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重人才培养,促进事业发展
注重人才培养,促进事业发展
加快发展,就必须要建设一支强硬的人才队伍,而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使用就必须解放思想,这就需要经营决策者一手狠抓经济建设,一手狠抓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人才,简单的说就是在某个领域具有一定才能或专业技能的人,可分为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和初级
人才。人才是一个国家实现奋斗目标,加速经济发展,促进各项事业快速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唯一依靠,也是一个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加速企业不断壮大,最终实现奋斗目标的骨干和顶梁柱,尤其在技术密集的电力行业来说,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是我们立足藏乡,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和坚强依靠。
当前,我局的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向正规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截止目前,毕业于专业院校具有大中专学历职工149人,占全局的54.8,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的4人,初级职称的18人。这些技术人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绝大部分为我局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专业涉及领域和技术领域比较密集的电力企业来说,仅此而已是远远满足不了企业自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何况浑水摸鱼、滥竽充数和名不副实者也有人在。所以,注重着力培养和选拔使用有能力、懂技术且又愿意为我局发展乐于奉献、敢于吃苦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局发展的充分且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发展的需求,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中层领导和重要岗位选拔使用人才时,不仅要注重专业对标,还要注重德、才、能兼并。
当今社会,尖端科技循序渐进,一般科技突飞猛进,企业发展你追我赶。对此,我们不容乐观,要想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中流砥柱,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合现阶段完善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选拔使用制度以及未来人才培养和选拔使用的远景目标,特别是要及时发现和培养具有可塑性和可用性的初级人才,对这些人舍得投资进行深化培训和培养、敢于让其挂职得到更具体的学习和锻炼、乐于鼓励激发使其具有更大的创造力,以此,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又能激励和带动其他员工积极学习、塌实工作、奋发进取。
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又不是一时两刻就能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旧思想、旧传统、旧观念和旧意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钻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新知识新思路、新观念和新意识,树立起新理念。只有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了旧的东西,我们才能站在发展的战略平台上,认识人才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培养具有可塑性人才的重要性,所以,解放思想、促进发展,最主要的还是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
《注重人才培养,促进事业发展》
第二篇:注重人才培养,促进事业发展
加快发展,就必须要建设一支强硬的人才队伍,而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使用就必须解放思想,这就需要经营决策者一手狠抓经济建设,一手狠抓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简单的说就是在某个领域具有一定才能或专业技能的人,可分为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和初级人才。人才是一个国家实现奋斗目标,加速经济发展,促进各项事业快速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唯一依靠,也是一个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加速企业不断壮大,最终实现奋斗目标的骨干和顶梁柱,尤其在技术密集的电力行业来说,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是我们立足藏乡,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和坚强依靠。当前,我局的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向正规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截止目前,毕业于专业院校具有大中专学历职工149人,占全局的54.8,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的4人,初级职称的18人。这些技术人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绝大部分为我局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专业涉及领域和技术领域比较密集的电力企业来说,仅此而已是远远满足不了企业自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何况浑水摸鱼、滥竽充数和名不副实者也有人在。所以,注重着力培养和选拔使用有能力、懂技术且又愿意为我局发展乐于奉献、敢于吃苦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局发展的充分且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发展的需求,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中层领导和重要岗位选拔使用人才时,不仅要注重专业对标,还要注重德、才、能兼并。当今社会,尖端科技循序渐进,一般科技突飞猛进,企业发展你追我赶。对此,我们不容乐观,要想在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够中流砥柱,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合现阶段完善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选拔使用制度以及未来人才培养和选拔使用的远景目标,特别是要及时发现和培养具有可塑性和可用性的初级人才,对这些人舍得投资进行深化培训和培养、敢于让其挂职得到更具体的学习和锻炼、乐于鼓励激发使其具有更大的创造力,以此,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又能激励和带动其他员工积极学习、塌实工作、奋发进取。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又不是一时两刻就能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旧思想、旧传统、旧观念和旧意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钻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新知识新思路、新观念和新意识,树立起新理念。只有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了旧的东西,我们才能站在发展的战略平台上,认识人才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培养具有可塑性人才的重要性,所以,解放思想、促进发展,最主要的还是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
第三篇: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残疾人事业申论范文: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当履行的义务。
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系统发展规划,将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重点扶持。
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培育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要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和队伍建设,支持残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各级残联要秉持“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把温暖、快乐和方便送到残疾人心中。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残疾人数量多、困难程度大,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残疾人总体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残疾人工作又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必须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途径:把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为残疾人基本生活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放在各项任务的首位,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制度安排,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明确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发展思路,大幅度增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对重度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保障与服务;加强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提出实施残疾人预防的工作措施。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形成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放在重要的位置,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加强残疾人组织、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提出要求;明确政府、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各有关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责任,制定主要约束性指标评价体系,强化对规划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1、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2、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3、康复国际第23届世界大会在苏格兰爱丁堡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将在27日的闭幕式上正式就任该组织主席。
4、《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已经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5、王勇出席第五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时强调:切实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 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是发展的动力。最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残疾人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2013年9月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两次出席残联组织的活动并且专门致贺信、发表讲话,对推进残疾人事业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特别是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要求,为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大局意识
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组织,其历史使命是通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三大职能来实现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的目标。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处理好残疾人事业与国家大局的关系。
在大局面前,坚持跟进而不是掉队。我们正迎来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机遇期。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事业”,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可贵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自觉并善于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我们的工作,借助这个大背景推进我们的事业。中国残联“四代会”提出“团结和带领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奔赴小康”,“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正是体现了我们应有的政治诉求。
三是服从服务于大局,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国家大局既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遵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即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一味片面地强调要“优先”、“跨越式”地投入和发展,不仅在客观上难以实现,而且也违背残疾人事业发展内在规律。毕竟,残疾人自身素质的提高、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作为人和社会价值的真正实现,是一个需要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历史过程,应该还它一个正常发展态势。
毋庸置疑,残疾人工作必须依托政府而不能够完全“设计”成社团远离开政府,不能够完全地“ngo”(非政府)。首先因为政府具有管理属性。残疾人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残疾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残疾人工作的广泛性,必须依托政府来协调诸多部门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纳入政府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必须体现政府对于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其次因为政府具有资源属性。政府是社会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物力和财力的不断投入,残疾人作为特殊弱势困难群体对社会各种资源拥有不足,由此决定残疾人在注重效率的第一次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通过注重公平的第二次分配来取得生存保障。再次因为政府具有服务属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决定着我们的政府将逐步退出很多领域而进一步支持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wto规则更是要求各级政府由过去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又要求各级政府更加注重关心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但是,任何政府都是“有限”的和“非全能”的。相对而言,社会和民间力量才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残联组织定位于“亦官亦民”,正要求我们的工作在紧紧依托政府的同时,必须注意开发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始终坚持官民并重。
三、坚持转变作风,树立公仆意识
(一)从战略高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前进方向
强化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地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宗旨意识。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要以制定实施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政策措施为抓手,完善残疾人基本救助与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当前,尤其要从那些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兜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全覆盖的具体政策和制度抓起,从关乎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生活救助、扶贫解困、社会福利、权益维护、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文化发展、体育健身等具体实事抓起,从事关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的实事抓起,从影响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全社会关爱残疾人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具体实事抓起,把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残疾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支重要力量的残疾人观。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不断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推动全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同时解放和发展蕴含在广大残疾人中的社会生产力、增强和提升残疾人及残疾人组织社会活力,更充分地展示残疾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
(二)帮助残疾人实现个人理想,也是中国梦的实现
1、带领残疾人把实现自身的梦想自觉地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实践之中。
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中国梦,是包括8500多万残疾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没有残疾人这个群体的梦想成真,中国梦就不完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追求进步的不竭动力。残疾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梦想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真正成为时代和生活的强者。
2、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总书记提出,希望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是对广大残疾人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对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帮助残疾人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需要大力弘扬蕴含在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中的伟大精神。
总书记指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助残先进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社会各界人士也堪称楷模,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
3、通过不懈努力,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总书记对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为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帮助残疾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各级残联组织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帮助残疾人的重要责任。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紧紧围绕“四个着力”抓实工作:着力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改革创新,着力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维护好残疾人权益,着力加强各级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强化残疾人事业基础管理建设。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新局面
1、始终坚持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总书记明确强调,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一重要指示,是对党政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残联组织的激励和鼓舞。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坚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开创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2、努力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项建设之中
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关心重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把它看作分内的责任,在各项建设中都把残疾人事业纳入进去。一是残疾人事业要纳入大局。不断强化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努力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格局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不偏离方向,不脱离轨道。二是残疾人工作要融入大局。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绝不搞脱离中国国情的那一套。三是要坚持中国特色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是中国特色残疾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践证明,这一领导体制符合中国国情,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
总书记强调,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征程中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这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新要求,更是激励我们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动力。好传统、好作风,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毫不动摇地大力传承和弘扬。
四、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意识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必须走依法发展的道路,这是由我们依法治国这个大的方略所决定的。
为了将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国家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形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另外,正在研究制定或已列入立法规划的有《无障碍建设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社会福利、特殊劳动权益及就业保护规定》等。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10多年来,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开展。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残疾人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人民的重托,也是残疾人的期盼。
(一)完善和发展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
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性,使之成为最需要民生保障和社会帮助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涉及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不断完善。同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保障广大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制度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权利以及教育就业、文化发展等需求为导向的制度创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一是完善和发展覆盖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普惠制度,诸如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和法律体系及各种体制等。二是完善和发展针对残疾人特殊情况的特惠制度,包括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基本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康复服务制度、特殊教育保障制度、残疾人无障碍融入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残疾人的基本就业促进制度、残疾人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等。通过制度完善和发展,为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贡献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提升残联组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残联组织切实提高组织治理和自治能力,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求,自觉把残疾人事业有效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有效承担代表、服务、管理残疾人职能,有效承接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责任。
1、有效增强履行管理职能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焕发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领导体制的活力。有效提升残联组织的组织治理和自治能力,努力在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更好地配合党和政府,更好地调动其他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各负其责,共同构建稳定可靠的残疾人基本保障安全网,不断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共同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残疾预防,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保障;共同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共同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权利和发展机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殷实、更加幸福。同时,通过提高残联组织自治能力,增强广大残疾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能力。
2、围绕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目标努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法律规章、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框架。有效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学风、会风、文风、作风持续改善,为实现残疾人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提供有力的思想作风保障。围绕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奋斗目标,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3、构建与落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的安全网。立足健全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民生托底服务”的保障目标,结合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细化落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的总体框架、具体内容、推动措施。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统筹协调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政府托底、社会保险、慈善捐助等资源,合理整合政府引导、残联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机制,重点推进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等工作。
4、落实残疾预防措施和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项目。立足构建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的目标,抓住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残疾预防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提高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强化康复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抢救性康复服务模式,推动政府部门、残联组织、社会机构中有关残疾人康复资源的整合利用,壮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业。
5、提升依法维权、协商维权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突出依法维权、协商维权、政策维权、自治自律、信访维权等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工作体系、沟通渠道、内容机制、追责问效、督查办法,努力为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公平参与社会创造有法律保障、有政策支持、有工作联动、有跟踪问效、有基本服务的条件和环境。
6、普及残疾人特殊教育、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统筹推动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参加普通教育的引导政策与教育体系。重点推动特教教师、康复护理人员、残疾人工作者等专门人才培养,逐步解决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残疾人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就业能力相对较弱、按比例就业增长缓慢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特困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努力发挥政府、残联组织、社会、市场、残疾人个体多方面积极性,共同促进残疾人就业。
7、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文化事业。着眼于构筑中国特色残疾人宣传文化体系,遵循宣传工作重在向外、文化工作重在向下的工作思路,整体谋划、重点推进价值传播、媒体宣传、舆论引导和繁荣事业、激活产业等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拓展新的领域,创新推介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残疾人宣传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残疾人自强健身和竞技体育工作,围绕以体育促进残疾人自强健身工作重点,完善和发展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8、提升残疾人服务信息化和残联组织服务实力。围绕提升残疾人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大力强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无障碍建设。围绕进一步提升残联组织服务实力,努力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辅具适配、文化发展、体育健身、就业指导、残疾预防等服务实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围绕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加强规范引导,争取更多社会资金,落实更多助残项目。
9、提升自身服务管理能力、激发协会等社会组织活力。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认真研究落实涉及残疾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措施。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素质,建设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专兼职工作者队伍。激发残疾人专门协会、残疾人社会组织、志愿助残组织活力,进一步壮大和规范残疾人专门协会和相关社会组织。围绕社区、农村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推动相关服务纳入社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中。
通读多、精读少,笼统地学多、联系实际少。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不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二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由于残联组织成立时间较短,在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各项制度还不健全,一些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客观上制约了残疾人事业的长远发展。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残疾人表达诉求的渠道还不畅通,依法维权还有一定难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立。面对为残疾人提供的有限资源和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存在畏难发愁情绪。
三是思想解放不够。就县残联班子自身而言,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形势发展需要的现象,往往停留在一些惯性思维上,习惯于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和传统的观念来开展工作,落实在具体工作上,特别是制定计划、谋划措施,还不能完全做到事事处处以残疾人为本。在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发展领域,推动事业发展,维护残疾人权益还不够主动和自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办法还不够多等。
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虽然领导班子成员有明确的调研任务和分工,但由于忙于机关事务,有时不能沉下心,深入基层,深入到残疾人身边,倾听残疾人的呼声,体察残疾人的民情,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基层工作指导不够。存在看表面现象多,看实质内容少,注重近期效应多,考虑长远机制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基层工作科学指导和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考虑得比较少。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还亟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三、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残联工作的全过程
残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为残疾人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新认识,推动党员干部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事业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残联组织推动事业发展、服务残疾人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上下功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必须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将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在大局下研究残疾人问题、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级残联工作中去,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领域、强化发展措施,通过加快发展,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努力提高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上下功夫。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平等一员,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以着眼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本,以残疾人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立足满足残疾人的各种需求,制定政策法规,从维护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出发,体现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谋划事业发展,要从实现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营造社会环境,要从消除残疾人的参与障碍出发,努力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三)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参谋和助手。因此,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努力营造一支热爱残疾人事业、开拓务实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意义十分重大。要加快建立健全各乡镇(社区)残疾人工作台帐,加大残疾人事业工作力度,及时掌握了基层残疾人基本情况;及时为解决残疾人家庭困难和其他实际问题发挥积极作用;要广泛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残疾人事业。
(四)在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上下功夫。统一建立各乡镇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卫生、财政、妇联、共青团、教育、计生、公安、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镇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开展和落实。要求党政领导每月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且做到组织、人员、资金和场地“四个保证”,形成了残疾人工作不但有“网”,而且有人;不但有站,而且能“转”的工作机制和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
(五)在争取社会支持上下功夫。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事业,不仅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还要争取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六)在加大志愿者助残联络站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医疗、娱乐等系列化服务力度上下功夫。全县各乡镇团委、妇联、卫生院等单位的干部职工,要踊跃担当助残志愿者,利用“劳动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等节日,采取捐款献爱心、送节目进村、为残疾人义务健康体检等形式,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
第四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事业发展
浅论优秀企业文化提炼和文化的制度落实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一种“灵魂守则”,是一种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是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没有企业文化,经营战略和管理手段就缺少助推的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创造力等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种规范、引导、凝聚和激励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集团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今年又推出了一系列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举措,发布《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标志着公司在转型发展时期的企业文化新体系已基本构建。这是公司2014年引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巴登钢厂先进文化的阶段性成果,是公司主动适应新常态、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全力打赢家园保卫战的重大举措。作为二级厂矿,我们应该为集团的企业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公司领导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集团产品事业的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引导职工在市场竞争、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明确目标,再创佳绩。
企业文化具有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诸如传统经营管理上诚信为本的优点。另一方面,面对一个竞争激烈、价值多元的全球一体化市场,企业文化要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重视国际化元素。企业文化建设还要充分结合企业实际,脱离了企业土壤,企业文化就失去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样才能形成一套适合产品生产企业自己发展的企业文化环境。我认为须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应明确实际价值忌形式主义。
员工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守则。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你不去建设,它也会滋长,那是种不受控的成长,一些坏的文化特质就会影响职工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成长。如果企业搞文化建设,只注重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甚至有的纯粹是应付上级的检查,光说不做,言行不一致,只图形式,表里不一。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还会使得消极的企业文化更加根深蒂固难以清除。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将一盘散沙聚合成团队的整体力量,然后通过对企业价值观的引导,使全体员工形成共识,按照企业整体价值取向行事,使自己的行为基本符合企业目标的要求,自觉遵守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力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起到优化作用;同时也是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高美誉度和高生产力。我们要建设昂扬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必须注重培养培养职工市场竞争、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意识。消除小成既安、得过且过、逍遥自大、墨守成规等落后的意识。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创新,创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塑造有鲜明特色的本企业文化环境。
一要有观念特色。对我们而言,“追求卓越”应该是我们重点要培养的文化气质,产品产品是一种高风险产品,卓越管理不仅是一种必须的内部管理理念,也是生产高品质安全产品的根本之道,对社会的担当和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一点不仅要落实到各项管理制度上,更要上升到文化层面,如果说制度是一种推力,那么文化就会成为一种引力,其作用更加持久稳定。
二要有历史特色。一个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只能从其创业、发展、开拓市场的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并成为企业的特色。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发展,能够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企业经过实践和归纳提炼,初步形成自己的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基础,也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作为50年历史的老企业,必定积淀了可观的人文精神,如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员工凝聚力强、对企业自豪感强、忠诚度高。建设企业文化是就必须强化这些文化特质。同时注意消除逍遥自大、创新和竞争意识相对薄弱的文化倾向。
三要有品牌特色。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好品牌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有时甚至代表国家的形象。集团产品在国内市场就是集团制造的名片,出口海外就是中国制造的典范,我们必须培养职工这种不断进取,为社会提供一流超一流产品的决心和意志。对企业的未来有信心,对社会有责任有担当,对工作求卓,越落实“好好干和干干好”。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树立起企业良好的形象,谋求企业崭新的未来。
四要有国际视野。我们作为面向全球的产品供应商。企业文化环境的营造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这体现在我们的文化氛围必须为不同种族的用户所理解,我们的努力必须为不同种族的用户所理解。同时我们也必须理解不同种族的用户的要求和担忧,更好更自觉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在我们有国际视野的文化氛围,不仅是指对不同种族的用户表面的礼貌和恭敬,更重要的是要采用国际通行的规则为他们提供满足要求的服务。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必须把各种国际体系标准、产品标准真正落实好,彻底戒除两张皮。真正把各种国际体系标准、产品标准视为先进管理文化的物化加以吸收贯彻,而不是约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得到全球用户的尊重和认可。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促动人,重视开发人的精神因素。确定人在企业中的主动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使全体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一致的奋斗目标,形成持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关键在于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换句话说,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必须要通过各种制度设计,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先进的文化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思路,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就难免会形成“两张皮”,成为画在墙上的饼。企业文化如果不能以人为本,不能通过各种制度措施落实到人,往往干不过那些糟粕类的企业文化,如得过且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因为糟粕文化往往伴随着心照不宣的“实惠”。
所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个人利益统一到企业目标的大环境之下,即企业利益最大化是员工利益最大化的高度契合。即员工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工作,同时在其中也获得自身价值的充分实现,例如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严格细致的绩效考核,鼓励创新,鼓励岗位降本创效的有效措施,就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制度化和深化细化,就是贯彻优秀企业文化,防止两张皮的最好的方法。今后我们在制度优化上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让制度真正体现优秀文化的精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须给与提炼和优化,不然糟粕就会挤占这一领域,公司作为面对全球的产品供应商,必须培养培养职工市场竞争、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意识,消除小成既安、得过且过、逍遥自大、墨守成规等落后的意识。必须吸收老企业优良传统,培养追求卓越的文化特质,有全球视野,有担当勇气。企业文化必须以人为本,成为员工的灵魂守则,必须戒除两张皮,将企业文化物化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力和助力作用。
第五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民政事业发展(2010)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民政事业发展
---竹溪县民政局党风建设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竹溪县民政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及政法系统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为抓手,以源头治腐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依法行政,使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实现了党风正、作风严、班子强、人心顺、正气旺、服务优、形象好的良好效应,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三届,市级“文明单位”二届、市级“最佳文明单位”二届,县级“最佳文明单位”及“文明行业”三届,多次被县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
一、抓责任落实,强化管理手段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大举措,是增强党的纯洁性,提高党员干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对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民政局党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狠抓落实。一是抓领导落实。局党委根据人事变动情况,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以党委副书记、各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职责和要求,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单位负责人共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抓责任落实。局党委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民政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在年初民政工作会上局党委与各股室、局属各单位既签订民政工作目标责任书,又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从思想教育、作风建设、执行制度、廉洁从政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责任,坚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促进民政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同进步、共发展,以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民政工作发展,以民政工作的发展体现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三是抓督办检查落实。为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在实处,局党委采取一季度一督办,半年一检查,年终总评考核的办法狠抓落实。定期开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活动月”活动,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认真听取了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对责任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力的单位给予了批评。半年对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对照年初目标责任书的内容,查资料、看档案,从制度建设上、管理程序上、政务公开上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不实,真正促进规范化管理。
二、抓制度建设,强化源头治腐
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坚持从内部制度抓起,从制权、控购、管钱、用人等方面作为切入点来加强自身制度建设,结合单位实际,先后制订了反腐倡廉“十不准”等十五项管理制度及规定,严明纪律,规范制度,依规办事。一是建立健全了《勤政廉政制度》、《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小车管理制度》、《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干部行为规范制度》、《信访工作制度》等26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钱、管权、管事,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实行一月一检查一通报,保证了各项制度落在实处。二是坚持政务公开,严厉责任追究。局党委对涉及到全局重大事项、财务管理、人事变动、廉政建设和干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以办政务公开栏、开干部职工大会或局党委发文的形式,及时、全面地进行公开,增强透明度,促使党风廉政落到实处。同时推
行连锁责任追究制,局领导班子成员对所分管的责任范围内业务工作出现重大差错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出现重大问题,均要负“连锁责任”,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在局中层干部中推行目标考核制。任期内达不到规定指标,管理的人员中有重大违法违纪和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经济处罚、免职等处理。在行政执法中推行过错追究制。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三是局党委争取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局内成立了审计股,专门对局机关、局属各单位、各乡镇民政所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做到防腐于末然。抽调2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公道正派的干部从事审计工作。每年审计股要对各乡镇民政所、局属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采取核对帐目、逐笔核销、抽查到人的办法,做到边审、边查、边改,审计组一方面审计帐目,一方面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财务管理,保证了民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四是加强民主管理,严明干部纪律。局内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支出项目实行集体决策民主管理。在新建的工程项目中坚决做到反商业贿赂,严格程序招投标,成立了4人领导小组,对项目工程进行集中管理,杜绝商业贿赂的现象发生。在救灾资金等专项资金分配上,实行业务股室拿方案、分管领导审核、局党委集体讨论、报分管县长审批、县财政拨款的层层把关制,确保民政资金公平公正使用。在干部管理上,要求全体民政干部做到“七个不准”,即:不准参入赌博,不准以权谋私,不准用公款吃、喝、玩、乐,不准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不准收受贿赂,不准损公肥私,不准无所作为。把民政干部培养成为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为群众服务。
三、抓宣传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建立完善学习宣传教育机制,把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纪律
教育纳入工作的全过程,总体部署,统一计划,分步实施。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讨论、做笔记、写心得、开座谈会、观看专题片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强化干部职工的党性观念和纪律意识,切实增强了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规范了从政行为,从思想源头筑牢了防腐防线,有效地防止了腐败问题的发生。一是坚持学习不动摇,武装干部职工思想,净化灵魂。经常性开展集中学习教育,观看影视教育片,举办英模事迹报告会,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为民意识。利用每周五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重点学习《江泽民文选》、《反腐倡廉学习读本》、《廉洁从政党纪政纪相关法律手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弘扬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等学习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有考勤、有学习笔记、有学习记录、有心得体会、有检查,确保学习有实效。不定期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以争做廉政先锋为主题,撰写体会文章。经常性开展作风建设“回头看”。查找和整改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实现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上的大转变。适时组织观看影视教育片,通过警示教育深化干部职工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廉洁从政的思想,争做廉洁奉公的模范。定期开展党课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认识,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二是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宣传。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八个坚持 八个反对”、“八荣八耻”教育,开展家庭助廉活动,以局党委的名义向全体民政干部家属发放了一封致民政干部家属的一封公开信,要求民政干部家属不仅要严格自律,还要当好“廉内助”、“廉洁监督员”,督促提醒亲人遵纪守法,吹好“廉政风”,念好“廉政经”。在局办公大楼和办公室醒目位置制作了廉政宣传标牌,警示干部职工牢记勤政为民。
组织开展了传唱廉政歌曲等活动,不断浓厚清廉氛围。
四、抓政风行风建设,增强为民服务能力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民政局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活动中,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及建立,建立健全了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抓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党性认识,通过抓党建促工作,促民政事业发展。一是通过学习教育使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净化、服务态度明显好转、观念得到了转变、学习风气更加浓厚、工作主动积极性得到增强、团结拼搏精神明显提高。二是通过“八查八看”(查是否勤奋好学,看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服务本领;查是否心系群众,看服务人民的自觉性,提高服务群众观念;查是否真抓实干,看求真务实效果,提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查是否艰苦奋斗,看勤俭节约观念,提高励行节约意识;查是否顾全大局,看令行禁止表现,提高大局意识;查是否坚持发扬民主,看团结奋进的氛围浓不浓,提高整体效能;查是否秉公用权,看廉洁从政行为,提高奉公守法意识;查生活作风状况,看个人情趣是否健康,提高品德培养水平),对照党员干部标准,深入剖析,认真查找在党性锻炼、思想、工作、生活、纪律、政风行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整改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采取“12345”的措施,着力进行了整改。即: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每位干部撰写了一份有效果的整改材料;抓好了“二个落实”(落实整改责任制,落实整改销号制);做到“三个坚持”(坚持领导班子集体和领导个人带头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改,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改);开好了“四个层次”的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了“五个一”活动(每名干部联系一名困难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谈一次心,在服务对象家中劳动一天,为服务对象做一件实事,解决一件难事)。通过整改使民政局呈现了“四增”、“五提高”的良好局面,即:机关
工作人员遵守工作纪律的自觉性增强了,想工作干事情的人增加了,主动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的人增多了,工作效果和工作范围明显增大了。干部的思想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提高,服务态度有了明显提高,工作纪律有了明显提高,为民服务有了明显提高。2009年,民政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名列全县榜首,被市政局被为民主评议政风行建设“红旗单位”。2010年,又作为新一轮行评单位,目前工作形势良好,机制完善,成效突出。
五、抓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局党委始终坚持抓党风、强作风、树新风、促政风,把抓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推动民政工作发展的坚强柱石,使民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我县民政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以社会救助、灾害救助、优抚安置、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等为一体的民政事业发展体系,社会救助机制日益规范,救灾应急机制全面建立,城乡社区建设逐步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有效,社会福利及社会事务工作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创新作为,争创一流,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截止目前,全县享受各类民政救助的对象达11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救助金额达700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先后投入700余万元资金,对全县农村福利院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部分进行了新建,使农村福利机构的整体面貌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提高了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完善了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制度,开展“一站式”服务,先后使600余名困难优抚对象享受到实惠。各项工作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成为全县、全市的一片先进旗帜,充分彰显了民政行业的良好形象,为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