做常新,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二是强化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意识。当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工会工作来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适应的过程,过去老一套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了,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把围绕我厂发展,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作为工会创新工作的重点,在改变思路的同时,在工作内容上和形式上向多样化转变。定期开展练功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通过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职工群众将工会称为“家”,我们也在深化工会“建家”活动,因此切实担负好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职责至关重要,这个家庭的氛围如何,完全取决于工会的服务质量。工会工作是全局性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想、多做,敢想、敢做,切实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努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总之,在新的发展时期,工会只有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才能真正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凝聚职工力量,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第四篇: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社会公共需求急剧增长。有需求者就有提供者,作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我认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非常重要。因为服务居民是社区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

(1)转变职能,更新观念(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是要坚持以服务为重点。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态度,从群众的需求出发。

(4)建立考核制度。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这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把解决好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各个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十二五”期间,要从完善制度和增加投入两个方面做出安排,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实施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在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统筹建设一批重大的民生工程。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的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全覆盖;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医保基金的支付水平,发展社会的救助事业,切实加强对孤残老人和儿童的帮助和救助;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我们将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力同步提高。未来五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实际增长达到7%以上。民生问题涉及各族群众的劳动权、财产权、教育权、健康权、生命权、社会保障权等生存和发展权,全面改善民生是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符合各族群众实际需要、结构完整、全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多途径促进就业,继续深化教育、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满足困难群体的保障性住房需求,优化社会环境,尽最大努力全面改善民生。在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生活舒适,平等享有生存权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和维护各族群众的发展权,确保困难群体“不输在起跑线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检验政府履行教育服务职能是否到位的标准。一要健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园的机制,多种形式整合和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二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严格教育质量督导,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健全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完善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的体制,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三要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制,加快民族、贫困、偏远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培养实用型紧缺人才。四要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推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开放式大学建设模式,创办国内、国际一流大学。五要实施区域、城乡间教师校际交流与定期培训制度,并适当向农村、贫困边远山区倾斜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区域、城乡间的教育发展差距,进而推进各地、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六要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奖助学金制度,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从根本上消除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

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为此,政府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一要促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鼓励、支持、帮助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同时不断拓宽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渠道。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就业扶持政策,打破行政准入限制,形成以创业促就业为主,以到中小城市、城乡基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等多种就业方式为辅的就业格局,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二要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前、职中技能培训体制,在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同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制度,加大对下岗职工及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三要加强制度创新,构建富有成效的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良性互换机制,切实解决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问题。同时加强劳动执法监察,依法惩处侵害劳动者就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四要在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的同时,修定现行政策中影响职工收入合理分配等合法权益的内容,从源头上化解劳资矛盾。强化垄断性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调控力度,以非国有企业为重点健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促成符合省情、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彻底消除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让各族群众享有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政府全面改善民生的一项基本职能。一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健全地方病、多发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疾病信息网络、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以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二要深化医药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监管职能,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完善公立医院的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共性。三要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格局。培育和发展医疗服务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的自律和组织协调作用。四要切实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卫生院(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搞活农村办医形式,健全农村医疗服务网络。五要加强农村尤其是贫困、偏远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增强医疗服务能力。

健全城乡养老保障体系

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促成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为基础的、较为完备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是政府必须履行的全面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职能。一要拓宽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并使二者有机衔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全覆盖的养老保险体系。二要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机制,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及特困户、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受灾群众的救助制度。三要依据福利法律、法规和政策,整合资源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同时规范社会福利资金管理,明确各参与方的权利与责任,切实保障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四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慈善组织和基金会,形成社会福利事业的多元治理网络,进而形成政府、市场、志愿者三方协调互动、互为补充的良性机制。

满足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

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强规划管理、健全责任制,多途径增加房源,从根本上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这是政府必须履行的全面改善民生的又一重要职能。一要完善政策措施,细化国家调控政策中关于土地、税收、行政收费、金融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定,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先落实建设用地,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二要努力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各类棚户区改造及租赁住房补贴等形式为补充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三要加大廉租房向城镇低收入家庭扩面的力度,对城镇享受低保的住房困难家庭实行以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为辅的保障方式,切实解决其住房困难。四要坚持投资、建设、管理分离的原则,完善保障性住房的核查、审批、建设、管理制度,构建公租房与廉租房“两房并轨”模式。同时健全个人信用和收入申报制度,严格家庭收入审查程序,确保享受保障性住房的公正性、合理性。

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营造社会治安良好、生态环境优美和食品安全健康的安居乐业环境,也是政府全面改善民生必须履行的又一重要职能。一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维护社会安全。切实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在提高政法机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专业化水平的同时,精心组织各族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创共享平安的良好格局。推行基层调解和信息员制度,掌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动权,促进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及时引导和化解各族群众因合法权益受损、不同群体利益冲突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在妥善处理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同时,逐步提高以全面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舒缓潜在的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二要强化政府环境保护的规划、政策制订和监管职能,增强环境保护的权威性,加大环境监管与治理力度。把非工业性污染的管理纳入法治轨道,扩大排污费的征收渠道,建立“三同时”保证金制度,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有偿使用机制,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针对现存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采用经济、金融、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维护环境保护法制的严肃性,创造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宜居环境。三要切实履行食品质量监管职责,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加强对食品的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销售监控力度,严格食品的市场准入管制,从源头上严防“三无”和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让各族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细化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规则体系,健全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巨额赔偿制度,依法加大惩处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各族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之外。

保障与维护发展权

发展权是一项与生存权同等重要的权利,所以保障与维护各族群众的发展权,也是政府必须履行的全面改善民生的基本职能。一要完善法治机制,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不受公权力的侵蚀。同时保障各族群众的财产权、救济权、人身自由权和对政务的知情权、话语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各族群众发展权的落实具备应有的基础。二要充分利用政务信息公开平台,让各类监督主体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全面监督、评判政府的行为,把政府保障和维护各族群众的发展权作为考核其履行职能的指标,并健全政府问责与各族群众发展权受损后的救济制度。三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取消户籍“二元”管理模式,改革大中专毕业生、普通公民等各类人员的迁移落户制度,规范集体户的设置,简化迁徙审批程序,完善其他配套措施,切实保障各族群众不受地域因素影响而享有平等的发展权。

全面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虽然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基础,但是政府只有认真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改善民生,切实维护各族群众的权益,才能使各项决策赢得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而激发一切积极因素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中,促成“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

第五篇:民生事业发展纪实

聚民力 顺民意 暖民心

----XXX持续关注民生发展纪实 天下之大,民生为重;百姓疾苦,枝叶关情。一个地区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单纯为了发展经济、积累财富,而是为了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近年来,XXX党委时刻关注民生事业的发展,将百姓民生的改善作为服务基层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XXX凝聚全场之力,顺应百姓意愿,财政投入不断向民生领域倾斜,将XXX建设成为了百姓的幸福之乡,满意之乡。

拓宽增收主渠道

2011年6月8日,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检查验收组在市县农开办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对XXX承建的万亩国家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验收,XXX以其高质量的建设水平和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顺利通过验收。

该项目是XXX党委自2009年开始,多次到省市县农业开发部门进行跑动,积极争取上级的农业建设项目支持。2010年5月,通过在省里的两次论证,最终,作为全省13个万亩国家级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县市中唯一的一个水稻作业区,XX县XXX获此良机。

通过项目的建设,年可实现新增优质稻谷168万公斤,新增纯效益454万元,节省水费13万元,项目的完成为XXX建设唐山生态城后方的有机、优质、高效的粮食供应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该场依托稻田养蟹这一传统优势,将把项目区打造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有机优质米生产基地。

这场还将乡村道路建设作为造福百姓十件实事之一,自2009年至今,多方争取建设资金,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先后对虹桥村至隆合村至新杰村、二排干、隆合村至祥和村、三排干、三用干、海滨村至祥源村等多条乡道,总长22.6公里,辐射全场14个村队,实现了“村

村通”,构建起三横七纵的棋盘式网格化布局。

四通八达的乡道网络如同一条条奔流不息的血脉,给该场带来了勃勃生机,有力地拉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文明文化促和谐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以民为本、文化繁荣是古今盛世的基本特征。近年来,XXX把倾力建设立体式、多元化的文化阵地作为强化社会管理、引领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2009年初,投资100余万元,建设集成人教育、图书阅览、老年活动等平台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2009年5月,募集社会爱心资金50万元,创立了撒播“扶危济困、乐善好施”观念的平台—XXX爱心互助协会;2009年6月,投资350余万元,在永康、虹桥、祥源等村队建成“寓教于乐”的村民中心;2009年9月,投入120万元,创建了服务妇女和儿童生理心理健康需要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2009年11月,创建为群众义务提供法律援助,增强法律知识的法律服务中心;2010年初,投资30万元,建成连接干群桥梁的广播中心;2010年4月,投资90万元,建成集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生态氧吧、廉政文化和道德教育为一体的“农垦新园”;2010年10月,同步建成9个农家书屋,在全场形成全覆盖、立体式、多元化的文化阵地。

群众自愿自发建立了海之韵健身分队、扇子队、腰鼓队、大秧歌队等10多个群众文体队伍,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富足,尊老敬老、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成为社会主旋律,全场社会形成一种老人乐、弱人安、新人喜的良好局面。

一心为民谋福祉

卫生,医疗,教育是百姓心中时刻关注的话题,XXX自2009年开始将卫生、医疗、教育三大热点全部列入造福百姓十件实事之中,将

其打造成为凝聚民气的民心工程。

为了彻底改善场容村貌,XXX成立了25人的环卫队伍,配齐各类垃圾清运车辆5台,实行“户清、村集、场运”的垃圾处理方式,形成村队垃圾清运长效保洁机制,使场域内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今年,XXX继续加大卫生投入,对场域内的公共厕所实行旱改水改造,将为全场14个村队建立高标准的水冲厕所。

为使百姓早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场”的愿望,XX在全县率先启动了村队医疗网底建设,投资180余万元,高标准装修了村队医务室,配齐了村医队伍,实行门诊统筹,使百姓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医保政策,今年,XX又邀请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党员专家团20余名专家来场面向百姓进行大型义诊活动,将“健康XX,幸福人民”活动推向高潮,投资30万高标准装修的农场卫生院手术室已经完成,将聘请市县医学专家长期坐诊,使农工群众的就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教育事业的腾飞惠及了全场百姓,本着“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XX党委争取各方支持,投资150万元新建“一日托”幼儿园,满足了全场适龄儿童入学需求,被评选为“省级农村示范园”。同时,三年多来,XX党委连续出资10多万元,高标准、大范围表彰奖励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使全X教师队伍的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2008年至2009年,XX中考一中上线率由44%上升为52%,2010年,县一中上线率更是达到88.24%,三年的时间里,XXX的教育事业实现了从低谷攀高峰的华丽转身,获得了县委县政府授予的“教育工作先进场镇”的荣誉称号。

真情温暖千万家

2009年4月,着眼于填补各级救助政策的局限性和单一性,动员全社会的爱心力量投身慈善事业,XX县XXX爱心互助协会顺势而生,先后募集爱心慈善资金81.1万元,为开展大规模、高标准的慰问救助活动建立了制

度上的保障和资金基础。

2009年秋,农场领导历时3个月,走遍全场400户救助对象,通过房屋维修、技能培训、实物救济、资金帮扶等形式,与65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确立分类救助对象19户。投入资金45万元,维修16户残疾、特困家庭房屋。

连续两年举办专项救助启动仪式,针对大中专贫困生、特困残疾人家庭、贫困户危房改造、大病户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计划:募集社会资金40余万元,开展了“圆梦行动”;落实资金28.9万元对196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救助;投入救助金4.5万元,救助贫困家庭大中专学生38人次;向大病返贫户发放救助金5万元;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改造贫困户危房26户,一系列救助政策的落实,受益群众565户次,占全场农户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成为了建场50多年来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覆盖最广的系列慰问关爱活动。

不仅如此,XXX将关爱老年人作为温暖家庭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连续两年在重阳节举办“夕阳正红”联谊会和“融融重阳节、殷殷敬老情”联谊会,对选出的18名孝老爱亲的好儿女、同甘共苦的好夫妻、含辛茹苦的好母亲、老有所为的老干部等典型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对10户敬老爱老和谐家庭进行了表彰,并为他们颁发了奖牌和奖品。

三年来,XXX党委关注民生事业的脚步从未停歇,农工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宜居、困有所助……民生事业的稳步发展诠释着一农场党委以人为本,心系群众的执政理念,但是他们深知,不能满足于取得的点点成绩,要向着更高的目标追求,沿着科学发展的大道,将一农场的“民生蓝图”描绘的更加灿烂辉煌!

下载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残疾人事业申论范文: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当履行的义务。 要进一......

    促进县域经济与民生事业统筹发展5则范文

    促进县域经济与民生事业统筹发展许文兴 杨国永县域是城乡的结合体,是具有完备功能的基本区域单元,既是城市向农村的延伸,也是农村通向城市的必经地,更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

    民生与社会事业发展

    民生与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着力......

    如何提高服务水平

    如何提高服务水平为了提高物业公司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行业竞争力,只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为所有业主、用户提供高水平、个性化的服务。这是物业管......

    提升气象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与气候和谐发展

    提升气象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与气候和谐发展 ——十堰市副市长张歌莺“3·23”世界气象日致辞 今天是“3·23”世界气象日。隆重纪念世界气象日,切实加强气象知识宣传,积极应对......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文化馆事业繁荣发展(模版)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文化馆事业繁荣发展——文化部确定甘南州文化馆参加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估等级 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加强、规范文化馆管理,促进文化馆事业发展,根......

    促进宽带业务良性发展必须规范标准提高服务水平

    消费者协会和法律界的专家们认为,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与之相关的法律、政策明显滞后,亟待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并出台与当前互联网络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相适应的政策规定,特......

    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范文)

    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 所谓“财为国之本,税为政之要”。我国财政收入有90%以上来源于税收,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